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3讲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第十二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考纲解读 1.了解我国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理解其产业结构调整及面临的问题与发展方向。2掌握一般区域工业生态建设和城市化问题的分析思路。第十二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重难提示 1.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重点)2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措施。(难点)考点一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区位条件与进程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2经济发展的成就经济地位 我国重要的_基地、外贸出口基地和极为重要的经济区 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比重呈_趋势,第三产业比
2、重上升,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 工业体系 形成以_为主、重化工业较为发达的工业体系 经济特征 以外贸为导向,发展_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 轻工业下降轻工业外向型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3.城市化进程(1)改革开放前:缺乏大、中型城市,城市密度很低。(2)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以_为中心的城市群。广州4工业化进程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791990年 1990年以后 优势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著名_ 工业实力大大增强 劣势 工业基础薄弱,_资源贫乏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_
3、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侨乡矿产劳动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主导 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_产业 存在 问题 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吸引外资额增长相对较慢;劳动密集型产业的_相对较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减缓;支撑产业_的动力正在减弱;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高新技术附加值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具有推动作用,请分析第二、三产业对推动城市化的作用有何差异?第二小第三我来解答 _产业就业人数相对较少,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相对较_;_产业就业人数较多,对城市化的推动作
4、用相对较大。考法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1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2我国不同地区的城市化模式城市化 模式 城市化主 要推动力 具体过程特点 珠江三角 洲模式 苏南模式 东北模式 温州模式 在外资推动下工业化与城市化不断发展 大城市经济向外扩散,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随着资源的开发,产业劳动力职能变化和促进工业发展 由于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带来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市化 工业化 下图示意 19782007 年我国东南沿海某省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城市化水平。读图,完成(1)(2)题。(
5、1)19782007年,该省()A第一产业产值呈下降趋势B第二产业产值呈上升趋势C第三产业产值基本不变D产业结构变化不大(2)1990年前和1990年后推进该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分别是()A第二产业、第二产业B第三产业、第三产业C第二产业、第三产业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BD解析 第(1)题,该省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呈上升趋势,相应的产值也呈上升趋势。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1990年前第三产业推动城市化进程,1990年后第二产业推动城市化进程。题组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
6、长图,回答 12 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这两个阶段的特点为()第一阶段: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第一阶段:工业产值增长速度慢第二阶段:工业结构得到优化第二阶段:工业产值增长速度慢A BCDC2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第二阶段进行工业结构调整的原因不可能为()A政策优势不再明显B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C劳动力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B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第一阶段工业产值增长速度慢,第二阶段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第一阶段(夯实基础阶段)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第二阶段(稳定发展阶段
7、)工业技术水平提高,工业结构得到优化。第2题,珠江三角洲地区政策和劳动力优势的丧失和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机遇,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升级;珠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缺乏。(2016威海模拟)设城市化水平为U,工业化水平为I,用I/U的比值和0.5相比较,可以判断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滞后/协调/超前)。读山东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表,完成34题。年份 指标 1980 1984 1988 1992 1996 2000 2004 I(%)50.02 41.14 44.48 45.49 47.16 49.69 56.32 U(%)9.47 12.26 16.32 28.2 34.94 36.25 43.5
8、 I/U 5.28 3.35 2.72 1.61 1.35 1.37 1.29 3.关于山东省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两者相辅相成B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偏差呈现缩小的趋势C城市化一直超前于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D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很低B4资料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对山东省的影响有()A造成了城市建设步伐的超前B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C加快了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D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解析:第3题,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两者偏差呈现缩小的趋势。第4题,该城市化发展特点不利于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9、。D 考点二 经济发达地区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比较高,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其表现、原因及对策归纳见下表:问题 表现 原因 对策 生态 环境 形势 严峻 工业和生活污水、废气、垃圾、噪声、酸雨等环境问题突出;环境质量日益_;部分城市出现缺水现象 工业和生活排放大量污染物;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滞后;环境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业发展和人口剧增,水体污染严重;工业和生活用水量增加 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优化人居环境,实施“青山蓝天碧水工程”;优化产业结构,改造并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大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按生态工业的标准建设工
10、业园区 下降问题 表现 原因 对策 人地 矛盾 加剧 农业用地急剧减少,人均耕地减少 土地开发过热;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过快;盲目建设“开发区”“工业城”城镇规模要适度,要根据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尤其是根据土地和水资源的承载力来规划发展目标 重复 建设 突出 产业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造成资金浪费 片面追求自身发展,追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自成体系;盲目扩大规模;竞争多于合作 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防止建成区盲目膨胀,确保比较理想的空间发展形态;城镇规模要适度;城镇合理布局,建立_的空间协调发展模式 可持续在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区域的产业结构如何变化?降低增大三、二、一我来解答 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
11、逐步_,而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则逐渐_;产业结构逐步由“一、二、三”向“二、三、一”和“_”方向变化。城市群在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城市群集聚工业化我来解答 形成_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体现,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城市群可以产生巨大的_效应和规模效应,它的形成往往极大地促进区域_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考法经济发达地区的环境治理措施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1)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2)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
12、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3)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4)优化产业结构,尤其要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企业城市化的典型模式。读图,完成(1)(3)题。(1)图中代表的地区依次是()A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B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C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A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B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13、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DC(3)珠江三角洲地区许多沿海城镇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做可能导致的现象是()重复建设造成资金、财力、人力的巨大浪费 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发展地区优势 可能造成沿海生态的破坏A BCDD解析 第(1)题,根据城市群体发展的基础条件可以确认代表的地区依次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第(2)题,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在外资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后劲明显不足,出现了产业升级困难、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等问题。在出现的问题中,不包
14、括产业转移日渐增强。第(3)题,沿海地区许多城镇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必然会带来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还可能对沿海生态带来影响。题组经济发达地区的环境治理措施(2016保定高阳中学质检)读我国天津市、上海市城市发展规划示意图,回答 12 题。1读图可知,上海市与天津市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共同措施是()A产业升级 B产业转移C开发新区D旧城区改造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城市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开发新区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防止传统工业企业的过度引进 合理布局工业企业,防止土地资源浪费 防治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 防止人口增长,以避免一系列“城市病”ABCDA C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
15、,天津规划了滨海新区,上海规划了浦东新区。由此可判断,两城市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共同措施是开发新区,逐步分散城市职能。第2题,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区开发,必然带来人口增长,只要能合理控制即可,说法错误。3(2014高考广东卷)珠江是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多河流的总称。西江、北江、东江等河流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三江汇集、八口入海”的水系特征。位于珠江干流西江沿 岸的梧州市,是广西承接区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材料一 珠江流域示意图(下图)。材料二 20062009年梧州市主要新增企业所属行业统计图(图2)。(1)20062009年梧州市
16、主要新增企业大多属于_密集型产业和_密集型产业,新增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是_。劳动资源建材加工业(2)有人建议将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某大型造纸厂迁移至梧州市,有人则认为不合适。推断后者认为不合适的理由。梧州位于西江上游,水体自净能力和治污能力低;大型造纸厂水污染严重,迁址梧州将会加重西江和珠三角的水污染。解析:(1)从图2中可以找出20062009年梧州市主要新增企业的发展类型以及新增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2)首先,根据图1可知,梧州位于西江上游,大型造纸厂水污染严重,迁址将会加剧珠江水污染,对珠江三角洲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利。1产业转移的规律(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_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
17、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2)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和地区向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转移。考点三 产业转移及其影响轻工业2影响因素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产业转移使产业移出区和产业移入区在产业结构、产业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不断发生变化,如下图:考法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基本特点1对比法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在分析影响因素时,需从转移的产业部门的主导因素入手,对比分析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具体思路是:分析影响产业部门的区位因素,确定出主导因素对比分析产业部门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综合分析,确定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2我国产业转移的基本特点(
18、1)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因环境、资源问题,为降低生产成本而进行的产业转移。原因:沿海地价、劳动力、环保等成本上升,企业需要寻求廉价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开拓市场。影响:促进内地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对内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2)中国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为寻求新市场而进行的产业转移。原因:大陆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投资环境改善;大陆有廉价的劳动力;大陆有众多的发展机会;大陆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影响:加速了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3)广东边远地区内部的产业集聚效应(“二次转移”)为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而进行的产业转移。原因: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面临产业升级;广
19、东边远地区劳动力价格、房租、地价相对低廉,工业原料资源丰富;广东边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流通条件和投资环境都有明显改善,许多地区已经具备承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和拓展本地资源型产业的能力。影响: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加速了广东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差距;但也可能对广东边远地区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读广东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型图,回答(1)(2)题。(1)下列产业中,最有可能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是()A汽车零配件生产 B节能环保业C服装鞋帽生产D高端装备制造业(2)衰退性产业转移对
20、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山区产生的正效应是()A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B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C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D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CB解析 第(1)题,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向外转移,多属于劳动力指向型产业及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第(2)题,衰退性产业转移有利于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山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可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地区 迁入数 迁出数 其中迁入来自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 东部 23 5 5 10 8 中部 3 5 2 0 1 西部 3 11 3 0 0 东北 1 9 0 0
21、1 题组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基本特点(2015高考安徽卷)企业总部是企业决策和控制中心。下表表示2001年1月至2012年4月我国上市企业总部在四大区域间的迁移情况。完成12题。1.2001年1月至2012年4月,我国上市企业总部在四大区域间的迁移表现为()A东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主要向东北地区迁移B东部地区是上市企业总部迁移的主要目的地C中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的净迁出量最大D西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主要迁往中部2下列因素中,影响我国企业总部布局的主要是()原料 交通 劳动力 信息 政策ABCDBC解析:第1题,读表可知,东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迁出5家,其中迁到中部2家,迁到西部3家,因而主要迁往中部和
22、西部地区,故A项错误;东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的迁入数为23家,远超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因而东部地区是上市企业总部迁移的主要目的地,故B项正确;净迁出量迁出量迁入量,则东部地区的净迁出量为18,中部为2,西部为8,东北为8,因而净迁出量最大的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故C项错误;西部地区迁出11家,其中10家迁往东部地区,1家迁往东北地区,故D项错误。第2题,题干中说“企业总部是企业决策和控制中心”,由此可见,劳动力和原料等因素对其布局影响很小。读表可知,上市企业总部主要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迁往东部地区,而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交通便利,科技发达,信息化水平高,且具有优惠的政策,因
23、而正确,故选C项。3(2015高考浙江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材料 苏州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大量的出口型组装制造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生产配套。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背景下,部分企业面临迁移或不迁移的选择。苏州某组装制造企业研究是否迁往安徽的方案。若迁移,其生产条件有何变化?若不迁移,其需采取什么应对措施?21解析:安徽与江苏苏州相比,经济落后,工资和土地价格低,生产成本低;但是安徽工业配套体系不如江苏苏州,且运输量大,运输成本也加大。如果不迁移,就从降低生产成本角度入手分析。答案:变化:生产成本降低;配套不完善;运输成本上升。措施: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24、产业转移示意图的判读 图表特征 产业转移示意图主要是反映产业转移方向、目的地和分布的一种图示,该图示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或以统计图形式呈现,综合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产业转移的影响和区域地理特征等。图1 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 图2 某制鞋业在两个地区的转移示意图 图3 中国对美国投资总额分布图 判读产业转移示意图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从图中读出产业的迁出区和迁入区。2结合图中或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分析迁出区和迁入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劳动力、土地、能源、原料等成本的高低。3掌握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1)地区:一般从经济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2)部门:一般是先向外转移劳动密集型和资
25、源密集型产业,其后,再向外转出知识密集型产业。4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1)成本因素:从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能源和资源价格等方面分析;从内部交易成本上分析。(2)市场因素:一般是本国或本地区市场饱和,需要开拓市场。(3)环境因素:即转移高污染、高能耗产业。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材料二 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 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
26、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安徽省部分人口迁移及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示意图(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审答流程:1问题探究(1)简述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方向及原因。提示:转移方向: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原因:东部沿海地区土地、劳动力等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上升;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升级;中西部地区土地、劳动力价格低、生产成本低;中西部地区有优惠的政策。(2)产业转移对中西部地区有哪些影响?提示: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减少人口的外迁,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2信息解读标准
27、答案(1)与东南沿海等省相比,安徽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也可从广东等省生产成本高等角度分析);东南沿海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与安徽相比,东南沿海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也可从安徽省劳动力富余等角度分析)。(2)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河南省地处我国中原地区,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近年来,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河南省加大投资力度,主动承接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1)分析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区位条件。(2)阐述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可能对该省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解析:(1)从劳动力、资源、交通等方面分析即可。(2)产业转移对转入区的积极影响:可以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答案:(1)丰富的土地资源;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能源(煤炭)丰富;交通便利。(2)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促进就业;促进城市化发展;带来较先进的技术及企业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