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治 试卷注意:1、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2、本试卷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I卷(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误了哲学的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产生厌倦。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这句话表明,哲学( )A.是人生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能引导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的变化 C.是一门智慧的学问,是人们美好生活的向导 D.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和人们对实践的追问2
2、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说法表述正确的是( )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 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A. B. C. D.3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在自发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晚年的牛顿在研究行星为什么会围绕太阳运转时,由于信奉上帝,认为除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有一个“切线力”,这个“切线力”只能是来自上帝的“第一推动力”。“在自发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说明( )A.哲学能为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B.科学研究促进了哲学的发展C.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基础 D
3、.没有哲学作指导,就没有具体科学的产生4.2020年2月2日,李兰娟院士回应,在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P3已经分离到8株病毒,其中有几株非常适合做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制出疫苗对于抗击疫情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表明(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科技工作者能够为自然界“立法”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创新规律ABCD5.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
4、唯物主义的分歧D.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6.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对于老子所说的道,历来解说不一。有的人认为,道是脱离物质实体而独自存在的最高原理;有的人则认为,道是指宇宙处在原始状态中的混沌未分的统一体。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前者认为老子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后者认为老子的观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老子认为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老子的观点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A.B.C.D.7.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一元论和二元论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A.B.C. D.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哲
5、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C.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着决定作用D.任何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根本原因在于其( )A.坚持科学的实践观,全部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B.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C.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D.以改造世界为目的,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10.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
6、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源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 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 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A.B.C.D.11.在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上,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有评委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这则故事蕴含的道理是( )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认识的多样性意识活动
7、的创造性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人类宝贵的财富A. B. C. D.1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为了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某地驻村工作队积极推进建章立制、移风易俗、以扶促教、以教助扶,引导村民实现从“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的观念转变。这体现了( )发挥村民的主观能动性是脱贫取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村民转变观念必然能够取得脱贫的胜利转变观念有利于推动贫困工作的进展驻村工作队遵循扶贫规律创新工作方法A. B. C. D.13.以下
8、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存在就是被感知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 B. C. D.14.如图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 )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15.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 )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意识是人脑加
9、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 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A.B.C.D.16.2019年9月25日,习近平出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仪式并致辞。习近平在致词中指出,“奇迹是干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人民一定能,中国一定行。”这是因为( ) 实践是按照主观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处在主客观交汇点上的直接现实活动 实践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B.C. D.17.曾经,人们认为物质的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的物质存在形态越来越多,如第四态为等离子态,
10、第五态为低温态,此外,还有高密态、液晶态今后可能还会发现更多种物质存在形态。材料表明( )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物质世界的不可知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认识随着人类实践水平的提高而同步发展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B.C. D.18.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实
11、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A.B.C.D.19.“是否自主招生”一直是我国教育界争论的焦点,专家、教师、家长等各持己见,莫衷一是。从认识论角度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真理总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A.B.C.D.20.2019年3月10日凌晨,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6C”卫星发射升空。至此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第300次飞行任务。资料显示,长征火箭从第一次发射到第100次发射用了37年,从第100次发射到第200次发射用了7年,从第
12、200次发射到第300次发射仅用1年多时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历程表明( )实践推动人们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的认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A.B. C.D.21.“捂脸”表情(见图)以它丰富的情感内涵,委婉的表达方式,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一千个人眼中便有一千种“捂脸”:遇到好事了,捂脸;遇到坏事了“捂脸”;认错的时候,捂脸;太尴尬了,捂脸材料表明(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受主观因素影响,正确性往往因人而异认识因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认识对象具有能动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A.B.C.D.22. 中国的成语
13、或谚语往往包含很深的哲理性,下列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A.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3.漫画(文字为:书上说摘苹果要用梯子)主要讽刺了( )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现象脱离生活实际而拘泥于书本知识的现象否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的现象书本知识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现象ABCD24.2020年夏季以来,我国多省遭遇洪涝灾害,面对洪灾,必须树立战胜困难的昂扬斗志,实事求是地分析形势,沉着冷静地面对挑战,坚韧不拔地克服困难。我们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形势,就必须做到( )在尊重
14、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坚持物质与意识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原则 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理论作为救灾工作的出发点A. B. C. D.25.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可以将一个生物的遗传物质定向地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中,从而获得人类希望的遗传性状,创造新的物种。这说明( )A.物质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B.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C.人们可以通过掌握科学改变规律的客观性 D.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第II卷(共50分)二、简答题26在哲学发展史上,从根本上存在着两个基本派别,这两个基本派别的斗争推动着整个哲学的发展进程。哲学上存在的两个基本派别指什么?根本分歧是
15、什么?简述这两个基本派别的主要观点。(10分)27. 材料1:气候变化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挑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近年来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全面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材料2:习总书记指出,要把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14分)28材料:瑞士昆虫学家保罗、米勒因发明DDT,于1948年获得诺贝尔奖。DDT因其稳定性、脂溶性、药效普遍性等特点,一度大量生产普遍使用。后来发现DDT的使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被绝大
16、多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化学工作者进行不懈的努力,研制出多种新型杀虫剂,代替了DDT农药,既能杀灭害虫,又能减少污染,避免了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从对DDT认识的发展中,请你从认识论的角度谈谈启示(14分)29.“真理只有一个,因此,真理一旦形成,就会亘古不变。”请运用哲学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辨析(12分)答案1.答案:C2.答案:C3.答案:A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材料中“在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P3已经分离到8株病毒”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是可知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故项正确;,科技工作者能够为自然界“立法”过分夸大了人
17、的主观能动性,故项错误;,“研制出疫苗对于抗击疫情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意味着通过开展科学实验这类实践活动,获取的认识是用来抗击疫情的,表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故项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的说法正确,但“创新规律”的说法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故项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5.答案:D解析:题目中,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故其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故D选项入选。其他选项表述错误,排除。6.答案:D解析:前者认为老子
18、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而不是主观唯心主义,说法错误;后者认为老子的观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正确且符合题意;老子不是二元论的代表,笛卡尔认为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说法错误;老子观点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项。7.答案:B解析: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不符合题意。8.答案:B解析:A项错误,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社会变革的先导;C项错误,哲学属于文化范畴,归根到底是由自己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决定的,而不能决定经济、政治;D项错误,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9.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
19、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坚持科学的实践观,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全部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A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现的统一,而不 是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B错误;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基础和过程,不是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的原因,C与题意不符;D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而不是科学性,不选。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认识与实践的知识。认
20、识源于实践,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符合题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符合题意。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表述错误。故选C。11.答案:D12.答案:D13.答案:C解析:“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是指天气自然灾害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抗击自然灾害不能寄希望于上天的安排,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抵抗自然灾害。这一说法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人与规律的统一。答案为C.14.答案:C解析:人们对题图
21、有不同的视觉效果是因为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故C项正确;A与题干无关;B项是唯心主义观点,错误;D项应舍去,本题考査的是反映世界而不是改造世界。15.答案:D解析:表述错误,意识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不是由人脑决定的;表述也错误,意识的本质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表述了人脑在意识形成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故选D。1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客观的,而不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错误;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这是因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处在主客观交汇点上的直接现实活
22、动,正确且符合题意;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不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说法错误。故选:C。17.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肢说法错误,违背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观点、属于不可知论的观点,故排除;题肢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但是认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先于或落后于实践的发展,故排除;题肢说法正确。答案选D。18.答案:B解析: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说法错误;材料中人们对人与河流的关系的认识过程表明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的发展推动
23、了认识的发展,符合题意;不同时期人们对人与河流的关系的认识表明由于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符合题意;故选B。19.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对“是否自主招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这是因为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具有反复性。从认识主体来讲,认识会受到人们的立场、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讲,事物的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需要一个过程,说法正确;“总是不同的”过于绝对,说法错误;与题意不符。该题选D。20.答案:B解析:符合题意,利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卫星进行科学研究,这是科学实验,从第一次发射到第100次发射、到第200次发射再到第300次发射,表
24、明实践推动人们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特点。不合题意,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进行300次的发射,不是对同一事物的反复认识。不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认识是如何形成的。故选:B。2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千个人眼中便有一千种“捂脸”,是因为人们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故入选。材料体现了人的认识受到主观条件的影响,故入选。“正确性”表述错误,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表述错误,正确的认识才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而非认识对象。22.答案:C2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选项观点符合漫画,题中漫画强调照搬照抄书本知识,不能做到具体问题
25、具体分析,入选。选项观点符合漫画,题中漫画强调照搬照抄书本知识,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入选。选项观点表述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排除。选项观点表述错误,并不是所有的书本知识都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现象,排除。24.答案:A25.答案:B26. 两个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分)根本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2分)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3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3分)27.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
26、间矛盾的需要。(3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发展低碳经济,培养企业经营者与广大消费者的节能环保意识,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4分)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发展低碳经济是人们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体现。(4分)尊重客观规律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这一切要以尊重规律为前提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分)2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
27、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的检验,人们可不断纠正错误的认识,从而获得真理性的认识。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结合材料)(4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结合材料)(3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结合材料)(4分)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结合材料)(3分)备注:学生结合材料并从认识论角度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9. 此观点是片面的。(1分)真理是标志着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本质的属性是客观性。对同一个确定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4分)真理是由条件的,超出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顾历史的推移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中,真理就会转化成谬误。(4分)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的。世界上不存在亘古不变的真理。(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