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易错排查练(第十十一章)(建议用时:40分钟)易错点1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分析及选择错误原因不能透彻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及选取原则。一句箴言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其在运速、运费、运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选取交通运输方式时,应充分考虑人流或物流的运输需求,从节省运费、时间、追求灵活性、连续性等方面进行选择。(2017黑龙江牡丹江一中冲刺)读四种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特征比较示意图,回答12题。1交通运输方式搭配合理的是()A甲水运B乙公路C丙铁路D丁航空2关于图中运输方式科学的理解是()A甲适宜长距离运输B集成电路由北京运到拉萨选择乙运输方式最好C丙受水文影响最大D
2、丁是中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1C2.B第1题,根据图中运量和速度的特征判断。丁运量最大,但速度最慢,判断为水运;乙速度最快,运量最小,判断为航空;丙运输方式的运量和速度都大于甲,故判断丙为铁路,甲表示公路。故选C。第2题,综合上题分析可知,甲为公路,乙为航空,丙为铁路,丁为水运。公路由于运量小,速度慢,但是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适于短距离运输,A错。集成电路体积小,价格高,可以选择航空运输,B对。丙为铁路运输与水文无关,C错。丁为水运,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为铁路,D错。故选B。易错点2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分析错误原因对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把握不准导致对影响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判断分析失误。一句箴言影响交
3、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有很多,自然区位因素中主要有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等,其中地形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城市分布、产业布局状况、资源开发、经济发展水平等,易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变化。(2017浙江模拟)南京主城通往高淳的重要交通走廊“宁高新通道”,于2015年10月31日通车。据此完成34题。3在宁高新通道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地形、气候因素B水文、地质因素C社会、经济因素D科技、地形因素4宁高新通道建设跨越了石臼湖,主要是为了()A减少占用耕地B减少噪音扰民C方便沿线居民出行D方便游客观光3C4.A在现代交通运输中,社会经济因素起决定性作用;我国耕地资源少,建设
4、交通设施原则是少占耕地。易错点3区域交通运输建设的区位条件及影响的分析评价错误原因对区域环境特征把握不准,导致分析评价交通运输的区位条件及建设意义归纳不全面。一句箴言评价分析区域交通建设的区位条件应主要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条件三方面入手,着眼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分析;而分析评价交通运输建设的意义时,则重点关注:缓解运力紧张局面;促进资源开发、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合理布局产业,加强文化交流、促进国防、民族团结等方面。5.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吉布提埃塞俄比亚铁路于2015年8月30日开始试运行。吉布提埃塞俄比亚铁路是东非地区首条现代化跨境铁路,连接亚丁湾及红海要冲吉布提首都吉布提港和非洲大国
5、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也是中国企业在海外首次采用全套“中国标准”修建的电气化铁路。下图为埃塞俄比亚至吉布提铁路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简析吉布提埃塞俄比亚铁路的布局特点,并说明原因。(2)说明吉布提埃塞俄比亚铁路建设难度大的自然原因。(3)分析吉布提埃塞俄比亚铁路的修建给埃塞俄比亚带来的积极影响。【解析】第(1)题,吉布提埃塞俄比亚铁路的分布特点可结合图来回答。其原因主要从地形、人口及聚落分布方面回答。第(2)题,铁路建设难度大的自然原因可从气候、地形、河流、地质、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第(3)题,吉布提埃塞俄比亚铁路的修建给埃塞俄比亚带来的积极影响可从经济、社会、对外联系、文化交
6、流等方面分析。【答案】(1)沿山间谷地分布。原因:地形起伏较小,工程量小;人口、聚落分布较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2)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沿途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部分路段沿线沙漠广布。(3)开辟了该国通往印度洋的通道;加强了该国与世界的经贸联系和文化往来;有利于将该国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该国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易错点4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分析错误原因对交通运输发展影响聚落发展和商业布局的相关内容理解不透。一句箴言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发展,一般而言交通干线会成为聚落形态变化的主要发展轴线;同样,因商业活动对运输的需求,使交通便利的地点成为商
7、业布局的首选之地,而且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商业中心的盛衰。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回答67题。6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7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C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6C7.B解答该题组的关键是通过读图,理解
8、高速公路对城区的影响。第6题,从图中看,甲模式高速公路从城区穿过势必会占用城市建成区空间和用地,且会给市区环境和景观建设带来更大影响,A项错误,C项正确。而乙模式没有从城区经过,不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较小,B项和D项错误。第7题,在城市化初期,城市规模较小,高速公路建设一般会给城市建设留出空间,会采用乙模式,A项错误。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已建高速公路可能会被城市包围,出现甲模式这种情形,B项正确,C项错误。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也可能由于历史的原因会同时存在甲、乙两种模式,D项错误。易错点5主要环境问题的判断分析错误原因对主要环境问题
9、的表现、成因及影响掌握不准。一句箴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三类: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其类型不同,具体表现不同,但都会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成因分析看,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是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读东北某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完成810题。8下列关于图示区域土地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农田面积约扩大了6倍B建设用地面积约增加了6倍C湿地面积在19881993年变化最明显D农田面积的变化量与湿地面积的变化量相差不大9该区域用地面积的变化会导致()降水量增加气温变化幅度增大土壤退化明显 生物多样性减少A BCD10为了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最需要()A积极进行退耕还
10、湿B大力建设人工湿地C大幅减少建设用地面积D关停高耗水工业8D9.B10.A第8题,据图可知,图示时段该区域湿地农田化现象十分严重,湿地面积由1975年的约80万公顷减少到2006年的约28万公顷,约减少了52万公顷;农田面积由1975年的约12万公顷增加到2006年的约82万公顷,约增加70万公顷,面积约扩大了6倍;由上可知,农田面积的变化量与湿地面积的变化量相差较大;19881993年,湿地面积从约61万公顷减少到约46万公顷,年均减少量最大,变化最明显;图示时段建设用地面积由约0.2万公顷增加到约1.4万公顷,约增加了6倍。第9题,据图可知,该区域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再结合湿地的生态功能
11、分析可知说法错误。第10题,据图可知,该区域湿地的面积变化与农田、建设用地的面积变化呈负相关,特别是农田面积的增加对湿地面积的影响更为明显,所以最需要退耕还湿。易错点6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分析错误原因对循环经济的原理及其主要的实践途径理解不透,导致关联示意图分析失误。一句箴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可以实现资源投入减量化、废物排放减量化,从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具体表现是发展清洁生产、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表现是发展生态农业。柴达木盆地太阳能丰富,太阳能产业体系有力推动柴达木循环经济。下图为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柴达木盆
12、地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地势高,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光照强,日照时间长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地势高,离太阳近,太阳辐射强ABCD12该循环经济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副产品循环利用、废弃物再生利用,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量,体现物质单向流动增加了废气、废渣等废弃物的排放量,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环境问题A BCD11A12.A第11题,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加上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光照强,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第11题,该循环经济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副产品循环利用、废弃物再生利用,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体现物质多向流动,减少了废气、废渣等废弃物的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