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优秀评估测试卷一、我会填。1、30米增加1/3是( )米, 30米增加1/3 米是( )米。2、12( )0.2=( ) =( )/20 =( )%。3、把10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盐占盐水的( )%,水和盐的比是( )。4、六(1)班今天出勤38人,缺勤2人,今天的出勤率是( )%。5、24千克是30千克的( )%,30千克比24千克多( )% 。6、圆形花坛的周长是62.8米,它的面积是( )米。7、边长是10 m的正方形中放置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8、把一根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占全长的( ),每段长( )米。9、妈妈存入银行60000元,定
2、期一年,年利率是2.25,一年后妈妈从银行共取回( )元。10、甲数的2/3等于乙数的3/4,甲乙两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1、8:15比的前项加上16,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加30。 ( )2、男生比女生多1/4,也就是女生比男生少1/4。 ( )3、同圆中,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 )4、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5、从A地到B地,甲要4分钟,乙要5分钟,甲乙的速度比是45。()三、我会选择。(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夜晚时离路灯越近,物体影子( )。A、越长B、越短C、不变2、一个三角形三个
3、内角的度数比是2:3:5,这个三角形是 ( )。A、钝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3、要统计一个病人一天之内的体温变化情况,应选择 (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C、扇形统计图4、生产同样多的零件,小王用了8时,小张用了6时,小王和小张的工作效率的最简整数比是( )A、1/8:1/6B、8:6C、6:8D、3:4E、4:3四、计算。1、直接写出得数。5812.5%1-36%0.25+75%220%3.50.18.6-8.625000.32、化简下列各比。0.15:0.3125:15001.5小时 : 45分3、怎样简便怎样计算。65-401 12.5%4、解方程。70%x10%x
4、15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5x - 5/6 =5/4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
5、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3/4x - 1/4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