1、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0 阿长与山海经 第3课时 学情回顾01精读课文02课堂小结03积累拓展04教材课后习题05 CONTENTS 教学目录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长妈妈给“我”买山海经这一事件,体会了长妈妈对“我”浓浓的爱。这节课,我们继续品读这篇散文,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感受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与尊敬之情。学情回顾 1.本文以“我”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行文。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的语句。第3段: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第6段: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第13段: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
2、意。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第17段: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第18段: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第26段: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第31段: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对她不好的习惯,“我”最先是“憎恶”“讨厌”的,用文中第3段中的话说就是“实在不大佩服”;对她一些令人厌烦的规矩(吃福橘等),“我”觉得是磨难,烦琐之至,非常麻烦,即作者觉得“不耐烦”;当听到“长毛”的故事后,“我”对阿长发生过空前敬意“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
3、大的神力”;但当阿长 谋死“我”的隐鼠后,“我”对她的敬意完全消失了。这些都是抑笔。当阿长买来“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时,“我”对她又发生了新的敬意,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一部分是扬。这就是欲扬先抑的写法。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也叫先抑后扬,是指为肯定某物、人、事,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写作方法。用这种方法,形成波澜起伏的情节变化,造成鲜明对比,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2.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不以“阿长买山海经”为题,为什么不把题目中的“阿长”换成“长妈妈”。从文章内容上看,本文不仅写了阿长买山海经这件事,还写了关于她的其他事情,这些事情真实地反映了阿长身上的一
4、些毛病,是文章的重要内容,读来让人觉得真实、可信、亲切。如果以“阿长买山海经”为题,文章题目所限定的范围就显得过于狭小,不能囊括全文。作者之所以不把题目中的“阿长”换成“长妈妈”,是因为全文采用的是欲扬先抑的写法。如果将题目中的“阿长”换成“长妈妈”这个带有尊敬意味的称呼,就会大大削弱文章的表达效果。课文主旨 课堂小结 作者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既刻画了阿长好事粗俗、迷信可笑的一面,又凸显了阿长纯朴善良、仁厚慈爱的天性,表达了成年后的作者对阿长既同情又敬重,既感激又思念的复杂情感。课堂小结 写作特色 1.欲扬先抑,刻画人物 文章先写了阿长的种种缺点,如她喜欢“切切察察”;夏天睡觉摆“大”字,挤得
5、我没有余地翻身;讲究规矩,使“我”很不耐烦;等等。这些事集中表现了长妈妈的愚昧无知、保守陈腐。这是“抑”。然后笔锋一转,着重写了“我”对长妈妈的佩服和敬重,并浓 墨重彩地写了她为“我”买回山海经,使长妈妈的形象一下子凸显出来。这是“扬”。在这种先抑后扬中,文章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主题更加鲜明。2.详略得当,突出中心 文章为了突出中心,对材料的详略进行了精心的安排。文章对长妈妈身上的一些毛病,如喜欢“切切察察”、夏天睡觉摆“大”字等写得比较简略;而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集中体现了她对“我”的关爱,这种关爱是文章所要表达的重点,所以,作者把这件事写得很详细。3.语言描写,生动传神 本文对长妈
6、妈的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充满了诙谐意味。如在讲述“长毛”的故事时,长妈妈以极为“严肃”的态度说出令人发笑的话。又如在叙述长妈妈买山海经这件事时,“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这句话,既符合长妈妈的身份,又表现了她递给“我”书时的兴奋之态,使人如见其人。感激 怀念 敬佩 记叙阿长的日常言行(抑)记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扬)粗俗率性的行为习惯 阿长的身份和名字暗示社会地位低下 阿长与山海经 令人厌烦的礼节规矩 讲“长毛”的故事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积累拓展 鲁迅笔下的阿长 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
7、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二十四孝图节选)长妈妈,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也许是以为我等得太苦了罢,轻轻地来告诉我一句话。这即刻使我愤怒而且悲哀,决心和猫们为敌。她说: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但许多天之后,也许是已经经过了大半年,我竟偶然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倒是它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狗猫鼠节选)雕塑:鲁迅听长妈妈讲故事 更多积累详见教材帮 一、熟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8、?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教材课后习题 可以看出阿长虽然地位卑微、身世不幸,却乐天安命;虽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迷信,却天性纯朴善良、仁厚慈爱。作者之所以写这样一个人,是因为阿长毫不计较“我”对她的各种不屑和无礼,真心实意关心爱护“我”,努力满足“我”的愿望,这让成年之后的“我”深感惭愧,同时也对阿长倍加感激与怀念。二、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在通篇阅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讨论并完成下列各题。1.分别找出代表“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的一些语句,体会文中“成年的我”和“童年的我”两种叙述视角的不同。关于“写作时的回忆”:如
9、“长妈妈,已经说过就是我的保姆”;再如,“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已经说过”“现在”都鲜明地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的。关于“童年的感受”:如“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叫她呢,也不闻”,这里就是从“童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的。两者的不同:一个是站在写作时成人的立场,一个是站在童年的感受立场。“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些温情的叙述既满含思念与感激,又深怀同情和愧疚。2.在“写作时的回忆”中,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充满了温情。你从哪里能读出来?起初,对阿长粗俗率性的行为习惯
10、“实在不大佩服”,对“她懂得许多规矩”感到“不耐烦”;之后,对她能抵挡枪炮的“伟大的神力”“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却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后完全消失;后来,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由此“我”对她又“发生新的敬意了”。3.在“童年的感受”中,作者对阿长的印象和态度是有变化的。试简要说明。三、“伟大的神力”在文中两次出现。联系上下文,说说其含义的不同。第一处:攻城时抵挡大炮的神力。“伟大的神力”包含着荒诞和调侃的意味,表现了阿长的无知可笑。第二处:没有文化的阿长竟然帮“我”买来了“我”朝思暮想的山海经,而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伟大的神力”虽带夸
11、张,却是作者以孩童口吻发出的最热烈、最真诚的赞美。四、文中一些语句略带夸张。揣摩下列语句,讨论括号里的问题。1.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为什么要用“憎恶”“谋死”这样的词语呢?)2.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这里用“空前”来修饰“敬意”,给你什么感觉?你怎么理解“敬意”在文中的具体含义?)3.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作者是否真的认为“情有可原”,“应该我退让”?你的理由是什么?)答案详见教材帮 五、课外翻阅绘图版山海经,试着查找关于“九头的蛇”“三脚的鸟”“一脚的牛”等的文字或配图,看看这些“怪物”究竟是什么。同时,大体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感受其神奇色彩。文中提到的“九头的蛇”是山海经海外北经中的相柳,人面蛇身,长着九个脑袋。它所经过的地方会变成沼泽和溪流。九头的蛇 山海经南山经记载,祷过山上有种鸟,长着白色的脑袋、三只脚、人样的脸。三脚的鸟 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有一种奇兽长得像普通的牛,身子青苍色,没有犄角,只有一条腿,吼叫的声音如同雷鸣。一脚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