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7年高考 历史(科目)大预测卷命题人姓名陈 林适用地区全国用户名chenlin1966工作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建陵中学 邮 编223600电 话13705240525Emailchenlin1966QQ33052688本卷满分100分试卷用时90分钟07高考模拟五套卷5陈林正式稿卷5 (4页)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第卷 (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儒家思想历经变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主流思想。据此回答12题:1、(06杭州质检)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在历史上
2、影响巨大,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 结束了各派学术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B 统治者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C 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D 书院等地方教育系统趋向完善1【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学查董仲舒思想的影响,可采用排除法。书院最早出现在术朝,所以本题选D。 2、(06杭州质检)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准旧道德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说明A 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所指是错误的 B 孔子的儒家思想阻碍社会进步全盘否定C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必须反对封建正统的儒家思想,这是时代的需要D 儒家思想在历史上确实有过积极意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3、,儒家思想必须彻底清除2【答案】C【解析】联系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儒家思想历史地位。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起到过重大作用。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所以BD应排除。新文化运动足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指导思想是民主和科学,而儒家思想是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要反封建就必须反对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故正确答案是c。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客观反映。回答34题3(06潍坊统考卷)右图所反映的指导思想与我国孟子的“民本”思想的相似点是A反对封建制度B突出现实社会中“人”的重要作用C维护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D要求统治阶级爱惜民力3【答案】B【解析】孟子的“民本”思想集中体现在对“民”的强烈关注和 深刻认识上,重视民力
4、、民心;图片中的蒙娜丽莎反映了对人性的解放,突出个人作用,故应选B。4(06潍坊统考卷)“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表述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本质意义是 A使人民获得了政治权利 B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C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D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4【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意思是主权在民,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理 论基础、实践基础,故从本质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唐朝时有一位家住杭州的读书人决定到长安游历并求取功名。据此回答56题:5(06建陵模拟卷)他首先乘船沿大运河北上,进入长江前途经的这一段运河名为: A永济渠 B通济渠 C江南河 D邗沟5【答案】C 【解析】提示:
5、从杭州到长江这一段运河称为江南河。6(06建陵模拟卷)当船驶入长江后,他决定到上游附近的一座古城参观名胜古迹。在当地他发出了“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的感慨。这座古城最有可能曾是: A洛阳 B建康 C燕京 D汴梁6【答案】B 【解析】提示:建康即南京,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赋税是我国古代国家宏观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据此回答79题7、(06. 东北五校联考)我国古代一整套赋税制度形成的标志是A西周贡赋的征收 B. 西汉编户制度的施行C隋唐租庸调制的推行 D. 明朝一条鞭法的推行7、【答案】:B【解析】:此题属于中等难度题。解题关键是理解一整套赋税制度的内涵,应包括人口税、土地税、更赋、
6、徭役和兵役等,西周时实行井田制,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臣下,受田者只向周王交纳一定的贡赋。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的赋税制度,在西汉,实行编户制度,编户齐民要交纳田租、人口税,还要服徭役和兵役,甚至还要服杂役,由此得出,古代的一整套的赋税制度形成于西汉,而C项和D项是赋税制度的发展,故排除A、C、D三个选项,选B项8、(06. 东北五校联考)下列对两税法的阐述中,不正确的是A保留了地税和户税 B. 重地轻人,征收财产税C否定了土地兼并 D. 官僚地主也要纳税8【答案】:C【解析】:此题是中等难度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两税法的全面掌握程度。两税法是在土地兼并和买卖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减少,均田制无法推
7、行,租庸雕制也无法维持的情况下,为了解决财政困难而实行的,是对赋税制度的一种调整。本身不但没有否定土地兼并,而且是承认了土地兼并的事实,而其他的A、B、C三项均符合事实,故选C项9、(06. 东北五校联考)明朝一条鞭法中有利于“社会经济新现象的产生”的内容是A将田赋、徭役、杂役合并为一条 B. 将丁税平均摊入田赋C赋税征收白银 D. 要根据当时情况采取相应措施9【答案】:C【解析】:此题难度不大。关键是理解题中经济新现象的含义,根据所学知识得知,明朝时期经济新现象是指在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赋税由原来的交纳实物到征收白银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从而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
8、的发展,也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而A项是简化了赋税征收的手续,B项是清朝“摊丁入亩”的内容,D项与题干不符,故选C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回答1011题10(06潍坊统考卷)中华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不包括A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B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C没有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D民族资本摆脱了自然经济的束缚10【答案】D【解析】可用排除法,中华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 初步发展,但与封建自然经济相比仍处于劣势,故也无 法摆脱自然经济的束缚。11(06潍坊统考卷)1950年,人民政府合理调整工商业的结果是A使私营工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9、 B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C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变 D彻底结束了物价连年暴涨局面11【答案】A【解析】建国初调整工商业,主要是调整了公私关系和劳资关 系,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企业得到恢复和发展。主张法制,依法治国,在中外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回答12-14题12、(06.苏北五校联考)古代韩非子主张法律应向全国公布,臣民必须遵守其“法制“思想的实质是A把法律作为至高无上的准绳 B. 用法律来约束每个人的行动C将法律作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 D.用法制代替君主个人意志12、答案:C解析:此题比较难。主要考察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是带有一定阶级性的
10、,生活在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除国君外,不论贵贱,一律受法的约束,充分反映了韩非子“法制”思想的实质是封建国君统治人民治理天下的工具。故A、B、D三个选项表述均错误,C项正确13、(06.苏北五校联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有弹劾总统的权力,这主要表明A中华民国有真正的民主 B. 行政权受到制约C临时大总统没有权力 D.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13、答案:B解析:此题属于中等难度题。主要考察考生准确理解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并作出准确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此题容易误选C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总统拥有行政权,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但是当总统被认为有谋反行为时,
11、参议院有权弹劾总统,充分说明总统的行政权力受到制约,D项本身表述是正确的,但与题干无关,而A项C项均表述错误,故B项正确14、(06.苏北五校联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下列内容正确的是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的政治制度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A B. C. D. 14、答案:C解析:此题难度一般,比较容易。主要考察考生准确再认再现和全面理解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只要基础知识扎实,是不难得出答案的。题干从四个方面全面正确地阐释了1954年宪法。中国的国民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对两国历史产生了深远
12、影响。回答1516题。15(06济南统考)1791年,法国制宪议会颁布了宪法,对法国的初步改造体现在A法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C大资产阶级掌握了统治权 D自主命运的公民节取代了效忠于君的臣民15【答案】A【解析】1791年宪法除肯定了制宪会议以往颁布的各项反封 建法令外,还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1875年宪 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大资产阶级掌权只足为初步改造提供了阶级条件。所以正确答 案为A。16(06济南统考)中国的国民革命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之所以都被称作“大革命”,其基本依据是A斗争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得到国际援助C由先进阶级领导 D对世界产生重大影
13、响16【答案】A【解析】“大革命”的含义是指革命的群众基础广泛。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主权完整是所有国家政权的神圣使命。回答1719题。17、(06杭州质检)综观我国古代历史,下列封建王朝中,未能真正实现国家统一的王朝是A 西晋 B 北宋 C 元 D 清17【答案】B【解析】抓住题于中的关键词“未能真正实现国家统一”。北宋时只统一了五代“。十国,但还有几个与北宋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故正确答案是B。18(06济南统考)林肯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强调“从地理环境上说我们不能把各地区从彼此的位置上挪开,也不能在它们之间筑起不可逾越的城墙。我们之间感情的纽带,或许会因情绪激动而绷紧,但决不可折断”,主要是为了
14、A成立美国联邦政府 B夺取佛罗里达半岛C反对南部同盟的分裂活动 D遏止增加“蓄奴州”的要求18【答案】c【解析】根据林肯就职演说可判断出其所处的年代与美国形势林肯是在南北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当选总统的,1861年在其就职之前,南部一些州建立南部联盟,发动叛乱,挑起战争,“挪开”“城墙”就是对此而言,”情感纽带”强调同是美利坚民族,也成了反对分裂的依据因此演说的目的就是反对南部同盟分裂。19(06济南统考)德国在近代实现统一的根本动力是A统治阶级实力雄厚 B民族的认同意识C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 D领导人的卓越才能19【答案】c【解析】工业革命为德意志统一提供了动力与物质基础仇进了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
15、展,而德意志四分五裂 缺乏统一的国内市场,因没有强大统一的国家作后盾,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统一,普鲁士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国力强盛,为统一提供了可能。马克思说:“-,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回答20-22题20、(06.苏北五校联考)蒸汽机直到近代才得以推广的最主要原因是A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B. 技术得到了重大改进C人们的认识水平得到了提高 D. 英国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推广20答案:A 解析: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察考生分析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人类历史发展中科技的进步,其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科技的使用和推广提供了物
16、质条件。选项中的B、C、D也是使蒸汽机得以推广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21、(06.苏北五校联考)为蒸汽机的运用开拓了新领域的有:卡特莱特 富尔敦 史蒂芬孙 哈格里夫斯A B. C. D. 21、答案:B 解析:此题属于中等难度题,主要考察考生准确再认再现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第一步要知道新领域的含义,然后还要清楚四个人物中,哪个人物在新领域中为蒸汽机的运用做出了贡献,明确了这两个问题,答案就比较容易得出。根据所学知识,蒸汽机一开始是解决在机器生产过程中的动力问题,由于蒸汽机的使用,大大推广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后来则发展到交通领域,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制成了以蒸汽机为
17、动力的汽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从而做出正确判断,选B正确。22、(06.苏北五校联考)以蒸汽机的应用为显著特征的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的影响,突出表现在A资产阶级最终战胜封建势力 B. 农民转变为雇佣劳动力C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D. 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22、答案:D:解析:此题属于中等难度题。主要考察考生认真审题、准确把握题干中的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解答此题考生必须看准题干中工业革命产生影响的角度是社会结构方面而不是其他方面,否则很容易错选,A项是工业革命对整个人类历史的影响,D项是对国际关系的影响,B项表述不准确,D项正是从社会关系角度阐述了工业革命的影响
18、,即它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故选项D正确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深刻地影响和改造着世界。回答2325题23(06潍坊统考卷)近代史上美国和俄国废除奴隶制的相同作用有 都推行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都废除了封建性的剥削关系 都改变了两个国家的社会性质 都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A B C D23【答案】D【解析】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和俄国废除农奴制使两国完善或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资 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故正确;但美国废除的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剥削关系,只是健全了资本主义制度,没 有改变社会性质,故错误。24(06潍坊统考卷)2006年是美国建
19、国纪念230周年。据悉,政府将把主要的纪念活动放在费城举行。这是因为 A费城是美国主要的工业城市之一 B费城是美国的政治、经济中心C费城是独立宣言的发表地 D费城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诞生地24【答案】c【解析】费城是大陆会议所在地,1776年独立宣言就是在此 发表的,它标志着英属北美殖民地正式宣布独立,发表独立宣言的7月14日,成为美国独立日,故美国将 主要纪念活动放到费城。25(06潍坊统考卷)拿破仑法典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一部典型的法典。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有: 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从法律上保障小农土地所有制 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A
20、B C D25【答案】B【解析】拿破仑建立的是资产阶级军事帝国,拿破仑法典不可能以法律形式确立君主立宪政体的内容。第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4分,第27 题13分,第28题11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06济南统考)(14分)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历史上既有友好往来,也有冲突与战争,我们应以史为鉴。材料一 读下图材料二 据日本共同社披露的日本西南诸岛防御计划:假想在外敌入侵的情况下,日本自卫队如何保卫九州以南和中国台湾以北1 200 公里范围内分布的大小岛屿,其中包括保卫钓鱼岛。对此,一位日本问题专家说:“与其说是保卫,不如说是霸占,试图给人造成一
21、种名正言顺的假象”。回答:(1)材料一中图1揭示了什么共同的历史信息?(2分)概括说明图2、图3的历史场景对中国的国际地位产生的不同影响。(4分)(2)图4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原因是什么?(2分)(3)依据材料二分析日本的野心。(2分)运用二战相关史实,论证上述日本问题专家的观点。(2分)(4)综合上述图片揭示的历史信息,你能得出什么认识?(2分)26【参考答案】(1)图1反映了中日两国友好交往。图2历史场景的影响: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图3历史场景的影响: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原因:国际地位的
22、提高;中美关系的缓和。 (3)日本企图占领我国的钓鱼岛。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台湾和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必须归还。波茨坦公告重申这一原则。 (4)和平友好的交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侵略战争只会给两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日两国应该以史为签、正视现实。【解析】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友好相处,是一衣带水的近邻关系;目前关系紧张,曾发生过冲突与战争,我们要以史为鉴。27. (06江苏模拟卷)自古以来,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维护国家统一是国家的主权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举出中国古代四次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史实
23、。(4 分)(2)分析说明中国古代三次大统一所具备的相同条件。(3 分)(3)台湾与大陆统一一定会实现的依据有哪些?(6 分)27.【答案】 (1)公元前221 年秦朝结束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西晋结束魏、蜀、吴三国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589 年隋朝结束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1279 年元朝结束辽、宋、夏、金的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2)军事上处于优势;民族之间的融合;正确的军事战略和策略;等等。(3)历史依据是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理论依据和政策保证是邓小平提出的“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国际法的保证有开罗宣言中美联合公报等国际文献;统一是中国人
24、民的人心所向;大陆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极大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有了极大提高,这是实现统一的有力保证;港、澳顺利回归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榜样和借鉴。【解析】本题以历史主干知识国家的统一为大背景,从中国古代历史上相关的统一与分裂问题切入,是一道大跨度( 中国古代2000多年)、小切口(每一问都从不同的角度考查相关的统一)问题。考查考生对历史相关历史事件的分析、比较及综合能力。提示考生,学习历史知识,要将历史知识内容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把握其相同点与不同点的分析,将相关的知识串起来整体把握,从比较中得出启示。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主干内容统一问题,根据大陆与台湾的关系变化、
25、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命制本题。解题过程中注意,第(1)问,根据所学历史知识,进行分类归纳。第(2)问,将三个时期的统一原因进行比较,综合归纳得出正确的答案。第(3)问主要将中外历史知识结合,从古代到近代到现代,中外历史知识兼顾,总结得出。28、(06建陵模拟卷)2006 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 周年。长征以世上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请回答:(1)中国工农红军战略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其远征最后胜利的标志是什么?(4 分)(2)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3)红军长征的胜利结
26、束与抗日战争之间有怎样的联系?(2分)(4)从红一方面军长征结束到全国抗战爆发前,中国共产党为推动抗日救亡运动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3 分)28、【答案】 (1)主要原因是中共党内的“ 左”倾错误致使红军的第五次反“ 围剿”斗争失利。最后胜利的标志是1936年三大主力红军会师于甘肃会宁。(2)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3)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经过千锤百炼保存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的主干;红军长征胜利,完成战略大转移,使抗战时期的根据地主要居于华北一带,对日本侵略者形成威胁;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27、,完成了战略大转移,使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延安成为中共中央所在地。( 三点任意答出两点即给2分)(4)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或答“召开瓦窑堡会议”或“发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领导“ 一二九”运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答出三点就可以给3 分)【解析】本题以当今热点纪念长征胜利70 周年为切入点,结合历史阶段特征进行重新组合,从新的角度进行命题。是一道大跨度、小切口的试题,其中第(3)(4,)问需要考生认真审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分析、比较辨别能力。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及练习。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史中重点知识长征
28、、党的政策、长征与抗战之间的关系、统一战线等问题。根据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年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 周年等有纪念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而命制。注意时间上的限定,将有关的知识进行分析整理,要注意理解题干的主要限定语,避免答非所问,也避免遗漏知识点。29、(06新创编卷)20 世纪人类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1)根据所学知识比较一战和二战结束后,国际力量维护战后和平举措的异同点。(8分)(2)当今世界制约和平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有哪些?(4 分)29、【答案】 (1)同:成立维护战后和平的国际组织。一战后成立国际联
29、盟,二战后成立联合国;通过召开国际会议协调各国关系。一战后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二战通过后期的一系列会议确定新的国际秩序。异:一战后国际联盟被英法操纵,没有真正起到维护战后和平的作用。二战后联合国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世界大战的再次发生。一战后主要是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掠夺;二战后法西斯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2)有利:战争教育了人民,和平的观念深入人心;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经济联系的增强,制约战争的爆发;大国之间的相互制衡,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稳定。不利:狭隘的民族主义泛滥、地区霸权主义的横行、宗教领土矛盾激化,构成对和平的巨大威胁。【解析】本题以两次世界大战作为考查的切入点,体现了对新课标的“战争与和平”内容的考查,题目没有像通常那样考查一战、二战的性质和影响,而是选取了战争结束后国际力量维护和平不同的举措的片段,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局势呈现不同发展趋向的原因,进一步认识到当今维护和平的重要性。角度新颖,不落俗套,又考查了重点,是对世界史战争题材命题的很好探索。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阶段特征的认知能力,第(1)问主要考查一战、二战后国际力量维护战后和平的举措,要求学生比较其异同点,学生可以从形式、国际组织、性质等方面入手。第(2)问考查学生对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前景的认识。-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