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67.74KB ,
资源ID:236874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687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版历史高三一轮复习系列《大一轮之单元集训》人民版(江苏):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版历史高三一轮复习系列《大一轮之单元集训》人民版(江苏):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答案.docx

1、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整洁完整。第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7淮安三模,24)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在释中国一文中论证,“中国”一词至迟出现在西周初年,仅指“中央之国”或“中央之城”。西周初年的“中国”位于今天的()A河北 B山东C河南 D湖北2(2017盐城第四次联考,24)史记殷本纪载:“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

2、氏、目夷氏。”这反映了()A后世姓氏均源自商朝分封制B后世分封的诸侯王均取国姓C商代某些姓氏与分封制有关D商朝的分封制具有血缘色彩3(2017南通、扬州、泰州二模,1)周人奉行“同姓不婚”的原则,禁止同姓之间通婚。周王室必须和异姓诸侯国通婚。各级贵族也是如此,必须和异姓的贵族通婚。周人的这一制度()A体现王权衰落的趋势B利用分封维系家族亲情C凸显了西周中央集权D有利于巩固周王室统治4(2017徐州、连云港、宿迁三模,2)有学者认为:“(春秋时期)国家像一个放大了的家庭。君主统而不治;大夫们很重要,不是因为其职位,而是因为他们是君主的亲戚,或是显赫家庭的家长。”这主要反映了()A宗法观念的延续B

3、分封体制的完善C君主权力的衰微D官僚政治的建立5据秦律置吏律记载,秦朝时国家任免官吏虽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但也可随时调换或补缺。这反映了()A官僚政治具有一定灵活性B当时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C皇权专制统治具有随意性D国家官吏的腐败现象严重6(2018南通一模,2)“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7汉武帝任命外戚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并领尚书事,为中朝之主。从此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成为惯例。这

4、种做法()A使相权受到了制约 B导致武将专权局面C致使行政机构膨胀 D推动决策权的转移8(2017宿迁三模,25)两汉时期,地方长官(郡太守)拥有自辟僚属和察举大权。长官与僚属形同君臣,长官升调或僚属离职后,长官依旧自居“故主”,僚属则成为“故吏”。这主要体现了()A依附关系根源于察举制B家天下的观念根深蒂固C早期官僚政治尚不成熟D郡县制下地方权力很大9汉代的冀州是燕赵故地,并州为三晋故地,益州为巴蜀故地,荆州为荆楚故地,豫州为中州故地。这种地方区划有利于()A延续汉初地方行政制度B加强中央政府权威C削弱地方分裂割据势力D增强区域文化认同10(2018江阴模拟,26)在唐代,政务裁决机制出现了

5、由以奏抄为主向以奏状为主的转变。政务多由宰相汇总以中书门下的名义直接向皇帝申奏,门下省属官给事中的职掌也随之从以审读奏抄为主转变为以封还制敕为主。这一转变()A导致了三省合作体制名存实亡B有利于避免政务决策严重失误C强化了谏官纠正宰相过失能力D助长了权臣专政乱政贪腐风险11续资治通鉴宋纪一记载:“旧制,凡大政事,必命宰臣坐议,常从容赐茶乃退。及(范)质等为相,自以周室旧臣,内存形迹,又惮帝英睿,乃请每事具札子进呈取旨。帝从之。由是坐论之礼遂废。”材料说明宋朝()A官员办事效率提高B宰相决策权的丧失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传统行政机制发生变化12(2017扬中四模,26)宋仁宗年间,“刘保衡鬻卖房产

6、案”曾给嘉祐政坛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三司使张方平因贱买了商人刘保衡的房产,遭御史中丞包拯弹劾而罢免外放。继任三司使宋祁因与宰相宋庠为兄弟,又遭包拯弹劾而离职改任。这表明宋代()A回避制度能够有效杜绝官员的腐败B官场争斗十分激烈C注重通过监察制度来防范官员贪腐D文臣注重道德操守13(2017南京三模,4)下图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录取的进士出身统计数据表。其中父辈有官职者,低等级的又占了半数以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结束贵族体制B选官推动社会阶层流动C南宋时科举制走向成熟D考试成为做官必经之路14(2018南通联考)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

7、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朝设立行省制是为了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15元朝时期,西域之士“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仑之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这反映出元朝()A民族隔阂的消除B对外政策的开放C中央集权的加强D民族融合的加强16(2017东台高考押题金卷,26)明太祖废丞相后,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但不久后又制定半印勘合制度:六部所行一切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这样做的目的是()A牵制日益权重的内阁B减轻皇帝的行政

8、负担C协调政府各部门关系D加强对六部的监察17(2018泰州高三联考)明朝张居正实施考成法以后,内阁开始全面侵夺六部职权,尤其是人事权和兵权,百官进退亦基本由内阁操控,当时六部对阁权扩张极为不满,彼此攻讦不断。这反映出()A设置内阁不利于政局稳定B阁部争权造成了社会动荡C当时的权力运作比较混乱D皇权日渐受到内阁的威胁18(2017江苏高考考前演练一,27)明嘉靖时胡世宁曾上疏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内阁首辅的地位开始突出,倍受大臣们的尊崇,称其为首相,内阁中的其他成员也多为首辅举荐,他们事事附和首辅,不敢有什么意见。材料中的现象()A反映了中枢体制出现创新B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C说明内阁首辅

9、取得决策权D表明权力制衡已被打破19(2018淮安一模,7)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折奏事,甚至是风闻奏事,皇帝朱批后迅速发回,既快又保密。密折制度的实行()A意在解决决策依据与驾驭官僚队伍问题B没有起到任何积极的社会作用C表明奏折上报的渠道被堵塞D目的是弥补军机处办事效率低下20(2017南通二模,27)清初皇帝用奏折的形式与总督、巡抚这一级封疆大吏建立直接的统辖关系,后来总督、巡抚的属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也有了直接向皇帝呈递奏折的权利。这一改变()A遏制了地方官僚腐败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扩大了地方行政权限第卷二、非选择题(21题1

10、4分,22题12分,23题14分,共40分)21(2018镇江质检)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祚(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明张燧千百年眼材料二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据钱穆秦汉史整理材料三行省品秩高,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和节制力自然较强。行省辖区广,数量

11、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1)材料一中“封建”指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封建”存在的弊端。(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汉王国对中央构成哪些方面的威胁?汉代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实践的效果说明的本质问题是什么?(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综合以上分析,指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所反映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4分)22(2017泰州中学模拟)关于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学术界看法不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宗曰:“

12、(隋文帝)此人性至察而心不明。恒恐群臣内怀不服,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决断。朕意则不然,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吴兢贞观政要卷一材料二(嘉庆曰)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皇考高宗纯皇帝临御六十年,于一切纶音宣布,无非断自宸衷,从不令臣下阻挠国是。即朕勤政以来,办理庶务,悉尊皇考遗训而至用人行政,令出惟行,大权从无旁落。清梁章钜枢垣记略材料三钱穆认为,中国过去的政治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按照他的叙述,唐朝的中

13、央政府组织则更较汉代进步,它影响了以后一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建设。体制、观念上的进步不仅体现在此,更是有把政权开放给全国各地,不断奖励知识分子加入仕途。而王亚南则认为是完全的君主专制。他指出,中国的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地主经济基础上的专制政治的产物。毛凯贤中国官僚政治的历史评价:钱穆与王亚南的分歧请回答:(1)据材料一,与隋文帝相比,概括指出唐太宗处理政事的做法。(2分)(2)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前期政治的主要特点,该特点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2分)(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三中钱穆与王亚南对中国古代中央运行机制的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14、)(8分)23(2017溧阳一调,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萌芽于西周,确立于秦汉,成熟于隋唐,完备于明清。秦设监察御史执掌群臣奏章和下达皇帝的诏令,并兼国家的监察工作。汉武帝在各州设刺史,以“六条”法规作为履行职务的依据,而六条中打击强宗豪右、以强凌弱以及二千石不奉诏书则是其基本内容。明清监察机关的触角更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比较突出的是监察御史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牵掣;监察官员特殊的选任、考课、监督制度,使中国的监察制度具有一定的科学内容,因而在一定时期曾经成为抵触惰性力量、消解社会矛盾的积极因素,对澄清吏治起过较好的作用。试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15、的特点 材料二从世界各国已有的行政监督经验看,监察制度在一个国家的监督机制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还是政党监督、社会舆论监督,都不可能对国家机构中的行政系统进行直接、有效的监督。孙中山认为,监察制度是中国固有的东西,是中华法系的精华。邓小平也强调:“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控制。”因此,对我国现有的行政监察制度进行改革,建立行政监察院,使行政监察成为监督行为的主干监督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我国行政监察制度的完善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和意义。(7分) (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理由。(7分)答

16、案精析1C从西周分封制,可知西周初年的“中国”是指周王室所在的王畿地区,西周的都城有两个,一个是位于今陕西的西京镐京,一个是位于今河南的东都洛邑,故C项正确。2C后世姓氏与分封制有关,西周也占有很大的成分,故A项错误;分封制下,有很多情况不是国姓,而是赐姓,故B项错误;“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可知姓氏与分封制是有关系的,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血缘关系,故D项错误。3D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而材料中“周人奉行”并非专指西周后期,故A项错误;维系家族亲情,与材料中“异姓诸侯国通婚”“异姓的贵族通婚”不符,故B项错误;西周实行分封制,没有中

17、央集权,故C项错误;材料中“异姓诸侯国通婚”“异姓的贵族通婚”,有利于扩大统治区域,进一步密切关系,故D项正确。4A春秋时期的大夫们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他们显赫的地位和突出的才能,而是由于其“君主的亲戚,或是显赫家庭的家长”的身份,这就说明西周时期的宗法分封制在此时尚在延续并依旧维持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力,故A项正确。5A据材料“虽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但也可随时调换或补缺”可知秦朝官僚政治具有一定灵活性,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秦朝官僚任免制度的灵活性与政治体制完善与否无关,故B项错误;“皇权专制统治具有随意性”与材料“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秦朝官僚任免制度,而D项“国家官吏的腐

18、败现象严重”属于官僚政治的消极影响及表现,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6B材料反映的是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体制,故A项错误;由材料得知,秦朝地方郡守、郡尉、郡监御史隶属于中央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从而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B项正确;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标志是郡县制的建立,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此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涉及的只是秦朝中央三公和地方郡守、郡尉、郡监等机构官员,不能体现机构臃肿,故D项错误。7A材料“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成为惯例”通过内朝牵制外朝,使相权受到了制约,故A项正确;B项是唐末五代的特点之一,故B项错误;C项是宋朝政治的特点之一,故C项错误

19、;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决策权一直掌握在皇帝手中,故D项错误。8C依附关系的形成原因是“拥有自辟僚属和察举大权”,故A项错误;“家天下”是指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材料中涉及的是地方长官,故B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两汉时期,地方长官与僚属之间的隶属关系,说明官僚政治的不成熟,故C项正确;相比于分封制,郡县制下地方权力较小,故D项错误。9D汉初的地方制度是郡国并行制,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央权威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地方割据对中央的影响,故C项错误;“冀州是燕赵故地,并州为三晋故地”等内容体现该地文化的传承,有利于使区域文化得到传承和认同,故D项正确。10B材料中门下省具有封还制敕之权

20、,仍体现三省合作体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政务裁决由奏抄为主向奏状为主转变,门下省具有封还制敕的权力,这样可以防止政务决策失误,故B项正确;门下省封还制敕主要是防止皇帝决策失误,并非纠正宰相过失,故C项错误;材料与权臣专政乱政无关,故D项错误。11D材料反映的是宰相面见皇帝时的“坐论之礼”被废除,与官员的办事效率无关,故A项错误;宰相面见皇帝时的“坐论之礼”被废除只是礼节的变化,不能说明宰相决策权的丧失,故B项错误;清朝的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C项错误;“坐论之礼”的废除实质上反映了宰相地位的下降,君主权力得到加强,故D项正确。12C回避制度是指亲属不得同一部门为官,不得回原籍做官等规

21、则,与材料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包拯弹劾官员不是出于官场争斗,而是为维护法纪,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官员有违法行为会遭到弹劾,可知是监察制度在监督官员防止腐败,故C项正确;从材料“继任三司使宋祁因与宰相宋庠为兄弟,又遭包拯弹劾而离职改任”,不涉及道德操守,故D项错误。13B题目中进士出身的官员中父辈有官职者(含宗室)有100多人,说明贵族体制依然存在,故A项错误;而三代不仕者有300人左右,说明更多的平民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因此选官制度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B项正确;题目中进士出身的官员父辈有官职者(含宗室)依然有100多人,说明科举制还有待完善,并不成熟,故C项错误;宋代做官除了通过

22、科举考试之外还有荫封制度,故D项错误。14B材料反映了元朝设立行省制度的目的,“众建其官”旨在分割官员权力,“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旨在牵制地方重臣,防止其割据一方,故B项符合题意。行省制并非是选官制度,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提高行政效率”,也无法体现“减少财政开支”,可排除C、D两项。15D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导致隔阂仍然存在,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元朝的民族关系,没有涉及对外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元朝的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材料中“西域之士”“中原之士”的经历,反映出元朝民族融合的加强,故D项正确。16D根据所学知识,内阁于明成祖时设立,故A项错误;题干中主要谈“

23、内臣”对“六部”的制约,与皇帝的行政负担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通过“内臣”对“六部”的制约其目的是限制六部,不是六部各部门之间的制约,故C项错误;通过“内臣”对“六部”的制约其目的是限制六部,从而实现对六部的监督,防止权力泛滥,故D项正确。17C废除丞相后,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随侍皇帝,“内阁”由此出现,目的是要“利于政局稳定”,不能因张居正而否定内阁的作用,故A项错误;“六部对阁权扩张极为不满,彼此攻讦不断”是中央政府内部矛盾,而非“造成了社会动荡”,故B项错误;由“内阁开始全面侵夺六部职权彼此攻讦不断”,可知当时权力运作比较混乱,故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阁部争权,

24、而非内阁威胁“皇权”,故D项错误。18B“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内阁首辅的地位开始突出”可见内阁体制没有新的变化,故A项错误;明代时期设置内阁,废除丞相,本身即是君主专制强化的结果,首辅的权力来自于皇权,其地位与皇帝的信任有关,故B项正确;“内阁首辅”能够参与决策取决于皇帝的信任与授权,随时可能收回,故C项错误;首辅虽然对大臣有一定的影响,但其权力来源于君主,是君主权力加强的表现形式,故D项错误。19A密折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依据,是皇帝驾驭群臣的工具之一,故A项正确;“任何”的说法太绝对,故B项错误;密折只是渠道之一,奏折上报的渠道依然运行,故C项错误;军机处办事效率并不低下,故D项错误。20C

25、材料并未反映官僚的腐败现象,故A项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中央对地方官吏的管理,不能体现出行政效率的提高,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皇帝对地方的管理由总督、巡抚到地方的布政使和按察使也有了直接向皇帝呈递奏折的权力,说明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扩大地方行政权限,故D项错误。21(1)封建: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弊端:地方权力过大,中央难以控制。(2)威胁:经济上,诸侯王铸造钱币,实施商品专卖,严重扰乱国家的经济秩序,影响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政治上,诸侯王发展个人势力,借以对抗中央,严重威胁中央集权。问题:分封制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郡县制是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地方行政制度。(3)影响

26、: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趋势: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逐渐趋于多层次;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加强。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可知“封建”是指周朝的分封制;第二小问,从“列国擅威命于下以至于移祚”中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逐一归纳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结果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政府,说明分封制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省略号后的信息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

27、制度的变革总体上反映了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22(1)做法:信任群臣;集体筹划。(2)特点:君主高度集权;本质:封建制度走向衰落。(3)论点方面论据方面论证方面钱穆认为中国古代政治是一种开明的专制,不由皇帝一人意志决定。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重视朝议,强调相互配合。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强调分工明确,权责清晰。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把任命官吏和选拔人才结合起来。表述成文;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只列举制度,没有阐释不得分。王亚南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就是完全的专制政治。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全国政务都由皇帝决断。清朝设立军机处,将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解析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从汉至

28、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第(1)问,本题考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依据材料“恒恐群臣内怀不服,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决断。朕意则不然”“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可知唐太宗与隋文帝相比做法的不同。第(2)问,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大权从无旁落”可得出君主高度集权。第二小问,本质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已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第(3)问,本题考查对历史人物看待问题观点的评述,属于开放型题目。首先归纳钱穆、王亚南两人的观点,其次进行合理的论述。只要能围绕主题论点做到论据充分、合理,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表述层次清晰,言之有理即可。23(1)特点:监察制度起步早或历史悠久;随着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也不断完善;监察机关独立性强;监察制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等等。意义: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分裂、统一政令;有利于督促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有利于澄清吏治。(2)主张:改革我国行政监察制度,加强行政监察的意义重大。(答出“对我国现有的行政监察制度进行改革;建立行政监察院;行政监察成为监督行为的主干监督体系”也可) 理由:行政监察在古今中外曾发挥过重要作用;行政监察对政府权力运行监督最直接、有效;建立行政监察院有利于监督的专业化,强化监督的功效。(答出“世界各国的经验;中国传统监察制度精华;专门监督机构的现实需要”也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