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云南师大附中2016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语文云南师大附中2016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语文参考答案第卷(阅读题,共70分)1(3分)B 【解析】原文“这时,东面的齐,南面的楚都进入到以衣冠为礼的阶段,而只有在越,仍是剪发文身”,B项把范围扩大到“百越”。2(3分)B 【解析】原文倒数第三段有在假设条件下把礼的功能演进分为三个层次,而“最初”的是“平等性的图腾观念”,而不是“在生理上对人进行分类的成年礼”。3(3分)C 【解析】曲解文意。原文“文身作为礼的重要功能是对人的等级差别进行外观感性上的标识”,所以并不需要完成“一系列的仪式”。4(3分)B5(3分)
2、D 【解析】服丧一年称“期”。6(3分)B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大意的理解和归纳概括能力。B项错误在于李贤并未反对陈文入内阁。7(10分)翻译:(1)(5分)以前侍奉朕的编修,白皙而且高大的人在哪里?(文句通顺,意思正确得2分;“向”“皙”“安在”解释正确各1分)(2)(5分)陈文心中愧疚,暗地帮助李贤逐出罗伦,更加被当时的舆论所鄙薄。(文句通顺,意思正确得2分;“阴”“为所”“鄙”解释正确各1分)8(6分)以衬托手法(动静结合、寓情于景也可,1分)写出了行旅之人的旅途见闻之景与羁旅闲愁。(1分)看那些商贾昼眠,由于心事,自己毫无睡意,连江水的静流都可以感知到;月夜“我”听到停泊的船中船家闲
3、话更觉寂寥,连潮水的微动也能够感觉出。(2分)诗人将强烈的情感隐藏起来,曲折入微的绘景抒情,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寂寥。(2分)9(5分)尾联表达了愁苦、厌战、伤老之情。(2分)诗人虽然远离了沦为战场的家乡,可是他所到之处又无不是战云密布,这就难怪他愁上加愁了,尾联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3分) 10(每空1分,共6分)(1)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2)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11(25分)(1)(5分)EB (选E得3分,选B得2分,选A得1分,选C、D不得分。)【解析】A项中“显示自己作为主人的诚意”不妥。C项中“村里人已经不信任他了”错,小说要表
4、达的不是“不信任”,而是村里人财迷心窍、见利忘义之意。D项中“含蓄”“先扬后抑”不对,小说没有这些特点。(2)(6分)六根是一个长期工作在最基层的村长,他既敬业清廉又清醒自尊,有时简单粗暴。(3分)小说中写到自己当了十几年村长,没为自己多捞一根柴火,没做一件昧良心的事;开山修路,让村里的孩子上学有路走;清醒地认识到“这世道变了。人都被金钱蒙住了眼”;对妻子女儿动辄就骂,显得有点粗暴简单。(3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3)(6分)“殇”本意是指人没有到成年就死去;常用于指重大的灾难、事故;心理上的剧烈悲痛、创伤;(事件所折射出的)巨大的悲哀、遗憾等。本文指六根面对门前挂灯笼这件事的变化,内心产生的
5、剧烈伤痛。也指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在社会转型时期,作者对人心倾斜、真善美被抛弃的感伤。(每点2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4)(8分)示例一:这个情节写得好。(2分)它把小说的情节推向高潮,孩子们的到来点燃了村长心中的信心和希望,村长拿出珍藏好久的所有灯笼点了火,情节达到了高潮;它使情节发展曲折起伏有波澜,丰富情节,引起读者思考;此情节把孩子的举动和前面情节中成人的行为作了对比,表明虽然现实中不乏丑恶的事物,但成人的势利庸俗并不代表孩子心中没有正义;有利于刻画村长这个人物,揭示主旨,歌颂美好,树立正气,传达正能量。(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言之成理酌情给分)示例二:这个情节安排不合理。(2分)小说
6、的上文对该情节缺少铺垫,没有暗示,这样孩子们给村长送灯的情节就显得较为突兀。此情节的安排没有现实依据,因为成人都那么势利,孩子难免不会不受影响;情节虽然合乎人们善良的美好愿望,但总的来说也脱离实际。凭空虚构的情节,对塑造村长的形象、突出小说的主旨作用不大,对读者来说缺少感染力、震撼力。这样喜剧性的结尾,虽然让读者的内心感到温暖,但对现实社会中的丑恶事物的抨击力度不够,缺乏现实的批判意义。(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言之成理酌情给分)12(25分)(1)(5分)AB (选A得3分,选B得2分,选D得1分,选C、E不得分。)【解析】D项,与陶行知联袂编辑平民千字课时,朱经农还未担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
7、 C项,组织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是由全国教育联合会发起;E项,原文表达的是舍学从政,牺牲太大,否则成就绝不止此的遗憾心情。(2)(6分)家族拥有浓郁的维新气息,为少年朱经农提供精神沃土。进入讲习所学习,朱经农饱览进步书籍,深受影响。加入同盟会,积极活动,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每答对一点得2分)(3)(6分)中国旧式基础教育强迫儿童或青年去学,摧残压抑个性。研习杜威思想,朱经农体悟到,教育的最大秘诀不在教,而在开发儿童之固有个性。朱经农试图改造有教无学的中国旧式基础教育,让儿童的主体地位回归。(每答对一点得2分)(4)(8分)翻译杜威名著,介绍杜威教育思想。主张教育改革,参与新学制、新课标的起
8、草,新教材的编辑出版工作。积极参与创办中国人自己的大学光华大学,担当教育重任。主政湖南省教育厅,提出普及义务教育计划,成就斐然。(每答对一点得2分)第卷(表达题,共80分)13(3分)D 【解析】“美不胜收”和“琳琅满目”,都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但“美不胜收”偏重于“来不及看”;“琳琅满目”偏重于“满眼都是”。“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目不暇接。也用来形容人太多或事务繁杂,接待应付不过来。14(3分)C 【解析】A项的“原因主要是造成的”句式杂糅。B项的“在众多体校的孩子中”存在歧义,在“在众多体校的孩子中出类拔萃,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网球运动方面的天才”中缺主语。D项的“被授予特级华语星云勋
9、章和2015年度中央电视台科技创新人物”搭配不当。15(3分)A16(5分)这种评价存在两个问题“文化”是一个中性概念“有何种学校文化”的问题(写出一句1分,两句3分,三句5分)17(6分)画面主要内容:家长通过孩子手上戴的“远程监听手表”监听孩子在校情况,老师看到吓得教具掉在地上。(3分)漫画寓意:反映了家长担心孩子在校得不到老师的公平对待的怪现象,讽刺家长的做法不利于老师教育学生,也不利于孩子成长。(3分)18(60分)略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陈文,字安简,庐陵人。参加乡试获得第一,正统元年,考中进士,授官编修。正统十二年,命令进为东阁大学士。任期满,晋升为侍讲。景泰二年,内阁大臣高谷举荐陈
10、文的才能,于是提升他任云南右布政使。贵州连续几年有战争,物资军饷来自于云南,百姓被运输所困扰。陈文命令商人代替百姓输送,而百姓加倍补偿商人的运费,大家都称道说方便。云南出产白银,民间用白银贸易,是内地的三倍。属于官家的人免除徭役,缴纳的白银也是百姓的三倍,缴纳的人不认为不好。陈文说:“虽然如此,该不会有害于廉政吧?”减少这种份额,又命令免除属于官家的租税份额的三分之一。名声赞誉渐渐上升,升任广东左布政使,因为母丧没有赴任。英宗再次登上皇位之后,有一天对左右的人说:“以前侍奉朕的编修,白皙而且高大的人在哪里?”左右的人回答是陈文,皇上马上召他任詹事。他请求守完三年的丧期,不被允许。入朝陪侍东宫任
11、讲读。学士吕原死,皇帝问李贤谁能够代替,李贤说:“柯潜可以。”出来以后告诉王翱,王翱说:“陈文按顺序应当轮到他,为什么要压制他?”第二天,李贤入朝觐见皇上,像王翱说的那样进言。景泰七年二月,晋升为礼部右侍郎兼任学士,进入内阁。陈文入内阁后,多次阻挠李贤而提出异议,说:“我不是你所推荐的。”侍读学士钱溥和陈文相邻居住,交往很好。钱溥曾经授官内侍书,他弟子大多显贵受到宠幸,前来拜谒,必定邀请陈文一同喝酒。英宗病危,东宫内侍王纶悄悄到钱溥家商量事情,不召陈文。陈文暗中偷看他们。王纶说:“皇帝病危,东宫要纳妃子,怎么办?”钱溥说:“应当遵奉遗诏行事。”不久英宗死了,李贤应该起草诏书。陈文起身夺下他的笔
12、说:“没有用了,已经有起草的人。”于是说王纶、钱溥已经定下计划,想逐出李贤用钱溥代替,还要用兵部侍郎韩雍代替尚书马昂。李贤大怒,揭发他们的事情。当时宪宗刚登上皇位,王纶自以为应当得到司礼的职位,气焰很嚣张。举行英宗的入棺礼,王纶的丧服叠套着貂皮衣,皇帝看见了很讨厌他。太监牛玉担心他倾轧自己,于是历数王纶的罪过,驱逐他离开朝廷。成化元年,晋升为礼部尚书。罗伦控告李贤守丧不满期而任职。陈文心中愧疚,暗地帮助李贤逐出罗伦,更加被当时的舆论所鄙薄。成化三年春季,皇帝命令户部尚书马昂、副都御史林聪和给事中潘礼、陈越清理京营。陈文上奏说一定要有内臣一齐处理这件事,才能够铲除长期以来的弊病,因此推荐太监怀恩。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英宗实录写成,加官为太子少保,兼任文渊阁大学士。成化四年死去。追赠为少傅,谥号庄靖。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