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07高考历史模拟试题精编1(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7222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高考历史模拟试题精编1(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07高考历史模拟试题精编1(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07高考历史模拟试题精编1(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07高考历史模拟试题精编1(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07高考历史模拟试题精编1(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07高考历史模拟试题精编1(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07高考历史模拟试题精编1(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07高考历史模拟试题精编1(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07高考历史模拟试题精编(一)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刘邦建立西汉后,将异姓王铲除,设置许多同姓王,并约定此后“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 击之”。在这里,刘邦特别看重的是A古代的分封制度B血缘亲族关系C西周礼乐文明 D文字契约的承诺解析:从题干中所提供的“同姓王”、“非刘氏”可以判断。答案:B2右图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清明上河图(局部),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商业交易受到严格控制城市功能以军事为主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写照打破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ABC D

2、解析:清明上河图反映宋代开封汴河沿岸繁华的商业局面。商业活动没有地区的限制,是商业城市。答案:D3与战国时期的城市相比,明朝城市发展的突出特点是A都是政治中心B生产性和商业性突出C都集中在江南地区 D都与外国保持直接贸易关系解析:这是一道最佳选择题,明朝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工商业城市。答案:B4明中后期“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导致这种社会巨变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封建制度的衰落C受西方文明的冲击 D民主思想影响解析:这是一道材料选择题,题干中提供的信息是缙绅对商人态度的变化,反映了当时商人地位的提高。由此可以判断

3、。答案:A5中国古代设置的职官中,不具备监察职权的是A. 御史大夫 B. 门下省宰相 C. 通判 D. 提刑按察使司解析:门下生宰相的职责是审批文件。答案:B6关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秦律对后世封建律令的制订具有很大影响 B. 唐朝以明确的法律条文确定了三省六部制度 C.北宋将死刑复审核准权由地方收归中央D.大明律采用“重其重罪,轻其轻罪”的量刑原则解析:我国封建社会不是法制社会,制度的制定是皇帝的意志的体现,不是法律条文的规定。答案:B7隋唐时期对于选拔官吏的制度进行了重大的改革。比较两汉和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后者有进步之处主要是A更加注重官员的道德品质B更加注重人才在地

4、方的声望C突破官僚世家对官职的控制 D中央政府参与到选官过程中解析:隋唐创立和完善了科举制度,代替了原来的九品中正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注意对科举制这一概念的理解。答案:C819世纪中期,英国联合法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该战争的特点不包括A战火从广州燃起,并烧至北京 B英法联军曾焚毁京郊著名的圆明园C战争在中国政治中心地区进行 D中国的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解析:洋务运动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才开始的。答案:D9右图分别是西方列强发动的19世纪第一次 和最后一次侵华战争。这两次战争的明显 相同点是A西方列强均以“救助驻华使馆”为借口B都曾经攻占中国的心脏地区C遭到中国爱国军民的迎头

5、痛击D战后要求中国割地、赔款、开放口岸解析:明确这两次战争分别是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B两项不符合鸦片战争,D项只符合鸦片战争。 答案:C101915年12月20日,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在北京居仁堂正式登基称皇帝,改元洪宪,册封了将领、皇子、后妃。这套做法实际上是恢复了A共和制度B分封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D君主立宪制度解析:袁世凯复辟帝制。答案:C11“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最为典型的侵华罪恶之一。我们在研究“南京大屠杀”时,最有力的证据是A当年受害者的控拆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解析:D项是最客观的材料,最

6、具有真实性,属于第一手材料。 答案:D12毛泽东曾经总结道: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B中国政府软弱可欺C中国尚未实现近代化 D中国国力落后解析:落后就会挨打,国际地位是有综合国力决定的。答案:D13太平天国是进入近代后中国人民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抗斗争。下面典型的反映其斗争性质的文件是解析:田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资政新篇虽然夜市,但它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答案:C14下列各项思想活动和顾炎武思想有关的是主张经世致用 反对君主专制 积极引进西学

7、 具有辩证法思想A B C D解析: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是王夫之的观点。答案:A15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C使人民获得充分的民主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解析:突出历史性巨变,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帝制。答案:A16作国国共两党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与蒋介石有过一次难得的会见并合影(右图),这次合影是在( )A五四运动时期B国民大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抗战胜利后解析:图片反映的是重庆谈判期间的事情。答案:D16右图反映的是毛泽东主席的一次出国访问,它所体现的

8、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图片是毛泽东建国后访问苏联时与斯大林的合影,可以判断当时的外交政策。答案:C17. 下图是中国近代一张火柴商标。其设计最能反映A抵制洋货运动B“实业救国”的精神C民族工业发展艰难D轻工业发展较快解析:本题是最佳选择题,从商标的图案字样“光亚”“振兴国货,挽回利权”可以判断。答案:B18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最重要政治观念是A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提倡民主,反对专制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政治观念”。答案:D191851年在伦敦举办的博览会上,不可能展出的是A火车机

9、车B汽船C万能蒸汽机D合成橡胶 解析:18 51年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A、B、C都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而D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答案:D20近代两次工业革命中,Y美国都居于领先地位的是A蒸汽能源的广泛运用B交通运输工具的创造发明C电力能源的广泛运用 D石油产品的广泛出现 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美国的主要成就是发明气船,属于交通运输工具。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制造了汽车。答案:B21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机械特色不同B通讯工具不同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解析:蒸汽机的发明使机器的使用不受地区和季节的限制,推动了

10、机器的推广,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和内燃机的发明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提高。答案:C22有人说“蒸汽机是近代工业城市之母”,这是指蒸汽机的发明A可以普遍应用于各种生产和生活部门B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集中建立起来C促进铁路客运的诞生,带来“平等化的危险”D将煤炭、水运、工厂连在一起,扩大了城市规模解析:近代工业城市的兴起是由于工厂的集中而成,而工厂的集中建立是由于蒸汽机使得机器的使用不受季节和地域的限制。答案:B23有人说21世纪是太平洋时代,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是A. 两极格局的结束为太平洋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机会B. 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亮点 C. 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国对

11、世界经济起到决定性作用 D. 亚太区域的贸易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解析:本题是最佳选择题,A、B、C三项都有问题。两极格局的结束,对任何地区都是机会,东亚东南亚地区不能代表太平洋,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国对世界经济不能起决定作用。答案:D24世界最早的工厂出现于A英国的毛纺织业 B英国的麻纺织业 C英国的棉纺织业 D英国的丝织业解析:工业革命是从棉纺织业开始的。答案:C25. 下列有关两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柏林墙” 推倒“柏林墙”A“柏林墙”的修建是“冷战”激化的产物 B“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标志C“柏林墙”拆毁预示着德国的统一 D“柏林墙”拆毁于苏联解体后 解析:“柏林墙”拆毁是在1989年

12、,苏联解体是在1991年。答案:D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2分,共计5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6(12分)温家宝总理出访印度时,与印度政府共同确定2006年为“中印友好年”。为了响应这一号召,2006年3月到5月,两岸四地僧人将在故都西安启动“重走唐僧西行路”活动。材料一 玄奘,自小出家,有感当时民间流行的佛经,翻译多有错漏,僧人说法,互相矛盾,决心赴天竺取经解惑。628年深秋,玄奘背负沉重的行囊,从古都长安出发,孤身一人踏上漫漫西行路。跋涉5万余里,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印度。632年,

13、五印盟主戒日王通过与玄奘深谈后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文化,于是派使节到唐朝。唐太宗随之遣使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回访印度摩揭陀国,此为中国与印巴次大陆国家正式外交关系的开始。645年,玄奘携带657部佛学经典返回长安,后居长安慈恩寺,专心译经、讲学。又将其所见所闻,口授撰成大唐西域记一书。还奉唐太宗之命,将道德经译成梵文,介绍到天竺。 玄奘取经图 玄奘取经线路图回答:(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玄奘在中印两国交往方面的历史地位。(2分)玄奘西行展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精神风貌?(2分)材料二 2006年1月29日,举世瞩目的世界经济论坛第36届年会在瑞士东部的达沃斯闭幕,本届年会特别聚焦了中国

14、和印度的经济发展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等问题。与会者指出,中印经济崛起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亚洲经济格局乃至世界经济格局中出现的最重要变化。(2) 简要说明二战后印度经济发展的成就。(3分)分析目前阻碍印度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3分)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警示作用?(2分)解析:本题以中印关系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古代和现代中印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第一问以材料一为依托,通过阅读材料可以获得的信息有:玄奘使印度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并沟通了中印的使者往来,他还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结合这些回答他在中印交往方面的贡献。从中可以归纳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第二问从经济角度设问,主要涉及二战后印度经济发展的成就、存在的

15、问题,比较简单,结合所学内容概括即可。“警示”实际上就是回答从印度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中应吸取的教训。答案:(1)地位:中印外交的拓荒者;中印文化交往的使者。(2分)精神风貌:孜孜不倦、执着求知求真的进取精神;百折不挠、励志奋进、勇于献身的精神;向外国学习,主动吸纳人类文明成果的开放精神。(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2)成就:印度已经建立起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3分)阻碍因素: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军备竞赛、与邻国关系长期不稳定。(3分)警示: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好环境,控制人口增长。实现民族平等团

16、结,共同繁荣。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2分)27(13分)国际组织是世界整体化发展的产物,国际组织的活动又促进了世界的整体化发展。依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进入20世纪后成立一个全球性国际组织来处理世界事务的问题就提上了日程。世界大战则成了推动国际组织建立的催化剂。” 摘自刘综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材料二:联合国的创立是国际组织历史上一个伟大的里程碑,由此开创了国际组织发展的新阶段。国际组织在战后四十多年中以空前未有的速度与规模急剧增长,其数量爆炸性增长,成为当代世界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钱平国际组织法第44页材料三:中国从1971年在联合国恢复席位后,积极

17、广泛地参与了国际组织的活动。进入90年代后,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已有六百多个,其中政府间组织七十余个。梁西国际组织法第33页(1)材料一认为世界大战是推动国际组织建立的“催化剂”。这一论断是否正确?试以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为例,略加说明。(3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国际组织急剧增多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广泛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的原因。(4分)(4)中国加入了哪些重要的全球性国际组织?试举出政治组织、贸易组织和文化体育组织各一个。(2分)解析:此题以国际组织为切入点,要求围绕国际关系的发展情况回答问题。第一问主要是史论结合,

18、只要列出与两次世界大战相关的国际组织就能够说明题干中的结论,这一问实际上是灵活应用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二问以材料二为依托,主要是结合二战后的国际形势分析促进国际组织建立的因素。第三问注意时间,20世纪70年代,这是个特定的时间,由此想到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的调整情况、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结合这些信息就可以了。第四问比较简单,但是要注意区别组织的性质,防止重复和遗漏。答案:(1)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形势发展促进了国际联盟的出现。二战的扩大促进了世界反法斯西同盟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战后联合国诞生。(3分)(2)“二战”后,两个阵营、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美苏冷战,促使

19、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民间组织的出现。一系列国家独立,第三世界形成。各国经济贸易交往密切,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为国际组织的活动提供了方便。和平与发展、环境污染以及贫困、饥饿与防治疾病等全球性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国际组织来磋商。联合国的作用。(回答4个即得该小题满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4分)(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的成就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中国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重大的全球性和区域性问题,需要中国的积极参与。(4分)(4)联合国、WTO和奥运会。(2分)28(13分)独立后的美

20、国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和建设,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大国家,执世界经济之牛耳。美国经济实力的增长,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 (1)进行制度创新,利用体制来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保证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以美国建国后百年间的史实说明美国是如何从法制方面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的?(3分) (2)当三十年代大危机使“资本主义已经走到了尽头”的时候,美国在经济方面进行了怎样的调整和创新?简述其对世界经济所产生的影响。(4分) (3)二战后初期,美国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采取了哪些政治军事举措?(3分)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美国长期维持经济优势地位的因素。(3分)解析:本题以美国的发展为切入点,考查美国历史发展的

21、不同时期美国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确立霸权的措施。题目还隐含着创新是不断发展的动力这一观点。第一问的关键是看准“从法制方面”这一限制,要选取法制方面的史实回答。第二问注意“三十年代”和“经济方面”,就是迁移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内容。第三问要注意“二战后”、“确立世界霸主地位”、“政治军事”。第四问是综合提升,只要是综合前三问所涉及的和教材中不同时期促进美国发展的因素即可。答案:(1)以宪法的形式确立联邦制国家;规定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的原则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通过宪法修正案肯定联邦宪法的至上性;(3分) (2)实行罗斯福新政、政府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调整金融、农业、工业、社会福利方的各项政

22、策、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分) 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世界经济理论的转变(出现凯恩斯主义);为二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借鉴(2分) (3)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组织、发动朝鲜战争(3分) (4)资产阶级革命较为彻底、建立民主制度、政局稳定、国内市场广阔、及时进行制度调整和创新、充分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利用两次世界大战的机会、进行资本输出、外来移民和科技人才的涌入(答出两点即可得3分)29(12分)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在中法建交40周年之际,法国巴黎举办“中国文化年”大型活动。中国的文化艺术展览深受法国人民欢迎,引起欧洲各国的广泛关注。中法两国交往由来

23、已久。近代以来,两国的发展道路明显不同,但法国对中国有相当大的影响。据此回答:(1)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中国与法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思潮和对外政策方面有哪些主要差别?(6分)(2)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加以说明。(6分) 解析:本题以中国在巴黎举行的“中国文化年”为切入点,与时政联系密切,反映了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应该引起考生的注意,第一问一定要注意设问中对答案的提示:“在政治、经济、社会思潮和对外政策方面”,解答时要以此为框架来组织答案,第二问要注意所举“事例”和“影响”的统一。答案:(1)中国是清王朝统治下的落后的封建专制大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对外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法国是资产阶级统治的资本主义大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资产阶级思想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思潮;对外积极推行殖民主义,争夺霸权。(6分)(2)与其他列强一道以多种方式侵略中国(如参加八国联军),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法国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人权宣言宣扬的自由、平等思想在中国知识界传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三权分立原则;一批批中国青年赴法留学等。(举出其他事例亦可得分)(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