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84KB ,
资源ID:237136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713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内江市学科会2012届高三二轮复习政治时政专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内江市学科会2012届高三二轮复习政治时政专题.doc

1、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威远县龙会中学 曾小斌【热点点击】1、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7日在北京开幕,会议指出,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做好2012年的农村工作,要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个中心任务,突出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这个重要支撑。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讨论稿)。2、2012年2月1日

2、,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发布。意见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这是继2004年以来连续第9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解读】一:把“农业科技

3、”摆上更加突出位置文件表述: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今年中央把1号文件的主题确定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既抓住了发展要害、回应了基层关切、兼顾了当

4、前长远,又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三农”政策体系。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陈萌山:“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农产品生产保供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在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关于农业科技创新的问题,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科技的定位、定性和定向。二:在政策设计上,明确“三大指向”强农惠农富农文件表述: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陈锡文:在“三农”政策体系上,明确提出“三大指向”。过去一直提“支农”,后来提“支农惠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科学地表述为“强农惠农

5、”,这次一号文件又提升到“强农惠农富农”。这是重中之重战略思想的丰富发展,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方针的细化实化,是强化农业基础、惠及农村发展、富裕农民生活的精炼表述和精辟概括。三:在总体思路上,提出“三强三保”文件表述: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陈锡文:中央采取的重大措施主要体现在三个大的方面:一、不断地强化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体系,这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一个最大的动力。二、要不断地加强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三、要不断地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使得农业科技的贡

6、献率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持久动力。人民日报社论: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完善,农业农村基础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八连快”。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绝不能因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善而投入减弱,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四:在“三农”投入上,要求“三个持续加大”文件表述: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陈萌山:虽然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

7、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要求相比,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较大,突出表现在“三个不足”:一是创新成果供给不足。农业科技总体水平还不高,跟踪式、模仿式,甚至低水平重复式研究还较多,类似杂交水稻、黄淮海综合治理等重大成果多年少见,我国50%以上的生猪、蛋肉鸡、奶牛良种,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种依赖进口。二是农技推广服务不足。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如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经费投入不足、条件建设薄弱、人员素质不高,等等,推广能力落后于生产和农民需要。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还相对滞后,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三是农业人才总量不足。农业科研缺乏领军人才,基层

8、农技人员年龄老化问题突出。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谁来种地”、“谁来养猪”已成为绕不过的严峻问题。五:在农业科技定位上,界定“三是三性”文件表述: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陈萌山:在农业科技的定性上,文件明确强调,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要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在农业科技上,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财政承担主要责任的基本政策取向。六

9、:在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上,集中出台“三大政策”文件表述:对扎根乡村、服务农民、艰苦奉献的农技推广人员,要切实提高待遇水平,落实工资倾斜和绩效工资政策,实现在岗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平均水平相衔接。进一步完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加强对农技推广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切实改善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条件,按种养规模和服务绩效安排推广工作经费。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市、区、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今年的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基层推广体系的能力,主要是两大方面:一、做强“主力军”。就是经常讲

10、的七站八所。怎么做强有两点:第一,强调条件改善和能力建设。有三个亮点:一是我们讲的“一个衔接两个覆盖”。“一个衔接”是要让基层在岗的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收入水平与基层事业单位的平均水平相衔接。因为在基层事业单位五大体系中,多年来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一直是非常低的,平均水平相衔接将极大地激励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两个覆盖”,一个是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今年要覆盖到所有的农业县(市、区、场)。这个覆盖讲的主要是投入财政资金,解决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没有工作经费的问题。一个是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要覆盖全部的乡镇,这个钱是发改委的资金,主要是解决他们的办公条件,比如说房屋、仪器设备、交

11、通工具等等。第二,文件强调要转换机制,增强活力。要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严格上岗的条件,落实岗位责任等等,不是说你在这个岗位上可以端铁饭碗。推广的效果和条件怎么样,也不像以前主管部门说了算,需要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农民三方来考评。二、做大“方面军”。农业的科研院所、农业的大学、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等,要采取适当的政策和措施,引导他们开展农技推广。在这方面,激励机制很关键。七:提高市场流通效率,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文件表述:准确把握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稳定,保持价格合理水平。陈锡文:从总量来看,中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5亿7千多万吨的

12、粮食在全球粮食总产量中大概占到22%,而去年中国的总人口在全球总人口中大概占19%。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孔祥智:尽管稻谷、小麦供大于求,但总体来看,我国粮食已经处于供求紧平衡状态。目前能够保证完全自给的主要是小麦和稻谷两种产品,其他产品的自给率逐年上升,尤其是大豆,基本上整个产业链条都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我们自己的发言权很低。大豆产业当然很重要,但如果这一现象发生在作为主粮的稻谷和小麦领域,则后果不堪设想,必须未雨绸缪。【文件回顾】1、19821986:谱写中国改革进程的五个辉煌篇章 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事业,发端于农村。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能不研究农村改革,不能不

13、知道一个专用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第一个“五个一号文件”是指从1982年到1986年,党中央制定和颁布的关于农村工作的五份文件。这五个一号文件,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指导中国农村改革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对实现农村改革率先突破、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深深地印在亿万中国农民的心坎。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总结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村改革,进一步放宽了农村政策,肯定了“双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制。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文件从理论上肯

14、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文件要求全面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文件使农民吃了“长效定心丸”。 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四个一号文件,中心内容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取消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国家还将农业税由实物税改为现金税。1986年1月1日,中共中

15、央、国务院下发关于1986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即第五个一号文件。文件进一步摆正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肯定原有的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的同时,强调增加投入,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第一个“五个一号文件”,通过对家庭联产承包的肯定,使亿万农民逐步从绵延数千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模式中解放了出来,通过非农经营等方式,在解放生产力的同时,实现了劳动力自身的进一步解放,开始参与到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为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取之不竭的精神动力。在改革丰碑上的第一个“五个一号文件”,激发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开创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局面。自此,农民收入稳定快速增长,

16、增速快于城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几千年温饱不保的中国农民越过贫困,从温饱向小康迈进。 据统计,1978年到198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57元增加到355.33元,年均递增17.71%,其中1982年的年增长率为19.9%,为历史最高。从1978年到1988年,粮食总产由4000亿斤增加到8000亿斤,创造了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的奇迹。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乡镇企业成为中国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全国工业产值中“三分天下有其一”。 2、20042011:统筹城乡进程中的八座新丰碑 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势头不减,“让

17、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已成为现实。然而,农村的改革和发展不断面临新的难题。特别是从1997年开始,农民收入增幅连续4年下降。1997年至2003年,农民收入连续7年增长不到4,不及城镇居民收入增量的五分之一。粮食主产区和多数农户收入持续徘徊甚至减收,农村各项社会事业也陷入低增长期。“有饭吃,缺钱花”,“吃饱了饭,看不起病,读不起书”,城乡发展严重失衡,农村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在一度缩小后又进一步扩大。 面对“三农”严峻形势,党中央审时度势,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对城乡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做出重大调整:党的十六大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

18、社会的重大任务。更多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得到再三强调。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地制定了加强“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连续出台8个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分别以2004年“:促进农民增收” 、2005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7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8年:“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2010年:“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夯实

19、农业农村发展基础”、2011年:“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为主题,共同形成了新时期加强“三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体系,构建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制度框架,掀开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篇章,迎来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2004年2月8日,新世纪的第一个关于“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公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六个涉农的一号文件。自此,中央一号文件重新锁定“三农”问题。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公布,要求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

20、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公布,要求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公布,提出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200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

21、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公布,提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009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公布,意见指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意见共分5部分,约11000字。包括: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2010年1月31日,新华社授权播发了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

22、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该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新政策,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是其最大亮点。据悉,文件强调要从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5个方面,着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2011年1月29日新世纪以来中央指导“三农”工作的第个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个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文件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

23、含金量高的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文件强调,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包括:一、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二、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三、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四、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五、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六、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七、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八、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 【考情分析】1、近三年四川高考卷中都出现了以“三农”为背景材料的试题,其中,09年25

24、题:以三十年改革开放为背景,立足于考查党的农村经济改革新政;土地承包经营权自由流转等新知识,3335题:以受国际金融危机下的政府关注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为背景,从经济角度考查学生对就业和宏观调控相关知识的理解,从政治角度考查把握国家职能和国家活动原则等相关知识,从哲学常识角度考查把握内外因联系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相关知识的理解;10年30题:以从果农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竹竿效应”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主次矛盾关系、整体和部分关系、量变和质变关系的理解,38题:以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及社会分配公平问题为背景考查了财政的作用、国家职能等相关知识;11年3335题:以水磨镇的生态重建为背景考查了第三产业、

25、调整产业结构、科学发展观、政府的职能、内外因关系等知识。每年涉题分值都在10分以上。2、近四年四川卷以外的高考试题以“三农”问题为背景设置的题目分布是:08年:全国卷:38题,全国卷:30题,重庆卷:38题,天津卷:39题;09年:全国卷:2627题,38题,全国卷:3031题,38题,重庆卷:39题,浙江卷:41题,安徽卷:1011题;10年:天津卷;3题;福建卷:33题;浙江卷:41题;11年:全国大纲卷:2930题,重庆卷:38题。3近几年“三农”专题的命题特点、从题型来看,高考在本专题命题中客观题、主观题都有,09年偏重于主观题,11年以客观题为主,在设置上,往往是从多角度考查识学生分

26、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取材看,高考在本节命题问题以当年度重大的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从知识考查点看,主要考查当年中央一号的重要观点。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被反复考查。高考资源网()来源: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 s 5 )【知识链接】一、经济常识角度1农业的地位、作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对于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立足国内解决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毫不松懈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农业的关键是依

27、靠农业科技,必须贯彻落实科教兴农战略。“强科技保发展”,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3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政策设计上明确“三大指向”:强农惠农富农强化农业基础、惠及农村发展、富裕农民生活;在总体思路上,提出“三强三保”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

28、稳定。这有利于加快改善农村民生,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4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但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缺陷,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又要加强宏观调控,国家要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落实强农惠农富农的各项政策,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 5.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扩大内需特别是国内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立足点。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为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奠定了

29、基础。同时,发挥消费特别是国内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必须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6.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可持续。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坚持科教兴农战略,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7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一号文件”指出,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必须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政策。要加快修改完善相关法律,落实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

30、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完善和创新。并没有改变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8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决定着产品质量的好坏,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技术实力甚至生产力水平。着力解决“将来谁来种地”的问题,必须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要大力发展农业教育,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9社会保障的作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要

31、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农民后顾之忧。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着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农村生活困难人口提供兜底的基本生活保障。推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促进农民养老方式实现重大转变。10财政的作用财政具有调节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的作用。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因此要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11银行的作用银行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银行利用贷与不贷、贷多贷少

32、、利率升降等手段,来优化国民经济结构。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要加大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增加农村信贷投入,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二、政治常识角度1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领导方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富农的新政策、新举措。体现党的政治领导。 2我国国家性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在

33、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和保护。要注重从制度上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和均等化,努力解决进城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3全面履行国家职能政治职能: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完善农村基层自治机制,健全农村法制,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经济职能:加大农业投入和补贴力度,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政策,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文化职能:要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强化基层公益

34、性农技推广服务,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技服务。4依法治国原则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完善涉农法律法规。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搞好法律服务,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推进农村依法治理。5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切实保障农民的权益,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 6国际竞争的实质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我国农业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

35、利地位,关键是要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特别要提升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资源环境等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三、哲学常识角度1一切从实际出发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依靠大量消耗资源的传统生产方式推进农业发展已难以为继。依靠低成本劳动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空间逐渐减小。为此,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整体和部分是统一的。部分制约整体,关键部分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性作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

36、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3人和规律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既要面向产业需求,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遵循农业科技规律,又要着眼长远发展,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 4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具有普遍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

37、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目标,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作为基本要求,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从2004年至今年,中央已经连续发布了九份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有不同的主题,都有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论述、新思路、新举措。6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

38、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加快农业科技发展,最重要是“三加快”:一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尤其是种业创新,着力解决制高点的问题;二是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尤其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加快农业人才培育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包括现代农民培训,着力解决“将来谁来种地”的问题。7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占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8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

39、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必须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立足国内基本解决吃饭问题的方针绝不能动摇。同时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拓展农业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 9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党和国家对“三农”的扶持政策,从过去“支农”。到后来“支农惠农”,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强农惠农”,再到今年“一号文件”的“强农惠农富农”,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40、和稳定。10.群众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从过去“支农”,到后来“支农惠农”,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强农惠农”,再到这次一号文件的“强农惠农富农”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重要观点】一、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立足国内解决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才能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2农业科技是突破资源环境

41、约束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农业生产成本上涨,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才能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3农业科技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当前,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才能实现农业由传统粗放经营向现代集约经营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动实现“三化同步”。二、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一)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长期确保

42、农产品有效供给 1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千方百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和品质。继续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2狠抓“菜篮子”产品供给。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快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养,提升“菜篮子”产品整体供给保障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 3加大农业投入和补贴力度。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

43、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4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加大对科技型农村企业、科技特派员下乡创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扩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面,开展农业保费补贴试点。 5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政策。落实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创新。(二)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1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全国农产品流通设施布局,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农产品流通网络。推进全国性、区域性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扶持产地农产品

44、收集、加工、包装、贮存等配套设施建设。2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探索建立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灵活多样的农产品产销模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进生产者与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直接对接,形成稳定的农产品供求关系。3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准确把握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稳定,保持价格合理水平。稳步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健全粮棉油糖等农产品储备制度。(三)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1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要大力增

45、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抓好生物技术特别是优良品种培育,抢占农业高技术领域的制高点,着力解决科技创新和农业生产脱节的问题。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遵循农业科技规律,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目标,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作为基本要求,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 2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稳定和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加快发展社会化农技服务组织。着力解决“最

46、后一公里”问题。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技服务,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政府订购、定向委托、招投标等方式,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3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加快农业人才培育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包括现代农民培训,着力解决“将来谁来种地”的问题。振兴发展农业教育,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练习】一、单选题1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农业科技定位上,强调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

47、性,因此 ( ) A应确立政府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B农业科技资源合理配置不能由市场机制来实现 C应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 D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2012年1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文章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道路。回答24题。2文章指出,今后保持农产品供求平衡的任务将更加艰巨:一方面,人口总量将继续增长,城镇化率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将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工业用途不断拓宽,全社会对农产品需求会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耕地和水资源紧缺、农业生产成本上涨、青壮年劳动力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等问题突出,农业稳定发展的难度越来越大。从哲学看,上

48、述对农产品供求形势的认识 ( ) 坚持了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运用了创造性思维 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坚持了矛盾分析法 A B C D3文章强调,要毫不动摇地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和引导农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对农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认识正确的是 (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坚持以土地集体所有为前提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改变了农民的土地承包关系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完善了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A B C D4文章指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

49、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无论他们是否还需要以此来作基本保障,也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任何人都无权剥夺。这 ( ) 是因为农民阶级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力量 是国家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 表明国家以保障人民权利为自己的根本使命 表明我国法律是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A B C D5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首先要稳住粮食生产,确保不出现滑坡。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这要求 (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和品质 加大对农业的财政补贴,调动农民积极性 提高粮食最低保护价,保障农民种粮收益 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提高经济作物的比重 A B C D 人才是

50、第一资源。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必须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回答6一7题。6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鼓励和引导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实行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深入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因地制宜实施“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等计划。 这一要求表明 ( ) 实现人生价值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实现个人理想应该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A B C D7农业部强调,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要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以种养大户、经纪人、大学生“村官”、农机手等培训为重点,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51、、农业服务人员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为此,政府要着力 ( ) A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B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发展农村生产力 C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农民职业道德素质 D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效率8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必须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尤其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所谓“最后一公里(Lastkilometer)”,原意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最后的而且是关键性的步骤(通常还说明此步骤充满困难)。下列说法与“最后一公里”寓意相同的是( ) A一年之计在于春 B行百里者半九十 C一山放过一山拦 D十年树木,百年

52、树人 二、非选择题92012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这是从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布的第九份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4-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年份 主 题2012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2011加快水利改革发展2010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2009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2008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2007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5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

53、生产能力2004促进农民增加收入(1)、简要分析材料一是怎样体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的。材料二从当前和未来发展看,耕地、淡水等资源的刚性约束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依靠大量消耗资源的传统生产方式推进农业发展已难以为继;农业劳动力的素质呈结构性下降,用工成本迅速上涨,依靠低成本劳动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空间逐渐减小,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阶段。2012年中共“一号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说明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必要性。材料三我国农业科技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

54、距,突出表现在“三个不足”:一是创新成果供给不足。农业科技总体水平还不高,跟踪式、模仿式,甚至低水平重复式研究还较多,我国50以上的生猪、蛋肉鸡、奶牛良种,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种依赖进口。二是农技推广服务不足。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还存在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等突出问题。推广能力落后于生产和农民需要。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还相对滞后,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三是农业人才总量不足。农业科研缺乏领军人才,基层农技人员年龄老化问题突出。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谁来种地”、“谁来养猪”已成为绕不过的严峻问题。(3)、结合材料三,从国家职能的角度,分析说明政府应如何解决以上“三个不足

55、”问题。10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以食为天”,粮食丰则人心定,粮食稳则天下安。人多地少、自然灾害频繁,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我国确保“米袋子”、“菜篮子”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一头是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一头是落后薄弱的农业基础;一头是城乡人口快速增长时农产品的刚性需求,一头是充实“米袋子”、“菜篮子”的农业劳动力日益减少;一头是不断加大的政策补贴,一头是不断攀升的农资、农机、土地和用工成本(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学知识,谈谈如何破解“米袋子”、“菜篮子”的压力?材料二发展现代农业,要毫不动摇地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是农村

56、的基本经营制度。讲稳定,是因为这项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符合农民群众愿望,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讲完善,是因为农业生产力在发展,农业生产关系必须不断地与之相适应。实际上党和政府一直在完善这项制度:从收入分配看,开始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现在全都由农民自己支配;从承包期限看,第一轮是15年不变,第二轮延长为30年不变,现在又进一步明确为长久不变;从统分结合的关系看,过去的“统”单纯靠村组集体,现在靠农民合作和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经营服务体系。(2)、结合材料二,运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知识,简要分析说明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要性。【参考答

57、案】1C 2D 3D 4B 5C 6B 7D 8B9(1)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具体研究矛盾的特殊性。随着 我国经济形势和农业状况的变化,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措施也在不断地变化,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有新论述、新思路、新举措,具体政策侧重点不同,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 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中央“一号文件”连续9年关注“三农问题”,其主题无论怎样变化,都始终围绕着“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繁荣稳定”展开,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 (2)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可以提

58、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3)履行经济职能,加强经济调节,通过发挥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农技部门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切实履行文化职能,大力发展农业教育,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 完善社会公共服务,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

59、社会化服务,积极培育和支持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组织。 履行政治职能,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依法保护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及其知识产权。10(1)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依靠先进农业科技,提高单位产量和品质。 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发挥财政对农业生产的支持作用,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财政补贴,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加强宏观凋控稳定农资价格,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2)任何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绝对的、尤条件的。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我们不断完善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体现了运动的普遍性、绝对性。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我国现行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符合人民根本利益,只有始终坚持并长期稳定该制度,才能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维护好群众的利益。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既要长期稳定,又要不断完善,体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