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2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可持续发展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资料说明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并能分析说明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其危害、影响。2.联系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利用问题产生的因果联系,对症分析实现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一、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1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2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3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4水土流失严重,黑土肥力下降。5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判断1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比较粗放,但耕地保护较好。()2东北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完善
2、,农业生产条件十分优越。()3东北地区森林破坏严重,应搞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二、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1)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绿色发展;调整好各种作物之间的比重,合理利用土地;按照市场需求,发展经济作物。(2)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大力发展畜牧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效益。(3)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第二、第三产业。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1)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2)抓好养畜基地建设,促进基地与龙头企业共同发展。(3)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1)加强治涝
3、和灌溉工程建设,提高防洪和抵御旱灾的能力。(2)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加大开发投资力度;增施农家肥,科学使用化肥;加快水土流失耕地的治理。(3)加强农畜产品加工和市场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加强耕地的建设和保持。(2)搞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3)合理解决东北地区西部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思考东北地区耕地广阔、肥沃,为什么还要加强耕地资源的建设和保持?答案东北地区耕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是全国的两倍左右,但是长期以来,耕作粗放、只用不养等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以及环境污染,已导致土地污染、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生态恶
4、化等现象出现,因此必须加强耕地资源的建设和保持。探究点一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1998年嫩江、松花江流域遭受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袭击。材料二近些年来,由于嫩江上游地区大搞农业开发,大小水库有60多座,使本应进入扎龙湿地的水被大量截流或分流,湿地缺水,导致近年发生多起荒火,丹顶鹤等大型禽鸟的栖息与繁殖受到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黑龙江)佳木斯地区黑土层在50厘米左右,现在有些地方的黑土层下降到20厘米27厘米,目前黑土地的土层正以每年0.5厘米的速度流失,50年后部分地区黑土地的土层厚度将为零;建国前肥厚的黑土,现已变成贫瘠的沙石地。材料三长期以来,东北林木超
5、采现象十分严重,采育脱节,加上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多种原因,使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受到严重破坏。东北林业生产要从以原木生产为中心转移到以营林为基础、综合利用为重点的方向上来,实行保护、恢复、发展并重的方针,既充分发挥本区森林系统对全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又不断提高林地的经济价值,持久地发挥全国林业基地的作用。1材料一中提到的松嫩流域特大洪灾的出现,与东北地区农业开发是否有关系?答案有关系。农业开发导致湿地减少,湿地调蓄洪水功能丧失和退化,这是松嫩流域特大洪灾的重要原因之一。2材料二反映了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答案问题: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黑土流
6、失严重,肥力下降。措施:禁止开垦沼泽湿地,将部分农耕地恢复为湿地,建立湿地保护区;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并植树种草,保持水土;给黑土培肥,增施有机肥、绿肥,并实行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3材料三所说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哪些?答案问题的主要表现有三种:采育失调、森林覆盖率下降、不分树龄地乱伐。4从环境的整体性来讲,森林破坏对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答案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个要素的改变会导致其他自然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森林被砍伐会导致水土流失、河流径流量变化加大、物种减少、气候发生变化等。黑土利用、林业开发、湿地利用中的问题与对策(1)黑土利用
7、中的问题与对策(2)林业开发中的问题、产生原因与对策(3)湿地利用中的问题与对策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现在农业生产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据此回答12题。1目前不属于影响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的是()A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不足B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C粮食品种和质量欠佳D常受低温冻害的影响2目前,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除了水土流失外,还有()湿地面积日益增多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A B C D答案1.A2.C解析第1题,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大,人均耕地较多。第2题,由于历史的原因,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
8、发展的因素除水土流失外,还有因过度垦荒、乱砍滥伐导致的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等问题和自然灾害问题及工农业生产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等。探究点二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区,该基地也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但近年来,受进口大豆的冲击,豆价大幅下跌,由原来的2.2元/kg,降到现在的1.6元/kg,降幅近30%。材料二2018年是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颁布十五周年,为保护湿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全垦区十几年来退耕了2万多公顷耕地支持湿地保护,停止开垦后,耕地不再增加。下图为东北地区湿地分布图。1由于价格下跌,产品滞销,豆农的生产积极性大受打击
9、,纷纷减产或转产,我国东北大豆生产呈现萎缩之势。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使东北大豆生产走出困境,重振雄风。答案改良品种,提高大豆品质;实行产业化集约经营,提高单产,降低成本;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快水利建设和提高机械化水平。2根据材料二思考东北湿地地区发展农业的出路何在?答案加大科技投入,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畜产品深加工工业,走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道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2018河南省新乡市期末)林下经济是以林地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以循环发展为目的的“立体复合种养”模式。预计20
10、20年我国林下经济总产值将达到1.5万亿元。读“林下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完成35题。3图示产业链中的生态旅游属于()A森林景观利用 B林下养殖C林产品采集加工 D林下种植4我国发展林下经济突出的自然优势是()A森林面积广,土壤肥沃B气候复杂,森林多样C动物数量多,水源充足D疆域辽阔,以山地为主5我国倡导发展林下经济的主要意义是()改善林区的生态环境解决林区的能源资源短缺增加林业资源的附加值优化林区产业结构A BC D答案3.A4.B5.C解析第3题,产业链中的生态旅游是利用森林特色景观发展旅游业,属于森林景观利用。第4题,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
11、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我国地形多样,气候复杂,森林多样,发展林下经济有明显优势。第5题,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所以发展林下经济利于改善林区的生态环境,多种经营模式增加林业资源的附加值,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不能解决林区的能源资源短缺问题。选C正确。图表特征:中国农业分布示意图主要展示我国主要农业区、主要农作物分布区,以此考查我国主要农业区的区位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读“我国不同区域特色农业分布图”,回答问题。分析不同地区的农业主导区位因素。地区主导区位因素AB、CD、EF、G 看位置,进行区域定位,找出A、B、C、
12、D、E、F、G所在位置。主要是对各特色农业在图中的分布进行区域定位,结合图中箭头所指可以确定:A地位于青藏高原上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B地位于以太湖平原为主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C地位于三江平原地区;D地位于河套平原地区;E地位于吐鲁番盆地;F地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G地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主要根据图中显示的区域特色农业的名称,判断分析影响此种农业类型形成的主导因素。图中A地位于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但该特色农业地处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热量条件相对较好,因此热量为其主导因素;B、C两地耕作类型不同,气候为其主导因素;D、E两地农业因有灌溉水源而发展起来,水源为其主导因素;F、G两地农业因地
13、形特点而形成,地形为其主导因素。 地区主导区位因素A热量B、C气候D、E水源F、G地形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天然雪菊是生长在海拔2 600米以上的一种稀有高寒植物,花期短促,采摘艰难,产量小,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既有独特的药用功效,又有茶的色泽和醇厚,适宜大多数人群饮用。新疆达坂城地区因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高品质高寒雪菊。2014年栽培面积达到3 100多亩,着力打造我国高寒雪菊的重要产地。下图示意“达坂城所在区域山脉走向”。(1)分析达坂城地区打造高寒雪菊重要产地的优势区位条件。(2)为促进达坂城地区高寒雪菊种植和雪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请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
14、)优势:有雪菊生长所需要的最佳海拔(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品质好;深居内陆,环境污染小;有高山冰雪融水灌溉;高海拔地区,病虫害少;光照充足,温差大;内陆高寒地区,地广人稀,可栽种面积广;靠近陇海兰新铁路,交通便利;靠近乌鲁木齐,面向全国,市场需求大;有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等。(2)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新品种;加大对雪菊的药理研究,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创建雪菊规范种植基地,积极打造品牌,提高知名度;强化管理,合理安排;积极促进雪菊规模化生产与集约化生产等。解析第(1)题,自然条件主要结合材料中雪菊的生长习性,从地形、气候、水源角度考虑。从材料可知,“天然雪菊是生长在海拔2 600米以上的一种稀有
15、高寒植物”,达坂城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为雪菊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且该地区有高山冰雪融水,提供了水源。地处内陆,降水少,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为雪菊的品质提供了保障,同时,该地区人烟稀少,环境优良,适宜雪菊种植。从社会经济条件看,雪菊适宜大多数人群饮用,说明市场广阔,从交通条件看,靠近兰新铁路,交通便利等。第(2)题,促进达坂城地区高寒雪菊种植和雪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需要从延长产业链、加大科技投入、打造品牌、提高知名度等角度考虑。“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黑龙江垦区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回答12题。1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
16、要问题有()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B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C沼泽地开垦,湿地破坏D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2关于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正确的是()A只要抓好种植业就行B牧区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C农业区搞农产品加工,经济效益差D加强以大豆榨油、甘蔗制糖等食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答案1.C2.B解析第1题,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是湿地破坏及黑土流失。第2题,东北农业基地的开发以种植业为基础,还要在此基础上搞好农产品加工,以获得更多效益;东北地区不盛产甘蔗,牧区要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迎接国际市场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冲击采取的重要措施
17、。为此我国东北地区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同时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据此回答35题。3大兴安岭林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为()A充分利用林区资源优势,加大对林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力度B改单一林业经济为多种经济发展,如旅游、养殖业等C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等各业,实现全面发展D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4东北平原的农业发展方向为()A大力开发后备荒地,以增强商品农业的地位B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的生产C主导产业以农产品加工替代种植业D全面发展大豆种植业,以占领国际市场5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地区应当()A在平原区继续增加耕地面积,确保商品粮供应基地的地位B在西部草原区
18、增加围栏畜牧点数量,建成全国乳肉生产基地C在山区以森林开发为核心,重点做好优质木材的供应出口D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答案3.B4.B5.D6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有“金不换”“南国神草”之美誉的三七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生长环境年平均气温16.019.3为宜,喜温暖而阴湿,怕严寒和酷暑,生长期间若气温在30以上持续35天时植株就易发病;适宜微酸性土壤,尤喜疏松的红壤或棕红壤;畏多水,宜选东坡栽培,坡度515为宜,在低洼地种植易发生根腐病。材料二云南文山州(如图阴影区)是三七的主产地,享有“三七之乡”美誉的文山州种植三七的历史
19、不少于400年,这里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光、热、水、土、气等条件,全国95%以上的三七产在文山州。文山州政府确定“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种植为基础,加工为重点,企业为龙头,效益为目标,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科技化发展之路。”下表为部分年份文山州三七种植面积和产量统计表。时间种植面积(公顷)产量(万公斤)1949520.619742 93367.5197980012.619894 733138.419921 86758.87(1)读材料,分析文山州种植三七优越的自然条件。(2)读材料二,概括1979年后文山州三七单产变化的特点并推断影响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试分析三七单价从1
20、989年底发生急剧下滑的原因。(3)试对文山州三七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纬度较低、海拔较高,夏长冬暖,气温年较差小(或夏季暖热,冬季温和,年较差小);年降水量适中,大气湿度较大,光照适宜;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排水条件较好;土壤为微酸性的红壤。(2)单产提高。种植技术或技术。种植面积盲目扩大造成产量大幅度提高,产量大于市场需求。(3)政府加强对三七种植的指导和政策支持;加强技术投入,提高三七品质,形成品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的优势,使三七种植走产业化、专业化道路;发展与三七有关的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我国农田垄作历史悠久,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图1为“华北
21、某乡镇驻地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图2为“农田垄作景观图”。读图回答13题。1农田垄作主要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哪一自然条件的改造()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源2与平地耕作相比,该地进行农田垄作的好处有()A利于农田的灌溉、施肥B缩小受光面积,减少水分蒸发C夜间散热慢,减轻冻害威胁D利于防涝但不利于抗旱3该地进行垄作多年后,出现土壤流失、肥力下降等现象,其原因很可能是()A常年降水丰富,暴雨冲刷B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侵蚀力强C沿垄沟走向土壤易被流水侵蚀D低山丘陵地形,土层薄,土质疏松答案1.C2.A3.C解析第1、2题,垄作比平作增加表面积2030%,使土壤受光面积增大,吸热散热快;昼间土温可比平
22、地增高约23,夜间散热快,土温低于平地。由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垄台与垄沟的位差大,大雨后有利于排水防涝,干旱时可顺沟灌溉以免受旱,有利于集中施肥,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状况。第3题,由景观图知,该地地形平坦,B、D错误;垄沟集水导水,易出现水肥流失。近年来,通化市大力发展的林下种植、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生态旅游等林下经济,已经成为进一步拓宽全市林业经济领域和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黄金”产业。下图为“通化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4通化发展林下产业的优势条件有()A位于我国最大林区长白山区,森林资源丰富B地处中朝边界,对外贸易便利,市场条件优越C参、药、蜂、菌、菜、禽
23、、畜等林下特产丰富D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林下产业科研水平高,基础好5通化林下种植业与图中M区域种植业具有的相同特点是()A商品率较高 B机械化水平高C农场经营规模小 D水利工程量大6通化林下产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是()A野生动植物的种类与数量增加B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降低C环境污染程度下降D环境承载力有所上升答案4.C5.A6.D解析第4题,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最大的林区;通化虽位于中朝边境,但林下产品的消费市场主要是国内;虽然林下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黄金”产业,但其科研水平并不高。第5题,由图可知,M区域为松嫩平原,是我国商品粮基地之一,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水利工程量较小;林下产
24、业特产丰富,消费市场广阔,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低,生产规模小,水利工程量小。第6题,发展林下产业能综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挖掘生产潜力,增加农产品的种类,提高产业收入,提高环境承载力。林下产业对野生动植物数量和地质灾害没有影响,不会降低环境污染程度。(2018福建福州一中月考)多年来,黑龙江省立足资源保护和林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林区森林蓄积量增加,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至2017年粮食实现“十四连增”。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回答78题。7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东北西部草原区农业的发展方向是()A以增强抗衡国外大宗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能力为重点,建设绿
25、色食品基地B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做好生态建设和增加农牧民收入工作C大力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D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农产品配套加工业8关于此耦合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有效地保护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B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各自独立发展专业化生产C反映出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竞争关系D该发展模式不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答案7.B8.A解析第7题,A项和C项是东北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D项是东北山区农业发展方向。第8题,此耦合发展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相互协作,发展专业化生产,B选项错误;反映出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
26、之间的密切协作关系,C选项错误;有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D选项错误。(2018全国联考)“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近年来在政府的引领下,浙江农村出现了“互联网”新的运营模式,浙江多地农村涌现出众多特色农产品基地,简称农特基地,形成上游农产品生产中游农产品加工下游农产品销售和旅游的全产业链集聚。读图完成910题。9近年来农村出现特色农产品基地主要得益于()A气候变化 B河流整治C交通便利 D互联网和农业的结合10全产业链集聚有利于农村()提高人口迁出率 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快交通运
27、输建设 提高老龄人口比重A B C D答案9.D10.C解析第9题,根据材料提示,“互联网”在浙江农村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也就是说互联网和农业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出现一些特色农产品基地。第10题,上游农产品生产中游农产品加工下游农产品销售和旅游的全产业链集聚在农村,有利于加快农村的交通运输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减少农村人口迁出;农村人口迁出以青壮年为主,减少人口迁出则有利于降低老年人口比重。“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据此回答第11题。11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
28、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答案D解析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粮、牧、企”中的“企”是指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由“北大荒”到“北大仓”的过程,主要是土地资源的开发;由“北大仓”走向“北大商”要靠增加科技投入,优化产业结构。枸杞是宁夏五宝之一,宁夏境内的中宁县是我国著名的枸杞之乡,已经有600 多年的种植历史。据此完成1213题
29、。12该地区枸杞质地优良的自然原因有()A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C水源充足,黑土肥沃D市场需求量大13该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有()A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B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C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酸化、板结D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答案12.B13.B(2018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月考)读“云南省某年的农业结构图”,回答1415题。14该农业结构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是()A水土流失、石漠化面积扩大B用水紧张,水资源短缺C能耗量大,资源耗竭加剧D土壤盐碱化加剧,土地质量下降15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A发展商品谷物农业,提高商品率B进行多种经营,发展特色农业
30、和生态观光农业C积极开垦梯田,提高粮食产量D扩大林业比重,建设全国性木材生产基地答案14.A15.B解析第14题,该农业结构中,种植业比重过大,而该地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层浅薄,高原、坡地过度垦荒会引发水土流失,使石漠化面积扩大。第15题,云南省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所以,要减小种植业规模,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观光农业,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16玉米生长周期较短,是喜温、喜光、怕冻、耗水性作物。其苗期需水量不大,但拔节与幼穗长大时,需水量剧增。下图为“我国部分玉米制种基地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是我国最大的玉米生产基地,其生产特点是什么?(2)与甲育
31、种基地相比,乙基地玉米育种在气候和水源上的有利条件是什么?(3)简述乙基地玉米制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答案(1)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玉米营养物质的积累。水源:冰雪融水较多且稳定,(比降水变率大的季风区有明显优势)。(3)增加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善交通条件,拓宽市场;改善生态环境。解析第(1)题,读图,甲位于东北平原,地广人稀,是我国最大的玉米生产基地,其生产特点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第(2)题,乙地是河西走廊,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光照充足、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玉米营养物质的积累。水源上,冰雪融水较多,且流量稳定,比降水变率大的季风区有明显优势。第(3)题,要实现乙基地玉米制种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增加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善交通条件,拓宽市场;改善生态环境,注意保护环境。考点题点细目表考点题点题目序号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1,2,3,4,5,6,7,8,9,10,11,12,13,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