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9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老屋(周克武)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 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鱼尾纹。老屋真的“老”了。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 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
2、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 梦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落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一声母亲骂我馋嘴猫老屋是心的归宿。当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的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
3、动全身:真的到家了。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下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料、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圆垛上梁。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位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的冷
4、清。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只有墙角那张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而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第二天一早起来,
5、太阳刚刚露头,温煦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熟悉的金黄。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记忆。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筛糠剁菜喂猪仔;后山竹林中,与儿时伙伴追追闹闹捉迷藏;屋前小道上,高举火把,紧跟大人去看电影在我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 吃过早饭,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闲聊。邻家小侄劝我拆除老屋,盖幢时尚气派的“小二层”。我摇摇头:不拆!他哪里知道,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有删改)1作者的笔下,老屋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2文章第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3理解句
6、子。(6分)第中的划线句耐人寻味,怎样理解“奶奶的歌声”落在“我的梦里”?(3分)第段中作者说“在我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3分)4月是亘古不变的,为何作者却在第段中说与月“相隔太久”,“儿时似乎不是这样”,探究其中的内涵。(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静虚村记贾平凹如今,找热闹的地方容易,寻清静的地方难;找繁华的地方容易,寻拙朴的地方难,尤其在大城市的附近,就更其为难的了。 前年初,租赁了农家民房借以栖身。 村子南九里是城北门楼,西五里是火车西站,东七里是火车东站,北去二十里地,又是一片工厂,素称城外之郭。奇怪同台风
7、中心反倒平静一样,现代建筑之间,偏就空出这块乡里农舍来。这里是一首古老的民歌,这里是一口出了鲜水的枯井,这里是一件出土的文物,如宋代的青瓷。 村子并不大,屋舍仄仄斜斜,也不规矩,像一个公园,又比公园来得自然,只是没花,被高高低低绿树、庄稼包围。在城里,高楼大厦看得多了,也便腻了,陡然到了这里,便活泼泼地觉得新鲜。先是那树,差不多没了独立形象,枝叶交错,像一层浓重的绿云,被无数的树桩撑着。走近去,绿里才见村子。 拢共两条巷道,其实连在一起,是个“”形。屋舍相对,门对着门,窗对着窗;一家鸡叫,家家鸡都叫;巷头家养一条狗,巷尾家养一条狗,贼便不能进来。几乎都是茅屋:冬天暖,夏天凉,又不怕被地震震了去
8、。村人十分厚诚,几乎近于傻味,过路行人,问起事来,有问必答,比比划划了一通,还要领到村口指点一番。接人待客,吃饭总要吃得剩下,喝酒总要喝得昏醉,才觉得惬意。村里女儿们多,个个有桃花水色。巷道里,总见她们三五成群,一溜儿排开,横着往前走,一句什么没盐没醋的话,也会惹得她们笑上半天。 村里啥树都有,最多的,要数槐树。盆口粗的家家都有,皮已发皱,有的如绳索匝缠,有的如渠沟排列,有的扭了几扭,根却委屈得隆出地面。槐花开放,一片嫩白,家家都做槐花蒸饭。我要吃槐花,可以到每一棵树上去采。我的茅屋梁上燕子窝有三个。春天一暖和燕子就来,初冬逼近才去,从不撒下粪来,也不见在屋里落一根羽毛,从此倒少了蚊子。 最妙
9、的是巷中一眼井,水是甜的,生喝比熟喝味长。水抽上来,聚成一个池,一抖一抖地,随巷流向村外,凉气就沁了全村。我家宁可天天去担这水,不愿去拧那自来水。吃了半年,妻子小女头发愈是发黑,肤色愈是白皙,我也自觉心脾清爽,看书作文有了精神、灵性了。 当年眼羡城里楼房,如今想来,大可不必了。那么高的楼,人住进去,如鸟悬案,上不着天,下不踏地,可怜怜掬得一抔黄土,插几株花草,自以为风光宜人了。殊不知农夫有农夫得天独厚之处。闲时开垦耕耘,种些白菜青葱。菜收获了,鲜者自吃,败者喂鸡,每日里收蛋三个五个。夜里看书,常常有蝴蝶从窗缝钻入,大如小女手掌,五彩斑斓。一家人喜爱不已,又都不愿伤生,捉出去放了。那蛐蛐就在台阶
10、之下,彻夜鸣叫,脚一跺,噤声了,隔一会儿,声又起。心想若是有个儿子,儿子玩蛐蛐就不用跑蛐蛐市掏高价购买了。 门前的那棵槐树,树冠半圆,如裁剪过一般。整日看不见鸟飞,却鸟鸣声不绝。每天这里人群不散,谈北京城里的政策,也谈家里婆娘的针线,谈笑风生,乐而忘归。直到夜里十二点,家家喊人回去。 回去者,扳倒头便睡的,是村人,回来捻灯正坐,记下一段文字的,是我呢。 来求我的人越来越多了,先是代写书信,后来,更多的是携儿来拜老师,一到高考前夕,人来得最多,提了点心,拿了水酒。我收了学生,退了礼品,孩子多起来,就组成一个组,在院子里辅导作文。村人见得喜欢,越发器重起我。每次辅导,门外必有家长坐听,若有孩子不安
11、生了,进来张口就骂,举手便打。果然两年之间,村里就考中了大学生五名,中专生十名。天旱了,村人焦虑,我也焦虑,抬头看一朵黑云飘来了,又飘去了,就咒天骂地一通,什么粗话野话也骂了出来。下雨了,村人在雨地里跑,我也在雨地跑,疯了一般,有两次滑倒在地,磕掉了一颗门牙。收了庄稼,满巷竖了玉米架,柴火更是塞满了过道,我骑车回来,常是扭转不及,车子跌倒在柴堆里,吓一大跳,却并不疼。我,是世上最呆的人,喜欢静静地坐着,静静地思想,静静地作文。村人知我脾性,有了新鲜事,跑来对我叙说,说毕了,就退出让我写,写出了,嚷着要我念。我念得忘我,村人听得忘归;看着村人忘归,我一时忘乎所以,邀听者到月下树影,盘脚而坐,取清
12、茶淡酒,饮而醉之。一醉半天不醒,村人已沉睡入梦,风止月瞑,露珠闪闪,一片蛐蛐鸣叫。我称我们村是静虚村。 1982年(选自贾平凹散文自选集,略有改动)5文章加横线的段落写到:“这里是一首古老的民歌,这里是一口出了鲜水的枯井,这里是一件出土的文物,如宋代的青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6 请简析文中画波浪线段落的语言特色。(4分)7纵观全文,作者为什么把本名“方新村”的村子称为 “静虚村”?(4分)8 三十年过去了,作者曾经居住过也极其喜爱的“静虚村”,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想必也已经城镇化了。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今,“静虚村”更难寻了!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13、(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故乡的方尖碑熊培云我在江南乡下生长了17年,和我的农民父亲一样,曾经向往城市没有泥水的生活。然而当我终于提着笔杆子进城,发现这里不过住着一群有房屋没家园的可怜虫。只有乡村,才是游子栖息灵魂与双足的地方。疲惫的时候,我不必像城里人一样去桑拿房或歌舞厅,我只要买张还乡的车票便可以了。回到村子里,就像回到电影海上钢琴师里的那艘轮船之上。望着童年的老房子,无论在外面的世界有多少挫折困苦,即使失去一切,都有信心从头再来。又因为,我原本一无所有,或者我并不需要那么多。不幸的是,2000年以后,当老家的房屋被移民建镇的风潮彻底淹没时,我栖居乡村的信心与骄傲已荡然
14、无存。曾经生养我的村庄如今变成一片废墟,我从此成了一个在心灵上既没有城市又失去了村庄的流浪汉。在我的精神世界里,此后几年间在老家发生的一件事比拆房子还要严重,那就是村子里的一些古树被远道而来的树贩子连根盘走。坦率说,尽管我也时常遭遇人生的挫折,但很少失去内心的安宁。然而,当我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知道老家的古树早在几年前便被人强买一空,其时内心不可不谓翻江倒海,无以诉说。我曾经看过一部名为柠檬树(Lemon Tree)的以色列电影:巴勒斯坦女果园主萨玛,为了保卫自己的果树,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新邻居、以色列国防部长告上法庭,因为以色列当局出于安全考虑要砍她的果树。尽管以色列当局表示将给予萨玛足额的补
15、偿,但在她看来,这些柠檬树不仅有自己的记忆和生命,同时也是她与父亲甜蜜生活的见证者与给予者,而这一切是任何钱财都无法补偿的。每个人的生命里都会有一些难以割舍的人与事。对于我来说,最能牵动我的故乡之物,便是村边晒场上的那棵老树。它有几十米高,不仅在我孩提时代给了我昂扬挺拔的斗志,同样见证了这个村庄的几百年历史;而当我有朝一日离开故土、远足他乡,它又是那样温情满满,成为游子望乡之时的归所。就像乱世佳人里陶乐庄园里的大树,总会让离乱中的孩子挂念,梦萦魂牵。没有树,土地会失去灵魂。在我眼里,晒场边上这棵高大挺拔的古树之于这个村庄的价值,无异于方尖碑之于协和广场,埃菲尔铁塔之于巴黎,即使是出于审美或者某
16、种心理层面的需要,它也应该永远留存。记忆中,这棵大树同时支撑起了这个村庄的公共空间。尤其是在耕作季节,劳累的人们多会在这里休息、闲聊,而那些伸出地面的巨大树根也为大家提供了天然的长条板凳。据村里的老人们说,早在几代以前,曾经有人想卖掉这棵树,一位有公益心的老人便自己掏了钱将这棵树买了下来,目的就是为了让子孙后代忙完农活时有个好地方乘凉。就是这样一棵古树,被树贩子里应外合,名义上以“2000元”(最初是1000元)的价格在光天化日之下连根刨出,然后运走。回想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曾经在这棵大树旁,边收割水稻,边听崔健的一无所有,与父母在田间地头忙着“双抢”。而现在,虽然表面上我在城市里过得意气风发,
17、掸去了泥土,却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心底的家园。 “每个人的家乡都在沦陷”。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离开乡村的游子写下了“故乡沦陷”的文字。他们站在中国与世界的不同地方发问为什么我们曾经“热爱的故乡”,变成了一个自己不愿回去或回不去的地方?【注】方尖碑,是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19世纪后作为外交礼品耸立在巴黎、纽约和伦敦等西方城市。巴黎协和广场,法国最著名的广场,中央矗立着由埃及总督赠送给查理五世的有三千三百年历史的方尖碑,方尖碑成为协和广场乃至法国的标志性建筑。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本文体现出散文“以小见大”的特点,通过家乡一些古树被卖掉的事情折射出中国农村建设的荣
18、辱与沉浮,小细节与大时代的交织,延续着作者理性思索和悲悯情怀。 B传统农业文明被现代化大规模工商业文明所取代,似乎是个难以阻遏的潮流。文章即体现出作者对于传统乡村陷入衰败的痛心和彻底绝望。C文章描写的是作者个人的故乡村庄,但记述的问题却带有普遍性。中国的乡村衰败,既有时代潮流推动的自然发生,也包括近年来激越的城市化而掀起高潮的建设暴力。 D文章开头作者用深情的笔调书写自己无法真正从心灵上融入都市却对故乡深深地依恋,为后文的故乡沦陷做了铺垫,起到欲抑先扬的作用。E作者引用以色列电影中的情节,意在以巴勒斯坦女果园主最终保护了自己的果树和故乡的树被卖掉形成鲜明对比,反思中国的移民建镇的风潮。10分析
19、文章“故乡的方尖碑”的含义和作用。(6分)11解释画线句子含义。(6分)我从此成了一个在心灵上既没有城市又失去了村庄的流浪汉。没有树,土地会失去灵魂。12在作者看来,乡村有哪些重要的意义?你认为农业文明被现代化大规模工商业文明所取代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失落,试探究。(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梦里不知身是客清心 长长的静默,风吹叶落。1973年3月6日,81岁的美国作家赛珍珠带着满腔遗憾和对中国无与伦比的思念与眷恋,永远闭上了双眼。自此,她倾情热爱的第二故乡中国,与她天各一方。 1972年5月,收到拒绝她访华的回信时,赛珍珠衰老孤独的身体如同深秋的雨布,顷刻瑟瑟成薄凉。只是,误会也好,曲解也
20、罢,甚至连那些常人难以接受的人身攻击,亦不能动摇她的“中国心”。她对中国的感情如同种子发芽生根,早已渗透到骨子里。 赛珍珠一生中的前40年,除去回美国上大学的4年和读硕士学位的两年,均在中国度过。她自小跟一位姓孔的先生学习“四书五经”,说中国话,写中国字。童年的赛珍珠最喜欢听奶妈讲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这些口头文学,对她以后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岁那年,父亲安排她回美国读大学。在康奈尔深造时,她主修的是英文,论文却洋洋洒洒地写了中国与西洋。硕士毕业后,赛珍珠再次返回中国。在土地贫瘠的宿州生活了三年。其间,她接触到许多目不识丁、辛勤劳作的中国农民,亲眼目睹了他们如何在贫穷困苦以及天灾人祸
21、中不屈不挠地挣扎和拼搏。最可贵的是,她还尽可能深入中国民间,四处走访,跟老百姓交朋友。因此,她对中国历史和现状的认识甚至不亚于许多中国作家。赛珍珠写中国,纯粹是出于对中国人民的关心、同情甚至是感恩。她曾说过:“我早已学会了热爱中国农民,他们如此勇敢,如此勤劳,如此乐观而不依赖别人的帮助。长久以来,我一直致力于为他们讲话。”就这样,赛珍珠怀揣一颗赤诚之心,为了表达对中国兄弟姐妹的挚爱深情,她主动承担起“为民请命”的角色,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的“发言人”。 1919年,赛珍珠与丈夫来到金陵大学任教,在学校分配的一所小洋楼的阁楼上,她面向群山,文思泉涌,几乎完成了后来为她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全部作品
22、,这座洋楼现在仍然静静地立在南京大学北园的西墙根旁。 1931年,她以中国农民为题材的长篇巨作大地在纽约出版,引起轰动,她也在一夜之间名声大振。1932年,大地荣获普利策小说奖。1938年,她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赛珍珠一生共创作了近百部文学著作。 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赛珍珠在题为“中国小说”的演说中,向西方文化知名人士宣告:“虽然我生来是美国人,但恰恰是中国小说而不是美国小说决定了我在写作上的成就。”接着,她如数家珍地阐述了中国小说的起源与发展演变及其特征,又详细介绍了中国小说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最后,她由衷地说:“我想不出西方文学中有任何作品可以与它们相提并论。” 另外,在创作大地之
23、余,她还花费5年时间,翻译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虽然迄今为止已有多种国外译本,但赛珍珠翻译的四海之内皆兄弟无疑是最为准确、最有影响力的。 赛珍珠的文学创作不仅呈现给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并且她亦是第一个把中国农民放在跟西方人同等地位来描述的外国作家。这样的言论,对现在而言,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然而,在当时那个对东亚充满偏见的年代,却可谓石破天惊。正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瑞典文学院的颁奖词所言:“赛珍珠的作品,为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条路,使西方人用更深的人性和洞察力去了解一个陌生而遥远的世界。” 赛珍珠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至今不衰,不仅源于她的文学成就,还在于她创立了世界首家无种族收养机构“欢迎之家”,
24、为成千上万名儿童提供了生活保障与资助。 由于各种原因,自1934年回到美国后,赛珍珠再没踏上过中国这片令她日思夜想的故土。虽然她被称做“大地之女”,然而她热爱的大地却不在脚下,而只能萦绕在梦里。梦里不知身是客,读大学时,籍贯一栏她填的是“中国镇江”。病逝后,按其遗愿,她的墓碑上没有任何称谓,只镌刻着自己手书的3个汉字:赛珍珠。(选自读者)2011年18期,有删节。)13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A即使受到误会、曲解甚至人身攻击,赛珍珠也没有动摇“中国心”,因为她认为自己的一生都属于中国。B赛珍珠热爱中国农民的勇敢、勤劳、乐观而不依赖别人的帮助的精神品质,
25、因而承担起“为民请命”的角色。C在现在仍立在南京大学北园的西墙根旁的小洋楼的阁楼上,赛珍珠完成了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全部作品。D虽然赛珍珠无比热爱中国这片大地,但是自1934年回美国直到去世,她再也没有踏上中国这片令她魂牵梦萦的故土。E赛珍珠是第一个把中国农民和西方人一视同仁的外国作家。这在当时充满偏见的时代,具有石破天惊的作用。14赛珍珠对中国无与伦比的“倾情热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15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赛珍珠在中国生活的40年间,哪些经历为她取得的卓越文学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分)16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说赛珍珠的作品“为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条路”,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26、(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故乡的沉沦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他的肤色是久在风雨暴晒下才有的酱色。我心中涌动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在一点点坍塌。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农民上楼”,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有人说这世界消失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有一个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但我宁愿理解“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
27、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有故乡做依靠。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友人问我,你的眼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又问,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答:那是故乡的屋檐。友人愣住了,不知如何应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呜呜大哭起来。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台湾把故乡叫做原乡,作家钟离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真是透到了骨髓,彻骨彻肤。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础,一草一叶,井栏树冠,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
28、书的影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星空,像是背诵着夜。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没有一丝阴翳,没有污染,没有毁容?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曾记得一个台湾老兵的故事。他把装着故乡泥土的玻璃瓶子弄丢了,他的魂魄也随之丢失了。老兵住院,什么样的医术也疗救不了他这种思乡之痛。他的事传播开来,人们同情他,一个研究生翻找资料,在实验室里为老兵配制了他家乡的土。土里特别多放了一点盐分,用以配出老兵家人在这土地上流过的汗水。但细心的老兵呢?看出了黄土是用色素染成的!他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那些童年的声音留在土里的,那些炊烟留在土里的,那些牛羊的哞叫留在土里的,这些怎能
29、够配制出来?老兵最后说,这一瓶配出的黄土里面缺一样最要紧的东西:当初,母亲把土摊在白纸上,戴好老花镜看过、拣过,弄得干干净净,两滴眼泪落在土里。这一大瓶配置的土里却没有!老兵带着那瓶故乡的泥土走过七个省,最后越过台湾海峡。我不知道这个老兵最后的归宿,但我揪心的是即便他的灵魂得以还乡,在那被毁容整容后的故乡,他能找得到魂牵梦绕的归路么?他能找得到在路口大树下苦苦遥望的母亲么?我的老家的村口也曾有几株明代的柿子树,经历了400年的沧桑啊!几年前被连根移走了。我回老家为母亲上坟,看到移走古树后留下的大大的树坑,如枯干的泪眼,无助无望。我童年留恋的柿子树,那曾荫庇过多少代家乡子孙的老树啊!没有故乡的人
30、,没有根基,没有身世。“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千年前的陶潜在时空外呼唤如今疲惫的心灵么?其实对沉沦的故乡来讲,连荒芜也不配,只是一片钢筋水泥的狰狞。我看不见灵魂的归路,我只隐约听见灵魂的呜咽!(取材于耿立的同名散文,有删改)17阅读本文,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文中台湾老兵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简要分析。(3分)本文以“故乡的沉沦”为题,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回答。(3分)18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4分)19文中说:“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结合本文,并联系实际或其他文学作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和感悟。(7分)20下列对
31、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中国的许多乡村建起了成片的高楼,破坏了原有的田园风光,作者对此深感忧虑。B.作者有意曲解成语“背井离乡”的含义,是强调故乡在游子心中无可替代的作用。C.作者回忆童年在故乡背诵课文时常常仰望星空,旨在说明他从小就有高远的志向。D.研究生通过造假的方式欺骗台湾老兵,虽然是好意,但极大地伤害了老兵的感情。E.本文的语言饱含深情,深切的回忆交织着对农村现实的深刻思考,富有批判精神。 参考答案1老屋普通老旧,静谧安详(2分)。亲切,温暖(2分)。2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老屋的安详、静谧,引出下文在老屋童年生活的回忆。3儿时我入睡后奶奶常常为我唱着童谣,(1分)奶
32、奶的童谣和爱意深深地烙在我童年的记忆中。(2分)作者用比喻的手法,(1分)写出老屋是自己生命的起源地,“灵魂的归宿”,有着温暖的亲情、童年美好的回忆。表达作者对老屋的无限依恋之情(2分)。4环境的改变:作者从乡村到高楼林立的城市,忙碌奔波,无暇去静观明月,作者为此深感惋惜,才有了与月“相隔太久”的感叹。(2分)时间的变迁: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童年不再,亲人阴阳两隔,作者便有了月“儿时似乎不是这样”的感慨。(2分)环境的改变,时间的变迁引起作者心境的变化,作者渴望心灵的回归,从而抒发了自己浓浓的家园之思。(2分)【解析】1考查作品中老屋的特点,可从一至三段中找了具有概括性的语句。2第四段位于中间
33、,一般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答此题时,要具体说明承接了上文什么内容,开启了下文什么内容。3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作者用形象的语言说明自己对老屋的依恋之情,可结合原文进行具体分析,包括修辞手法。4本题为探究题,答案较为自由,但要把握住切入点:物是人非,童年不再,老屋才是安放灵魂的地方,有着童年的烙印。5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从多个侧面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静虚村清静、拙朴的特点,(3分)照应开头,总领下文,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表达了作者对“这块乡里农舍”的喜爱和赞美之情。(3分)6长短句(或整散)结合的和谐美。大量运用短句,长短结合,整散结合,文字错落有致,避免了节凑上的单调,形成了语言的
34、参差美,增加了语言的和谐美。(2分)雅俗共赏的朴素美。大量运用口语,又不乏雅词雅句,亲切自然,毫无桥揉造作之态,充分表现了作者平和的心境和顺应自然地生活方式。(2分)7因为“静虚村”是一个“现代建筑之间”“空出”的“乡里农舍”,没有受到现代文明的浸染,这里质朴,浑拙,典雅,宁静,温馨,平和,民风淳朴厚重,呈现的是一种素雅平淡的生活,体现了“静虚”的特点。(2分)(2)因为静虚村符合作者向往宁静,寻求自由无拘束的精神世界,体现了作者的一种生活理想和生活态度。(2分)(意思对即可)8示例一、境唯心造,文中作者突出的特点是心境平和。现代人在愈益紧张的现代化世界里,仍然应该保持住心灵的和谐和恬静。示例
35、二、静虚村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融洽”的。人与人的心理沟通不可或缺的。示例三、静虚村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的。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保持可持续发展。示例四、静虚村的生产方式是较落后的自然经济,生活方式是较为原始传统的。要帮助农民树立现代文明观念,让农民过上现代文明生活。【解析】5此题考查关键句的好处,此句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在结构上照应开头,总领下文,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6文中画波浪线段落大量运用短句,长短结合,整散结合,文字错落有致,避免了节凑上的单调,形成了语言的参差美。其他分析言之成理亦可,如: 自然、质朴、平实; 俗中含雅,雅中含俗等。7“静虚村”符合民风淳朴厚重,
36、符合作者向往宁静,寻求自由无拘束的精神世界。8本题是开放性题,答案有多种。能结合文本,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9B E10含义:指在村庄中成为标致和人们情感依托的古树。(2分)作用:用比喻的手法表明古树对于乡村的重要作用,方尖碑在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古树被买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主旨。(4分)11作者在情感上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自己的故乡又在城镇建设中被破坏,于是感到心灵上失去依靠。(3分)没有这些古树及破坏了村庄既有的审美,也破坏了这个村庄的公共空间,破坏了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的情感和记忆。(3分)12乡村的意义:可以承载记忆,抚慰疲惫,栖居灵魂的家园。(2分)【解析】9B项,“彻底绝望”不符合文
37、章主旨;E项“最终保护了自己的果树”无此内容,且引此材料的目的是强调树的重要作用。10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故乡的方尖碑”使用了比喻的手法,表明古树对于乡村的重要作用。1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注意句中的关键词“没有城市又失去了村庄”“流浪汉”“ 失去灵魂”。12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探究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语言流畅。(6分)13C、
38、E14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长篇巨作大地以中国农民为题材。读大学时,籍贯填的是“中国镇江”。墓碑上镌刻自己手书的3个汉字:赛珍珠。1972年她申请访华被拒后受到打击。(答出三点即给满分)(4分)15“四书五经”的从师学习和奶妈讲的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等口头文学的影响。广泛阅读中国小说并深入钻研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名著。深入中国民间,四处走访并跟百姓交朋友。(4分)16赛珍珠在积累了中国的丰富生活经验,了解到大量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等,更感悟到了中国农民在贫穷困苦以及天灾人祸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挣扎和拼搏精神,而且她用一片赤诚之心,以真诚平等为写作原则,使她的作品很好地揭示了中国的现状和中国文化的
39、特点,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搭设了良好的桥梁,所以说她的作品为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条路。(6分)【解析】13C过于绝对,遗漏“几乎”。E原文是说西方人对东亚充满偏见。(4分)14此题考查概括能力,此题可概括为: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长篇巨作大地以中国农民为题材。读大学时,籍贯填的是“中国镇江”。墓碑上镌刻自己手书的3个汉字:赛珍珠。1972年她申请访华被拒后受到打击。15此题的答题要点是“哪些经历为她取得的卓越文学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6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
40、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17故乡的土承载着老兵对故乡深刻的记忆、深切的怀念(1分,要点:思乡)和与亲人的真挚情感(1分,要点:亲情),所以是无可替代的。这句话表达了老兵与故土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或:故乡的土是他心灵的归宿)(1分,要点:血脉相连)。(3分)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1分)。突出了对中国广大农村( 的田园风貌(或:乡土特色)正在被毁坏(1分)的悲愤之情(1分),引人深思。(3分)18这里运用了拟人、排比的手法(1分),揭示了农村庄稼被毁,树木被砍伐,田园风光被破坏的现象(1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沉沦的悲愤之情(1分)。形象生动,层层推进,感情强烈,有很强的感染力(1分)。19“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在本文中指的是一个人不能没有精神支柱(或“心灵的归宿”等)20CD【解析】17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注意句中的关键词“不可以配制”,写老兵对故乡深刻的记忆、深切的怀念。18此题考查画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此手法是拟人、排比,要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作用。19句意理解1分,结合文本解说2分。联系实际谈认识和感悟4分。20C“旨在说明他从小就有高远的志向”曲解文意;D“极大地伤害了老兵的感情”与文意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