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3编第21章第2节第二节 构思布局的升格技法点拨要完整地写好一篇文章,除了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外,还要做到言之有序,这个“有序”讲的主要是结构安排。它既是形式,又是内容,既指文章内部的结构与构造,也指材料的布置与安排,是文章的骨骼,也是决定一篇文章基础等级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一篇好的文章,应该做到“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考场作文的结构严谨,是指用清晰的思路来组织安排文章的内容与层次。从根本上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维的条理性,二是篇章组织的技巧。思维的条理性在结构方面的表现,就是作者如何把写作的内容划分出层次,并且有秩序地加以排列。篇章组
2、织的技巧表现为如何使中心更为突出,怎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更深的印象,以及各层次间的衔接、过渡与呼应等。高考要求的作文结构是完整、严谨。结构完整指的是首尾圆合,过渡自然,各部分布局合理,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结构严谨是更高层次的要求,指的是段落组织严密,顺理成章,全文浑然一体。然而无论平常作文,还是考试作文,很多同学的作文结构失衡,其主要表现如下:1首尾失衡,缺乏完整感最常见的毛病有: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在写作中不能迅速入题,写了很多,总是扣不到主旨上去,使主体部分显得单薄。就像一个人,长了个巨大的头颅,而脖子极细,身子极小,十分难看。缺少呼应,没有升华。作文结尾,或者单纯重复开头,没有对主旨进行强化
3、、升华;或者对开头的内容不管不顾,自行其是,给人不完整、不圆合的感觉。2详略失当,段落不匀称该详的地方不详,该略的地方不略,重点不突出,使议论、描写、叙述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比如典型事例,应该详细说明并作分析,结果只作简单介绍;比如对能表现主旨的心理活动,本应细致刻画,结果一笔带过;比如用大量篇幅陈述非重点内容。这些都使文章显得不匀称。3结构松散,缺乏过渡作文的段与段之间,一个意思与另一个意思之间,做不到前勾后连,环环相扣。这方面的失误常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分段过多。本来是一个完整的意思,或者为了凑字数,或者为了美观,结果写成好几段,显得文气不连贯。二是缺乏过渡。因为思维跳跃太大,中间没有过渡句,
4、造成段与段之间内容不相连属,读起来使人感到松散。4顺序颠倒,逻辑不清主要有两种情况:段内层次不明。其表现是,从语句上看,句与句、句群与句群的前后次序不当;从思路上看,思路没有条理,前言不搭后语,读起来疙疙瘩瘩。段间层次不明。或者是数个小段阐述一层意思,内容支离破碎;或者是一个段阐述两层以上意思,造成段意不明;或者是各段意思前后颠倒,违背逻辑。考场作文若想克服结构混乱的毛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编写提纲。写文章定了题目,定了所要表达的中心。需要先列提纲。如果动笔之前有了一个提纲,它可以做我们写作的向导,帮助我们把思路理清,写作时就能有所依据顺理成章。而没有提纲则可能会使文章思路不清、中心
5、不明、主次难分、段落不清、杂乱无章。(2)注意分解层次。文章主旨确立以后,就应该恰当地分解层次,使几个层次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如何分解层次主要取决于表现主旨的需要。当然,分解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而应该富于变化。文章的层次,常见的外在形式有:小标题式、序号式、总分式。(3)注意过渡照应。过渡,是指段内及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如果文章段与段之间的内容跳跃性很强,就需要用一两句话过渡一下,这样文章的思路就会很顺畅,没有断裂不衔接的缺陷。照应,是指开头与结尾的照应,前后文内部的照应,各部分与题目之间的照应。如果文章缺少照应,就会给人一种不完整或是偏离题意的感觉。在写作时,必须注
6、意到过渡照应的问题,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结构完整的。(4)努力写好结尾。结尾是文章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既不能虎头蛇尾,也不能画蛇添足。结尾是全文主旨展开的最后完成部分,也是主旨的深化部分,决不可忽视。文章结尾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应该依据文章本身的内容、形式特点,因势而下,一脉贯通。结尾写得不好,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会使文章严谨缜密,大添异彩。古人云“定体则无,大体须有”,任何结构安排都与表述需要相关,鉴于此,我们安排结构时一定要根据不同文体来编织,一定要“合乎事理,合乎情理,合乎习惯,恰当得体”。升格现场(2010年高考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7、的文章。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三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在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良好的环境造就人才海南考生在人成长的过程中,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环境对人的影
8、响是潜移默化的。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只能长到三寸来长,而在大水池里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狼正因为对周围险恶的环境感兴趣,勇敢体验,才能顽强生存。同样的,学生因为老师的厚望,成绩明显提高。可见,良好的环境对成长至关重要,不管是鱼,是狼,还是人,都能在良好的环境中成为强者。(画线部分表述有些啰唆。其次,从作文题目的材料中看出,不仅环境对人有影响,人对环境也能主动适应,两者间是互相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家喻户晓。孟母深知,孩子的成长需要良好的环境。于是,毅然搬迁,搬了三次,终于找到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正是因为孟母的明智之举,给了孟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才有了后来的“儒家亚圣”。不然,“儒家亚圣”不知
9、是何许人也。爱迪生从小就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动手制作各种古怪有趣的东西,可学习成绩并不好。爱迪生的家人尤其是他的妈妈非常支持他的做法,即使面对邻居和老师的责难也不为所动,她认为,她的孩子不比别的孩子笨,爱迪生喜欢研究,就让他研究,并不强迫爱迪生去提高学习成绩。正是因为爱迪生有了良好的家庭环境,他才能专心于研究,最终成为“发明大王”。(该段“孟子”“爱迪生”的例子非常老旧,不新颖,论述也没有新奇的见解,语言也不漂亮。)良好的环境造就了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人才,反之,恶劣的环境对人的影响也是非常之大。他,是某市的局长,清正廉洁。可谁知升官以后,和一些贪官接触多了,就逐渐地变得贪婪了。和贪官们在一
10、起,他再也不能保持清正廉洁。慢慢地,他也开始收别人的贿赂了。最后终于因为贪污被捕入狱。是贪婪的官场环境毁了他。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又有新闻报道,某中学生原本成绩优异,可自从交了一些不良的朋友之后,便开始抽烟、喝酒,甚至去抢劫,父母苦口婆心的劝导也已经没用了。局长和中学生是因为受不良的环境影响,才误入歧途。(上面两个反面例子虽然与上文的例子形成正反结合,使得论证严谨,但是这两个例子都具有不确定性,“某局长”“某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论证力度。)梅花在寒冷的冬天绽放得更加美丽,因为梅花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我们一起努力,去创造良好的环境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为祖国的建设
11、奉献一份力量。(该段收尾句显得生硬,说一些大而空的套话,影响结尾的美和力度。)如果你正为你孩子的成长环境而苦恼,何不学学孟母呢?基础等级38分发展能力等级6分44分这篇文章,虽然扣住了材料的含义,采取了正反论证的手法进行写作,但是文章的语言很平淡,有的地方甚至显得啰唆。其次,选材不精、不新、不独,孟子、爱迪生的例子都是属于“过时”的老旧素材,几乎人所共知,不能引起阅读的兴趣,容易造成审美疲劳。文章的反面例子“某局长”“某学生”等削弱了材料的可信度。结尾部分不显精彩,一些大而空的呼告性的话语显得单薄无力。良好的环境造就人才评卷老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物学家道破了自然界进化的规律,同时也道破
12、了人类社会的某些现象。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只能长三寸来长,而到大水池里却能迅速长大,是宽松的环境给了它发展的机会;狼对周围险恶的环境主动适应,改变自己,才能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学生因为老师的厚望,加强了自我肯定的意识,成绩有了明显提高。由此可见,环境就像一个看不见的大手,操控着所有生存其中的生物。“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好的环境给人以好的发展。“孟母三迁”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不良的环境曾经对孟子的成长不利,孟母经过几次搬迁终于换来了适合孩子发展的环境,使孟子有了正确的学习和效仿对象。试想,如果没有孟母明智的选择、果敢的行动,何来中国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亚圣”出现?是环境改变了孟子,是
13、环境造就了孟子。当学校的环境不利于爱迪生成长时,是他的母亲再次给了他发展的生命。母亲的欣赏、夸赞、支持,才让这个天才少年没有埋没于老师的责难、领居的耻笑,才能在众人唾沫、白眼中专心于自己的研究发明。如果爱迪生的母亲也如众人一般,那么爱迪生这条大鱼,可能最终会窒息于小鱼缸中。“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不良的环境如同黑色的染缸,会将它周围的人和事物抹上一记黑色。电视剧蜗居中,原本精明能干、才华横溢的宋思明,面对金钱的诱惑、权力的欲望、美色的温柔就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贪婪,他疯狂的制定着一个又一个的计划当他发现这一切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时,他曾向自己的老婆袒露过所谓的心迹:在熙熙攘攘的名利场上,如果你保
14、持清正廉洁的姿态就会被周围人视为异类且不论他这句话是否是替自己开脱还是无可奈何的叹息,不良的环境确实让宋思明走上了不归路。他这条大鱼没有变得更大,而是走向了反面。环境对人潜移默化,人在环境中耳濡目染,久而久之生成习性。古人早就道破了这一结果:“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淮南良好的环境才生成了橘。我想,生于淮北之橘并非一定甘心变成枳,而是因为淮北的环境不允许。中国的孩子并非比韩国、日本的孩子差,世界杯的名单上中国总是缺席,什么时侯国人的期待会变成现实呢?创设良好的环境或许是一条有用的途径。基础等级45分发展能力等级8分53分1.在文章的材料不新
15、、不精的情况下,如何来提高文章的得分,有两个办法:其一是深挖材料的内涵,使平常的材料体现更深的含义,或者从别的角度,“反弹琵琶出新声”,让旧瓶装上新酒,喝出不同的味道。这一办法行不通,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通过改善语言,不能用冗长的语言来叙述,必须做到语言美,多引用名言、诗句,多采用排比的句式,尽量别陷在没完没了的无意义的叙述中,语言尽量精短。修改后的文章走的就是后面这一条路。2.要有通篇的意识,互相照应。下文将要写什么时,上文要争取为它铺垫。上文可以采用总说的办法。修改后的文章正反举例前都采用总说的方法打开。3.并列段落间语言也要做到大体对称。如修改后的文章开头用总括性的话开始,结尾用总结性的话收
16、束。4.结尾一定要做到漂亮,有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效果。可以借用名人名言,可以联系现实,可以照应前文的例子,方法不一,但是要做到有深度,尽 量 不 用 那 些 呼 告 性 的 语 言,如“让 我们吧”“我们行动起来吧”等;还要少用大而空的套话,如“建设祖国”“献身革命事业”等,因为这些语言都已经脱离它的时代背景了,显得做作,不是发自内心的。模拟训练1(2011年安徽江南十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按要求作文。假如你不够快乐汪国真假如你不够快乐也不要把眉头深锁人生本来短暂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打开尘封的门窗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走向生命的原野让风儿熨平前额博大可以稀释忧愁深色能够覆盖浅色这首小诗
17、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作文。要求:要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向】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是汪国真的一首充满生活哲理的小诗。小诗用优美的语言道出了一个真实的人生:人生中总有“眉头深锁”,总有“苦涩”,总有“忧愁”,正所谓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生。但当我们面对失败、挫折、痛苦时,我们要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去化解它们。诗歌最后“博大可以稀释忧愁/深色能够覆盖浅色”,传达出一种坚定的信念,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博大、宽容、坚强的心,生命中就没有忧愁和坎坷。写作时,可以写情节生动、感人至深的记叙文,记叙自己生活中的
18、经历,表达乐观积极的心态;也可以写形散神聚、优美飘逸的散文,抒写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还可以写论点鲜明、充满哲理的议论文,探讨自己对人生的见解。另外,写作时要尽量体现“思辨性”和“时代感”。【佳作赏读】乐观也是一种爱假如你不够快乐,你会怎样面对生活的坎坷?是以乐观的心态积极应对,还是怨天尤人,悲观失望?同样的处境,不同的选择,将会带来截然不同的人生。对同一个问题,乐观的人与悲观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诠释。谈到“希望”时,乐观者会说“所有的日子都是快乐的,因为有明天就有希望”,而悲观者则会说“明天的一切都是未知的,我们无法掌握命运”;面对“困难”时,乐观者认为“所有的难事都是好事,会让我不断前进”,而悲
19、观者则认为“困难总是与我作对,让我的人生不得精彩”;论“生命如花”时,乐观者会赞叹“生命之美,如花之盛放,美丽动人”,悲观者则认为“生命之花,转瞬枯败如蝶”。乐观的人,就算再贫穷,再孤单,也会自我寻找乐趣和美好,让生活充满不一样的光彩;悲观的人,就算守着丰富的物质,也害怕失去,永远想着最坏的可能,活在恐惧和不快中。其实,生活中本没有什么可让人痛苦,让人难过,让人悲观的。只要你愿意,你就会从生活中发现并找到快乐。痛苦往往不请自来,然而快乐和幸福往往需要人们去发现,去寻找,正如“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样。乐观也是一种爱,一种博大睿智有力量的爱,一种阳光明媚有期盼的爱,一种纯真优雅有希望
20、的爱。是的,生活中难免有风有浪,选择乐观还是悲观的人生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人心中永远充满快乐,那么他的眼中多的是欣赏和赞许,生活也有了别样的喜乐。而一个人心中永远布满阴云,那么他的眼中满是厌倦和抱怨,他的世界也永远只有压抑与遗憾。做一个乐观的人吧,让心中满载爱!我们都还记得把交响乐奏得惊天动地的贝多芬吧!他在失去听觉时并没有让希望一同消失,而是坚忍地面对生活,积极地为世界谱写奇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气吞山河的诗作,这里面传达出一种积极乐观的生命态度。有人说过:“乐观是一种力量。”是的,乐观是一种力量,一种积极的力量。正是这股力量,给了贝多芬希望,给了杜甫永不放弃的梦想!当我们
21、彷徨时,请选择乐观,因为乐观在,爱在,希望就在。让我们放飞心灵,传递乐观,书写大爱!让我们乐观面对生活,“晴朗”每一个布满阴云的天空!【名师点评】作者从小诗中读懂了乐观,用文章诠释了“乐观也是一种爱”这个主题。文章有两大特色值得我们学习。一是思路清晰。文章以疑问句开头,引出话题;然后用对比向我们展示了乐观者和悲观者在生活中的种种表现;接着进一步深入,明确文章观点;最后以贝多芬和杜甫为例为结尾,号召人们传递乐观,书写大爱。二是文笔优美。名言名句的引用、排比的运用,都给文章增色不少。2(2011年南昌高三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老子曾经说过这样三句话: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2、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请选择其中一句话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与套作。【写作指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这是老子中的名言,它的大意是:诚实可信的言说表面是不华美的,华美的言论不是诚实可信的。善于言说的人不需要狡辩,狡辩的人不善于言说。有真知灼见的人不是知识广博的人,知识广博的人不发表真知灼见。以此立意,联系现实,畅谈人生感悟,要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考生可根据各自的知识积累和人生感悟,选取其中一句话加以阐发。具体作文时,可选择议论文,也可选择记叙文,甚至可以选择其他创新文体。总之,文章要做到观
23、点正确,思路清晰,结构合理,语言流利,以理服人,以事动人,以情感人以及文体特征鲜明。【佳作赏读】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熊佳维美言恰似桌上那一杯醇香的“佳酿”,清冽如三春之水,然毒性却似蝎尾之针。信言恰似手中那一碗治病的良药,苦涩如黄连,却给人带来健康的体魄。美言与信言,两者不可兼得,舍美取信言也。何哉?“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虚美的赞誉固然让人快慰,可唯有诚信真实的谏言才能让人于高潮迭起之际反省自己,于成功渐欲迷人眼之时恍然大悟。君不见“桀犬吠尧”的商朝国基在奉承之声中倾圮崩塌,纵使比干有一颗七窍玲珑之心,也难挽商王朝的大江东去。君不见“谗谄之蔽明”的楚家王朝在美言中沉溺而破家亡国,纵
24、使屈原正直敢谏,也无法救国救民。君不见“赢得仓皇北顾”的南宋,苟且偷安,于莺歌燕舞的靡靡之音中,踏上穷途末路,纵使有一千个辛弃疾大声疾呼,也无法扶正将倾的大厦。这些王朝曾经叱咤风云,曾经繁华鼎盛,曾经无可抗拒,可为什么最终却“中原一败势难回”?究其原因,是他们在美言与信言中做出了错误的抉择。“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唐太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成就“贞观之治”,使国家昌盛之花常开不败;多少昏君堵塞言路,打压信臣,宠幸奸佞,使国家衰落之路“豁然开朗”。美言与信言之选择,俯仰之间即可铸成,看似简单的刹那之举,却恰能反映一个灵魂所坚守的信仰,所立足的高度,所秉持的原则。能不为虚美所动,而执著地借用别人正
25、直的话语探索真相本质,这需要的是一种坚定、坚持和坚守。执著提升自身的素养,达到极致的美。纵使信言可能不那么动听,我自微笑纳之,这本身就是一种境界,一种极致。用心灵感受美言的苦涩,用心灵品尝信言的甘甜。美酒的醇香最终只是一种表象,良药的功效最终将会显现。摒弃虚美的言语,执著真实的言论,我们终将跨过心灵的迷茫,拥抱长空,与江上之清风共舞,伴山间之明月长啸。【名师点评】考生能正确领会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精髓,且有独到的见地,说明他有相当的知识积累。虽为议论性文章,却文采飞扬。清晰的思路,娴熟的语言,严谨的结构,辩证的思想,让人读后爱不释手。诗文典故,信手拈来;比喻排比,恰到好处。列举典型事例佐证观点,令人口服心服;正反对比论证,更能激浊扬清,振聋发聩。作为一篇考场作文,能如此挥洒自如,实属难能可贵。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