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人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单元 17-18版 第2章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5933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人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单元 17-18版 第2章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8人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单元 17-18版 第2章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8人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单元 17-18版 第2章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8人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单元 17-18版 第2章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8人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单元 17-18版 第2章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18人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单元 17-18版 第2章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18人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单元 17-18版 第2章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18人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单元 17-18版 第2章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18人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单元 17-18版 第2章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18人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单元 17-18版 第2章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18人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单元 17-18版 第2章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18人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单元 17-18版 第2章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18人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单元 17-18版 第2章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18人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单元 17-18版 第2章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018人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单元 17-18版 第2章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本讲复习脉络: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 逐层突破读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能量来源(1)根本A太阳辐射。(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B地面辐射。2两大环节(1)地面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2)大气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3两大地理意义(1)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图文助记 1逆温现象逆温层条件下污染物的扩散在对流层中,正常情况下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是

2、,有些时候气温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被称为逆温现象。逆温的出现就不利于空气的上升运动,如果有污染物的话,污染物就会长期停留在原处而造成污染。2阳伞效应原理悬浮在大气中的烟尘,一方面将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使地面接收的太阳能减少;另一方面吸湿性的微尘又作为凝结核,促使周围水汽在它上面凝结,导致低云、雾增多。这种现象类似于遮阳伞,因而称“阳伞效应”。 1解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应注意的三个方面(1)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2)自近地面向上,大气获得的地面辐射逐渐减少,因此近地面大气温度

3、随海拔升高而降低。(3)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空中的云量的多少、空气的洁净度、干燥度。一般情况下,云量越多、空气越浑浊、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2大气保温作用原理的现实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如:高海拔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内陆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考向1大气

4、受热过程的解读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回答12题。1从辐射量上看,甲大于乙的原因是()A大气对甲具有削弱作用B丁对甲有补充作用C甲大部分被大气吸收D乙大部分被地面吸收2下列现象中,会使丁环节减弱的是()A雾霾笼罩B空气湿度大C晴空万里D阴云密布【思维流程】1A2.C第1题,甲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乙为被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所以甲大于乙的原因是大气对甲具有削弱作用。第2题,一般情况下,云量越多,空气越浑浊,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故雾霾笼罩、空气湿度大、阴云密布会使丁环节增强。考向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2017江西模拟)下面的甲图为南昌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乙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5、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据此回答34题。甲乙3乙图中()A能量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B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C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D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4照片拍摄季节,南昌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A78月,削弱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B1011月,阻挡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12月次年1月,增加以提高土壤的温度D67月,增强以降低白天大气的温度3D4.A第3题,由乙图可判断出,表示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少;表示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但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表示大气逆辐射,

6、白天和夜晚都存在,只是在夜晚表现得更加明显;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是地球损失的热量。第4题,78月,南昌市正值伏旱天气,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大棚内温度上升过快、过高,农作物蒸腾作用强,水分损失多。覆盖黑色尼龙网可以削弱一部分到达大棚内部的太阳辐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棚内温度,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考向3分析某地昼夜温差的大小读下表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56题。部分城市某日天气预报城市天气现象(白天/夜间)最高温/最低温北京28 /18 上海25 /19 哈尔滨24 /11 西宁22 /3 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5该日昼夜温差最小的城市是上海,图中能反映其原因的

7、是()ABCD6据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北京该日最高气温出现在12时B上海该日的降水可能是受台风影响所致C哈尔滨该日的大雾天气可能是冬季气温降低所致D该日北京的最高气温比西宁高是因为北京距海近5D6.B第5题,昼夜温差小说明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第6题,一天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而不是12时,A错;该日哈尔滨最低气温为11 ,不可能为冬季,C错;距海越近,受海洋影响越大,最高气温应该较低,D错误;从气温可以判断此时上海为夏季,可能受台风影响,产生降水。解题技巧 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技巧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

8、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考点二| 热力环流及大气的水平运动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 逐层突破1热力环流(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2)形成过程:地面间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中的水平运动。具体如下图所示,探究下列问题:近地面冷热与气流垂直运动有何关系?【提示】近地面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冷,气流下沉。近地面

9、与高空的气压高低有何关系?【提示】近地面气压总是大于高空的气压。近地面的气压高低与冷热有何关系?【提示】近地面热,形成低压;近地面冷,形成高压。气流的水平运动流向有何特点?【提示】总是从高压指向低压。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2)高空风与近地面风的特点比较类型受力风向图示(北半球)高空中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图文助记 1巴山多夜雨的原因:“巴山夜雨”是因为四川盆地多夜雨而得。四川盆地潮湿,云层厚,夜晚大气的逆辐射较强,低层空气容易升温,加之四周沿山坡下沉的气流多,造成盆地底部夜

10、晚气流上升较旺,形成夜雨。2狭管效应原理:地形的狭管作用,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峡谷时,由于空气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这种地形峡谷对气流的影响称为“狭管效应”。 1正确理解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的三个关系(1)海拔高度与气压分布的关系: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近地面的气压高,而高空的气压低。(2)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热低压、冷高压(3)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处风向所示)2常见的热力环流及其应用类型示意图应用山谷风由于夜晚吹山风,谷底气流上升,出现著名的“巴山夜雨”现象;夜晚,当冷空气在谷底集聚时,容易出现上热下

11、冷的稳定空气结构,即逆温现象海陆风海陆风加速海陆间水分和热量的交换,白天的海风使近海岸湿润,夜晚的陆风使陆地凉爽热岛效应热岛效应强弱反映城乡温差大小,如夏季城郊温差大,热岛效应最显著,热力环流最强。有污染的企业要远离居民区,并布局在绿化带以外,避免热力环流中污染物进入市区考向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2017浙江五校联考)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单位:hPa),回答12题。1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AOPMNOBPOMNPCMNPOMDNMOPN2下面图中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思维流程1A2.A第1题,读图可知,M、N为近地面两点,O、P为

12、高空两点,且气压M高于N,O高于P,故O、P分别对应于N、M上空,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由M流向N,O流向P;M地气压高,说明是近地面气温较低处,气流由P下沉至M;则N为近地面气温较高处,气流由N上升至O。故A项正确。第2题,图中显示N地为近地面热低压区,故气温高于两侧、气压低于两侧,进而判断出N地的等温面和等压面的弯曲形状,故A项正确。考向2常见热力环流的形成及应用(2015四川高考)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第3题。3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A受热岛效应影响,市中

13、心气温高于郊区,气流上升,水汽易冷却凝结形成降水,而郊区气温较低,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故选A;由于此时市区的气温较高,所以降雪的可能性不大,故B错误;市区与郊区冷热不均形成城郊热力环流,市区上升气流将污染物带至郊区,而由郊区流向市区的气流可将燃烧秸秆产生的烟雾带至市区,故C、D两项都错误。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读图完成第4题。4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流不易凝结成雨D白天升温迅速,盛

14、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C图中显示,拉萨7月份的夜雨多,白天降水少。根据题干材料,拉萨位于拉萨河谷地北侧,容易形成山谷风,白天,两侧谷坡气流上升,谷中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考向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2017台州模拟)下图为东亚部分地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5重庆5500米高空的风向是()A偏东风B偏南风C偏西风D偏北风6海平面气压由低到高排序是()A青岛、上海、长沙、昆明B昆明、长沙、上海、青岛C昆明、重庆、长沙、台北D台北、长沙、重庆、昆明5C6.B第5题,从图中等值线数值可知,500百帕等压面属于高空等压面,该等压面在重庆分布的海拔高度为5 700 m,且自南向

15、北降低,说明同一高度南部气压高,北部气压低,故重庆5 500米高空的气压梯度力由南指向北,因高空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故重庆5 500米高空的风向是偏西风。第6题,近地面气压与高空中相反,高空中气压自南向北递减,则近地面自南向北递增,昆明、长沙、上海、青岛四城市自南向北排列。解题技巧 风力、风向的判断方法(1)风向的判断与绘制按照以上方法可绘出风向,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近地面风:高空风:(2)风力的判读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反之则小,如下图,风力:ABCD考点三| 等压面图的判读图表类考点由浅入深 逐层突破等压面是空间气压相等

16、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由于同一高度,各地气压不相等,等压面在空间不是平面,而是像地形一样起伏不平。采用绘制地形图的方法,用等高线将起伏不平的等压面投影到平面图上,就构成了等压面图。常见的等压面图有以下三种:用高度数轴反映等压面高度分布的图示(图1);用不同等压线的空间分布反映等压面剖面的图示(图2);结合等压面反映等高线空间分布的图示(图3)。图1等压面分布图图2等压面剖面图图3等压面上等高线分布图1判读此类图表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1)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值越低(如下图)。地表受热均匀时的等压面状况地表受热不均时的等压面状况图A图B(2)若海拔相同、冷热均匀,等压面与等高线重合且与地面平行

17、(如图A)。(3)若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等压面向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向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如图B)。(4)同一地区,高空和近地面气压高低相反,等压面凹凸方向相反(如下图所示)。2此类图的判读技巧(1)判气压高低:借助同一垂直方向上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这一特点判断。如上面图1中的气压分布特点为。(2)判读气流流向: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如图1中,气流由流向。(3)看等压面的凹凸状况,判断下垫面性质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判断城区与郊区:

18、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4)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等压面下凹地区,多阴雨天气,日较差小;等压面上凸地区,多晴朗天气,日较差大。【母题】(2014山东高考节选)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A东南风B西南风 C东北风D西北风解图流程【尝试解答】B迁移应用(2017天津模拟)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回答12题。1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温:甲乙丁丙B海拔:丙丁甲乙C空气密度:乙甲丁丙D气压:甲乙丙丁2此时,图中M地吹()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1D2.A第1题,在近地面附近乙地的等压面向下弯曲,说明其为低压,气温较高,空气密度较小;甲地的等压面向上凸起,说明是高压,气温较低,空气密度较大。同理可判断出在高空的同一高度,丙地的气压较高,丁地的气压较低。第2题,在近地面,M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甲指向乙,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东北风(要注意图中的指向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