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50年代)二、中体西用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三、维新变法戊戌变法(19世纪90年代19世纪末)四、民主共和辛亥革命(19世纪末1912年)五、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1915年-)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课标: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年代前后)第一次鸦片战争
2、1、背景A、晚清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B、西方资本主义崛起侵略扩张C、鸦片战争惊醒志士2、主要代表: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设立译馆,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虎门销烟,并积极抗英;2、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引进并仿制西方先进军事武器林则徐(1785-1850)雅克萨战争中最先进的“红衣大炮”雅克萨战争中最先进的“红衣大炮”仿制的“鸦片战争第一炮”8000斤炮车四轮磨盘炮车“炮车可360度旋转,炮口能高能低”,“虽重至万斤,以一人之力即可推拉轻捷”魏源(1794-1857)1、魏源的著名作品是什么?2、该著作与四洲志的关系怎样?3、该著作是一部怎样的著作?4、在
3、该著作中,魏源提出了怎样的核心思想?海国图志 继承与发展 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专著“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海国图志序 问1、从海国图志序中可以得知,魏源编写此书的目的何在?问3、在书中,魏源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了吗?为什么这样?问2、为实现目的,魏源提出的手段是什么?抵御外来侵略 学习西方先进科技 没有,魏源的地主阶级立场决定了他当时不可能学习资本主义 3、开眼看世界的含义材料一 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官员在会典书籍上查不出有意大利这个地方,就坚决否认世界上有意大利。幸而会典上有大西洋国,于是利玛窦只好自封为大西洋
4、国民。材料二 因为许多洋人不肯向中国官员下跪,于是许多中国人便认定洋人的腿弯不了,倒下就站不起来。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鸦片战争前,中国政府官员盲目自大,愚昧落后 3、开眼看世界的定义 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开始突破封建社会传统的自大、无知的自闭状态,正确了解世界大势,积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基于当时反侵略的现实需要,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等知识;4、开眼看世界的影响 为抵抗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林则徐开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先河;林、魏开眼看世界的思想逐渐形成一股社会思潮;二、“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1、背景 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 (内忧)二鸦
5、后列强加紧经济侵略 (外患)二、“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2、含义: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张之洞1898年劝学篇 “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张之洞1898年劝学篇 内篇(内篇论中学)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外篇论西学)务通,以开风气。张之洞1898年劝学篇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材料中“变”与“不变”的有哪些?变:法制、器械、工艺,即可以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不变:伦纪、圣道、心术等,即封建伦理纲常2、含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体”以中国的封建纲常
6、伦理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通过洋务运动仿效西方国家在军事、实业、教育等具体措施。军事工业(军器)设立学堂出国留学(人才)民用工业(交通资金燃料)创办新式海军军事近代化经济领域思想领域2、含义:3、宗旨:二、“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1、背景p69学思之窗: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意见是否有道理?“购(外洋器物)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曾国藩 有道理,洋务派继承并长达30年地实践了林则徐、魏源的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思想 2、含义:3、宗旨:
7、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二、“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1、背景二、“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4、意义(1)在不危机“中体”的前提下侧重强调采纳西学,这既是洋务派的文化教育观,也是洋务派应对守旧派的策略。(2)早期对于冲破封建顽固派的阻挠,引进西方自然科学,促进中国工业、军事的近代化和新式教育的产生发挥过积极作用。后期成为清统治者对抗资产阶级维新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3)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要区别在:根本目的完全不同 思想向实践转化的程度不同 提出的阶级立场完全不同影响不同A、B、C、D、B1、维新思想的产生早期维新思想
8、2、维新思想的发展康梁维新思想 三、维新变法思想 3、维新思想的高潮戊戌变法 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经济、阶级基础)洋务运动的展开,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的结局(政治)西方文化的不断传入(思想)(1)背景: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2)代表人物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的新型知识分子(1)背景:王韬(1828-1897)郑观应(1842-1922)经济 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商战 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文化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3)主张:积极: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4)评价:局限:没有
9、形成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行动。甲午三、维新变法思想甲午中日战争经济: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政治:甲午战争的失败,一方面民族危机加重,一方面也证明了“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的失败;文化:西学的不断传入(1)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的原因2、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初)(2)代表人物康有为1858-1927 梁启超1873-1929谭嗣同1865-18981854-1921 思考:维新派从不同的角度宣传维新思想,阅读材料结合教材找出其思想特点。2.康梁维新思想“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康 有为(18581927
10、)新学伪经考初刊于1891年,着重从经学方面对“古文”经学展开猛烈攻击。康认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尊崇的“古文”经典,如周礼、古文尚书等都是西汉末年刘歆伪造的,因此都是“伪经”,其目的是帮助王莽篡夺政权、建立国号为“新”的朝代。所以古文经学是新莽一朝之学,只能称之“新学”。新学伪经考在广州出版后,各省纷纷翻印,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震动。1894年夏历七月,御史安维峻弹劾康有为“非圣无法,圣世不容,请焚新学伪经考,而禁粤士从学”,两广总督李瀚章令康有为将此书自行焚毁。戊戌政变后,又曾两度被禁,由此可见新学伪经考在政治上所起的巨大作用了。孔子改制考集中体现了康有为的政治思想。首先,书中体现了康有为的大
11、同思想:人类社会是循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规律发展,最终达到“政府皆由民造”,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为了宣扬大同思想,康有为对当时统治地位的朱熹思想进行大胆的讥讽-“多言义而寡言人,知省身寡过而少极民患”,用大同社会代替封建专制统治,向封建社会提出了挑战,振聋发聩。其次,在书中,康有为猛烈抨击了封建专制主义,表现了民主自立的思想。康有为认为,人类大同理想要到遥远的太平盛世才能实现,“方今为据乱之世,只能言小康,不能言大同。”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托古改制3、维新思想的高潮:戊戌变法 思考: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救亡图存:民族危亡关头,积极救亡;思想启蒙:抨击封建制度,学习西方政治制度;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器物学习制度模仿民族危机加深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学习西方与探索救亡道路相结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