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71 ,大小:6.52MB ,
资源ID:239331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933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政治(新课标)课件:必修4第四单元第十一课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政治(新课标)课件:必修4第四单元第十一课 .ppt

1、 2017高考导航 必修4 第四单元 认知社会与价值选择一级考点三年考情20132014201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卷T16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卷T22卷T21卷T19人生价值卷T22卷T2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卷T22卷T22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命题特点1.从命题内容看:全国卷对本单元的考查重点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价值、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2从命题形式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但以选择题为主,且多采用组合式必修4 第四单元 认知社会与价值选择备考指津1.结合2015年

2、网络热词和我国重大方针政策,说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2结合政府简政放权、“全面两孩”政策等,说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3结合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认识人民群众的地位、作用。4结合我国改革的价值取向、人们对热点问题的不同观点,说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依据及特点。5结合年度先进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分析人生价值的内涵和实现途径必修4 第四单元 认知社会与价值选择必修4 第四单元 认知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3、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概念(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考点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高考指数:)一、含义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_方面,它的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_。物质生产方式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_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精神二、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_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决

4、定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社 会 意 识 有 时 会 _ 社 会 存 在,有 时 又 会_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于先于一、正确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内容 表现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1)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其相适应。(2)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社会意识也会发生或早或迟、或快或慢、或大或小的变化内容 表现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

5、、发展。(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对比把握两对概念类别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物质与意识 区 别 研究 对象 地位 作用 联系 人类社会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整个世界哲学的基本问题 对二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依据对二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是同步的。提示: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社

6、会存在的变化不是完全同步的。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1.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A解析“幸福”“活力”“生态”等宣传语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对社会物质生活的反映,体现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A 项符合题意。B、D 两项分别强调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作用,不符合题意。语言的变化反映了意识的变化,意识的变化由物质的变化决定,C

7、项说法错误。名师点评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解答时要注意把握材料的主旨和侧重点。1.下面漫画所蕴含的哲理有()任何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物质原因 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人的欲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如影随形A B C DA解析:问候语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关,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当选;不同时代人们的问候语不同,表明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当选;说法错误,科技的进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一定完全同步,错误。考点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高考指数:)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

8、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_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_。性质更替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_生产关系。(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_。决定反作用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_一定要适合_状况的规律。生产关系生产力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 运动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1)经济基础_上层建筑。(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_。决定反作用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_一定要适合_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一、深入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

9、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2这两对基本矛盾及其运动制约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着社会的进程、性质和面貌,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转变。生产力的变化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导致整个生产方式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化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导致整个社会形态的变化。3两对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并列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是一切矛盾的物质根源,是生产方式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是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内的整个社会形态发展和变

10、革的根本原因。二、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关系1区别:(1)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因为这两对矛盾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共同构成社会这个有机整体,反映社会的全貌。但这两对矛盾中最重要的还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2)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在某一社会历史阶段,对社会发展起着领导和决定作用的矛盾。它规定着社会的本质,支配着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人们应该首先或着重加以解决的矛盾。2联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社会的主要矛盾两者之间是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的根本矛盾,它规定着社会发展全过程的本质,也规定着

11、社会的主要矛盾;而社会的主要矛盾则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直接表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促进作用。提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则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2.(2015高考全国卷,T16)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A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 不

12、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由自发到自觉转变的标志 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A B C D解析 本题要求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题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促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从而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当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发展,但并不能说过去的认识是自发的,排除;我们不能说“过去的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以后就一定能够适应经济基础”,排除。名师点评 本题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背景材料,

13、考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解答此类试题要分清是上层建筑的调整,还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从而得出到底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还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同时要正确理解我国改革的性质和作用。2.李克强总理在 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要简化程序,明确时限,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之所以对政府权力做“减法”,是因为()“减法”是量变必然引起质变的结果“减法”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先导“减法”是行政管理体制发展和联系的环节“减法”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ABCDB解析: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错误;“减法”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不是先导,错误;

14、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体现了发展和联系的观点,符合题意;行政管理体制属于上层建筑,对政府权力做“减法”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符合题意。考点三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高考指数:)一、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_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_的。前进曲折二、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1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_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基本矛盾2 在 阶 级 社 会 里,社 会 基 本 矛 盾 的 解 决 主 要 是 通 过_实现的。阶级斗争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及其解决 方式1 社 会 主 义 社 会 的 基

15、 本 矛 盾 仍 然 是 _ 和_、_和_之间的矛盾。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_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_加以解决。非对抗性完善3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_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_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_适 应 经 济基 础 的 发展。改 革是 发 展 中国 特 色 社会 主 义 的_。自我完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强大动力一、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区别 矛盾性质 解决方式 根本目的 联系 对抗性(敌我矛盾)阶级斗争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社会的基本矛盾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

16、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非对抗性(人民内部矛盾)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二、社会存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之间的内在关系 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提示:在阶级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 盾,主要是通过改革,即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3.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写道:“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

17、林。”其蕴含的“社会真谛”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C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D无论遇到什么状况,历史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D解析 上述论断说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内在的规律,其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其发展过程是曲折的,D 项符合题意。A、B 两项是从辩证法角度而言的,不符合题意;C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名师点评 本题为“引文式”选择题,解答时要注意题干中“社会真谛”的规定性。3.2016 年 1 月 11 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次会议并发表讲话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头 3 年是夯基垒台

18、、立柱架梁的 3 年,今年要力争把改革的主体框架搭建起来,牢牢扭住全面深化改革各项目标,努力使各项改革落地生根。从唯物史观角度看,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A B C DA解析:解答此题可采用排除法。经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说法错误,排除。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 A 项。考点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高考指数:)一、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_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推动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1人民群众是社会_的

19、创造者。物质财富2人民群众是社会_的创造者。精神财富3人民群众是_的决定力量。社会变革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_,虚心向人民群众_。负责学习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_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依靠3意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_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_的重要保证。民主革命社会主义正确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体现 要求 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1)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

20、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体现 要求 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2)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3)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体现 要求 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2)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知识分子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提示:

21、知识分子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提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4.(2015高考全国卷,T19)2014 年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因为()文艺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文艺的发展取决于文艺创作方法的创新 文艺反映社会生产生活的形式与风格是统一的 文艺是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

22、生产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A B C DB解析 本题题眼是“脚踩坚实的大地”“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文艺是一种社会艺术形式,所以文艺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文艺创作必须坚持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符合题意。夸大了文艺创作方法创新的作用,文艺的发展应该取决于社会实践的发展,排除;中“统一”说法错误。名师点评 本题考查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应排除与人民群众无关或说法错误的题肢。4.2016 年 1 月 6 日,习近平在重庆调研时强调,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

23、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其哲学依据是()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BCDA解析:材料体现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其哲学依据是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正确且符合题意。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说法错误。本课结构 高考锦囊 1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区别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上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的发展受人

24、的思想动机或“绝对精神”的支配 在对待谁是历史的创造者上 坚持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同时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促进作用 坚持英雄史观,认为少数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上 人类社会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规律可循 2.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党和政府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尊重民意的原因 解题思路 解答此类问题,可以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历史的主体、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角度分析。答题要素(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

25、历史的创造者。(3)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4)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材料一 在经历了迅速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之后,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增长过快,而是人口红利消失、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等问题。我国的人口政策开始转向,尤其是生育政策应该调整。大多数人口学家们认为,放宽生育政策不会导致人口激增,还能带来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化,缓和社会矛盾等诸多益处。当然,反对的呼声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材料二 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也并非一成不变,正所谓“文章因

26、时而著,政策因时而易”。2011 年 11 月,中国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2013 年 12 月,中国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 年 10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2015 年 12 月 27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全面二孩”尘埃落定,于 2016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必要性。提示:(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

27、实际出发,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计划生育政策应随社会实际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口的变化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必须遵循这一规律。(3)联系具有多样性,人口问题受多种条件影响,计划生育政策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4)矛盾具有特殊性,人口状况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请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谈谈对全面二孩 政策的理解。提示:(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口国情的变化决定了生育政策的变化。(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口政策的变化体现了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尊重人民群众的选择权。(3)价

28、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人口政策的变化对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4)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符合客观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对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体现了这一理念。(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人口政策的调整,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1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劳动力减少的背景下,国家对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了积极调整,既顺应了群众对生育二孩的普遍需求,也有助于优化人口结构。从唯物史观来看,体现了()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B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全面地看问题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29、A解析:题干中“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劳动力减少的背景下”“有助于优化人口结构”等信息,体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A 正确;B、D 不符合题干中唯物史观这一要求,不选;题干中没有涉及“社会变革”,C 不选。2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调整人口政策既要考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的实际,又要遵循法律程序和相关规定。材料说明()意识能动性的发挥要遵循客观规律政策调整要做到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A BCDC解析:题干中“既要考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的实际,又要遵循法律程序和相关规定”,体现遵循客观规律,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正确;中“客观与主观”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3对于“全面二孩”政策,大多数人持赞成态度,但也有少数人表示担忧,担心放宽生育政策会导致人口突然增加,不利于环境、资源、城镇化、就业等问题的解决。这表明()A人们对同一个事物不可能有相同的认识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D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C解析:题干中“大多数人持赞成态度,但也有少数人表示担忧”,体现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C 正确;A 中“不可能”表述错误;B、D 不符合题意。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