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由哪些要素构成?地理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地形、土壤2、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正是通过这些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性。3、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1)核心: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和作用(2)生物循环的
2、过程 改造原始大气:形成以氮、氧为主的大气改变水的化学成分及特性加快岩石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思考:生物活动改造了哪些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3)生物循环的作用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吸收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通过降水,土壤和水圈及生物获得水分补给通过植物蒸腾和土壤蒸发,大气获得了水汽植物残体进入土壤,向土壤提供了有机质。岩石通过风化向土壤提供成土物质和无机盐土壤及岩石风化物被侵蚀,搬运到低洼处堆积,形成沉积岩。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活动1 答案要点(1)生物、土壤、大气、水、岩石等。(2)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或植物的枝叶截流大
3、气降水;植物又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释放到大气中;通过大气降水补给土壤中、生物等水分等。(3)太阳能因为植物光合作用保存在植物体内并转变成了化学能,植物作为动物的食物将化学能传递给出动物保存在动物体内,植物与动物在呼吸的过程中消耗了热量,将化学能变成热能释放到环境中。水 生 物 岩 石 水无机盐有机物尘埃降水、风能大 气 地理环境要素包括“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相互渗透”小结:地理环境整体性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整体部分之和?1、生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其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藏羚羊的例子环境食物、水源丰沛寒潮少避风处、含盐土壤充足藏羚羊存活率上升数量增加环境食物、水源、
4、避风处、含盐土壤不足藏羚羊存活率下降数量锐减藏羚羊的数量在无人干扰的情况下基本恒定的现象,说明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什么功能?活动2 2、平衡功能: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其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1 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海鲜牛羊肉山货腌腊制品B.C.D.2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A.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B.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C.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D.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 练习1: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回答12题。DB
5、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自然地理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黄土高原的土壤受流水侵蚀,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土层,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在土壤受到侵蚀的同时地面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长期的流水侵蚀作用使沟谷不断加长和加深,进而平坦的高原面被沟谷切割成破碎状。已被人类严重破坏的自然植被的高度和覆盖度随水土流失继续下降,并与土壤表土层同步消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黄河的下游沉积,河道淤高,河流改道,形成泛滥平原。活动3(1)阅读上述资料,你能完成黄土高原水文、地貌、土壤、生物和人类影响的过程吗?黄土高原
6、土壤肥力()形成()地貌人类破坏植被黄河下游()河道()河流()形成了()地貌()下降沟谷泥沙沉积淤高改道泛滥平原流水侵蚀水土流失的例子水土流失土壤侵蚀表土流失,肥力下降地貌变化侵蚀沟谷,沟壑纵横水文变化泥沙淤积,泛滥平原植被退化植被下降,逐渐消失气候变化蒸发加剧,趋于干旱活动3(2)由此可得出怎样的结论黄土高原景观是在水文、地貌、生物、土壤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过程中形成的P88“活动”:试分析在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各地理要素是如何统一变化的。地貌水文生物土壤气候由湖泊变成了陆地由湿润变得干燥湖水由深变浅直至消失由水生生物变成了陆地生物逐渐由湿变干练习2:1、读某湖泊自然消亡过程,思考以下
7、问题:(1)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A地壳上升B水源减少C气候变干D物质沉积(2)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稳定性D脆弱性DA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在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中,生物要素比较容易受人类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并由此引发其他要素的变化。水文地貌土壤气候生物(植被)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发育差肥力低风蚀地貌河流少内流河牵一发而动全身少数耐旱植物案例:东北森林变化导致了环境的整体变化1.东北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2.东北森林北部和南部在景观
8、上有何不同?3.森林对自然地理环境有着怎样的影响?东北森林的减少使当地自然地理环境有着怎样的变化?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北部寒温带针叶林,南部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森林减少土壤腐殖质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仅存人工林天然次生林滞留降水功能降低洪水、断流沟谷纵横、岩石裸露风化加速地下水位上升物种结构改变湿度增大温差减小减少淤积洪涝减轻归纳:人类在改变生物、水等自然地理要素的时空分布时应充分考虑由此引发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是向良性方向或恶性方向发展。活动4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义: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大气、水、生物、岩石、土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各特性叫做整体性。表
9、现(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 表现(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表现(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表现(四)地理环境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小结 练习3ABCD(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的特点。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2)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质作用的是(),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3)简要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整体性植被CABD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由于暴雨的冲刷水土流失严重。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绿色植物可以通过_
10、作用吸收CO2,可以通过_作用将CO2释放到大气中。(2)如果以CO2为主的一些气体在大气中的积聚造成所谓温室效应,那么由于_、_将会导致海平面上升。(3)如果海平面上升,我国3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_市、_市、市将会受到影响。光合呼吸海水膨胀冰川融化上海广州天津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C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海洋与大气
11、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水、热交换,对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大气、海洋相互作用而导致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典型。说明厄尔尼诺形成发展过程,并据此概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太平洋东岸气候变化及影响表层海水流向变化表层海水温度变化对浮游生物、鱼类、鸟类的影响深层海水垂向运动变化营养物质变化东南信风变化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厄尔尼诺现象形成发展过程中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太平洋西岸气候变化及影响 答案要点:厄尔尼诺现象严重的年份,东南信风减弱,太平洋南赤道暖流也相应减弱,太平洋中、东部向西流动的暖性海水明显减少,甚至东流。这一异常现象,一方面导致南美太平洋沿岸海水上涌减弱或停止,水中营养物质大量减少;另一方面使太平洋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升高。由于南美太平洋沿岸温度升高和海水营养物质减少,导致浮游生物骤减、鱼类与鸟类大量死亡。同时,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对热带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气候带来严重影响。热带太平洋东岸地区因海水温度升高,上升气流活跃,降水增多,引发洪涝灾害;而热带太平洋西岸地区因暖性海水减弱,表层海水温度相对下降,下沉气流活跃,降水减少,导致旱灾。厄尔尼诺的形成发展说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是相互作用的,大气环流的改变,引起洋流的变化,从而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而洋流的改变,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有反作用于大气圈,引起降水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