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应用专项综合能力练习题1、制衣组有90米布,用了63米,剩下的布做了9套衣服平均每套衣服用布多少米?_2、食品店有80包方便面,上午卖了26包,下午卖了34包,还剩多少包?(用两种方法解答)_3、 某化肥厂一月份生产化肥310吨,二月份生产400吨,三月份生产490吨化肥,平均每月生产化肥多少吨?_4、一匹马每天吃12千克草, 照这样计算, 25匹马, 一星期可吃多少千克草?(用两种方法计算)_5、工人王师傅和徒弟做机器零件, 王师傅每小时做45个, 徒弟每小时做28个, 王师傅工作6小时, 徒弟工作8小时, 他们共做多少个机器零件?_6、工厂有煤8000千克, 原计划烧25
2、天, 由于改进炉灶, 实际烧了32天, 平均每天比原计划节约多少千克?_7、一个车间,原来每月用煤150吨,改进技术后,每月用煤127.5吨,节约了百分之几?_8、一块棉花地,去年收皮棉30吨,比前年增产了5吨。这块棉花地皮棉产量增长了几成?_9、某连锁店十一月份营业额34.5万元,比十月份增加了4.5万元。十一月份营业额十月份增加了百分之几?_10、一件商品,由原来的96元降到了84元。降低了百分之几?_11、一块土地,用第一台拖拉机10小时可以耕完,用第二台拖拉机耕8小时可以耕完。现在用两台拖拉机一同耕了1小时20分,耕了这块地的百分之几?_12、六年级学生参加植树活动。一班应到42人,实
3、到42人。二班应到45人,实到44人。求两班的出勤率。_13、一袋小麦共磨出面粉80千克,出麸皮20千克。出粉率?_14、一个机器厂原计划每天生产40台机器,20天完成任务,如果要16天完成,每天要完成原计划日产量的百分之几?_15、一项工程,甲独做用15天完成,结果提前5天完成了任务,甲的工作效率提高了百分之几?_16、甲数是80,比乙数少40,少百分之几?_17、夏令营举行射击比赛,有50人参加,每人3发子弹,命中105发,算算这次比赛的命中率。_18、3800千克的甜菜可以榨糖418千克,求出糖率。_19、花生仁的出油率是42%,有1600千克花生仁,可榨油多少千克?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
4、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5、”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
6、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_20、小麦的出粉率是85%,要磨出170千克面粉,需多少千克小麦?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
7、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_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