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00所名校》2019届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7272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所名校》2019届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00所名校》2019届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00所名校》2019届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100所名校》2019届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100所名校》2019届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100所名校》2019届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100所名校》2019届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100所名校》2019届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100所名校》2019届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100所名校》2019届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100所名校》2019届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9届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测历 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周灭商后,“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以藩屏周”:众“藩国”定期向周王纳

2、贡,并奉命征伐。西周分封( )A 为中央集权的形成奠定了基础B 促进了周人诸侯平等观念的萌发C 有利宗族亲疏关系的逐步加强D 使天子与诸侯政治隶属关系疏远2秦时期实行爵禄制,有爵即有禄,采邑或禄田世袭领有。秦汉时期实行爵禄分离的爵秩制:爵级用以保证贵族身份和维系政治忠诚;禄秩则用以录人用事,有职方有禄,职高则禄重。按劳取酬。这一变化表明秦汉时期( )A 贵族政治的影响仍存在B 官僚政治制度尚未确立C 封建等级制度趋向瓦解D 选官用人制度日益成熟3汉武帝规定王侯宗室朝觐聘享,进献的玉璧必须以作价高昂的白鹿皮币包裹,同时规定白鹿皮币只能由宫廷机构独家经营。据此可推断,汉武帝推行白鹿皮币的目的是(

3、)A 顺应市场流通的需要B 凸显皇帝独尊的权威C 消除诸侯割据的隐患D 增强中央政府的实力4传统的以名贵土特产品和奢侈品为主的贩运贸易,进入宋代后变化加速粮、帛、茶、盐、铁、瓷(细瓷销城市,粗瓷销农村)、纸、糖、什器(生产用具或生活器物)等均纷纷然进入较远距离和较大规模地在地区间流转的商品系列之中。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 贩运贸易非常的繁荣B 市场空间限制被打破C 贩运贸易的商品种类和比例与过去更加不同D 市民阶层扩大与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增长5北魏迁都后,在都城洛阳设置专门场所以供归魏的南朝人士、边夷侍子和朝贡使节居住,并用“归正”、“慕义”等词为其居所定名。此举旨在( )A 促进洛阳经济

4、的恢复发展 B 彰显民族政策的开明C 凸显北魏的华夏正统地位 D 缓和南北政权的矛盾6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不负担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烦琐杂乱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上述变化( )A 反映出对官员的专业化要求加强B 协调了中央政府各部门的关系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D 进一步遏制了专制皇权的膨胀7据唐六典载,长安城共有114坊,东市和西市各占2坊,每处坊、市皆有围墙。此外110坊以朱雀大街为界由万年县、长安县分半统辖。东西市共4坊中,亦有坊墙与其他居民区坊院隔开。正

5、北面为唐朝中央机构所在地这种布局体现了( )A 规模宏大的商业功能B 分化管理便于控制的理念C 儒家思想的政治追求D 政治以及军事中心的价值8云麓漫钞中记载,宋金议和后,南宋朝廷认为“边患”消弭,便着力发展内部经济,“务与民休息,禁网疏阔,富家巨室,竟造房廊,赁金日增”。这深层次反映了( )A 民众生活幸福指數高B 南宋租赁经济盛行C 经济再发展动力不足D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9明朝后期,皇室贵族大量掠夺民田,以致明末农民战争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清初推行“更名田”,承认了农民夺占明朝藩王庄田的事实。这表明( )A “更名田”消除了满汉民族矛盾问题B 农民战争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C 清初统治者

6、接受了“均田免粮”思想D 人民群众的斗争推动了社会发展10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A 经营更趋市场化B 减少犁耕依赖C 生产日趋专业化D 注重精耕细作111875年,清政府制定了“海防”和“塞防”并重的国防战略。十年后,将海防建设作为重点,并最终形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这一变化是基于( )A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B 海疆与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C 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D 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反应12近代实业家张謇认为:“棉之始,农之事;棉之终,商之事:其中则工之事。”在实践中,大生纱厂通过为土布业

7、提供优质机纱而获利丰厚。由此可见,张謇的实业之路取得一定成效的原因是( )A 重视农工商业的互动发展B 以改造小农经济为着力点C 采用新技术发展机器织布业D 以抵御外国商品倾销为目的13甲午战后,列强在中国获得了大量矿产资源开采权,而日本在这场瓜分中国市场的争夺中几乎一直处于被动状态,直到1899年方才开始有机会染指中国内陆的矿产资源。这是因为()A 列强眼红日本的巨额战争收益B 日本开矿技术没有优势C 甲午战争激起中国的民族愤恨D 中国内陆矿产十分有限14袁世凯幕僚张一鏖曾说“清之亡实亡于庚子而非亡于“辛亥”,孙中山则说庚子事变后,“同情革命的舆论大增。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时人这一认识产

8、生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自我革新能力的丧失B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C 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D 民族和民主意识的逐渐觉醒15申报自1873年6月中旬开始通过各地信局招徕通商码头之外的零散订户,声明“不拘多少,数张或十余张均可”。至1875年3月,申报更雄心勃勃、大张旗鼓地进京销售报纸,同年3月9日申报头版刊发了进京销售报纸的广告。这说明申报( )A 采用饥饿营销策略B 具有现代市场意识C 推动了广告业发展D 在全国设立代销处16 1894年7月,日本朝日新闻发表连续报道:清国商人归国(11日)、袁世凯归国(21日)、有七十一名支那人回国(27日)、清国公使馆员回国(28日)、支那人

9、归国(29日)、清国公使馆和领事家族归国(31日),这一系列报道( )A 预示中日大战迫在眉睫B 宣传日本政府亲善外交C 渲染清人仓皇逃离日本D 传达中日已经断绝邦交17下图列出了1645年、1725年、1843年、1865年四个年份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情况。此图主要反映了上海道台( )A 渐变为近代化的行政官员B 职务管辖范围越来越大C 在时代驱动下的被动转型D 逐渐具备近代洋务思想181907年,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留学生毕业纪念题名录共有95人题词,其中62人附记国籍,写法如下:支那18人,清国12人,中国、中华7人,不附国号者25人。这反映出当时( )A 附国籍者有民族自豪感B 革命发展引

10、发知识分子分裂C 王朝意识受到严重冲击D 朝廷腐败遭到爱国士人不满19 1933年4月1日,蒋介石批准成立鄂豫皖赣四省农民银行。最初其主要经营业务集中于农业信贷与农村救济。1933年底,四省农民银行开始更多地担负起军事经费调拨等工作。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 日本侵华范围不断扩大B 工农革命根据地壮大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深入开展D 世界性经济危机扩散20毛泽东在多次谈话中做出判断,“党的统一战线的成分正在发生变化,一部分人减少了,一部分增加了”,“减少的是地主增加的是中间派”,“在新的形势面前,全国各阶级、各党派必须考虑自己的立场,计算将来出路。”毛泽东所说的“新的形势”是指( )A 工作重

11、心逐渐转移到农村B 中日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锐C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D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21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而同一时期古希腊梭伦改革也正在进行中。中西方这两次改革的共性( )A 都是商品经济的结果B 都是自下而上的改革C 涉及的领域都比较广泛D 都冲击了贵族的利益2217至18世纪的英格兰人们曾以喝啤酒和麦芽酒的形式喝掉他们谷物总产量的一半,后来他们又转向喝中国茶,茶水里还要添加从牙买加舶来的食糖,从最低层的农民到最高层的贵族,英格兰人普遍消费茶叶,而且消费量极大。材料反映了当时英格兰( )A 生产力水平和消费水平较高B 开始崇尚东方人的生活方式C 贵族与平民的界线日益模

12、糊D 积极发展与东方的海外贸易23德意志帝国宪法第六条规定:议会票权分配如下:普鲁士连同汉诺威、库尔黑森、浩斯敦、拿骚及法兰克福的原有票权共有17票;巴伐利亚6票;萨克森4票;符腾堡4票;巴登3票;黑森3票;梅格棱堡一许威林2票;布伦瑞克2票。这反映了德意志( )A 国家统一尚待时日B 各邦在议会中权力平等C 采用联邦制国家形式D 代议制民主“名不副实”24英国制度规定:任何阁员不能投票反对政府的政策,否则,他必须辞职或被解职;任何阁员不能发言反对,也不能不明确支持内阁的政策;每个阁员必须准备为所有的政策负政治责任。可见英国内阁制度( )A 极大限制阁员的个人自由B 要求阁员政治上互相信任C

13、保证了国王名义上的治权D 能有效减少立法上的失误251789年,英国大约生产1000万吨煤,而法国仅生产70万吨煤。当时有位诗人已意识到这种无限的动力之源对英国工业的意义,他写道:英国是个完美的世界!它还拥有东印度群岛!修正你们的地图吧!新的城堡是秘鲁。这反映出( )A工业革命对国家实力有促进作用B英国掠夺海外资源满足工业革命需求C该诗人不满法国海外殖民地减少D法国大革命减缓了其工业革命的进程261834年英国济贫法(修正案)将“低于舒适原则”确立为基本原则,即不论家庭大小和生活支出多少,金钱救济绝对不能超过社区独立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水平。它规定,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这些规定反

14、映出英国( )A 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B 社会矛盾在不断激化C 建立成了“福利国家”D 救济观念走向人道271878年,帝国政府颁布德意志公司法,承认卡特尔协议具有法律效能。卡特尔组织由1879年的14个发展到1895年的250个,到1911年又增加到600多个,而更高一级的垄断组织,如辛迪加,康采恩,托拉斯,也先后在采矿、冶金、钢铁、化学、电气等新兴工业部门出现。这表明德国( )A 加紧对殖民地的争夺 B 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效尤为显著C 抑制市场的自由竞争 D 政府在现代化道路中作用突出281961年,美国肯尼迪政府提出了登月计划,增加了国家对科研的开发,使国家成为尖端科技研究的主要承担者。这

15、一政策的提出反映了( )A 美国企图以高科技竞赛拖垮苏联B 凯恩斯主义失去经济学主流地位C 美国拓展疆土以此确立世界霸权D 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9下图为共产党宣言两个时期的不同版本。宣言修正观点的依据是( )A 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B 德国立宪政体的完善C 英国议会制度的改革D 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30下表是苏联集体农庄农民收入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苏联( )A 农民生活质量有效改善B 集体农庄中个人经济有所发展C 产业结构得到积极调整D 工业快速发展依赖廉价劳动力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格列高利历大事记摘编自俞金尧洪庆明全球化进程中的时间

16、标准化材料二 “回溯循环”时间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但在清末,以皇帝年号纪年体系为表征的传统时间观念,受到西方线性时间观念的冲击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知识分子将纪年视为建构“现代国家”的重要方面。戊戌变法前,康有为已经提出要革新纪元、倡立孔子纪年,以收拾人心。刘师培说:“为吾四百兆汉种之鼻祖者,谁呼?是为黄帝轩辕氏。欲继黄帝之业,当自用黄帝降生之年为纪年始。”黄帝纪年得到革命党人群起响应。民国建立,孙中山通电全国使用公历,这被认为是政权鼎革的重要象征。但在民国时期,改换阳历因与民众的传统文化习惯相悖引起民间诸多反对,政府改换阳历的努力遭遇极大挑战。摘编自朱文哲清末民初的“纪年”变革与国

17、家建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格列高利历成为世界通用“公历”进程的特点,指出推动这一进程的历史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纪年变革主张的共同之处,并分析民国时期纪年变革的影响。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新政时期,罗斯福的举措在美国国内引发尖锐的认知冲突,现列举如下:材料二 中国不同时期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历史”一词有双重内涵,一是常识意义上过去真实发生的事情,即客观史实;二是对这些事情的记载、考订、叙述,即历史解释。请根据上述材料,围绕“客观史实与历史解释的关系”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简要的论述(要求观点简明,论述须有史实依据)。33【历史选修1历

18、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曹魏后期,屯田制逐渐被破坏。原来的屯田客或投依豪门,或游食商贩,加上服役为兵者,有一半人不从事农业生产。因此,农业荒废,国库空虚,百姓穷困。针对这种情况,西晋武帝宣布罢州郡兵以归农,实行占田制。根据规定,普通百姓的男子一人有权占土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这是应种土地的限额,不是实际授与的地数额。在占田之中,丁男有五十亩、次丁男有二十五亩、丁女有二十亩要课税,这叫课田,每亩课田谷八升,不管田地是否占足,均按此定额征收。此外,凡是丁男立户的,每年交纳户调绢三匹,绵三斤;丁女及次丁男立户的,纳半数。占田制还规定了士族地主占田、荫客和荫亲属等特权,其中一品官有权占田五十顷,以下每品递

19、减五顷,至九品占田十顷。贵族官僚还可以荫亲属,多者九族,少者三族。从一品官到九品官还可以荫佃客十五户到一户,荫衣食客三人到一人。西晋的占田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施占田制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施占田制的影响。3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884年4月,清廷急授以刘铭传巡抚督督办台湾军务赴台抗法。刘铭传领导的10个月抗法保台战斗,取得最后胜制。1885年10月,台湾建省。刘铭传任台湾巡抚。他任巡抚后特别注意开发台湾资源,进行经济建设。修筑公路、铁路,方便了陆上交通。设立“轮船招商局”,疏浚了安平等港,方便了海上交通;先后设立电报局、邮政

20、局,方便台湾内部及其与大陆的联系。为了开发台湾资源,他设立煤务局,整顿基隆旧矿,投银40万两,购买新式机器开采,并拟筹资另开新的矿井;在苗栗、后垅等地发现石油后,马上设立煤电局进行开采。蔗糖和茶叶是台湾大宗出口商品,过去一向为英商垄断,刘铭传积极组织本国商社与之对抗,夺取中国应有的商贸权利。1890年10月,刘铭传草签协议,将基隆煤矿交中国商人承办,议定“由商经营、官不过问”。此举受到清廷处分后称病辞职,于1891年5月。返回安徽肥西故乡。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割让日本。刘铭传悲愤至极,身心交病,卧床不起,于1896年1月12日病逝。据台湾巡抚刘铭传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

21、括刘铭传开发建设台湾的主要措施和意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铭传身上折射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哪些可贵的品质?2019届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测历 史 答 案1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保卫王室,体现西周分封制为中央集权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A项正确。分封制之下,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会促进周人诸侯平等观念的萌发,排除B。C项是宗法制的影响,与材料强调分封制的内容不符,排除。周天子通过分封制对各诸侯国实行有效的控制,而不是天子与诸侯政治隶属关系疏远,排除D。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

22、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本题的题眼是“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以藩屏周”,根据对题眼的了解,结合分封制的内容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爵级用以保证贵族身份和维系政治忠诚”,这表明在秦汉时期,爵级仍以出身为基础,表明贵族政治的影响仍存在,A项正确;官僚政治制度确立的标志是郡县制的设立,B项错误;封建等级制度趋向瓦解,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材料不是表明选官用人制度日益成熟,D项错误。故选A。【点睛】贵族政治,是指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

23、政权的一种统治形式,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3D【解析】由材料“白鹿皮币只能由宫廷机构独家经营”,可知属于官营手工业,排除A;BC和材料无关,排除;由材料“王侯宗室朝觐聘享,进献的玉璧必须以作价高昂的白鹿皮币包裹”可知汉武帝推行白鹿皮币的目的是增强中央政府的实力,故选D。4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商业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所述,传统的以名贵土特产品和奢侈品为主的贩运贸易,进入宋代后日常的手工业和生活用品纷纷然进入较远距离和较大规模地在地区间流转的商品系列之中,这主要是市民阶层扩大与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增长的需要,

24、D项符合题意;A、C项不是材料表明的问题;材料未体现市场空间限制被打破,B项错误。故选D。5C【解析】“归正”、“慕义”显然符合北魏笼络汉人的心里,凸显华夏族正统地位,故C正确;材料没有突出经济发展信息,故A错误;民族政策也不是材料主旨,故B错误;材料目的是彰显华夏族地位,不是缓和政权矛盾,故D错误。6A【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书门下逐渐承担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说明官员有专业化、政务化的趋势要求,故A选项正确;材料主旨在于说明中枢机构政务化,而不是协调部门的关系,故B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故C选项错误;中枢机构政务化仍然是君主专制的产物,没有遏制皇权,故D选项

25、错误。故选A。7B【解析】从材料来看,主要介绍的是唐朝的坊市格局。可以看出,唐朝的坊和市有明显的分区,布局清晰,体现出便于控制的理念,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宏大”的内容;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儒家思想的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军事的内容。8C【解析】“务与民休息,禁网疏阔,富家巨室,竟造房廊,赁金日增”说明经济再发展动力不足,C正确;A、B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9D【解析】从材料“更名田”“承认了农民夺占明朝藩王庄田的事实”中可以看出,更名田的实行,实际上是清政府对明末农民业已夺回藩王所占庄田事实的承认,这表明农民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故D

26、项正确;A项错误,错在“消除了满汉民族矛盾”;材料强调的是农民战争对社会的推动作用,故B项排除;“更名田”清初采取的一种局部分配土地的政策,故C项错误。10D【解析】农业经营的市场化程度可以通过农产品的去向、资本对农业生产的参与程度等反映出来,题干没有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根据图表可知,工具投入占很小比重(2%)。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等耕作技术和工具是精耕细作农业形成的前提条件,但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从春秋战国时期成形以来,其铁犁牛耕的模式并未发生太大变化,小农家庭拥有铁犁、耕牛等基本生产工具后便不必再对生产工具有太大投入,只需承担修缮工具的费用。在小农大量增加肥料、投入人力等措施增加亩

27、产量的背景下,工具投入占比因而非常小,但不能说明小农减少对犁耕的依赖,犁耕仍是小农生产的前提,故B项错误;专业化的生产属于集约型生产,要求采取新技术、新工具等科技含量高的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率,与图表反映的小农增加产量的思路不同,故C项错误;根据图表可知,江南农村家庭的投资主要在肥料、播种、灌溉上,工具占很小比重。施加肥料、选育优种、勤加管理(灌溉等)等手段,尤其是施加肥料占比近半(45%),反映小农家庭通过高投入尽可能地提高亩产量,符合精耕细作的特征,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11B【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变化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

28、,而不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故A项错误;1875年重视海防和塞防是基于海疆和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故B项正确;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和发展与清政府的海防和塞防无关,故C项错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甲午战后,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12A【解析】材料“棉之始,农之事;棉之终,商之事:其中则工之事。”“为土布业提供优质机纱”体现出张謇重视农业、工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张謇的着力点是发展近代工业,故B项错误;材料“为土布业提供优质机纱”说明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

29、外国商品倾销的抵抗,故D项错误。点睛:材料“棉之始,农之事;棉之终,商之事:其中则工之事。”“为土布业提供优质机纱”是关键信息。13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判断出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后攫取大量的侵略权益,激起了民族愤怒,C项说法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信息“直到1899年方才开始有机会染指中国内陆的矿产资源”,可以排除。B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可以排除。14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和民主意识的逐渐觉醒,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根据材料所述,材料认为20世纪初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这促进了国人的民族和民主意识的逐渐觉醒,开始掀起了推翻清政府

30、的革命运动,D项符合题意;此时清政府进行了新政,A项错误;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未发生根本变化,B错误;C项不是主要原因。故选D。15B【解析】“大张旗效地进京销售报纸,同年3月9日申报头版刊发了进京”说明申报头版刊发具有拓宽市场的意识,属于现代商业市场信息,B正确;A中饥饿营销策略不符合材料主旨;C中推动广告说法错误;D中全国说法范围广。16A【解析】“1894年7月、清国公使馆员回国”等史实反映了甲午战争已经迫在眉睫,即这一系列报道预示中日大战迫在眉睫,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出日本政府亲善外交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错在“仓皇”,不符合题意,排除;189

31、4年7月中日尚未断绝邦交,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17C【解析】1645年、1725年、1843年、1865年四个年份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是处于中国被迫开放,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背景,体现了在时代驱动下的被动转型,故C正确;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并不能说明其是近代化的行政官员,故A错误;职务管辖范围显然不是本质问题,故B错误;职能的变化并不能说明上海道台逐渐具备近代洋务思想,故D错误。故选C。18C【解析】由材料“支那”、“清国”等信息可知当时的中国人已经抛弃了天朝上国的观念,C符合题意;A与材料所述不符;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与材料信息时间信息不符,B不正确;材料不是表达的

32、是留学生对清廷的不满,D不正确。19B【解析】材料反映了随着工农革命根据地壮大,蒋介石增加军事经费调拨来围剿红军,所以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工农革命根据地壮大,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到日本侵华范围不断扩大的信息也未涉及国民经济建设的问题,所以选项A、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军费调拨围剿红军而非世界性经济危机扩散,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0C【解析】“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农村”属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这一背景,故A项排除。“中日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锐”体现的是抗日战争,应该是地主阶层也会投身抗日,因此,中共的统一战线中地主应该是增多,而不是减少,故B项排除;“社会主义

33、改造的基本完成”意味着公有制经济的确立,地主阶级被消灭了,“减少”是对的。但是不可能增加中间派,因为作为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群体的“中间派”也“消失”了,故D项排除;解放战争时期地主阶层随着解放战争的进行以及解放区土改的进行,地主是减少了,但同时,在国与共之外的“中间派”增多了,广大的民主党派从起初的对国民党统治抱有幻想,鼓吹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到与国民党决裂,最终投向解放战争,经过这样的转变。毛泽东也正是基于“中间派”立场的变化,才描述该时期统一战线的变化,故C项正确。点睛:注意题干的关键语句,从毛泽东的话里,统一战线中“减少的是地主,增加的是中间派”的具体含义。21D【解析】鲁国实行初税亩

34、,而同一时期,古希腊梭伦改革也正在进行中都冲击了旧式贵族的势力,D正确;A、B和C不符合题意,排除。22A【解析】材料信息“英格兰人们曾以喝啤酒和麦芽酒的形式喝掉他们谷物总产量的一半”说明当时的英国生产力水平较高;“英格兰人普遍消费茶叶,而且消费量极大”说明英国人消费水平较高,故A项正确;B项错在“开始”; 英格兰人普遍消费茶叶不能说明贵族与平民的界线日益模糊,故C项错误;D项只符合材料部分信息,不是材料的主旨,故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选项和材料一一对应,找出符合材料主旨的选项即可。23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871年普法战争的结束,德意志完成了帝国的统一,随后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

35、,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帝国统一的完成是由普鲁士带领完成的,普鲁士的皇帝和宰相是帝国的皇帝和宰相,各邦在议会中的权力是不平等的,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和材料各邦票数分配能证明德意志为联邦体制,故C项正确;材料只说明各邦在议会的票权分配,不涉及代议制民主的真假,故D项错误。24B【解析】材料说明了英国内阁的集体负责制,涉及是决策层面,并未限制阁员的个人自由,故A项错误;由于实行集体负责制,阁员们要共同承担责任,所以内阁成员要充分地互相信任,否则不能作为同僚共事,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王治权问题,故C项错误;在立法方面,内阁只有立法提案权,最终立法过程由议会掌握,故D项错误。25A

36、【解析】材料中“英国工业的意义”“英国是个完美的世界!它还拥有东印度群岛!修正你们的地图吧!新的城堡是秘鲁。”说明工业革命促进英国国家实力提高,故A项正确;材料中“掠夺海外资源”属于工业革命前的准备,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法国,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法国大革命”的信息,故D项错误。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26A【解析】由材料时间信息“1834年”,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即将完成,“低于舒适原则”其目的是为了让青壮年进入工厂进行劳动,这反映出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反映出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社会矛盾尖锐和激化,故B项错误;“福利国家”的建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37、以后,故C项错误;对青壮年男子不进行救助,没有体现出人道精神,故D项错误。27D【解析】材料与“加紧对殖民地的争夺”无关,排除A;B不符合材料的主旨;C材料无法体现;由“帝国政府颁布了德意志公司法,承认卡特尔协议具有法律效能”表明政府推行政策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故D正确。28D【解析】根据材料的时间1961年及“增加了国家对科研的开发,使国家成为尖端科技研究的主要承担者”可知,国家加大对科技的投入,是国家干预经济的表现,也符合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凯恩斯主义的运用,故D项正确。美国企图以高科技竞赛拖垮苏联是在80年代,A项排除。60年代凯恩斯主义仍占据主导地位,C项错误。登月计

38、划并不属于美国拓展疆土,故C项错误。【点睛】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凯恩斯主义第一次大规模运用是罗斯福新政时期,一直到6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以凯恩斯主义作为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凯恩斯主义失灵。29A【解析】由“工人阶级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工人阶级不能简单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及所学知识可知由于1848年以来大工业已有很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

39、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使修改者认为1848年版本的一些地方已经过时了,故A项正确;德国立宪政体的是否完善、英国议会制度、世界市场体系均与共产党宣言的修改无关,故BCD项排除。【点晴】题干是对两个不同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变化的分析,需要结合其内容的变化,联系时代背景,特别是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解题的关键所在。30B【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从1940-1944年间,劳动者的实物工资逐渐减少并取消,货币工资加大,出售农产品的收入增加,这说明了集体农庄中个人经济有所发展,故B项正确;A项错在“有效”,此时处于二战期间,农民生活质量不可能有效改善,故错误;材料只涉及农业,无

40、法体现出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的发展,故CD项错误。31(1)特点:进程曲折、漫长;早期进程与宗教联系较密切;由欧洲向世界扩展;西方国家为主导;统一性和多样性并存。 因素: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工业革命(或者科技进步);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革新;世界市场的扩大(世界联系的加强或者全球化);基督教文明的扩张。(2)相同之处:都是以模仿西方纪年来改造中国传统纪年体系;纪年变革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与国家建构存在密切关联。 影响:推动了中国历法的变革,有利于中国更好的融入世界;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民间的传统生活习俗相冲突,推行阻力重重。 【解析】第(1)问,“特点”,依据材料一

41、中时间、和基督教以及新教的关系、扩展区域、地方性时间体系的存在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得出:进程曲折漫长、与宗教联系较密切、由欧洲向世界扩展、统一性和多样性并存等。 “因素”,依据所学知识从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革新、世界市场的扩大以及基督教文明的扩张等角度分析。第(2)问,“共同之处”,依据材料二“但在清末,以皇帝年号纪年体系为表征的传统时间观念,受到西方线性时间观念的冲击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知识分子将纪年视为建构现代国家的重要方面民国建立,孙中山通电全国使用公历,这被认为是政权鼎革的重要象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得出:都是以模仿西方纪年来改造中国传统纪年

42、体系;纪年变革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与国家建构存在密切关联。“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中国历法的发展、中国融入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思想解放、推行阻力重重等角度分析。32示例:示例1:观点:对客观历史的解释会因为解释主体的不同而呈现差异。论述:罗斯福新政兴办公共工程,制造了就业机会,有利于失业民众摆脱生活的困境;同时罗斯福政府还将救济转变为政府的职责,使得政府对下层民众的救济在动机上具有强制性、在对象上具有广泛性、在救济内容上具有保障性,因而得到下层民众的广泛认可。另一方面,罗斯福新政限制工农业的生产规模,干预了企业主和农场主的经营;同时,政府允许工人组织工会,大大增强了工人同资本家谈判的能力;再

43、次,政府开支大量增加,实际上增加了税收负担,因此富裕群体的直接利益在新政当中一定程度上受损,所以该群体对罗斯福新政的认知往往偏于负面。总之,客观性应该是历史解释追求的方向,但解释者主体的价值观念、政治立场、个人气质、问题意识等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解释的客观性。示例2:观点:对客观史实的历史解释会受到认识者所处时代背景的影响。论证:1945年2月中国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中美两国同属于世界反法西同盟国家,美国对中国提供大量的经济与军事援助,提高了美国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形象,因此中国对罗斯福新政持赞赏与褒奖态度;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处于世界冷战格局下,美国长期敌视中国,加上国内“左”倾错误发展,因

44、此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与政治偏见。1990年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并逐渐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因此中国充分肯定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总之,时代发展会使得认识主体的理论观念、既有的认知基础等认知能力和所面对的社会环境等内外因素都发生变化,因此对客观历史的解释也会发生变化。示例3:观点:客观历史是惟一的,但历史解释是多元的,且会发生变化。论证:(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围绕“客观史实与历史解释的关系”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阐述。从材料

45、一可以看出,新政时期罗斯福的举措在美国国内就引发了尖锐的认知冲突,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激进的左派和多数民众,均从各自立场对新政作出不同的评价,据此可以得出“对客观历史的解释会因为解释主体的不同而呈现差异”的结论。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中国在不同时期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不一样:1945年时给予肯定评价,20世纪5060年代给予否定评价,而在1990年代得出计划与市场只是经济调节手段的认识,说明不同时期中国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受评价者自身所处时代的影响,因此可以得出“对客观史实的历史解释会受到认识者所处时代背景的影响”的论题。除此而外,将两则材料信息归纳到一起还可以得出“客观历史是唯一的,但历史解释是多元

46、的,且会发生变化”的结论。据此可以分析得出多个论题,然后确定一个论题,并联系史实进行说明论证。如确定“对客观史实的历史解释会受到认识者所处时代背景的影响”的论题,应当联系史实,从1945年受美国支持中国抗战的影响、美国人在中国人心目中拥有较高的地位,20世纪5060年代中美处于敌对状态,1990年中国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从而对罗斯福新政产生不同的认识等方面来论证说明。点睛: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根据材料信息往往可以分析得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点,每种观点都有其道理,考生可以同意其中任何一种,并对相应观点进行分析说明。出这类命题的意图是考查考生独立的思维能力与开放思维的意识。从高考得分的角度

47、讲,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与教材观点相近的论点为阐述对象,这样论证起来可以从教材中获取较多的相关历史资料,以说明相应的观点。(2)选择历史材料与理论依据最多的论点为阐述对象。33(1)背景:屯田制逐渐被破坏;士族门阀侵占田地,隐匿户口,争夺国家的经济资源;西晋统一全国。(2)积极影响:鼓励农民开垦荒地,有利于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减轻赋役负担,提高劳动积极性,保证人民生产生活;增加财政收入,巩固国家统一;限制士族门阀的经济特权。(每点,仼三点消极影响:承认士族特权,不利于中央集权;占田制不是官府授田,实际执行不严格。【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曹魏后期,屯田制逐渐被破坏。原来的屯田客或投依豪门

48、,或游食商贩,加上服役为兵者,有一半人不从事农业生产。因此,农业荒废,国库空虚,百姓穷困”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屯田制逐渐被破坏、士族门阀侵占田地、争夺国家的经济资源、西晋统一全国等方面分析实施占田制的背景。(2)本题根据材料“普通百姓的男子一人有权占土地七十亩不管田地是否占足,均按此定额征收规定了士族地主占田、荫客和荫亲属等特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积极和消极方面分析实施占田制的影响。34(1)措施:领导台湾取得抗法战争的胜利;改善台湾水陆交通;发展电报邮政事业;开发台湾矿产资源;组织台湾商人保护商贸权利;兴办民司工矿业。意义:加快了台湾当地的经济发展;保护了台湾商贸权利;推动了台湾的近代化。

49、(2)捍卫国家主权的民族独立精神;追赶世界先进潮流的进步意识;奋发有为的改革进取意识,忧国优民的爱国精神。【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刘铭传开发建设台湾的主要措施主要包括抗法保台战斗、开发台湾资源,进行经济建设、修筑公路、铁路陆上交通、设立电报局、邮政局等具体的措施。意义则要结合具体的措施去分析,例如,开发台湾资源,进行经济建设的措施必然会加快台湾当地的经济发展等。(2)刘铭传身上折射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可贵的品质要结合刘铭传具体的活动来进行回答,例如,刘铭传领导的抗法保台战斗体现了捍卫国家主权的民族独立精神,再例如,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割让日本,刘铭传悲愤至极,身心交病体现了爱国精神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