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327.50KB ,
资源ID:235459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545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1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1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doc

1、高考地理考试知识点总结一、自然地理部分(一)宇宙中的地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导读】从近年高考命题规律看,本部分内容侧重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时区和日界线的计算,晨昏圈,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侧重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日照图几乎是必考内容。本部分内容从考查的形式上,有两个规律:一是直接以日照图或结合区域地理知识来考查,二是联系实际,以社会热点问题或现实生活情景作为试题的素材,或提供隐性信息,综合考查考生对地球日照图、经纬网、太阳直射点、晨昏线、季节与时间计算等核

2、心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试题举例】近年来,人类探索太空热情高涨,研究的新成果与新进展令人振奋。回答1,2题。1.2007年4月,美国宇航局发表了太空探测器拍摄到的太阳三维图像,这是人类首次从三维视角观测太阳活动。目前,人类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是()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增多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C.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D.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2.2007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该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A.行星上有岩石与土壤B.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C.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D.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

3、能量【答案】1.A2.B【解析】1.本题考查了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太阳活动的标志及影响。太阳活动对气候、电离层、地球磁场有影响,而对流星没有影响,所以选项B错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与耀斑,所以选项C错误;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耀斑、太阳风,所以选项D错误;通常,黑子数目最多的地方和时期,也是耀斑等其他形式的太阳活动出现频繁的地方和时期,因此选项A正确。2.本题主要考查生命存在的条件。一般情况下,行星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必要的液态水、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所以选项B正确。【试题举例】20W和160E经线是东、西半球分界线。下图中甲、丙在晨线上,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回答13

4、题。 1.该时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A.南半球 B.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2.对图中此时甲、乙、丙、丁各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长B.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达90C.各地夜长乙丙丁D.各地日出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3.此时,下列各地情况可信的是()A.郑州市(约35N,114E)的中学生正在上学路上B.南京市正处于一年中的高温季节C.雅库茨克(约62N,130E)已是白昼D.澳大利亚某地房屋朝北窗户阳光射入室内面积接近一年中最小值【答案】1.BD2.AC3.BC【解析】1.本题考查了地球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度的判读,地球的运动规律以及地方时的应用能力。由题和图示知

5、识,因为此时甲、丙在晨线上,并且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这就充分说明了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也就是说甲、丙所在的晨线右侧地区是昼半球;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即20W以东至160E之间为东半球,160E以东和20W之间是西半球;由题意和图示,丙位于160E与0(赤道)的交点处,丙点此时是6点,太阳直射点也就是12点所在的经度位置是在丙点以东90的地方,即70W上,而70W在160E以东至20W之间,即在西半球,故正确答案是BD。2.本题考查了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相关知识。由上题的结论,因为此时北半球为夏季,故甲地的昼长大于乙地;甲地在25N上,而太阳直射北半球的最北界线是2326

6、N,因此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可能达90;因为此时北半球是夏季,因此北半球是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而南半球是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赤道上是终年昼夜平分,因此乙丙丁三地的夜长是乙丙丁;由于甲和丙在晨线上,因此日出时间是相同的,而此时乙还在夜半球,显然其日出时间要晚些,故AC正确。3.本题主要考查时间计算、全球气候的分布规律、地球运动特征以及太阳的移动规律。由上题的分析知道,此时太阳直射点在70W和2326N的交点处,那么此时的北京时间是次日的0:40(因为此时70W是当日12时,70W在西五区,而北京时间在东八区,两者时间相差13小时,即北京时间是次日0时40分左右。)显然A答案错误;因为此时太阳

7、直射点在北半球,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某地房屋朝北,阳光射入室内的面积应该是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D也错误,即正确答案是BC。(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导读】本部分重点考查的内容有气候类型、大气环境保护、大气逆温现象、天气形势图、气候资源的利用、板块构造学说、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水循环、陆地水等知识。命题形式多为以天气形势图、区域地图、数据材料等来作为命题背景,将气候与人们

8、的生活、气候与工农业生产结合起来命题;以区域地图为背景,以热点问题的文字材料来设置问题的情景;提供典型的区域位置,综合分析地形、盛行风、洋流、地质构造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并且根据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综合分析对工农业生产、工程建设、江河治理、海水盐度、洋流分布规律及影响等;利用数据或图像提供的背景信息,考查对气候类型的判读以及对气候与工农业生产、工程建设、资源开发等多角度联系的综合考查。【试题举例】(2008年山东文综卷)如图是我国某地区略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四座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中均有()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B.山地针叶林带C.山地荒漠带D.山地冰雪带2.图中景观图片为黄土塬(黄土高

9、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黄土塬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他地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A.降水B.下渗C.蒸发 D.地表径流【答案】1.B2.D【解析】1.本题难度较大,考查自然带的垂直分布规律。山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与山地所处的纬度、山地海拔高度、坡向等因素有关。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分布的自然带相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该地到两极的变化规律。由图中可知最南一座山在秦岭上,有山地常绿阔叶林带,而另外三座山位置在秦岭以北,不可能有山地常绿阔叶林带,所以A错误;四座山中的东边一座和南边一座降水量较大不可能有山地荒漠带,C错误;从山麓到山顶按照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10、最东一座山的海拔是2 838米,最北一座山的海拔是2 338米,则最上层的自然带不可能是山地冰雪带,D错误;山地针叶林带在四座山地的垂直带谱中均有,B正确。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黄土高原的特征和水循环的知识。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所以黄土塬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他地貌类型区,最弱的环节是地表径流。【试题举例】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13题。 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A.或 B.或C.或 D.或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

11、PN,则O点风向为()A.或 B.或C.或 D.或3.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全力方向()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 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 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答案】1.A2.C3.D【解析】1.本题考查了大气运动的知识和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风向应该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且要考虑地转偏向力的作用。结合图可以得出答案是A。2.本题考查了等值线的有关知识。在高空,风不受摩擦力的作用,风向应该与等值线平行。答案是C。3.本题考查了风向受力情况。风在做水平运动时,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三者的合力为零,所以

12、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合力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相等,但方向相反。所以该题的答案是D。【试题举例】(2008年广东卷)我国四川盆地是有名的雾区。重庆冬季无云的夜晚或早晨,几乎80%是雾日,有时终日不散,有“雾都”之称。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资料一: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现象。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资料二:见下表。辐射雾与平流雾的比较 (1)辐射雾和平流雾中,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的是_雾。(2)海洋上暖湿的空气流到冷的洋面上,一般形成_雾。(3)气象谚语“十雾九晴”中的“雾”一般指

13、_雾。(4)重庆的雾大多属于辐射雾还是平流雾?分析形成原因。【答案】(1)辐射(2)平流(3)辐射(4)辐射雾形成原因:位于我国的湿润区(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汽充足(空气湿润);夜晚地面辐射强(夜晚温度低或夜晚降温快);位于四川盆地,空气比较稳定(近地面水汽积存);城市附近尘埃多,凝结核多。1.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含义。由于是冷暖水相遇,温度不同,密度不同,所以交界面为一倾斜的交界面;又由于暖水密度小,分布在上面,所以选项D正确。2.本题主要考查了锋面系统。由第7题可知,冷暖水相遇形成倾斜的交界面,利用该实验模拟的是天气系统的锋面,冷水相当于冷空气,暖水相当于暖空气。故答案是B。3.本题考查了锋

14、面的含义。该实验只能模拟冷暖气团相遇后的位置关系,即密度差异,从该实验不能确定主导气流的方向,也就不能确定锋面的性质,更不能看到天气现象的变化,采用排除法可以确定答案是A。(三)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球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导读】从考查的内容上,侧重考查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从考查的形式上,多以综合题为主,强调以区域地图为背景,以热点问题的文字材料来设置问题的情景。从考查的能力上,着重考查地图读图能力,要求能够正确阅读各种地理事物的区域分布图、发展过程图,考查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既体

15、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也反映了区域间的差异性,今后有可能与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结合进行考查,如亚洲水稻种植与亚洲东部自然带分布、季风气候等结合,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对乳牧畜业发展的影响,北美大陆自然带的分布与美、加、澳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的关系等。【试题举例】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读下图回答15题。1.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某特大城市热力环流,则()A.a是城市,b是郊区B.为保护城市环境,应在地建防护林带C.若a位于b的正西方,则ab间实际风向为西南风D.这种大气环流

16、,能有效防止城市的大气污染2.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则()A.一般来说,a处为多雨地带,b是少雨带B.b处气压低于c处C.气流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偏转成西北风,南半球偏转成西南风D.a气压带与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了地中海气候3.若此图为海陆间水循环侧视图,则()A.a为海洋,b为陆地B.环节为人类提供了淡水资源C.环节表示植物蒸腾作用和陆地水蒸发D.环节均能造成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4.若此图表示的是某大洋环流示意图,且c,d两地全年昼夜等长,则()A.洋流为西风漂流,性质属于寒流B.洋流附近可能有沙漠和大型渔场分布C.洋流势力强大,沿岸地区形成面积广大的温带落叶阔叶林D.

17、此洋流圈是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5.若此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d为沉积岩,则()A.a代表岩浆 B.b代表岩浆岩C.代表外力作用 D.代表重熔再生作用【答案】1.B2.D3.B4.B5.D【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以及考生的综合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第1题,在城市热岛效应中,城区与郊区间应该建立一个绿化带,以免造成城区和郊区的二次污染。第2题,由题图,可以判断a气压带与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了地中海气候。第3题,由题图,环节是陆地上的径流,为人类提供了淡水资源。第4题,洋流在南半球大陆的西海岸,其附近可能有沙漠和大型渔场分布。第5题,若此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18、d为沉积岩,则代表重熔再生作用。(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导读】本部分内容从考查的角度看,重点是能源和自然灾害,由于近年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猛涨,引起了政治、经济和人民生活多方面的反响,应将能源问题(含能源安全)作为热点;从考查的形式上,本部分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图,各种经济地理的统计图,配以热点文字材料来设计问题,是今后高考命题的方向。由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区域建设、国土整治有密切关系,因此常以国家重大政策的出台、重点工程的施工等资料为背景,考查某区域或国家自然

19、环境特征、资源分布与人文地理特征,并分析工程建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又或者与世界典型区域资源、发展变化进行横向比较综合分析。【试题举例】(2008年海南文综卷)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1,2题。1.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2.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A.

20、 B. C. D.【答案】1.D2.B【解析】1.本题考查了数据表格的分析处理能力及地表植被与水土流失形成的关系。从不同植被覆盖情况下的泥沙含量分析可知,其泥沙量从小到大排列依次为: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和坡耕地。即D选项正确。2.结合图示表格中数据资料综合分析可知,自然恢复植被(荒草地)的生态效益优于单一树种针叶林,开垦坡耕地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好,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不一定优于退耕还草的生态效益,即B选项正确。【试题举例】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填图并回答问题。(1)2007年4月2日,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

21、附近发生8级强烈地震。该群岛发生的地震与其所处的板块位置有关,该群岛位于_板块与_板块交界处。该地震发生后,澳大利亚当局立即关闭东部海岸的海滩旅景点,以防_(灾害)侵袭。所罗门群岛及所处板块位置示意图 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2)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在“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中的方框内,填写地球内部各圈层和分界面的名称。(3)最近,我国在渤海湾发现储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_波。【答案】(1)印度洋太平洋海啸(2)详见下图:(3)横【解析

22、】本题组主要考查岩石圈六大板块的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地震波的危害和应用。第(1)题,全球岩石圈可划分为六大板块,由题图所示可知,所罗门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在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是地震多发区,且容易引起海啸。第(2)题,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是古登堡界面。第(3)题,由地震波的特点可知,横波在液态物质中不能通过,所以,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变化的是横波。二、人文地理部分(一)人口与城市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城

23、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导读】人口问题,特别是贫苦人口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而人口问题的考查多以人口为切入点,结合历史、政治等知识多角度的进行综合考查。人口与城市的关系问题也是考试的切入点。注意分析人口年龄和性别构成等问题和人口迁移知识,关于人口迁移,结合有关史实,考查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表现及对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的影响。城市的合理规划是高考热点,重点是对城市的总体方案设计。【试题举例】(2008年江苏卷)下图为“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

24、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读图回答1,2题。1.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C.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入区 D.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2.主要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级行政区有()A.山西B.江苏C.新疆D.黑龙江【答案】1.AC2.AC【解析】1.由图可知,西南各省中,除了云南人口净迁入外,其他各省市均为净迁出,迁出量远大于迁入量,因而,西南地区是我国的人口净迁出区。看图可知,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等是人口的主要迁入地区,C答案正确。2.读图易知,黑龙江为人口净迁出地区,江苏人口

25、净迁入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水平较高,吸引了人口迁入。山西因为煤炭的开采,新疆因油气资源的开发成为人口净迁入地区。【试题举例】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1,2题。 1.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B.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C.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C.增加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答案】1.BC2.CD【解析】本组题以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为信息,考查考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

26、。从表中可以看出,人口迁移以青壮年为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明显地受经济条件的制约。迁入人口对城市的影响:缓和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给城市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回答问题时要认真读表,从表中得出迁入该市的人口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其原因是经济发展的差异。人口迁入对城市的影响要从正反面方面分析。【试题举例】运用文化环境关系的有关原理,回答问题。1.物质文化直接受环境条件的制约和影响,非物质文化也被环境打上深深的烙印。填写表格中文化景观所属的文化区名称

27、以及所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文化区的分布和地理环境对文化区的影响。那达慕大会是内蒙古高原牧民举行的盛会,该地地形平坦,畜牧业发达,适合举行赛马等活动。泼水节是傣族的节日,与当地湿热的气候有关。坎儿井是我国新疆的独特文化景观,该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为了充分利用水源,减少蒸发,就利用坎儿井水灌溉。(二)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导读】工农业区位优势

28、选择,工农业生产与自然、社会经济、政策等因素关系紧密,考试多是给出材料(文字或图表),多角度的进行考查,形成题组。工农业生产地域类型与工农业生产关系密切,是高考的一个新热点,材料多以图表形式出现,联系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矿产资源、交通、市场、政策等条件,一般具有分值高、综合性强的特点。有关我国十七大中新农村建设、新的工程建设等知识点都要密切关注。本部分内容常常突出多种能力的考查,如重视计算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比较评价能力等的考查,要重视中外工业地域的比较和评价能力的训练。【试题举例】(2008年宁夏文综卷)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

29、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如图),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1)分析造成大桥施工困难的自然原因。(2)从宁波到上海,经该桥将比走原有公路路程短。据图估算缩短的里程约为千米。(3)试评价大桥建成后产生的主要经济与环境效益。【答案】(1)海域宽阔;台风多;潮差大;流速急;水深,风浪大;海洋腐蚀环境作用严重;桥墩地基。(2)(在85105间的值均可得分)(3)降低交通成本;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增进区域经济整合);实现节能减排(减少运输油耗及尾气排放,减轻环境污染)。【试题举例】有机农业是完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不使用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物质的一种农业类型。我国发展有机农业的优势

30、是()A.农村劳动力丰富B.大型农业机械广泛使用C.耕地资源十分丰富D.气候类型多样【答案】AD【解析】这道题取材于生产生活实际,时代感强。有机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正在成为一种国际化产业。什么是有机农业?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有机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不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关系,促进生态平衡、物种的多样性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国发展有机农业的优势:劳动力优势: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能够满足有机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有机农业属于劳动

31、力密集型产业,拒绝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和化肥,其效益依赖于劳动力的投入,需要精耕细作以提高产量和效益。传统农业优势:我国是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的大国,在精耕细作、用养结合、间作轮作、农牧结合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正是有机农业的精髓。作物品种优势: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差异大,气候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种植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机农作物品种,一定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有机农产品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试题举例】交通是影响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大因素。分析我国甲、乙两市交通状况及交通污染的有关资料,回答问题。甲乙两市人口密集,交通拥堵与引发的污染问题日渐突出。甲市地面公交运力不足,而出租汽车发展迅速,其所承担

32、的客运比例已上升到20%。此外、私家车车辆迅猛增加,挤占了有限的道路空间。乙市地面公交一直是客流运送的主力军,加上地铁的快速发展,它们所承担的客运比例高于甲市。但是,目前地面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线路存在走向重复的现象。 2005年甲、乙两市交通状况及引发的污染统计数据(注:“CO对大气污染分担率”“NOx对大气污染分担率”是指机动车排放的CO、NOx在城市CO、NOx排放量中的比重。)(1)在公交、地铁、小轿车等各种市内交通方式中,受天气影响较小的方式是_;运量小、占据道路面积大的方式是_。(2)统计图中,明显反映两市交通拥堵程度的主要指标是_。(3)造成甲乙两市汽车尾气污染物对大气污染分担率差

33、异的原因可能是_。(多项选择)A.乙市的机动车总量大于甲市B.乙市排放污染气体的工厂数量减少C.甲市第二产业比重高于乙市D.甲市位于北方地区,冬季实行取暖(4)根据图文提供的信息,比较甲乙两市的交通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答案】(1)地铁小轿车(2)平均上下班距离与平均上下班时间(3)BCD(4)拥堵问题:表现:都出现了交通拥堵问题,甲市更为拥堵原因:两市人口密集、运量大;甲市机动车总量大、道路网密度较小、出行方式中小车比重大建议:甲市控制私家车的增长、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道路网密度;乙市继续控制机动车的增长、提高道路网密度、优化公交线路污染问题:表现:均

34、出现交通噪音、汽车尾气污染;乙市污染分担率高于甲市建议:适当控制机动车总量、采用环保技术装置、加强相关管理措施原因:机动车总量大、环保措施不力【解析】本题组考查从统计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创造性地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具体考查城市交通状况及交通污染的掌握情况。第(1)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该题难度小。第(2)题的答案可从第二幅图中的文字标注中直接获得。第(3)题,机动车总量在第一幅统计图上有直接的反映,甲市大于乙市;从第四幅图可以看出,乙市机动车排放的CO、NOx在城市CO、NOx排放量中的比重大于甲市,说明乙市工厂排放污染气体较少;结合材料提供的信息可知,甲市汽车尾气污染比乙市重

35、,而在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中所占的比重又较少,可以推断甲市工业比乙市发达;北方城市冬季燃煤取暖是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原因之一,故D项叙述也是“可能”因素。第(4)题,包括三个小问题:交通问题的表现、原因及意义,要结合材料和柱状图分别作答。正确使用方位词方位词是日常用语的常用词,但往往有部分学生使用随意,错误丛生。在地理学习中用好方位词直接关系到地理教学效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那么,怎样才能正确使用方位词?我以为在地理学习时使用方位词有如下几类原则: -表示地理实物空间分布的相邻关系如:南面东侧。我国南面有越南、老挝等邻国。180经线东侧为西12时区,西侧为东12时区。 -表示地理事务空间位置的

36、从属关系如北部。宁绍平原在浙江省的北部。如用北方等词取代,就使宁绍平原与浙江省脱离关系了。又如陇东、陕北等均指本省内部不同方位的地区。 -表示地理事物相隔离的不同地域空间如北方,西方。日本的北方四岛仍在俄罗斯手中;近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趋缓。 -表示地理事物不同方位的空间范围如内外、南北,以南。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秦岭-淮河以南。 -表示确切的地理位置如北陲、东端。西藏和新疆分别是我国西南和西北的边陲省区;我国的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表示地理事物的动向及其变化如东流、北风、向右偏、左偏等。长江东流入海;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运动方向右

37、偏。其中名词前面的方位词指来向,动词前面指去向。 -由地理事物的动向定向如左岸、右岸。顺河水流向,珠海在珠江口的右岸,深圳在珠江口的左岸。又如: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低压在左前。 -三维空间的方位表示如中天、天顶、地平高度。某天体处于正南或正北方向叫中天,分上中天和下中天。由此计量出恒星日即某恒星连续两次上中天或下中天的时间间隔。我们立正时,头顶正对着的天球位置叫天顶。中纬度35N附近,仰望九月苍穹,在天顶附近有天琴、天鹰等星座。结合地平方向,地平高度和近距,我们可以表达出空间任何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仰极高度等于地理纬度,在北京(40N)仰望北极星的地平高度约40。 当然,方位词的用法不止这几种。方位词看似容易,实际上欲经常性地表“地”达意,也非轻而易举。平时正确辨析词义,相比较而用词自然错误可以少一些,由用词不当引起的土地纠纷、方位差异也可随之避免。面对语文基础较差的中小学生尤其要注意。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