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x)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泌B阳)人。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yn)齐名,世称“温李”。为朦胧诗鼻祖。他一生在政治上受排挤,思想上很苦闷,所以他的诗大多抒写时代离乱的感慨、个人失意的心情,其中有不少是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和缠绵深挚的爱情诗,诗歌常常充满着一种感伤情调。在诗歌艺术上,他的诗构思新颖,想像奇妙,词句精警,语言优美,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晚年辟为盐铁推官,四十六岁时客死荥阳,潦倒终身。无 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
2、殷勤为探看。痛苦坚定凄凉期盼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据考,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计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这首无题诗也是如此,并且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这首诗写对昨夜相知相会而今日很快分离的情人的思念之情。主旨:情人离愁品读与探讨 1、全诗的“眼”是哪个字?“难”之一字,是为全篇的诗眼。相见本已是万分“难得”,而离别就更为“难舍”。在这里,作
3、者却是先述离情,再描悲景,更衬出诗人处于“两难之境”的伤悲心情。“丝”即“思”,泪也因思而落。以春蚕、蜡炬为喻,说明我对你的爱和思念至死不变。2、你是如何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的?原意: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 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3、现在人们赋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什么样的新意?拓展与探讨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韵译】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
4、息相通。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韵译】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赏析:“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为千载名句,写情人间虽难随时相会,日日厮守,但心心相印,写出了甜蜜与痛苦相交织的爱情。运用新奇而贴切的比喻。前句暗示爱情受阻隔,是常语翻新。后句比喻相爱的双方心灵相通,则完全是诗人的独创和巧思。这种联想更带有象征色彩。诗人要表达的不单单是爱情间隔的苦闷或心灵契合的喜悦,而是间隔中契合、苦闷中欣喜、寂寞中的安慰。夜雨寄北李商隐赏析“巴山夜雨涨秋池”,把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寓于眼前景,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化抽象为具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