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00所名校》山东省枣庄三中 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7738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所名校》山东省枣庄三中 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00所名校》山东省枣庄三中 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00所名校》山东省枣庄三中 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00所名校》山东省枣庄三中 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00所名校》山东省枣庄三中 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100所名校》山东省枣庄三中 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100所名校》山东省枣庄三中 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100所名校》山东省枣庄三中 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枣庄三中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历 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

2、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这说明分封制( )A加强了皇权专制统治B开创了地方分权体制C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D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2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3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把古代传说中神和人最尊贵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以“皇帝”作为自己的尊号。嬴政这一做法( )A重在限制丞相权力B具有宣扬功业色彩C在寻求统治依据D企图保证正皇位世袭4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

3、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材料表明其主张是(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5某地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代工部尽快抢修溃决的堤防,勿使水患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快调度粮食,运往灾区,赈济灾民。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单位执行。这是下列哪个时期的制度( )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6涑水记闻载宋太祖对大臣说:“今之武臣欲尽令读经书。”宋太祖这一做法主要目的是( )A提高将领的文化素质B确保北宋政局的稳定C改变社会的价值取向D巩固

4、儒家思想的地位7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这一认识的局限是( )A表达了英国的贸易诉求B掩盖了英国的侵略本质C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分析问题D从全球发展的角度看问题8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广东人民抵制洋货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9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

5、,不正确的是( )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B后者是符合历史潮流的进步方案C二者在经济纲领上是相互矛盾的D两者都反映了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要求10历史学家杨奎松在中间地带的革命中指出“长期苦于专制和武力之害,渴望和平与平等的大批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暴力、专政等等,往往有着一种本能的反感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在俄国诞生之后是一向主张平等调和并反感专制压迫的广大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所深恶痛绝的。”这说明五四运动之前( )A十月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甚微B知识分子希望用温和的方式改造社会C知识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全面D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11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

6、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12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积极推行反苏方针,使中苏关系严重恶化,但1932年6月,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议通过决议,决定与苏联复交,并愿与之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国民政府这一政策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积极抵抗日本侵略B为剿共创造有利环境C顺应美英远东政策D压制东北抗日义勇军13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

7、、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14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砸烂公检法”等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口号反映了( )A民主与法制被严重践踏B“造反派”夺取了党政领导权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D我国的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改变15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

8、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据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和包容性B力图打破两级格局的国际政治秩序C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根本对立D根源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16下列对三幅图片展现的共同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B中国奉行友好结盟和平外交政策C中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D中国倡导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17古代雅典的陪审法庭一般由抽签产生的500个陪审员组成,开庭前他们中没有任何人事先知道将从事哪一个案件的审问。这说明( )A陪审人员的随机性可以降低误判率B古代雅典只有陪审法庭具有司法职能C力求保持公

9、平是雅典陪审法庭的重要原则D雅典陪审法庭是五百人议事会的下设机构18罗马从共和体制向帝国体制转变的主要特征是( )A公民法与万民法逐渐统一起来B最高决策权从元老院转入元首手中C平民获得了担任各种公职的权利D版图从意大利半岛扩展至地中海沿岸19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201885年镇南

10、关大败的消息传到法国国内后,法国总理茹费理在众议院要求通过一项200亿法郎的追加军费预算,以加强对中国和越南的侵略,结果遭到反对党的群起抨击。最终,该预算案在众议院以149票对306票告败,茹费理当即率内阁各部部长集体前往总统府递交辞呈。茹费理内阁的集体辞职( )A符合责任内阁制的一般运行机制B与法国1875年宪法的规定相悖C说明法国奉行的是总统制共和制D旨在抗议众议院反对通过预算案2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前提是()A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B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C以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

11、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D马克思、恩格斯参加革命实践,同工人保持密切联系22在某次会议上,有代表提出俄国没有一个政党愿意夺取政权,列宁即席反驳道:“有的!任何一个政党都不会放弃这样做,我们的党也一样,它随时都准备夺取全部政权。”这一会议的背景是( )A罗曼诺夫王朝腐朽反动的统治B四月提纲明确了继续革命的任务C七月事件促使斗争策略的改变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231958年,戴高乐上台后,法国政府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法德合作;积极发展独立的核力量;1964年,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66年3月,正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并要求美军和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撤离法国。这集中说明法国( )A、努力

12、推动欧洲共同体的发展 B、挑战美国霸权,谋求大国地位 C、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力 D、成为国际政治力量中重要一极24俄罗斯总理普京曾说:“谁要是不为苏联解体而感到遗憾,他就是没有心肝;谁要是想恢复原来模样的苏联,他就是没有头脑。”普京的“遗憾”主要指( )A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束B高度集中体制被打破C人民生活水平的降低D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25时下,“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战略伙伴关系”等新型国际关系名词展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己经改变。这种变化从根本上说明( )A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B新时期各国外交政策发生实质性的变化C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

13、国的共同追求D利益和实力的变化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交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虽然党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

14、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安身立命,“宪政”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竞的话题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土地革命期间,在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

15、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既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富强和独立的历史使命。又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性特征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念与实践历程等(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近代制宪历程中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制约近代中国宪政发展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共产党制宪历程。20182019学年山东省枣庄三中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历 史 答 案1D【解析】“天下一统”等字眼强调了分封制其实是强化了国家的整体观念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分封制之下

16、权力尚未集中,所以起不到加强皇权专制统治的作用,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天下一统”而非地方分权,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边疆地区开发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天下一统”强化的是国家整体观念。2C【解析】宗法观念是同姓同宗,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黛玉姓林不姓贾,所以贾母认为宝玉是自己家人,黛玉是外人,而不是黛玉的地位比宝玉低,因此选C。3B【解析】A项不选,题干没有提及丞相权力;由“把古代传说中神和人最尊贵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以“皇帝”作为自己的尊号”可以看出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功高三皇五帝,具有宣扬功业的色彩

17、,故本题答案选B项;C和D与材料无关。点睛:本题是材料选择题,解题时抓住关键信息“把古代传说中神和人最尊贵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结合所学可以分析出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功高三皇和五帝,即可得出正确选项。4D【解析】题干的核心信息是,分封制和郡县制都有一定的弊端,所以排除B。“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根据材料可知,顾炎武主张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因此选择D。A不符合题意,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涵5D【解析】据材料“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单位执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没有宰相存在,明太祖废宰

18、相,权分六部,故D正确;秦汉时期没有六部,故A错误;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诏书需经过三省,故B错误;宋元时期也有宰相,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诏书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单位执行”,学生应该抓住“直接”二字,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废宰相,权分六部的结论,据此即可正确判断。6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要求武臣读经书,是因为儒家思想有利于巩固统治,确保北宋政局的稳定。故B正确。宋太祖这一做法可以提高将领的文化素质,可以巩固儒家思想的地位,但都不是主要目的,故AD两项错误;改变社会的价值取向在当时不符合史实,宋太祖的目的就是增强将领儒家文化修养的办法,让他们忠于皇帝,

19、故排除C。7B【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的实质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可以看出这一认识没有正确看到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因而没有看到英国的侵略本质,故B项正确;A项不属于认识的局限,排除;C、D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名师点睛】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外国侵略特点:1、侵略国家:英法美俄为主,英国是先锋和主力;2、侵略目的:打开中国市场,获得侵略特权(俄国还有扩大领土目的);3、经济手段:商品输出为主,还有掠夺原料、走私鸦片、贩卖华工、早期资本输出等。

20、8B【解析】材料所涉及的时间40年代下半期,即鸦片战争以后,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签订,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分散了对外贸易,所以选B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鸦片战争9D【解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考查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故A正确,排除。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是符合历史潮流的进步方案,故B正确,排除。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绝对平均主义,与资政新篇相互矛盾,故C正确,排除。只有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要求,故D错误,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

21、0B【解析】据材料“长期苦于专制和武力之害,渴望和平与平等的大批中国知识分子,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在俄国诞生之后是一向主张平等调和并反感专制压迫的广大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所深恶痛绝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知识分子希望用温和的方式改造社会,故B正确。十月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很大,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知识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全面,故C排除。材料也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运动11D【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22、”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革命的火焰”是19241927年间的国民革命运动,它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D项正确;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在国民革命蓬勃发展之际,国民党右派叛变了革命,国共合作破裂,故A项错误;革命的果实落入国民党反动派之手,当时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C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运动12B【解析】“积极推行反苏方针”“决定与苏联复交,并愿与之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说明蒋介石政府目的主要是剿共的需要,B正确;国民党政府此时对日本是不抵抗政策,A错误;C不符合材料主旨;D中压制显然不是国民政府主要目的。13A【解析】本题考查

23、学生对解放战争阶段特征的总体把握。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在鲁西南强渡黄河”“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可知,B项的“战略决战”,D项的“解放南京”,均不符合“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时期的状况,排除。C项“淮海战役”,也不符合题干所描述的时间阶段。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解放战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4A【解析】由材料中的时间信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可知,这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口号,再由“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砸烂公检法”等信息可知,这些口号体现了当时对民主与法制的

24、破坏和践踏,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造反派”的口号,而“造反派”已经夺取了党政领导权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C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D项说法错误,我国仍然是社会主义制度,故CD两项排除。15A【解析】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加强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友好关系,打破美国对新中国的外交孤立,不是力图打破两极格局,故B选项错误;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可以得出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承认世界多样性和包容性,故A选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一边倒”政策的方向不同,但是二者并不对立,故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根源问题,故D选项错误。16A【解析】本题主要考

25、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六方会谈、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峰会”均属于多个国家的外交活动,在外交上属于“多边外交”,所以中国积极参加的这些外加活动也就属于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所以本题答案就是A。本题关键在于一定要明确三幅图片展现的共同信息是“多边外交”。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17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由抽签产生的500个陪审员组成”、“没

26、有任何人事先知道将从事哪一个案件的审问”等,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和误读,不正确;BD两项的表述与题干内容无关,属于无关项,排除。C现表述是题干核心意思的准确体现,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希腊雅典民主政治陪审法庭相关制度18B【解析】罗马帝国是古罗马文明由原本共和时代进入帝国时代之后的一个阶段,理论上是仍维持元老院主持的共和制,实际上是大权移交给皇帝独揽的政体,即最高决策权从元老院转入元首手中,决策权的转变是政体变化的主要特征,B是为最佳选项。帝国时期版图不断扩大,管辖范围越来越广,适应形势的需要,公民法与万民法逐渐统一起来。公民大

27、会名存实亡。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罗马政治制度罗马帝国。19D【解析】本题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材料信息体现的是18世纪中叶时英国国王还掌握媾合与开战的权力,但是“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也就是说国王必须要让议会参加才能行使媾合与开战的权力。本题表明的现象是当时英国国王仍旧保留某些权力,但是必须让议会参见才能行使。实质上说明了在君主立宪制下,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由材料信息可知,关荣革命的成果并没有受到侵蚀,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国王专权,故B项错误;此时责任内阁制已经形成,国王不能控制内阁,故C项不符合史实。【考点定位】欧美代议制

28、的确立和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主立宪制下国王权力20A【解析】材料中茹费理内阁向总统府递交辞呈,符合责任内阁制的一般运行机制,故A项正确;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经众议院同意,总统有权任命内阁,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无法体现法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故C项错误;茹费理内阁的集体辞职旨在抗议反对党,故D项错误。21B【解析】马克思主义是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的,所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前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暴露,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理论基础,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实践基础,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29、B。22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概况,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列宁即席反驳道”、“我们的党也一样,它随时都准备夺取全部政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所在的当即布尔什维克党,代表的是工兵代表苏维埃。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A项错误,二月革命已经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排除;C项揭示的是“和平夺权”已经不可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D项与材料信息“随时都准备夺取全部政权”不符,排除;“四月提纲指方向”,明确了要夺取全国政权,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B。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十月革命概况【名师点睛】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进程,把握

30、到记忆的方法四句话:二月革命倒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事件”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对俄国历史的影响:它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它使世界进入了一个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它把国际无产阶级的斗争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连为一体。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23B 【解析】1967年欧

31、洲共同体建立,与题干中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法国的三个举措实际上是在挑战美国霸权,谋求大国地位,故B项正确;只有同中国建交能说明法国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C项解读比较片面,故C项错误;当时是美苏两极格局,法国的实力还不可能成为重要一级,故D项错误。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走向联合的欧洲 。24D【解析】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普京是资产阶级代表,不可能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束而“遗憾”。因此这里的“遗憾”是指苏联作为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因此选D。A、B和C不是普京的遗憾,排除。25D【解析】A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还没有完全形成,经济上全球化进

32、程再进一步发展,政治上多极化还没有完全形成;B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各国外交政策发生实质性改变,只是说明他们进行了一些调整,一些新型的国际关系特征开始出现,但是矛盾冲突也依然存在;C材料中没有看出各国共同的追求,说明国际关系的特征发生改变;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各国外交关系之所以发生这样的改变,主要是因为二战冷战格局结束以后,我力量和实力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利益要求有所不同所导致;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当前国际关系中,各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演变要求学生结合冷战前后的世界政治现实来分析材料。26(1)特点:以救亡图存为目的;是不同阶级、集团斗争的结果;受西方宪政思想影响;制宪过程艰难曲折。因素:封建势

33、力的阻碍;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深重;军阀混战,政局动荡;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传统守旧思想根深蒂固。(2)评价:中国共产党在制宪及实践中,注意借鉴和学习别国经验,以实现国家富强为目标,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了民主法制的现代化,并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宪政形式;有利于依法治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保障。但教训也是深刻的,如“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遭到到破坏,人权意识的淡薄等,宪政建设还需要不断完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制宪历程。从中国近代制宪历程中呈现的特点及其制约因素、中国的制宪历程等方面来分析。(1)从材料“随着满

34、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交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中国近代制宪历程中呈现的特点。根据材料“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封建势力、民族危机的加深、政局动荡、资本主义经济和传统思想等方面来分析出第二小问的答案。(2)从材料“在苏联宪法的影响下”“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完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