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8-2019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 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明代德清禅师曰:“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
2、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德清禅师主张( )A做学问要阅读经典名著 B做学问要懂做人的道理C做学问先要学会做人D读书要全面,不可偏废216世纪,西班牙探险者绕过美洲南端进入太平洋,来到菲律宾群岛。1580年以后,西班牙的马尼拉殖民当局,为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中国商品,找到了一条通向墨西哥的航路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随后,中国产品通过这些“马尼拉大帆船”源源不断到达美洲地区。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遭到了西班牙殖民入侵B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C商品大量输往美洲地区D改变了闭关锁国政策3荷兰东印度公司由位于阿姆
3、斯特丹和鹿特丹等6处办事处组成。到166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已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私人公司,拥有超过150艘商船、40艘战舰、5万名员工、1万名佣兵的军队,股息高达40%.在兴起认购股份的热潮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共释出650万荷兰盾供人认购,仅阿姆斯特丹就认购了一半的股份。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 )A商业资本是推动荷兰殖民扩张的主要动力B荷兰的工业发达,基础雄厚C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最早的殖民贸易公司D荷兰垄断了当时的世界贸易419世纪工业化后,欧洲开始面临周期性经济衰退和危机,第一次大萧条出现于18731895年之间。欧洲农业利润的下降最为明显,如1890年代小麦价格跌至1860年代的1/3。
4、当时各国对此反应不一,如丹麦积极推行农业现代化,德国、法国以关税制度维持农产品价格,只有英国态度特殊,未采取积极应对策略。英国态度特殊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不重视农业发展B工党长期执政C忙于对外殖民扩张D从事农业者少5“他虔诚地研究人的良心希望在良心里找到正义和行善的义务;他以为真理高于习俗,正义高于法律;他使道德脱离宗教。如果我们认识到那时雅典社会的宗教习俗,就不难明白他为什么不为民众所喜爱,为什么公民们对他如此的愤怒。他促使雅典社会正日益地远离古代的信仰和古代的制度。”文中的“他”应当是( )A梭伦B普罗塔戈拉C西塞罗D苏格拉底6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帝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
5、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十科举人。这反映出隋朝( )A开创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员B继续沿用察举制并有所发展C表明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D重视官员的德行与考试成绩7唐代中期后,儒学中出现了一批“异儒”思潮,对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疑和批判,如史学家刘知几就在其通史中首次倡言“六经皆史”。对该史料的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说明在唐代儒学主流地位严重动摇B说明在唐代学术氛围比较宽松C说明在唐代儒学的发展趋向平民化D说明在唐代儒学信仰有待于重构8元史百官制中说:“世祖即位,登用老成,
6、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 这充分说明( )A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没有变化B地方机构长官为蒙古人和汉人,掌握实权C反映了当时民族团结和融合D元代地方设行省,行省之下则有路、府、州、县914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人的思想从基督教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二者( )A斗争矛头都直指罗马教皇B都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C都推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D都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101763年,议员威尔克斯发表文章对国王乔治三世在议会的演说进行批评,并申明他批评的是政府而不是国王,但国王仍以诽谤罪下令逮捕他,还操作议
7、会剥夺了他的议员身份。1768年,威尔克斯连续两次当选议员,国王又设法让议会连续两次剥夺其议员身份。威尔克斯事件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国王和议会权限尚未明确B议会完全被国王控制C君主专制统治在逐渐加强D内阁制已经遭到破坏11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这一倾向导致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A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B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C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D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12王韬的弢园文录外编中记载:“朝廷有兵刑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
8、下议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能行;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于远近。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这表明王韬( )A准确反映了英国议会的职权B揭示了君主立宪制的本质C仍受古代民本思想影响D深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13“文明有善果,也有恶果,须要取那善果,避那恶果。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此成不平等的世界。”这是孙中山发表于民报上的讲话,为此,他要突破欧美之恶果的主张表现在( )A推翻清王朝统治,实现民族革命B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节制资本,实现社会革命D平均分配土地,实现真正的均富14晚清至民国,中
9、国在外抗强权和内求变革的过程中遇到重重阻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先进中国人针对“传统文化的习惯势力”和“在这种制度和文化统治下的民众的种种弱点”开出的药方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民族、民权、民生”D“民主”与“科学”15齐涛在中国通史教程现代卷中说:“历史的车轮将经过这个统一战线,把中国革命带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上去。”“这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作用”。材料表明当时的中国(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B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C工农红军接受国民政府改编D全国性抗战局面已经形成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题16思想
10、的发展具有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儒家思想尚未取得独尊地位的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就已经是声名显赫的人物了。春秋末一些典籍基本遵循孔子本然形象。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庄子将孔子描绘成道家的代言人,韩非子将孔子法家化,孟子荀子则将孔子的思想和形象夸说得愈加伟大,使他由君子变成儒家圣人。孔子“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简直就是庄子的“不言之教”。孔子的为政“必也正名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下启了韩非的极端尊君、极端维护等级制度的势位思想。梁启超则说:孔子的为人行事,有时表现为“温良恭让”,有时又表现为“发强恭敬刚毅”;有时表现为“冲淡悟退”
11、,有时又表现为“内热栖皇”,奔走于诸侯之门;有时表现为“无可无不可”,有时又表现为“知其不可而为之”。编自张岩试析战国诸子著作中孔子形象发生形变的原因材料二 孔子曾经提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指人们应该具有多方面的才能,鼓励人们搞些下棋、射箭有益身心的活动。而朱熹等理学家舍此不论,一定要把孔子“僵化”成一个干巴巴只会以天理灭人欲的政治说教者。材料三 葛兆光说: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朱熹用理学思想重新注释引导读书人。他还编著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任世江“古代中国主流思想演变”之我见材料四 主张改制的人,往往
12、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诸子著作中孔子形象的变化并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思想的影响。(3)材料四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1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严格意义上的留学生运动,是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而出现的历史现象。近150年来,留学生作为一支学贯中西的新型知识群体,直接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中国先进文化的构建。据李喜所中国留学生的发展历程及其与现代化进
13、程的关系依据材料信息,概括近现代中国留学教育某一阶段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历史影响等方面予以解读。(要求:解读清晰,史实准确,与所概括的特点之间形成严密合理的逻辑关系。)评卷人得分三、论述题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滞状态。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止状态”了。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摘编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
14、历史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评关于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018-2019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 史 答 案1B【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讲的是春秋、老、庄和禅学同是为学之要,儒、道、佛三学缺一不可,因为一个人来到人世之后,既必须涉世,又要善于忘世,在一定情况下还需出世,只有儒道佛三学俱全,才能完全直面人生,他认为这三者缺一不可,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全无而称之为人者,则是貌似人而已,因此材料强调的是要懂得做人的道理,所以答案选B。其他选项不符合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5、宋明理学佛、道、儒的思想2C【解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并不能说明中国遭到了西班牙殖民入侵,故A错误;中国在汉代已经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故B错误;“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使中国商品大量输往美洲地区,故C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中国改变了闭关锁国政策,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1580年以后,西班牙的马尼拉殖民当局,为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中国商品,找到了一条通向墨西哥的航路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作用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3A【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所述的现象为17世纪的荷兰。正是荷
16、兰殖民扩张最猛烈的时期,再根据“战舰”“军队”等词语,可以看出这是一家可以自组佣兵的商业殖民贸易公司,因此锁定正确选项A。此时西方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排除B;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实际上荷兰东印度公司较英国东印度公司晚两年),D项缺乏材料支撑。所以答案选A。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荷兰殖民扩张4D【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工业化后”可知此时英国已经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减少,从事工业生产及服务行业的人口增加,因此才会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故D项正确;英国并不是不重视农业的发展,而是相对于农业,工业才是其经济的
17、主体,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工党执政对国家政策的影响,排除B项;忙于对外殖民扩张主要是工业革命之前,英国建立殖民霸权的内容,故C项错误。5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题干强调对人性的研究,以期通过提高人的道德来实现人心向善,这与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观点一致,故答案为D。6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准确和完整理解和整合所获信息,调用相关知识,作出必要判断的能力。据材料“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可知,皇帝要求各地官员通过考察人才的品德和才能并分科举荐,从十科来看,涵盖范围广泛,是对以往察举制的继承发展,即B。开创分科考试来选
18、拔官员是隋文帝,隋炀帝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形成,排除A项;据材料信息可知,科举制尚未正式形成,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考察官员的德行与考试成绩,排除D。故选B。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名师点睛】古代武官的选拔往往都是世袭或者察举,通过科举制选拔是在唐代。武举的兴盛是明清两代,特别是在清代。明朝武举创制甚早,但制度一直没有确定下来。清代情况大不相同,重视程度大大超过明代。加上封建国家大力提倡,制度日益严密,录取相对公正。因此,民间习武者对武举考试趋之若鹜。7D【解析】唐代佛教发展,冲击了儒学正统地位,儒学“异偶”以及“提出了怀疑和批判”说明传统儒学出现了
19、危机,有待于信仰的重建,故D项正确;儒学受到批判,但并不能说明儒学主流地位的动摇,故A项错误;材料论述儒学危机,并不是学术氛围的宽松,故B项错误;儒学发展一直属于精英基层,儒学平民化是在南宋以后,故C项错误。8D【解析】本题考查了行省制度的建立。9D【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抨击教会的禁欲主义,斗争的矛头并没有直指罗马教皇,排除A。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德国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而文艺复兴没有,排除B。文艺复兴通过借助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来提倡人文主义,但是宗教改革并没有推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排除C。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
20、人们的思想,而宗教改革则将人们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了出来,两者都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D项正确。【点睛】本题熟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相关史实即可知道答案。10A【解析】光荣革命后,虽然颁布了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但国王仍然有一定的行政权,材料中“国王操纵议会剥夺威尔克斯的议员身份,并指示政府下达逮捕令”这表明君主立宪制的不完善性,故选A;君主不是控制议会,排除B;君主权力在权利法案颁布后逐渐减弱,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内阁制遭到破坏的信息,排除D。11A【解析】古代天文学向着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方向发展,就使得天文与政治和人事联系密切,而减少了其作为自然界的事物的本来趋势,所以会使得古代
21、天文学缺少对天文天象自身发展规律的探究,故选A。1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维新思想家王韬所说的一段话,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王韬是早期的维新思想家的代表,他的思想受到了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主张仿效西学制度。但是从材料中来看,他的思想并没有很成熟。他把英国的政治的优势阐述为“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可见王韬重视人民,说明他仍受古代民本思想影响,并没有深刻的阐释出君主立宪的优势和本质。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思想 。13C【解析】推翻清王朝统治,与欧美文明无关,故A项错误;建立资产
22、阶级共和国属于民权主义,倡导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与贫富分化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反映了欧美国家工业革命后贫富两极分化现象,针对该问题,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故C项正确;孙中山主张耕者有其田,不倡导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均富,故D项错误。点睛:“节制资本”,是孙中山民生主义两大经济纲领之一,与“平均地权”并列。其宗旨是借助国家力量遏制私人资本的膨胀和垄断,实现资本国有,以避免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14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这种制度”是指君主专制制度,“传统文化的习惯势力”是指儒家思想;为了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和儒家思想,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新文
23、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D项正确;“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是维护君主专制制度,排除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学习西方科技来维护清王朝统治,严守纲常礼教,排除B;“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没有涉及批判儒家思想,排除C。所以选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弄清“这种制度”“传统文化的习惯势力”指示的内容,运用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制度”与君主专制对应;“传统文化的习惯势力”与儒家思想对应;故可知答案是“民主”“科学”15D【解析】根据“统一战线”、“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发生决定作用”这些描述可知,当时的中国势必已经正式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
24、战线,即国共合作宣言已经发表,全国性抗战局面已经形成,只有这种程度的统一战线态势才能真正对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发生决定性作用,故D正确。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是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当时国共两党之间尚存在许多矛盾与问题,全国也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抗战局面,不能发生如材料所述的影响,A错误。BC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与材料没有直接关联,排除。16(1)变化:由真实表现到变异性(偏离、对立乃至矛盾、尊崇与美化。)原因:百家争鸣,思想活跃;孔子声名显赫,影响巨大;孔子思想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孔子为人行事的多变性;阶级属性的差异。(2)影响:遏制了人欲;制约人的全面发展;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稳定了社会
25、秩序;推动了儒学的世俗化;促进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推动了童蒙教育的发展。(3)康有为。孔子改制考。【解析】(1)根据材料“春秋末一些典籍基本遵循孔子本然形象。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庄子将孔子描绘成道家的代言人,韩非子将孔子法家化,孟子荀子则将孔子的思想和形象夸说得愈加伟大,使他由君子变成儒家圣人。”可以得出孔子形象的变化是由真实表现到变异性。原因可结合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从政治、经济、阶级以及孔子的影响力方面回答。 (2)根据材料“一定要把孔子僵化成一个干巴巴只会以天理灭人欲的政治说教者。”“朱熹用理学思想重新注释引导读书人。他还编著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结合所
26、学,从理学对人性的发展、对社会稳定、巩固统治、教育发展等方面概括。(3)根据所学可知,康有为的思想特点是托古改制,代孔子及其思想来宣传维新变法,故“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康有为,其代表作是孔子改制考。17第一阶段:特点:官费;留学美国;主要学习军事和工艺技术、自然科学;留学生多来自沿海家庭。背景: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西学的传播;新思潮的萌发;洋务运动的兴起。(答出任意即可得影响:成为近代民族工业和海军的中坚力量;促进了工业、科技与国防的现代化。第二阶段:特点:留学日本;主要学习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自费留学人数大增(留学逐渐成为社会风尚)。背景: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强盛;甲午战争中
27、国战败,民族危机加剧;清末新政;科举制废除,民间求学风气转变;距离日本近费用低、文化风俗习惯相似。影响:成为民主革命运动的骨干;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第三阶段:特点:主要到美国法国、俄国留学;留学资金来源多样化;浓厚政治色彩(学习马克思主义,探索救国救民道路)。背景:新文化运动提升民众的民主科学意识;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美国返还部分庚子赔款影响:促进中国科学化的发属,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中坚力量。第四阶段特点;以留学欧美经济文化发达国家为主;自费留学逐渐占主流;规模空前:双向。背景:改革开放(政策因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要;思想解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
28、立;全球化潮流;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影响: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融合;友谊的桥梁,增强国际了解与沟通;促进我国经济科技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要求:特点依据材取,概括准确。历史解读必须包括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及历史影响两部分。(解读要与所提取概括的特点之间形成严密合理的逻辑关系,解读清晰、史实准确)【解析】特点,依据材料“清末同治时期、清末光绪年间、民初五四前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近现代中国留学教育某一阶段的特点,例如:第一阶段清末同治时期,从官费方式、留学美国、学习内容、学生来源等方面概括特点。解读,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历史影响等方面予以解读。例如:第一阶段清末同治
29、时期,从战争战败、西学传播、洋务运动等方面解读背景;从工业、科技、国防等方面解读影响。其它阶段的解读逻辑严密、史实准确也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表格信息,抓住关键时期“清末同治时期、清末光绪年间、民初五四前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背景、留学方式、留学方向、学习内容、历史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18一:赞同17、18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依据:封建制度日益腐朽,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一定制约;理学思想等影响深远,严重束缚人们思想,摧残人性;外交上总体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答案二:赞同17、18世纪中国
30、社会是传统社会的顶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依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农耕经济繁荣,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不断发展;对传统儒家思想产生质疑;反映市民生活的文学艺术繁荣。【解析】这是一道评述题,解题时首先读懂材料,材料中蕴含了两种观点,所以可以分别围绕某一观点进行评述,如“停滞于静止状态”的观点,可从政治上的专制、经济上的落后以及思想文化的桎梏等方面考虑。同意“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体现的是认为当时的社会是传统社会的顶峰这一观点,可从政治的统一和巩固、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文学艺术的繁荣等角度阐述。点睛: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小论文的观点可以自己依据自己的认识进行选择,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