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吨有多重教案教学设计2.1吨有多重设计说明“吨”这个质量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触,不易直接感受。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两点:1注重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小象称重这一故事情境。让学生在看图、讲故事的过程中体会“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适用于质量较重的物体。2注重用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在教学中,不仅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认识“吨”在生活中的应用,还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让40名学生站在一起,体会1吨有多重,同时通过让学生收集资料,丰富学生对“吨”的认识,巩固学生对“吨”的理
2、解。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课前收集的有关吨的资料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看图讲故事。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师:图中的小象在干什么?你能讲讲这个故事吗?(学生看图,明确图意,并讲述故事情节)师:从这几幅图中,你对“吨”这个质量单位有了哪些认识?引导学生讨论,体会“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2导入:“吨”究竟是多大的质量单位呢?1吨有多重?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板书:1吨有多重)设计意图:用小象称重这一故事情境引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了基础。认识“吨”1掂一掂,想一想。将准备好的重1千克的物品让学生掂一掂,请学生说说体会。师:重1千克的物品在
3、我们手上已经感觉沉甸甸的了,你们知道1吨里面有多少个1千克吗?课件出示吨与千克的进率:1吨1000千克。请学生想象1000个1千克有多重。2看一看。(1)师:我们班有40人,每人约重25千克,现在请同学们站在一起,互相看一看,我们这么多人的体重加在一起大约是1吨。(学生站在一起体会1吨有多重)(2)课件出示图片:师:从这些图片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说明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出每张图片的意思,并明确物体质量很大的时候需要用“吨”作单位)3说一说。(1)出示教材中的实例,请学生说说哪些地方用到了“吨”。桥梁承重50吨,吊车能吊起8吨重的物体,电梯限重1000千克(1吨)(2)请学生说说在哪些地方
4、还见过“吨”。(学生拿出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读给全班同学听)设计意图:通过大量的实例,丰富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增加学生对“吨”这个质量单位的了解,帮助学生建立“吨”的质量观念。4解决问题。出示教材47页下面的例题,请学生先理解题意,再与同伴说一说,最后集体交流,说说这样选择的理由。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
5、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
6、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一卡车货物重3吨;一桶食用油重2千克;一支牙膏重50克;一头牛重250千克)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