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74MB ,
资源ID:237407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740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WORD版含答案.docx

1、第4课商业的发展目标导航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掌握古代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唐宋元商业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2.掌握明清商帮的基本史实,认识商帮代表了传统商业经营的最高水平。3.概括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分析影响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一、“工商食官”与民营商业的崛起1商业的产生原始社会末期,氏族部落内部和氏族部落之间出现商品交换。商代后期,货币广泛流通。2“工商食官”制度形成商代后期,政府控制着绝大部分手工业品的生产和商业经营,形成“工商食官”制度。3民营商业的崛起(1)时间:春秋战国时期。(2)原因主要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

2、展,促使商业冲破“工商食官”制度的束缚而逐步走向繁荣。城市不断涌现。金属货币的出现并大量流通。(3)表现:涌现出许多大商人。思维点拨“工商食官”制度瓦解后,官营商业仍然长期存在。官营商业和私营商业构成中国古代商业的两种主要经营形态。总的发展趋势是,前者不断萎缩,后者不断发展壮大。二、唐宋元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初步繁荣1唐宋商品经济的发展(1)市场的繁荣原因: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唐代南方经济的发展。表现:各种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大量涌入市场,城市繁荣;草市和墟市遍布城乡,商品经济空前繁荣。(2)城市的变迁唐代:长安、洛阳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市有围墙与坊(居民区)分开,有时间限制。宋代:彻底打破坊市制度,

3、都城汴京城店铺林立,出现了娱乐场所;营业的时间不受限制。金融的发展唐代出现了许多兼营旅店、货栈和商品交易的邸店,从中分离出专营货币的存取和借贷的柜坊;唐代后期出现了最早的兑汇飞钱;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2元朝商品经济继续发展(1)交通发达,漕运畅通,海运规模空前,海外贸易繁盛。(2)元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易混易错古代“城市”现代“城市”古代中国“城”和“市”最初是分开的。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等,而“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后来“城”和“市”才合二为一,成为社会的中心,城市的商业功能也日渐显露。概念辨析正确辨析“市”“草市”“夜市”(1)城市中的

4、“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冲破了“市”的地域限制。(3)“夜市”则指城市中的“市”在时间上延长到夜间贸易,冲破了“市”的时间限制。三、明清的商帮1概念:明清商人以血缘、乡谊作为纽带,以会馆、公所进行联络,形成一个个地域性的商人集团。2形成的原因明朝中期,商品经济非常繁荣。3著名的代表:徽商和晋商。4从事的商业活动(1)以巨额的商业资本,经营大宗商品交易和长途贩运。(2)清嘉庆、道光年间,晋商还创办票号,开展汇兑、存款、放款业务。5经营之道:高度重视商

5、业信誉和商业道德。6作用(1)商帮活动于明、清商界,推动着商业发展。(2)徽商和晋商的经营之道,反映了中国传统商业经营的最高水平。 图解识记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归纳为“三先”与“三后”主题一古代中国“市”的发展1唐宋时期“市”的发展史料图一唐朝长安城图二北宋东京城史料解读图一唐朝长安城东市、西市与各坊的分布,说明当时坊市界限分明,反映出政府对市仍然有严格的行政管理;图二北宋东京城清晰呈现沿主要街道形成了繁华的商业区,东北部标注着“夜市”,这反映出北宋“市”的发展打破了时空限制。问题思考 (1)依据图一,说明唐代长安城的商业活动具有怎样的主要特点。(2)结合图二,指出宋代汴京城的商业活动发生了哪些

6、重大变化?(3)与唐代相比,宋代汴京商业活动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提示(1)主要特点:商业活动局限在特定的区域。(2)重大变化:突破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出现专门市场;商业活动繁盛。(3)深远影响:促进了商品经济的活跃,推动了商业都会的崛起。2明清时期“市”的发展史料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此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庄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史料解读由划线信息“牙行、布庄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可知明清市镇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

7、;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问题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江南市镇的特点及兴起的原因。提示特点: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辐射范围广,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区域性分工与商业活动加强。史论总结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1)从城市功能看:城市的经济功能不断增强。自先秦至唐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宋代以后经济功能增强,明清时期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如苏州、景德镇等。(2)从商业活动看:城市商业不断繁荣。汉唐时期对市有严格的时间、空间限制。到宋代打破了坊、市的时间和空间界限,都市商业繁盛。明清时期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3)从数量和规模看:城市规模不断扩

8、大。随着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明清时不仅规模巨大的都会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大量中小工商业市镇,其商业繁荣,人口密集。(4)从地区分布看:古代城市的发展呈现不断南移的趋势。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城市的重点分布区域发生由北向南转移的变化,特别是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兴起大批工商业市镇。(5)从城市的地位看:城市经济始终是农耕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主题二古代商业发展的历程和特点史料一“白圭,周人也。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与:出售)。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经商之事),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司马迁史记货

9、殖列传史料二“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和社会相对安定”“(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新安奢而山右俭也”。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史料解读史料一划线部分“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指通过与众不同的判断进行买卖活动;“趋时若猛兽挚鸟”说明经商要抓住时机,当机立断;“伊尹、吕尚商鞅行法是也”说明经商要掌握策略。史料二划线部分从经营范围和风尚习俗两个角度说明了徽商与晋商的差别。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归纳白圭的经商理念。提示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掌握经商时机,当机立断;讲究经商计谋策

10、略。(2)据史料二,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提示经营的商品有所不同;徽商奢侈,晋商节俭。史论总结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商品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中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形成和发展。(2)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到明清时期,兴起大批工商业市镇。(3)对外贸易发达。明以前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是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兴盛。(4)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时形成以白银为主,以制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5)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时期,实力雄厚的

11、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商帮,如徽商、晋商等。(6)商业地位低下。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变化的趋势1商业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先有固定的时间、地点限制,宋元时期这一限制被打破。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易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内容,后以交易普通老百姓所需要的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为主要内容。3交易媒介的变化:商品交换最原始的形态是以物易物;随着商品交换的内容和地域的扩大,出现了以贝壳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随着贸易进一步发展,一般等价物开始固定为金属货币;秦

12、统一后,统一了货币;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宗族血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徽商、晋商等商帮)和行会。5城市职能的变化: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专业化城市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发展。6交易范围的变化:由地区贸易向全国性贸易、国内贸易向对外贸易发展。1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长安诸陵,四方辐辏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反映了这些地区()A开始出现商业活动 B发展成为商业中心C发展成为政治中心 D建筑特色十分突出答案B解析“末”在中国古代是指商业,“地小人众”借以形容商业繁荣

13、,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长安地区发展成为商业中心。2唐长安城中设有东、西两市,市下设行,如肉行、绢行、药行、鼓行、铁行等。可见,唐都长安()A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监管B商品交易打破了空间限制C城市的政治功能日益减弱D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明显答案D解析结合史实可知唐朝时期商业受官府监管,故A项错误;从“唐长安城中设有东、西两市”可知B项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城市功能的变化,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市下设行,如肉行、绢行、药行、鼓行、铁行等”可知市场出现专业化商品交易,故D项正确。3“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可以

14、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B“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C“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D“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答案C解析“工商食官”是西周时期统治者垄断工商业的政策,故A项错误;B项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的变革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故B项错误;C项体现了宋代坊市制度被打破,市的空间分布的变化推动了商业的发展,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故C项正确;会馆是明清商帮聚会和存放货物的场所,故D项错误。4(2016河南学业水平测试)一些商人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自发组成了既“亲密”又松散的商人群体商帮。这些商帮主要活跃于()A春秋战国时期

15、B秦汉时期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答案D解析明清时期一些地方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故D项正确。5(2016北京文综,15)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A B C D答案A解析从材料信息黄崇德“经营棉布、粮食等”可知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故正确;根据“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一信息,可知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故正确。材料未体现政府对食盐贸易控制权的放弃,也无法体现商人社

16、会地位的提高,故可排除两项。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寰)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皆致之数万,唯寰挺身而去。旧唐书卷88材料二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其利息。唐会要卷86材料三唐设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宋洪迈容斋随笔卷9(1)概括上述材料中表明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信息。(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代扬

17、州经济繁荣的原因。答案(1)商人聚集;店铺林立;货物丰富;城市繁华;扬一益二。(2)地理位置优越;设置盐铁转运使;有保护商贸的政策。解析第(1)问解答时要紧扣材料,结合材料“多富商大贾”“设盐铁转运使,尽斡(掌管)利权”“商贾如织”“扬一益二”分析解答。第(2)问结合材料“扬州地当冲要”“唐设盐铁转运使在扬州”等内容分析。基础达标1墨子贵义载:“商人之四方,市贾倍蓰(倍,一倍;蓰,五倍),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流动性是商人的特点B经商有时是有风险的C获取利益是商人追求的目标D商人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答案D解析由“商人之四方”可知其流动性大;由“市贾倍蓰”可知商

18、人获益较大;“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讲述的是商人即使遇到困难,也依然会去经商。D项与材料无关。2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A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C定时一聚的庙会夜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答案B解析A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指“草市”,形成于南北朝时期;C项夜市最早出现在唐代后期扬州等地,北宋开始较为普遍;D项清代时出现繁华的商业市镇,如汉口、佛山等。汉代“九市”是指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故选B项。3(2015浙江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所示的“长安市长”在当时的主要职责应是管理()(东汉)“长安市长”印

19、A行政 B军政 C司法 D贸易答案D解析古代中国的“市”是进行集中贸易的场所,“市长”是管理贸易的官员,故选D。4(2016浙江4月选考真题)唐诗云:“江春铺网阔,市晚鬻蔬迟。夜船归草市,春步上茶山。寨将来相问,儿童竞启关。”这反映出()A草市中有夜市 B江南市镇兴起C村寨出现草市 D专业市场出现答案A解析据材料“市晚鬻蔬迟”“夜船归草市”可知,唐朝草市中有夜市,故A项正确。5“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哪一朝代的城市()A隋朝长安城 B唐朝长安城C北宋汴京 D明朝苏州答案C解析

20、材料“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反映了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说明市已打破了空间限制。根据所学可知,北宋时市的时间、空间限制已被打破,故选C项。6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象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夜市“通晓不绝”、瓦子“不觉抵暮”强调的均是市的时间限制被打破;B、C两项题干没有体现;坊和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坊是指居住区,市是指商业区,宋代坊、市界限虽被打破,但不

21、能说两者无区别,排除D项。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答案选A项。7(2015甘肃学业水平测试)阅读下面两幅图片,产生从左图到右图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唐朝“开元通宝”北宋纸币铜版拓片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B封建政府优化商业环境C纸币便于随身携带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答案A解析本题限定词是“根本原因”,关键信息是图片“北宋纸币铜版拓片”,两宋的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故A与题干相符。8下图反映的是徽商老字号,图片反映了徽商的特点是() 杭州胡庆余堂北京张一元茶庄浙江张小泉剪刀店徽州胡开文徽墨起源于今天安徽境内的长江沿岸经营种类多 活动范围广“贾而好儒”A B C D答案C解析由“

22、浙江、徽州、杭州、北京”等信息,可以判断正确;由“剪刀、徽墨、茶庄”等信息,可以判断也正确;图片并没有反映徽商的起源地点,也没有反映徽商“贾而好儒”的特点,故不符合题意。9明清时期,在京杭运河沿岸出现了许多山陕会馆。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会馆是政府设立的管理商业贸易的场所B会馆的出现是各地政府重视商业贸易的体现C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交际的重要场所D只有在运河沿岸政府才准许设立这样的会馆答案C解析从明代开始,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开始出现会馆,它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和交际的场所。10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

23、言论()A反映了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C表明明朝政府十分重视商业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答案A解析材料首先提出了商业与农业发展不均衡所出现的问题,之后“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阐述了农业与商业之间的关系,必须两者并重。C、D两项偏重于商业的发展,不符合材料信息。明代依旧固守重农抑商的政策,故排除B项。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重农抑商的观念,故A项正确。能力提升11下图是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布局图。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对市的管理逐渐加强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思想都城的经济成分在增加坊与市的界限日益明显A BC D答案B解析宋朝时,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的经

24、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故不正确;三幅图中,宫城都位于城市中心,体现了皇权独尊、以皇权为中心的思想,故正确;与汉唐相比,北宋都城中出现了夜市、晓市,故正确。12(2016山东济宁期末检测)唐会要记载:“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毁拆,如有犯者,科违敕罪,兼须重罚。”唐律疏议载:“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市门者,亦同城主之法(即徙一年)。”这反映出唐代()A律法内容十分严苛B商业的发展冲击了社会习俗C抑商制度已经废弛D仍用强制手段维护坊市制度答案D解析材料的主旨不是律法严苛,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社会习俗,故B项错误;唐代维护坊市制度的目的就是抑商,故C项错误;材料信

25、息“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兼须重罚”“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市门者,亦同城主之法(即徙一年)”,说明唐代仍用强制手段维护坊市制度,故D项正确。13(2015重庆文综)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B乡村市场的繁荣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D坊市制继续实行答案C解析材料大意是:北宋官员上奏太宗,主张撤销乡村集市转而到城邑交易的建议未被采纳。这表明宋代对市场的监管相对宽松。A项与材料信息“间日集”不相符,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

26、,排除。D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宋朝时,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坊市制崩溃,排除。故选C。14明代嘉靖、万历之际,商业发展迅速,书籍日益普及,在江南地区出现儒贾、贾儒。儒贾相通的社会趋势的出现说明()A印刷术的进步促进商业繁荣B经济发展加快了社会阶层流动C商人成为儒学的主要传播者D富家子弟厌恶科举弃儒从商答案B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提取题干信息“明代”“商业发展迅速,书籍日益普及”“儒贾相通”可见明朝出现了很多具有儒学者与商人双重身份的人,印刷术的进步对此影响不大,故A项错误;儒学者和商人身份的相通与互换体现了社会阶层的流动,这是明朝经济发展的结果,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儒学的传播,故C项错误;

27、厌恶科举弃儒从商与儒贾相通不符,故D项错误。15分析下图,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西汉商业城市分布图唐朝商业城市分布图明朝商业城市分布图A城市的分布由北方向南方发展B商业城市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C反映了古代中国经济的重心由北向南逐渐转移D商业城市分布地区由北方地区向边疆地区发展答案D解析从三幅地图中商业城市的分布可知是由北向南发展,故A项认识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三幅地图中的城市数量可知商业城市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故B项认识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三幅地图中城市的分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逐渐转移,故C项认识正确,不符合题意;从三幅地图中城市的分布可见是由北方地区向东南地区

28、发展,故D项认识错误,符合题意。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材料二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东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石渠宝笈三篇材料三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范文澜中国通史(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特点?答案(1)由政府设置于城中;与居民区分开;经营位置、交易时间有限制;重视对市场的管理。(2)打破了坊市界限;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3)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