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8141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42页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 4: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讲案)讲目标 1.了解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与新闻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2.掌握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与新闻类试题答题技巧。讲考点 考点一:科普类文本【真题导航】1、【2017 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8 题。材料一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

2、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 81 厘米、厚只有 03 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徵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

3、追问。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20 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 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 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学*科网(取材于杨雪梅、黄洋等的相关文章)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以前因为精品不多,所以文物展览观者寥寥B要合理利用文物,发掘其内涵,发挥其作用C文物热反

4、映大众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D奥斯汀从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中得到了启发【答案】A【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是北京卷论述类文本必考内容。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本题A 项就属于无中生有。2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甫一开始:“甫”读作 p 意思是“刚刚”B告罄:“罄”读作 qng 意思是“

5、尽”C乏人问津:“津”读作 jn 意思是“路”D憨态可掬:“掬”读作 j 意思是“令人喜爱”【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识记字音、字义的能力。A 项字音错,“甫”应读作 f。C 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津”的意思是“渡口”,“乏人问津”的意思是很少有人过问。D 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掬”的意思是“用两手捧”。“憨态可掬”形容憨态十分明显,好像可以用手捧住一样,多形容动物或人形态天真可爱、单纯的样子。故本题应选 B 项。【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E。【名师点睛】将字音、字义渗透到现代文阅读中考查是北京卷近几年的常见题

6、型。一般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如本题中“甫”是统读字,“掬”是形声字,都属于易误读的字。对这类题目,备考时可采用音义结合法、联想法、推断法、记少不记多法,分类整理记忆,训练、记忆相结合。对于词义的辨析,则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语素的意思来辨识;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谦敬错位、功能混乱、望文生义等错误类型,如本题 B项对“津”的解释忽略了加点字的本来意思,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2、【2017 年高考北京卷】材料二文物与大众亲密接触才能实现其价值,可是与海量文物库藏相比,目前展出的文物只是九牛一毛。由于展出空间有限、担心损

7、毁等原因,很多文物都“藏在深闺人未识”。感谢数字技术,打破了层层壁垒,盘活了很多被“雪藏”的文物,使之在线上“活”起来。大众足不出户,便可欣赏到以前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在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数字技术不断将今人的创造融入传统文物,使之获得了新生。文物不再仅仅是摆在展柜里的静态展品,而以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式走近大众,真正“活”了起来。动漫技术在文物的文化创意中越来越受重视。三星堆博物馆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推出了数字动漫神树的传说,以新近发掘的海昏侯墓为素材的动画作品海昏魔镜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借助动漫,专业的学术介绍变成了幽默的旁白和“萌萌哒”的漫画,“高冷”的文物也一下子变

8、得活泼起来,实现了学术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其实,早在 1981 年,我国已有让文物“活”起来的动画作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的故事创作了九色鹿。无数人通过这部动画片知道了莫高窟,看到了敦煌壁画。移动应用程序(APP)以新鲜时尚的方式提供给观众审美与求知、娱乐与鉴赏的多元文化体验。过去,由于保存和展出的特殊要求,五代的韩熙载夜宴图能够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机会十分有限。故宫博物院推出的韩熙载夜宴图APP 弥补了这一缺憾,让观众随时随地可以欣赏这幅传世经典的精妙之处,在鲜活的文化体验中感受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非凡魅力。此 APP 独创了三层立体赏析模式总览层、鉴赏层和体验层,使这幅“

9、数字画卷”可远观、可近赏,全方位向观众解读画作中的每个细节。点开 APP,琵琶声起,拨动江南寂静的月色,观众仿佛随着画家顾闳中一起,走进韩府。画卷中的墨痕笔意、人物的衣纹表情都纤毫毕现。轻轻触动屏幕,指尖所至之处,似有烛光追随;移动“烛光”,人物、用品的名称、典故一一呈现,如同“秉烛夜读”,在静夜里与千古佳作“对话”忽然之间,画中人“活”了起来,乐伎轻扫琵琶,舞伎翩翩起舞,画与真实的界限瞬间模糊起来,观众沉浸在画卷创造的艺术氛围之中。虚拟现实技术(VR)借助计算机图形系统、传感器技术等生成三维环境,创造出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状态,通过调动用户的多种感官,带来沉浸感觉。以前,游客只能在兵马俑坑外观

10、看,有了 VR 技术,戴上特制的眼镜,你会发现自己置身坑内,变身成了一个兵马俑,低头就能看到自己的身体残破却依然威严。抬起头来,你会发现博物馆的穹顶慢慢向两边散开,建筑逐渐退去,转化成荒野,风沙弥漫,你的身体同时下沉,身处地表起伏的俑坑之中,周围是千军万马(取材于胡克非、张英等的相关文章)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数字技术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让大众了解到更多文物B增强了文物的学术性价值C增强文物欣赏的趣味性D帮助大众更好地理解文物【答案】B【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答

11、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首先要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此题的选项 A、C、D 三项在原文中都可以找到依据,而 B 项却属于无中生有。4根据材料二,下列成语中最能准确表达 VR 技术带给人的体验的一项是(3 分)A身不由己B感同身受C设身处地D身临其境【答案】D【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E。【名师点睛】本题既考查对文段的理解能力,又考查正确使用及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这种将语知渗透在现代文阅读中考查的方式是北京卷常见的题型。本题解

12、答时首先要依据原文总结出 VR 技术带给人的体验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然后辨析所给成语的含义,找到答案。辨析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本题所给四个成语词义的侧重点不同,其中“身不由己”强调自己不能做主,“感同身受”强调未亲身经历却像亲身经历过一样,“设身处地”强调为他人着想,“身临其境”强调仿佛亲自到了那个地方,比较一下就会发现,答案应为 D 项。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文物原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

13、现在却走近了大众。如果用诗句来描述这一现象,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2 分)A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B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D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答案】D【解析】“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意思是当年豪门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里,可以用来描述“文物原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现在却走近了大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赠花卿,意思是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强调的是稀少,与“走近大众”不符。“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出自元末诗人高明的琵琶记,意

14、思是科举时代士人为考取功名,长期闭门苦读而不为世人所知,但一旦考上,皇帝封官赐爵,天下人就都知道了,与文物从“专家”到“大众”的过程不相符。“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唐代诗人高适的别董大,意思是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啊,表达的是对朋友的鼓励,对未来的期许,与题干要求不一致。【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E。【名师点睛】本题既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又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从原文出发,理解题干所说的“文物原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现在却走近了大众”的含意,然后分析所给诗句的含意,仔细对比,找出答案。分析诗句

15、时既要理解诗句的表层含意,又要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分析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文物原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现在却走近了大众”意思是说文物以前只是专家学者研究赏玩之物,现在文物普遍得到大众的认识,走进了普通人家。所给四组诗句中,能体现出这一含意的应为 D 项。3、【2017 年高考北京卷】材料三有的博物馆认为保护好文物不出事情是头等大事,将文物封闭在库房,秘不示人,觉得这样才可以确保万无一失。其实不然,“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有些文物同样如此。2010年浙江省博物馆利用馆藏的“彩凤鸣岐”和“来凰”,举办了唐代雷琴演奏会。古琴属于漆器,很难保存。这两把古琴之所以能历经千年保存下来还能使用,是因

16、为历朝历代都有人使用它。古琴在安装上琴弦以后,才能保持力学上的平衡,不至于散架。数字技术使文物在线上“活”起来,更是对文物的一种保护。敦煌石窟集珍贵性、脆弱性于一身,历经千年的莫高窟艺术品,每一件都像岌岌可危的病人,游客的参观成为莫高窟最大的隐患。2003 年,莫高窟全年游客接待量为 30 多万人次,2014 年已增长到 81 万人次。根据测算,莫高窟一天的游客接待量极限在 3000 人次左右,而黄金周的日接待量曾超过 2万人次,莫高窟不堪重负。实验监测数据显示,40 个人进入洞窟参观半小时,洞窟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 5 倍,空气相对湿度上升 10%,空气温度升高 4,这都有可能侵蚀壁画

17、,加速其老化。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彩塑和壁画正在缓慢退化,千百年后人们何以领略莫高窟的神韵?面对日益增多的游客,如何化解保护和利用的矛盾?敦煌数字化工程,犹如一缕明媚的科技之光,照进古老的莫高窟。有了数字化展示中心,游览模式发生了变化,艺术体验搬到洞窟外面,游客先通过数字化体验艺术“做足功课”,再进个别洞窟实际体验。这种模式既能满足游客看真品的需求,同时又减少了在洞窟内的停留时间,减少了对莫高窟的破坏。中心建成后,游客停留时间由 2 小时缩短至 70 分钟左右,莫高窟最高日接待游客量因此可提高到 6000 人次。(取材于黄洋、祝越、周龙等的相关文章)6根据材料三,下列关于文物保护的说

18、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将文物“深藏闺中”不是最好的保护方法B实际上有些文物使用起来反而有利于保存C二氧化碳含量的降低会加速壁画的老化D彩塑和壁画的退化也有自然因素的作用【答案】C【解析】C 项曲解文意。本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二段,原文为“洞窟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 5 倍,空气相对湿度上升 10%,空气温度升高 4,这都有可能侵蚀壁画,加速其老化”,也就是说二氧化碳含量的升高会加速壁画的老化,而不是“降低”。【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解答时要注意: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19、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将题目材料信息代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扩大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曲解文意等问题。本题 A 项和 B 项可由材料三第一段概括得出,D 项可由材料三第二段“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彩塑和壁画正在缓慢退化”概括得出。C 项将原文中的“升高”曲解为“降低”,属于曲解文意。7根据材料三,下列对敦煌“数字化展示中心”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减少了莫高窟的游客接待量B改变了洞窟的游览模式C缩短了游客在洞窟内的停留时间D减少了游览对莫高窟的破坏【答案】A【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筛

20、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从高考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有意混淆,偶然、必然有意混淆,已然、未然有意混淆,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因果颠倒,误划类别,无中生有,偷换概念。解答时考生要把选项归位,通过与原文对比,找到答案。本题难度不大,由题干可知,选项信息集中在原文最后一段,考生只需找到每个选项在原文中对应的信息,仔细比对,就可得出答案。8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述让文物“活”起来的含义与作用。(6 分)【答案】含义:要点一: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内涵。要点二:把文物拿出来,在展厅或线上展示出来,有些可以用起来。要点三:借助数字技术,让文物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式

21、呈现。作用:要点一:发挥文物在公共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要点二:使更多文物得以展示,使文物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并理解。要点三:有利于一些文物的保存与保护。第二问,材料一首段提出“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由此可概括出在公共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材料二首段提到“数字技术盘活了很多被雪藏的文物,使之在线上活起来。大众足不出户,便可欣赏到以前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下文接着以动漫技术、移动应用程序、虚拟现实技术为例,具体阐述了数字技术使文物得到展示,使人们易于理解和接受文物;材料三首段说“流水不

22、腐,户枢不蠹,有些文物同样如此”,第二段又强调“数字技术使文物在线上活起来,更是对文物的一种保护”,可见使文物“活”起来更有利于保护文物。【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本题既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又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理解概念时要对概念的内涵、外延准确把握,一定要将它还原到具体的文本中,做到“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如本题考查“文物活起来”的含义,解答时就需要通读三则材料,分别找到“文物活起来”(或与“文物活起来”相类似的表述)在文中的位置,联系上下文筛选出能解释“文物

23、活起来”的内容,然后分析归纳就可得出答案。分析作用,要在通读三则材料的基础上,整体理解材料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尾段中心句,找出能体现“文物活起来”作用的内容,分点概括即可。因为三则材料都属于总分式结构,所以答案信息多集中在材料的首段。【命题思路】2017 年高考,北京卷考查到了科普文的阅读。文章的选材贴近生活关注现实。考查面广,涉及到了分析鉴赏语言、把握结构、筛选信息、分析写作手法与体裁特征、概括中心意思等考点。题型有主观题也有客观题。有各考点独立命题形式,也有几个考点综合命题的形式。对结构的考查一般包括:划分文章的层次。理清思路,概括各部分内容。分析

24、文章结构特点。鉴赏谋篇布局的特点。对语言的考查重在语言的思想性层面的,是对诸如重点字词、中心句、点睛句、过渡句等的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的分析概括;二是鉴赏语言,这个考点重在考查对语言的艺术性的理解和把握,是对科普文的语言表达技巧、修辞、写作手法及其效果的分析。对手法的考查常与对语言的考查结合起来体现。这类题目的考查与文学类文本不同的就是体裁特征,考生要注意在复习中掌握科普文的体裁特点。探究概括科普作品中心意思,则既可以是对作品部分中心层意、段意的概括,也可以是对整篇作品中心意思的概括,还可以是对作品反映出来某种思想倾向或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探究。2018 年高考仍会沿袭往年命题特点。【考点精析】科普

25、文是解说、介绍科学技术的说明性文章。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寓严密的科学性、生动的文艺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就其内容看,一般是对科学知识的讲解、对新兴学科的介绍、对某种规律的阐述、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说明,它兼有说明文和散文两种文体类型的特征和性质。就其写作看,主要是运用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文结构,兼以或形象生动、或通俗易懂、或亦庄亦谐的语言来展示科普知识。科普文主要有以下特点:1、短小性。它篇幅小,然而就其知识容量、主题意义、现实作用又可以很大。它旁征博引,尺幅千里,能及时反映科学上新的事物、思想、方法和动态。2、知识

26、性。它普及科学知识,把科学的最新信息常州给读者。它常常把握住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事物或现象,用正确的理论,去进行科学的解释,纠正常识错误,从而使读者了解世界万物变化、运动的规律。3、文学性。它要以优美文字、形象手法,来表达科学内容。它常采用比喻、拟人等文学手法和故事、对话、散文等形式及通俗、形象、幽默等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地介绍科学知识。4、思想性。它往往以具体细小的事物,阐发一点耐人寻味的哲学道理,给人起启示,发人深省。阅读科普文章,要注意把握好两个层面的目标和要求:一是科学与人文的层面,也可以说是科学的人文性,从科学中吸取智慧与力量,体会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另一个是知识

27、和能力的层面,要根据科学小品这一体裁的特点,学会筛选并整合文中有用信息,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概括出一篇科普文章的中心意思,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科普文的语言特点,分析科普文的体裁特征等。【方法技巧】1科普文阅读步骤:(1)解读标题。文章的标题与内容关系十分密切,我们可以透过标题去了解文章内容。(2)整体感知,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阅读科普小品文,首先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理解说明内容。接着还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这是分析文章的关键。只有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理解说明对象,以此为突破口,进而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内容。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必须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尤其要注意

28、仔细揣摩关键词句(中心句、过渡句、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3)重读精段。一篇文章有若干段落我们要善于找出文章中的重点段落强化阅读。(4)提取科技信息。提取文本中科技信息常有两种方法:一是组合重点段落,有些科普文中的科技信息相对集中,只要将有关段落加以组合就可以了;二是分散摘录信息,有一些说明文,科技信息犹如满天星斗点缀在文中,这就要分散摘录,摘录时注意不摘录穿插的故事,不摘录形象的描述,不摘录生动的阐释,不摘录抒发的感受,不摘录作者的设想,不摘录没有知识含量的首尾与过渡。(5)体会情感思想。由于科普文章在不同程度上使用文学的笔法和手段,写作手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它不必墨守成规地恪守说明文的写法

29、,如说明文的写作强调客观性,尽量排除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而科普文则不必受此拘束。它不仅可以加入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还可以运用文学的拟人、比喻、夸张等手法,甚至还可以编织虚构的故事情节,使作品达到引人入胜的境地。由此,阅读科普文,体会这些情感,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2掌握常用手法:(1)常用的说明方法:定义说明与诠释说明。定义说明是运用简洁、准确、周密的语言,揭示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本质属性的说明方法;诠释说明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说明方法。举例说明与引用说明。举例说明是在同类事物现象中,举出有代表性的具体实例来说明这类事物或现象的方法;而引用说明,则是引出有关的科学道理、文献资料、故事传说、诗

30、文名句、俗语谚语等作为依据进行说明的方法。学/科网分类说明与图表说明。分类说明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要说明的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类说明的方法;而图表说明,则是借用画图表来说明事物的特征的方法。比较说明与比喻说明。比较说明是在同别的事物比较中,显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的说明方法;而比喻说明,则是借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此事物比作彼事物的说明方法。数字说明与描写说明。数字说明是通过列举数字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描写说明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2)常用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3)常用表现手法:衬托:突出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形象分明,主次分明象征(托物言志):通

31、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3掌握科普文结构特

32、点:总体结构通常分为三部分:引论:引出说明对象(引说部分)本论:详细说明对象(主体部分)结论:总结说明对象(收尾部分)结构三模式:横式结构、纵式结构、纵横式结构。主体部分的具体结构形式:并列式、承接式、对比式、层进式、总分式。4掌握科普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1)揣摩写作技巧类。科普文的整体布局有漫话式、试问式、穿插式、拟人式、问答式等多种形式;局部安排一般有引用材料、讲述故事、设置悬念、留下问题等。思考角度:说明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答题模式:手法内容(语境和语句本身)作用效果(2)鉴赏语言类常见提问方式: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不

33、同的语言特色。本文语言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科学语言的生动性是与准确性紧密联系的,在文中任意选取一句,赏析其语言特色。科普文的语言也可以生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答题思路A如果要感受语言的整体风格,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雅致,或通俗。B如果要品析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可从以下方面思考:第一、从记叙和描写方面考虑。记叙的曲折生动、描写的精彩等。第二、从穿插趣闻方面考虑。第三、从运用的修辞方面考虑。抓住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等品味。第四、从语言的语体方面和句式方面考虑。如口语的活泼、短句的干净利索。C如果要赏析

34、科普文语言的准确(严谨)、简明,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第一、从遣词造句力求精确、合乎语法习惯方面考虑。高考选入的文章在介绍科技成果时,或展望推广应用后的情景,或预示向纵深发展的前景,因而较多地运用“如果”“假如”“可能”“将会”等预测性词语,有时也会运用“基本”“根本”“重要”“十分”“非常”等表程度的词语,这些都是分析语言的准确性需要关注的。第二、从所运用的专业术语、科学解释准确无误、毫无歧义方面考虑。第三、从所引用事实确凿、数字的具体方面考虑。答题模板明确(根据题干要求,明确是“感受语言的整体风格”,还是“品析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还是“分析语言的准确平实”)结合文中例子分析。(3)段落作

35、用类:知识储备(段落的作用)篇首:统领全文,揭示题目,引出说明对象等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引发议论,揭示主旨等篇尾:照应开头,深化主题,卒章显志等思考角度内容上、结构上、答题模式内容上(段落内容,抓关键句)形式上(有针对性地明确不同段落作用)(4)思想主题类:思考角度:找到对应的区域对相应的区域划分层次画出关键句提取要点,分点作答。用三个词语概括即:定位提取整合答题模式:提取要点,分点作答【能力迁移】1、(17 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下学期复习检测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雾霾的成因与防治雾霾,雾和霾的组合,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

36、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春季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会逐渐出现轻雾天气。随时间推移,轻雾、雾和霾的范围逐渐加大,程度逐渐加剧;特别是北京天津等地连续雾霾,严重影响市民的生活质量。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其中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 10 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燃料和汽车废气等,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都有很严重的影响。在稳定的天气形势下,空气中的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不容易向外扩散,污染物在大气的浅层积聚,从而

37、导致污染的状况越来越严重。而人为因素一是由于大气污染物排放负荷巨大,远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北方在冬季取暖时,大部分地区燃煤量大幅增加,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急剧上升。二是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三是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更加突出。雾霾对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产生重要的不良影响,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雾霾天气时,空气中往往会带有细菌和病毒,易导致传染病扩散和多种疾病发生。使城市中空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的毒性,危害人体健康。尤其冬季遇雾、霾天气时,若空气污染严重,这样可能形成烟尘或黑色烟雾等毒雾,严重威胁人的健康甚

38、至生命。加强环保立法,完善法律制度是解决包括雾霾在内的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国家可以修改环境保护法及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环保法律。工业废气排放是形成雾霾的主要源头。为此,国家一定要加大对工业部门的监管力度,在保证经济高效快速发展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或加大对燃料燃烧废气的加工和处理,降低化石燃料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增加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我国的重化工业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华北地区高耗能的钢铁工业的比重过高,而且中小钢铁企业数量多,能耗高。所以,必须优化钢铁工业布局,减少华北地区的钢铁产能,从而降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使用,减少空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以减轻雾霾对城

39、市和人体的影响。汽车废气是污染的一大主要原因,而三效催化剂(TWC)法是净化汽车尾气的有效手段。添加适当的贵金属助剂,如镧、铈、钡等,能够同时除去机动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三种污染物。其中铂、钯对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的氧化脱除具有高活性,而镧具有对一氧化氮优良的催化还原作用,它能选择地将一氧化氮还原为氮气而抑制氨气的生成。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通过以政府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大力治理,相信雾霾天气终将成为历史,我们的生活质量也会大大提高。(1)下列对于“雾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BPM(2)5 排放如果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而

40、浓度积聚,加之其它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雾霾。C我国中东部地区是雾霾的高发地,京津地区连续雾霾尤为严重,而其他地区少有出现雾霾。D雾霾的范围逐渐加大,程度逐渐加剧,必然严重影响市民的生活质量。【答案】C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此题 C 项曲解文意。(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霾的组成成分复杂,包括几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有害健康的物质直径极小。B稳定的天气形势下,污染物

41、不易向外扩散,浅层积聚导致污染的状况越来越严重。C人为因素导致雾霾的原因较多,但相对来讲,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更加突出。D雾霾天气产生,必然使空气中带有细菌和病毒,易导致传染病扩散和多种疾病发生。【答案】D【解析】原文“往往会带有细菌和病毒,易导致传染病扩散和多种疾病发生”,选项“必然使空气中带有细菌和病毒”对于绝对。(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既然工业废气排放是形成雾霾的主要源头,那么,国家就应该在保证经济高效快速发展不受影响的首要条件下,尽量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B完善的法律制度是解决包括雾霾在内的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修改相关环保法律,加大政府对工业部门的监管力度,势在必行。C优

42、化钢铁工业布局,减少华北地区的钢铁产能,降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使用,就一定能减少空气中氮氧化合物的含量,减轻雾霾对城市和人体的影响。D添加适当的贵金属助剂,能够同时除去机动车尾气中的各种化合物。各种物质的助剂,功效不同,但应该都能行之有效。【答案】C【解析】“就一定能减少空气中氮氧化合物的含量,减轻雾霾对城市和人体的影响”过于绝对。影响因素中还有“汽车尾气”。2、(17 届四川省广元市高三第三次高考适应性统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国青铜器以其丰富繁多的品种、精湛的制作技艺、精美的造型和纹饰而著称于世,代表了中国早期物质生产与精神生活两方面的卓越成就。青铜文化是新石器时期文化的延伸与发

43、展。至商周时期,青铜艺术达到鼎盛时代,青铜器是商周时期最为重要的、贵族上层社会最为普遍使用的器物,集中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时尚和艺术水准。殷墟时期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器形厚重,装饰华美,形成了层次分明、富丽繁缛而神秘的新风格。商末至西周时期,凤鸟纹饰大量出现在青铜器上,从西周早期至穆王、恭王时期,有人甚至称之为“凤纹时代”。至西周中期,纹饰又回归简朴与典雅,又流行带状纹饰,一些华美的器种开始消失,主要纹饰被分解和图案化,从而减弱了神圣的意味。春秋战国是战国青铜器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潮,这个时期青铜器的风格与纹饰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地方色彩增强。由于青铜器是王权的象征,商周时期青铜器多

44、为王室及臣僚占有,故地方色彩不很明显,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列国的青铜器大量增加,包括一些如曾侯这样的地方势力都能制造和拥有极高规格的青铜器,摆脱了礼制观念的束缚青铜器的铸造和艺术表现都更加自由,于是便出现了各种风格共存、争奇斗艳的局面。其次在纹饰的形式方面,出现了线刻、嵌红铜、错金的办法。新的形式表现着新的题材而不大用于传统题材,这些新方法的使用可能与技术的进步有关。商周青铜器纹饰概括为三个阶段:(1)早期的理念世界,以装饰性、几何性纹表现;(2)中期的神秘动物世界,以具体而丰富的动物形象表现;(3)晚期开始进入人物世界,具体描绘人的社会活动如战争、宴乐及宗教活动。铜器的铸造者是体力劳动者甚至是

45、奴隶,尽管某些青铜器纹饰也可溯源于原始图腾和陶器图案,但它们毕竟主要是体现了早期宗法制社会统治者的威严、力量和意志。它们与陶器上神秘怪异的几何纹样,在性质上已有了区别。以饕餮为突出代表的青铜器纹饰,已不同于神异的几何抽象纹饰,它们是具体的动物形象,以超世间的神秘威吓的动物形象,表示出这个初生阶级对自身统治地位的肯定和幻想。(选自苏成栋编著先秦时期的青铜器纹饰,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青铜器品种丰富繁多,制作技艺精湛,造型精美。B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新的纹饰形式表现着新的题材而不大用于传统题材,一些新方法的使用与技术的进步有关。C中国青铜器是中国早期物质生产

46、与精神生活两方面卓越成就的代表。D青铜器是商周时期最为重要的、贵族上层社会最为普遍使用的器物。【答案】B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青铜器纹饰主要是体现了早期宗法制社会统治者的威严、力量和意志。B殷墟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分别出现了中国青铜器发

47、展史上的高潮。C青铜器纹饰与陶器上神秘怪异的几何纹样,在性质上已有区别。D战国时期,纹饰又回归简朴与典雅,又流行带状纹饰,一些华美的器种开始消失。【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题中 D 项,表述错误,”一些华美的器种开始消失”属于无中生有,原文“至西周中期,纹饰又回归简朴与典雅,又流行带状纹饰,一些华美的器种开始消失”可以推测。(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早期的理念世界、中期的神秘动物世界、晚期开始进入的人物世界,分别代表商周青铜器纹饰三个阶段。B青铜器是人们了解商周时期社会时尚和艺术水准的重要依据之一。C中国早期青铜器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追求厚重华美再回归简朴

48、典雅的过程。D当凤鸟纹饰大量出现在青铜器上时,有人即称之为“凤纹时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D 项强加因果,由原文“。商末至西周时期,凤鸟纹饰大量出现在青铜器上,从西周早期至穆王、恭王时期,有人甚至称之为凤纹时代”可以推测。3、(2017 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

49、学期期中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国人很早便与茶发生关系了。诗经谷风中的“谁谓荼苦,其甘如怡”的“荼”许多人便认为是“茶”。西汉初马王堆墓葬中的随葬品中即有茶叶。不过两汉以前,茶不是作为一种饮料存在,而是一种“菜肴”。晋代郭璞为尔雅作的注中曾说道茶“叶可煮作羹饮”。作羹自然少不了油盐酱醋、姜桂葱椒等调料,还要用一些碾碎的米粉勾芡。现在,在某些地区还有其遗孑存在,如湘西的“擂茶”、陕西的“三炮台”、洛阳的“罐罐茶”等等,这些都是介于饮料与菜肴之间的。茶的“文人士大夫化”或说“雅化”是由唐代的“茶圣”陆羽完成的。这是世界茶的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茶的著作,是茶的“雅化”的标志,至今仍被全世

50、界的茶人们奉为经典。唐代主要饮的是饼茶,它由茶叶蒸、捣、拍、焙等方法制成,在煮茶之前还要烘烤、碾碎,在釜中煮沸而饮。在烹煮和品饮过程中,所用器具也是饮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陆羽还研制了十分细致考究的二十四种茶具,大都小巧玲珑,可以贮存在一个美观的笼中,携带方便。使得“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与现在仍在日本流行的茶道类似,当然那是极富诗意的艺术品。从此饮茶就多了一重意义。在这种情态下,自然会刺激诗人的想象,于是,便产生了著名的卢全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人饮茶后的感觉竟是“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甚至要乘此清风遨游蓬莱仙境。唐代的饼茶还是比较大众化的,虽然一般平民百姓饮的还只是采下晾干即可饮用

51、的散茶。宋代的饼茶则是特别贵族化的饮料了。尤其是官家监制的,制作时选料严格,其价格超过金玉,还往往被皇家垄断。朝中大老重臣,每逢年节,才有可能得到朝廷一、两饼的赏赐。平民饮的散茶,宋代称之为“草茶”。冲泡散茶,虽然自古就有,但正式风行于元末明初。当时战争消耗大量的生产力,那些过度奢侈、徒耗民力的龙团凤饼,显然为民众负担不起。明初洪武间,正式停止了让民间供奉饼茶,改为散茶,日久便成为风气。散茶的兴盛也与文人士大夫审美趣味有关系。他们人生的价值取向是“清”。尚书尧典上就有“夙夜惟寅,直哉惟清”的教诲。其后清介、清心、清白、清名、清廉等等,许许多多带有“清”字的价值判断为他们所向往。那么日夜相伴的茶

52、水怎么能是浑浊不堪的呢?从宋代开始,文人饮茶如无特殊的目的,便很少加其他佐料了。宋代的饼茶也努力向清澈无色靠拢,而散茶只要茶叶的品质好、采摘及时、加工得法,“清”是完全有保障的。到了明代,以“清”为特征的茶的风格已经形成。有人说它是“清虚之物”,把品饮茶的嗜好称之为“清尚”,人们把它看作纯洁的象征。它宜于和人世间摆脱了名缰利锁的“清高”者相匹配。因为茶是至洁之物,所以要求采摘者、烘焙者以及茶具和水质的清洁;在品饮过程中也强调环境氛围的清雅、清幽。明代罗察说:“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战,如听松涛,清芬满怀,云光浇激,此时幽气,故难于俗人言矣。”明代特别是明中叶以后有些文人雅士以“茶人”自称

53、,在园林之内建立茶室。文震亨说:“构一斗室,相旁山斋,内设茶具,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这是在与少数几个知心朋友品饮时所需要的氛围,它充满了清趣。有人甚至提出具有清德之人才配品饮清茶。从这里本来可以进一步迈进“茶道”之门,但此论终是电光石火,稍纵即逝,没有人认真执行过。(节选自茶的演变与风格,作者王学泰,有删改)(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茶最早不是作为饮料而是作为菜肴存在,里面会加其他佐料。直到宋代开始,文人饮茶如无特殊的目的,便很少加其他佐料了。B散茶出现的时间比较早,但流行的时间比饼茶晚;饼茶原本是大众化的茶,到了宋代才变得很昂贵。C

54、元末明初风行散茶的原因,一是饼茶过度奢侈、徒耗民力,成为民众的负担;二是文人士大夫这个时期才开始有了“清”的审美价值取向。D要求采摘者、烘焙者以及茶具和水质的清洁;在品饮过程中也强调环境氛围的清雅、清幽是为了和至洁的茶匹配。【答案】C点睛: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饮茶经历过“俗

55、”到“雅”阶段,直至现今,有些地方普通老百姓饮茶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这种俗的状态。B因为文人士大夫视茶为“清虚之物”,所以品饮茶的嗜好被称之为“清尚”之举,和士大夫追求摆脱人世间名缰利锁的“清高”相一致。C器具和环境都是饮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陆羽研制的像艺术品一样的茶具、“相旁山斋”的茶室等。D宋代的一般平民百姓多饮用称之为“草茶”的散茶,而贵族官员则以饮官家监制的饼茶为主,饼茶往往因其选料严格而价格昂贵,往往被皇家垄断。【答案】D【解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

56、,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D 项因果关系错误。原文是“宋代的饼茶则是特别贵族化的饮料了。尤其是官家监制的,制作时选料严格,其价格超过金玉,还往往被皇家垄断。”并非是“贵族官员则以饮官家监制的饼茶为主”,因为茶饼虽然贵族化,但不是只有官家监制。(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唐代的“茶圣”陆羽完成的茶的“雅化”体现为茶的制作方法、烹煮和品饮过程中的器具的细致考究,这使得饮茶就多了一重艺术的意义。B宋代士大夫所饮的茶饼和散茶都能做到向清澈无色靠拢,这种以“清”为特征的茶的风格到明代已经形

57、成。C茶并不是一早就作为“至清之物”出现的。茶的种类、饮茶的方式、饮茶的风格在历史中都经过了一些变化。D茶道在中国没有出现,和要求过高有关。有人提出具有清德之人才配品饮清茶,而这些要求不易于实行。【答案】B4、(17 届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中国文明史上,自水壶到酒壶,然后自酒壶发展到茶壶,是很有趣的生活器物演变的写照。在今天所见的,自上古到中古的壶,大多是酒壶,因为那些时代,古人的生活与酒是分不开的。今天看来,在造型上酒壶与茶壶几乎是相同的。在各种生活器物中,若以陶器为例,壶的造型最为生动可观,所以也最引人注意。我注意到现代的陶艺家喜欢在壶

58、上动脑筋,创造出各式各样的形状来。壶之妙就在它有一个壶身,一个壶盖,一个壶嘴,一个把手,共同组成一件器物。形状、大小、饰物的变化非常丰富,时代的特征也很容易辨别。可是其基本形状自南北朝以来到近代都没有改变。今天的人很难辨认酒壶与茶壶之分别,实在是因为两者极为相似的缘故。其实宋朝以前是没有茶壶的。中国人喝茶自南北朝开始,原先是把茶当药吃,逐渐演变为清脾、提神的饮料,到唐朝与佛教的思想相结合,才有陆羽的茶经出现,多方讲究起来,当成生活修养的仪式,但是这个传统到宋代都没有平民化、普及化。宋代以前,喝茶是用碗,不用杯。他们把茶叶放在钵子里煮,烧开后,倒在茶碗里,所以茶碗是主要的茶具。茶壶产生于何时?当

59、然是在茶道改变之后的事。但后世的茶壶应该是以酒壶为原型改变而成。古人喝酒的方法有粗、细两类:以瓮为壶,倒酒易倾出,必然用大碗,是水浒英雄之类草莽人物的喝法,豪放为其特色;文人雅士讲究气氛,喝酒时要细酌,就非用酒壶不可。唐朝的酒壶的短流,恐怕是民用陶的传统,贵族人士喝酒应该是用金银器吧!到了宋代就很明朗了,酒壶有明显的金属器的特色,尤其是景德镇制造的青白器酒壶,非常细致美观,完全可以反映早期金银器的原型。它的流细长优雅,曲柄也很称手,盖上通常做个漂亮的狮纽。这样的壶被后代人误认为茶壶是可以想象得到的。磨茶为粉,煮熟后倒到碗中饮用的煎茶法,改变为用开水冲泡茶叶,饮用茶汁的点茶法,是很根本的改变。以

60、泡茶的方式吃茶,应是王公贵族等有闲阶级的享受,不仅考究茶的品质,整个制茶的过程就是一种仪典。所以饮茶的道具很多。为了便于服务顾客,便需要大茶壶。茶壶太大,手执曲柄不易,就发明了提梁壶,也就是手提的柄做在壶的上面。因此后来的茶壶就分为两类:提梁壶与手执壶。明末清初之后,民间使用茶壶的数量大幅地增长,民窑的茶壶就成为常见的器物了。饮酒待客之风渐被饮茶所取代,茶壶、茶杯成为家家必备之物。学*科网中国人原本是喝不发酵的绿茶,慢慢要喝经发酵的乌龙茶了。茶艺在文人主导下,不但讲究茶香,还要讲究茶具的美感,壶的造型就成为主要的创造标的。由于宜兴的泥非常细致,烧出的陶壶手感良好,在历代名师的创造下,出现了各式

61、各样的设计,有几种典型的样子,可称得上经典之作,非常精致,令人爱不释手。这一波茶壶热在一百年间,使中国人成为最爱壶的民族,也是拥有茶壶造型最丰富的民族。到了 18 世纪,全世界都在喝茶了。西方文明国家自中国的出口瓷中学到茶具的应用,慢慢也设计出自己的风格。(1)下列有关“茶壶”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茶壶是以酒壶为原型改变而成的,但壶的基本形状自南北朝以来到近代都没有改变,今天的人很难辨认二者的分别。B宋朝以前没有茶壶,中国人喝茶是从南北朝开始的,但是人们喝茶用的是碗,不用杯,茶碗是主要的茶具。C茶壶由手执壶发展到提梁壶,是为了适应人们喝茶的需要。手执壶如果太大,不易手执曲柄,提梁壶应

62、运而生。D明末清初之后,茶壶成为家家必备的器物。所以,中国人成为最爱壶的民族,也是拥有茶壶造型最丰富的民族之一。【答案】D()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文明史上壶经历了水壶到酒壶再到茶壶的发展过程,自上古到中古的壶中大多是酒壶,这和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B一个壶身,一个壶盖,一个壶嘴,一个把手,组成一把壶,它的妙处在于形状、大小、饰物变化丰富,时代特征鲜明。C中国人喝茶开始时是把茶当药吃的,逐渐转变为清脾、提神的饮料,唐朝时多方讲究起来,喝茶成为生活修养的仪式。D古代文人雅士喝酒讲究气氛,讲究细酌,酒壶应运而生。宋代的酒壶有明显的金属器特色,做工精巧,细致美观。【答案】

63、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B 项,曲解文意,原文第三段“壶之妙就在它有一个壶身,一个壶盖,一个壶嘴,一个把手,共同组成一件器物。形状、大小、饰物变化丰富,时代特征也很容易辨别”,由此看来,壶的妙处是由众多的“一”组成。(3)下列对文章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列举唐朝人陆羽创作茶经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唐朝时喝茶与佛教思想相结合,喝茶成为了一种生活修养的仪式。B文中第七段运用作比较的方式介绍古人喝茶的方法,比较煎茶法和点茶法,指出整个泡茶的过程就是一种仪典。C文中说明末清初之后,民间使用茶壶的数量大幅增长,宜兴烧出的陶壶

64、手感良好、样式各异、造型精致,兴盛了一百多年。D文章最后一段高度评价了我国的茶艺,既讲究茶香,又讲究茶具的美感,对西方国家喝茶、设计茶具有深远的影响。【答案】C考点二:新闻类文本【真题导航】1、【2017年高考课标卷】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2011年1月1日8点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正式开播,信号覆盖全球。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它向世人亮出了拥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影像。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

65、央视纪录频道同时采用国际纪录片频道的通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20102011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纪录)材料二:注:群众构成反映的是收视人群的构成,回答了“谁在看该频道”的问题。集中度是目标观众收视率与总体观众收视率的比值,表示的是目标观众相对于总体观众的收视集中程度,能够回答“谁更喜欢收看这个频道”的问题;集中度的比值大于100%,表示该类目标观众的收视倾向高于平均水平。材料三: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制作出的精品节目数量

66、众多。当然,频道化运营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劣势在于频道可以调动的资源非常有限,其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都会受到种种限制。央视纪录频道目前正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节目制作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要方式,并辅以自制精品,为建立较为健全的制作管理模式做好准备。(摘编自张同道等2011年国家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下)材料四: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地理频道是一个全球性的付费有线电视网。目前,国家地理频道已经以34种语言转播至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逾2亿9千万用户。作为一个纯纪录片频道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除了高质量、高观赏性的节目内容之外,与其频道自身的制播运用模式是分不开的

67、。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有线电视系统直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是指拥有并运营有线电视系统的企业实体。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提供节目。具体到国家地理频道而言,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国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即让来自国家地理电视公司等渠道的单个的片源变成有机结合的整体,适于在电视上播放;康卡斯特电信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则承担把电视信号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摘编自楚蕙萍多元延伸,有机互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式初探)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

68、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答案】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内容和手法。考生应重点分析选项内容与文章内容的吻合度。原文有“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国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承担把电视信号传送给电视观众的是“康卡斯特电信公司”。【考点定位】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本题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主旨错误,也有细节错误。解答此类题的方法:通读全文,关注细节。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规划,以期将来能够

69、呈现出主题化、系列化的节目播出方式。B根据材料二中性别、年龄、学历这三项,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的基本情况。C2011年,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调查中,中央电视电台纪录频道观众构成最高的三类人群分别是:男性、4554岁以及高中学历。D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目标观众年龄的增加以及学历的增高,集中度的比值也在不断地攀升。E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作管理模式较为健全,它在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答案】BC【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通读全文,关注细节。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文本基本事实,分析

70、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结合选项之间的关系做出准确判断。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4分)【答案】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开播初期采用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采用的是制播分离的运营模式,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相对分离。【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先泛读:了解文章大意、结构,圈出关键词、句;再审题:确定范围、角度、要求;然后精读:寻找相关信息,筛选关键词语;最后加工:按题目要求整合信息。2、【2017 年高考课标卷】阅读下面的

71、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 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

72、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 年 4 月 5 日新华网)材料二: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

73、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

74、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 年 5 月 6 日人民日报)7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 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

75、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答案】D【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查信息筛选能力的题目。答题的关键在于将材料及图表的意思读懂,并且能对图表中所列数字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归纳概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观点。判断此题中的前两项的正误,主要依据在图表;判断此题中后两项的正误,主要依据则在文字内容。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 分)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

76、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答案】AE【考点定位】分

77、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学科/网【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查对材料进行分析并加以评价的能力的题目。答题时要认真阅读各选项内容,再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考查各选项说法是否合乎文本实际,是否正确。题中,A 项说法合乎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同 B 项相关的内容在材料二中。同 C 项相关的内容在材料一中,其中有“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几句,说明该项说法是正确的。同 D 项相关的内容在材料二第三段,其中与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相关的

78、内容并没有说此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由此可知此项错误。同 E 项相关的内容同样在材料二的第三段,其中只说“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并无具体内容的说明,所以此项也是错误的。9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 分)【答案】从居民来说,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从政府来说,要完善处理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这个问题,在文本中筛选相关信息;同时注意题干中“结合材料”一语,切忌凭空随意作答。比如,从材料一所列之表可以看出,虽然

79、知道垃圾应该分类的人很多,但仅了解简单分类的人也不少,由此可悟出居民在此项工作中的重要性;从材料二中“有人说”的话语可知,政府对此项工作也要负起责任。【考点定位】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主观题,答题时,一要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二要将文本的相关信息全部筛选出来,以便完整归纳概括;三要注意题干中“简要”二字,不能啰唆;四要注意最好分条概括,所分条数有时还应结合分值考虑。此题 4 分,可根据材料内容按居民和政府两方面分条。【命题思路】概括高考情况来看,新闻类文本阅读越来越成为热点,主客观题可能同时出现,也可能都是主观题,一般三个题,分值 12 分。命题导向引导

80、学生通过地域特色,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理解反映时代风貌的事件,感悟社会发展变化和进步。从选材来看,一般选择内容比较丰富、新闻价值比较突出的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等形式的新闻作品作为考试文本。新闻的考查侧重于考查:新闻从什么角度切入事实;主体部分选择了怎样的典型事件进行报道;在事件叙述中抓拍到哪些典型细节;叙述描写之外,还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为了凸现新闻价值,切入了哪些新闻背景材料,它们与主体事实之间是什么关系。从命题思路来看,呈现出侧重整体阅读和重视阅读基本技能考查的态势与趋向。【考点精析】新闻阅读一般选取一些具有时效性、实用性、生活性的新闻特写、消息通讯等富有时代特征和时代表现力,着重新

81、闻人物、新闻价值和反映精神价值的文章。但作为考场文本,其时效性已基本不能体现,所选文本可能是近段发表的新闻报道,也可能是“旧闻”。从命题的角度考虑,现场新闻和实录新闻似乎比较适合选作考试文本。设题角度主要集中在结构、语句理解、信息筛选、中心概括和技巧分析等五方面,具体包括如下内容:对新闻常识的考查,如考新闻要素等。对文章中重要句子及词语的含义考查。对文章整体或段落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对新闻主题、人物形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理解。对新闻材料运用作用的分析。对新闻社会意义的理解和评价,对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实用效果的探究等等。【方法技巧】1新闻类文本阅读方法:(1)查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通过揣摩题意

82、,把握文体特征,辨别记叙对象,即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消息还是通迅。(2)抓准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理清新闻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六个要素,以及主要内容,形成思维背景。(3)寻找行文线索,理清段落层次。领悟新闻的脉络顺序,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为概括中心意思做准备。(4)辨别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辨析文本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采用“倒金字塔”式,而通迅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5)把握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针对考纲中 D 层级的鉴赏评价“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

83、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和 F 层级的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等考点,理解文本的意义。(6)分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一般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尤其结合新闻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来分析。2答题技巧:(1)把握题干要求,把握答题要点。研究文本的深层意蕴,注意题干的重点指向和相关提示语,准确理解阅读答题的已知条件和设题要求,内容与语言要求,字数限制。这是答好阅读题的基础。(2)答案忠于原文。注意词在句中,句在段中,段在篇中,答案寓于原文之中,这是解答新闻阅读题的基本原则,绝大部分题目答

84、案在文章中都有迹可寻,因此尽量利用文本中的相关语句作答,或摘取词语连缀,或压缩主干调整,或抽取要点组合。即使找不出原词句组织答案,也要追寻文章思路,应当牢记原文中的一切信息都是答题的已知条件,保证答案准确。(3)注意答题事项:要从正面直接解答,做到观点鲜明,答案确切,不用描写或比喻等表达含蓄的语句。综合分析要有理有据,先提出观点,然后引用文本语句解释,禁止只有抽象观点,没有分解释。答案必须完整,逻辑性强,不要遗漏项目,要点要尽量分条概括陈述,看分值答问题,提高题目的得分率。合理安排答题时间,看分值定时间,一般用 20 分钟左右即可,累计阅读文本的时间与作答时间基本相同,即各 10 分钟左右。3

85、掌握各种题型及答题思路:(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信息是指最具价值的动态事件,进一步把握文本中的基本人物或事件。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它是现代文阅读的重点考查内容。审清题意,确定范围。借助标志,抓住关键。认真比较,去伪存真。归纳综合,重组输出。(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思想。从形式上分析,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个部分,常常以时间、空间、清静、逻辑等顺序来安排层次,要注意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注意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从内容上分析,可以根据段意、句意归类;要特别注意体现思路的重要语句

86、,文章的中心句、提携句、过渡句和收束句的作用,根据它们很容易地弄清某些层次的开头与结尾的起止。总之,阅读新闻要弄清报道了什么人(事),该人(事)有什么特点,社会该如何评价该人(事),也可以通过研究标题与首尾段,概括段落大意,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进行归纳与综合等等。(3)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设题基本模式为:提出该文体某特征的分析要求,有何特点;分析这种特征的作用。解答这类题注重平时对文体知识的积累、归纳与掌握,还结合文本认真思考,灵活作答。(4)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解答这类题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准确判断,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做出客观周全的判断,即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

87、主次颠倒,更不能主观臆断。独立思考。参照对真、善、美的评判标准,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及生活积累,形成有个性色彩的评价,但不能离开个人的情感与感知。尊重公德,尊重事实。评价允许有个性色彩,但绝不是单纯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随意褒贬,必须充分认知文本内容,并以尊重公德和事实为前提。拓展思路,追求深刻。可以联系自己的理论知识,运用知人论世的思想方法,结合文本的观点倾向、社会现实或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现实主义的动态评价,才能更有深度。(5)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这类题型常常采用小论文的方式拟题,解答要注意以下环节:正确解读文本,辨清立场态度。一篇新闻包含作者的立场态度有相近的,也有相反的,文本价

88、值也受这两方面的影响。联系社会现实,进行立体考察。既要看到新闻的正面作用,也要看到它的负面效应,甚至是将来的潜在价值,必须把文本当时的环境中考察、判断和衡量。提出独到观点,做出规范阐述。获得了正确的认识之后,还必须进行提炼整合,提出自己的观点,整理分析,做到主在前,次在后,条理清晰。(6)对文本的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把握某种特色在文本中的具体表现,对这种表现的合理原因作出推断。与同类文本比较,判断这样表现的价值所在,进而抓住文本的本质特色。解答时要从以下三个环节考虑:选定目标,在统览文本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思考、判断的对象,这个对象或是材料的选择,主题的提炼、或是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等。确认

89、特色。围绕选定的目标进行必要的分析阐述,使人信服。深度思考,一方面要把握文本的某些特色与文本的其它方面联系起来考察,其次是看到它的不足,解此类题应结合文本的特征及作者做要达到的目的做出思考判断。(7)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高考多采用阐述题或论述题的形式,解答时要善于捕捉主要材料,科学分析提炼概括,准确个性化解读。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探究的角度和层次一般包括:a时代与社会背景;b作者的写作动机;c文本的思想意义;e文本的表达方式;f文本的提示资料与隐含意义等。这类题多以阐述题与主观题的形式出现,解答时要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立足文本,把握文本的整体内

90、涵。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主要有三种题型:评析类、辨析类、质疑类。解答方式比较灵活,但要论述严密,语句通顺,合情合理。【能力迁移】1、(17 届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医者仁心。治病救人,是医药科学最崇高的使命。一个将毕生精力心血都奉献给这一崇高事业的科学家,无疑是饱含情怀的使者,但屠呦呦却不是一个善于言辞的人。“国家培养了我,我要报答国家。”这孺慕之思就是她最朴素自然的情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人对诺贝尔奖怀有特殊的情结因为求而不得而耿耿于怀。屠呦呦获奖的意义非同寻常,她证明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具有取得开创性成果的能力,具

91、有为人类健康作出巨大贡献的能力。屠呦呦却不认为这是她个人的荣誉:“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药与现代科学的结晶,此次获奖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科学家的认可。”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屠呦呦成了“名人”,但她却很少在媒体上露面,对各种活动她都是能免则免。对待真正的科研任务,她却十分投入。尽管年事已高,但屠呦呦没有放弃工作,青蒿素对红斑狼疮的有效性、青蒿素的抗药性等,屠呦呦觉得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她常常对自己的学生说,“要让青蒿素物尽其用”,这也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尽己所能。“始终服从安排,始终从事青蒿素研究,甚至始终在一个单位工作,没动过地方。”共事多年的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研究员廖福龙用一连串的“始终”形容屠

92、呦呦的经历。当一些人在抱怨一成不变的工作乏味无趣的时候,屠呦呦却“始终”守着中药研究这个不太热闹的专业,并且创造了“奇迹”。屠呦呦用她的青蒿素人生告诉人们,有一种情怀叫坚持,有一种创新叫坚守。(节选自八十多载仁心今更红一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屠呦呦)材料二:折桂国家科技最高奖屠呦呦独创三“第一”新华社北京 1 月 9 日电(记者陈芳、余晓洁)9 日,北京人民大会堂。86 岁的屠呦呦站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捧回红彤彤的奖励证书。1999 年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实行重大改革以来,27 人先后问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中有吴文俊、袁隆平、王选 屠呦呦有三大特别之处:27

93、 人中第一位女科学家,第一位非院士,第一位诺奖获得者。1930 年 12 月出生的屠呦呦,履历简单:1955 年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至今。她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这位中国浙江宁波的女子,成就不凡:她从中医古籍中获得灵感和启迪,改变青蒿传统提取工艺,创建低温提取青蒿素抗疟有效部位的方法,成为发现青蒿素的关键性突破;率先提取到对疟原虫抑制率达 100%的青蒿抗疟有效部位“醚中干”。“三千年医药兴,佑生救疾民族昌盛昂首看,更领健康潮,众呦常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在呦呦三鸣中写道。从上世纪 90 年代起

94、,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以青蒿素类为主的复合疗法(ACT)作为治疗疟疾的首选方案,过去 20 余年间在全球疟疾流行地区广泛使用。近年来,ACT 年采购量达3 亿人份以上。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从 2000 年到年,由于采取包括 ACT 在内的有效防治措施,挽救了约 590 万儿童的生命。(新华网 2017 年 1 月 9 日,有删节)材料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正式设立于 2000 年,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主办。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奖项,每年评审一次,每次授予不超过两名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个人,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和 500 万元高额奖金。国家最高

95、科学技术奖申报条件:一、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二、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三、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项目中仅从事组织管理和辅助服务的工作人员,不得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四、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应当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并仍活跃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从事科学研究或者技术开发工作。(百度百科)(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A前两则材料都提到了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意义,都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了屠呦呦对中医药科学的坚守。B“国家培养了我,我要报答国家。”作者引用屠呦呦的原话,

96、是为了突出她不善言辞。C“有一种情怀叫坚持,有一种创新叫坚守”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屠呦呦始终从事中医药研究并最终带领团队提取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的传奇人生。D屠呦呦的履历简单,但成就不凡,创新青蒿传统提取工艺,成为首个提取到能够有效抑制疟原虫的“醚中干”的科学家,并以此挽救了全球约 590 万儿童的生命。【答案】C(2)下列针对材料相关内容和写作特点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作者十分注重形象美和语言美,文章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含蓄地使屠呦呦医者仁心的高大形象深入人心。B材料二以平实的叙述性语言,就屠呦呦获奖、屠呦呦的生平及其提取的青蒿素被广泛使用做了客观、真实的报道。C材料二中,作者写到屠呦

97、呦获得的国家科技最高奖独创三个“第一”,说明培呦呦的成就和贡献远比先前其他获奖的科学家要大得多。D材料二作为一篇消息,采用了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的部分放在最开始的位置,同时,通过列举一系列数据,对屠呦呦获得国家科技最高奖进行了报道,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答案】B点睛: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涉及到文章的细节、结构、传主的品格等。(3)屠呦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三则材料进行分析。【答案】屠呦呦创新青蒿传统提取工艺,率先提取青蒿抗疟有效部位

98、“醚中干”,在发现青蒿素上取得关键性突破,在医药科学领域卓有建树。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被应用到治疗疟疾的 ACT 疗法中,且这一疗法被广泛使用,挽救了无数儿童的生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屠呦呦对科研任务十分投入,尽管年事以高,也没有放弃工作,是青蒿素团队的主要研究人员。屠呦呦医者仁心,心怀祖国,为人谦逊,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至今仍从事青蒿素的研究工作。【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意分析。屠呦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原因,主要分析个人的内在原因及外部原因。内在原因应该是一些具体做事的方式、言行等。屠呦呦创新青蒿传统提取工艺,率先提取青蒿抗疟有效部位“醚中干”;青蒿素被应用到治疗疟疾的 ACT疗法中,

99、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对科研任务十分投入;心怀祖国,为人谦逊。2、(17 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第二次模拟阅)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材料一:据韩国媒体报道,乐天集团董事会决定用星州一块地皮置换南杨州军事用地,用于部署“萨德”系统,此消息得到韩国国防部的证实。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当天表示,“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和强烈不满并再次强调,中方反对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意志是坚定的,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安全利益。”同日,新华社发文直接剑指乐天集团,抨击其配合美韩政府对中国“背后捅刀子”,警告这种不计后果的草率决定无异于为虎作伥,并强调“对于这样的乐天,中国不欢迎!”材料二:据调查,1 日,北京丰台区的一家乐天玛特

100、内,基本看不到什么顾客。据估算,在这个占地上千平方米的仓储式超市里,当时只有不到 50 名顾客,看起来还没有工作人员多。同日,记者来到位于沈阳市区的乐天百货和位于天津河西区文化中心的乐天百货。与北京的情况类似,前来这些商场购物的顾客十分稀少。3 月 1 日,卫龙食品官微发布微博说明:卫龙产品已陆续在全国范围内的乐天玛特渠道下架。卫龙宣布,今后不再与乐天合作,表示“民族的终归是民族的”。在江苏徐州,包括大润发以及银座商城在内的商家也已经将韩国乐天品牌全部下架。市区的乐天玛特超市不仅关店,零售商圈的大大小小商户也自觉开始下架韩国乐天的产品。据韩联社 12 日报道,正当中国发出“旅游禁韩令”持续发酵

101、之时,韩国发生了乘坐国际邮轮来到济州的 3400 余名中国团体游客拒绝下船事件。当时济州方面的出入境、海关、检验检疫人员已经做好准备,因此对于中国游客的举动感到难以置信。目前有关这次中国游客集体抵制济州游的具体情况尚不清楚,而韩国媒体认为这与中国人抵制“萨德”在韩部署有关。材料三:近来网上传言:韩国的环球新闻眼采访乐天集团会长辛东彬,当记者问及当前中国人抵制乐天,乐天集团有何打算时,辛东彬面露笑容说:“不用担心,中国人非常市侩,无骨气无血性,我们降价他们就买。根据以往的经验,他们最多抵制一段时间,像刮阵风。”后来证实这条消息却是一条“查无此证”的假新闻。无法从任何一家媒体上查到辛东彬说过这些话

102、,韩国也没有“环球新闻眼”这样一个媒体。在某论坛,有网民列出了乐天集团在华的所有业务以及乐天玛特超市在华分布图,呼吁全体中国人集体抵制乐天集团。网曝某直播平台的女主播为响应限韩令,来到乐天超市,现场直播毁坏商品,引发网友热议。材料四:3 月 10 日,韩国宪法法院裁定通过朴槿惠弹劾案。根据韩国宪法,朴槿惠遭弹劾后,韩国须在 60 天内举行大选,选出新一届总统。按照韩联社的说法,大选很可能会在 5 月初进行。作为当前最热的候选人,文在寅在宣布竞选总统时曾表示,“在当前政治形势下部署萨德并不合适,部署问题应推迟至下届总统任内处理。”其他数名总统候选人也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过部署萨德的不同意见:安熙正

103、倾向于认为韩国部署萨德已成定局,该决定在现实上很难出现逆转。李在明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如果他当选韩国总统,将宣布撤销部署萨德。8 月 15 日是韩国的光复节假期。在“萨德”反导系统选定的部署地星州郡,近 8000 名当地居民聚集在星州邑城外森林公园,举行“撤回萨德、追求和平誓师大会”。现场更有近千人一起以剃掉头发的行动抗议政府部署“萨德”,要求政府撤回决定,其中甚至还包括 10 余位女性。(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乐天集团董事会决定为韩国政府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提供军事用地,此举引起了中国的强烈不满,中国政府表示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安全。B乐天集团的一意孤行,引发了全

104、国各地民众的自发抵制,不少企业和商铺终止了与乐天的合作,乐天玛特超市也受到明显影响,甚至因生意清淡而出现关店潮。C“萨德”事件持续发酵之时,乘坐国际游轮来到韩国的 3000 余名中国游客,拒绝在济州下船,以此来表示对韩国政府的不满和对中国人民抵制韩国行动的支持。D韩国政府执意部署“萨德”系统,除来自中国的强烈反对外,韩国内部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可谓内忧外患。最终令韩国总统朴槿惠遭到宪法法院的弹劾,被免去了总统职务。【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内容的表述。B 项,乐天玛特超市的确生意受到影响,出现了关店现象,但从材料中看不出“关店潮”,也不能说关店原因主要是“生意清淡”。C 项,原文只说

105、了中国游客拒绝下船,并且“具体情况尚不清楚”,不能妄断。D 项,部署“萨德”系统并非朴槿惠被弹劾和罢免的主要原因。(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如果乐天集团不改变自己的决定,一意孤行,势必引起全国人民的强烈抵制,其在华业务将会受到巨大影响,最终只能从中国市场退出。学科*网B上至国家政府,下至有良知的民族企业,再到普通的平民百姓,大多数的中国人态度是一致的,坚决反对韩国政府以及乐天集团损害中国的安全和利益。C虽然乐天集团受到了中国人民的自发抵制,但乐天集团高层仍然对此持乐观态度,认为抵制只是暂时的,并不一定会持续很久的时间。D韩国政坛对部署“萨德”意见不一。在朴槿

106、惠遭到弹劾后,作为热门候选人的文在寅和安熙正、李在明等大多数人都对在韩国部署“萨德”持不同意见。E韩国民众也不乏反对部署“萨德”的声音。例如在“萨德”部署地星州的大批民众,对于萨德的部署的反对声音非常强烈,甚至以剃光头等形式来表示对政府的强烈不满。【答案】BE点睛:涉及到文章的细节、结构、传主的品格等,试题命制的错误选项多为无中生有、牵拉因果、传主的品格和所举的事例不对应,张冠李戴等。答题时注意和文章仔细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注意 1 分选项,1 分选项多为绝对、不全面、牵强、似是而非等特征。(3)对于韩国不顾中国反对执意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行为,我们应该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看法?请结合文本

107、谈谈你的看法。【答案】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祖国的安全和利益重于一切,坚决拥护我国的态度与做法,坚决反对韩国政府的行为;团结全国人民,号召大家一起来以实际行动坚决反对韩国的做法;理性表达自己的爱国诉求,不能制造、传播谣言,不得借机炒作,坚决反对过激甚至是违法乱纪的行为;韩国政府和民众也有爱好和平的人士,我们应该分别对待,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谋求地区的和平稳定局面。【解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对于韩国不顾中国反对执意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行为,我们应该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看法,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团结全

108、国人民;理性表达自己的爱国诉求等。3、(17 届江西省鹰潭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光明网):中国拥有 3000 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 400 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 400 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

109、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 03-04 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

110、。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 45 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

111、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鹜、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材料三(新浪网):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事实上,

112、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显然,中国经济要转

113、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B材料一报道了中国 3000 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C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

114、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D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答案】B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

115、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确。本题中错误的选项基本都属于,曲解文意,只要回到文本中一一对照,便可发现错误。(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错误的两项是()A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B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

116、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C圆珠笔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尚达不到相关要求。D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E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鹜;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答案】B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和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较为合理的两项”,选项中 B 项,“不在而在”说法绝对;C 项,偷换概念,“生产

117、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而非“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D 项,混淆条件,绝对化,材料一原文“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这里误用为充分条件“只要就”。(3)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 o【答案】问题:技术上有差距。缺乏工匠精神:心态、思维模式、文化和环境上有差距,整个制造业比较浮躁。深层结构不合理:创新力不足。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对策:从人入手,重塑人力基因,注重人才培养;从理念入手,企业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超越世俗的成就动机;大力倡导“工匠精神”。(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点睛:探讨文本反映得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

118、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价值影响,并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艺术处理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讨类似问题时,一方面需要探讨文本之中蕴含的传主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一方面要求我们联系现实生活探讨其现实意义。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1)要点须全面;(2)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具体步骤: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

119、句式是“理由是:123”,把理由分点罗列。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4、(17 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对话杨庆祥:是时候说出我们的伤痕了!访谈嘉宾:扬庆祥(评论家、学者、诗人)凤凰文化:是怎么想要提出“新伤痕文学”这个概念的?杨庆祥:首先,我已经注意到了有大量的作品在书写“改革开放”这段历史,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涉及到伤痕的问题。这些作品中包括前辈作家余华的第七天,阎连科的炸裂志和最新的作品日熄,还包括大量青年作家的作品。另一方面我又发现整个批评界或者说整个文化界并没有对这种倾向做出一个非常准确的判断

120、。只是从非常简单的社会学角度比如 70 后、80 后等等来划分的。我恰恰认为中国当下所谓的“50 后、60 后、70 后、80 后”甚至“90 后、00 后”其实都是同一代人,他们都在面临整个中国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伤痕或阵痛。他们分享了共同的心理结构和情感结构,在他们的表达里面有共同的诉求。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新伤痕文学”之所以出现的重要历史语境,是时候说出我们的伤痕了。凤凰文化:既然今天主要聊“新伤痕文学”,那我们先从“旧”的伤痕文学说起。伤痕文学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文革”的历史创伤),它是一个比较短命的文学现象,当时比较重要的作品如班主任、伤痕,现在看起来是文学史价值大于文学价值的。那么

121、属于“新伤痕文学”范畴的文学作品,也会具有相似的局限或者说遗憾吗?杨庆祥:八十年代的旧伤痕文学有个很大的局限,对事件的描述大于对人的描述,这就导致了它变成一个非常短暂的潮流。当然它当时被终结也有一定的政治原因。“新伤痕文学”应该从中吸取它的教训。比如余华的第七天,在我的定义范畴里面它一定是“新伤痕文学”。但如果“新伤痕文学”止步于余华的第七天,它可能也会变成一个短命的文学现象。第七天的内在书写模式非常接近于当年旧伤痕文学的模式。其实在我看来,应该上升到哲学和美学的高度。不能上升到这个高度,必然就会很短命,也不能够提供更多的意义和路径。凤凰文化:你提到“新伤痕文学”不仅仅是发现和揭露,对这个时代

122、也是有照亮和疗愈作用的。这个“疗愈”怎么体现?杨庆祥: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生活在中国的普通人在社会转型的撞击过程当中积累了太多负面的情感性的东西。个人跟世界的相处出现了问题,人和人之间的相处也出现了问题。而我们又没有一个特别明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来对这些东西进行整合和改造,这就导致了有很多人会盲目地去追求一些神秘主义的东西。对于真正的现代人来说,其实更需要一种理性的途径。风凰文化:“疗愈”就是表达出这种感情吗?杨庆祥:不但仅是表达,而是通过一个“语言化”的过程将这种情感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书写可以把这种社会的创伤表达出来,个人的创伤和社会的创伤是互为一体的。这种创伤表达出来以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己问题

123、的根源所在。凤凰文化:那么就你的观察,哪些作家或者哪些作品是让人满意的,能够担当起“新伤痕文学”的疗愈作用的?杨庆祥:有很多人在往这个方向努力地写,但完美的作品目前可能还不存在。我觉得更年轻的作家他们的写作方向是对的,他们采用的是一种对话的视角,没有简单地将伤痕“他者化”。学*科网老一代的作家容易把伤痕轻易地归结于某一个具体的事物。“新伤痕”不是,更年轻的作家们可能会意识到这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问题。每个人只可能从自我出发然后抵达他者、疗愈他者。首先要反思和批判自己,然后重建自我这个现代概念的主体性。比如张悦然最近出版的长篇茧作出了一些尝试。(摘蝙自凤凰网)(1)对访谈材料相关内容的

124、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庆祥认为,“50 后”到“00”后有着共同的心理结构,共同的表达诉求,这是“新伤痕文学”出现的重要原因。B由于写作上太着力于具体事件,不能上升到哲学和美学高度,旧的“伤痕文学”因缺乏文学价值而成为短命的文学现象。C“新伤痕文学”对时代具有疗愈作用,可以通过书写创伤使现代人以理性的途径去对待自己在时代中遇到的问题。D年轻作家在写作“新伤痕文学”作品时采用了对话的视角,先反思和批判自己,重建自我主体性,再达到疗愈他者的目的。【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访谈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B 项,“旧的伤痕文学”,“缺乏文学价值”理解错误,原文意思是文学史价值大于文学价值。(2)下面

125、对访谈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记者在对“新伤痕文学”提问时,一方面与本国文学中相似类型的作品进行了比较,另一方面也对其现实价值进行了追问。B杨庆祥认为余华的作品第七天在内在写作模式上仍未摆脱旧“伤痕文学”的影响,因而不能属于“新伤痕文学”。C杨庆祥认为“新伤痕文学”通过“语言化”的过程书写负面情感,这是一种创造性的转化,可以将个人创伤转化为社会创伤。D杨庆祥认为,虽然完美的“新伤痕文学”作品还未出现,但还是有青年作家做出了好的尝试,譬如张悦然的作品茧。E杨庆祥认为老一代作家在创作上容易将作品中的“伤痕”简单地“他者化”,作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意识不足。【答案】BC【解析】本题主

126、要考查对访谈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从文中看,杨庆祥是把第七天定位在“新伤痕文学”范围里的,因此 B 项错误;C 项“将个人创伤转化为社会创伤”无中生有。(3)杨庆祥为什么说“是时候说出我们的伤痕了”?请根据访谈材料加以探析。【答案】因为我们这一代人都处于中国向整个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说出我们的伤痕,可以表达我们共同的诉求。能让我们深刻反省文革时期的政治隐痛问题,从中吸取教训。有利于对过去有发现与揭露作用,对未来有照亮与疗愈作用。点睛: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