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65 ,大小:1.38MB ,
资源ID:23813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813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世纪金榜&2016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配套课件:第09讲-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世纪金榜&2016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配套课件:第09讲-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ppt

1、第五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9讲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准备:召开_,讨论建立新中国的事宜。2.成立: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诞 生。3.意义:(1)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_的基本 胜利,中国进入了_的新时代。(2)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人民当家做主【名师指津】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表现(1)机构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具有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的性质。(2)内容上,规定了国家性质和政治体制,

2、确立的各项原则为1954年宪法奠定了基础。【易错提醒】1.正确认识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间的关系(1)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2)经历了1949年至1956年过渡时期,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才完成。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才最终完成。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1.1954年宪法:目的 保障在政治上从_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 颁布 1954年第一届_通过 内容 反映了国家在_的根本要求 原则 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性质 中国第一部_的宪法 意义 主要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3、奠定了基础 新民主主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类型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形式确立 特点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人大代表经普选产生 意义 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昭示最高权力属于人民【易错提醒】2.正确区分人民代表大会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但不能说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包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历史基础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共同合作,反

4、对国民党独裁 指导思想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基本职能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主要作用 调动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热情,开创国家建设新局面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含义: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_和各民族 大团结,在一些_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 构,行使_。(2)依据: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_ _先后作出了明确规定。(3)实施。形成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五大省级自治区。建立自治州、县,民族自治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平等 少数民族聚居 自治权 1954年 宪法(4)意义:少数民族实现了_,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当家做主【易错提醒】3.民族区

5、域自治制度并不是让各少数民族实现“民族自治”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的自治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利,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三、“文化大革命”1.原因:党的主要领导人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2.对民主法制的破坏:(1)在全国性无政府状态下,人民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名师指津】“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坚持依法治国,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而不单是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2)一元化权力机关_成立。林彪、江青一伙煽动“打倒旧政府”“砸烂公检法”,社会秩序极端混乱。(3)人民代表

6、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了破坏。(4)_彻底瘫痪。国家的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5)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3.后果:使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革命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四、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首要环节 平反“文化大革命”前后的冤假错案 完善民主 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_ _ 健全法制 多次修订宪法,确立依法治国,通过_和行政复议法,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 基层政权 和基层民主建设 行政诉讼法【易错提醒】正确区分“法制”与“法治”的含义 法制并列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治则相对于人治;法制内涵是指法律及相关制度,法治内

7、涵则相对于人治的治国理论、原则和方法。【图示记忆】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 五、“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背景(1)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台湾与大陆处于隔绝对立状态(2)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等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3)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_ 过程(1)20世纪80年代初,_提出,后来对这一构想全面阐述(2)1982年宪法对“一国两制”作了明确规定 含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实践 1997年和1999年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意义 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告台湾同胞书 邓小平【易错提醒】正确区别港澳和台

8、湾问题 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的问题,属于内政,而港澳问题是殖民主义遗留的问题,涉及国家领土和主权问题,属于外交范畴。【名师指津】“一国两制”下特别行政区的地位(1)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但并不是完全自治。(2)特别行政区有一定的外事权,但不能行使国家的主权,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中央人民政府。六、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1.背景:(1)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祖国大陆实行_政策。(2)台湾问题的解决,将大大加快中国现代化的进程。2.表现:(1)和平统一方针: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_ _,宣布了_祖国的方针,并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两 岸30年来真正停火。改革开放

9、告台湾同 胞书 和平统一(2)民间交流。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_限制放宽,两岸民间交流增加。2008年,两岸实现直接“三通”。1992年,在“海峡两岸均坚持_原则”上达成共识。通邮、通航、通商 一个中国【图示记忆】祖国统一大业的图示【名师指津】1.“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意义(1)大发展: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2)大贡献: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新方式。(3)大促进:有利于尽早完成祖国统一大业。(3)官方推动。八项主张:1995年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强调“坚持一个中国的 原则,是实现_的基础和前提”。2005年,全国人大通过_,以反对和遏制“台 独”势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中华民族

10、的根本利益。和平统一 反分裂国家法【名师指津】2.“一国两制”实践小结“一国两制”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次实践是解决香港问题,香港、澳门回归后的发展证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性。【史论要旨】(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2)“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遭遇了重大挫折。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法制逐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完善。(3)实行“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根本保障,是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本课小结】重难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史料探究】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 第二条 中

11、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探究】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什么特点。提示:(1)全权性: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全权性。(2)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3)代表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真正的人民性和广泛的代表性。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12、度 既避免了多党竞争、相互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我国政党制度的巨大优势就在这里,同国外一党制和多党制的根本区别也在这里。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探究】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哪些特点。提示:(1)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2)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我国多党合作的实质是团结合作,而不是多党竞争、轮流执政。(3)我国各民主党派都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享有宪法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条件与作用(中国历史上)民族

13、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探究】依据材料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条件和作用。提示:(1)条件:我国各民族在地区分布上相互杂居,民族间相互同化,相互影响,各民族结下深厚友谊。(2)作用:民族区域自治保证了祖国统一,促进了各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史论总结】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鲜明特色 1.民主是一种价值观念,更是一种国家制度。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根

14、本特点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从政治制度建设的层面上讲,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基本政治制度,又称三大基本政治制度。3.民主政治的建设必须有制度、法制的保障。因此,依法治国就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多元史观的角度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革命史观: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2.现代化史观:为国家的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石。3.文明史观: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

15、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4.整体史观:冲破了帝国主义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名家评史】【观点】新中国的政治制度确实照搬过苏联模式,但在一些基本政治制度方面却从未照搬过苏联模式,恰恰强调要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例如:在选举方式上,1953年选举法规定: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无记名投票与举手表决相结合,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几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等。正是这些灵活变通方式适应了当时国情下的民主选举之需。蒲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 【解读】作者指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基本政治制度建设的中国特色。例如:直

16、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结合;无记名投票和举手表决结合;城乡代表所代表的人数不平衡。并指出这些特点的产生是基于中国国情:地广人多;交通不便;人民受教育程度低;城乡发展不平衡;民主基础比较薄弱等。【原创例证】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A.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充分重视 B.对腐败问题的充分重视 C.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充分重视 D.开始了新时期政治体制的改革【解析】选C。“依法治国”的主题体现了法制化的特点,故选C。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体现不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排除。D与史实不

17、符,排除。【观点】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 约瑟夫奈 【解读】本段材料主要描述了著名学者约瑟夫奈对中国现代民主方式的评论。(1)作者认为中国的民主方式是不同于西方的一种特殊的民主模式。政治体制与其国情相适应。(2)中国的民主方式对其他国家的制度建设能够提供有益的借鉴。重难点二“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史料探究】1.“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三)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四)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等和外

18、国投资不受侵犯。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 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1981年9月)【探究】材料反映了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后来发展为什么理论?提示:(1)思想: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2)理论:“一国两制”。2.澳门顺利回归的原因“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探究】完成民族独立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澳门成功回归的其他因素。提示:根本保证:中国国力的强大。其他因素:(1)关键因素: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提供了可行的方案。(2)法律依据:中葡联合声明及

19、特别行政区基本法。(3)群众基础:澳门同胞渴望回归。3.两岸关系的发展 两党共同认识到: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促进两岸同胞的交流与往来,共同发扬中华文化,有助于消弭隔阂,增进互信,积累共识。和平与发展是二十一世纪的潮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 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新闻公报【探究】材料中的“九二共识”体现了什么原则?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有利国际环境是什么?提示:(1)原则: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2)国际环境: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20、。【史论总结】“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特点 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共同发展。3.高度自治: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在港、澳、台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4.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5.实行“一国两制”政策长期不变,具有稳定性。【名家评史】【观点】二十多年来两岸关系起伏发展的历史实践表

21、明,两岸政治互信基础与共识是决定两岸关系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并制约着两岸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合作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空间。近年来,两岸固有的深刻矛盾再度凸显出来,成为两岸关系进一步提升的瓶颈。正因如此,大陆不断呼吁和推动两岸进行政治对话,通过对话,增进双方互信,了解彼此想法,积累和形成共识,最终找到解决政治问题的办法。李逸舟准确把握两岸关系历史 方位,积极推进两岸政治对话 【解读】材料的主旨是指明当前影响两岸关系的因素。作者认为相对于两岸关系持续稳定和平发展而言,两岸政治互信与政治共识还显不足,基础还不够扎实牢靠,明显滞后于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合作的水平。两岸政治难题是长期存在的复杂问题,有着种种内外复杂

22、原因,不可能期望一蹴而就,需要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思路,采取务实做法,共同探寻双方都可接受的可行办法。【原创例证】2014年3月,台湾地区发生所谓三一八太阳花学运,数百名学生霸占“国会”、瘫痪议事,致使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未能通过。由这一事件可见()A.两岸的经贸往来不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 B.经济利益的驱动促成两岸政治对话 C.经济交流受岛内政治斗争的影响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在岛内深入人心【解析】选C。材料只体现了部分学生的活动,并不能反映两岸人民的要求,排除A项。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两岸政治对话,不是促成,故B错误;材料中“三一八太阳花学运”“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未能通过”等信息说明

23、经济交流受岛内政治斗争的影响,故C正确;台湾岛内存在“台独”势力,故D错误。【观点】两岸讲维持现状其实是迷思,台湾只有两条路,不是统就是独,两岸的政治、经济、国际地位此消彼长,现状从没维持过,现在说永远保持现状就是“独立”,大陆会同意吗?现在是中美较劲,若日后中国国力够强,让美国不敢再支持台湾,台湾就非回归不可,但很多台湾人看不清这一点。林金源 【解读】材料显示了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博士林金源对两岸关系的认识。他认为:两岸的统一是大势所趋。这主要是因为:(1)两岸关系的变化受两岸政治、经济、国际地位的制约,现在相比大陆,台湾已无优势,不可能“独立”。(2)目前两岸关系受中美关系的制约,随着中国

24、国力的增强,美国的影响会逐渐削弱。规范答题归纳总结类非选择题【典题例证】(2013江苏单科T22)(节选)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三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1982年

25、7月24日廖承志致 蒋经国先生信(节选)请回答:(3)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4分)【阅卷分析】【典题运用】(2014泰兴模拟)(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

26、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材料二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如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设问 试做提醒 我的答案(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注意材料中通过“”将对台湾问题的不同态度间隔开(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设想有何相同点,又有何发展?本题包括两小问,所谓“发展”即不同点。注意材料一的最后一句话和材料二的第一句话 答案:(1)变化:由军事对峙到和平统一。(2)相同: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统一。发展: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观点(或明确提出在大陆和台湾分别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政策的稳定性(或长期不变)。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