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108.50KB ,
资源ID:237275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727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00所名校》2018届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00所名校》2018届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8届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大多数人的 中

2、,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 ,真与美就一 了。这并不是说真与美是对立的,而是把美的价值提高,达到与真 的程度。A 观点 内含 劳燕分飞 同日而语B 观念 涵义 天南海北 平分秣龟C 理念 涵养 南辕北辙 相提并论D 心目 内涵 分道扬镳 分庭抗礼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

3、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A B C D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B 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

4、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C 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收益。D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B 他的书法龙飞系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C 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D 我妻子和郭

5、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5对下述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鸱吻最早见于汉代。相传汉柏梁殿失火之后,有巫师称海里有一种尾似鸱鸟的鱼,它激起的浪花就是人间的降雨,把它的形象置于屋顶之上,能辟火灾。正脊是指屋顶正中前后两坡交汇的屋脊,安置在正脊两端的怪兽就是鸱吻。明清时已不称鸱尾,而称鸱吻。此时鸱尾的尾部完全外弯,顶端由分叉变为卷曲的形状,已完全脱胎成龙的形象。从古代建筑遗存上看,当时鸱尾的形制相对简单,多用瓦当堆砌而成,尾部翘如风凰、朱雀等鸟形。鸱吻,又称鸱尾,古代俗称“呑脊兽”,是置于屋顶正脊两端的瓦制兽形构件。随着佛教在中国盛行,受佛教摩羯鱼

6、的影响,鸱吻下部开始出现张口的兽头,尾部逐渐演变成鱼尾的形状。A B C D 6(题文)下面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建立在地域文 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就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达至繁荣。随着信息化的发展, 尤其是进入电影、电视、互联网、智能手机普及的数字化时代之后,地域色彩浓 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试想,当人们打开手里的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好 莱坞电影、电视节目、网络视频、流行音乐,就可以跟天南地北的人们聊天交流 的时候,谁还愿意走进剧院,去观赏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呢?A 信息化发展导致古老的地方剧种日渐式微B 信息化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

7、了威胁C 信息与交通间接影响人们的文化娱乐活动D 数字时代的文化传承需重视保护剧院特色7下列与“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出处相同的是( )A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D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8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B 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C 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D 土地孕育五谷,五谷之长为稷,古代帝王对土神

8、“社”和谷神“稷”进行祭祀,后世以“社稷”代称国家。9下列诗词与荷花无关的是( )A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B 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C 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D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10下列诗句所涉及的节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诗歌鉴赏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搂。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日射李商隐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鸚鹉对红蔷薇。

9、11对这两首诗的词句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 王诗首句点出“不知愁”,次句用春日登楼赏景的行动具体展示她的“不知愁”。B 王诗三、四句写少女“忽见陌头杨柳色”所引起的感触和联想,表达了 妇的懊悔之意。C 李诗写射于纱窗上的明媚阳光、撼响门扉的风儿以及笼架上栖息的绿毛鹦鹉,都表明季节己进入“春事违”(春光逝去)的初夏。D 李诗写人事的孤寂寥落与自然风光的生气盎然,形成鲜明的对比,少妇无意识地撮弄着手中的罗帕,微露了一点儿百无聊赖的幽怨情绪。12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两首绝句都写闺中少妇的怨情,而且怨情内涵都完全相同。B 两首绝句都写了春天美好的景色,都写了少妇见景而生怨情。C

10、 王诗运用了直接抒情的写法,李诗则婉曲达意,人物的感情“尽在不言中”。D 两首诗都写得色彩鲜丽而情味凄冷,以丽笔写哀思,语言都很含蓄,给人留下了充分想象的余地,耐人寻味。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选择全不正确的一组 )(1)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2)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3)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11、4)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5)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A (1)(2)B (3)(4)C (1)(4)D (2)(5)14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评卷人得分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販为事。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

12、 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八岁出于书馆,书倌小僮百人以 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充书日进,又无过失。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曰博多,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不好傲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常言人长,希言人短。能释人之

13、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众会乎坐,不问不言; 賜见君将,不及不对。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淫读古文,甘闻异言。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好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俗材因其微过,蜚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王充论衡等自纪篇,有删节)15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岁凶,横道杀伤 凶:凶险B 闾里未尝让 让:责备C 辞师受

14、论语尚书,日讽千字 讽:背诵D 游必择友,不好苟交 苟:草率,随便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B 或以书丑得鞭 勉以行操为基C 处逸乐而欲不放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D 俗材因其微过 其孰能讥之乎17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是( )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礼敬具备,矜庄寂寥以笔著文,亦如此焉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幽处独居,考论实虚行苟离俗A B C D 1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王充极少说别人的短处,而愿意说别人的长处。他为人淸髙自重,被人诬陷,也不加辩白。B 王充幼年时恭顺仁厚,

15、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他追求好名声,喜欢结交杰出髙雅的朋友。C 王充做官时不计较俸禄的多少和官位的髙低,国君和将领召见时他考虑不周到就不对答。D 文章从生活、读书、做官等多方面来写王充的为人处事,多采用对偶句式,既使人物形象鲜明,又言简意赅,富有节奏感。1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掄。(2)淫读古文,甘闻异言。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伊川答人示奏稿书云:观公之意,专以畏乱为主。颐欲公以爱民为先,力言百姓饥且死,丐朝廷哀怜,因惧将为寇乱可也。不惟告君之体当如是,事势亦宜尔。公方求财以活人祈之以仁爱则当轻财而重民惧之以利害则将恃财以自保古之时得丘民则得天

16、下。后世以兵制民,以财聚众。聚财者能守,保民者为迂。惟当以诚意感动,觊其有不忍之心而已。(近思录,卷十之二程文集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公方求财以活人祈之以仁爱则当轻财而重民惧之以利害则将恃财以自保古之时得丘民则得天下。21填空近思录是一部_(学说)著作,是由朱熹、吕祖谦从_(人名)、_(人名)、周敦颐和张载四位宋代学者的文章和语录中摘编而成。22概括文中伊川主张的为政原则。评卷人得分四、句子默写2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庄子逍遥游)(2)月出惊山鸟,_。(王维鸟鸣涧)(3)_,因风飞过蔷薇。(黄庭坚淸平乐)(4)_,野渡

17、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5)_,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6)_,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7)拣尽寒枝不肯栖,_。(苏轼卜算子)(8)焚膏油以继晷,_。(韩愈进学解)(9)巧言乱德,_。(论语)(10)_,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家语)评卷人得分五、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各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到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三年之后,陈忠实的

18、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是年9月25日,让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他讲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炮先生中。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这年的最后10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

19、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地不错的西装。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炮先生。蓝炮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炮,换上“列宁装”。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脱下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炮先生。 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

20、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 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再文学上确立自己,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作家倍感困惑,又倍感启发。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船的结构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设计的刻意 而结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陈忠实最终发现,不是作家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体验。寻找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恰巧此时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

21、的,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和内核。如果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侍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茅塞顿开。多年以后,作家回忆往事,认为自己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 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此后,功名成就的作家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2016年春天,陈忠实走了,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摘编自陈忠实寻找属

22、于自己的句子、李清霞陈忠实年表等)相关链接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量,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即使与当代世纪小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应该说是独树一帜的。(何西来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陈忠实常讲,创作到了一定阶段,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艺术,而是拼人格。好一个拼人格!这正是作家自身博大的人格魅力的反应。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悲剧的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李满星陈忠实: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2

23、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选择最恰当的一组是( )(1)赵树理三里湾和柳青创业史是陈忠实最初的文学营养,使他萌发了文学梦,后来则成为他创作上必须突破的对象。(2)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使陈忠实在文学上确立了自信心,这是他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3)陈忠实认为“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这与其说是他的一种觉悟,不如说是他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4)陈忠实善于学习前人并感知时代,不仅拼生活、拼艺术,而且拼人格,不断地提升思想境界,获得对人和生命的独特理解。(5)从发表第一篇作品到被人称为“小柳青”,再到被人称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陈忠实的整个文学生涯

24、可谓一帆风顺。A (1)(2)B (2)(3)C (3)(4)D (1)(4)25为什么说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26文中认为“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27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辩证关系,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侠客形象之得以形成及发展,与读者大众的心理需求大有关系。司马迁称:“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虞舜、伊尹、仲尼等有道仁人尚且遭灾,“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史记,游侠列传遇害而不能自救, 当然只能寄希望于“赴士之阨困”的侠客了。社会总有黑暗,人间总有不平,而 正如明

25、人张潮说的:“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之。” (幽梦影能自掌正义,平天下之不平,那当然最好;至于无此本领的凡人, 焉能不怀念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正因为侠客形象代表了平民百姓要求社 会公正平等的强烈愿望,才不会因为朝代的更替或社会型态的转变而失去魅力。 不是还有主持公道維护社会正常秩序的法律吗?可法律也必须由人制订由 人执行,远非真的如善良人所想像的那么铁面无私,谁也不敢保证青天之下没有 冤狱或者不平。在法律之外,祈求侠客更富有戏剧性的自掌正义匡正扶弱,却是 武侠小说普遍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安得剑仙床下士,人间遍取不平人。”醒世 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有这句话在,不难理解

26、剑仙侠客何以千载之下 雄风不已。 既是“安得剑仙床下士”,可见剑仙不易求,而人间不平却时时有。也就是 清人龚自珍所慨叹的:“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己亥杂诗正 因为“江湖俠骨恐无多”,才值得历代文人再三吟咏;倘若遍地是侠客,也就见 多不怪,无论作家读者,都不会格外感兴趣的了。因此,读武侠小说而认定中国 人特讲义气,爱管闲事,多侠义心场,即使不能说全構,起码也是很不准确。可以说,武侠小说不以写实见长,而主要是一种写梦的文学尤其是其中的侠客形象,更是作家与读者“英雄梦”的投射。(节选自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有删改)28根据材料内容,概括武侠小说受欢迎的原因。29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画线句

27、子中“很不准确”的理解。30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人们沉溺于“英雄梦”的隐患。评卷人得分六、材料作文3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从“阅世”的意义上,它们就是历史,见证着社会的变迁;它们守护家园,铭记人间的深情;它们的阅历、顽强的生命力、光辉的生命形态,启示着我们的人生;它们与山河大地、飞禽走兽、风云雨雪雷电 雾和谐相处,彰显着时代的精神;一棵大树还可以让我们想见一代大师的风范、 智慧、情怀评卷人得分七、名著阅读32下列对三国演义前五十回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 郭图建议袁谭刻将军印两颗,暗使人送给吕旷、吕翔,让

28、他们俩作为内应,等曹操破了袁尚,再乘便图之,二吕收了印,径奔曹操,曹操识破意图。B 审配临受刑,叱行刑者曰:“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乃向北跪,引颈就刃,审配既死,操怜其忠义,命葬于城北,后有陈琳被带至曹操面前。C 曹操攻冀州,许攸献计决漳河之水以淹之,操听从此计,先差军于城外浅浅地掘壕堑,夜间添十倍军士,并力发掘。D 曹操统领众将入冀州城,将入城门,许攸纵马近前,以鞭指城门而呼操曰:“阿瞒,汝不得我,安得入此门?”操大怒,斩之。E. 袁谭派辛评见曹操约降,曹操说袁谭反复无常,不可信,反而要招降辛评,被辛评拒绝。袁谭大怒,辛评一气之下,立刻投奔了曹操。33阅读下面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文字,回

29、答选段后面的问题。却说曹操在景山顶上,望见一将,所到之处,威不可当,急问左右是谁。曹洪飞马下山大叫曰:“军中战将可留姓名!”曹洪回报曹操。操曰:“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遂令飞马传报各处: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选文中“虎将”是指谁?简述此次战斗中有关这位“虎将”的情节。34三国演义中,袁术部将纪灵领兵攻打刘备,当他得知吕布领兵来救刘备后,连忙派人致书吕布,责其无信。布笑曰:“我有一计,使袁、刘两家都不怨我。”纪灵为什么责备吕布“无信” ?吕布具体用了什么计策“使袁、刘两家都 不怨我”?2018届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 文 答 案1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

30、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观点”,观察事物时所处的立场或出发点,从一定的阶级利益出发所形成的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观念”,思想意识,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形象,关于某方面的认识和觉悟。“理念”,理性概念。“心目”,想法和看法;内心。第一处,根据句子语境“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可知,是关于人们内心对“真和美的看法”,选用“心目”最合理。“内含”,内心所具有的;内部包含的;内容;犹含蓄。“涵义”,涵意,词句等所包含的意义。“涵养”,指滋润养育;培养,大多指在修身养性方面而言,也指道德、学

31、问等方面的修养。“内涵”,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内在的涵养。第二处,根据句子语境,可知是“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一部分”,选用“内含”或“内涵”。“劳燕分飞”,比喻夫妻、情侣别离。“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的不同地区,亦形容(谈话)漫无边际。“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分道扬镳”,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第三处,根据词语的意思,句中是修饰“真和美”,再结合语境“这并不是说真与美是对立的”,只能选“分道扬镳”。“同日而语”,指相提并论,一般用于否定句。“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相提并论”,把

32、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一般用于否定句。“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第四处,根据语境,句子为肯定句,不能选用“同日而语”和“相提并论”,句子的意思是“真和美的地位一样”,选用“分庭抗礼”。故选D项。【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

33、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重整旗鼓:比喻失败或受挫后;重新整顿组织力量;准备再干。和语境中“继续以状态”“再创佳绩”相矛盾。意味深长:意味:情调,趣味。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符合语境。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符合语境。守正不阿: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语境说的是赵老师执着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强调的是坚守,而“守正不阿”强调的是人处事公正。不符合语境。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心满意

34、足。句中是指“对未来”并不是“对取得的成就”,使用错误。万无一失: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符合语境。故选B。【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

35、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3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项,句式杂糅,“根据调查”“调查显示”,二者任留其一;B项,语序不当,改为“要求每名学生三个月内完成”;C项,搭配不当,“推动”和“受益”搭配不当,删去“和企业广泛受益”。故选D。4A【解析】这是一道关于语言得体的试题。“得体”指的是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具体包括: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身份的需要,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有分寸感,做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说话的对象与场合的不同,来选择运用敬辞或谦辞,书面语或口语。B项,“献丑”是谦辞,用于展

36、示作品或演出时,表示自己技能很差的谦虚说法,不用于“落款出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这个语境。C项,“垂询”,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 自己的行动。用于此处不得体。D项“内人”:用以称自己的妻子。此句是说郭教授的妻子,不得体。A项“舍弟”,用于自己的弟弟,使用正确。5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设题的方式,从本题来看,这是没有语境的排序题,故考生要分析所给的六个句子,根据关联词、代词、指示代词等确定句和句之间的关联,然后进行排除。本题中,浏览六个句子可以发现,这段文字属于说明性的文字,说明的对象是屋顶正脊两端的瓦制兽形构件鸱吻,然

37、后确定首句,作为说明性的文字,首句多为下定义,即对说明对象进行解说对比六个句子可知,“鸱吻,又称鸱尾,是置于屋顶正脊两端的瓦制兽形构件”是对“鸱吻”所下的定义,故放在开头;因“鸱吻”是置于屋顶正脊两端,故第二句要对“正脊”进行介绍,这就确定了;接着介绍“鸱吻”的起源,“鸱吻最早见于汉代”具体讲述鸱吻出现的时代,应放在第三处;“从古代建筑遗存上看,当时鸱尾的形制”,这是介绍当时“鸱尾的形制”,“随着佛教在中国盛行,受佛教摩羯鱼的影响,鸱吻下部开始出现”,这是变化过程,这就确定的关系;“尾部逐渐演变成鱼尾的形状”,“此时鸱尾的尾部完全外弯”,由“逐渐”到“完全外弯”,这就确定的顺序。故选C项。【点

38、睛】对于排序题,答题方法如下:首先要感知语意内容,把握文意的连贯性。.整体把握,了解语段或句子的中心语意,或找中心句(文眼句),或归结各句语意,把握整体主题或主旨。将句子按意义分类,将各种表意相近的句子归结在一起,然后进行局部调整,最后整体排列,依据语意的连贯性,把握语句的衔接。比如本题,要先看首句,首句多为下定义、背景引入,需要通过对比得出。对比,“鸱吻最早见于汉代”具体讲述鸱吻出现的时代,“正脊是”为 下定义,具体论述时代,优于;“鸱吻,又称鸱尾”为背景引入,优于,排除A項。 “鸱吻下部开始出现”为变化过程,应先介绍鸱吻是什么,优于,排除D项。看尾句,对比,“汉代”,“明清”,应先讲述汉代

39、,再讲述明清,故在 之后,锁定C项。选C。6B【解析】试题分析:由“核心观点”可知要找中心句。“信息、交通都不发达”讲述的是以前的情况, 以前的情况不重要,属于背景引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开始讲述现在的情况,以前与现 在对比,现在的情况更重要,即“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试想”即想一想,为举例 子,故后文是假设论证,为了支撑前文观点,即传统文化因为信息化发展受到巨大冲击,B项 是文段中心句的同义替换,当选。A项“古老的地方剧种”,文段尾句虽提及“地方剧种”, 但为例子,例子内容不是重点,排除。C项“信息与交通”对应文段首句,是背景引入的部 分,非重点,排除。D项“剧院特色”文段未提及,排除

40、。7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与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出处相同的”,这就要求考生先要明确题干中名句的出处,然后再分析选项中名句的出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A项,“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人必须遵循地的规律特性,地的原则是服从于天,天以道作为运行的依据,而道就是自然而然.”。B项,“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荀子的劝学,意思是“譬如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C项,“吾生也有

41、涯,而知也无涯”出自庄子,意思是“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D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离骚,意思是“道路又窄又长无边无际,我要上天下地寻找心中的理想”。故选A项。8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B项“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六种经书:诗书易礼春秋乐。9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诗歌中意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诗词与荷花无关的”,这就要求考生明确荷花的特点、别称、开放的季节等,然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BC三项都与荷花有关,“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中“菡萏”就是荷花的别称

42、,“翠叶”是指“荷叶”,这是秋季的残荷;“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十里锦香”言荷花面积之广,这是写荷花;“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芙蓉”也是荷花的别称。D项,“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绿艳”是牡丹的绿叶,“红衣”是牡丹的花瓣,这是说深红浅红的牡丹姹紫嫣红地开放,在宽大肥硕的绿叶的衬托下愈加娇媚可人,这是写牡丹。故选D项。10A【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对所给诗句一一分析,得出诗句所涉及的节日,然后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可知涉及的节日是清明;出自苏东坡的守岁,守岁是除夕的重要习俗,从“强不睡”“相守”也可以判断涉及的节日是除夕;从“家家乞巧”可见涉及的节日

43、是七夕;“火树”“银花”“星桥”都写灯光,出自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根据所学可以判断涉及的节日是元宵节。根据时间先后应是元宵、清明、七夕、除夕,故选A。11C12A【解析】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考查的角度比较多。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两首诗的词句理解,有错误的一项”,然后浏览四个选项,看每个选项针对哪一句、哪一个角度设题,再与诗歌进行比较,做出选择。本题中,C项,“李诗写笼架上栖息的绿毛鹦鹉,都表明季节己进入春事违(春光逝去)的初夏”错误,“笼架上栖息的绿毛鸚鹉”并不能表明季

44、节已经进入“春事违”的初夏,应该换成“院子里盛开的紅蔷薇花”。故选C项。12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A项,“两首绝句都写闺中少妇的怨情,而且怨情内涵都完全相同”

45、错误,这两首诗虽然都写了少妇因春光逝去、青春虚度的心理,但王诗中少妇怨情的内涵要丰富一些、复杂一些,还有“悔教夫婿觅封候”的成分。故选A项。13D14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表达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解析】13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选择全不正确的一组”,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

46、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第2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说法错误,从诗中来看,“无哗战士衔枚勇”,此句应是重点描绘士子答题情况,考生们大清早就入场了,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第5句,“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错误,从诗中来看,“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是谦逊之辞。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家选出真正的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故选D项。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

47、赏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这就要求考生先理解这句诗的意思,看这句诗是写什么内容的,有没有使用什么技巧,有何效果。从诗歌标题“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来看,这是写礼部考试的场景,故“下笔春蚕食叶声”应是描写应试者答题的场景。先理解这句诗的意思,这句话是说“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由此可知“春蚕食叶声”应是应试者落笔纸上的声响,试题下发后,考生奋笔疾书,一片沙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这一描摹非常形象,非常生动,而且落笔的声音也显得考场内非常的寂静,这属于动中见静的

48、手法,而作为主持礼部考试的欧阳修,见到考场中英才济济,考试场面寂静、肃穆而充满生气,内心流露出的是为朝廷得添新人而喜悦的情感。【点睛】赏析语句题是以句子为赏析对象的一种题型。“句子”可以是某联或某阕这些局部语言。题干用语一般为“请赏析句”“请赏析联的妙处”“请从角度赏析两句”。赏析语句是与赏析字词或整首诗相并列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 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赏析语句分两种题型:一是定向赏析型,题干规定好了鉴赏

49、角度,如从虚实结合角度赏析该句;二是综合赏析型,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考生自行选择角度,如“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某”。这就可以从描写的角度、修辞的角度、抒情方式的角度、遣词造句的角度等方面赏析。答题的时候,可以先分析诗句的意思,看诗句是写景还是抒情,写景是写了什么景,突出景物什么特点,景物是实实在在的,还是诗人想象的,由此可以考虑是否使用虚实结合或相衬;是动态的画面,还是静态的场景,由此可以考虑动静结合或相衬;景是乐还是哀,情是喜还是悲,由此可以考虑是借景抒情还是以乐景衬哀情;有没有使用什么修辞,一般考虑比喻、比拟、借代和夸张;句式如何,是否对仗;有无动词、形容词、副词,这些词语在表达情感方面有无

50、明显的表现力,等等。答题步骤:解释该句的含意、表达的情感;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15A16C17A18B19(1)又赶上兵荒马乱,怕被仇人捉住。(2)(王充)爱广泛地阅读古书,喜欢听不同于流俗的言论。【解析】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岁凶,横道杀伤”中的“凶”如解释为“凶险”,则与语境不合

51、,从句中来看,这是说“年成”的情况,由后面“横道杀伤”的情况来看,此处应是说年成不好,“凶”意思是“年岁不好,遭遇荒年”。考生还可以联系寡人之于国也中“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来理解“凶”的意思。故选A项。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本题中,C项,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却”。A项,前者“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中“焉”是兼词,兼有介词“于”和代词“之”的意思,即“于之”;后者“盘盘焉,囷囷焉,蜂房

52、水涡”的“焉”是助词,形容词的词尾,的样子。B项,“或以书丑得鞭”的“以”是介词,“因为”;“勉以行操为基”中“以”也是介词,“把”。D项,前者“俗材因其微过”中“其”是代词,“他”;后者“其孰能讥之乎”中“其”是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故选C项。1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考生要把握题干中“王充”“美好品德”这些信息,然后采取排除的办法进行选择。“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的意思是“(王充)跟同辈的伙伴一起玩,不喜欢随便打闹。”这属于王充的美好品德。“礼敬具备

53、,矜庄寂寥”的意思是:“(王充)很懂礼貌,庄重寡言。”这也是讲王充的美好品德。“以笔著文,亦如此焉”的意思是:“(王充)写文章也是如此。”这不属于美好品德,因此凡含此句的选项皆不是正确答案。由此排除CD两项。“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的意思是:“(王充)卑贱得连斗石的俸禄都没有,而心情却与吃万钟俸禄的人差不多。”这也是王充的美好品德。“幽处独居,考论实虚”的意思是:“(王充)深居简出,考奎论证世书俗说的虚实真伪。”这是美好品德。“行苟离俗”的意思是:“(只要这个人)品行不同于世俗,(王充就同他交朋友)”。这句讲的不是王充,因而应排除包含此句的选项。故选A项。1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

54、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项,“他追求好名声”错误,文中说“不好傲名于世”,意思是“王充不图在社会上出名”,由此可知,选项中“他追求好名声”与此相悖。故选B项。1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会”,正好,恰巧;“扰乱”,混乱,兵荒马乱;“

55、为所”,被动句式,被;“怨仇”,仇人。第二句中,“淫”,由“过度”引申为“广泛”;“甘”,喜欢;“异言”,不同于流俗的言论。【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虚词

56、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参考译文:王充,是会

57、稽郡上虞县人,字仲任。他祖上曾从军立有军功,被封为会稽郡的阳亭侯。才一年,因变乱而失去了爵位和封地,于是就在那里落了户,以种地养蚕为业。曾祖父王勇好意气用事,结果跟很多人都合不来。灾荒年头,他曾拦路杀伤过人,因此仇人众多。又赶上兵荒马乱,怕被仇人捉住,于是祖父王汎领着全家肩挑车载家当,准备到会稽郡城去安家,但中途在钱唐县留了下来,以经商为业。祖父有两个儿子,长子叫王蒙,次子叫王诵,王诵就是王充的父亲。王家祖祖辈辈好讲义气,到了王蒙、王诵就更厉害了,所以王蒙、王诵在钱唐县又仗恃自己的勇力欺凌别人。后来,又与土豪丁伯等人结下了怨仇,只好全家又搬到上虞县居住。建武三年,王充出生。王充小时候,跟同辈的

58、伙伴一起玩,不喜欢随便打闹。小伙伴们都喜欢捉鸟、捕蝉、猜钱、爬树,只有王充不愿玩这些,王诵对此感到很惊奇。王充六岁时,家里就教他认字写字,王充恭厚友爱孝顺,很懂礼貌,庄重寡言,有成年人的气派。父亲没有打过他,母亲没有责备过他,乡邻没有指责过他。八岁进书馆学习,书馆里的小孩子有一百多人,都因为有过失而脱去衣服受责打,或者因为字写得难看而被鞭打。只有王充的书法日见进步,又没有什么过失。学完了识字书写课程,就离开了教写字的老师,去学习论语和尚书,每天能背诵一千字。读通了经书,品德也修养好了,就又辞别经师而去自己专门研究,王充一写出文章,就得到许多人的好评。所读的书也一天比一天多。王充才能虽高但不喜欢

59、随便写作,口才很好可是不好与人谈论对答。不是志同道合的人,他可以整天不说话。他的言论初听时似乎很古怪,与众不同,直到把他的话听完了,大家才认为说得很正确。王充写文章也是如此,行事为人和侍奉尊长也是如此。王充不图在社会上出名,不为个人的利害去求见长官。经常说别人的长处,很少说别人的缺点。他能够原谅别人的大错,也惋惜别人细小的过失。他喜欢隐蔽自己的才能,不好自我炫耀。尽力把修养操行作为做人的根本,而羞于靠才能来沽名钓誉。众人聚会坐在一起,不问到自己便不说话;受到污蔑中伤也不愿自我辩解,官位不升迁也不怀恨。穷得连蔽身的简陋住宅都没有,但胸怀比王公大人还要宽广;卑贱得连斗石的俸禄都没有,而情怀却与吃万

60、钟俸禄的人差不多。做了官不格外高兴,丢了官也不特别悔恨。处在逸乐之中时不放纵自己的欲望;处在贫若的时候也不降低自己的气节。他爱广泛地阅读古书,喜欢听不同于流俗的言论。当时流行的书籍和世俗传说,有许多不妥当的地方,于是就深居简出,考查论证世书俗说的虚实真伪。王充为人清高稳重,结交朋友很注意选择,从不随便与人结交。结识的人地位虽卑微,年纪虽轻,但只要他的品行不同于世俗,就一定和他交朋友。王充好结交一些有才能有道德的人,不喜欢滥交一些庸俗之辈。因此,有些庸俗之辈,就抓住王充一些微小的过失,匿名攻击陷害他,但王充始终不去辩白,也并不因此而怨恨那些人。20公方求财以活人/祈之以仁爱/则当轻财而重民/惧之

61、以利害/则将恃财以自保/古之时/得丘民则得天下21理学程颢程颐22爱民、保民【解析】2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公方求财以活人,祈之以仁爱,则当轻财而重民;惧之以利害,则将恃财以自保。古之时,得丘民则得天下”,这段话是说“您正在乞求财物以救人,以仁爱之心向皇帝请示,皇帝就会轻财而重民;如果以利害祸乱引起他的警惧,皇帝就会依仗财物以自保。古时候,得到民众拥护就得到天下”,圈出句中的名词代词,如“公

62、”“人”“之”“民”等,然后依据句式、句意、语法关系进行断句,“求财”的目的是“活人”,故应在“活人”后断开,“祈之以仁爱”是状语后置句,“以仁爱”是后置状语,应在“仁爱”后断开,“则当重民”与后面“则将自保”句式一致,“惧之以利害”与前面的“祈之以仁爱”句式结构一致,可以按照这种方式断开这几处,“古之时”是时间状语,一般单独列出来,按照这种方式即可正确断句。2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借助课内的学习和课外的积累来解答。本题问的是“近思录是一部什么(学说)著作”“是由朱熹、吕祖谦从谁和谁以及周敦颐和张载四位宋代学者的文章和语录中摘编

63、而成”。近思录一书,在理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确立儒家道统,传播理学思想起过重要作用。是依朱、吕二人的理学思想体系编排的,从宇宙生成的世界本体到孔颜乐处的圣人气象,循着格物穷理,存养而意诚,正心而迁善,修身而复礼,齐家而正伦理,以至治国平天下及古圣王的礼法制度,然后批异端而明圣贤道统。全面阐述了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故此书实可谓囊括了北宋五子及朱吕一派学术的主体。是由朱熹、吕祖谦从程颐、程颢、周敦颐、张载四位宋代学者的文章和语录中摘编而成。2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概括文中伊川主张的为政原则”,这就要求考生理解文段

64、的意思,圈出伊川主张的为政原则的内容,然后进行概括。如“颐欲公以爱民为先”“力言百姓饥且死,丐朝廷哀怜,因惧将为寇乱可也。不惟告君之体当如是,事势亦宜尔”“聚财者能守,保民者为迂。惟当以诚意感动,觊其有不忍之心而已”,由这些内容可知,伊川主张的为政原则是爱民和保民。【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

65、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

66、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

67、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参考译文:程颐先生在答人示奏稿书中说:看您的意思,只以担忧动乱为主,我则想要您以爱民之意为重,极力向皇帝说明百姓快要饿死了,哀求朝廷同情怜惜,由此再说明担忧民众因穷困而为盗寇作乱,这样写是行的。不但上告国君的话如此说才得体,事之情势也应该这样说。您正在乞求财物以救人,以仁爱之心向皇帝请示,皇帝就会轻财而重民;如果以利害祸乱引起他的警惧,皇帝就会依仗财物以自保。古时候得到民众拥护就得到天下。后世用军队要挟民众,以财物招揽军队,聚敛几物的能够自己守护,安抚民众的被看成迂腐。我们只应该用诚意感动君上,希望他有仁爱之心罢了。23(1)风之积也不厚(

68、2)时鸣春涧中(3)百啭无人能解(4)春潮带雨晚来急(5)细雨鱼儿出(6)纵豆蔻词工(7)寂寞沙洲冷(8)恒兀兀以穷年(9)小不忍則乱大谋(10)树欲静而风不止【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鸣”“涧”“啭”“潮”“豆蔻”“沙洲”“恒”“兀兀”“止”。24D25他意识到要像自己笔下的蓝袍先生一样接受时代的变化,在生活和思想上打开自己;他认识到必须写出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的位置

69、;他认为自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产生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述。26他的小说艺术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他的文学作品的思想容量和审美境界在20世纪中国是无可取代的;他的作品是当代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的经典27剥离”和“寻找”是辩证关系。剥离的结果带来寻找的可能,而寻找的冲动激发剥离的愿望。表现:从赵树理和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寻找到马尔克斯、王蒙等新的文学营养;从中山装所代表的时代精神中剥离,寻找到西装所代表的面对世界的契机;从典型性格中剥离,寻找到 “文化心理结构”学说;从自身已有的文学成就中剥离,寻找到新的文学高度,写出了文学巨著。【解析】2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70、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选择最恰当的一组”,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一组”,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2)“这是他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错误,文中只是说“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3)“错误判断”说法错误,第四段说的是“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这不是陈忠实的判断,而是家乡人的自嘲的称呼,陈忠实只是想起这一情况。(5)“陈忠实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错误,“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

71、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1992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由此可知并非“一帆风顺”。故选D项。2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为什么说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这就要到文中圈出1985年对于陈忠实的意义,或者说1985年陈忠实

72、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解答本题,考生可以先根据“1985”确定答题的范围,根据“标志性”明确答题的角度,然后到文中找到设题的区域,如第三段说“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这就明确了设题的区域,主要在第三、四、五段,如第三段“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脱下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炮先生”,如第四段“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如第五段“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再文学上确立自己”“多年以后,作家回忆往事,认为自

73、己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2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文中认为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就要求考生答题时要弄清楚“属于陈忠实的句子”和“永留人间”的含义,然后采取原因追问法打开思路,即“为什么属于陈忠实的句子会永留人间”,再到文中找到相关的材料加以佐证。理解句子含意要回归文本,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主旨等来理解。针对设题的句子,考生可以问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指的是什么,“永留人间”是什么意思

74、,为什么会“永留人间”,这样就可以打开思路,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章最后一段说“2016年春天,陈忠实走了,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结合上文来看,句中“属于陈忠实的句子”应是指陈忠实的文学作品,而“永留人间”是说陈忠实的作品会永远留在读者的心中,为什么会永留人间呢?这就可以联系链接一来看,“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量,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即使与当代世纪小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应该说是独树一帜的”,由此可知

75、,陈忠实小说艺术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他的文学作品的思想容量和审美境界在20世纪中国是无可取代的,他的作品是当代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的经典,因而说这些作品可以“永留人间”。2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题干问的是“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辩证关系,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这就要求考生要理解“剥离”和“寻找”的意义,再回归文本,找到“剥离”和“寻找”的表现,最后进行答题。从文中来看,陈忠实写作的过程中“寻找”是一种浅层次的累积,到了一定程度才会蜕变,才想要“剥离”,而“剥离”的结果带来“寻找”的可能,而“寻找”的冲动又激

76、发“剥离”的愿望。如文章第三段“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第五段“在剥离的愿望中,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船的结构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设计的刻意”,这是由赵树理柳青剥离而找到马尔克斯王蒙等新的营养;如第三段“脱下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炮先生”,这是由中山装代表的时代精神剥离寻找到西装代表的面对世界的契机;如第五段“恰巧此时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侍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茅塞顿开”,

77、这是由典型性格剥离寻找到文化心理结构学说;如最后一段“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这是由已有的文学成就剥离寻找新的文学高度。考生根据这些内容答题即可。【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

78、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

79、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28法律不能保证没有冤狱或者不平。武侠小说中的侠客形象能

80、满足百姓要求社会公正平等的愿望。(符合百姓祈求侠客匡正)侠客少,不易求使得作家读者格外感兴趣。29“很不准确”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侠客本就少,不易求;另一方面是因为武侠小说反映的只是作家和读者的梦想。30侠客是在法律之外自掌正义,这和法律相抵触,会带来社会秩序混乱;满足了人们的心理安全的需求,从而自我麻痹;借创造出的英雄形象来推卸自身抗争社会不公的责任。【解析】2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内容,概括武侠小说受欢迎的原因”,这就要求考生依据题干的要求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概括。如第一段“侠客形象之得以形成及发展,与读者

81、大众的心理需求大有关系遇害而不能自救, 当然只能寄希望于“赴士之阨困”的侠客了。社会总有黑暗,人间总有不平正因为侠客形象代表了平民百姓要求社会公正平等的强烈愿望,才不会因为朝代的更替或社会型态的转变而失去魅力”,如第二段“不是还有主持公道維护社会正常秩序的法律吗?谁也不敢保证青天之下没有 冤狱或者不平”,如第三段“可见剑仙不易求,而人间不平却时时有正因为江湖俠骨恐无多,才值得历代文人再三吟咏”,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2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画线句子中很不准确的理解”,考生要先找到划线句,

82、理解句子的含义,再分析“很不准确”所指的内容。从文中来看,该句处在最后一段,“因此,读武侠小说而认定中国人特讲义气,爱管闲事,多侠义心场起码也是很不准确”,由此可知此处“很不准确”是指“读武侠小说而认定中国人特讲义气,爱管闲事,多侠义心肠”,由“因此”可知,可以到前面寻找原因,如“正因为江湖俠骨恐无多,才值得历代文人再三吟咏”,由此可知原因之一是“中国侠客本就少,不易求”,再结合后面“武侠小说不以写实见长,而主要是一种写梦的文学尤其是其中的侠客形象,更是作家与读者英雄梦的投射”,可见原因之二是“武侠小说反映的只是作家和读者的梦想”。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3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

83、本,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人们沉溺于英雄梦的隐患”,解答本题要结合第一题“武侠小说受欢迎的原因”来分析。如第一段“侠客形象之得以形成及发展,与读者大众的心理需求大有关系”“遇害而不能自救,当然只能寄希望于赴士之阨困的侠客了。社会总有黑暗,人间总有不平”“侠客形象代表了平民百姓要求社 会公正平等的强烈愿望”,读者对侠客的这种心理会让人们借创造出的英雄形象来推卸自身抗争社会不公的责任;如第二段“祈求侠客更富有戏剧性的自掌正义匡正扶弱”,侠客“自掌正义”会带来社会秩序的混乱,与法律相背离;如第三段“武侠小说不以写实见长,而主要是一种写梦

84、的文学尤其是其中的侠客形象,更是作家与读者英雄梦的投射”,“侠客”是人们创造出来的形象,这会让人们自我麻痹。考生可以围绕这些内容答题。【点睛】信息筛选概括分析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

85、意思。筛选概括并非简单的抄写文中的句子,要注意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31活出树的姿态我常常觉得作为一棵树,应该是一种极端痛苦的生命体验。这也许与我的人生经历有关。“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很多年前,有一首歌这样唱,算是我的注解。从黄土高坡上走出来,我说不上是幸福,也说不上是痛苦每当想起我的黄土高坡上的故乡,我的内心总翻腾着这样的感觉。小时候,跟着父母在田里劳作,夕阳西下,我们一家才从黄土高坡上下来,灿烂的晚霞照耀着西边的天空,天地之间笼罩着金黄色,这时候,我就想看树。夕阳照耀下的树,显得俊美异常,全身挂彩。可是那些努力用它们微薄的绿色点染黄土的柳树、白杨树、槐树,在我看来,不但形容枯槁,而且发育不良。

86、那些树,显示着顽强倔强的生命力,实际上弯腰弓背,被惨黄的土色掩盖得没有力气。后来,我就离开了故乡,这一去,是很多很多年了。不知为什么,虽然没去过黄山,却对画家笔下的黄山松心存敬意。扎根f岩,不遇寸土,吸风饮露,姿态佼然。我觉得,如果作为一棵树,也许得像黄山松一样生活着才有味道。倒不是说这样会赢得许多的赞赏,而是作为一棵树,总是有一些尊严吧。话说到这里,我在私下里问自己,是不是觉得故乡的那些树们就没有尊严或是失去了些什么吗?我说不上来。在后来,我到了成都,一路沿成渝高速前进,渐次觉得车窗外有些异样,那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和那些生活在平原上的树给我的印象。那是怎样的树啊!姿态阿娜,仪态万方,河溏岸边,

87、房前屋后,那些我叫不出名字的树就那样站立着,它们不修边幅,细小的枝桠从树根部一直延伸到顶部,远远看去,就像一位贵夫人。有时候,从一丛竹的背后或四周站立着这样一棵树,你会觉得那简直是树衬托了竹美。没有了树,那些竹就像站不正的伪君子。那一刻,几种树的姿态一下子在我的脑海里活动着春、夏、秋、冬我突然鼻子一酸,想起我的故乡的那些树们,它们活得比黄山松还艰难啊!也就是从那时起,我觉得,作为一棵树,就应该像川西平原上的树那样,活得潇洒自如。而我的心里,仍然时刻刻着故乡的黄土高坡上的柳树的姿态,而我,则是它们延伸出来的一段根。【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

88、的意思,然后确定立意。从材料来看,材料的中心对象是“树”,然后从几个方面对“树”进行解读。材料中的“树”可以是实指,即自然中的“大树”“小树”,也可以是虚指,如像“树”一样沉稳、智慧、谦虚的人,如像大树一样保护子女的父亲,如像树一样泽被后人的大师,如像树一样无私奉献的教师等等。材料中对“树”的解读其实就是对考生作文立意的指引,如“从阅世的意义上,它们就是历史,见证着社会的变迁”,可以写“树”对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朝代的更迭的见证,可以以“树”的沉静来写人世的浮躁;如“它们守护家园,铭记人间的深情”,可以写“树”对人类的意义,对人类环境保护的价值;如“它们的阅历、顽强的生命力、光辉的生命形态

89、,启示着我们的人生”,可以写“树”的顽强、执着、谦虚、沉静对人的启发,启示我们要静下心来做事,要踏踏实实走好人生;如“它们与山河大地、飞禽走兽、风云雨雪雷电雾和谐相处,彰显着时代的精神”,可以由“树”与自然万物的和谐相处引发对人类与自然、人类自身要和谐共处、共生的思考;如“一棵大树还可以让我们想见一代大师的风范、 智慧、情怀”,可以由“树”的姿态联想到大师们的风范、智慧、情怀等等。考生可以从这些角度中选取其一进行立意。材料没有限定文体,故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但一定要文体清晰,可以写议论文,由自然界中的“大树”入手,引出具有“树”一样品格、姿态的人;也可以写记叙文,以“树”作为线索来

90、彰显父子之情、同学之谊,但要注意用细节描写来凸显文章的亮点。参考如下:“树”对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朝代的更迭的见证摒弃浮躁,做一个树一样的人活出树的姿态“树”对人类的意义,对人类环境保护的价值与自然和谐共处【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

91、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32DE【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三国演义前五十回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这是针对三国演义设题,且是“前五十回的内容”,这就要求考生回顾前五十回的内容,最后做出判断。本题中,D项,“操大怒,斩之”错误,许攸献计,曹操攻下冀州。许褚走马入东门,碰到许攸,许攸又说“汝等无我,安能出入此门乎”,许褚与之争辩后大怒,拔剑杀之,提

92、头见曹操,曹操深责许褚后厚葬许攸。E项,“辛评一气之下,立刻投奔了曹操”错误,该项信息源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曹丕乘乱纳甄氏,郭嘉遗计定辽东”,这一章中说辛评因被袁谭猜忌出言刺激而被气死,而且“辛评”忠于袁氏,即使袁谭节节失利,面临灭顶之灾,也是不离不弃,可谓“从一而终”。故选DE两项。33赵子龙(赵云),赵云见夫人已死,害怕曹军盗尸,便将土墙推倒,掩盖枯井。掩盖完毕,解开勒条绦,放下掩心镜,将阿斗护在怀中,绰枪上马。赵云力战四将,曹军一起涌到,赵云就拨出青工剑乱砍,手起之处衣甲平过,血如涌泉。杀退曹军众军将,直透重围。【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概括文学名著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

93、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选文中虎将是指谁?简述此次战斗中有关这位虎将的情节”,这就要求考生分析材料,把握材料源自三国演义的哪一个章节,根据材料中出现的人物、地名来明确题干所问。由材料中“曹操”“景山”“曹洪”“军中战将可留姓名”“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等可知,材料源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是书中的经典片段,考生可以截取这一片段中赵子龙的表现进行概括即可。【点睛】考纲要求“了解有关名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但分析近几年的考题,我们会发现,考查的内容越来越细致、具体,包括重要的形象、情节、主题、艺术特色、个人感受等。应对方法:一要点面结合,范读与精读

94、相结合,既要了解情节梗概和结构特点,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把握全篇的主题思想与语言风格。又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精读其中重要的章节(回),例如名著中最能体现重要人物性格的主要情节;名著中最能体现作品思想意义的情节;名著中最能体现艺术特色的章节,名著中对全书思想内容的展开最具意义的章节。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描写技法、语言风格、作品主题等多个侧面作读、写、议结合的专题训练。如进行复述、评点、批注、讨论交流等。 二要化整为零,强化记忆、落实到位。名著考查的内容明显记忆性特征较突出,因此要细水长流,不间断的复习记忆。教师可以帮学生整理出一些重要信息,节省学生的时间,印成讲义,供学生记诵。每周学生

95、之间可抽点时间互相交流提问本周记诵的内容,以便强化。同时,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每周一练,这样,通过记诵、检查、练习再到记诵,达到巩固记忆效果的目的。三要留下个人的思考。2010年的考题:老人与海中,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结合人物形象,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14年的考题:鲁迅故乡的结尾处,“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因为希望不过是“自己手制的偶像” 接着,“我”又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两个想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反映了作家什么样的心态?2015年的考题:边城中,端午赛龙舟,二老失足落水,上岸后迎面碰上翠翠

96、。翠翠没有说话,到处找黄狗。黄狗泅水而来,翠翠说:“得了,你又不翻船,谁要你落水呢?”翠翠对黄狗说话这一情节,体现了她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如2017年“阿Q正传中,未庄谣传革命党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正皇帝的素;祝福里,鲁四老爷一见我就大骂其新党,但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这两个细节共同传达出鲁迅什么样的观点”,如2018年“巴金的家中,梅表姐因躲避炮火再次来到高家,她在花园里看见觉新站在树下,她嘴唇微微动一下,像要说话,最终还是转过身默默地走了。请说明梅表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类似的题型需要平时阅读及记诵时融入个人的思考及看法,并在笔记上写下来,这对作文素材的积累也大有裨益。34因为吕布事先接受了袁术送去的粮草和要他按兵不动的密信。吕布让人把刘备和纪灵同时请来赴宴。开宴不久,吕布叫人把画戟插在辕门外,与刘备、纪灵约定:如一箭射中画戟枝尖,两家就罢兵;如射不中,两家再战。结果,吕布一箭射中画戟枝尖,纪灵只好罢兵而去。【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故事内容要点题,根据对小说内容的掌握,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注意语言的叙事性。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