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限时作业(三十一)(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解析为教师用书独有)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届莆田质检)当人体幼年缺乏碘时,其体内缺乏的激素和身高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 )A.S和甲 B.S和乙 C.T和甲 D.T和乙【解析】幼年缺碘,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S)增多,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T)减少,机体发育迟缓,影响身高。【答案】D2.(2010上海)以下最能反映健康人餐后6小时内血糖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解析】本题考查人体内血糖平衡的调节。健康人进食后,首先对食物进行消化,引起血糖升高,此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降低维持在正常水平。
2、但要注意血糖是相对稳定的,故B项比A项更符合题意。【答案】B3.(2012届安庆调研)为研究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机制,研究人员对实验动物做了下列实验。实验处理方法胰液分泌量用适宜的电流刺激通向胰腺的神经增加切断通向胰腺的所有神经,当食物经胃进入十二指肠中增加切断通向胰腺的所有神经,从另一些动物的胃中取出少量部分被消化了的食物,导入十二指肠中大量增加切断通向胰腺的所有神经,把一些相同成分的食物不经过胃而直接引入十二指肠中不增加根据以上实验,下列推断最合理的是 ( )A.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支配又受体液调节B.胃内消化的食物直接刺激胰腺分泌胰液C.引起胰液分泌量增加的物质是盐酸D.胃酸刺激神经,使胰腺
3、分泌量增加【解析】通过实验可以证明胰液的分泌受神经支配;通过实验、可以证明胰液的分泌还受体液调节,所以选A。从实验变量的处理无法得出其他选项中的结论。【答案】A4.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B.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C.下丘脑可调节垂体的活动D.血液中一定含量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下丘脑的分泌活动有抑制作用【解析】主要考查激素分泌的调节及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等的相关知识。下丘脑是内分泌腺的枢纽,分泌多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其中一种。垂体是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分泌多种激素,有的直接调节生命活动,有的管理其他内
4、分泌腺,如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可直接调节相关的生命活动,A项错误。【答案】A5.关于血糖浓度的调节,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血糖平衡的体液调节靠激素调节血糖平衡的调节只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下丘脑的某区域参与血糖浓度调节胰岛细胞感受到血糖浓度的变化而分泌相应的激素A. B. C. D.【解析】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错误。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可提高血糖浓度。下丘脑中有调节血糖平衡的神经中枢,可控制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错误。【答案】D6.关于脊椎动物和人体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高血糖素能促进
5、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转化为血糖B.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C.摘除小白鼠的垂体后,其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将减少D.激素都能作用于全身所有的细胞,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解析】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血糖,A项错误;切除垂体后,体内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增加,C项错误;激素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D项错误。【答案】B7.(2012届徐州质检)4名受试者分别口服100 g葡萄糖后,在180 min内血糖含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a代表高胰岛素血症患者血糖含量变化B.4条曲线在前30 min内血糖升高与肠道吸收有关C.b在120 min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葡萄糖转化
6、为糖原及非糖物质D.c、d代表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变化【解析】从血糖的来源可知,口服葡萄糖后30 min内血糖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肠道的吸收,B项正确;a的血糖浓度始终较高,很可能为糖尿病患者,A项错误;b在120 min后血糖浓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被氧化分解,C项错误;d体内血糖浓度一直处于很低水平,很可能是高胰岛素血症患者,D项错误。【答案】B8.为验证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某同学给几只刚进食的小鼠(状况一致)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溶液(用酸碱度合适的生理盐水配制),观察现象,若出现惊厥则达到目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为使反应出现得较快且明显,实验前应将小鼠饥饿处理,以消耗肝糖原B.应设
7、置注射等量酸性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且注射的部位、方法同实验组C.出现惊厥现象后,还应对其中的一半注射葡萄糖溶液抢救,另一半不予抢救D.应设置口服胰岛素的实验组,对照组灌喂等量的清水【解析】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从而起不到相应的调节作用,使实验失去意义,D项错误。【答案】D9.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A.大部分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不受神经系统的调控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C.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一般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神经调节在其中扮演了主要角色D.部分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解析】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神
8、经系统的调控,因此部分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生命活动的进行一般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但以神经调节为主,同时某些激素(如甲状腺激素)又影响着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答案】A10.(2012届揭阳调研)下列是关于抗利尿激素调节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分泌与渗透压变化的关系B.乙图表示饮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与渗透压变化的关系C.丙图表示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变化D.丁图a点时注射的不可能是抗利尿激素【解析】食物过咸时,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A项错误;饮水过多时,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项错误;注射抗利尿
9、激素后,尿量减少,尿液中尿素、K+、Na+浓度升高,D项错误。【答案】C11.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寒冷环境刺激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加B.寒冷环境刺激可使皮肤血管收缩,机体散热减少C.炎热环境刺激可使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增加,机体散热增加D.极端炎热环境中,人体不能只靠神经和体液调节来维持体温恒定【解析】主要考查体温调节的过程以及相关激素的作用。寒冷条件下,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产热;任何调节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超过这个限度之后,就需要人为地加以调节。【答案】C12.2008年5月奋战在汶川大地震抗灾第一线的英雄们,长时间不吃饭、不喝
10、水、不休息,其体内激素含量变化正确的是 ( )A.甲状腺激素增多,胰高血糖素减少B.促甲状腺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减少C.胰高血糖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增多D.胰岛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减少【解析】因长时间不吃饭,所以血糖浓度下降,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以维持正常的血糖浓度。因不喝水,所以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所以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项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13.(2010广东理综)(10分)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如图是血糖调控模式图,据图回答:(1)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如果机体通过途径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其主要机理是 分泌增多,促进了 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
11、水平升高。(2)如果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胰岛 细胞受损,导致体内 分泌减少。(3)胰腺中调控血糖水平的主要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多肽,它们的合成和加工过程需要 、 和 等细胞器直接参与。激素合成时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细胞呼吸产生的 直接提供。【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血糖浓度调节的相关知识。(1)低血糖状态下,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本题中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因而是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2)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即血糖浓度不能下降,而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胰岛素分泌的场所是胰岛B细胞
12、,则该机体胰岛B细胞可能受损,体内胰岛素含量偏低。(3)调控血糖浓度的激素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在内质网上进行加工、折叠、组装以及加糖基团等,在高尔基体上再进行加工,整个过程需要能量,能量的直接来源是ATP。【答案】(1)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2)B 胰岛素(3)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ATP14.(2012届厦门质检)(16分)下图为下丘脑与垂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激素的分泌量增加,则激素是 激素,其增加的机制是:下丘脑分泌的 激素增加,通过A血管运输到垂体,使之分泌的 激素增加,进而促进激素的分泌。(2)图中所示的A、B、C三
13、条血管中,能检测到甲状腺激素的血管是 。(3)当人体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 升高,该变化将刺激下丘脑的相应感受器,导致激素 (填写名称)的释放量增多。【答案】(1)甲状腺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促甲状腺(2)A、B、C(3)细胞外液渗透压 抗利尿激素15.(2010上海)(14分)下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的部分调节机制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A、B的名称:A 、B 。当健康人体处于环境温度38 时,内环境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温度和渗透压。(2)此时,体内温度调节的主要反射弧是 。(3)写出此时人体渗透压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4)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时A的调节效应是 A
14、的活动,此种调节方式在人体内环境平衡的调节中广泛存在,其意义在于 。【解析】(1)观察图解可以获得的信息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与抗利尿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有关,抗利尿激素的合成是在下丘脑,而分泌是由垂体完成的。(2)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其反射弧是:皮肤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汗腺。(3)在38 环境温度时,人体会大量出汗,从而流失大量的水分,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了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合成抗利尿激素,经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增强,使尿量减少;同时下丘脑渴觉中枢兴奋,引起渴觉,增加机体摄水量。(4)当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时,反馈性引起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减少,这种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这种调节方式对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答案】(1)下丘脑 垂体(2)皮肤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汗腺(3)此时出汗增加,血量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经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重吸收增强,尿量减少;同时,下丘脑渴觉中枢兴奋,引起口渴,主动饮水,增加机体含水量。(4)抑制(负反馈) 维持激素水平的相对稳定(维持内环境/系统/机体的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