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语文:第1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课件4(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杜甫,字子美,唐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更被宗代江西派奉为鼻祖,著有杜工部集。杜甫的一生可分为五个时期:v(一)读书、漫游时期(公元712744)v(二)困守长安时期(公元746755)v(三)流亡时期(公元755759)v(四)暂居西南时期(公元759768)v(五)漂泊时期(公元768770)长安十年求官十年
2、路,流淌多少辛酸泪咏怀五百字,开辟一条宽阔路诗圣情怀十年长安客,一腔辛酸泪1.参加欺骗性考试;2.作宾客,卖药;3.屡次献赋,投诗求取官职;4.病痛饥寒,身体衰弱;5.贫穷而无法养家,幼子饿死;6.十年谋得一低微职务。几多诗篇,几多辛酸1.用诗歌来求取官职;2.用诗歌表现自己的悲惨遭遇;3.用诗歌表现人民痛苦,反对侵略战争;4.用诗歌揭露统治阶级腐败;5.用诗歌咏怀,反映社会实况。总结:杜甫这十年的困顿孕育了他思想变化的种子。长安十年的生活磨砺,杜甫已变成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他不但在思想上已经成熟,而且在艺术上也已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流亡流亡中忠君爱国,无愧诗圣诗歌里忧国忧民,是为精神诗
3、圣精神流亡经历:一个忠君爱国人v 白水(756.6,潼关失守,开始流亡)v 羌村(756.6,历经艰辛,安家于羌村)v 长安(756.8,投奔灵武,被捉,身陷长安)v 凤翔(757.4,回到凤翔,官左拾遗)v 羌村(757.8,放还,回到羌村)流亡诗歌:一颗忧国忧民心1.身陷囹圄,心盼王师;(悲陈陶)2.兵荒马乱倍思亲;(月夜)3.忧乱伤时;(春望)4.国破家散,诗心写实。(北自)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侍奉皇帝天地窄走向人民诗路宽诗圣本色主要生活经历v 1.长安收复,杜甫回到长安;(757.10)v 2.杜甫最后一次留居长安,过着闲散的官吏生活;(757.11758.6)v 3.离开长安,被派往华
4、州做司功参军;(758.6)v 4.从华州到洛阳,然后返回。(758冬759)诗歌创作1.侍奉皇帝,梦断左拾遗;(唱和诗、朝谒诗,毫无光彩)2.离开京师,走向人民;(从狭窄的天地中解放了出来,接近了战乱中的人民,认识到时代的苦难,恢复并且扩展了他的广大的诗的国土)3.开拓写实传统,抒写人民疾苦。(三吏三别洗兵马)一、试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为什么杜甫的诗歌会被称为“诗史”?问题探讨他在诗歌中真实记录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年间的社会历史状况,这其中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他的诗歌把目光投向广大的人民,即使在个人身世的感叹中,我们也能看到时代的影子。重要作品: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悲陈陶悲
5、青坂月夜春望羌村三首北征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洗兵马二、“还杜甫的本来面目,他的伟大之处和历史局限都要写够,写出分寸。”请从原文中找出一两处具体,说说冯至是如何实践他的这种写作要求的?杜甫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关注现实,关心民生疾苦,这些在他的诗歌中都有很具体的放映。但是,杜甫并不是一个高大全的人物,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由于时代的原因,他也有自己的局限性。v 比如:“他在长安一带流浪,一天比一天穷困,为了维持生活,他不能不低声下气,充作贵族府邸的宾客。”“他40 岁以前存留下来的并不多,一共不过50来首,其中固然有不少富有创造性的诗句,但歌咏的对象不外乎个人的遭遇和
6、自然界的美丽和雄壮。”最后一节结尾指出杜甫对统治阶级的某些幻想,以及对“变乱”在、性质的模糊看法,这也是杜甫历史局限性的表现之一。通过上面的例句,我们可以看出冯至在作品中刻画了一个为贫困和仕进心折磨的真实的杜甫。但是,作者如实写出杜甫的局限性,不仅不会削弱杜甫的伟大,相反。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三、如果你是杜甫,你是会选择怎样的人生?v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都要活出价值,即使不能千古留名,也不能遗臭万年。v杜甫的人生是悲惨的,但也是幸运的。没有坎坷的经历,怎么能有千古的诗文?一千多年过去了,谁还记着那些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只有老杜的诗文才是我们民族永恒的瑰宝,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缅怀!作业:你读了冯至的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你心目中的杜甫是怎样的呢?请以”我眼中的杜甫”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自定。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