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2.57MB ,
资源ID:23769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769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2020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14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2020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14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WORD版含答案.docx

1、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的调整课标要求:1.(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2.(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3.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4.概述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曲折性。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学习目标:1.了解

2、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原因,识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能从正反两方面评价这一政策。2.了解新经济政策实施的依据和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知道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能够正确评价新经济政策。3.了解斯大林体制建立的过程和特点,能够归纳斯大林体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情景导学思考:1918年9月,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的口号下,苏维埃共和国把各项工作都转入战时轨道。为此苏俄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提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教材导学1背景(1)国际:十月革命后,英、法、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2)国内: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

3、经济形势。(3)思想:布尔什维克党幻想以此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2内容项目内容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工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商业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分配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3.评价(1)作用: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2)局限:许多措施超出战时需要的限度。战争基本结束后,情况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进一步加强,破坏了经济,激化了矛盾。图解识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二、新经济政策情景导学“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

4、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转引自王斯德苏联兴亡史思考:材料指的是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提示:新经济政策。教材导学1背景(1)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府亟须恢复国民经济。(2)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日益不满,发生暴动。(3)国家没有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2目的: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3开始时间: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4内容(1)农业: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2)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

5、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3)流通: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5意义(1)理论:找到了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即确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2)实践:受到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易错易混新经济政策不是恢复资本主义制度,其实质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最终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轻巧识记新经济政策三、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情景导学思考:斯大林时期是如何进行工业化建设的?提示:发展农业集体化、开展五年计

6、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教材导学1确立:在斯大林领导下,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逐步取消了新经济政策,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2表现(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2)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3)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4)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3评价(1)积极作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工业化。1937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2)消极影响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抑地方

7、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这种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轻巧识记“二、三、四”巧记斯大林模式两条途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三个影响: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战胜法西斯的物质基础;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阻碍了经济发展。四大特点: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名师点拨斯大林模式所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但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不适合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探究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

8、经济政策材料探史史料呈现材料一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列宁选集材料二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2)材料二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信息解读(1)根据材料一中“原来打算直接”和中“小农

9、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进行提炼错误及根源。(2)根据材料二中的时间和中“退到国家资本主义”可以判断是新经济政策。(3)启示主要结合经济政策的调整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答案提示(1)错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希望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根源:生产关系超过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苏俄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2)变化: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险恶的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匮乏国际环境改善,但经济形势严峻,政治危机严重主

10、要内容农业无代价地征收农民余粮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工业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商贸禁止商品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形式强制劳动,实行平均主义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评价对国家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引起工农群众的不满,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使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到战前水平,受到广大工农的欢迎,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实质都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 题型突破“起初,几乎没有实验的机会,因为生存斗争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当时,采取了种种非常措施:原先的计划是向农民提供工业制成品作为补偿,但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几乎所有的工厂都在为前线生产。”对以上材料解

11、读正确的是()A苏联进行农业经济改革,增加粮食产量,支持工业化建设B国内战争政策造成粮食短缺,经济困难,面临困境C为解决苏维埃政权的内忧外患,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苏联强化对农业、企业的指令性计划,以发展工业解析“苏联进行农业经济改革,增加粮食产量”属于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由材料“采取了种种非常措施”“几乎所有的工厂都在为前线生产”得知,当时国内战争政策造成的经济困难是多方面的,并非单纯粮食短缺的问题,故B项错误;由材料“生存斗争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采取了种种非常措施”得知,苏维埃政权面对如此险恶的形势,苏维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C项正确;苏联强化对农业、企业

12、的指令性计划,以发展工业是在斯大林时期,与材料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针对训练1列宁论粮食税指出,粮食税,“是从极度贫困、经济破坏和战争迫使我们所实行的特殊的战时共产主义向正常的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过渡的一种形式”。这一论述表明,粮食税的实施()A促使农业实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B有利于通过市场积累工业化资金C揭开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D巩固了工农联盟,活跃了商品市场解析“特殊的战时共产主义向正常的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过渡”,并没有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故A项错误;材料针对粮食税,推动农业发展,“有利于通过市场积累工业化资金”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

13、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并不意味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调动了广大工农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活跃了商品市场,从而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D探究点二斯大林模式材料探史史料呈现材料一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世界历史杂志材料二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

14、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1)据材料一,归纳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观点。(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和积极作用。信息解读(1)根据材料一中分别提炼出一个基本观点。(2)从材料二中“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和中“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概括其特点。其积极作用结合课本从苏联国民经济体系及国际地位两个角度提炼信息。答案提示(1)建立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2)特点:政府主导,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经济计划,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积极作用:发展重工业,实现了

15、工业化,改变了国家落后面貌。斯大林模式的特征及教训(1)特征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上实行完全公有。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实行高度集中。在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上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在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上实行工资加奖金。在无产阶级专政形式上实行苏维埃体制。(2)教训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制定农业政策必须考虑农民的利益。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必须结合起来。题型突破斯大林指出:“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由此可见,苏联工业化的特

16、点()A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 B优先发展重工业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D扩大企业自主权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是19181921年列宁提出的,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斯大林”“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得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故B项正确;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内容,1928年即停止,故C项错误;斯大林体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地方没有自主权,故D项错误。答案B针对训练2有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是一种不成熟的或不完善的社会主义模式,它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帝国主义包围的这样一种国际环境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这样一种国度里,无社会主义建设先例的条件下形成的。

17、“斯大林模式”不成熟或不完善,主要是因为其()A基本上延续和发展了“新经济政策”B受特殊的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C未完全实行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D没有可借鉴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解析“斯大林模式”实行单一公有制,实际是否定“新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中“它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帝国主义包围的这样一种国际环境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这样一种国度里,无社会主义建设先例的条件下形成的”可以体现出“斯大林模式”形成受特殊的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故B项正确;“斯大林模式”实行单一公有制,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背道而驰,故C项错误;没有可借鉴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是“斯大林模式”不成熟或

18、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B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的不同1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是从轻工业部门开始的,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2苏联的工业化是采用行政手段保证高积累、高投资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建设资金是靠殖民掠夺、向外国借债等手段筹集的。课堂归纳小结网络构建关键必背(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的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战胜了国内外的敌人,但引起了农民的不满,因而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苏维埃政权得到支持和巩固。(3)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及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课时跟踪

19、训练(十四)一、选择题1十月革命胜利之初,“反革命势力控制了全国约四分之三的国土、五分之三的人口。苏维埃政权管辖地区的燃料、原料和粮食供应极其困难,40%的工厂停工,红军战士和城市居民也面临着断粮的危险。”为解决上述困难,苏维埃政府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农业集体化解析根据材料中当时“苏维埃政权管辖地区的燃料、原料和粮食供应极其困难,40%的工厂停工,红军战士和城市居民也面临着断粮的危险”得出是为了应对战争困难,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正确。答案A2全球通史中描述苏俄的经济时提到“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几乎所有的工厂都在为

20、前线生产”。由此可知当时苏俄采取的经济政策是()A新经济政策 B农业集体化C战时共产主义 D三大改造解析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实行粮食税,剩余农产品可以在市场流通,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农业集体化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服务,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上实行余粮收集制,为的是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援前线,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故C项正确;三大改造属于中国的政策,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3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前)列宁就宣布:粮食垄断、面包配给制和普遍义务劳动制,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是一种实行计划和监督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可见,革命后采取的一些措施早在革命前已经设想好了,被看作

21、是无产阶级管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以下“革命后”采取的措施最能印证该学者观点的是()A允许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B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C恢复货币机制和市场功能D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解析根据材料中“粮食垄断、面包配给制和普遍义务劳动制,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是一种实行计划和监督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可以判断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B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农业措施,故B项错误;C项恢复市场和货币机制属于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故C项错误;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体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实行国有化的特点,故D项正确。答案D4列宁评价某制度时说:“当时在某种程度上由于军事任

22、务突然压来,由于共和国在帝国主义战争结束时似乎已经陷于绝境,由于这一些和其他一些情况,我们犯了错误。决定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该制度在当时()A巩固了十月革命胜利成果B立刻引发农民不满和暴动C促进了苏俄经济迅速恢复D奠定了苏联工业化的基础解析根据材料“由于军事任务突然压来,由于共和国在帝国主义战争结束时似乎已经陷于绝境”“决定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结合所学可知,该政策在国内战争爆发后,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形势而实施的,最大限度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巩固了革命的成果,故A项正确;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才日益引发平民的不满与暴动,故B

23、项错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的主要任务才是恢复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故C项错误;当时还不能称为苏联,其次苏联的工业化是斯大林时期进行的,故D项错误。答案A5下面是列宁和一位老农的对话,列宁:依你看,现在的农村主要问题在哪里呢?老农:我看现在主要问题是庄稼人失去了干活的兴趣。政府拿走的太多了。农民干得多干得少,干得好干得不好都一样,反正都给拿走了。导致老农失去干活兴趣的主要原因是()A余粮收集制的实行 B粮食税的征收C农业集体化的推行 D农产品收购制的实行解析“我看现在主要问题是庄稼人失去了干活的兴趣。政府拿走的太多了”说明当时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故A项正确;粮食

24、税的征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B项错误;农业集体化的推行在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执政时期实行的,故C项错误;农产品收购制的实行与材料“政府拿走的太多了。农民干得多干得少,干得好干得不好都一样,反正都给拿走了”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61921年苏俄决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主要是为了()A充实国家粮仓B减轻战争压力C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解决国内经济和政治危机解析虽然当时苏俄确实也需要充实国家粮仓,增加国家尤其是城市的粮食供应,但是这并不是由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1921年一战和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故B项错误;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是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一个重

25、要方面,故C项错误;由于战争结束之后,苏俄政府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所以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国内政治和经济危机,故D项正确。答案D7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难度中等。从题干中“两个钾矿矿井有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的信息,可以看出苏联具备基本的技术基础,也不是依赖外资去建设重工业,故A、C项错误;1936年苏联

26、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才正式确立,再从题干中“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的信息,可知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两个钾矿矿井有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与新经济政策中允许外国资本家来经营本国企业的做法相似,故D项正确。答案D8苏俄某经济政策公布后在党和共青团中引起了反对。一位俄共领导人抱怨说,经济政策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列宁解释说,政策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通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用非共产党员的手来建设共产主义”。该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大规模工业化政策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材料中已经没有留下什么“社

27、会主义因素”相违背,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经济政策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列宁解释说,政策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通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用非共产党员的手来建设共产主义”可知该政策是新经济政策,故B项正确;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与材料中的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相违背,故C项错误;大规模工业化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与材料中的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相违背,故D项错误。答案B9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攀登上山顶的新路线。”当时苏联(俄)“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的具体做法是()A国家政权和国内外私人资

28、本合作B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C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D允许集体农庄社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解析从“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攀登上山顶的新路线”,可知反映的是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国家政权和国内外私人资本合作是新经济政策中允许私有经济存在的国家资本主义,故A项正确;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故B项错误;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故C项错误;从“集体农庄”可知,是斯大林模式的农业措施,故D项错误。答案A10列宁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

29、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总和社会主义。为此,苏联()A直接引进美国科技发展国家资本B实行新经济政策来建设社会主义C凭借斯大林模式实现了工业化D发展交通教育事业培养美国式人才解析根据公式可知,列宁主张在保持苏维埃政权的前提下,借鉴和利用外国先进技术来建设社会主义,并非直接引进外国科技,故A项错误;B项是对公式的正确理解,故B项正确;斯大林模式不符合材料时间,故C项错误;发展交通教育事业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而非培养美国式人才,故D项错误。答案B11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就市场角度而言,其积极意义在于()A推动了农业产品的商品化B调动

30、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消除了农民对政府的不满D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解析固定粮食税,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便于农民在交完粮食税后,将剩余粮食投入市场,为农产品商品化提供条件,故A项正确;固定粮食税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但与问题“就市场角度而言”不符,故B项错误;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消除了农民对政府的不满,有利于工农联盟的巩固,但与问题“就市场角度而言”不符,故C项错误;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积极意义,但与问题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12下图反映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工业增长状况。其中19321937年工业增长尤为迅速,主要原因在于苏联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

31、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市场经济体制 D斯大林体制解析从题干时间信息“19321937年”和工业的迅速增长判断是苏联实行了斯大林体制,优先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答案D13美国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说,“对我的西方朋友们,我得说:这是历史上一个富于动力的伟大时代他(斯大林)不仅改变了俄国的生活,而且也改变了全世界的生活。”她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A苏联形成了结构合理的工业体系B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C苏联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D斯大林模式充分调动了人民生产积极性解析“斯大林模式”使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但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轻工业长期落后,所以不

32、能说苏联形成了结构合理的工业体系,故A项错误;“斯大林模式”使国家得以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B项正确;在“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建立起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民主和法治不健全,故C项错误;在“斯大林模式”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故D项错误。答案B14.1930年,苏联政府颁布的农业劳动组合标准章程中提到:过去用来划分劳动组合各成员份地的地界,一律取消,而使全体份地变为统一的大块土地,归劳动组合使用。材料反映当时的苏联()A积极建设人民公社 B农业走集体化道路C开始实施计划经济 D力

33、图巩固工农联盟解析人民公社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所采取的农业集体化措施,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1930年使全体份地变为统一的大块土地,归劳动组合使用”可知,斯大林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要求,推行农业集体化,要求农户参加集体农庄,故B项正确;苏联从1928年就开始实施计划经济,与材料“1930年”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由于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农业生产越来越不能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甚至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为了配合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斯大林决定通过农业全盘集体化来克服粮食危机,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面对残酷的战争环境,苏俄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如普

34、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等。布尔什维克党幻想以此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材料二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一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不该参加十月革命的。”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列宁做出了很好地回答:“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材料三(1)材料一中的“非常措施”指什么?有何作用?(2)材料二中列宁是如何做到“退一步”的?“进两步”的主要含义是什么?(3)材料三的漫画形象地描绘了20

35、世纪30年代的苏联经济,谈谈你的理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回答第(1)问,要理解材料一中“工业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等关键信息,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第(2)问,抓住“新经济政策”这一有效信息,理解战时共产主义不能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恢复国民经济,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间接过渡。第(3)问,主要说明了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结构的不平衡。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用: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2)放弃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经济。含义:恢复发展经济;缓和社

36、会矛盾,巩固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3)漫画描绘了苏联不平衡的经济结构。在“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下,苏联片面地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从而形成一条腿粗、一条腿细的畸形形象。16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下面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1)图1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海报,指出图1和图2所含信息之间的联系。比较这一时期的工业政策与以后斯大林工业化政策有何不同?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评价新经济政策。(2)对图像研究者来说,绘画作品并不简单地只是用于观赏,而是用来“解读”。图3为工业化时期的宣传海报,判断其所含信息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与其他图像史料相比,宣传海报有什么特点?解析本

37、题主要考查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的工业化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第(1)问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需再现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在评价新经济政策时,学生要注意审题,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而不是从正反两个方面回答。第(2)问则要求学生认真分析图3,准确解读其中信息,并结合教材知识,对图中信息是否准确做出正确的判断。图3反映的是纺织工业的飞速发展,这与当时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的政策不符。而宣传海报的特点需要学生分析归纳,注意从绘画主题、绘画者身份、绘画时间等角度切入。答案(1)联系: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不同:改变部分企业的国有性质,实行租让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高度集中管理。评价: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恢复经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局势)。(2)不准确。忽视轻工业发展,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特点:宣传海报多与重要事件有关;有明显的倾向性。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