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驿路梨花第1 5课人教安徽版 七年级下第 四 单 元答 案 呈 现温馨提示:点击进入讲评习题链接115522知能优化测验334466A答 案 呈 现习题链接综合技能提升9910101111D8877答 案 呈 现习题链接微型写作巧练1212一、语文积累与运用1.原创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题。“驿路梨花处处开”,谁能否认它的美呢?在深山中,一座草顶、竹mi 泥墙的小屋里,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带给人浓浓的家的感觉。这个小屋虽然简漏,但让赶路的人们不至于露宿野外,因此得到了人们的爱护和修q。而这一切都与“梨花”有关,与_(淳朴 俭朴)的民风有关,与美好的心灵有关。(1)给加
2、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驿()路露宿()竹mi()修q()(2)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y s 篾葺简漏简陋(3)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写在语段中的横线上。(4)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双重否定句。而这一切都与“梨花”有关,与 _(淳朴 俭朴)的民风有关,与美好的心灵有关。淳朴没有人能否认它的美。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助词是起辅助作用的词,可以单用,没有实在意义。助词分为结构助词、动态助词和语气助词。B.“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句中加点的“着”表示动作、行为在进行或持续中。C.“吃了用了人家的东西,不说清楚还行?”句
3、中加点的“了”表示已经完成或实现。D.“山,好大的山啊!”句中加点的“啊”放在句末,表示感叹语气。A【点拨】助词不能单用,A 项中助词“可以单用”的说法错误。故选A。3.指出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1)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2)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4.为了更好地传承雷锋精神,践行青年人的责任,学校开展了以“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有为青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下面是一首赞颂雷锋的诗歌。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
4、上续写诗句。在这里,我要唱一个人。他啊,是一滴水,却能够反映整个太阳的光辉!他啊,是刚展翅的鸟,却能够一心向着党飞!他啊,_,却能够_!啊,雷锋!你,国际歌里的一个音符,你,红旗上的一根纤维;示例一:是刚开放的花散发醉人的芳香示例二:是刚离弦的箭奔向心中的目标(2)有人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几十年过去了,雷锋精神早已过时,不再适应新时代了。”请你针对此人的观点进行反驳,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80 字以内。示例:雷锋精神永不过时。雷锋精神是爱党爱国、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这是我们民族复兴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永远不会过时的精神。二、课文核心问题探究
5、5.课文构思巧妙,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请根据故事情节补全下面的表格。悬念误会表达效果悬念一:初见小茅屋,主人是谁?第一次误会:“我”和老余认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课文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故事最后才彻底解开了谜团,说说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悬念误会表达效果悬念二:瑶族老人不是主人,那主人是谁呢?第二次误会:(1)_(2)_悬念三:解放军战士为什么要盖小茅屋呢?消除误会:解放军战士为了方便过路人,学习雷锋精神,盖了小茅屋。“我们”认为叫“梨花”的小姑娘是主人。三个悬念、两次误会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
6、结构更加严谨。6.“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这是议论、抒情性的语句。请对照课文中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示例:“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这句话对应了课文中“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修葺小茅屋这件事。由此可见,“我们”的行为是受了哈尼小姑娘的影响,将助人为乐的精神发扬光大。这句话饱含了作者对哈尼小姑娘助人为乐精神的赞美之情。7.(品味文章标题的妙处)通读全文,说一说作者以芳香的百合花为题有什么妙处。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62页第7-11题。“芳香的百合花”的表层含义指“我”帮助他人后,别人送“我”芳香的百合花。深层含义指人与人交往时的真情如百合
7、花般芳香。文章标题与文章主题相关联,使百合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融为一体。8.(句子赏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春天,带着阳光和花朵,再次光临我的驻站区。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带着”“光临”赋予春天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我的驻站区”充满阳光和花朵的情形,表达了“我”内心的喜悦之情。9.(内容概括)认真阅读文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与“我”有关的三件事。“我”请一位把钥匙落在家里的老人吃午饭;每次下班,大妈叫“我”去菜园子摘菜;一位“我”帮助过的女士送“我”两把百合花。【点拨】根据第段中的“有一次,一位大爷把钥匙落在了家里我只好邀请他来警务室一起吃用微波炉加热的饺
8、子”可概括第一件事为:“我”请一位把钥匙落在家里的老人吃午饭;根据第段中的“记得每次下班回去,大妈大老远就喊我,让我去菜园子摘菜。大妈说孩子们都不在身边,菜吃不完,想送给我一些”可概括第二件事为:每次下班,大妈叫“我”去菜园子摘菜;根据第段内容可概括第三件事为:一位“我”帮助过的女士送“我”两把百合花。10.(内容理解)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是一个忠于职守、热心、善良、乐于助人的人民警察。B.文章第段运用了插叙的方法,丰富了文章内容,同时也为突出本文的中心服务。C.文章第段运用了设置悬念的表现手法,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DD.文章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动作描写,“背”“
9、跟”“蹚”从正面直接表现出暴雨之大以及“我”临危不惧、舍身为民的美好品质。【点拨】“背”“跟”“蹚”从侧面表现出暴雨之大,并非“从正面直接表现出暴雨之大”。故选D。11.(文章主旨)请结合【链接材料】,分析本文的主旨。【链接材料】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节选自彭荆风的驿路梨花)“驿路梨花处处开”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代代相传,助人为乐处处有。本文表现了人间处处有真情,人与人之间用爱回报爱,用温暖传递温暖的主旨,表现出时代风尚。12.请你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个,设置悬念
10、,写一个开头,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题目: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从此,我不再_让我悄悄告诉你【思路点拨】作文开头设置悬念,一要简明扼要,二要起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作文开头设置悬念的方法有多种:倒叙法。把故事结局放在开头说,激发读者了解原委的欲望。对比法。文章开头通过对比使读者产生兴趣。行为反常法。文章以人物的反常行为开头,引人思考,产生疑问。回忆法。一是文章开头写作者事后对人或事的看法、评价;二是文章开头触目伤怀、睹物思人。引用寓言法。以寓言开头,引起读者对要说明的道理或事物的兴趣。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开头:示例一:课间,我正津津有味地看着猪八戒吃西瓜这本书。看到精彩处,我刚想仰头大笑,却听见“嚓”的一声,顿时,我就傻眼了示例二:远远地,听到教室里传出一阵喧闹声,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