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64 ,大小:790.50KB ,
资源ID:238113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811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世纪金榜&2016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配套课件:第05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世纪金榜&2016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配套课件:第05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ppt

1、第三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一、鸦片战争 1.背景:(1)政治上:英国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的封建统治日益腐败。(2)经济上: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中国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3)军事上:英国船坚炮利,战斗力强;中国装备陈旧,军纪败坏。(4)对外政策上:英国为扩大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到处进行殖民扩张;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5)导火线中国的禁烟运动。起因: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等国家向中国走私鸦片。过程:清政府派林则徐赴广州禁烟。1839年6月3日,在_当众销烟。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

2、斗志。虎门海滩 2.经过(1840年6月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近代历史上第 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_。(“大皇帝恩准大英国 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3.影响: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中国的_ 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被迫卷入资本主义_。南京条约 主权和领土完整 世界市场【图示记忆】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理解示意图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1)根本原因: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直接原因:清政府拒绝列强_的要求。2.经过(1856年10月1860年10月):清政府被迫签订_ 和

3、_。3.影响:(1)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清政府的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_兴起。全面修改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洋务运动【图示记忆】2.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构图 三、中日甲午战争 1.背景:(1)根本原因:日本在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_ 政策。(2)借口:朝鲜_的爆发。2.经过(1894年7月1895年):(1)爆发:日本在朝鲜半岛海域丰岛海面挑起战争。(2)决战:9月,中日海军在_展开决战。对外扩张 东学党起义 黄海 3.结果: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_。(“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内 容危 害割地 辽东半岛、_

4、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进一步破坏赔款2亿两白银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开埠_等四处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特权允许_严重阻碍中国_发展马关条约 台湾全岛 重庆 在华设厂 民族资本主义 4.影响:(1)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俄、德、法“_”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此后,列强竞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干涉还辽【易错提醒】正确区分列强侵华对中国的影响 西方列强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近代化国家发展自己的经济,因此它们千方百计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相对于它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消极作用来看,其在客观上的积极作用无疑是处于次要和从属地位的。(

5、2)清王朝开始进行军事改革。(3)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展开了_的斗争。救亡图存 四、八国联军侵华 1.背景:(1)列强企图瓜分中国,变中国为它们的殖民地。(2)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兴起,提出“_”口号,斗争矛头指向外国侵略者。扶清灭洋 2.经过:(1)爆发:1900年6月,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进犯北京。(2)义和团的抵抗:义和团顽强阻击八国联军,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 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_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 了清王朝的_。帝国主义 改革运动【图示记忆】3.义和团运动时期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名师指津】认识义和团运动的作用 义和团运动一方面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反映了当时民族矛盾

6、的激化,富有爱国主义精神;另一方面没有正确地区分列强侵略和传播先进的生产方式,具有盲目排外的一面,究其原因既有其阶级局限性,又有其时代局限性。3.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_。(“辛丑条约签订后的中国,已经达到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落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刘、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内 容 危 害 赔偿各国白银本息共_,以关税、盐税作抵押 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中国的税收被列强控制 在北京设_,允许外国驻兵保护 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准许各国驻守_铁路沿线战略要地 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 惩办“首祸诸臣”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 9.8亿两 使馆区 北京至山海关【图示

7、记忆】列强侵华的“五大趋向”【名师指津】正确认识列强侵华与世界历史发展的关系 列强侵华与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相联系。(1)在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列强刚刚完成工业革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是列强侵华的主要目的。因此发动战争后开埠通商、控制关税、勒索巨额赔款等是侵华的主要手段。(2)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时,第二次工业革命正在进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到来,列强在华设厂,进行资本输出。【史论要旨】(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程度加深;两次鸦片战争客观上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2)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马关条约

8、的签订标志着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了资本输出的新阶段。(3)八国联军侵华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一次集体侵略,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本课小结】重难点一 两次鸦片战争【史料探究】1.鸦片战争 中国为英国制造业提供一个销量庞大而又迅速扩张的市场;中国输出茶叶和生丝,没有生丝,我们这一门极重要的、迅速增长着的制造业便将大大地瘫痪了。然而自律劳卑失败以后,对华贸易已陷入不稳定的、无保护的状态。(因此,备忘录提呈人)以最迫切的心情呈请不列颠政府施展保护(英商的)威力。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上册【探究】有人认为没有中国阻挠英国人

9、来华贸易及中英之间的贸易纠纷,就不会有鸦片战争的爆发,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观点。提示:(1)这一观点未真正认清英国发动战争的内在原因。(2)从材料看,英国资产阶级迫不及待地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其商业利益。战争的爆发实质上是英国出于其殖民利益,需要不断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因而不能容忍中国的“禁阻”。2.第二次鸦片战争 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探究】材料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哪些文字最能反映英国要求修约的原因?你对此有何评论?提示:

10、(1)中英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2)“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3)这些言论反映了英国要进一步抢占中国市场,掠夺原料,扩大侵华权益。3.鸦片战争的影响 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受到了致命的打击。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了。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与外界隔绝曾是保有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探究】概括1840年后中国社会主要变化,说明马克思论述的正确性。提示:1840年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侵略打破了清王朝闭关锁国状态,冲击了落后的封建制度,传播了西方文化;

11、同时,促使中国封建自然经济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的产生。【史论总结】运用不同的史观评价鸦片战争 1.阶级史观:侵略战争与反侵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始。2.文明史观:中国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变。3.全球史观:是东方农业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的相遇。4.现代化史观: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开始,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运用多种史观理解近代通商口岸的开辟 史学观点 理解与认识 革命史观 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使中国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 现代化史观 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12、,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推动了经济近代化和近代城市的崛起 全球史观 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尽管是被动的,但却是客观事实),使中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学观点 理解与认识 文明史观 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社会史观 是传统农业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最早交汇的地方,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出相应的社会问题【名家评史】【观点】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

13、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解读】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的发生是因为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愿“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是站在西方立场上作出的结论;没有看到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要急于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原创例证】霍布豪斯在自由主义一书中这样说:“19世纪可被称为自由主义时代”基于此,在中国,英国强行挑起争端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他们认为清政府禁止自己的国家自由贸易是不合自然规律、应受谴责的。针对这一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反映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B.这是为英国侵华辩护

14、 C.清朝闭关自守政策是战争根源 D.战争根源在于英国维护自由贸易【解析】选B。解答本题要注意认识国家利益与主权保护的矛盾。英国为了本国的经济发展而进行殖民,侵略别的主权国家,这是应该受到谴责的行为。而材料却说英国是为了自由贸易,这是为侵华辩护。【观点】(1835年6月格拉斯哥印度协会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信件):中国行省垄断贸易,压迫英商,且常常发生破产事件,而广州英商又无生命财产保障,凡此,都妨碍英国对华贸易,不符合相应于中国的庞大市场与英国开放贸易自由的机会我们认为陛下政府倘在中国沿海取得一个或几个岛屿,作为进行贸易的基地,以避免中国政府的勒索、控制和烦扰,则必将对于我们的对外贸易大有好处

15、。严中平英国资产阶级纺织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解读】英国资产阶级迫切想打开中国市场。由于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所以英国对华贸易受阻,所谓“压迫英商”“勒索”“控制和烦扰”等话语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对这种情况的不满。重难点二 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史料探究】1.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 日本在1887年制定清国征讨方略,公然叫嚣:“欲维护我帝国独立,伸张国威,进而巍立于万国之间,保持安宁,则不可不分割清国,使其成为数个小邦国。”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甲午战前日本外相陆奥宗光给驻朝公使密令 没有别国的帮助,它(日本)无论在财政上或军事上

16、都没有独立行动的力量。列宁【探究】结合以上材料,为什么说日本侵华是蓄谋已久的?提示:(1)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国力逐渐强盛,统治集团急需对外侵略以扩张势力。(2)日本利用朝鲜问题蓄意进行战争挑衅。(3)其他列强的默许纵容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李鸿章1895年3月19日在日本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奋图强。日本有不弱于欧洲各国之学术知识,中国有天然不竭之富源,如两国将来能相互合作,则对

17、抗欧洲列强亦非至难之事。”蹇蹇录中译本【探究】概括说明李鸿章对中日甲午战争影响的认识并加以评价。提示:认识:否定种族歧视理论;促进中华民族觉醒;要求中日联合共抗欧洲列强。评价:其观点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没有看到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灾难,表现了其迎合日本侵略要求的一面和封建统治的腐朽。3.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 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地在经济上压榨中国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略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头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固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的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

18、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近代化进程。【探究】材料认为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提示:(1)直接影响: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2)间接影响: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史论总结】一、中日甲午战争是列强侵华的转折点的表现 1.此前主要是老牌的殖民国家,其中以英国为主;此次增加了日、德等新兴帝国主义国家。2.此前在侵华中以勾结为主,如两次鸦片战争;此后以争夺为主,如三国干涉还辽、日俄战争等。3.此前是为打开中国门户,进行商品输出;此后要求瓜分中国,进行资本输出。4.此前侵华主要是通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

19、平等条约,攫取特权,并在镇压人民起义的基础上相互勾结;此后列强对清王朝从勾结到政治瓜分,最后到“以华治华”。5.战前列强的侵略初步打开中国国门,使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开始;战后列强侵略加剧,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二、近代前期列强的侵华 时期 侵华战争 侵略者 阶段特征 对中国的影响 19世纪40-60年代 两次鸦片战争 英法为首,俄美随后 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大门;商品输出为主 政治:丧失大量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出现近代工业。思想: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外交:清王朝被迫打开国门。时期 侵华战争 侵略者 阶段特征 对中国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

20、纪初 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英法美俄德日意奥 由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到实行“以华治华”;由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 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经济:严重摧残了中国的民族经济。思想:维新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对封建思想形成了巨大冲击。外交: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名家评史】【观点】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是役(指甲午战争)也,李鸿章之失机者固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幸胜之理。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于中、日之役,则欲嗾(唆使)俄、英以制日卒之未尝一收其效,而往往因此之故,所失滋多。胶州、旅顺、大连、威海、广州湾

21、、九龙之事,不得不谓此政策为之厉阶也。要之,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以中国今日之国势,虽才十倍于李鸿章者,其对外之策,固不得不隐忍迁就于一时也。梁启超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 【解读】这是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梁启超肯定了李鸿章所从事的洋务活动,又批评李鸿章不懂得国家强大的根本所在;指出李鸿章应该对甲午战争的失败负一定的责任,但国家的实力是决定胜败的关键;在外交方面,李鸿章采取联一国制一国的策略,得不偿失,引发列强瓜分狂潮,但内政不修是外交失利的根本原因。【原创例证】梁启超说:“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夫天下未有徒恃人而可以自存者,必有我可自立之道,然后可以致人而不致于人。”梁启超

22、的话意在强调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清政府对战争没有预见,缺乏充分准备 B.西方列强对日本的纵容和支持 C.清政府一味依靠国际调停,贻误战机 D.清政府始终坚持避战投降思想【解析】选C。梁启超强调“必有我可自立之道”,即增强自身实力,与缺乏对战争的预见无关,故A错误;甲午战争前西方列强从自身利益出发,对日本纵容和支持,与题意无关,故B错误;梁启超强调失败的原因是“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故C正确;中日甲午战争中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始终坚持避战投降思想,与题意无关,故D错误。【观点】1894年11月22日,我与总署晤谈一次。我问他们是否还能支持这个战争。他们说他们不能了。

23、我说:“你们有兵士二万五千人在北京没事做。”他们答:“那些兵不能打仗,中国军队目的不是作战,而是威吓百姓。”我说:“若相信再战没好处,应当议和。”他们说:“自然希望议和,但由于不能和日本通信,怎能办到呢?”我说:“假若授权给我,我可以经由我们驻东京公使进行商谈。”他们高兴了,请求我立即照办。引自美国公使田贝论中日战争 【解读】清政府总署官员对中国军队作用的谈话说明了清政府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政治腐败。其带来的一系列表现是作战消极,妥协求和;士兵战斗力不强;过于依赖外国。命题视角用陌生材料考熟悉知识【理论阐释】1.题型特点:用陌生材料考熟悉知识依据的是“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24、的命题思路,隐含着“材料第一,论从史出”的命题原则。题目材料全在课本之外,使得题目陌生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题目的难度。2.培养能力:通过陌生材料考查学生获取提炼信息、理解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初步探究、历史批判思维能力。从某种角度说,这是语文功底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双重运用。3.命题内容:一是“新”,所选必须是各版本教科书所不曾涉猎的“新”材料,这样才能有“新”情境,提出“新”问题,“新”不代表偏和怪,材料依然会以课本知识为依托;二是“限”,即不超出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典题例证】(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卷T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

25、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把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掳有禁”。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 材料二 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但直至19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

26、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布铺。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丰饶,商贾因之麇(群)集,汉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1904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1 100万人,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思路引领】第一步:明确本题考查意图

27、,即让学生通过阅读明白材料与课本间的关系。本题的时间点为:清初、19世纪到20世纪初,从而确定与相关时代背景的联系。第二步:分析材料与设问间的关系。设问必然与材料息息相关,可以通过设问洞悉材料、整理材料。第(1)题,对材料一、二进行比较分析,从政府对移民的态度、移民到东北前后的差异、政府对移民东北放松控制的原因、移民的主要来源、移民与国家的关系等不同角度概括特点。第(2)题,移民的作用,要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不同角度进行概括。答案:(1)清政府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为主;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

28、居、生产。(2)缓解关内人口压力;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促进东北开发。【方法点拨】(1)以大的课程观为指导思想,坚持对史料的细致研究,组织答案时坚持论从史出、材料第一的原则,而不是盲目地去照搬照抄课本知识。(2)找到陌生材料与熟悉知识的对应关系,定位材料中历史现象的时间,寻找对应的主干知识以及确定相应的时代背景。答案往往存在于两处:一是可以从材料中总结分析得出,二是依托时间对主干知识筛选迁移。【典题运用】(2013重庆文综T13)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到了19世纪,沙俄逐渐形成了夺取

29、南疆喀什噶尔的基本构想:在经济上,替俄国资产阶级在这一亚洲心脏地区开辟其他列强不易进入的销售市场;在政治上,把它变成俄国控制下同英国角逐中亚的前哨阵地,进可以经帕米尔、克什米尔威胁英属印度,退足以阻遏英国向北的扩张。19世纪60年代,俄国正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动。60年代中叶,沙俄还计划对伊犁和乌鲁木齐实行军事占领。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沙俄侵华史 材料二 1877-1882年,左宗棠连续五次上书清政府请求新疆建省。1877年7月,当西征军一举规复吐鲁番之际,他向清政府提出“设行省、置郡县”,指出:“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

30、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1884年11月17日,清政府正式发布新疆建省上谕:“新疆底定有年,绥(安定)边辑(和睦)民,事关重大,允宜统筹全局,厘定新章。添设甘肃新疆巡抚、布政使各一员。”摘编自沈传经、刘泱泱左宗棠传论(1)根据材料一,指出南疆喀什噶尔对俄国的战略价值,以及俄国对新疆侵略计划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俄国方面分析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左宗棠提出的新疆建省的理由。(3)综合以上材料,简析清政府在新疆建省的历史意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考查点为近代西方列强侵华和边疆的危机。第(1)题“战略价值”依据材料逐句进行分析概括,从新疆的地理位置对俄国

31、当时政治、经济的作用分析回答;“变化”依据材料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可以得出答案;“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19世纪60年代当时俄国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思考;第(2)题“理由”依据材料“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得出西北边患严重,依据“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得出新疆的战略地位重要;第(3)题意义从国家统一、民族关系和抵御外来侵略以及加强对新疆管辖等角度思考。答案:(1)在亚洲心脏地区的销售市场;同英国角逐中亚的前哨阵地。从南疆喀什噶尔扩大到伊犁和乌鲁木齐。农奴制度被废除,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拓展市场、领土扩张的愿望更加迫切。(2)西北边患严重;新疆战略地位重要。(3)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有利于加强对新疆的管辖。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