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1.动态消息两篇一、积累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在与子女的关系中,父亲距离子女常常比母亲更远,()。这与传统社会对父亲角色的定义有关。有了家庭,父亲被天然地视为支柱,这个角色要求他们在外,去成就事业。人到中年,父亲面临的工作、家庭压力越来越大。但是,在中国,社会环境往往不允许父亲表现出懦弱的一面,他们大多,默默承受。子女而言,往往中国的父亲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能带给人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并且少了几分慈祥温和。这样的父亲形象本身就不是的。增进了解的唯一途径,是敞开心扉进行沟通。情感需要表达,而不单单依靠“意会”。孩子未成年时,往往是父母主动沟通。但当父母与子
2、女的身心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前者开始老去,后者逐渐成熟时,沟通需要由子女主动发起。子女主动关心和探望,会影响父亲原有的情感表达习惯,彼此增进了解;同时,也可以引导子女纠正对于父亲角色的一些认识偏差,重新树立一种更亲密的情感关系,子女和父亲。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父亲的存在感比母亲更低。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父亲与子女之间未能增进了解B.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父亲与子女之间未能增进了解。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父亲的存在感比母亲更低C.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父亲与子女之间未能增进了解。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母亲的存在感比父亲更高
3、D.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母亲的存在感比父亲更高。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子女与父亲之间未能增进了解解析:上文是说“父亲距离子女常常比母亲更远”,与其衔接最紧密的应该是和其相比更进一层的“父亲的存在感比母亲更低”。“母亲的存在感比父亲更高”“子女与父亲之间未能增进了解”与前文陈述对象不一致。故应选A项。答案:A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浪迹天涯隐忍不发无懈可击亲密无间B.东奔西走隐忍不发十全十美亲密无间C.东奔西走忍辱负重无懈可击如胶似漆D.浪迹天涯忍辱负重十全十美如胶似漆解析:东奔西走:形容到处奔走或为达到某个目的而到处活动。浪迹天涯:形容到处漂泊,行踪不定,
4、足迹遍及天涯海角。据语境“去成就事业”,应选“东奔西走”。隐忍不发:克制忍耐而不表露出来。忍辱负重: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屈辱,承担重任。语境中无“屈辱”之意,应选“隐忍不发”。十全十美:各方面都非常完美,毫无缺陷。无懈可击:没有漏洞可以被攻击或挑剔,形容十分严密。语境无“严密”之意,应选“十全十美”。亲密无间:形容彼此关系非常亲近密切,毫无隔阂。如胶似漆:形容感情深厚,难舍难分。语境强调没有隔阂,应选“亲密无间”。答案:B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就子女而言,中国的父亲往往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虽他能带给人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祥温和。B.在子女看来,中
5、国的父亲往往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虽能带给人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祥温和。C.对子女来说,中国的父亲往往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虽能带给人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祥温和。D.子女而言,往往中国的父亲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虽能带给人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祥温和。解析:A项,语序不当,“虽”应移到“他”后面。B项,句式杂糅,可以删掉“产生”。D项,中途易辙,“子女而言”并未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而下面又开始说“中国的父亲”的事,或成分残缺,在“子女”前面加“对”;语序不当,“往往”应移到“父亲”后面。答案:C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7题。上海世博会探索经济转型与城
6、乡互动之道世博网8月25日消息:8月的上海世博园烈日当空,人潮涌动。过去的3个多月里,累计已有4 400万人参观,并感受了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滚滚车轮”。“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成为来自五大洲的世博会参展方所共同关心的问题。首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成为人类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试验场”。2010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与国际金融危机的余波相遇,在全球各经济体经受危机考验的同时,中国与其他国家相似,都希望在世博会上探寻新一轮的经济转型之道。8月的上海黄浦江畔,夜色醉人,水光旖旎,这座正在建设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的中国特大型城市,一个百年外滩,经过两年多的综合改造,以一个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7、在新建地下车行道的同时,还休闲空间于民。40年前,相似的一幕在德国港口城市杜塞尔多夫发生。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杜塞尔多夫案例馆告诉人们,这座传统的“钢铁之都”是如何把握时机转型为服务型城市的。20世纪70年代,面对工业萧条、港口不再盈利的重重困境,杜塞尔多夫政府决定转变港口职能,引导当地居民回归莱茵河边。新建的莱茵河岸隧道总长2公里,每天有55 000多辆车能够从地下隧道行驶。在隧道之上,新建的莱茵散步长廊每年举办各种展览,令游客流连忘返。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一些“老牌”大型城市,随着经济迅猛发展,能源、交通、生态等要素的局限性逐步凸显。增长模式的转变成为摆在城市可持续发展面前的
8、一道难题。传统工业化城市如何转型、新兴城市的快速扩张如何变得科学、产业结构如何调整等,都是处于快速工业化、后工业化过程中各国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世界许多城市的转型经验也表明,新兴产业对城市转型至关重要。”华东师范大学世博研究院院长林拓说。上海世博会瑞士展区总代表乌利希克对记者说,城市的每一个“自我循环”,都离不开乡村的支持;今天,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所关注的经济转型问题,与良好的城乡互动也有着紧密关联。城乡之间的良好互动也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美好远景。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专门开辟了一方“乡村”小天地来自中国浙江宁波的滕头村在此展示。它代表9亿中国农民和32亿世界各国农民所在的农村,诉说“融城之梦
9、”。走进宁波滕头村案例馆,不仅可以在岁月走廊上,聆听到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从立春到大寒的“天籁之音”,还能欣赏到蓝天白云,切身体验乡土生活的真朴闲趣。“村庄”入选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本身就预示着世人对城市命题的反思。无独有偶,西方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希腊,在本届世博会上也展示了其对农耕文明的重视。希腊驻上海总领事馆官员海恩富说,农业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没有乡村,没有乡村对城市的供给,人类的生存、生活将停滞。“希腊在本届世博会上,展示国家对于乡村的尊重,希望带给更多人启迪。”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任重道远城市化伴随着人类的文明脚步而来。在中国,1978年的城市化率只有18%,而到2010年,将超
10、过48%。而在全球,到2030年,世界城市人口可能将占总人口的60%。进入21世纪的中国,在高速融入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面临如何摆脱“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的经济发展方式,如何处理好“城乡二元结构”等一系列挑战,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任重道远。“世博会,是一个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城市发展和城市化经验及教训的好地方。”经济学家樊纲说。尽管世界各国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但“期盼更高质量的生活”是人类追求城市化的动力所在,这是应给予肯定的。世博会期间,前来上海参加书展的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强调,在推进经济转型、二元结构等问题时,必须摆脱“把GDP当作政绩”的惯性思维。
11、在世博园,人们所看到的宁波滕头村案例,就试图摆脱城市化进程中的“唯GDP论”。为保持“村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生活模式,近年来当地已拒绝了50多个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的经济合作项目。“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最终还是要依靠人的思想转变,进而带来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中共上海市委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曾说,“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本届世博会对于孕育人类新的生活方式,意义深远。”(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这篇新闻报道没有对上海世博会的盛况做过多交代,而是通过典型案例和专家评论着重探讨了世博会提出的问题,使文章更具深度。B.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如何转型,这既是发
12、达国家面临的问题,也是拥有许多新兴城市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C.在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上,东西方国家却不约而同地表示出对乡村的重视,这说明城乡互动逐渐消除城乡差别,是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D.世界各国城市化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中国在高速融入全球城市化进程时,真正需要关心的问题应该是如何拥有“更高质量的生活”,而不是GDP的增长。E.文章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多处对比论述“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既体现出这一问题的历史性,也体现出这一问题的普遍性。解析:C项,文章主要内容是“探索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之道”,东西方国家都重视乡村,但并不能说明“城乡互动逐渐消除城乡差别,是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D项,文
13、章说“期盼更高质量的生活是人类追求城市化的动力所在,这是应给予肯定的”,但是GDP的增长也是中国需要关心的问题。答案:CD5.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结构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解析:从位置可判断开头属于导语部分,作用是展示新闻重点内容,同时引起读者兴趣。参考答案:属于导语部分。作用:内容上,介绍了上海世博会的盛况,指出世界城市化的背景;结构上,引出本篇新闻的要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6.新闻主体部分有三个章节,请给一、二节各拟一个小标题,每个标题在20字以内。解析:能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语言简洁准确即可。参考答案:经济转型给危机城市带来“新生”城市从来就与乡村密不可分7.从这
14、篇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出城市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弊端?结合文本谈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解析:概括文章三个小节的主要内容即可得出相关结论。参考答案:弊端:(1)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陈旧)使经济发展停滞;(2)“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的经济发展方式破坏生态环境;(3)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人的生活质量。解决方式:(1)转变城市功能和经济结构;(2)增强城乡互动,注重生态环境;(3)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1题。“神十”飞天,一路精彩引子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又一个新的历史时刻2013年6月26日8时07分,迎着金色的朝阳,“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载着3
15、名航天员,徐徐降落在内蒙古阿木古郎草原那柔软的怀抱之中。此次任务实施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曾说:“十在中国具有特殊意义,我们有信心期待神十任务十全十美!”如今,15天过去了,“答案”果然如此重返“天宫”、太空授课、首次绕飞中国航天人自导自演的这部精彩“太空大片”,赢得了世界各国的掌声。出征脚步越来越从容。6月11日14时48分,“神十”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身披“战袍”站在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的门口。出征,一切程序依旧耳边回荡的旋律依旧是歌唱祖国;送行的人们依旧是热血沸腾。发射声声“正常”传自信。6月11日17时38分,火箭发射升空时,最能拨动人们心弦的字眼是那一声声“
16、正常”的口令声!“火箭飞行正常!”“遥测信号正常!”每一个重要任务节点,每一处技术岗位上,传来的声音都是“正常”。因为正常,飞控大厅的科研人员表情轻松;因为正常,“神十”飞船里的航天员神态平静;因为正常,记者可以尽情欣赏火箭飞向太空的壮美。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里,听着听着,置身其中的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陶醉。回眸过去,中国航天人的自信,正是通过这一声声的“正常”建立起来的。中国的飞天梦,也正是在这一声声的“正常”中,一点点变成现实。进驻“天宫”6月13日16时17分,“天宫”一号的舱门被打开了。在“神九”航天员到访360天后,中国的“太空家园”再一次迎来了自己的“主人”。回“家”的感觉真好指令长
17、聂海胜一边轻轻挥手,一边“游”进“天宫”。紧接着,张晓光、王亚平依次“游”了进去。3名航天员灿烂的微笑,让这个“家”顿时变得生机勃勃。如今,这个“家”很安全从无人状态到有人状态,从有人状态到无人状态,近两年来“天宫”经受住了太空恶劣环境和不同技术运行状态的重重挑战。如今,这个“家”更温馨迎接“神十”航天员的,不仅有舱壁上那大红的中国结,还有“神九”航天员给他们准备的神秘礼物。片刻庆祝之后,3名航天员就开始忙碌起来。他们要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给“天宫”装地板太空授课梦想声音回荡神州。讲台最高:设在距离地球300多千米的“天宫”。听众最多:全国8万所学校的6 000万中小学生。6月20日10时1
18、1分,铃声响起,我国首次太空授课在天地之间拉开帷幕。40多分钟,这堂课精彩纷呈,悬空打坐、神奇单摆、魔幻水球等细节,被学生们津津乐道。这堂课,是中国航天人最近10年探索太空科技成果的一次“集体秀”。这堂内容神奇的课,给无数少年儿童播下了探索科学梦想的种子雪域高原的拉萨中学高一(2)班女生拉珍激动地说,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像王亚平一样到太空去。上海市进才实验小学三年级3班全体同学观看太空授课后,老师问:“将来谁想当航天员?”超过一半的孩子高高举起了自己的手。同一堂课,传递同一个梦。中华民族的腾飞梦里,将来一定会记载着今天这“太空第一课”。绕飞试验在人们都没有注意的时候,中国航天人悄然上演了一场精彩的
19、“太空之舞”6月25日上午,“神舟”十号飞船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上方绕飞至其后方,并完成近距离交会,我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取得成功。绕飞试验,看似一小步,其实是一大步。据专家介绍,这次绕飞试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航天器绕飞及多方位交会技术,而这是中国后续空间站工程建设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这一细节,也让我们看到:中国航天人丝毫没有放慢自己的脚步,尽管他们取得的成绩令世界瞩目。“此刻没有骄傲,只有紧迫!”北京航天城一位年轻科技人员说,“现在距离2020年建成空间站这一目标,只剩下不到7年,我们必须把步子迈得更大些。”默默前行,奋力追赶,这是中国航天人一贯的身影!(有删改)8.从叙述方式上看,
20、这则消息开头的“引子”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消息这种文体的特征,从篇章结构上理解其作用。从结构上看,开头的“引子”是新闻的导语,交代了事件的结果,是倒叙;从内容上看,开头的“引子”交代了全文写作的内容。据此简要赏析即可。参考答案:开头运用了倒叙的叙述方式,将“神十”返回放在消息的开头,引人注目,领起了全文的写作内容;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9.本文虽然是一则消息,文章的语言却非常有感染力。请从修辞、句式等方面简要赏析。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体会这则消息在修辞上的特点,如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而在句式上,则多用短句。据此,结合文章中的实例进行赏析即可。参考
21、答案:(1)修辞上除用拟人外,还运用了排比手法。如文章“发射”部分第三段连用三个“因为正常”,构成排比,强化了情感,表达了对科技人员们自信的赞美之情。(2)句式上多用短句,且句式整齐。如“脚步越来越从容”“声声正常传自信”“梦想声音回荡神州”等句子,短促有力,加快了节奏,强化了情感,使消息更富感染力。10.这则消息在结构安排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解析:解答本题,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写作的思路,如段落层次的安排,首尾部分在文章中的作用,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等。据此,可分条概括答案。参考答案:(1)运用总分结构方式,消息的开头先交代主要内容,后面围绕开头交代的内容依次展开写作,脉络清晰。(2)运用
22、小标题的形式,既呼应了消息的开头,又使消息写作的内容一目了然,便于读者把握。11.试分析探究太空授课有哪些意义。解析:太空授课的意义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对于将来的,要联系文本分析探究,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尤其要透过文本内容看到对于将来的深远意义。答案:示例太空授课意义深远:(1)让国人真正了解了航天科技的力量和价值,赢得了世界各国的掌声;(2)开启了许许多多孩子的科学梦想,将因此而诞生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他们将会在未来带领人类真正认识太空,并带领人类开始真正的太空梦幻之旅。三、表达交流12.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某翻译家在文艺报上撰文指出:有人说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表示自己是处于
23、世界中央的天朝,说明中国人自傲。但从国名的中文翻译来看,译名却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情感。例如,“英国”为什么不译作“阴国”?“美国”为什么不译作“霉国”?“德国”为什么不译作“歹国”?这是因为中国人要选出具有最美好含义的字来命名这些国家。用什么字呢?用“英雄”的“英”、“美丽”的“美”、“道德”的“德”、“法理”的“法”、“芬芳”的“芬”、“祥瑞”的“瑞”而外国,比如英国,用英文译别国的国名,只用音译,译名中不含有褒贬意义。(1)请用一句话概括该翻译家的观点。解析:每一段话都有一个中心意思,找出表达这个中心意思的中心句就能够很好地概括材料的内容。本段中心就是对别国国名的翻译,中文能表达美好的感情,
24、而外文不能,其他内容大都是举例说明。弄清这个结构层次,就容易回答问题了。参考答案:对别国国名的翻译,中文能表达美好的感情,而外文不能。(2)请简要阐述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150字左右)解析:要全面理解文段的意思,挖掘出材料蕴含的意义。文段主要写的是翻译国名时中文与外文的不同,从而突出中文的优势和中国人的善意。要注意观点鲜明、语言简洁、思路清晰。答案:示例国名的中文翻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德。这表现了中国人的善良:中国人使用具有美好含义的译名,表达对外国人民的祝福。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兼容思想:中国人带着自信心去欣赏并接受他国的优秀文化。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平等思想:在选用具有美好含义的字来翻译国名时
25、,中国人民对大国和小国、强国和弱国,都一视同仁。国名的中文翻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在翻译他国国名时,中国人选用具有褒义的字,而避免使用带有贬义的字。通过国名翻译这一独特方式,我们不仅传达了对他国的善意与尊重,也向世界宣示了表意的中国文字古老而常新的独特魅力。这说明,国名的中文译名既体现了中文的优势,也体现了翻译的巧妙。13.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 不超过45字(含标点符号)。“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将在今年下半年发射,届时将搭载“嫦娥”五号试验器,执行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验证试验的发射任务。为确保“嫦娥”五号试验器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进行了多项技术攻关。整体上火箭“
26、身体长高、翅膀变长”,芯级火箭增高1.5米,两个助推器加长0.8米。“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同时采用“天基测量”技术和最新的高码率传输技术,可以向地面技术人员传输火箭飞行过程的实时遥测数据,实现了“实时问诊”和“宽带传输”。解析:材料共四句话,逐句提炼主要信息,归类概括。第一句概括为“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将搭载嫦娥五号试验器执行发射任务”,第二句概括为“它进行了多项技术攻关”,第三、四句概括为“采用的具体技术”,是对第二句的阐述,属于次要信息,最后表述时整合一、二两句即可,要注意顺序合理,说清楚新闻对象和事件,不要超过规定字数。参考答案:“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将搭载“嫦娥”五号试验器执行发射任务,它进行了多项技术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