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34KB ,
资源ID:236993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699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1、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悉尼胡克历史中的英雄:“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变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古代希腊提防英雄人物的关键措施是A设立公民大会 B实行陶片放逐法C实行五百人会议 D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2商鞅变法后,秦国按照法家弃绝“文学”、“智术”的主张,实行禁言、思民政策,“以民于战”,结果秦国“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这反映

2、出A秦民好战促进了秦朝统一B秦国具有崇尚战功的传统C统治者政策影响社会风尚D商鞅变法提高秦国国力3战国李悝变法规定“食有劳而禄有功”,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这些举措产生的影响A士人追逐功名与利禄B官僚政治最终确立C世卿世禄制日益瓦解D中央集权极大强化4少数民族封建化指处于封建社会以前落后状态的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向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过渡。北魏孝文帝时,促进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措施有( )统一黄河流域,促进民族融合 恢复汉族礼乐制度,规范臣民的生活方式模仿汉族官制,修订鲜卑律令 尊儒崇经,兴办学校ABCD5某位同学在复习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整理了以下表格

3、,表格内容因果逻辑关系对应准确的是改革前的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A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农民耕种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B中原地区长期战乱,百姓流亡,以致“千里无烟”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C豪强地主隐瞒土地、人口,逃避赋税徭役设立三长制,推行均田制D民族矛盾激化,威胁北魏统治发动对南朝的征讨AA BB CC DD6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为政府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还带有急刻的心理。”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 )A加重人民的负担B实现了富国强兵C使北宋走向衰亡D加强了社会管控7王安石募役法推行后,对于此法.南方百姓相对富庶.故多不反对;北方百姓中穷苦者 因此雪

4、上加霜,助役钱使贫者更贫。这表明A北方农耕技术较落后B募役法不具有进步性C改革需结合实际情况D南北经济制度差异大8马丁路德说:“男人必须要娶一个女人,女人必须要嫁一个男人,这是自然的事将婚姻作为圣事不仅毫无圣经上的依据,而且正是这种赞扬婚姻的教义把婚姻变成一场闹剧。”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A倡导男女平等 B否定宗教信仰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9废除农奴制度后,沙皇政府对司法机关进行了改革,废除过去的等级法院,建立了统一的各级法院,全国的一切案犯都在统一的法院里按照同一法律和同一审判程序受审。这表明俄国的司法改革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 B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烙印C适应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需要

5、D废除了贵族特权1019世纪后期,“脱亚入欧”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开展工业化建设 废除封建制度 推行“文明开化” 确认土地私有制ABCD111888年,康有为进京上书指出中国危机,提出“厘革积弊,修明内政”,向西方学习,实行改革。但当时“举京师之人,咸以康为病狂,大臣阻格,不为代达”。这局面反映了当时A救亡图存成为社会共识 B中国变革内政的艰难性C学习西方条件尚不具备 D光绪因大臣阻挠被蒙蔽12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迫切希望向西方学习,改变现有制度。同时,先进知识分子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主张变法维新,历史选择了他们成为资产

6、阶级的代言人。这主要说明A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B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开始上升到制度层面C知识分子与民族资产阶级有共同的愿望 D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商鞅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攫钮(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汉贾谊治安策材料二 拓跋宏,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全部接

7、受。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材料三 在生活方式上,人们出于政府的压力,穿西服、军服,养成吃兽肉、喝牛奶、喝啤酒之风。查常平明治维新:一半清醒一半醉(1)据材料一分析,商鞅变法导致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与商鞅推行的哪些改革措施有关?(13分)(2)据上述材料,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维新都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移风易俗”,分别指出这三次“移风易俗”的作用(6分)(3)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6)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表3 对外称词衍变表1860年前1860年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红毛、西夷、海外诸番、杂番、英夷、夷船、夷馆、夷兵、夷商、夷技、夷政、夷俗、夷务、夷事、夷

8、言、番银、华夷洋人、西人、西洋、欧美各国、外洋、英国人、洋枪、洋楼、洋商、西法、西政、洋务、洋文、西语、洋银、中外“西学”和“新学”逐渐成为主导,如西学大成西学富强丛书西学时务总纂大成西学启蒙西学军政全书七国新学备案新学汇编新学书目提要中西新学大全东西学书录,等等 据方维规夷”“洋”“西”“外”及其相关概念从表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王安石积极倡导科举以经义取士,并把孟子列为考试科目之一,以改变“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的状况。他把改革科举看成是“一道德”,即统一思想

9、,造就改革派人才的主要途径。照宁四年二月,王安石在所拟改革科举的中书礼子中,认为:“古之取士,皆本学校,道德一于上,习俗成于下,其人才皆足以有为于世。”因此他提出“宜先除去声病偶对之文,使学者得以专意经义”。“贡举新制”规定,应举人不再考试诗赋、帖经、墨义之类,而以诗书易周礼礼记为本经;论语孟子为兼经。第一场选考本经中的一经,第二场考兼经,都要“务通义理,不须尽用注疏”:第三场考论,第四场考时务策。同时废罢明经诸科,另设明法科,凡是原先应试明经诸科,而又“不能改试进士”科的,考明法科,“试以律令刑统大义断象,中格即取”。新的明法科,时称新科明法。摘编自白寿彝著中国通史材料二 变法为旧党所反对。

10、他们的理由是:诗赋水平高低容易评判,策论弄虚作假也难知道,因此看卷子难了;以学问论,经义、策、论,似乎较诗、赋为有用,以实际论,则诗赋与策、论、经义,同为无用。他们主张科举继续以诗赋为主。考试是从前读书人的出身之路,所考内容非其所习,科举之人,是要反对的。于是至元祜年间回复旧法,而熙宁之法复废。但又有一班只习于新法的人,也要加以反对。于是折衷其间,分进士为诗赋、经义两科。南宋以后,遂成定制。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选举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改革科举制的特点、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9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安石改革科举制的意义。(6分)参考答案1B

11、【详解】“一个民主的社会对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克利斯提尼改革实行陶片放逐法,维护民主制度,故选B。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允许所有公民参加,其运行机制中没有对英雄人物的提防措施,排除A;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因此其并不提防英雄人物,排除C;克里斯提尼改革中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这不能提防英雄人物对民主制度的威胁,排除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陶片放逐法实施及其作用的掌握。2 C【详解】据材料信息可知,由于秦国统治者实行“以民于战”的政策,导致秦国人人崇尚战功,争立战功,如此也就铸就了秦人尚武好战的风尚,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秦朝统

12、一,排除A项;通过题干信息只可以确认商鞅变法后秦国民众尚武,不能得出商鞅变法前秦国民众是否具有尚武传统的结论,排除B;D与题无关,排除。3C【详解】根据“食有劳而禄有功”“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等措施打击了贵族势力”,促进了世卿世禄制度的日益瓦解,选项C正确;选项A与题无关,排除;官僚政治最终确立的时间是在秦朝,选项B排除;材料未体现中央集权的强化,排除D。4C【解析】孝文帝改革时,黄河流域已经统一,故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含有的选项;孝文帝改革时,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促进鲜卑族封建化的措施,如;恢复汉族礼乐制度,规范臣民的生活方式;模仿汉族官制,修订鲜卑律令;尊儒崇经,兴办学校;等等。综上所

13、述,C符合题意。点睛:这一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这类题型在全国卷高考试题中相对出现较少,但是这类题目属于以前多项选择题的变种,因为能够在一个题里考查到更多的知识点,所以在模拟试题或者平时的考试题中多有出现。这类题要想做对,还是有技巧的。如果知识点掌握比较熟练的话,可以不看选项,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直接选择,然后将自己做出的答案与选项对照,只要是能找到一致的,一般情况就能保证正确了。如果有些知识点不是很熟悉,可以采用“选基法”,即将自己最有把握认为对的和错的选项找出来,然后对比选项中是否有自己有把握的那些,一般就能依据这一技巧做对答案。5C【详解】由于豪强地主的行为影响了地方管理和国家赋税的征收,孝

14、文帝改革设立三长制和均田制,C正确;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农民耕种属于均田制的内容,A错误;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南方的统治,B错误;民族矛盾激化,威胁北魏统治,为此进行改革,不是对南朝作战,D错误。6A【详解】依据题干“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还带有急刻的心理。”可见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虽然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但是却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人民不堪重负,A正确;王安石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并没有真正实现富国强兵,也不是题干材料的主旨,B排除;王安石变法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并不是使北宋走向衰亡,也不是题干材料的主旨,C排除;题干反

15、映的是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并没有反映加强了社会管控,D排除。故选A。7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对募役法的施行虽然南方多不反对,但没有充分考虑北方的经济发展状况,使北方百姓中穷苦者雪上加霜,可见改革需结合实际情况,故C选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北方耕作技术落后以及南北方经济制度差异大的结论,故排除AD选项:“募役法不具有进步性”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8D【详解】材料信息“将婚姻作为圣事不仅毫无圣经上的依据,而且正是这种赞扬婚姻的教义把婚姻变成一场闹剧”说明马丁路德反对教会的权威,即否定教皇地位,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出男女平等,故A项错误;马丁路德不反对宗教信仰,故B项错

16、误;材料和宣扬圣经精神无关,故C项错误。9A【详解】据题干“建立了统一的各级法院,全国的一切案犯都在统一的法院里按照同一法律和同一审判程序受审”可知,这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法制原则中的“平等”原则,故A选项正确;保留了大量农奴制烙印是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或弊端,B选项错误;适应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需要是农奴制改革的目的,C选项错误;俄国农奴制改革既没有改变封建专制政权的阶级实质,也没有改变地主土地占有制,贵族地主继续掌握着国家政权,D选项错误。10A【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为实现“脱亚入欧”,明治政府实行殖产兴业政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展工业化建设,所以符合题意;明治政府通

17、过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等措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所以符合题意;明治政府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号召向西方学习,以西方文明改造日本文明,所以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确认土地私有制”不是“脱亚入欧”的措施,所以不符合题意,故B、C、D项错误。11B【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19世纪80年代,康有为指出中国危机,提出学习西方,“修明内政”,但当时全京师的人都不认可,不为代达,这种局面反映了中国变革内政的艰难性,故选B:“举京师之人,成以康为病狂”,表明社会救亡图存意识并不普遍,A错误;洋务运动已经进行,中体西用思想下已经有器物方面的学习西方,C错误;材料反映的整体局面是康有为主张不为大家所

18、认同,当时还是慈禧垂帘听政时期,D错误。12D【详解】根据材料“先进知识分子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主张变法维新,历史选择了他们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可知,历史选择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所以D正确;“A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所以A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开始”上升到制度层面,所以B错误;材料反映历史选择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无法体现知识分子与民族资产阶级有共同的愿望,所以C错误。13(1)变化:人伦失常,亲情失和;贪财求利,自私自利。(7分)措施:废井田开阡陌,

19、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6分)(2)商鞅变法: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孝文帝改革:促进北魏社会的封建化,加速民族融合进程。明治维新:有利于日本近代化。(6分,每点2分)(3)认识:移风易俗,接受先进文化,对于促进本民族的进步有着积极意义;学习外来文明要结合本国实际,不应全盘照搬,同时注重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等。(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满分)14示例论题:论近代中国认识西方的历程鸦片战争后,一方面是传统社会下的“夷夏之辩”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是中国社会自身转型程度有限,这使得中西交往过程中碰撞异常激烈,中国对西方还受传统

20、观念的影响,因此多以“夷”来称呼西方。随着两次鸦片战争的结束,清政府出现严重统治危机,加之西方经济渗入中国,以及洋务运动的兴起,清政府内部一些人首先从传统“夷夏”对立观念中挣脱,开始以平等眼光看待西方,所以“洋”字多了起来。19世纪末,甲午战争中国惨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以及洋务运动破产,新兴资产阶级以更加宏大的眼光和积极态度看待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成为历史潮流,“西学”即“新学”,“新学”代表进步和方向,推动了微信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综上所述,近代中国对西方的认识,经历一个由不平等到平等,再到低下身去学习的过程,程度也是越来越深,表明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的态度越来越理性。这种变化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变的缩影。(如果考生选择某一个具体阶段展开论述,亦可同等给分,如“甲午战争与中国的西方观”;或者从程度加深角度拟定论题,如“洋务到西政”“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等)15(1)特点:选拔实用性人才;统一思想;考试内容改诗赋为时务策;完善了考试流程。核心思想:实用原则。(9分,每点2分,答对四点8分,答对五点9分)(2)提高官员素质,为变法提供实用性人才;推动新法的实行;改变科举制重诗轻策的状况,引导知识分子关注现实;为后世科举制改革提供借鉴。(6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