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49KB ,
资源ID:237950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795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原创]苏教语文必修三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知识分项列举.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原创]苏教语文必修三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知识分项列举.doc

1、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专题复习总要 本专题是一组古代作品,蕴涵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一方面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作出自己的评价。另一方面也是一个梳理文言文学习方法的过程,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叙事文章,全文以对话为主,诵读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对话的诵读。佚之狐和郑伯,郑伯和烛之武之间的对话,应注意虚词的处理,准确表现人物的个性和身份特点。烛之武对秦伯说的一段话,措辞委婉谨慎,但又有着很强的逻辑力量。诵读时特别要注意说话的口吻和层次,口气不可太强,不能咄咄逼人,但又不可软弱无力;层次之间的停顿要分明,每一层的诵读也应该有变化。而晋侯对子犯说的一段话,以整句为主,思维严密,头脑冷静,要读得沉稳

2、自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和鸿门宴都是史记中的经典篇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方案开展学习。在教学的总体设计上,应注意以读文为主,在读文中兼顾读史,在读文中梳理文言文阅读解义的基本方法,三者应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并不难教学,过程中重点是指点学生依靠上下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诠释难句,在难句的疏通过程中归纳方法,掌握方法。还要借助于“文本研习”中的有关学习要求或活动,设计具有个性特点、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引发学生主动研习文章的意识,在问题的探讨中,理解文章,把文言文阅读的一些规律和方法融合在中间。秋水(节选)非攻(节选)和察今(节选)三个文言片段善于形象说理,教师指导学生领会

3、这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同时训练学生的断句能力,抓一些特征性的词语以及句式特点断开有把握的地方,再根据对整体意思的把握,分析难以定夺的地方。知识分项列举一、字音字形汜(fn)南 佚(y)之狐 缒(zhu) 戌(sh) 逢孙(png) 共(gng)其乏困 所与(y) 谏(jin) 浚(jn) 求木之长(chng) 壅(yng) 乐(l)盘游谬(mi)赏 滥(ln)刑 殷忧(yn) 黜恶(ch) 刎颈之交(wn) 数(shu)目 车骑(j) 刀俎(z) 泾(jng)流 赦免(sh) 礼节甚倨(j) 睨柱(n) 秦王度之(du) 汤镬(hu) 缻(fu) 不怿(y) 肉袒负荆(tn) 旦日飨士卒(

4、xing) 玉玦(ju) 瞋目(chn) 彘肩(zh) 按剑而跽(j) 参乘(cn shng) 切而啗之(dn)两涘(s) 渚崖(zh) 殆(di) 一脟肉(lun) 一镬之味(hu) 澭水(yng) 溺死(n) 园圃(p) 攘(rng) 豕(sh) 豚(tn) 栏厩(ji) 拖其衣裘(qi) 循(xn)规 马厩(ji) 墨翟(d)二、词语1、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读j。“内”通“纳”,接纳,读n)要项伯(“要”通“邀”,邀请,读yo)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嫌隙,读x)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离,读bi)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5、尽早,读zo)沛公不胜桮杓(“桮”通“杯”,读bi。“杓”通“勺”,读sho)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读zu)肉袒伏斧质(“质”通“锧”,读zh,承斧的砧板)可予不(“不”通“否”,读fu)拜送书于庭(“庭”通“廷”,读tng,国君听政的朝堂)召有司案图(“案”通“按”,读n,审察,察看)设九宾于廷(“宾”通“傧”,读bn,接引宾客的人,傧相)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通“穆”,读m)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孰”通“熟”,读sh,仔细)请秦盆缻秦王(“缻”通,读fu,瓦盆)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秦伯说(“说”通“悦”。)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尝一

6、脟肉(“脟”通“脔”,读lun,切成块状的肉)泫水暴益(“益”通“溢”,读y,涨水)择先王之成法:(“择”通“释”,读sh,抛弃)其不仁兹甚矣(兹,通“滋”,更加)泾流之大(“泾”通“径”,“径流”指雨水沿着地面流动所形成的水流。读jng)。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读bin)2、一词多义故察己则可以知人(懂得,推知)知人非生而知之者(知道,懂得) 其真不知马也(识别)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都军惊而坏都舍(大)身长八尺,仪貌都雅(优美,漂亮)(三国志吴书孙韶传)甚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超过,比更,动词)其不仁兹甚(厉害,严重。形容词)望洋向若而叹曰(海神名,名词)若以为莫己若者

7、(如、及、比得上,动词)若使烛之武退秦师(假如,连词)若毒之乎(你,代词)闻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听到,动词)少仲尼之闻(学识,学问,名词)军沛公军霸上(驻扎,动词)为击破沛公军(军队,名词)窃为大王不取也(以为,动词)为击破沛公军(给,替,介词,读“wi”)为使子婴为相(做,动词)约为婚姻(成为,动词,读wi)客何为者(干,做,动词)我为鱼肉,何辞为?(前一个“为”读“wi”,是,动词;后一个“为”读“wi”,表反问语气,语气词)如刑人如恐不胜(好像,动词)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及,比得上,动词)沛公起如厕(到去,动词)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动词,陈述)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

8、焉(名词,杂说,一种文体)秦伯说,与郑人盟(动词,同“悦”,喜欢,高兴)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名词,边远的地方)越国以鄙远(动词,把当作边境)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形容词,浅陋)则名微而众寡(形容词,细小)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副词,暗暗地)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副词,稍微,略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副词,表否定,可译为“非、没有”)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请罪,道歉)哙拜谢,起,立而钦之(动词,告诉)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动词,凋谢)闻闻道百,以为莫已若(动词,听到)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名词,学识,学问)文人画士心知其意(名词,意思)意其意常

9、在沛公也(名词,意图)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稍通(名词,看法,见解)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动词,猜想,意料)目似瞑,意暇甚(名词,神情)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动词,双手抬举,擎起)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发动)举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动词,拿)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动词,攻克,攻占)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全,尽)大喜,笼归,举家庆贺(形容词,全)察今(动词,明察)察虽不能察,必以情(动词,了解,弄清楚)人至察则无徒(形容词,精明)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动词,考察)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动词,观察)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介词,通过,经过)不如因而厚遇之(介词,趁着)因拔刀

10、斫前秦案(连词,于是)许许君焦、瑕(动词,答应,听众)杂然相许(动词,赞同)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约数)3、古今异议古今一也(古:一致、一样;今:数词)而法其所以为法(古:的根据;今:连词,表结果)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是两个词,代词“夫”与名词“人”,合起来的意思是:“那人”;今:常为一词,尊称一般人的妻子)亦去之(古:离开,今:常用于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出使的人;今:常用于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众闻则非之(古:非难;今:不对,过错)其不仁兹甚,罪益厚(古:重,大;今: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从而誉之(古:两个词。从,跟着,随着,而,连词,表示承接;今:一个词

11、。连词,因此就。表示下文是结果、目的等)沛公居山东时(古: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方;今:山东省)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古:向谢罪(道歉);今:常用来表示感谢)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的地方;今:河北省)当是时(古:这;今:表示判断的词)请以剑舞(古:请允许我;今:常用于请求别人)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常用于详细地陈述)再拜(古:专指两次;今:常用于下一次)必固其根本(古:本义,树根;今:引申义,重要的)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路人;今:走路)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放纵情感;今:现代汉语中“纵情”是“尽情”之意)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以”

12、是介词,“为”是动词;今:“以为”常用于“认为”义)壁有瑕,请指示王(古:指出来给人看;今: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局面意见)(21)相如前进缻 ,因跪请秦王(古:走上前去;今:向前行进,思想进步)(22)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公开扬言;今:表政府的公告)(23)不如因而厚遇之(古:是介词“因”与连词“而”的连用,其义为:趁此;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2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信约;今:限制)(2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指父母兄弟姐妹等,统指家里的亲人;今:旁系亲属)4、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名词作动词晋军函陵,秦军汜南(驻军)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之

13、下)以亏人愈多(损人)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侍奉)而法其所以为法(效法,取法)使人先表澭水(设立标志)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订盟约)邢人如恐不胜(施刑)籍吏民,封府库(登记)名词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间,连夜)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张开翅膀那样)头发上指(向上)间至军中(从小路)仓皇东出(向东)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晚上)又欲肆其西封(向西)秋水时至(按季节)东面而视(朝东,向东)(2)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损害)又欲肆其西封(扩张,延伸)其所善者(称颂)邻之厚,君之薄也(增加;削弱)乱者四应(作乱)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形容词作名词越国

14、以鄙远(远方)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细小的事情;有勇有谋的人物)(3)动词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使兴;使亡)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使止)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稳固)宏兹九德(使光大)军惊而坏都舍(使坏,崩塌)既东封郑(使成为疆界)烛之武退秦师(使撤兵)则思正身以黜恶(使正)动词的意动用法且夫吾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认为少,小看;认为轻,轻视)越国以鄙远(以为鄙,把当作边邑)不如吾闻而药之也(以为药)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为贵)乐盘游(以为乐)动词作名词而告以成功(成功的消息)5、虚词 (

15、1)而法虽今而至(副词,犹,还)而法其所以为法(承接连词)而已亦人也(可是,转折连词)军惊而坏都舍(作“如”讲)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而且,表并列)而曰“此先王之法也”(却,转折连词)且秦强而赵弱(连词,表并列)秦以城求壁而赵不许(连词,表假设,如果)不如因而厚遇之(连词,表承接,“因”后省略“之”)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但是,表转折,连词)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却)夜,缒而出(连词,表承接)黑质而白章(连词,表并列)吾恂恂而起(连词,用在状语与中心语之间,表修饰关连词)顺流而东行(连词,表修饰关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连词,表并列关系)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表并列)哙拜谢,起,立而

16、钦之(连词,表修饰)拔剑切而之(连词,表顺承)今人有大功而击之(连词,表转折)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连词,表目的)(2)以贵以近知远(根据、按照,副词)以益所见(来,连词)而法之以为治(把,介词)以亏人自利也(因为)乃入见。问:“何以战?”(凭,凭借)作师说以贻之(来,用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把)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敢以烦执事(拿,介词)以乱易整(用,介词)以其无礼于晋(因,介词)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以”,连词,译为“来”。)虽董之以严刑(“以”,介词,用。)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以”,表目的的连词。)(3)所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所”与“加”组成名词性短语。)山峦为晴

17、雪所洗(“所”与“为”组成“为所”结构,表被动。)(4)因相如因持壁却立(于是,就,副词)不如因而厚遇之(趁着,介词)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介词)(5)其君知其难也(它的,代词)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以其无礼于晋(郑国,代词)(6)于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介词,在)至于北海(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介词,表被动)(7)之辍耕之垄上(往,到)子犯请击之(他们,指代秦军)是寡人之过也(助词,的)臣之壮也(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臣之不敢倍德也(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如因善遇之(代词,“他”)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到)曹无伤言之(音节助词,无义)(8)

18、也以亏人自利也(“也”字放在因果句的句尾,用来煞句)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也”字放在复句中的第一个分句之后,作语气词,用来引起下文)三、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句意是:邻国的实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2、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句意是:用纷争混乱代替原来的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3、是寡人之过也(是,句子主语,以名词性短语作谓语)4、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者也,表判断,是)5、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者也”表判断)6、蔺相如者,赵人也(同上)(二)倒装句1、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即“

19、有何厌”。句意是: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2、介词结构后置句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作动词“言”的状语,译时放到动词的前边。句意是:佚之狐对郑文公说。)3、宾语前置: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莫己若”即“莫若己”;代词“我”作“谓”的宾语,前置)4、状语后置: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大方之家”作“笑”的状语,后置)5、定语后置:闻道百(“百”作“道”的后置定语,译时应提到)6、大王来何操(“何操”,即“操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7、沛公安在(“安在”,即“在安”,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8、宾语前置:君何以知燕王(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宾语前置)9、定语后置:求人可使

20、报秦者(“人”是中心词,“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翻译时,“可使报秦者”作“人”的定语)10、介宾后置:(1)故燕王欲结于君(“于君”作为介词短语作动词“结”的后置状语,译时应放于“结”的前面)(2)拜送书于庭(介词短语“于庭”后置)11、介词结构后置:(1)振之以威怒。(“以威怒”作动词“振”的状语,翻译时放到动词前边。句意:用威严的势力加以镇压。)(2)董之以严刑(“以严刑”作动词“董”的后置状语,译时要放在前边。句意: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民。)(三)省略句1、欲王(于)关中(省略介词)2、具告(之)以事(省略宾语)3、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圊窃桃李(省略介词)4、上为政者得(之)则罚之(省略

21、宾语)5、江海下(于)百川(“下”后省略介词“于”)6、(人民)载向覆舟(省略主语“人民”)7、许之(省略主语“烛之武”。句意是:烛之武应许了他。)8、敢以烦执事(“以”后省略了宾语“之”。句意是:冒昧地拿此事麻烦您。)9、传(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省略宾语)10、大王见臣(于)列观(省略介词)11、遂与秦王会(于)渑池(省略介词)(四)被动句1、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于”,表被动,译为“被”)2、而君幸于赵王(“于”表被动)四、文学常识1、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2、”。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它长于记述战争,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2、魏征() 字玄成,馆陶(今河北馆陶)人,一说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人。唐初政治家。 3、司马迁(约前145一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省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

23、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生于龙门,年十岁诵古文,二十岁外出考察,足迹遍南北。初任郎中。元封三年(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年),与唐都、落下闳等进行历法改革,共订太初历。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

24、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将其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4、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 北)人。他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代的人,而较孟子稍晚。战国中期思想家、散文家。虽生活贫困,有时靠借米和打草鞋度日,但拒绝楚威王的重金礼聘。所持思想极为复杂,涉览当时各家学说,独与儒、墨针锋相对,而以老子之言为指归,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称“老庄”。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把老子的“道”,解释为脱离一切事物的神秘的精神。否

25、定人的认识能力和是非的客观标准的存在,在无是非、无得失、无荣辱的虚无缥缈的境界中逍遥漫游,从而倒向了虚无主义和宿命论,对后世产生消极影响。但他愤世嫉俗,鄙薄富贵利禄,拒绝同统治者合作的精神,在反礼教、反封建统治的斗争中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庄子一书,汉代流传的古本,为10余万言,52篇,内篇7,外篇28,杂篇14, 解说3。到晋时,经郭象删定并加以注释的33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这些是不是都是庄子的著作,历来有争论。大多数论者认为,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 学派的论文汇编。后人注解庄子很多,通行本有晋郭象注、清末王先谦庄子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等。5、墨子,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

26、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姓墨名翟,生卒年不详。墨子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墨子在上说下教中,言行颇多,但无亲笔著作。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据。6、吕不韦,?公元前235年,战国未期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县城西南)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行政管理思想家。吕氏春秋亦称吕览,是战国末吕不韦任秦始皇相国后集合门客共同编写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成书于秦统一天下之前。他“集儒士,使善所闻,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合十余万言。备天地古今万物之事”(东汉高诱(吕氏春秋)序

27、),共26卷,160篇。由于出于众人之手,内容庞杂,几乎汇合了儒、道、墨、名、兵、农、阴阳等各家学说,故一般视为集各家学说的一部学术汇编。全书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及阴阳家言,在议论中引证了许多古史旧闻和有关天文、历数、音律等方面知识,是研究古代哲学、思想、文学、历史和民间文学的重要古籍。五、名句名篇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2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

28、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3、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4、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5、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6、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7、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