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绝密启封前2014级 高三3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历史试题24.东周时期的周惠王想废掉太子郑。齐桓公为保住郑的太子地位。便以诸侯欲拜见太子为由,联络了八国诸侯支持太子郑,并成功地保住了郑的太子地位。这反映了战国时 A宗法观念彻底崩溃 B嫡长子继承制遭破坏 C分封制在不断衰落 D齐国是最强大的国家25学者林甘泉发现古籍中没有秦朝授予某人“太尉”之职记载,他认为:“应当相信,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并因此而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目的但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这说明 A秦设“太尉”官职只是后人的猜测 B秦朝为提高行政效率废除“太尉”C“太尉”设与不设服务于皇权需要 D秦统一六国后已无设“太尉”必要2
2、6.有学者认为,儒家对现实经验层面的君臣父子、夫妇长幼理所当然的伦理道德规范,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有不可变易的价值。这说明,儒学长盛不衰是由于 A.以血缘关系规范君臣关系 B.以血缘关系规范社会秩序 C.宣扬要绝对服从君主要求 D.其观念植根于社会生活中27.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称颂:“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这反映当时 A.形成了全国性的市场 B.手工业获得长足发展 C.对外贸易发达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8.对下表中数据(单位:万元)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年份工业总产值手工业产值占比重%机器工业产值占比重%1920550345.6462058.683.96
3、8828716.041933653961.3435343.766.57218617.633.43 A机器生产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有主要的地位 B手工业生产是近代中国工业品生产的主要承担者 C近代中国工业产值的增长主要归于手工业的发展 D近代中国社会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业生产方式29.1913年2月13日,某县议会议长在私人日记中写道:“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八日:阖邑之人仍推予充本县议会之议长若峻辞不往,势必失邑人之望,一应其请,久必招众之怨。”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共和体制逐步被民众所认同 B基层政权组织思想成分复杂 C清朝帝王年号仍被允许使用 D底层民众不满民主共和体制30.从1950年到1
4、951年,新中国不仅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和巴基斯坦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且同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四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促成上述外交成就的外交政策和方针是 A“一边倒”意识形态外交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求同存异外交方针311960年,中共中央发出十二条,肯定了农村集市在活跃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 1961年,中共中央发出农业六十条等指示,允许和鼓励社员种自留地和发展家庭副业。这些决策有利于 A改变农村所有制结构 B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C深入推进“大跃进”运动 D扭转当时农村经济形势32.罗马法规定:河流两岸土地的所有人,应在必要的范围内使其土地可供公众
5、使用,如行路、拉纤、停泊、系缆、晾晒渔网等。这表明罗马法 A随意剥夺财产所有人的权利 B调解了公民之间的利益冲突 C保护帝国内一切自由民利益 D严格规范财产所有人的权利331829年英国议会通过大伦敦警察法案,J835年通过市镇自治机关法,1839年通过郡警察法,1842年英国第一个现代刑警机构伦敦警察厅成立,1856年整个英格兰和威尔士最终确立了新警察制度,现代警察队伍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据此判断 A英国社会秩序相对安定 B宪法是英国现代警察制度的保障 C经济发展推动民主进程 D工业革命促使议会司法职能加强34.“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
6、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材料表明德意志帝国确立的民主制度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A选举权方面 B立法权方面 C行政权方面 D司法权方面35下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A理论是持续时间最长并且始终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理论 B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政策 CA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复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经济滞胀的出现 D20世纪70年代以后,B理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不再发挥任何作用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平定新疆等少数民族贵族叛乱以后,为保证政冶上的有效统治,清朝统治者特别提倡迁移内地人民到新疆从事农业开发。清廷以切实
7、有效的措施帮助内地人民完成向新疆的迁徙。1761年,清政府首先实行有组织的移民出关,尔后对落户的农户放宽起课年限,有力的保证了应募农民在迁入地有时间和力量开垦种地,受有组织的移民的吸引和鼓舞,自发迁移进入新疆的人口也与日俱增,移民屯垦取得显著成效。在西南地区,清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制,汉族手工业者纷纷进入少数民族地区,有的来定居,有的开荒,有的经营木工,金工,石工等手工业,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开发。摘编自王兴文试论中国古代西部经济开发政策 材料二 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美国领土扩张的同时,兴起了大规模的西进运动。一批批移民像潮水般涌入西部地区,一望无际的西部荒原逐步得到开发。最先的
8、移民在西部开拓荒地,建立居民点,发展农业,他们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及日用工业品则完全仰仗东部,这就为东部资本主义工业扩大了国内市场。反过来,西部新农业区的开辟,又为东部城市和工业人口提供了粮食及原料。农业资本主义沿着这条所谓的“美国式道路”,在西部发展起来。总之,美国西进运动的过程,也就是资本主义在北美大陆的横向发展过程。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8世纪至19世纪初清朝西部开发与美国西进运动的特点及背景。(1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清朝西部开发与美国西进运动共同的历史借鉴。(7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记录
9、一 鲁迅眼中的辫子 1903年,留学日本的鲁迅剪掉了辫子。但是,更多的留日学生不敢剪辫子,拖着辫子又怕人笑话,所以流行把辫子盘在头顶上,再戴上学生制帽,被鲁迅戏称为“富士山”。 记录二 黎元洪眼中的辫子 (1911年10月13日)在剪辫的那天下午,黎元洪表示:“我前天未决心,昨天也未决心,今日上半天还未决心,这时是已决心了。” 记录三 百姓眼中的辫子吴经熊说:“1911年革命后,剪辫子成了时尚。有一天,我的辫子被同学剪掉了。可怜的大娘一见到我就吓得号啕大哭起来。这辫子可是她十年里每天早上都静心地梳理打编的。” 记录四 辜鸿铭眼中的辫子 一次在北大校园里,正好辜鸿铭走在前面,他们小声议论他的辫子
10、,没想到他回头说,别看我留着辫子,你们身后还拖着一条精神辫子呢。 摘编自傅国涌辛亥百年:亲历者的私人记录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 请考生在44、45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的方框涂黑。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早在甲午后,应诏陈言的刘坤一、张之洞在江楚会奏变法三摺中强调,为造就有用的人材,传统的教育制度必须改革。1901年,清廷谕令从1902年起各省科举考试要考试能够解说四书五经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
11、股文章;将各省的书院改为学堂,学生毕业后可获得功名;选派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自费留学学生也“一体考验奖励”。1904年公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对学校体系、课程设置、管理通则等作了具体规定。1905年,清廷下令停止科举考试,科举的废除加快了学堂建立的步伐。到1905年,除去教会学堂,官、公、私立和大中小学、师范、专门学校等各类学堂8277所,学生达25万人。随着形势的发展,作为专管全国学堂事务的机构-学部,于1905年正式设立。这样,一个不同于旧式文人和封建士大夫的新知识分子群体活跃于历史舞台,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及所
12、学知识,分析晚清教育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影响。(9分) 45(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玛格丽特 撒切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并且连续三次赢得大选,是现代英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首相之一;1969年,玛格丽特撒切尔担任工党内阁的教育部长。在任职教育部长时,她对英国工党政府将所有中等学校和文法学校合并成“综合”学校的计划发动了猛烈攻击,也因此废除了英国的双重教育体系。撒切尔认为,成立大型“工厂”一样的综合中学,会使教育质量整体下降。1970年保守党赢得大选,撒切尔担任教育部长;因为政府需要削减预算,撒切尔认为
13、她必须将有限的资源用在最重要的项目上面,而不再开展多种项目。她将政府预算集中在发展初等教育的工作上,停止向贫困学生发放免费的牛奶。撒切尔力争将政府直接投资都用于高质量的(私立)文法学校。她仍反对发展大型综合性(公立)学校。这些政策使她变得不受欢迎,尤其是在大学生和很多教育机构中。摘编自世界大历史(1)根据材料,概括撒切尔担任教育部长期间是如何改革英国教育的。(8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撒切尔变得“不受欢迎”的原因。(7分) 历史答案选择题242526272829303132333435CCDABBCDDCBC40(25分)(1)特点: 清朝:以政府组织引导为主(从政府组织移民到民众
14、自发流移),移民屯垦为主要内容,农业开发为主。美国:以市场作导向,以发展农业资本主义为主,东西部经济形成互补。(10分)背景: 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内地人口压力大(人地矛盾突出),边疆地区人少地荒。 美国:领土扩展,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迅速发展)(8分)(2)历史借鉴:政府引导和民众自发相结合;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等。(7分)41.(12分)评分要求:所提炼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3分) 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须为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6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分) 示例: 观点:民主共和观念尚未深入人心。
15、论述:对待剪辫,辛亥革命前后除了进步知识分子的毅然决然外,其余的立宪派、旧官僚、旧知识分子、百姓等展现了或犹豫、或被迫、或留恋、或冷谈的心态。留日学生对剪辫的纠结心态,反映了在西方思想冲击下知识分子的矛盾心理;黎元洪的痛苦剪辫,显示了封建旧官僚在革命形势下无奈的妥协;百姓被剪了辫子,惹得家人痛哭流涕,体现了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辜鸿铭用自嘲的口吻道出了国人剪掉有形辫子容易,剪掉无形辫子难的现实。这些都昭示着新文化运动进行思想启蒙的必要性。42.(1)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阶级矛盾激化,国内革命形势发展迅猛;科举制度已无法应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6分)(2)特点:内容上中西结合,以西学为主导方
16、向;改革逐步推进直至废除科举制;教育管理开始制度化;主管教育的行政机构出现;教育体系初具规模。(6分。一、二点必答,后三点任答一点即可)影响: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培养了新式人才;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培养了反清的力量。(3分)45(15分)(1)改革:废除英国的双重教育体系;反对中学扩大办学规模,主张确保教育质量;注重发展初等教育和高质量的学校;停止向贫困学生发放免费食物;限制公立学校规模,鼓励发展私立学校。(8分)(2)原因:政府削减预算,集中投资初等教育,影响了其他学校的办学;停止为贫困学生发放免费牛奶,降低了贫困生的福利待遇,引起贫困学生的反对;限制公立学校办学规模,投资私立学校,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发展,违背了公平性的原则。(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