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72 ,大小:2.13MB ,
资源ID:239151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915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1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4(新人教版).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1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4(新人教版).ppt

1、1课程标准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2高考考点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3高考真题【例1】(2011海南)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A延续元朝典章B继承华夏传统C复兴汉唐制度D回归周朝典制B【解析】选B。解答时不仅要理解材料,还要抓住题眼“实质”。“讲论圣道”说明朱元璋主张恢复儒家文化,朱元璋所说的“先王”在明之前的汉族政权,排除A项;“令郡县皆立学”表明明朝实行的是郡县制,排除D

2、项;C项是具体朝代制度,而不是实质问题,排除C项;华夏传统指汉族的农耕文明、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等,所以实质是继承华夏传统。【例2】(2011海南)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的官员,俗称“藩台”。该官职的正式名称是()A节度使B枢密使C三司使D布政使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明制”“地方行政制度”“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可知该官职是布政使。A项是唐朝后期的地方武将;B项是北宋掌握中央兵权的官职;C项北宋掌握中央财政权的官职。故本题选D项。【例3】(2011北京)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

3、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C【解析】汉武帝通过建立中朝以削弱相权。三长制的实行是为了削弱地方势力,明朝已经废除丞相制度,故清朝没有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因此选C项。【重难突破】1明朝的内阁制与西方的内阁制度的不同之处内阁作为政府机构始于英国,是由英国国王的最高咨询机关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的。以后为许多国家采用。内阁制的内阁是以议会为基础产生的,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内阁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首相(或总理)是内阁政府首脑。国家元首对内对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并无实际行政权力,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对议

4、会全权负责。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而西方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并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2明清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与影响(1)明清时期,封建统治者已感到统治不稳,于是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此时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是极大地强化君主权力。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废除了中书省、宰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由皇帝控制。为了加强对官吏和人民的监督和镇压,明朝还设立了厂卫特务机构。明代除将军国大权集中于皇帝手中外,又将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废除中书省、设立三司,使三司之间互不统辖,直接归中央管辖。清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所以清朝君主专

5、制中央集权加强的特点是尽力保证满洲贵族在政权中的核心地位。清初中央官职基本沿用明朝,如内阁、六部,但内阁已无实权。雍正时期增设军机处,作为全国最高的军事决策机构。军机处直接听命于皇帝,皇权再次加强。(2)积极作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稳定和重建封建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3)消极作用:当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时,西方世界已经在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近代民主制度,从而在政治上步入近代社会。而中国高度集权的君主制度,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反面说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可供调节

6、的余地越来越小,说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3宰相制和内阁制的区别在宰相制下,宰相被赋予了决策大权,地位巩固。而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没有决策权。虽然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发生,但其权力并不是来自于制度及其职位,而是来自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意志,一旦失宠,其地位便会一落千丈。尽管有人认为明代的首辅是宰相的变相重设,但其权力与前代宰相已不可同日而语,更谈不上制约皇权。宰相的作用是辅佐皇帝、参与决策、分掌行政,其存在威胁了君权。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没有决策权,对皇权构不成威胁。【他山之石】1关于丞相制度废除的原因,有的版本教材指出,元朝中后期,宰相权势过重,不时卷入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权力

7、的斗争,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引起政局动荡。明太祖废除丞相,标志着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2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自唐宋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清晰地表现出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遭到压制的历史特点。1下列四种官职在明朝初期都被使用,然而在胡惟庸案之后还能保留下来的应该是()A左丞相B右丞相C参知政事D兵部尚书D【解析】明朱元璋废丞相,六部分理政务。2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对知识分子防范之心很重,试图用君主权威压制士大夫阶层的独立人格。基于这一点,在以下的孟子言论中,朱元璋最反感的一句是()A“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B“非其

8、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C“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D“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B【解析】据题干,朱元璋反对知识分子在君权之外还有独立人格,他需要的是完全效忠于君主的奴仆。A项意为孟子劝君主推行仁政;B项主张君主尊重知识分子,尚贤;C项未涉及政治问题,谈的是亲身躬行的重要性;D项则希望君主与人民同忧乐。解题的时候不但要准确把握原文的意思,还要注意孟子的话与题干中的朱元璋对应,并注意题干的“最”。答案为B。3下图是一幅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这一政府架构开始于()A秦始皇B汉武帝C隋文帝D康熙帝【解析】图示中有三公九卿,这属于隋唐之前,三公九卿之外

9、还有内朝,这在秦朝之后,属于汉朝,“汉承秦制,多有损益”,汉武帝设中朝,加强皇帝权力。B4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相始也。”可见他极力主张()A加强君权必须废除丞相B加强相权来平衡君权C有丞相必然就有善治D没有丞相就没有善治B【解析】黄宗羲坚决反对君主专制,材料中的前一句“有明之无善治”指明朝没有很好的政治,后一句“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指从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开始。由此可见,黄宗羲极力反对绝对君权,主张用相权来平衡君权,故选B。5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佐证引文中“今天的情

10、况却正好相反”的史实是()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B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D清朝设置军机处D【解析】答案选D项。“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是指专制的空前强化。清朝设置军机处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6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趋势的是()A中朝 内阁 军机处B中书门下 内阁 军机处C中朝 中书门下 军机处D中朝 内阁 中书门下【解析】汉武帝时内侍贵戚为中朝监督后代替宰相等重臣处事;明朝近臣为内阁顾问后演变为课参与决策的重臣;清朝由临时处理西北军务的机构演变为正式军机处。选

11、A项。A7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内阁制度日渐成熟B君臣地位发生变化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皇帝集中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C【解析】答案选C项。提取信息:通过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皇权逐渐集中,中央的权力日益集中在皇帝手中。8雍正帝统治时期,清朝中央机构出现三足鼎立状态。下列图示正确的是()C【解析】审题,注意时间要求:雍正帝统治时期。清朝初期保留

12、了明朝的内阁,另外设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时设立军机处,至此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状态,只有C符合要求。裁撤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是乾隆。南书房是康熙时期的。9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通常做法,但历史发展趋势中总有变化,宰相权力最后一次获得强化是在()A唐朝B宋朝C元朝与明初D明清时期C【解析】元朝中书省权力很大,丞相甚至干预皇位继承问题,明代初期沿用元朝中书省制度,这种相权比唐宋要大。但是随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该制度从而退出历史舞台。所以元朝与明初是最后的一次强化。答案C。10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

13、看。”该诗说明军机大臣()A对皇命只需上传下达即可B是毫无地位的皇帝走卒C接替丞相职权处理政事D需揣摩皇帝意图为其服务D【解析】清代军国大事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但是如何替皇帝办好事,并非简单的上传下达,也是需要下功夫的。本题答案D。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多以赋自赡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时方镇阙守帅,稍命文臣权知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薄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续资治通鉴材料二:“诏殿前、侍卫两司各阅所掌兵,简其骁者升为上军,而命诸州长吏所部兵送都下,以补禁旅之阙。又选强壮卒定为

14、兵样,分送诸道召募教习,俟其精练,即送阙下。”续资治通鉴材料三:“罢宰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分大都督府为五,而征调隶于兵部。”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哪一朝代的什么措施?试把它归纳为三个方面,并指出这些措施着重解决的问题。(2)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官职变化?变化的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提取和灵活运用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2)问根据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结合教材有关内容进行整合归纳即可。第(3)问中的“最大不同点

15、”和说明的问题可在回答第(1)问的基础上,比较出宋朝和明朝在对待相权问题上的不同。归纳答案时请注意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参考答案】(1)北宋。措施:第一方面,集中行政权。在地方,设知州与通判,派文臣做知州,派通判监督知州。第二方面,集中财权和司法权。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中央派文臣担任地方司法官员,收回地方的司法权。第三方面,集中军权。解除禁军将领权,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削减节度使实权;要求各地挑选精壮士兵补充禁军。以上措施主要是为了改变唐朝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以加强中央集权。(2)明朝。目的:解决君权和相权的矛盾,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3)材料三解决的是相权和君权的矛盾,

16、而材料一、二解决的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说明的问题:在中国古代,君主为加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统治,都必须解决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这两个矛盾的解决,体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代废除丞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时期代表人物命运秦国吕不韦秦王以“仲父”相称,掌握国家大权,后被流放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材料二: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时期职位所享有权力范围明代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常受到挑战清代军机大臣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材料三: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

17、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材料四: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

18、,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明代废除丞相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请结合材料二、四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的大循环,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3)你同意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吗?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参考答案】(1)问题:丞相位高权重。根本原因:丞相制度已经成为皇权专制加强的阻碍。(2)大循环:明朝废除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事,并形成内阁制,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清增设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反映的本质问题:专制皇权逐步加强,发展到

19、了高峰。(3)同意。影响: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采用高压独裁手段维护统治,显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衰落。君主专制的强化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1中国古代重要政治制度的发展概况(1)夏、商、西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宗法制,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在王位和爵位的继承上实行世袭制;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分封制;在王族内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2)秦国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秦朝。秦朝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以皇帝为中心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位不世袭,实行俸禄制度,由皇帝任免;

20、官职有明确分工,既互相配合,又相互牵制。(3)“汉承秦制”,由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受到制约而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4)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废丞相、设内阁和六部、增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和职权完全服从专制王权的需要;废行省,设三司,直接隶属中央,中央对地方控制进一步加强;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加强。2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发展历程(1)秦朝时在中央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2)汉武帝时,组成内朝(尚书台,低级官吏担任)和外朝(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加强

21、皇权,削弱相权。(3)东汉光武帝时,扩大尚书台的权力。(4)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各司其职,三省长官都是宰相。(5)北宋太祖时,将相权一分为三,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权。(6)明太祖时,废除了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从而使相权和皇权合二为一,完全消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特点:(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出现是与封建制度的产生同步的,是中国封建社会一开始就有别于西欧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2)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无条件服从皇帝。(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下存在两对基本矛盾: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

22、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削弱;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取消。(4)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历史作用和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封建社会后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具体表现在:(1)积极作用:在一定范围内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防止分裂割据。有利于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兴建大型工程,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

23、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2)消极作用:经济上: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压制了新生产关系的成长。政治上:空前强化的封建专制统治极易形成暴政;长期以来人民毫无政治权力和地位,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早期的资产阶级亦受到压制和打击;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派生了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极易出现政治腐败局面。思想上:专制主义制度必然导致对思想文化控制的加强,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更使得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被绝对禁止和封杀。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一些分封的诸侯强大起来,不满自己的封号,改称为“王”。这一现象始见于()A春秋五霸B战国七雄C七

24、国之乱D八王之乱【解析】题目要求“始见于”,春秋五霸为齐桓公、楚庄王、晋文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五霸中三人称王。不要死记教材被教材迷惑。A2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严格的等级关系B嫡长子继承特权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A【解析】选A。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人有十等”。3礼记表记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是()A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伦理道德B以人为本,创立完整的礼仪制度C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D反对暴政,以儒家思

25、想治理天下C【解析】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制与分封制度形成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统治秩序,C项正确;A、B、D三项说法都错误。4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D【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秦朝废除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因此,分封制的废除,

26、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答案为D。5晁错上书皇帝说:“昔高帝初定天下,昆第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亟(ji),祸小;不削,反迟,祸大。”这直接导致了()A郡国并行制的建立B七国之乱的发生C推恩令的实施D察举制的开创B【解析】晁错的主张是迅速削藩,这引发诸王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七国之乱。6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B

27、【解析】“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说明江浙行省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地方绝对服从于中央、行省长官由皇帝任命。A、C、D表述错误。7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看法的是()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A【解析】本题解题关键是“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而导致新问题的产生”,秦朝灭亡后,汉代统治者认为秦短期而亡是因为郡县制,实行了郡国并行制,结果导致王国问题的产生。B、C、D三项都使新王朝初期经济得到了恢复发展,并没有产生新的问题。8

28、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C【解析】材料强调这项制度可以调动各阶层参与政治并且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这与科举制下普通下层的老百姓考试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机会、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相吻合,故选C项。9中国民间广为信奉的观音菩萨,原本称作观世音菩萨,这种称呼变化开始于()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B【解析】唐代避“李世民”的讳,取消“世”,民部也改称户部。10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彦超喻意,

29、即前奏曰:“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这位“帝”是()A唐太宗B宋太祖C宋钦宗D元世祖B【解析】解读材料,关键词为“酒酣”“喻意”“乞骸骨”等。材料说明了臣子体会到帝王的用意,自请归家,放弃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这是宋代初年的“杯酒释兵权”的典故。11有学者指出,“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由此可见,元代设置行省是()A为了监察地方B为了地方自治的方便C为了从军事上控制地方D为了提高汉族官僚的权力A【解析】由材料信息“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判断选A。12历史

30、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A秦朝郡县制B西汉郡国并行制C元朝行省制D清朝军机处B【解析】西汉初年郡国并行制下,不过三代,分封诸侯势力做大,威胁中央,导致了七国之乱。1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各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元代是有中央无地方的,中国只是其征服地,像英国的香港。”此言论反映的实质是()A元代通过行省制度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B行省制度使地方行政机构形同虚设C元代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行中书省D元代中央政府与地方的矛盾

31、十分尖锐A【解析】考查元代行省制,关键句: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B项说法错误;C项行中书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D项说法错误。14“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天人合一B皇权至上C皇位世袭D天人感应B【解析】御座高高在上即体现了皇权至上,选择B项。15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佐证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史实是()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B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D清

32、朝设置军机处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材料中的“最初的那些朝代”“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以及孟德斯鸠的生平(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可知当时为清朝,只有D项符合题意。16史学家钱穆曾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A分封制、宗法制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内阁制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B【解析】从材料可知两次“大变动”的时间分别是秦、唐,结合秦、唐政治制度的革新内容即可作出判断。

33、17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D【解析】民治指的是主权在民时代,民国和共和国即属于此,故帝制指的是两千年的君主专制,封建指的是分封制。分封制向君主专制转型,即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18元历朝皇帝圣旨:“和尚、也里可温(基督教教士)、先生(道士)、答失蛮(伊斯兰教教士),每不拣甚么差发休当者(无论各种赋役都不要征发),告天祈福者。”这反映出元朝()A实行民族平等政策B允许宗

34、教信仰自由C对所有文化均持开明态度D轻徭薄赋,与民休息B【解析】材料所体现的是不同宗教信仰者的共同待遇,显示宗教信仰自由。C错在“所有”“均”,表达过度。A错在“民族”,这里谈的是宗教;D错在“与民休息”,材料体现的是对宗教人士免税,而非对百姓免税。19太平兴国六年(981),皇帝“诏令诸路转运使,察官吏贤否以闻”。这说明宋朝的转运使开始()A兼具财政官和监察官身份B负责地方各路官员的升迁C取代通判负责各地监察D负责地方的行政司法A【解析】转运使本来负责地方财政转运,981年开始肩负监察职责,每路包括多个州,权位在通判之上而不是取代。20大清律例载:“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

35、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这表明清代在财产继承方面()A所有家庭成员均分财产B嫡长子享有优先继承权C子女都有平等继承权D儿子不分嫡庶平等继承D【解析】审题,家财田产则“止以子数均分”,但是只包括儿子,而不是所有家庭成员,也不包括女儿。嫡长子享有优先继承权在于政治而不在于财产。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18分)山东省又称“齐鲁大地”,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我国古代各王朝都利用各种方式对其进行了管辖。阅读以下图片:请回答:(1)结合图一说明山东省为什么又称“齐鲁大地”?(2分)(2)图一和图二分别体现了哪一朝代对山东省的管辖?从中看出它们各自采取了什么样的行政管理制?(8分)(3)

36、根据图三指出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在这种制度下,是如何加强对山东管辖的?(4分)(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有何积极作用?(4分)【解析】第(1)问图一中的“齐鲁大地”提供了信息;第(2)问从图中获取信息:图一中的诸侯国、图二中的郡国并行;第(3)(4)问则要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参考答案】(1)在古代,山东省曾分封过齐、鲁两个诸侯国。(2)西周和西汉前朝。分封制和郡国并行制。(3)行省制度。山东归中书省直接管辖。(4)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不必拘泥于答案,言之有理即可)22(2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考功郎中、员外郎各

37、一人,掌文武百官功过、善恶之考法及其行状。其考法,凡百司之长,岁较其属功过,差以九等,大合众而读之。流内之官,叙以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善状之外有二十七最:一曰献可替否,拾遗补阙,为近侍之最;二曰铨衡人物,擢尽才良,为选司之最二十五曰市尘弗扰,奸滥不行,为市司之最;二十六曰牧养肥硕,蕃息孳多,为牧官之最;二十七曰边境清肃,城隍修理,为镇防之最。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无最而有二善为中上,无最而有一善为中中,职事粗理,善最不闻,为中下;爱憎任情,处断乖理,为下上;背公向私,职务废阙,为下中;居官饰诈,贪浊有状,为下下。凡考,中上以上

38、,每进一等,加禄一季;中中,守本禄;中下以下,每退一等,夺禄一季。有下下考者,解任。新唐书百官一材料二:古代的考核实践始终建立在德绩结合的功绩制基础上,自宋以后将资历考核补充进来,最终形成了以德绩为主,年资补充的考核特点。同时,古代官吏考核实践中所暴露出的缺陷也值得我们警醒。例如,只唯上、不唯实,导致官僚作风;考核指标虽然全面但所占比重不合理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阻止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继续发展的桎梏。王雪竹中国古代考官机制的嬗变及其当代价值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古代官员的考核机制。(12分)【参考答案】(1)设置有专门权威的考核机构;注重道德品行的考察,具有明确的标准;分类管理,根据不同职事进行相应的绩能考核;考功九等,标准明确,德才兼备,以最为先;赏善罚过,奖惩分明。(或者答以下内容亦可:考核内容既注意全面性,又突出重点;既考察显性的经济和社会指标,也注重对官吏道德才能的评判。)(2)考核机制是国家根据一定标准对官员进行考核,根据其表现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它有利于激励官吏奋发向上,保持官僚队伍稳定;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发挥社会表率作用;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但也具有官僚作风明显、考核比重不合理等局限,不利于社会的继续发展。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