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8-2019学年北京四中上学期高中二年级期中考试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孝悌(t
2、) 创伤(chung) 螳臂当车(dng) 暴殄天物(tin)B 慰藉(ji) 伺机(s) 噤若寒蝉(jn) 引吭高歌(hng)C 烙印(lo) 应届(yng) 乘人之危(chn) 莘莘学子(shn)D 喑哑(n) 档次(dng) 泥古不化(n) 喟然长叹(ku)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撼卫 装帧 变幻莫测 明辩是非B 布署 凋敝 张皇失措 悬梁刺骨C 度假 松弛 谈笑风生 功亏一篑D 峻工 禅让 再接再厉 甘败下风3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题纲 宣泄 平心而论 人才倍出B 绯闻 云宵 稗官野史 提心掉胆C 博弈 安祥 各行其是 仗义直言D 赝品 誊写 文
3、过饰非 开源节流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京东“618”和淘宝“双十一”带动电商大战,直杀得天昏地暗,风声鹤唳。B 经济形势有了变化,我们制定经济策略时也应作相应调整,不能胶柱鼓瑟。C 三甲医院准备联合推出网上挂号服务的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了广泛关注。D 未来简史在中国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追捧,一时洛阳纸贵。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B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包括表、志、世家、列
4、传四部分,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D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汉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晋军函陵 军:驻扎 B 冯公有亲乎 亲:父母C 沛公则置车骑 置:安排 D 秦伯素服郊次 次:停驻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又欲肆其西封(疆界)穆公访诸蹇叔(拜访) 食以草具(饭食)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称赞) 籍吏民,封府库(登记)披帷西向立(分开) 往请,欲厚遗之(邀请)A B C D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乡师而哭 暮寝而思之B
5、 今君有区区之薛 夫晋,何厌之有C 吾其还也 齐其闻之也D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因击沛公于坐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譬若以肉投馁虎 左右以君贱之也B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C 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D 余收尔骨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10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B 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C 公子与侯生决 D 共其乏困11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孟尝君客我A 夜缒而出 B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C 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 D 吾妻之美我者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
6、相同的一项是( )A 行李之往来 B 今齐地方千里C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 D 约为婚姻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不顾而唾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B 刑人如恐不胜 沛公不胜杯杓C 卮酒安足辞 使皇武子辞焉D (冯谖)过其友曰 公子过谢侯生14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不显示身份尊卑的一项是( )A 于是梁王虚上位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 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D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15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文倦于事,愦于忧A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B 使吏召诸民当偿者C 忌不自信 D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16红楼梦人物“雅号”和人名的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7、( )A 怡红公子(贾宝玉) 潇湘妃子(林黛玉)B 菱洲(贾迎春) 稻香老农(李纨)C 蘅芜君(妙玉) 枕霞旧友(史湘云)D 蕉下客(贾探春) 藕榭(贾惜春)17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A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他主张恢复周礼,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B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为纪传体,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C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D 儒家有“六艺”之说,“六艺”一般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句子默写18按课文内容填空。群臣吏民,_,
8、受上赏;_,受中赏。_,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_,君之薄也。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_,_。江流天地外,_。孰知不向边庭苦,_。举杯邀明月,_。_,举杯销愁愁更愁。19请在横线处填写论语原文(甲)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_,于我如浮云。”(乙)孟武伯问孝。子曰:“_。”(丙)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_,以德报德。”评卷人得分三、名著阅读20阅读红楼梦节选文段,回答下面小题。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
9、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
10、“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
11、,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晴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一面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节选自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12、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注:会真记是唐传奇莺莺传的别名,讲的是张生、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元代王实甫杂剧西厢记以此取材,宝玉读的是西厢记剧本。(1)文中加点字字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沁芳(qng) B 撂在水里(lio)C 混倒(hn) D 似蹙非蹙(c)(2)除本选段提及“黛玉葬花”,下列章回也写到“黛玉葬花”的是( )A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B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C 龄官画蔷痴及局外 D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3)林黛玉听了宝玉说“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为什么生气? (4)林黛玉说宝玉“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是什么意思?21论语乡党篇有一则: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13、清代经学家武亿主张标点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以上两种标法表现出的孔子形象,相同之处是什么?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回答。评卷人得分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边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申屠嘉,梁人也。孝文十六年,为御史大夫。张苍免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广国贤有行故欲相之念久之不可而高帝时大臣又皆多死余见无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因故邑封为故安侯。嘉为人廉直,不受私谒。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幸,赏赐累巨万,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如是。是时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丞相奏事毕,因言曰:“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上曰:“君勿言,吾
14、私之。”罢朝坐府中,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通恐,入言文帝。文帝曰:“汝且往,吾今使人召若。”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嘉坐自如,故不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吏今行斩之!”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邓通既至,为文帝泣曰:“丞相几杀臣。”孝景帝即位。二年,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诸法令多所变更,议以谪罚侵削诸侯。而丞相嘉所言不用,疾错。错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南出者,太上皇庙堧垣。嘉闻之,欲因此以法错擅穿宗庙垣为门,奏请诛错。错客有语错,错恐,夜入宫上谒,
15、自归景帝。至朝,丞相奏请诛内史错。景帝曰:“错所穿非真庙垣,乃外堧垣,故他官居其中,且又我使为之,错无罪。”罢朝,嘉谓长史曰:“吾悔不先斩错,乃先请之,为错所卖。”至舍,因呕血而死。谥为节侯。(节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注:堧(run)垣:宫殿的外墙,这里是指太上皇庙的外墙。自归:自行投案。2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 幸:宠幸B 君勿言,吾私之 私:偏爱C 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 谢:感谢D 而丞相嘉所言不用,疾错 疾:嫉恨23对下列每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且”字不同B 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且”
16、字也相同C 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且”字相同D 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且”字也不同24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人廉直,不受私谒 为人清廉正直,拒绝私人拜访B 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如是 文帝曾经到邓通家宴饮,他受宠到如此(地步)C 免冠,徒跣,顿首谢 摘下帽子,赤足,磕头谢罪D 戏殿上,大不敬,当斩 戏弄皇上,犯了大不敬之罪,判处斩刑2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申屠嘉上朝时看见邓通在皇帝身旁,态度放肆,当即指出其中不符礼法之处。B 申屠嘉召见邓通,欲将其法办。文帝为解救邓通而派遣特使持诏令前往解围。C 晁错任内史,深受皇帝器重。他削弱诸侯的主张,
17、侵犯了申屠嘉的个人利益。D 晁错因景帝庇佑得以免罪,申屠嘉后悔当初没先斩后奏,反被晁错抢了先机。26用“”为划线句子断句。张 苍 免 相 孝 文 帝 欲 用 皇 后 弟 窦 广 国 为 丞 相 曰 恐 天 下 以 吾 私 广 国 广 国 贤 有 行 故 欲 相 之 念 久 之 不 可 而 高 帝 时 大 臣 又 皆 多 死 余 见 无 可 者 乃 以 御 史 大 夫 嘉 为 丞 相 因 故 邑 封 为 故 安 侯评卷人得分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岁暮归南山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注:青阳:指春天。2
18、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说自己不再追求仕进,要归隐南山,一个“休”字写出了诗人归隐之心何其坚定。B 第三句说自己“不才”,既是自谦之词,又兼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无限感慨。C “白发”本是无情物,缀以“催”字,表现了诗人不愿布衣终老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D 末句中的“虚”字内涵丰富,既指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又包含仕途、心绪的空虚。28同为归隐之作,这首诗与王维的归嵩山作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归嵩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山下,归来且闭关。注:薄:草木丛生的地方。评卷人得分六、
19、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泰山汪曾祺泰即太,太的本字是大。段玉裁以为太是后起的俗字,太字下面的一点是后人加上去的。因此描写泰山是很困难的。它太大了,写起来没有抓挠。三千年来,写泰山的诗里最好的,我以为是诗经的鲁颂:“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岩岩”究竟是一种什么感觉,很难捉摸,但是登上泰山,似乎可以体会到泰山是有那么一股劲儿。詹即瞻。说是在鲁国,不论在哪里,抬起头来就能看到泰山。这是写实,然而写出了一个大境界。杜甫诗望岳,自是绝唱,“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一句话就把泰山概括了。杜甫真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者,这一句诗表现了他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的忠悃。相比之下,李白
20、的“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就有点洒狗血。李白写了很多好诗,很有气势,但有时底气不足,便只好洒狗血,装疯。他写泰山的几首诗都让人有底气不足之感。杜甫的诗当然受了鲁颂的影响,“齐鲁青未了”,当自“鲁邦所詹”出。张岱说“泰山元气浑厚,绝不以玲珑小巧示人”,这话是说得对的。大概写泰山,只能从宏观处着笔。郦道元写三峡可以取法。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刻琢精深,以其法写泰山即不大适用。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徐志摩写泰山日出,用了那么多华丽鲜明的颜色,真是“浓得化不开”。但我有点怀疑,这是写泰山日出,还是写徐志摩?我想周作人就不会这样写。周作人大概根本不会去写日出。我是写不了泰山的,因为泰山太大,我对泰山
21、不能认同。我对一切伟大的东西总有点格格不入。我十年间两登泰山,可谓了不相干。泰山既不能进入我的内部,我也不能外化为泰山。山自山,我自我,不能达到物我同一,山即是我,我即是山。泰山是强者之山,我自以为这个提法很合适,我不是强者,不论是登山还是处世。我是生长在水边的人,一个平常的、平和的人。我已经过了七十岁,对于高山,只好仰止。我是个安于竹篱茅舍、小桥流水的人。以惯写小桥流水之笔而写高大雄奇之山,殆矣。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要“小鸡吃绿豆强努”。同样,我对一切伟大的人物也只能以常人视之。泰山的出名,一半由于封禅。封禅史上最突出的两个人物是秦皇汉武。唐玄宗作纪泰山铭,文词华缛而空洞无物。宋真宗更是个沐猴
22、而冠的小丑。对于秦始皇,我对他统一中国的丰功,不大感兴趣。他是不是“千古一帝”,与我无关。我只从人的角度来看他,对他的“蜂目豺声”印象很深。这两位大人物的封禅,可以说是他们的人格的夸大。看起来这两位伟大人物的封禅实际上都不怎么样。秦始皇上山,上了一半,遇到暴风雨,吓得退下来了。按照秦始皇的性格,暴风雨算什么呢?他横下心来,是可以不顾一切地上到山顶的。然而他害怕了,退下来了。于此可以看出,伟大人物也有虚弱的一面。汉武帝要封禅,召集群臣讨论封禅的制度。因无旧典可循,大家七嘴八舌瞎说一气。汉武帝恼了,自己规定了照祭东皇太乙的仪式,上山了。却谁也不让同去,只带了霍去病的儿子一个人。霍去病的儿子不久即得
23、暴病而死。他的死因很可疑。于是汉武帝究竟在山顶上鼓捣了什么名堂,谁也不知道。封禅是大典,为什么要这样保密?看来汉武帝心里也有鬼,很怕他的那一套名堂并不灵验,为人所讥。但是,又一次登了泰山,看了秦刻石和无字碑(无字碑是一个了不起的杰作),在乱云密雾中坐下来,冷静地想想,我的心态比较透亮了。我承认泰山很雄伟,尽管我和它整个不能水乳交融,打成一片。承认伟大的人物确实是伟大的,尽管他们所做的许多事不近人情。他们是人里头的强者,这是毫无办法的事。在山上呆了七天,我对名山大川,伟大人物的偏激情绪有所平息。同时我也更清楚地认识到我的微小,我的平常,更进一步安于微小,安于平常。这是我在泰山受到的一次教育。从某
24、个意义上说,泰山是一面镜子。(取材于泰山片石,有删节)注:洒狗血:(戏曲演员)脱离情节而卖弄滑稽、武艺或做其他过火的表演。29据第段相关内容,解释鲁颂“泰山岩岩”中“岩岩”和杜甫望岳中“齐鲁青未了”的含义。岩岩:_齐鲁青未了:_30“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1阅读第段,结合下面阅读材料,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徐志摩和周作人的气质。东方有的是瑰丽荣华的色彩,东方有的是伟大普照的光明出现了,到了,在这里了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大量的染工,在层累的云底工作;无数蜿蜒的鱼龙,爬进了苍白色的云堆。一方的异彩,揭去了满天的睡意,唤醒了四隅的明霞光
25、明的神驹,在热奋地驰骋云海也活了;眠熟了的兽形涛澜,又回复了伟大的呼啸,昂头摇尾的向着我们朝露染青的馒形小岛冲洗,激起了四岸的水沫浪花,震荡着这生命的浮礁,似在报告光明与欢欣之临莅(节选自徐志摩泰山日出)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看看四周物色,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柏,河边的红蓼和白蘋,渔舍,各式各样的桥,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倘若路上不平静,你往杭州去时可下午开船,黄昏时候的景色正最好看。夜间睡在舱中,听水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犬吠鸡鸣,也都很有意思。(节选自周作人乌篷船)32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说“泰山是一面镜子”。评卷人得分七、小作文3
26、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请你从邹忌、蹇叔、烛之武、冯谖、范增、张良、侯嬴之中选择一人,结合其事迹做出人物点评。要求:符合史传内容,写出自己的理解。小小的舞台,戏如人生。请描述其中发生的一个话剧场景。要求:有道具、有人物、有细节描写,语言精当。评卷人得分八、命题作文34请以“忘记与铭记”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2018-2019学年北京四中上学期高中二年级期中考试语 文 答 案1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主要考查的是多音字、形近字和异形字,有些字的读音区别度很小,可能体现
27、在音调、平翘舌、前后鼻音等。记忆它的读音时一般根据它的语意或词性。解此类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字形相关技巧进行辨析。A项“创伤”的“创”应念作“chung”;“螳臂当车”的“当”应念作“dng”。C项“应届”的“应”念作“yng”;“乘人之危”的“乘”应念作“chng”。D项的“喑哑”的“喑”应念作“yn”;“档次”的“档”应念作“dng”。故选B。2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常见常用字字形的把握,考查内容以考查别字为主,考查对象主要是“三常字”(常见字、常用字、常混字),考查字形主要出自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解答此类题目,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以音辨形法,以形
28、辨形法,以义辨形法,结构推形法,来源推形等。如“捍卫”意为“保护、防卫”,而“撼”则指“摇动”,无“保卫”之意。“辨”,从辡从刀,为两个罪人相互争执,需要裁断。而“辩”是形声字,从形旁,说明是非或争论真假。是非需要人辨别、裁断,应写作“辨”。“部署”意为“安排、布置”,“布署”是“部署”的误写。“悬梁刺股”的“股”是“大腿”的意思,不是“骨头”,应写作“股”。“峻”是“崇山峻岭”的“峻”,意为“高而陡峭”;“竣工”的“竣”则指“完毕”,应写作“竣”。“甘拜下风”的“拜”意为“拜服”,而不是“失败”。故选C。【点睛】错别字的类型,具体有下面几种情况,因字形相似而误,如“铤而走险”容易误写成“挺而
29、走险”;因字音相同、相近而误,如“尾大不掉”很容易误写成“尾大不调”;因字音相同,字形相近而误,如“食不果腹”容易误写成“食不裹腹”;因字音相同、字义相近而误,如“水泄不通”容易误写成“水泻不通”。辨析字形的规律和方法有以下几点,一因义辨形法,字义决定着汉字的正确使用,在一定的语境或词语中往往形成特定的语境氛围,需要相应意义的字“对号入座”。如“寥若晨星”,“寥”是稀少的意思,只有早晨的星星才少,这样“寥”和“晨”就不会写错了。二是以音辨形法,有些字是由于读错了字音而把字写成了别字,如“同仇敌忾”,“忾”不念“气”,一般就不会写错。还有诸如以形辨形法、结构辨析法、追踪溯源法、语境辨析法等。平时
30、就写字要注意要工整规范;善于做笔记,联想、对比、归纳记忆。3D【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常见常用字字形的把握,考查内容以考查别字为主,考查对象主要是“三常字”(常见字、常用字、常混字),考查字形主要出自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解答此类题目,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以音辨形法,以形辨形法,以义辨形法,结构推形法,来源推形等,主要采用以义辨形法。A项的“提纲”最初的意思就是指“收网的时候直接提起网的总绳,而不是一部分一部分地收,因为那样根本就捕不到鱼。”而“挈领”就是指“拿衣服的时候提起衣服的领子”,用这两件事比喻做事抓住了要害,找到了重点。“提纲挈领”一词,常常被省略为“提纲”。
31、“人才辈出”的“辈出”意思是“一批接一批地出现”,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断地大量涌现,“倍”是误写。B项“云霄”的“霄”指的是“天空”,而“宵”指的是“夜”,应写作“霄”。“提心吊胆”的“吊”指的是“吊着”,而不是“掉下”。C项“安详”指“安稳从容”,而“祥”是“吉祥”的意思。“仗义执言”的“执”是“坚持”的意思,不能写作“直”。故选D。4A【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熟悉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不合语意,褒贬失当、用错对象和重复赘余等,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
32、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其次答题时要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恰当。总之不但要加强成语的意思的积累,还要注意用法的积累。A项的不合语境,“风声鹤唳”形容自相惊扰或恐慌疑惧。B项的“胶柱鼓瑟”比喻做事拘泥呆板,不知灵活变通。C项“不胫而走”比喻消息等迅速流传开来。D项的“洛阳纸贵”出自晋书文苑传,书中记载晋代左思写成三都赋,人们争相传抄,一时使洛阳的纸都涨了价。后用“洛阳纸贵”称赞文章写得好,人们争相传诵,广泛流传。故选A。5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考生对古代文学常识的识记,全国卷对古代文学常识的考查十分重视。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将平时积累的文学常识调动出来,也可以结合文本检验
33、常识的正确性。史记为表、书、本纪、世家、列传;汉书改“书”为“志”,无“世家”。史记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则是叙述国外和国内少数民族君长统治的历史。史记就是通过这样五种不同的体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和补充而构成了完整的体系。它的记事,上自黄帝,
34、下至武帝太初(前104101)年间,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故选C。6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推断能力。常见的文言实词就存在于传统经典的篇目之中。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能迁移课文中的基础文言知识,其次还要采用一些推断文言实词含义常用的方法。常见的方法有以形释义法、以音猜义法、温故知新法(迁移法)、以今推古法、互文见义法、随文断义法等。C项“沛公则置车骑”出自鸿门宴,它的意思是“放弃”“丢下”,而不是“安排”。故选C。【点睛】常见的文言实词就存在于传统经典的篇目之中。所以考生一定要熟透课文,做到迁移。推断文言
35、实词含义常用的方法有以形释义法,如“振长策而于宇内”中的“策”,从“竹”,凡形旁从竹的字,本义都与竹条有关,据此可知,“策”在句中的意思是马鞭;以音猜义法,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来推断词义,如“赢粮而景从”中的“景”,用本义分析解释不通,借助读音推断其通“影”,名词作状语,豁然开朗;温故知新法(迁移法),可以联系课文有关词语或成语的含义,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如“素与郭善,登门造访”其中“善”字在鸿门宴中出现过,根据“素善留侯张良”一句中的“善”,可知文中“善”为“与交好”之意。常见的方法还有以今推古法、互文见义法、随文
36、断义法等。7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推断能力。常见的文言实词就存在于传统经典的篇目之中。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能迁移课文中的基础文言知识,其次还要采用一些推断文言实词含义常用的方法。常见的方法有以形释义法、以音猜义法、温故知新法(迁移法)、以今推古法、互文见义法、随文断义法等。第五句“遍赞宾客”出自魏公子列传,“赞”的意思是“引荐”“介绍”,而不是“称赞”。“往请,欲厚遗之”出自信陵君窃符救赵,它的意思是“问候”,不是“邀请”的意思。据此,排除ACD项。故选B。8A【解析】【详解】此题考核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文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必须联系语境做具体分
37、析,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该积累常见的十八个文言虚词的用法,而后可以使用语法切入法、位置分析法、成语联想法、语境联系法等来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的“而”均在动词前面,连接状语和谓语,是表修饰的连词。B项的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翻译为“的”;第二个“之”也是结构助词,做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的第一个“其”字是副词,表示委婉的商量;第二个“其”也是副词,表推测语气。D项的第一个“因”是副词,意为“于是”;第二个“因”是介词,翻译为“趁着”。故选A。【点睛】虚词的用法非常灵活而多变,因此理解起来困难较大。它不仅需要我们朗读并背诵一定的文言文来形成语感,识记其基本用法来形
38、成知识系统,还需要我们具备在具体情况下推断其用法和意义的能力。常见的推断方法有以下几种,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在学习和应试中常用。如“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一句的“因”是什么词,可以结合句子的意思“府吏听说了这个变故,就暂时请假赶了回去”,确定“因”是连词“于是,就”,表承接关系。上下文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也是在总体把握文句意义的基础上来确定某个词的用法和意义。代入筛选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如“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我们知道“何”的主
39、要用法和义项有: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样”等;副词,译为“怎么能”“什么”“多么”等;通“呵”,“喝问”;复音虚词“奈何”“何如”“何乃”“何其”等。一一代入进行理解和筛选,就不难确定副词“多么”这个义项了。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用法和意义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如判断“与我银,为君致阁职”“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这两句,我们知道第二句中的“为”是介词“替”“给”,代入第一句理解:“给我银子,我为你谋个内阁职务。”句子是
40、通的,所以该处的“为”也作介词“替”“给”讲。结构推断法,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文言句子讲究整齐、对称,抓住这点,我们可从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推知相同位置的另外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而”是连词表修饰关系的,那么“以”也该和它相同,作连词表修饰关系。二是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作的成份来推断。不同的句子成份就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如“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两句,第一句的“其”在句中作主语,因此应该是代词“它(指鹤)”;后一句的其不作句子成份,只表反问语气,因此应该是副词。成语联想法,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
41、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成语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古诗文,故此,其中许多虚词语的含义与用法和文言文中的完全相同。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虚词的含义,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如“急急乎唯进修是求”一句中“是”的意义和用法,就可根据我们熟悉的成语“惟命是从”“唯利是图”来推断,应该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又人“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中的“相”,我们可以用成语“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一相同结构的成语来推断,这里“相”是虚指代词“他”,有的又称他为特殊作用的副词。9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文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必须联系语境做具体分析,做到
42、“字不离句,句不离篇”。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该积累常见的十八个文言虚词的用法,而后可以使用语法切入法、位置分析法、成语联想法、语境联系法等来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的第一个“以”为介词,翻译为“用”;第二个“以”是动词,翻译为“认为”。B项的两个“为”都是介词,翻译为“替”。C项的第一个“且”连词,表顺承;第二个“且”为连词,翻译为“况且”,表递进。D项的第一个“焉”是兼词,翻译为“于此”;第二个“焉”是疑问副词,翻译为“为什么”。故选B。10A【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以通假字的题型呈现。解答此类题目,一要靠平时的积累,二要会用通假推断法。通假推断法就是依据通假字“
43、音同、音近或形近”的特点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对于一个词,当我们用本义及其引申义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时,我们就应该想像一下它是否借用为与其读音或字形相同或相近的另一个词。B项的“责”翻译为“责任”“要求”“指摘过失”“质问”都讲不通,考生可以考虑它是否为通假字,把“债”的意思代入,语意通顺。故选A。11D【解析】【详解】此题考核文言文中实词的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并进而产生出和语境相适合的意义的现象。它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活用。解答此类题目,一要根据前后文的意思来判断,二要看它
44、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连,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具备了哪些语法特点等等。例句中的“客”为名词,后面带了宾语,名词活用为动词,同时,主语把“我”当做客人,该词为意动用法,翻译为“把当做客人”。A项的“夜”是名词作状语,翻译为“在夜里”。B项的“椎”是名词,后面带了宾语,名词活用为动词。C项的“闲”为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是主语使宾语安宁、清闲,翻译为“使我国得以安宁(清闲)”。D项的“美”为形容词,后面带宾语,翻译为“认为我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故选D。12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把握。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
45、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它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等,解答此题题目,一是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课本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还要在做题过程中结合语境具体分析。A项的“行李”在句中指“使者”;现在指出门时带的箱子等包裹。B项“地方”句中指“土地方圆”;今义为“一片区域”。D项的“婚姻”为古今异义词,古意是指约为儿女亲家,男方为婚,女方为姻;今意为结婚的事情或男女双方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故选C。13D【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考生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推断能力。常见的文言
46、实词就存在于传统经典的篇目之中。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能迁移课文中的基础文言知识,其次还要采用一些推断文言实词含义常用的方法。常见的方法有以形释义法、以音猜义法、温故知新法(迁移法)、以今推古法、互文见义法、随文断义法等。本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层级为B。A项第一个“顾”意为“回头看”;第二个“顾”为“顾念”。B项第一个“胜”意为“尽”;第二个“胜”翻译为“能承受”“禁得起”。C项第一个“辞”为“推辞”;第二个“辞”意为“讲话、致辞”。D项的“过”都是“拜访”的意思。故选D。14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考生对古代文学常识的识记,全国卷对古代文学常识的考查十分重视。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将平时
47、积累的文学常识调动出来,也可以结合文本检验常识的正确性。此题主要分析古代座次尊卑。“上位”指尊贵的位置。“虚左”指古代坐车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东向坐”指坐西向东。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式结构,前堂后室。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坐西面东是最尊贵的座次,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而“东道主”中的“东”指的就是客观的方位“东边”,不显示身份尊卑。故选B。15A【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考生对文言句式的把握,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其中倒装句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了解高考对文言句
48、式的要求,其次要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例句“文倦于事,愦于忧”是被动句,两个“于”字是被动标志,翻译为“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A项中的“为所”表被动;B项为定语后置句,“当偿”是“诸民”的定语;C项是宾语前置句,“自”是“信”的宾语;D项是状语后置句,“于周”是“市”的状语。故选A。16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考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在调动平时学习的时候要放开眼界,多去关注一些文化知识,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关注某一个细节或者某一个用词上出现的瑕疵和陷阱。B项“蘅芜君”是薛宝钗的雅号,是因她住的
49、地方而得。故选C。17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考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求考生在调动平时学习的时候要放开眼界,多去关注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关注某一个细节或者某一个用词上出现的瑕疵和陷阱。B项是对论语的分析,论语为语录体,而不是纪传体。语录体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短小简约,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构,也不讲求段落、内容间的联系,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故称之为语录体。纪传体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它的突出特点是以大
50、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18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上书谏寡人者 越国以鄙远 邻之厚 亡去不义 不可不语 山色有无中 纵死犹闻侠骨香 对影成三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 【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考生对古典诗文的识记能力。这种给出上句,填出下句,或给出下句填出上句的默写形式,比情景式默写的难度相对较小,要求较低。但无论哪种默写形式,考生在解答此类题目时,都要求考生平时背诵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这样才能做到印象深刻,同时,要特别注句中一些易混字的书写,如“谏”“亡”等。19(甲)不义而富且贵 (乙)父母唯其疾之忧 (丙)以直报怨 【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考
51、生对古典诗文的识记能力。这种给出上句,填出下句,或给出下句填出上句的默写形式,比情景式默写的难度相对较小,要求较低。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平时背诵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这样才能做到印象深刻,同时,要特别注句中一些易混字的书写,如“唯”“直”等。20(1)A; (2)D ; (3)宝玉这句话是借用西厢记之语自比张生,将黛玉比作崔莺莺,含蓄表达了宝玉对黛玉的爱慕之情,作为少女的黛玉听了觉得害羞,不觉带腮连耳通红。 (4)意思是宝玉“中看不中用”,在这里是说宝玉敢说不敢当。【解析】【详解】(1)此题考核考生识记字音的能力。主要考查的是多音字、形近字和异形字,有些字的读音区别度很小,可能体现在音
52、调、平翘舌、前后鼻音等。记忆它的读音时一般根据它的语意或词性。解此类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字形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如A项的“沁”应是前鼻音“qn”,而不是后鼻音“qng”。故选A。(2)此题考核考生对红楼梦情节的识记,解答此题,需要考生对红楼梦有总体的把握能力,熟悉故事情节。“黛玉葬花”出自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葬花吟出自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林黛玉由对落花的怜惜,为落花立花冢,而感悟于自身的爱情和命运,写下一曲千古绝唱葬花吟。黛玉为花立冢,为花哭泣,也是为自身的爱情与现实的无奈而立冢悲泣,黛玉葬花,亦是葬己。而穿插于黛玉葬花过程中的“宝黛共
53、读西厢”、“宝黛释疑”更是成为感动千千万万有情读者的美丽绝唱。(3)此题考核考生对小说中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句子放入原文,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再抓这个句子中的关键词、句子的位置、句中的手法等来理解句子。“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采用类比的手法,宝玉这自比张生,将黛玉比作崔莺莺,含蓄表达了宝玉对黛玉的爱慕之情,作为少女的黛玉听了觉得害羞,不觉带腮连耳通红。(4)此题考核考生对小说中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句子放入原文,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再抓这个句子中的关键词、句子的位置、句中的手法等来理解句子。“苗而不秀”:“苗”,庄稼出苗;“秀”,庄稼
54、吐穗开花。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也比喻虚有其表。“镴枪头”,锡铅合金做的枪头,质软,比喻中看不中用的人。“银样镴枪头”比喻表面看起来还不错,实际上不中用,好像颜色如银子的锡镴枪头一样。【点睛】理解句子含义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抓句子中的重要词语。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义的关键性词语。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义之门的钥匙。二是抓句子的位置。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
55、过渡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三是要抓句中的修辞。对含有修辞的句子的理解,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四是抓句子的修饰、限制成份。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份。句子的修饰、限制成份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21一致处:都符合“仁”的原则。差异处:前者贵人贱畜,表现出孔子对财物的淡泊,对人的看重;后者先问人再问马,由人及物,符合圣人仁民而爱物的标准。【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考生对
56、论语中表现出的孔子的“仁爱”思想的分析评价。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比较句读的不同所显示的语意的不同。本题考查了论语的仁爱观,两个断句的差别在于,前者“不问马”为一句,后者将“不问马”标断。这一细小的变化,使意义有了明显不同。第一种: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译文:马房烧了,孔子退朝回家,问道:“伤了人吗?”没有问马。第二种: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译文:马房烧了,孔子退朝回家,问道:“伤了人吗?”(回答说:)“没有。”接着询问马的情况。前者贵人贱畜,表现出孔子对财物的淡泊,对人的看重;后者先问人再问马,由人及物,符合圣人仁民而爱物的标准。22 C 2
57、3 D 24 D 25 C 26 张苍免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广国贤有行故欲相之念久之不可而高帝时大臣又皆多死余见无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因故邑封为故安侯 【解析】22此题考核考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结合文意,运用适当的方法,比如字音推断法、字形推断法、对称结构推断法、语法分析法、联想迁移法、上下文推断法、代入法等。用代入法,把C项“感谢”的意思代入原文,语意不通。文帝估量申屠嘉已经难为邓通了,就派使者拿着符节召邓通,这时候应该是向申屠嘉赔礼道歉,而不是感谢。故选C。23此题考核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此题,需要考生
58、具备18个常见虚词的知识系统,还需要具备在具体情况下推断其用法和意义的能力。第一个“为”是介词,意为“向,对”;第二个“为”是动词,翻译为“写”。因此这两个“为”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不同。第一个“且”是副词,意为“将要”;第二个“且”是表递进的连词,翻译为“况且”。这两个“且”字的意义和用法也都不同。故选D。24此题考核考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的能力。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解答此类题型,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D项“戏殿上”省略介词“于”字,翻译
59、为“在宫殿上戏耍”,并不是选项所说“戏弄皇上”。故选D。25此题考核考生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归纳不正确的一项,筛选区间遍布全文。选项AB分析申屠嘉和邓通的事迹;CD则分析了申屠嘉和晁错的事迹。C项“侵犯了申屠嘉的个人利益”错误,原文说的是“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诸法令多所变更,议以谪罚侵削诸侯。而丞相嘉所言不用”,“而丞相嘉所言不用”的意思是“而丞相申屠嘉不满于自己的话(皇帝)不听”,可见不是侵犯了申屠嘉的利益,而是抢夺了皇帝的宠幸。故选C。26此题考核考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
60、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找名词或代词,找动词,借助虚词(发语词、句末语气词、时间词等),借助句式,借助修辞(对偶、排比、顶针、反复等),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考生首先可根据对话标志“曰”,连词“故”“而”“因”,承接副词“乃”,顶针等进行断句,“曰”字前后断开;连词、副词前面断开;两个“广国”中间断开。再根据句子的主谓宾结构进行断句。“张苍”是主语,“免”是谓语,“相”是宾语;“孝文帝”是主语,“欲用”是谓语,“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为宾语;“恐”为谓语,“天下以吾私广国”是宾语;“广国”为主语,“贤有行”是谓语;“念”为主语,“久”为谓语,“之”是音节助词,放
61、在谓语“久”的后面;“不可”独立成句;“大臣”为主语,“死”为谓语,“死”后断开。【点睛】小题5:文言断句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常考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文言文断句的考查比较重视。断句方法较多,考生平时应该多加训练,将方法熟记于心。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此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方法。找名词(或代词)或谓语,定句读;找虚词,定句读;找顶真,定句读;据排偶,定句读;依总分,定句读;对话,引文定句读;察反复,定句读。找出选项后,建议对选项多加默读,进行翻译,讲得通的一般就是正确
62、的。参考译文:丞相申屠嘉是梁人。孝文帝时,申屠嘉升任御史大夫。张苍丞相被免职,孝文帝想要任用皇后的弟弟窦广国为丞相,说:“怕天下人认为我偏爱窦广国。”因窦广国有才干且品德好,所以想让他做丞相,考虑了好久没有定下来。而刘邦时的旧臣又大多都故去,剩下的没有胜任的,就用御史大夫申屠嘉做丞相,因其家在故邑,封为故安侯。 申屠嘉为人清廉正直,不接受私人请托。这时,大中大夫邓通正得势,受宠幸,常得成千上万的的赏赐。文帝曾在邓通家欢饮,邓通受宠如此。这时,丞相上朝,而邓通坐在皇帝身旁,有怠慢之礼。申屠嘉奏事完毕,趁机说道:“如果皇上宠幸臣子,就让他高贵。至于朝廷的礼节,不可以不严!”皇上说:“你不要说了,我
63、偏爱他。” 申屠嘉下朝后坐在丞相府,发了一封文书,召邓通到丞相府,邓通没有来,申屠嘉将要斩邓通,邓通害怕了,朝见文帝,文帝说:“你只管去,我现在就派人去召你(到我这来),”邓通到了丞相府,摘了帽,光着脚,叩头请罪。申屠嘉端坐自如,故意不以待之,责备邓通说:“朝廷,是高帝创建的朝廷。邓通一个小臣,戏于殿上,犯了大不敬的罪,判处斩刑,(执法的)官吏现在就执行!”邓通叩头,脑袋都爱出血了,丞相也不饶恕。文帝估量申屠嘉已经难为邓通了,就派使者拿着符节召邓通,并且向申屠嘉赔礼说:“这是我的弄臣,你放了他吧。”邓通来到后,对文帝哭着说:“丞相差点杀我。” 孝景帝即位。孝景二年,晃错做内吏,地位显贵,受到宠
64、幸,在朝当权,诸多法令多有变改,商议着要贬谪削弱诸侯。而丞相申屠嘉不满于自己的话(皇帝)不听,痛恨晃错。晃错为内史,门在东面,不方便,在南面改了一个门,改这个门,打穿了太上皇庙外墙。申屠嘉听到后,欲趁此依法告晃错擅自凿穿宗庙垣墙。晃错的门客把这件事告诉了他,晃错害怕了,夜入宫拜见景帝。上朝的时候,申屠嘉奏请诛杀晃错,景帝说:“晃错打穿的并不是真的宗庙垣墙,而是外墙。原来是别的官住在里面,再说又是我让他做的,晃错没有罪过。”退朝后,申屠嘉对长史说:“我后悔不先杀了晃错,竟先请求皇帝,被晃错耍弄了。”回到住处,便呕血而死。谥号:节侯。27 A 28 孟诗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了仕途失意的幽思。如颔联
65、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王诗从开始的闲适自得到后来的萧瑟凄清再到最后的闭门谢客的恬静淡泊,诗人的感情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说明作者对辞官归隐既有闲适自得的一面,也有愤激不平、无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如“清川”“长薄”“流水”“暮禽”,这些山林中的景物使诗人倍感亲切,有一种回归的欣喜。“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些意象一方面显示出诗人归隐后心境的寂然,另一方面又有几分失意和清冷。 【解析】27此题考核考生对诗歌综合分析的能力。常见的错误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风格不正确,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解答此类题型,需要考生通
66、读全诗,从标题、作者、正文到注释,要务求全面。然后要看准要求,看清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选项,是选择一项还是两项。再细品选项,要落实选项的内容在诗词中的位置,要注意是从语言、形象、手法还是情感角度设置,诗词中有无相应的关键词或提示点。最后要学会排除。ABCD四项都分析了诗歌的情感。A项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这时他才发觉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为有了马周“直犯龙颜请恩泽”的先例,唐天子便会代代如此;却才发现: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明乎此,“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
67、绪,一语道出,富有余味。并不是选项A说的“一个休字写出了诗人归隐之心何其坚定”。故选A。28此题考核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把握诗歌的基调和情感要从诗歌的标题,作者,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关键词,注释等入手。孟诗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起首二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三、四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五、六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最后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王诗写作者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首联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的“归”字。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不迫。这里所写望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
68、出发时一种安详闲适的心境。颔联、颈联进一步描摹归隐路途中的景色。写“水”和“鸟”,一是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流水”句比喻一去不返的意思,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尾联中,“迢递”是形容山高远的样子
69、,对山势作了简练而又形象的描写。“嵩高”,即嵩山。前句交待归隐的地点,点出题目中的“嵩山”二字。“归来”,写明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而且含有闭门谢客的意思。后句写归隐后的心情,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最终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这时感情又趋向冲淡平和。整首诗写得很有层次。随着诗人的笔端,既可领略归山途中的景色移换,也可隐约触摸到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澹泊。说明作者对辞官归隐既有闲适自得,积极向往的一面,也有愤激不平,无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诗人随意写来,不加雕琢,可是写得真切生动,含蓄隽永,不见斧凿的痕迹,却又有精巧
70、蕴藉之妙。方回说:“不求工而未尝不工。”正道出了这首诗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点。【点睛】揣摩情感三法:一是分类整理,把握同类诗歌的内容和情感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题材相近,抒发的情感也有相似之处。二是由“点”及“面”,深度控掘“面”,指的是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点”,则主要指以下内容的“关键点”:关键字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如“思”“愁”“恨”之类。关键语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诗歌题目。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重要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是诗人审美创造的
71、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如诗中有“夕阳”“露水”“杜小河”等意象,就不难发现诗人的感伤之情。有关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三是借助表达技巧,揣摩诗歌内容和情感有些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主要是借助于某些特定的表达技巧,如比喻、用典、反衬等来表现的。因此,把握诗中的表达技巧、分析它们的表达特点,也是鉴赏诗歌情感的有效方法。29 岩岩:高耸的样子。 齐鲁青未了:在古代齐鲁两国的国境之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青翠的泰山。 30 承接上文不同文人用不同方式描写泰山的内容。指出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写景文字的状貌,取决
72、于作家的个性气质。开启下文,引出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 31 徐志摩:浪漫、热情、激情。周作人:闲雅、平和、温和、安静、和缓。 32 无论是文人、帝王还是游客,泰山都照出了他们各自的不同。杜甫、李白等人描写泰山的诗文中,反映出他们不同的思想、才情、性格和气质。秦皇、汉武的泰山封禅行为,反映出他们人格夸大的一面和虚弱的一面。作者多次登临泰山后的思考,反映出他从偏激到冷静和最终安于微小、平常的心理成熟。 【解析】29此题考核考生对诗歌中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诗歌和文本中相应的解释来进行分析。文中说“詹即瞻,说是在鲁国,不论在哪里,抬起头来就能看到泰山。”可见,“岩
73、岩”应该指的是泰山高大的样子。“齐鲁青未了”出自杜甫的望岳,这句也是写泰山的高大,意思是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30此题考核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以分析句子作用的题型呈现。解答此类题目,要从结构上和内容上两个角度加以分析。“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个句子在文章的第二段段首,那么它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毫无疑问应该是承上启下(过渡)。题目要求作简要分析,就应该把上文(尤其是上一段)的大意,和下文(尤其是下一段)的大意概述出来,也就是说明它是怎样承上启下的。因此它承接上段写不同文人用不同方式描写泰山的内容。引出下段写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个句子是本段的
74、中心句,指出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写景文字的状貌,取决于作家的个性气质。31此题考核考生分析文人性格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先分析文本的语言风格、情感主旨等,再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徐志摩以他才华横溢的想象和语言,描绘了一幅令人难忘的迎日图,文章中情感奔放,想象奇幻,词采华灿,表现了徐志摩的浪漫、热情、激情。周作人的乌篷船,用平和淡雅的格调、朴素自然的笔墨,紧紧扣住乌篷船的典型特征加以描画,同时透露出自己一种闲适隐逸的情思。从表面上看,作者是在写乌篷船,写游山玩水,然而细细体味,其中却透露出作者闲适的人生观,文中也弥漫着淡淡的乡愁。可见,周作人是个闲雅、平和、温和、安静、和缓的人。32此题考核
75、考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比喻(暗喻)来回答,泰山作为一面镜子,照出了什么。首先结合语境,“泰山是一面镜子,照出每个人的价值”,这是一种比喻说法,把泰山比喻成镜子,不同的人在泰山面前,都现出不同的形状。筛选出文中的主要信息,会发现作者主要写了文人,帝王和我三类人,文人详写杜甫与李白,帝王详写汉武帝与秦始皇。在泰山面前,杜甫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者,李白底气不足;秦始皇中途退回,显出伟人虚弱一面,汉武帝心理变态,把封禅搞得神秘莫测;我则在泰山的反观中,从偏激趋于平和,认识自己微小平常,且更加安于微小平常。【点睛】小题4:信息筛选整合有“四步骤”:定位认真审析题目相
76、关要求,在文本中择定重点阅读区域,排除次要内容干扰;提取在重点阅读区域里,专注进行信息比较,提取出承载重要信息的词句;转化通过联想、推断,调动知识能力的积累,将重要信息转化为答案要点;连缀用复述题目、归纳转述、简要分析等语句,连缀要点,形成连贯答案。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1)采用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2)采用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3)采用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33(1)面对雄心勃勃的秦穆公,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要有智慧。慷慨陈词间,有烛之武对郑国的一片赤诚,还有
77、对局势的准确掌控;寥寥数语里,有烛之武对人情的自如练达,还有对世事的深刻洞明。所以,一场思想的碰撞之后,“秦伯说,与郑人盟”,一场灭国的灾难,就这样化为无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感谢左传为我们记下了那位忠勇睿智的老人,纵然隔着千年看去,他依然傲然屹立在历史长河中,那就是烛之武。(2)(一个清洁工在扫地)清洁工:咦?怎么地上会有一个吃过的苹果?哎呀这可不行吖!广州刚刚创卫成功,而且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么不道德的行为,并且还是污染环境的行为,怎么可以发生呢?(扫掉苹果,走掉了)皇后(自言自语):不怕,我还有一个(皇后一把把苹果塞到白雪公主嘴里)(白雪公主晕过去了,“轰”一声倒在了
78、地上)【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考生微作文的能力。微写作的题目虽然字数少,但对考生快速成文能力和文字水平的考查丝毫不弱,体现了对记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技巧具体运用能力的考查,在微中见“力”、见“细”、见“妙”。解答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及时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框架或者思路,选择相应文体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与风格,明确、清晰、简要、有条理、合逻辑、进行写作。题目一是论述类微写作,要求考生从邹忌、蹇叔、烛之武、冯谖、范增、张良、侯嬴之中选择一人,结合他的事迹对人物进行评析,考生要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人物,对他的事迹了然于胸,评论才能信手拈来。题目二是描写类微写作,题目要求学生人生中发生的一个令人难忘的话剧
79、场景,既然是话剧,当中要有语言描写,还要完成题干的要求,要有道具、有人物、有细节描写,语言精当。【点睛】微写作的考查要求常常与表达方式、修辞、句式、人称、角度等语言表达联系起来。从本质上说,微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题。微写作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是改写、扩写、缩写、仿写以及种种片段性写作。表达方式看,我们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记叙类不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某个环节或人物的某个方面为中心,描绘出一个精彩的镜头,或是动人的画面,进而揭示事件的意义,展示人物的个性。人物描写类可以从正面切入,通过肖像、语言、动作、
80、心理等描写直接刻画人物形象;也可以从侧面切入,借助景物或者描绘他人等间接描写来烘托人物,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景物描写类要抓住景物的独特之处,发挥想象,变换观察角度,调动各种感官,做到绘声绘色。同时还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将主观上的喜怒哀乐融入客观的景物描写中,做到情景交融。场面描写类场面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的活动所构成的画面的描写。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使场面生动而富有感染力。写作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点面结合,有序可循;二是活动为主,突出气氛。说明类微写作的对象可以是日常物品、影视作品,可以是场所、建筑、时令特征,也可以
81、是漫画等。事物说明文的写作关键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而漫画说明文重在准确、全面。说明类微写作的技巧在于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依据合适的说明顺序,围绕事物的特征来进行写作。语言要通俗易懂、科学严谨。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应用类微写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标题、称呼语、问候语、结束语、落款等,同时还要积累一定量的谦辞与敬辞,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直抒胸
82、臆的抒情类微写作,可以借鉴颁奖词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间接抒情类微写作,往往需要结合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34忘记与铭记人生是一条和河,左岸是忘记,右岸是铭记。人们一生不停穿梭于左右两岸,并不断前行着。所以,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先谈谈忘记吧。俗言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因为偶然被蛇咬的那一次,便被恐惧占领了数十年。许多人亦如此,跌倒了爬起来,却在也不敢向前走一步,失败了便害怕了再也不敢尝试一次。何不忘记这些烦恼?仅管
83、向前走着,坑洼过后必定会有康庄大道,失败过后总会有新的奇迹。只有忘记过去的痛苦,才能拥抱未来的新生,只有抛弃思想的枷锁,才能迎来人生的春意。圣人们都善于忘记,从不拘泥于过去。如苏轼:“回首向来潇洒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如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如川端康成:“我看着凌晨四点的海棠,告诉自己要活下去。”圣人们因学会忘记而潇洒,我们也能因学会忘记而前行。再谈谈铭记吧。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着。“南京大屠杀公祭日”“英雄纪念日”无不提醒着我们过去的苦难历史,但是正因这作文http:/Www.zUoWEn8.coM/些,我们才站了起来。老一代人铭记过去的苦难,所以他们愿意在战场上抛头颅
84、洒热血;壮年人铭记过去的苦难,所以他们毫无怨言的坚守在每一个基层岗位上;少年人铭记过去的苦难,所以他们正在学着,正在奋斗着。正因铭记,我们才前行,正因铭记我们才奔跑。铭记不是执拗于过去。铭记是一种提醒,是压在心灵深处的信仰和坚守,是你在坚持不下去的力量。而执拗是只盯着过去,不愿再向前了。铭记是执拗的更高境界,因为我们执拗着,却也前行着。时代在催促人向前奔跑,也许路上我们会跌倒,但忘记那痛苦,铭记那教训,那么在前行的路上我们便有了防止跌倒的经验。正如我们无法阻止地震的发生,但我们也无法挽回逝去的生命,但是灾区再重建着,安全教育也在逐步跟上。时间不可能停滞不前,我们所能够做的只是防止悲剧不再上演。
85、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在微笑与泪水中奋力奔跑,在跌倒和风雨中不断向前,总有一天,我们也能做到:“也无风雨也无晴”。【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考生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以命题作文的形式呈现。根据“切分法”分析“忘记与铭记”可知,该题是一个并列短语,“忘记”与“铭记”并列,考生在行文时,既要写“忘记”,也要写“铭记”,但要写出深意,要论证两者的关系,重心落在“铭记”上。具体写作的过程中,要阐明应该忘记什么,应该铭记什么,忘记和铭记的原因是什么。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忘记被人给自己带来的不快,宽以待人;而对别人给自己的帮助则应铭记在心,时刻不忘。当然,也可以论述忘记和铭记的关系,忘
86、记应该忘记的,轻装前进;铭记应该铭记的,借鉴过去,化为动力,以便更好前行。【点睛】命题作文的审题,可以用“切分法”,也叫“分析法”,就是根据题目中的“范围、题眼、数量、人称”等来分析题目中每个词的含义和要求。如长大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对于这样的题目,可以采用切分的方法,把题目切分为“长大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三个部分。“长大的路上”限定了写作的范围,即所写的事件必须发生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他(她)”可以是爸爸、妈妈,也可以是爷爷、奶奶,还可以是其他给过“我”无私关爱的人,要理清“我”和“他”的人称关系。“牵着我的手”,是“题眼”(下面会分析),是文章应着力表现的内容
87、。“牵手”,可以理解为肌肤相亲的手拉手,也可以理解为“帮助”和“关爱”。所以,写作时,要重点表现“我”是怎样在“他(她)”的牵手中长大的,在长大的路上,“他(她)”给了“我”哪些无私的帮助和关爱。掌握这种审题方法,首先要注意内容范围。一般作文题目对要写作的内容都有个范围,对作文的选材总是有一定的限制。这种限制,具体表现在时间、对象、地点、内容等方面。再次要找准题眼。要弄清题目的意思,找准“题眼”是关键。“题眼”就是题目中提示思想意义或者表明感情色彩的词。所以,也有人把“题眼”叫“关键词”。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重点。能准确地找出“题眼”,再围绕“题眼”进行选材,就能做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主次分明。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抓住“题眼”呢?要领有“三抓”:抓谓语部分:如果题目是一句话,“题眼”通常在谓语部分。抓修饰词:如果题目是一个词组,“题眼”常常就是表示修饰限制的那个词。抓物体的象征:如果题目只是一个词,那么,“题眼”就是物体本身或它的象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