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88.50KB ,
资源ID:236114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611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二历史教案: (专题四)一、二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人民版选修4).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二历史教案: (专题四)一、二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人民版选修4).doc

1、教学内容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重难点:重点:孙中山一生革命经历;难点:评价孙中山学习目标1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的主要史实。2概述孙中山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3评价孙中山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体会孙中山的革命献身精神和追求“民主”、“自由”的人文情怀。教学过程导入知识梳理目标测试小结导入:提问复习必修史相关知识进入新课学习。一、追寻救国之路 1、从“医人”到“救国” (1)求学生涯:孙中山,名文,号逸仙,1866年11月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享村的一个普通农家。童年时期的孙中

2、山先在本村读私熟,1879年,他随母亲来到檀香山,在兄长孙眉的资助下,入基督教圣公会主办的一所学校求学。孙中山在这所学校学习了三年,学习的课程包括西方政治学说、自然科学、圣经、英语等。1883年,孙中山返抵香港,先后就读于香港中央学院、南华医学堂和香港西医学院,并受洗礼入基督教。 (2)医人医国:1892年,孙中山以西医学院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获得行医执照,曾先后在澳门、广州行医。海外求学的经历,对孙中山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怀着探求救国出路的理想,借行医以入世,并希望通过改良的方法,“拯救祖国,拯救同类”。 2、从“改良”到“革命” (1)上书李鸿章:1894年6月,孙中山北上天津,上书当

3、时掌握清朝军政及外交实权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革新政治的主张。他在上书中指出:“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但孙中山的上书遭到了正忙于应付中日战争危机的李鸿章的冷遇,上书如沉石大海。 (2)走上革命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腐朽无能,畏惧退让,清军一败再败。孙中山认识到“和平方法无可复施“。他放弃了对清政府的幻想,转而真诚上革命的道路。” (3)创建兴中会:1894年11月,孙中山再赴檀香山,他联络当地华侨,向他们宣传用革命的手段拯救中国的思想,在他的努力下,中国资产阶级的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诞生了。孙中山以满腔的

4、爱国之情,痛陈中华民族所面临的危机,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并在入会誓词中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从此,孙中山以其非凡的胆略和愈挫愈奋的精神,开始了他的早期革命活动,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4)筹划广州起义: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积极发展组织,建立香港兴中会,筹划在广州发动反清武装起义。1895年10月,由于计划泄露,清朝军队预先戒备,起义还没有发动就遭失败。这次起义表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主阶级革命者已同清王朝彻底决裂,以武装起义迈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第一步。 3、从国内到国外 (1)亡命国外: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遭到清王朝通缉,亡命日本。后来他到美国

5、、英国等地考察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状况,并在华桥中积极宣传革命,发展组织,准备进行长期艰苦的斗争。 (2)伦敦蒙难:孙中山在海外的活动也受到清政府的密切关注,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电令中国驻外使馆跟踪和协助缉拿孙中山。1896年10月,孙中山在英中伦敦被清朝驻英使馆诱捕,囚禁于使馆内,准备秘密解送回国。后来通过驻英使馆中的英籍雇员暗中传递消息,孙中山的英中老师康德黎等人展开积极援救。在英国外交部的干涉下,清朝驻英使馆被迫释放了孙中山。此事经英国报界广泛报道后,孙中山名闻世界,成为中国当时最有名望的革命党人。 二、组建革命大同盟 1、筹建革命大同盟 (1)在欧美:孙中山在伦敦蒙难脱险后,增强了革命信

6、心,更加积极地层开反对清王朝的斗争。同时,对美、英等国社会状况的考察和潜心研究,也使他改造中国的思想趋于系统。他为此而积极奔走,寻求和争取支持其反清事业的合作力量。 (2)在日本:1897年10月,孙中山以日本为筹划革命的基地,他广泛接触日本各界人士,宣传其革命主张,同时经过积极努力,联络中国国内会党,筹划在广东发动武装起义。经过多方准备,1900年10月,广东惠州义军举兵反清,后因粮饷不继,起义失败。 (3)革命大同盟的必要性:戊戌维新变法失败,八国联军侵华,清王朝完全蜕变为“洋人的朝廷”,社会各界要求变革以挽救国家危亡的呼声日益高涨,人心思变。随着新型知识分子队伍的不断壮大和民主革命思想的

7、广泛传播,在中国南方形成了一股强劲的革命潮流。一些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如华兴会、光复会等在国内相继建立起来,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孙中山认为,革命的客观条件日趋成熟,但原先成立的革命小团体无力领导全国的反清革命,因此必须建立统一的革命大同盟。 (4)达成共识:1905年6月,他从欧洲到达日本东京,先后与华兴会会长黄兴及光复会、科学补习所的成员会晤,讨论筹建革命大同盟的问题,他提出“革命之宗旨,不专在排满,当废除专制,创造共和,并行不悖”。孙中山的主张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的提出 (1)同盟会的成立“在孙中山的积极推动下,1905年8月,孙中山同黄兴、

8、宋教仁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七十多人,在日本东京召开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大会通过了同盟会章程,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并决定创办民报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孙中山还率领大家举行了同盟会宣誓加盟仪式。中国同盟会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三民主义的提出:1905年11月,民报创刊。孙中山在为民报撰写的“发刊词”中,第一次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确立了民族独立、民权自由和民生幸福的三民主义奋斗目标,并提出用革命的手段去实现它。三民主义的提出,表达

9、了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民生富裕的愿望,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中国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提出,有力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在一个时期内成为革命党人战斗的口号和团结的旗帜。 (3)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的提出,使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新的面貌和姿态进行活动,有力地促成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中、同盟会除东京本部外,又在国内设立了上海、重庆、香港、烟台、汉口等五个国内支部和南洋、欧洲、美洲、檀香山四个国外支部。 三、缔造民国 (1)取道欧美回国 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远在美国。当他在报纸上得知“武昌为革命军占领

10、”的消息后,惊喜万分。随后,他先后前往华盛顿、伦敦、巴黎、会晤美、英、法等国政要,力图从外交方面寻求得到各国政府对国内反清革命的支持,但却受到冷遇。 2、筹建中华民国 归国后,孙中山与黄、宋教、胡汉民等同盟会成员讨论新政府问题,孙中山力主实行总统制。孙中山主张:临时政府应选举大总统而非大元帅;对于汉口代表会议曾许愿袁世凯如能反正就举他为临时大总统一事,明确表示只要袁世凯真能拥护共和,就让位与他;建议民国纪元改用阳历,与世界各国一致。 3、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1年底,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誓职仪式上宣誓就职,庄严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发表中华

11、民国大总统孙中山文宣言书,表示“将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对内争取实现民族、领土、军政、内治、财政的统一,对外洗雪清政府的辱中举措等。会议选举了临时副总统,成立了临时参议院,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第一个以选举形式产生的民主共和国政府宣告组成。 4、孙中山为创立民主共和的贡献 (1)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被迫下诏退位。从此,延续了两百多年的清王朝寿终正寝,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这是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2)创建民国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和伟大事业。孙中山以革命家的理想和实践精神,为新生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注入活力。在他就任临时大

12、总统的短短三个多月中,颁布了三十多项有利于促进民主政治、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改革文化教育的法令。其中,他亲自制定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公布。 5、临时约法 (1)重要内容:“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有请愿、选举和被选举等权利。“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参院具有议决法律、预算决算、税法、币制等广泛权力;内阁向国会负责;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的法官组成,拥有独立审叛权。(2)临时约法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并确保建立衽议会

13、民主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有力地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和民主精神的高涨。中国进步的闸门被打开了,求新求变的历史朝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四、再造共和 1、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孙中山就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之时,正是中国政坛风云变幻之际。辛亥革命爆发后,清王朝在内外交困中不得不重新起用原先被罢官的袁世凯,任命他为内阁总理大臣,赋予他政治和军事全权,率军南下镇压革命。袁世凯大耍两面派手法,一方面对革命党人进行武力镇压,一方面拥兵自重,胁迫清政府接受南北议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西方列强则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支持袁世凯窃夺

14、革命果实。南方革命陈营中的一些人也力主让给袁世凯。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得到孙中山的保证以后,逼迫清帝退位。2月13日,清帝退位的第二天,袁世凯通电声明赞成共和。 (2)清帝退位,民国成立,孙中山以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他以“目的已达”、“义务告尽”、“成功而不私其权利”的磊落风格,按照南北议和条款和自己的诺言,正式向南京参议院提出“辞职引退”,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接着,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第二临时大总统。 (3)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了三个条件: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大总统到南就就职后,他才辞去临时

15、大总统的职务;新大总统必须遵守参议院即将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然而,在惯于玩弄两面派阴谋的袁世凯面前,孙中山的一切努力都显得软弱无力,参议院再次向袁世凯妥协。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为约束和削弱袁世凯的权力,3月11日,在孙中山等人提议下,参议院正式公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孙中山的经济建设计划 4月1日,孙中山正式向参议院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此后一段时间,孙中山转而致力实现他认为更为紧要的民生主义。他提出“兴实业实为救贫之药剂”,力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振兴中华。他认为,实业的范围非常广泛,农工商矿,百废待举,而百业之中必须优先发展交通业。他利用半年多的时间视察大江南北,宣

16、传民生主义,并亲自担任中华实业联合会会长、中华铁道协会会长、筹划全国铁路督办及全国铁路协会名誉会长等职,指导修筑铁路、开采矿产等各项建设活动。 3、二次革命 (1)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表面上赞成共和,实际却加紧建立其专制独裁统治。他肆意破坏临时约法,直接操纵内阁,大量举借外债,扩张个人势力,镇压革命党人。 (2)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中国同盟会在北京联合几个小党派,共组国民党,希望通过国会选举重组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在这次改组工作中,孙中山被推举为理事长,同盟会元老教仁担任代理理事长,实际主持工作。不久,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赢得参众两院大多数议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3)为阻止

17、国民党组织责任内阁,1913年3月,袁世凯暗中指使部下,在上海火车站刺杀了准备北上参加竞选的宋教仁。 (4)正在日本进行实业考察的孙中山得知宋教仁被刺杀的消息后,无比震惊。他迅速结束在日本的考察访问,回到上海,奔波于沪、奥之间,发动兴师讨袁的“二次革命”。从此,孙中山开始了挽救民国的艰苦斗争。 4、组建中华革命党 (1)“二次革命”在袁世凯的优势兵力镇压下,不久即告失败。孙中山被通缉,于8月流亡日本。流亡期间,孙中山“不以挫抑而灰心,不以失败而退怯”,与革命党人继续策划讨袁。他认为,“二次革命”的失败并不在于袁世凯的兵力强大,而在于革命党人纪律涣散,行动不一。为此,他决定改弦更张,聚集同志,整

18、肃精神,组建新党。 (2)1914年6月,中华革命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孙中山当选为总理。孙中山还亲手订立中华革命党总章,规定党的宗旨是“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扫除专制政治,建设完全民国”,再次举起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5、护国运动 (1)1916年元旦,袁世凯悍然称帝,登上皇帝宝座,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改年号为洪宪。袁世凯的倒行逆施,立即激起全国各界的声讨浪潮。远在日本的孙中山立即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起来,维护共和制度。他在宣言中提出:“袁氏未去,当与国民共任讨贼之事;袁氏既去,当与国民共荷监督之责,决不肯使谋危民国者,复生于国内。”同时,孙中山还积极派中华革命党人深入各省进行联络和策

19、动,进接开展讨袁护国斗争。 (2)在全国各地的讨袁浪潮中,原云南部监督蔡锷与李烈钧、唐继尧等首举义旗,在云南通电讨袁、宣布云南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向四川、贵州和两广进兵。各省也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取消帝制,但还想继续当大总统。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两个多月后,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 五、护法运动 1、第一次护法运动 (1)袁世凯之后,中国并没有走出危局的阴影,继之而起的是军阀割据、武人专权的局面。1917年,皖系军阀段祺瑞重任北京政府国务总理后,出专卖国家主权,废弃临时约法,拒绝召开国会,破坏共和制度。他公开叫嚣:一不要约法;二

20、不要国会,三不要旧总统。这使孙中山感到了维护临时约法权威的紧迫性。因为在孙中山看来,国会和约法是共和国的象征,段祺瑞的做法是对共和制度的公然践踏。为了捍卫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共和制度,孙中山毅然举起“护法”大旗,倡导护法运动。 (2)他南下广东,欲图借助西南军阀的军事实力,开展护法斗争。1917年秋,赞成孙中山护法主张的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会议决定成立护法军政府,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领导护法运动。 (3)滇系的唐继尧、桂系的陆荣廷都想利用孙中山的威望,与段祺瑞相抗衡,因此护法对他们而言仅仅是一个幌子而已。护法运动开始后,滇系、桂系表面上同意孙中山的北伐决策,暗中却与北洋军阀往来。他们

21、排挤孙中山,使孙中山很快意识到,“南与北(军阀)如一丘之貉”,护法目标是不可能依靠军阀来实现的。1918年5月,孙中山辞去大元帅之职,离开广州转赴上海。护法运动无果而终。 2、第二次护法运动 (1)护法运动的失败使孙中山再次迫切感到“整理党务,先固实力”的必要。1919年10月,孙中山在上海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确定党的宗旨是“巩固共的,实行三民主义”。为了再次开辟革命策源地,孙中山多次派廖仲恺等南下闽粤,策动粤军将讨伐占据两广的桂系军阀。1920年8月,粤军从福建兵分三路,向广州推进。桂系陆荣廷、莫荣新等败逃广西。粤军将领许崇智等敦请孙中山回广州主持政局。同年11月,孙中山回到广州。

22、1921年4月,非常国会召开参众两院联合会议,通过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在222张选票中,孙中山以218票当选为非常大总统。 (2)广东国民政府成立后不久,粤军平定广西。1922年6月,就在后方渐趋平稳,孙中山致力于出师北上、讨伐北洋军阀的时候,陈炯明大广州发动武装叛乱,公然炮击总统府。孙中山化装易服,在卫士的护卫下,冲破叛军的重重包围,登上“永丰”号军舰避难。随后,孙中山率“永丰”等军舰船驶入白鹅潭,炮击叛军。从6月16日至8月9日,孙中山在“永丰”舰上坚持了整整55天。 (3)陈炯明的叛变对孙中山的打击极为沉重,孙中山深受震动,也深感困惑。他陷入了苦闷彷徨之中。 六、开创新三民主义时代 1

23、、孙中山的伟大转折 (1)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给处于困境中的孙中山以真诚帮助。1923年1月,孙中山在上海会晤苏联政府代表越飞,发表孙文联合宣言,声明为获得国家的独立和统一,“中国当得德国国民最挚热之同情,且可以俄国援助为依赖也”。这标志着孙中山与苏联之间的联合开始形成。 (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领导工农运动,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和组织才能。这也使孙中山认识到以往的失败在于缺乏真正的群众基础和革命力量。另外孙中山深感国民党内许多人已经日趋腐败,认为“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为此,他决定联合中国共产党,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依靠他们和国民党左派来改组国民

24、党。1923年1月,孙中山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强调“今日革命则立于民众之地位,而为之向导”,革命事业应“由民众发之,亦由民众成之”。这不仅标志着孙中山从依靠军阀力量转变为依靠民众力量,也标志着国民党政策的重大变化。从此,孙中山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 2、国共合作的实现 (1)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草案。这个草案由鲍罗廷起草,孙中山亲自审阅并同意。 (2)草案对三民主义做了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民族主义对外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对外开张“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主张

25、民主自由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民生主义的重要原则,“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经过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包含了新的内容和新的革命精神,后人称之为新三民主义。它成为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也标志着国民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正式确立。 (3)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它是孙中山晚年推进中国革命的一大历史功绩,中国国民党一大后,孙中山领导组建了黄埔军校和新式革命武装,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发展。 3、中山遗愿1924年11月,北京政局出现变动,孙中山为宣传国民革命、推动召开国民会议,应冯玉祥之邀,扶病北上。

26、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这位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先行者,在连日为国事的奔波中,病逝于北京铁狮子胡同行辕。临终前,他签署了三份遗嘱国事遗嘱家事遗嘱致苏俄遗书。弥留之际,他用微弱的声音继继续续地说道:“和平奋斗救中国”【重难点突破】1、总结:孙中山先生的一生的三次伟大转变与时俱进三次转变时代背景革命思想时代影响弃医从政晚清腐败、民族灾难转而革命幻想破灭、甲午惨败三民主义推翻满清、结束帝制联俄联共共和屡败、十月革命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反帝反封。2、孙中山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史论共享)孙中山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并且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他高举三民主义大旗,推翻了君主专制

27、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和民主精神的高涨,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求新求变的历史潮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此后他开创了新三民主义时代,继续推进中国革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他是站在时代潮流前面,领导中国人民结束旧时代,开拓新时代的伟大革命家。孙中山一生的贡献(1)领导辛亥革命,推翻 ,结束了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 ,建立 。(2)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对袁世凯及其 展开了一系列不妥协的斗争。(3)晚年接受 和中共的帮助,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开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新局面。孙中山先生在四十年革命生涯的主要活动是什么?(举五例极有代表性的史实) 活动:1894年上书

28、李鸿章失败后建立兴中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1912年元旦,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颁布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失败后,继续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会议。 4、“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1)、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方法和手段,两者紧密联系。(2)、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含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具体体现。5、 哪些因素促使孙中山形成了暴力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并不断发展?提示:鸦片战争之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亡

29、国灭种的社会危局许多仁人志士救国方案(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的碰壁与幻灭孙中山上书的碰壁加速了其立场的转变-“和平之法,无可复施”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和五四运动时期中华民族的新觉醒及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新因素)接受苏俄、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建议与帮助孙中山救国救民和与时俱进的伟大情怀6、孙中山的一生第1阶段孙中山大事记回顾第1阶段孙中山大事记回顾第1阶段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之前大事记1894年上书李鸿章,力倡改革,无果而终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与保皇派论战1895-1911年策划或参与多起反清的武装起义,如广州黄花岗起义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建第一个资产阶

30、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将同盟会16字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上阐发为三民主义(重点) 认识 从对清政府幻想,和平改革救中国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革命指导思想形成第2阶段孙中山大事记回顾第2阶段1911年武昌起义-1922年大事记1912年1月1日成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重点)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重点)为使清帝退位,辞去临时大总统,袁上台1913-1919年组织策划多起反袁与反段独裁统治,捍卫民主共和的武装斗争,如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等认识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屡败屡战第3阶段孙中山大事记回顾第

31、3阶段1923-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大事记遭遇多次失败的苦闷与彷徨接受过苏俄(苏联)、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建议与帮助1924年1月召开国民党一大,改组了国民党,确立了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重点) 实现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5月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军事干部为争取国内和平统一,孙中山于1924年北上,倡导国民会议运动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认识超越党派界线,与时俱进,实现人生跨越促成国共首次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达高潮7、孙中山精神、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和平,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振兴中华

32、民族,自强不息,不计个人安危,处处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进取和斗争精神。、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8、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大都失败的原因。主观: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局限性:政党:革命党组织涣散,缺乏凝聚力纲领:三民主义有重大缺陷军队:利用军阀打军阀,没有自己的武装群众:脱离工农,缺乏群众基础客观: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勾结,力量强大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说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走到了尽头9、目标检测1、请根据下列统计材料,结合史实回答问题:材料一资料刊载:民国初期对300

33、多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十位历史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材料二2005年,某地对在校高中学生3000人进行历史问卷调查,排列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影响较大的十位历史人物。排序结果(部分)如下:序号人物比例%1孙中山7652毛泽东7583林则徐6454邓小平5575鲁迅551回答:(1)材料一、二两个统计时隔九十年,学生都把孙中山排列于前,你怎样评价孙中山在中国近代前期的贡献?(2)材料一中统计结果中孔孟排列前两位反映了什么问题?李大钊在孔子与宪法中说:“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

34、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李大钊为什么反对推崇孔子?而学生既崇拜孔孟,又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特征?(3)材料二中林则徐和鲁迅为何受到学生推崇?两位人物在促进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有什么共同之处?(4)材料二中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请概括两位伟人对中国历史发展所起到的不同作用。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起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果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谈及对

35、长江上游水路的改良,最早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材料二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阐述:“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满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材料三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孙中山大总统誓词材料四? 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重新负担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

36、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要有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协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孙中山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请回答:(1)材料二中孙中山所述三个革命的实质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在社会革命和关注民生(农业、工商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活动。(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先生在誓词中要实现的目标。(4)结合材料二、四及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对象和任务认识的变化。指出他在思想方针政策上的重大发展及促成这一重大发展的主客观原因。(5)综合以上材料

37、,你认为孙中山爱国主义思想的主旋律是什么?答案:1、(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分)(2)问题:儒家思想影响深远。(1分)原因: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正统思想;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大力推行尊孔复古。(2分)社会特征:新旧交替。(1分)(3)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抨击旧道德,提倡新文学。(2分)共同点:促进中国思想文化的近代化历程中作出了贡献。(1分)(4)毛泽东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并在社会主义革命

38、和建设方面作出了贡献。邓小平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分)2、(1)主张以三民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号召植树造林,以消灭、减免水旱灾害,造福人民;在三民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提出“土地国有”政策;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法令措施;提出修建三峡水利工程改造长江水系的设想。(3)推翻清政府,确立中华民国的地位;中华民国得到列邦公认,建立平等外交。(4)变化:革命对象:由腐朽的清政府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任务:由推翻清政府的封建反动统治进行反封建斗争到反帝反封建。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原因:主观原因:孙中山坚持民主革命精

39、神,有强烈的爱国心和救国救民的责任感,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探索,不断进步。客观原因:十月革命的影响;苏俄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中共的影响、支持和帮助。(5)主旋律:坚持反帝反封建,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建设中国近代化,谋求人民富裕和国家富强。小结: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历史地位(1)、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他系统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了终生。先生刚强不屈,连遗言都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2)、推翻封建帝制,捍卫共和制度。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先生最大的

40、历史功绩。为了维护之后的共和,从护法到北伐,孙中山先生时刻都没有停歇。(3)、孙中山先生晚年更加进步,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成立,直接推动了国内第一次革命高潮的来临。他对三民主义作新的解释,成为了国共合作的基础。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府支持下,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孙中山与工农日益接近,他参加工农群众的集会,称赞工农是革命的先锋和基础,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分析孙中山个人的时候(分析别的历史人物也一样),要注意:1:孙中山先生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受当时的时代束缚。我们不能用现代的标准去要求人家,也不能用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标准去衡量他。2:孙中山先生推翻的封建专制制度,并不是封建制度整体。封建制度是随着封建土地制度的消失而彻底消失的。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封建专制制度灭亡了,但是中国的封建势力仍然在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1952年,中国才完全了土地改革。配餐作业:完成辅导练习。课后反思: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