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0.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6441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0.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0.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0.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0.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0.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0限时训练时间:40分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今徐州)、邳(今江苏省邳州)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俾常侍左右,民间事时有所咨访。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彻里曰:“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

2、,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诸枉系者始得释。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蔑列、忻都、王济,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

3、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栅闻之,悉款附。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语文新高考博客九年,以疾毙,年四十七。毙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服其廉。(选自元史彻里,有删改)【注】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他栅:其他营寨。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 给:供给,施与B.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 劳:烦劳C.民不胜其苦胜:能够承受,禁得起D.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 籍:登记,没收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B.且使陛下有拒

4、谏之名樊哙侧其盾以撞不出,火且尽C.得珍宝如内藏之半D.其返汝耕桑长幼之节,不可废也且行千里,其谁不知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彻里“爱护百姓”和“廉洁无私”的一组是A.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B.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C.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D.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薨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4分)(2)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4分)(3)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

5、暴所致。(4分)【答案】1B2C3D4(1)学田用来供给祭祀典礼、培养人才,怎么可以卖呢?(2)皇帝认为他诋毁大臣,失去人臣礼仪,命令侍卫掌嘴。(3)我的意思是你们难道是真正谋反的人吗,只是因为贪官污吏暴政而导致的。【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劳:慰劳,犒劳。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C组两个“之”都译做“的”,结构助词。A组两个“以”前者是“用,把”,表凭借,作介词;后者表承接,是连词。B组两个“且”前者表递进,并且,是连词;后者译做“将”,是副词。D组两个“其”前者表反问,难道,作副词;后者是“你们”的意思,作代词。注意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句的关

6、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的虚词能否翻译成同一个意思,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对教材基本篇目中的重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识记准确。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A组第一句为世祖的行为,张冠李戴;第二句表现彻里“奋不顾身”。B组第一句表现彻里“爱护百姓”,第二句表现彻里“耿直”。C组第一句表现彻里“忧国忧民”;第二句表现彻里“勤于政事”。D组第一句表现彻里“爱护百姓”;第二句表现彻里“廉洁无私”,符合题意。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采分点:所以,用来的,1分;安,怎么,1分;鬻,卖,1分;大意1分。(2)礼体,礼节规矩,1分;左右,侍从,身边的人,1分;批其颊,打他的脸颊,1

7、分;大意1分。(3)意,猜想,料想,1分;良,确实,实在,1分;污暴,卑污暴虐,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彻里是燕只吉台氏人。曾祖父太赤,任马步军都元帅,跟随太祖平定中原,因功封给他徐邳二州,所以在徐定居。彻里幼年丧父,母亲蒲察氏教她读书。至元十八年,元世祖召见了他,他对答周详文雅,世祖非常喜欢他。他跟随世祖征讨东北边疆后返回,趁机进言大军所经过的地方,百姓承受不起烦扰,饥寒交迫将要死亡,应当予以赈济供给。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赐给边疆百姓粮食、布匹、牛马,依靠这些存活下来的人很多。至元二十三年,他奉命出使江南。这时行省正急于整理财政,卖掉所在地区的学田,用所得的钱充实府库。彻里说:“学田

8、(收益)是用来供给祭祀仪式、培育人才的,怎么可以卖掉呢?”立即制止了这种做法。回到朝廷把这件事情上报皇帝,皇帝很高兴地接纳了他的意见。至元二十四年,桑哥担任丞相,推荐任用他的党羽,查核全国的赋税,百姓忍受不了这样的痛苦,自杀以及死在牢里的人用百来计算,朝廷和地方都人心浮动。朝臣们有所顾忌,都不敢讲话。彻里于是在皇帝面前,详细地陈述桑哥奸诈贪婪误国害民的情况,言语十分激烈。皇帝十分生气,(世祖)说他诽谤诋毁大臣,丧失了礼节规矩,命令身边的人打他的脸颊。彻里争辩更加激烈,并且说:“我和桑哥没有仇,之所以极力列举他的罪行而不顾全自身,正是为国家打算啊。如果怕惹皇帝生气而不敢讲话,那么奸臣怎么能够除掉

9、,百姓受到的伤害从何停止!并且使陛下蒙受拒绝劝谏的名声,我私底下害怕这个啊。”于是皇帝完全醒悟,就命令他率领三百羽林军前去抄桑哥的家,搜得的珍宝多达宫内收藏的一半。桑哥不久被诛杀,各类被冤枉逮捕的人才得到释放。彻里又遵照圣旨前往江南,抄没桑哥的亲家江浙行省大臣乌马儿和湖广行省大臣要束木等人的家,将他们全都在闹市处以死刑,天下人心大快。彻里在执行这项命令的来回过程中,总共四次经过徐州,都是过家门而不入。他晋升为御史中丞,不久升任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等地的大盗欧狗长期不能平定,于是彻里引兵征讨他,号令森严,所经过的地方秋毫无犯。遇到前来投降的人,就用酒和食物来犒劳他们并且劝慰释放他们回去,说:

10、“我猜想你们怎么会是造反的人呢?确实是因为官吏的卑污暴虐造成的。现在既然来归顺,就成了平民百姓,我怎么忍心治你们的罪?你们返回家乡耕田采桑,安居在你们的田园里,不要害怕。”其他山寨的人听说这件事后,全部投降了。不久,欧狗被他的党羽绑送到军营,被斩首示众,随从的人一个也不杀,汀、漳地区平定了。大德九年,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七岁。他去世的那一天,家产还不到二百缗钱,人们都叹服他的廉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

11、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原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在见好就收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疑问故,归谓妇曰:

12、“人孰无缓解,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踰月,始辞支去,不取其报。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疑读数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注:执业:指捧书求其,犹言受业。汛室:汛,洒水。汛室,指打扫房间。5下列词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君义甚高,愿假榻 假:借用B.景淳

13、竟死 竟:居然C.反赆以货,遗归 赆:赠送D.人用是多疑名 多:称赞6下列各组词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人莫舍我/吾宁舍之而受祸 B.然独好周人急/然其行最著C. 恐为他人得/倘育而为风露所感 D. 何以为报/妻卧草中以号7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仗踵疑门,告曰拄杖走到张疑门前,对他说B.不少见颜面没有稍微路出一点不情愿的脸色C.志其数而封识之记录了(钱财)的数量,并封起来做了标记D.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把封起来装有金银的包裹寄送给景淳家8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A.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却深明大义,急人之急,却不取回

14、报。B.范景淳深受感动,并且感恩图报,一定要把自己的钱财送给恩人。C.李疑不顾自己可能受祸,坚持照顾一位孕妇,但此人却不知感恩。D.文章作者有感于世俗的唯利是图,鼓励人们向善,因此写了本文。【答案】5B6D7D8C【解析】5此处“竟”应该是表示结果的副词“终于”“最终”“终究”,而并不表示出乎意料,因此不可能是“竟然”。6A两个“舍”都是动词“收容”“安置”的意思。B两个“然”都是转折连词“然而”“但是”。C两个“为”都是表被动的介词“被”。D前“以”是表反问的“何以为”结构的一部分,“何以报为”就是“要回报干什么呢”的意思,后“以”表修饰。尽管前“以”不好翻译,但后“以”用法比较明确,用代入

15、比较法即可知道两“以”不同。7“寄其里人家”译为“寄送给景淳家”有误。从下文可知,李疑是写信让范景淳的两个儿子来取包裹的,因此之前肯定没有寄送包裹的事情。此处的“寄”是“寄存”的意思,“其里人家”指的是李疑的邻居家。8文中说“不取其报”是说李疑不要这个妇人报答,不是“此人不知感恩”。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张去华,字信臣,开封襄邑人。幼励学,敏于属辞。召试,授御史台主簿,属三院议事,不得预坐。谓所亲曰:“簿领之职,非壮夫所为。”即弃官归郑州,杜门不出者三载。建隆初,始携文游京师,大为李昉所称。明年,举进士甲科,即拜秘书郎、直史馆。以岁满不迁,上章自诉,因言制诰张澹、卢多逊、殿中侍御史师颂文

16、学肤浅,愿得校其优劣。太祖立召澹辈与去华临轩策试,命陶谷等考之。澹以所对不应问,降秩,即擢去华为右补阙,赐袭衣、银带、鞍勒马。朝议薄其躁进,以是不迁秩者十六年。荆湖平,命通判道州。去华上言:“桂管为五岭冲要,令刘鋹保境固守,赖之为捍蔽,若大军先克其城,以趣番禺,如践无人之境。”有诏嘉奖。从太宗征太原,监随驾左藏库,就命为京东转运使。雍熙中,王师讨幽州,去华督宋州馈运至拒马河,就命掌河北转运事。三年,知陕州,未行,着大政要录三十篇以献,上览而嘉之,因留不遣。会许王尹京,命为开封府判官。未几,有庐州尼道安讼弟妇不实,府不为治,械系送本州岛。弟妇即徐铉妻之甥。道安伐登闻鼓,言铉以尺牍求请,去华故不为

17、治。上怒,去华坐削一任,贬安州司马。真宗嗣位,迁给事中、知杭州。两浙自钱氏赋民丁钱,有死而不免者,去华建议请除之,有司以经费所仰,固执不许。在洛葺园庐,作“中隐亭”以见志。景德元年,改工部侍郎致仕。三年,卒,年六十九。去华美姿貌,善谈论,有蕴藉,颇尚气节。然不饰边幅,颇为清议所贬,以是不登显用。(宋史张去华传有删节)【注】:簿领:谓官府记事的簿册或文书。朝议:包括有皇帝在的廷议或皇帝不在只有“九卿”、“王大臣”的集议。登闻鼓,是悬挂在朝堂外的一面大鼓。9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不得预坐 预:预先,提前B愿得校其优劣 校:较量、比较C澹以所对不应问 应:回

18、应,回答D以是不登显用 显用:重用10 以下各句中,全都表明张去华“敏于属辞”“尚气节”的一项是: ( )(3分)上章自诉愿得校其优劣 有死而不免者,去华建议请除之在洛葺园庐,作“中隐亭”以见志 簿领之职,非壮夫所为以趣番禺,如践无人之境 着大政要录三十篇以献A BCD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张去华从小就努力学习,在文章言辞上有一定的长处。后来被授予御史台主簿,但他觉得大丈夫不应久居人下,于是弃官回家乡,三载杜门不出。B宋太祖赵匡胤建隆二年,张去华中了进士并被授予官职。任职满一年没被提拔,他就上奏章指张澹、史师颂等文学肤浅,愿意与他们一较高低。C

19、雍熙三年,张去华知陕州,未出发时,写下三十篇大政要录献给皇上,皇上因此留下了他。后任开封府判官被尼姑控告而削官,贬为安州司马。D宋真宗时,张去华任杭州知府。建议免除已死去那些人的人丁赋税,有关部门借口经费所仰,固执不许。后来在洛修建园庐,作“中隐亭”以表现心志。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文。(10分)(1)朝议薄其躁进,以是不迁秩者十六年。(2)道安伐登闻鼓,言铉以尺牍求请,去华故不为治。【答案】9A10C11A12(1)朝臣们在集中评议(张去华)时鄙薄他的急于进取(热衷于仕进),因此(张去华)有十六年都没有得到升迁。(2)道安敲响登闻鼓,说徐铉用书信向张去华求情请托,(所以)张去华故意不惩治

20、。【解析】9预:参与、参加10表明张去华体恤民情,关爱百姓。表明他有见识,有战略眼光。可能稍有争议的是:张去华的主张没有被采纳,愤而在洛阳建园居住以“见志”,应该也是“尚气节”的体现;写下洋洋洒洒的三十篇大政要录,应该是属文缀辞的表现,但内容却是施政方略,有点与题若即若离,所以正确选项里没选它11“大丈夫不应久居人下”错,壮夫,意思是大丈夫,但“久”字没有依据,应是他认为这职位没有决定权,“不得预坐”,就无法尽展其才,所以才说:“簿领之职,非壮夫所为。”12(1)句意2分,“薄”“ 躁进”和“ 不迁秩者十六年”的句式(2)句意2分,“伐”“ 尺牍”“ 治”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小题。建陵侯卫绾

21、者,代大陵人也。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醇谨无他。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及文帝崩,景帝立,岁余不诮呵绾,绾日以谨力。景帝幸上林,诏中郎将参乘,还而问曰:“君知所以得参乘乎?”绾曰:“臣从车士幸得以功次迁为中郎将,不自知也。”上问曰:“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来,何也?”对曰:“死罪!实病。”上赐之剑。绾曰:“先帝赐臣剑凡六,剑,不敢奉诏。”上曰:“剑,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绾曰:“具在。”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有功,常让他将。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吴楚反,诏绾为

22、将,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拜为中尉。三岁,以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其明年,上废太子,诛栗卿之属。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以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久之,迁为御史大夫。五岁,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然自初官以至丞相,终无可言。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尊宠之,赏赐甚多。为丞相三岁,景帝崩,武帝立。建元年中,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其后绾卒,子信代坐酎金失侯。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建陵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然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选自史记卫绾列传)13对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

23、确的一项是( )(3分) A.召上左右饮 左右: 侍卫 B.先帝赐臣剑凡六 凡: 总共C.独至今乎 独: 唯独 D.可相少主 相: 辅佐14下列各项全都表现卫绾“醇谨”性格的一组是( )(3分)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 对曰:“死罪!实病。”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 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 朝奏事如职所奏A. B. C. D.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卫绾原是靠在车上玩杂技当上文帝的侍卫,后来立了功劳,慢慢升任为中郎将。B.景帝即位后,对当年卫绾不接受他的邀请一事还耿耿于怀,不过并没有因此责备他。C.因为护卫游上林苑

24、有功,景帝要赐一把剑给卫绾,但他以景帝已经赐过六把剑给自己为由,谢绝接受。D.景帝七年,废除栗太子的时候,景帝怕卫绾心肠太软,就让他请假回家,而改派郅都去执行任务。16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4分)(1)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3分)(2)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4分)(3)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3分)(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4分)【答案】13C14A15C16(1)文帝将要驾崩时(或临终前),嘱咐景帝说:“卫绾是个忠厚老实的人,你要好好对待他。”(2)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百姓,用威

25、风怒气来震慑他们,(百姓)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感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3)范增几次用眼光示意项羽,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羽,项羽沉默着没有反应。(4)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解析】13独:难道14“醇谨”即纯朴老实,谦虚谨慎,说他担任文帝侍卫官期间,不参加太子的宴请,是谨慎;说文帝赐他六把剑,但他从来没有佩带过,也没有将它们送人,足见其纯朴;说部下每犯错误,他都主动承担责任,不将它推给其他的将领,是纯朴;说他担任丞相时,每次朝会只说分内的事,可谓即纯朴又谨慎。以上四项均能表现卫绾这一性格,说他虚言应对景帝,说他立下军功,均与

26、醇谨无关。15两处错误,一是景帝让他陪乘,主要是借机询问当年卫绾拒绝自己宴请一事,顺带拉拢一下关系,无关乎卫绾立功;二是赐六把剑的是文帝而非景帝。16(1)“且”:将要,1分;“属”:嘱咐、嘱托,1分;“长者”:有德行的人,1分(2)“董”:督责,1分;两个状语后置句1分,“怀仁”1分;“貌”、“心”名词作状语1分(3)“目”:以目示意,给使眼色,1分;状语后置句1分;句意1分(4)所以:的原因,1分,去:离开,1分;徒:只、仅仅,1分;句意1分建陵侯卫绾是代国大陵人。卫绾依靠在车技上的本事,当上了郎官,侍奉汉文帝,不断立功依次升迁为中郎将,为人忠厚谨慎而没有其他的才能。孝景帝做太子的时候,召

27、请皇上的左右近臣饮宴而卫绾托称有病没有前去。文帝临死的时候,嘱咐孝景帝说:“卫绾是个忠厚的人,一定要好好地待他。”等到文帝驾崩,景帝即位,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也没有呵责过卫绾;而卫绾每天都谨慎尽力。 景帝驾临上林苑,命令中郎将卫绾陪同乘车,景帝回来时问道:“你知道为什么能和我同乘一辆马车吗?”卫绾说:“微臣从一个驾车的士卒有幸得以依靠功劳逐步升迁为中郎将,我自己不知是什么缘故。”皇上问道:“我在做太子的时候,曾召你来饮宴,你却不肯来,为什么呢?”卫绾回答说:“真是罪该万死,我实在是有病在身。”皇上赐他一把宝剑,他说:“先帝赐给我的宝剑已有六把,我不敢再接受陛下的赏赐。”皇上说:“宝剑这种东西,大家

28、可以随便买卖,难道你还保存至今吗?”卫绾说: “都还在。”皇上派他取来那六把宝剑,宝剑都还装在剑鞘之中,不曾佩带过。郎官犯了过错,卫绾经常代替承担罪责;他又不和其他的中郎将争执。有了功劳,也往往推让给其他中郎将。皇上认为他品性端正,忠厚老实而没有其他的心眼,于是任命他为河间王的太傅。吴楚七国造反的时候,皇上任命卫绾担任将军,率领河间的军队去讨伐叛军,他颇有功劳,被任命为中尉。三年之后,因为建立了军功,在孝景帝前元六年,被封为建陵侯。 第二年,皇上废黜了太子,诛杀栗卿等人。皇上认为卫绾是个忠厚的人,不忍心让他去办,于是赐他告退还家,而派郅都去搜捕处置栗家的人。后来,皇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回卫绾,

29、任命他为太子太傅。过了许久,升任他为御史大夫。过了五年,代替桃侯刘舍担任丞相,他在朝廷上奏事,只举职分内例行之事上奏。但是从开始做官直到位居丞相,始终没有提出过什么议论。皇上认为他敦厚老成,可以辅佐年少的太子,对他很尊重和宠信,赏赐很多。 他做了三年的丞相,景帝驾崩,武帝即位。建元年间,丞相因为在景帝卧病时各官署的囚犯大多是无辜受到牵连的,被认为不够称职,而被免除了官职。此后卫绾去世,他的儿子卫信继承侯爵,因犯在宗庙祭祀时献金助祭(不合要求)的罪失去侯位。 太史公说: “孔子有句话说君子要在言语上迟钝一些,而在行动上要敏捷,这大概是在说建陵这样的人吧?因此,他们的教化不用整肃就能成功,不用苛严

30、就能安定。他们可以说是品行敦厚的君子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也。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周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未几,封当亭县公,迁小内史。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言于帝曰:“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帝呼弼问之,弼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对曰:“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帝默然。弼既退,轨让其背己,弼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

31、所以不敢轻议也。”及宣帝嗣位,轨竟见诛,弼乃获免。寻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 高祖受禅,阴有并江南之志,访可任者。高颖曰:“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者。”高祖曰:“公得之矣。”开皇九年,大举伐陈,以弼为行军总管。将渡江,酹酒而祝曰:“弼亲承庙略,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剪暴。上天长江,鉴其若此。如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此,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袭陈南徐州,拔之,执其刺史黄恪。军令严肃,秋毫不犯,

32、有军士于民间沽酒者,弼立斩之。进屯蒋山之白土岗,陈将鲁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以劲兵拒战。田瑞先犯弼军,弼击走之,鲁达等相继递进,弼军屡却。弼揣知其骄,士卒且惰,于是督厉将士,殊死战,遂大破之。(隋书贺若弼传)17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骁勇便弓马,解属文 属:劝请B. 弼既退,轨让其背己 让:忍让C. 无若贺若弼者 若:比得上D. 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 恨:痛恨1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贺若弼有军事才干的一组是( )(3分)弼少慷慨,有大志 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剪暴 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军令

33、严肃,秋毫不犯 弼揣知其骄,士卒且惰A. B.C. D.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贺若弼的父亲因为说话不谨慎而被人加害,临刑前拿锥子刺伤了自己的舌头,告诫他今后要慎言谨行。后来在太子一事上他做到了慎言,新皇登基后保住了性命。B. 贺若弼年少时慷慨激昂,怀有大志,骁勇善战,熟悉弓马,在当时有很大的名声。北周的齐王宇文宪听说后很敬畏他,把他召来做官。不久他又被升任为小内史。C. 隋高祖登基为帝,心怀吞并江南的志向,寻访可以担当这个重任的人。高颖推荐了贺若弼,高祖认为他推荐得好。大举伐陈时,就任命贺若弼做了行军总管。 D. 大军渡江前贺若弼酹江而祝,激励士气

34、,故设疑阵,麻痹对方,然后渡江破敌。他军令威严整肃,对陈地秋毫无犯。有士兵抢掠百姓,贺若弼立即斩杀了他。 20 翻译文言文中的画线句子。(5分) 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此,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答案】17C18D19C20陈人以为大兵将至,把国中军队全部派遣出来(设防)。知道是换防交接之后,陈军又散去了。后来习以为常,就不再戒备了。等到此时,贺若弼率领大军渡江,陈人并没有发觉。【解析】17A项,属:写作;B项,让:责备;D项,恨:遗憾。18是说贺若弼的性格志向;是说贺若弼的相机而变;是贺若弼渡江前的行为。19A项,刺伤的是贺若弼的舌

35、头;B项,贺若弼不是仅仅因为军事才干而有名气并被召做官的, 宇文宪也不是敬畏他;D项,士兵没有抢掠百姓,只是去买酒。20发,派遣,1分;设备,设防戒备,1分;济,渡过,1分;弗之觉,宾语前置1分;句意1分译文:贺若弼字辅伯,是河南洛阳人,父亲贺敦,因为勇武刚烈出名,在北周做金州总管,宇文护嫉妒他就加害他。临行刑时,父亲把贺若弼叫过来对他说:“我一心想要平定江南,可是这个心愿没能完成,你一定要完成我的志向,而且我是因为说话不小心被害死的,你不能不考虑(今后说话要谨慎)。”于是拿铁锥刺贺若弼的舌头,使他口舌流血,以训诫贺若弼以后说话谨慎。贺若弼年少时慷慨激昂,怀有大志,骁勇善战,熟悉弓马,又懂得撰

36、写文章,广泛地涉猎各种书籍,在当时有很大的名声。北周的齐王宇文宪听说后很尊敬他,把他召来做记室的官。不久被封为当亭县公,升任小内史。北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报告皇帝说:“太子没有做帝王的才干,我也曾经跟贺若弼讨论过。”皇帝叫贺若弼来问他这件事,贺若弼知道太子的根基不可动摇,恐怕给自己惹来灾祸,就假答道:“皇太子德行学养每天都有进步,没见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皇帝默然不语。贺若弼退出宫外后,乌丸轨责备他背叛了自己,贺若弼说:“君主说话做事不稳妥、周密就会失掉大臣(的信任),臣仆说话做事不稳妥、周密就会丢失性命,因此我不敢轻易地发表意见啊。”等到宣帝继承帝位,乌丸轨最终被杀,贺若弼却获免于难。不久

37、他与韦孝宽讨伐陈朝,攻占数十座城城池,其中贺若弼攻下的居多。 隋高祖受禅让,登基为帝,暗中(心里)怀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寻访可以担当这个重任的人。高颖说:“朝臣当中,论文武才干,没有比得上贺若弼的。”高祖说:“你说得太对了。”开皇九年,隋大举伐陈,任命贺若弼为行军总管。大军将要渡江,贺若弼举酒祭奠、祈祷说:“我贺若弼从宗庙里领受了祖宗的指示,将要征讨远方,以振国威,讨伐有罪的人,安抚受苦的百姓,剪除凶恶残暴之徒。上天长江,请看着我做这些事,如果能赐福给善人,降祸给恶人,大军就会渡江顺利;如果事情不顺利,被江水吞没死在鱼腹之中,我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的。”在这之前,贺若弼先请命让沿长江布防的军队在换

38、防交接的时候,一定聚集在历阳。于是军旗林列,营帐遍野。陈人以为大兵将至,把国中军队全部开拔出来设防。知道是换防交接之后,陈军又散去了。后来习以为常,就不再戒备了。等到此时,贺若弼率领大军渡江,陈人并没有发觉。于是大军偷袭并攻占了陈的南徐州,捉住了南徐州刺史黄恪。贺若弼军令威严整肃,秋毫无犯,有个士兵在老百姓那里买酒,贺若弼立刻把他斩首。大军前进驻扎在蒋山的白土岗,陈将鲁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人率领精兵抗拒,田瑞先来攻打贺若弼大军,贺若弼将他击退。鲁达等人相继依次进攻,弼军屡屡(假装)退却。贺若弼揣测他们渐渐骄傲自大,士兵也疲惫懈怠,于是就督促激励将士拼死战斗,这样就大破敌军,取得了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