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及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与解析:必修二专题一之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6523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6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及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与解析:必修二专题一之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及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与解析:必修二专题一之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及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与解析:必修二专题一之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及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与解析:必修二专题一之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及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与解析:必修二专题一之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及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与解析:必修二专题一之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及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与解析:必修二专题一之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及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与解析:必修二专题一之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及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与解析:必修二专题一之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及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与解析:必修二专题一之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及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与解析:必修二专题一之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及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与解析:必修二专题一之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及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与解析:必修二专题一之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及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与解析:必修二专题一之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及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与解析:必修二专题一之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及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与解析:必修二专题一之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及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与解析:必修二专题一之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及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与解析:必修二专题一之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及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与解析:必修二专题一之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及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与解析:必修二专题一之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及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与解析:必修二专题一之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0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及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与解析:必修二专题一之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0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及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与解析:必修二专题一之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0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及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与解析:必修二专题一之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0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及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与解析:必修二专题一之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0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及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与解析:必修二专题一之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0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及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与解析:必修二专题一之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0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及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与解析:必修二专题一之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0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及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与解析:必修二专题一之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0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及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与解析:必修二专题一之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必修二专题一: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每课名题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4小题,共0分)1(2011年1月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7题)唐朝时,洛阳和扬州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下列各项属于其原因的是( )A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大运河的开通 C取消了对城市的管理 D对交易场所不再加以限制2(2011年4月北京东城区一模12题)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右图是唐代的著名城市。其中既是政治中心, 又是文化和商贸中心的是( )A B C D3(2011年3月福州市质检17题)明朝万历年间,在福建地区,“其日番钱者,则银也,来自海舶,上有文如城堞,或有若鸟兽、人物形者,泉(州)、漳(州)通用

2、之”。材料反映了当时( ) A泉、漳成为全国外贸中心 B福建地区海外贸易发达C福建银元铸造技术发达 D尚未实行“海禁”政策4(2011年山西太原高三调研7题)日本人斯波义信指出:“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斯波义信所述的这一现象可能出现于( ) A汉代长安 B北魏洛阳 C唐代长安 D宋代临安5(2011年4月北京东城区一模13题)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与前代相比,明清时期工商业取得新进展主要表现在( )纺织业手工工场的出现 沿海外贸港口城市走向兴盛制瓷业中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

3、 政府垄断盐、茶等商品的经营A B C D6(2011年1月河南郑州高三质检8题)电视剧乔家大院反映晋商文化的显著特点是“贾而好儒、贾儒结合。清乾隆、嘉庆时期,晋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晋商渐趋衰落”。由此可以推断,晋商的“贾儒结合”实质是( )A近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 B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C传统商业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结合 D旧式商贾与封建权势的结合7(2011年4月潮州市二模14题)教科书描述某一古都:“这个城市的人口大约一百万,外国人可能占了三分之一。城内围隔成一百多个坊,除了皇城、中央官署外,还有东、西两个市场。如果有机会拜访这座城市,你会因为众多的佛寺

4、而感到震惊。宴会上常可看到外国女子组成的乐队,坐在骆驼背负的平台上表演,演奏着类似吉他的琵琶。”这最可能是哪一座都城? ( )A东汉的洛阳 B唐朝的长安 C北宋的汴京 D清朝的北京8(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5题)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9(2011年1月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13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经济发展新变

5、化的是( ) A棉花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 B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 C出现以工商业为主的城市 D有些地区开始用纸币交易10(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1题)下列各组古今地名对应正确的是大都北京 汴梁开封 临安苏州 益州成都A. B. C. D.11(2011年4月潮州市二模13题)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 B他到浮梁买茶时住在“会馆”中 C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D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12(2011年4月宁波十校联考19题)对下列两幅图片(图7、图8)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6、 )宋代商业活动已重视广告效应 雕版印刷技术依然在使用 娱乐活动体现商业化色彩 绘画描写市井生活,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 A B C D13(2011年4月南通市调研3题)旧唐书:“(唐朝)长安(年号)中,(苏环)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江、淮之间,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材料没有反映出的信息是,扬州( )A地处交通要道 B出产精美工艺品 C是繁华的都市 D市场受官府控制14(2011年4月琼海市模拟9题)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C“夜市直至

7、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15(2011年3月忻州市联考2题)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专著,请你能这本专著选定一个最合适的书名( )A繁荣的海外商运 B五大名窑 C市墙倒塌以后 D汴河两岸16(2011年1月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统考7题)陆游杂赋:“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诗中“草市”出现得益于( ) A城市布局的变化 B市民阶层的兴起 C娱乐场所的出现 D商品经济的发展17(2011年4月北京朝阳区一模13题)明代陆楫著禁奢辨中写道“今天下之财赋在吴越。吴越之奢,莫盛于苏抗之民。”“只以苏抗之湖山言

8、之,其居人按时而游,游必画舱,肩舆、珍馐、良酝、歌舞而行,可谓奢矣。而不知舆夫、舟子、歌童、舞妓仰湖山而待(烧火做饭)者,不知其几”上述材料中反映出( )江南经济发达影响民风 社会生活日趋奢侈享乐主张倡俭戒奢以正风气 劳动就业结构发生变化ABCD18(2011年5月湖州二模13题)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创新”表现的是A建立起地方监察机构 B突破了“市”的时空限制C创制了木活字和铜活字 D出现了新的文学体裁“词”19(2011年5月陕西省质检27题)仔细分析下列三幅图,可以

9、看出我国古代商业城市发展变化的规律是A由北方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南方、向沿海和运河地区发展B由中原地区向整个沿海地区发展C由北方地区向边疆地区发展 D由黄河中下游地区向全国各个地区发展20(2011年1月清远市一模14题)“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哪一朝代的城市( )A隋朝长安城 B唐朝长安城 C北宋汴京 D 明朝苏州21(2011年3月淄博市一模6题)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拉斐尔的圣母像都具有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是( )A画家个人爱好 B人文主义传播C社会上层倡

10、导 D商品经济发展22(2011年3月江门市一模14题)农业社会的都城往往是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功能的新趋势是( )A政治中心的地位消失 B城市商品经济发展C文化中心的地位显著 D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23(2011年3月江苏百校高三大联考2题)通过分析图1、图2、图3,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商业城市发生的变化( )A由北方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南方、向沿海和运河地区发展B由中原地区向整个沿海地区发展C由北方地区向边疆地区发展D由黄河中下游地区向全国各个地区发展24(2011年1月常德市质检5题)明朝张居正在赠周汉浦榷竣还朝序说:“古

11、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穡。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穡以资商,则商病。故农商之势常若权衡,至于病,乃无以济也”。张居正的观点客观上反映出当时的历史现象或政策是 ( ) A.官营手工业迅猛发展 B.闭关锁国政策C.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重农抑商政策25(2011年3月濮阳市一模10题)某一学校的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列出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职业结构,如表自耕农地主佃农工人商人占总人口比例11% 23%35%21%10%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关中地区 D明代江南地区26(2011年3月嘉兴市一模12题)读图5,从中

12、可获得的信息不包括( )A黄河中下游分布着许多城市B河运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C城市大都是某一区域的重要中心D有的城市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27(2011年5月厦门市质检15题)下列史料最能反映中国古代市场空间拓展的是A“有买及买(卖)也,各婴其贾(价),一物不能名一钱者,勿婴”B“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通晓不绝”C“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D“散放经丝,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28(2011年3月深圳市一模14题)右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资本主义

13、萌芽发展缓慢 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29(2011年5月鞍山市二模24题)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下列有关中国古代货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叙述不正确的是A经历了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过程,商朝时出现了人工铜币B经历了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汉武帝时开始将铸币权收归中央C经历了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宋朝我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D经历了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唐玄宗时铸造的“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货币30(2011年5月南昌市二模26题)下图是清明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对该图的解读符合当时经济发展特征的是A出现了农村集市 B坊市分置 C资本主义萌芽的

14、缓慢发展 D商业市镇兴盛31(2011年4月杭州质检12题)吴江县的盛泽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上述材料说明( )A盛泽镇丝织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明代已开始形成以“市”为标志的商业中心 C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失效 D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形成与繁荣32(2011年5月莆田市质检14题)明朝小说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昔有一人,姓韦名德,乃福建泉州人氏,自幼随著大亲,在绍兴府开个倾银铺儿。那老儿做人公道,利心颇轻,为此主顾甚多,生意尽好。

15、不几年,攒上好些家私。”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朝时期A福建当地人谋生困难 B闽商控制金融领域 C商品经济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33(2011年3月厦门市质检14题)明神宗实录一书记载:“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它反映了福建经济的主要特色是( )A农耕经济B商品经济C海洋经济D外贸经济34(2011年3月临沂市一模2题)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令二人选择和向往宋朝的原因主要包括( )宽松的经济环境 发达的工商业 繁荣绚丽的文化 科技发明大量应用A B C D35(2011

16、年3月淄博市一模9题)明代一老者说:“世人尽道读书好,只恐读书读不了!读书个个望公卿,几人能向金阶走?农工商贾虽然贱,各务营生不辞倦。”这一观念的出现说明了( )A.商品经济发展 B.理学统治地位动摇C.专制主义强化 D.科举录取人数太少36(2011年4月大同市一模27题)仔细分析下列三幅图,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商业城市发展变化的规律是A由北方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南方、向沿海和运河地区发展B由中原地区向整个沿海地区发展C由北方地区向边疆地区发展D由黄河中下游地区向全国各个地区发展37(2011年1月芜湖市质检12题)创建于明永乐十九年的“京都芜湖会馆”是当今历史学者们公认的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国会

17、馆,会馆作为“乡土之链”,不仅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必然,亦与明清科举制度、人口流动相伴随。下列关于会馆说法正确的是( )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会馆的出现与明代的商帮密切相关 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A B C D38(2011年4月辽宁重点中学协作体25题)“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请判断此记载选自( )A左传 B唐六典 C宋史 D清史稿39(2011年4月北京丰台区一模15题)宋代公私刻书业都很兴盛,当时不仅皇家秘阁和州县学校藏书丰富,士庶之家亦皆有藏书,且动辄就有万卷之众。这说明宋代( )印刷术

18、先进 商业繁荣 普及了教育文化发展A BCD40(2011年5月潍坊市三模15题)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记载“(江贼)水劫不便,逢遇草市,泊舟津口,便行陆劫。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自十五年来,江南江北,凡名草市,劫杀皆便,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提取的信息有民间集市在江淮出现 古代经挤重心开始南移 草市税是国家重要收入交易者财货缺乏安全保障A B C D41(2011年3月台州市调研13题)“因丝绸之利日扩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19、 )A反映了汉代“市”的出现与规范B反映了唐代“草市”的兴盛与发展 C反映了宋代“市”的发展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D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景象42(2011年1月广州市高三调研13题)隋唐时期,不利于商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国家分裂 B草市兴起 C海禁政策 D市坊分区 43(2011年5月北京顺义区二模13题)唐朝前期的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下列可以作为直接证据的是( )A“十家之聚,必有米盐之市”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清楼”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张”D“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44(2011年4月北京东城示范校)明清时代,在京城、省城等地出现了

20、会馆,这些会馆是( )A管理商贸的税收场所 B同一地域的商贾交际聚会之所C相当于宋代边境贸易的场所 D娱乐场所45(2011年3月汕头市一模14题)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这反映出苏州( )A资本主义萌芽 B劳资矛盾尖锐 C商业法律十分完备 D商品经济发达46(2011年1月湛江市高三模拟2题)据记载,明朝“山西大同一带虽然寒冷,但陆驮水航之物,藏山隐海之珍,靡不辐辏而至者,而转贩之力也。”这段材料突出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明朝山西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B明朝山西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明朝长途区域

21、性贸易发展迅速 D明朝政府改变了对商业的政策47(2011年1月厦门市质检4题)从唐代后期“京夜市宜令禁断”到北宋“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己未不得禁止”的变化,反映了( )A商业发展促使政府调整监管举措B夜市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迅速发展C古代王朝逐渐放弃抑商政策D北宋统治者比唐代更为民主48(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2题)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根据以为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 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 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A B C D4

22、9(2011年3月云南省统测16题)傅衣凌在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一书中这样评价明清商品经济:“明清时期,商业的规模、商人的活动范围和商业资本的积累,都大大地超越了前一个历史阶段的水平。”以下各项与文中评述相符的是( ) 工商业城镇进一步繁荣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比较快 大量的农副产品商品化 海外贸易推动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A B C D50(2011年2月济南市调研2题)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 B他到浮梁买茶时住在“会馆”中 C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D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

23、海禁政策”的限制51(2011年3月济宁市质检3题)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上述现象表明明朝时期( )商品经济渗入到农村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 松江等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A B C D52(2011年3月广州市一模15题)1820年,龚自珍在西域置行省议中建议:“山西号称海内最富,土著者不愿徙,毋庸议。”“山西号称海内最富”主要是因为( )A晋商财力雄厚 B小农经济发达 C手工业发达 D自然资源丰富53(2011年4月肇庆市二模14题)数据记载:“元

24、月十五日时,皇帝特地下诏,当天京城大街特许夜行,官府不加取缔。”这段文字描述的景象最可能发生于何时?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代54(2011年4月吉安二模25题)元史食货志记载:“钞始于唐之飞钱,宋之交会,金之交钞。”下列对此记载的解析正确的是( )A唐之飞钱是最早的纸币B唐、宋、金、元都发行过纸币C唐之飞钱、宋之交会、金之交钞对元朝发行纸币有促进作用D唐、宋、金发行了新的金属货币钞55(2011年5月商丘市二模26题)东京梦华录记载:“于高处砖砌望火楼,上有人瞭望,下有官屋数间,屯驻军兵百余人,及有救火家事,谓如大小桶、洒子、麻搭、斧锯、梯子、火叉、大索、铁猫儿之类。每遇有遗火去处,则有

25、马军奔报。军厢主、马步军殿前三衙、开封府各领军级扑灭,不劳百姓。”这反映出( )A东汉休养生息,百姓减负 B北宋城市发展,重视消防C宋朝冗兵冗费,劳民伤财 D南宋军民混居,市场繁荣56(2011年1月宁波市高三调研3题)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A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C定时一聚的庙会夜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57(2011年3月蚌埠市质检6题)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竞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 )A天津地区 B上海地区 C苏杭地区 D珠三角地区

26、58(2011年3月赣州市摸底26题)诗能入史、证史。有不同的研究者在自己论文中都引用了卖炭翁中“两骑翩翩来是谁?黄农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的诗句。下列各项分别是他们研究论文的主题,请据此判断其中引用不当的最有可能是( ) A封建时代社会下层人民的生存状况 B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艰难 C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及其艺术价值 D唐代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低下59(2011年3月山东省潍坊三县质检9题)明清数百年来,杭州人将十座城门的名字及其特色编成了杭曲大调:“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螺蛳门外盐担儿

27、,草桥门外菜担儿,侯潮门外酒坛儿。”这反映出当时的杭州( )A. 开始成为商业都会 B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C城市区域功能明显 D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60(2011年4月佛山二模14题)唐朝后期,有人记述说“古人亦饮茶,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唐朝后期北方少数民族)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材料表明( )A中国人饮茶风俗形成于唐朝B唐朝茶叶市场多设在边境C少数民族到唐朝内地购买茶叶不受限制D茶叶成为唐朝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61(2011年山西太原高三调研8题)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

28、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 A政府推行工商皆本政策 B宋朝商品经济发展 C徽商有超前的经商理念 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62(2011年1月广东四校高三联考13题)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下列史实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设置中书门下,强化君主专制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A B C D63(2011年1月扬州市调研8题)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

29、”是指( )A工官监管的夜市 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C物流通畅的草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64(2011年4月邵阳洞口县联考29题)宋仁宗景佑年问,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材料说明( ) A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被停止了 C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 D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65(2011年5月聊城市二模9题)唐朝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诗中的“草市”指的是A汴梁城固定的商品市场 B边疆繁荣的茶马市场C城乡间通宵营业的夜市 D乡村里形成的农贸集市66

30、(2011年4月宣城二模14题)金瓶梅描写了北宋运河沿岸的市井风情:潘金莲下棋赢了五钱银子,用三钱买酒、两钱买了一个猪头、四只蹄子卖炊饼的武大,凑了十数两银子,典得县门前楼上下二层房屋居住。以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北宋城市、坊不再严格分开 B北宋时期白银已经广泛流通C北宋城市经济比较发达 D文学作品有一定的虚构成分67(2011年2月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联考29题)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B.大量商业市镇

31、兴起 C生产领域出现私人作坊 D.出现东市、西市商业区 68(2011年5月宁德市质检14题)晋商票号取名讲究,如“日升昌”、“合盛元”、“协同庆”、“大德通”等。这些票号名称的内涵不包括A兴旺发达的诉求 B放眼世界的胸怀C诚实守信的理念 D和气生财的寓意69(2011年1月新疆高三诊断10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写到:“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下列各项中,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日中为市 B柜坊问世C市场交易受官府严格管理 D“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70(2011年4月揭阳二模21题)2010年3月3日下午3点,OCA(亚奥理事会)官员发布了广州

32、亚运会火 炬形象“潮流”。“潮流”整体造型剔透玲珑,融汇着木棉火红的英雄气与珠江壮阔的岭南情,折射出广州不同历史时期的独特定位。下面对有关广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定位的表述正确的是( )唐朝时重要的外贸港口,设有市舶使元朝时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口近代抗击外来侵略的发祥地 改革开放的前沿地 A B C D 71(2011年海南高考3题)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D郭(廓)城绕宫

33、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72(2011年3月蚌埠市质检5题)有位学者写了一部关于宋代商业发展的专著,不适合作为这本专著的名称的是( )A坊墙倒塌以后 B晨曦中的汴河 C商帮的兴衰 D草市饮食大全73(2011年1月龙岩市高三质检6题)“草市”的发展是古代商业发展的重要表现,以下关于草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草市形成于南北朝时期B草市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因此政府对草市不实行行政管理C草市大都出现在水运交通便利的地方D草市发展到宋代,除了商业功能外还具有其它服务功能74(2011年3月吉安市一模30题)宋仁宗景佑年问,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

34、商店。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材料说明( ) A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被停止了C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 D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0分)75(2011年1月绍兴市高三期末质检25题)(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风雨晚潮急,鱼虾晓市腥。平生诵佳句,今见海冥冥。” (宋)陈知柔次海上长亭村材料

35、二: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材料三:“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内藤湖南,1909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

36、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格局和经济功能所具特点。(4分)(2)结合材料二,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4分)(3)比较材料三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6分)76(2011年1月福州市质检25题)材料一 (北魏洛阳)“自延骷(里)以西望宗所居也。民间号为王子坊。”伊洛之间,夹御道,东有四夷馆道西有四夷里;一曰归正,二曰归德,三曰慕化,四日慕义。市东有適商、达货二里。里内之人,尽皆工巧屠贩为生,资财巨万市南有调音、乐律二里。里内之人,丝竹退歌,天下妙伎出焉市西有延酤、治觞二里。里内之人,多酒为业市北有

37、慈孝、奉终二里。星内之人,以卖棺椁为业,赁车为事。” (北魏)杨衙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二 里坊,或称里、坊,是我国古代城市的基层居住单位。(唐初长安城)“千百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昏而闭,五更而启”。“诸侵巷街、阡陌者,杖七十。”“中使郭里曼酒醉犯夜,杖杀之。” 李合群论中国古代里坊制的崩溃 材料三 (北宋东京)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药铺、居民。南通一巷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街南桑家瓦子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可容数千人。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

38、市子”。乃马行街也,人烟浩闹。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阗如此。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我国唐中期以前里、坊制度的特点,(5分)并分析其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与唐代长安相比,北宋东京城市有哪些新发展?(4分)(3)根据材料一,指出北魏洛阳城市里、坊命名的原则。(2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的看法。(2分)77(2011年4月海口调研26题)(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汉大兴兵伐匈奴,山东水旱,贫民流徙,皆仰给县官,县官空虚。于是天子遣使,虚郡国仓廪以赈贫。犹不足,又募豪富人相假

39、贷。(富商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 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吴王擅鄣海泽,邓通专西山奸猾交通山海之际,恐生大奸。夫理国之道,除秽锄豪,然后百姓均平,各安其宇。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增而用足。 西汉桑弘羊盐铁论材料三 注:公元前81年(汉昭帝始元六年)旧历二月,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之士60多人到京城长安,与以丞相车千秋和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员共同讨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后人把这次会议称为盐铁会议。 所谓盐铁议者,起始元中,征文学、贤良,问以治乱,皆对愿罢郡国盐、铁、

40、酒榷、均输,务本抑末,毋与天下争利,然后化可兴。御史大夫桑弘羊以为此乃所以安边境,制四夷,国家大业,不可废也。 汉书车千秋传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汉代“盐铁官营”政策的背景。(4分)(2)盐铁会议上有哪两种观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你对两种观点的认识。(6分)必修二专题一: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每课名题4)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唐朝洛阳和扬州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主要的原因在于隋唐时期交通运输的改善:大运河的开通。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2B解析:根据所学,指扬州、是长安、指成都、指广州,唐代符合符合既是政治中心,又是文化和商贸中心的只能是长安。

41、3B解析:材料反映“日番钱”是银,“来自海舶”,并在泉漳两地都能通用。“日番钱”为何能在泉漳两州通用?这就说明了福建地区海外贸易发达,B项正确。ACD材料不能体现。4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唐宋时期商业和城市发展格局变化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住宅区和商业区严格限制的是唐朝,而打破住宅区和商业区界限的是宋朝,。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5C解析:本题考查了明清时期工商业发展的表现,根据所学,第项“沿海外贸港口城市走向兴盛”说法错误,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对外闭关锁国。第项“政府垄断盐、茶等商品的经营”不属于明清时期的新进展,原先已出现这些情况。符合题意的是“纺织业手工工场的出现”“ 制瓷

42、业中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本题选C项。6D解析:回答本题需较好理解题意,材料“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说明晋商的“贾儒结合”还是旧式的商业与权贵(以儒家思想为统治基础)的结合,从而在乾隆、嘉庆时期达到极盛,而到了清末明初,封建统治趋于崩溃,依存其上的晋商趋于衰落,也说明晋商并不适应近代经济的发展要求。本题ABC三项“近代”经济不符合晋商的特点,选D项。7B解析:本题考察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提取题干信息:该城市中外文化交往频繁,城市布局主要按照“坊”的结构,“东、西两个市场”说明商业交易活动有严格的限制,“众多佛寺”说明佛教已经普及,琵

43、琶属于西域的乐器,体现了该朝代的统治者宽广的胸襟,由以上分析,应是唐朝都城长安。东汉中后期佛教传入中国不可能出现“众多佛寺”;北宋的汴京已经打破“市”“坊”的界线,不符合“东、西两个市场”的描述;清朝时期的北京布局不属于“一百多个坊”的描述。8B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基本史实的概念以及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注意此题为反向选择。从“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中“便往还而通贸易”这一记载可以推断出A项正确;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因此C、D也正确。9D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A项出现是在元朝;B项是在明清时期;C项是在唐朝;D项是在北宋时期。所以此题正

44、确选项是D。10B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地名对照,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可用排除法,临安是今天的浙江杭州,故排除即可。11A解析:本题考察古代中国经济现象。南北朝时期草市出现,唐代草市已经十分显著,成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因此A项正确。“会馆”是明清时期出现于京城、省会和大商埠,供给统一抵御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场所,B项错误。唐朝时期中国社会仍然是“重农抑商”,商人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海禁政策”主要出现在明清时期,唐朝时期海上和陆上交通发达。12A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雕版印刷是在唐朝出现故正确;广告反映宋代商品经济发达故正确;南宋杂剧眼药酸图反映的是。所以此题正确

45、选项是A。13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可对应材料采用排除法。“扬州地当冲要”可排除A选项“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可排除C项;“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可据此排除B项;D项材料没有反映,故答案选D。从材料“扬州地当冲要”可以看出扬州地处交通要道,题目要选择没有反映出的信息,排除A。“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反映出扬州出产精美工艺品,排除B。“江、淮之间,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反映出扬州是繁华的都市,排除C.所以选D。14B解析: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反映了草市十分繁荣,排除A。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反映了夜市十分兴盛,这应该是出现在宋朝之

46、后,排除C。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反映了市坊界限被打破,这从宋朝就开始了,排除D。而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则反映了对坊市实行严格的管理,所以正确选项为B。15C解析: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宋代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空限制,市墙倒塌以后,宋代突破市坊限制,此最为最合适。16D17B解析:从材料 “今天下之财赋在吴越。吴越之奢,莫盛于苏抗之民。” 看出江南经济发达影响民风。“只以苏抗之湖山言之,其居人按时而游,游必画舱,肩舆、珍馐、良酝、歌舞而行,可谓奢矣。” 反映出社会生活日趋奢侈享乐。“舆夫、舟子、歌童、舞妓仰湖山而待(烧火做饭)者” 反映出劳动就业结构发生变化,看

47、不出主张倡俭戒奢以正风气,排除。正确选项为A。18B解析:考查宋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监察机构宋之前早已有,如西汉的刺史制度;宋代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但不是木活字和铜活字,而是泥活字;宋词是宋代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但词就一定为宋之创新,因此,ACD排除。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宋代突破了“市”的时空限制,符合史实,也符题意。19A解析:从图中可分析到图1西汉时期,商业城市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图2唐代时商业城市已向南方发展;图3明朝时期,商业城市主要集中在沿海和沿运河地区。据此本题古代商业城市发展变化的规律是由北方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南方、向沿海和运河地区发展。BCD三项说法错误。20C解析:从材料

48、“御街一直南去”中可了解到这一城市是都城,D项排除。材料“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反映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说明“市”已打破了空间限制。据此本题选C项,根据所学,北宋时“市”的时间、空间限制已被打破。21D解析:清时上河图真实反映了宋朝汴河两岸商业经济繁荣景象;而拉斐尔圣母像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其经济基础是商品经济发展。正确选项是D。22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从三图城市布局的变化,可发现主要的区别是“市”逐渐增多以及宫廷和“市”距离在缩小,另结合中国古代商业的学习可知选择B项。23A解析:分析图片所示材料,古代商业城市由北方的黄河

49、中下游地区逐渐向南方、向沿海和运河地区发展。BCD较容易排除,不符合图示。24C解析:本题考察古代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提取材料信息:材料首先提出了商业与农业发展不均衡所出现的问题,之后“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阐述了农业与商业之间的关系,必须二者并重。CD项偏重于商业的发展,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中也没有提出抑制商业,因此B项排除。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5D解析:从表格中工人、商人的比例可知此时期工商业发展较好,选择D项。26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唐朝时期才在居住区出现专门的商业区,住宅区与商业区

50、实行严格的限制的坊市制。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本题考察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状况。要自习辨认图中内容,图中为战国时期城市分布图,范围较为广泛,并没有具体介绍某一城市出现“市井”商业区,因此应选D项。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黄河中下游分布着洛阳、邯郸、大梁、临淄等城市;自习观察图中运河图示,运河由于是开凿的河道,因此在沿途有依靠运河谋生发展起来的城市;从图中看出城市分布地较广,成为一些地区的重要中心。27C28A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州县集市的密度应该是南方超过北方故应排除D;从明清各地集市变化反映不出B和C;而从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集市数量变化可以反映出商品经济在农村得到广泛发展故A相符合要求。所

51、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29D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货币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涉及知识点较多,答题时注意要求是找出不正确的叙述。根据有关所学,为整治混乱的币制,效仿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题写,形制仍沿用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此处“开元”有开创新纪元的涵义,并非指唐玄宗的年号。30D解析:本题考察古代中国的经济现象。根据题干中“清朝”的时间阶段分析,此时商品经济发达,苏州地区商品经济尤其突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图中信

52、息描绘的是苏州商市的繁荣,没有体现ACB项。31D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从材料提供的信息来看,盛泽镇是在当地绫绸业发展的推动下逐渐成为一个市镇的。故D符合题意。A B C在材料中不能体现该信息。32C解析:材料中“倾银铺”是镕铸银锭的店铺,专为顾客将大锭分成小锭或将碎银镕成大锭。通过分析材料可以了解到明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本题选C项。ABD三项在材料中未能体现。33C34B解析: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角度分析宋代繁荣景象。项都与宋代史实相符。35A解析:理学统治地位动摇与史实不符,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确立于明朝,排除B。专制主义强化与史实相符,但是不符合题意“农工商贾虽然贱,各务营

53、生不辞倦”,排除C。科举录取人数太少与史实不符,排除D。随着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工商业地位日渐突出,冲击了旧有的思想观念,致使“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有所动摇,出现了“农工商贾虽然贱,各务营生不辞倦”。所以正确答案为A。36A解析:解析:A。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反映的是商业分布由中原地区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向江南的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扩展,有北方向东南沿海方向发展。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37C解析: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故错误。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反映商业发展情况,故正确。会馆不存在雇佣关系,与资本主义萌芽无关。38B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商

54、业经济。从题干中可知,市有时空限制,首先排除CD两项,左传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与题意和史实不符,答案为B。39B解析:可用排除法。普及教育在封建社会是无法实现的,选择B项。40C解析:材料大意是说当时一些江贼因江河上打劫不便,于是经常打靠近江河、交通便利的草市的主意。特别是江淮一带的草市,靠近江河,有许多富室大户,常被江贼打劫。据此可以提取的信息是民间集市在江淮出现;交易者财货缺乏安全保障。本题选项,第项与材料无关联。41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经济状况。根据材料信息分析,描述了丝绸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商人活动频繁,商品经济活跃的情况。从材料“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分析属于市镇繁荣的景

55、象,应选D项。材料中没有限制“市”的信息,排除A。唐代的草市在州县城以外的水陆交通要道,或关津驿站所在之地形成的集市,称草市。材料中没有反映相关现象,排除B。材料中没有叙述突破空间限制的例子,排除C。42D解析:隋唐是我国的大统一时期,A不正确;草市的兴起有利于商业经济的发展,B不正确;海禁政策是明清时实施的,排除C。正确选项为D项。本题考查隋唐经济的发展。隋唐时期国家统一,A错误;草市兴起是在南北朝时期,B错误;明清时期实行了海禁政策,C错误。由于隋唐时期在城市里实行了严格的坊市制,对商业严格管理,成为不利于商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43D解析:考查古代商业经济。抓住题干中的“唐代前期”

56、、“严格的坊市管理”,ABC项说明坊市管理相对宽松,而且如C夜市与题干的时间也不相符。只有D项,与题意相符。44B解析:根据教材所学,明清时期,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住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会馆的出现与当时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重要关系。据此本题选B项。45D解析:道光初年,随着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商业繁荣,苏州出现了一批保护商标的碑刻,本材料反映了当时出现假冒商标侵权案,官府立碑刻进行禁止。本则材料是当时苏州元和县一则元和县示禁保护沈丹桂堂碑。该碑介绍了一则商标侵权案:据沈立芳呈称:身祖世安遗制白玉膏丹,有沈丹桂堂招牌讫为凭,历在台治临顿路、小日晖桥开张发兑,

57、专治裙疯臁疮、一切肿毒等症,应验驰名。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碑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等情。针对侵权行为,县给禁示:自示之后,如有棍徒敢于假冒沈丹桂堂图记,以及换字同音混卖者,许即指名禀县,以凭提究。本题选D项。46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明朝时期商业发展特点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转贩之力”和所学史实由于晋商的努力,各地商品汇集山西,反映的是长途贩运弥补了区域经济的缺陷。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47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唐代时夜市时间受到限制,宋代打破夜市时间的限制。其原因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原先的管理方式不能适应发展要求,因此政府调整管理方式。48A解析:本题考

58、查战国时期商业的发展和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战国时期的北京地区属于燕国统治。从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北方的燕国与韩、赵、魏等国贸易往来频繁,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出土燕国货币说明北方游牧地区有与燕国贸易往来。而战国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诸多的商业中心。依据“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可知正确;此处遗址发现多个诸侯国的货币,说明正确;说不法片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曾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因此北京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的铸币,说明正确;辽宁、吉林和内蒙古战国时期曾是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区域,这些地方有燕国货币出土说明正确。战国时期商业中心有多个

59、,比如齐国的临淄也是,因此说法错误,排除带的。答案为A。49A解析:本题依据时间是明清时期,可以用排除法解决。均符合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也符合题意。而不符合史实,因为明清时期政府推行“海禁”政策。50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人发展概况。白居易是唐朝诗人,从材料信息看,商人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故A项正确;“会馆”出现在明清时期,故B错误;中国古代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低下,故C错误;“海禁政策”实行于明清时期,故D错误。51A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的提取信息及理解能力。从材料中“以机为田,以梭为耒”,“近镇各村”,“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可以看出商品经济渗入到农村,材料中的太湖地区

60、、苏州地区、松江地区,景德镇的手工业的有所不同,表明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材料中看不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松江等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也不符合史实。52A解析:考查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可知是清代,清代商代出现了地域性商人群体,山西称为晋商,擅于经商,晋商财力雄厚。1820年属于清朝时期,这一时期,晋商等地方商业势力强大,形成“山西号称海内最富”的局面,故选A。就小农经济的发展程度,手工业的发达程度和自然资源丰富而言,山西与其他地区相比,并不具备优势。特别要审准时间1820年。A,明清商帮,衰于近代。B,此时山西已极干旱。在古代农业社会,欲C先B。D,山西“煤海”直至近代机器大工业

61、才真正开始开采和利用。53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是关于夜市的情况,夜市须经过官府的批准,此种情况只可能出现于唐朝,因为从宋朝开始,经营的时间限制就被打破,商业经营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故正确答案为A。54C解析: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难度较小。“钞”即纸币,它始于唐飞钱等,说明唐的飞钱等对元朝发行纸币有促进作用。55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出处东京梦华录及材料中“马步军殿前三衙、开封府”等信息,可知材料描绘的是北宋东京城市发展的景象;根据材料中“望火楼”及救火家事的介绍,可知当时十分注意防火。符合此意得到选项为B项。56B57D解析:从词中可见,亦农亦商、亦工亦商已成

62、风尚,市场、价格、交易等等也已成为人们的日常话题。至于经商贸易,当然也是广州人竞趋的职业。 这是易中天的文章,从这里可以清晰的看出,这里应该指的是珠江三角地区。58D解析:本题考察古代中国的经济。从材料中“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的诗句”表明宫廷对百姓的剥削状况,下层老百姓受到欺压,而不是体现商人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在材料中描述的封建剥削下社会商品经济发展艰难。白居易诗歌反映了现实的生活状态,是唐朝著名诗人。59C解析:杭曲大调强调各个城门处的独具特色的且各不相同的生意,来反映出商业功能的不同,也就凸显出了杭州城市区域功能明显60A解析:考查分析材料的理解

63、能力。题干材料是唐朝古代的记述,从内容上可知,中国人饮茶风俗形成于唐朝,“古人亦饮茶,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因此,A项正确;而BCD项材料均未体现。61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明清时期商业繁荣特点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反映的是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地位不断提高。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62C解析:说法错误,设置中书门下,起到了削弱相权的作用,然而,强化君主专制这说法是错误的;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应是在明清时期。63B解析:汉代,长安城中的“市”是进行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与居民所住的里或坊严格分开。“市”由官府

64、管理,政府设置官员管理物价、税收等,交易时间有严格的规定。故选B。64C解析:整个封建社会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A错误。B也被排除。受传统经济政策的影响,商人的身份地位一直不高,D错误。城市的职能在最初以政治职能或军事职能为主,从材料可以看出,其职能开始向经济职能转化。故C正确。65D解析:根据所学,南北朝时期,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即草市。到唐代时,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逐渐演变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据此草市指的是乡村里形成的农贸集市,选D项。66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北宋的城市经济。明中叶以后伴随着一条鞭法的实施,金银才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故B项违背史实,是正确

65、选项。同时也说明文学作品带有虚构成分,故D项观点正确;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A、C两项观点符合北宋社会。67A解析:注意题干的两个重要限制条件“宋朝”、“商业革命”,宋代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产物是交子(纸币),体现出宋代经济的繁荣景象;大量商业市镇的兴起是在明清时期,B项错误;生产领域出现私人作坊在春秋战国时期,官府垄断地位被打破,C项与题意不符;汉代时期已然出现了东、西两市。68B69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唐宋时期商业发展特点比较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A、B、C项属于唐朝商业活动特征,而到了宋朝商业活动打破了坊市制的界限。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70C解析:本题考察中国城市的发

66、展。史实错误,元朝时世界第一大港口是泉州。其余各项均符合各个时期的史实。71C解析:宋代商业的一个特点是实行街市制,即商业活动不受经营时间、活动区域的限制,同时也不在受政府的直接监视。选项A中的市仍有活动区域的限制,排除A项;选项B中的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即市受到政府的管理,排除B项;选项D中的市只能在固定的区域即“坊”中经营,属于唐以前的商业活动特点,排除D项;因此本题选C72C解析:商帮是在中国明清时期出现的。73B74C解析:材料反映了政府放宽了市的管理,“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说明城市的职能由政治职能向经济职能转变。二、非选择题75(1)商业活动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

67、扩大;(2分)饮食服务娱乐设施比较完备,城市经济职能增强。(2分)(2)促使市民阶层产生,出现了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2分)促进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2分)(3)区别:前者认为宋朝开始具备近代世界的特征。(2分) 后者认为宋朝的商业革命没有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2分)76( 1 )特点:是我国古代城市基层管理制度,管理严格;居民按身份地位和所从事的职业聚居(或:在市周围按工商业性质分设里坊;里坊分区);里(坊)与市分开,居住区与商业区交叉存在;城市布局整齐划一;实行严格的夜禁制度;封闭性.( 5 分.每点1 分,回答其中五点即可满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清给分), 影响:积极方面:有

68、利于防范盗贼和稳定社会秩序;其城市规划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 2 分)消极方面:妨碍了市民生产、生活及人际交往,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2 分)( 2 )发展:工商业繁荣;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或:打破了里坊界日即;根据经营的类别形成不同的商业区;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大大增强(或:出现了市民阶层的娱乐场所). ( 4 分,每点1 分.) ( 3 )原则:以儒家道德准则(或:以反映濡家文化所倡导的道德淮则的字词或含有褒义的有关字词)和以居住者的职业特征命名.( 2 分)看法:濡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或:体现了儒家的夷夏观及以德政吸引感化蕃夷的思想). ( 2 分.其它答案如

69、果符合题意,言之有理,酌情给分.)77(1)反击匈奴和赈灾的财政压力;对富商大贾“不佐公家之急”的反感;削弱地方以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4分)(2)会上,对盐铁官营政策,“贤良文学”之士反对,而御史大夫桑弘羊则赞成。(2分)认识:“贤良文学”之士代表地方利益,尤其是地方上王侯、富商的利益。这一政策的实行,大大削弱其既得利益,而且出现了价高质次、强征专卖、“与天下争利”等封建官营的弊病,所以他们持反对意见。而御史大夫则代表中央、政府的利益,希望借盐铁官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提供物质保障。(4分)对盐铁官营的不同观点折射出中央与地方、封建政府与百姓、垄断官营与工商业自由发展的矛盾。(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