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大气性质和运动.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5455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2.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大气性质和运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大气性质和运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大气性质和运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大气性质和运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大气性质和运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大气性质和运动.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大气性质和运动.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大气性质和运动.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大气性质和运动.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大气性质和运动.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大气性质和运动.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大气性质和运动.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大气性质和运动.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大气性质和运动.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大气性质和运动.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大气性质和运动.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大气性质和运动.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大气性质和运动.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大气性质和运动.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大气性质和运动.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大气性质和运动.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7页
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大气性质和运动.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7页
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大气性质和运动.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7页
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大气性质和运动.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7页
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大气性质和运动.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7页
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大气性质和运动.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7页
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大气性质和运动.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7页
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大气性质和运动.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7页
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大气性质和运动.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7页
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大气性质和运动.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7页
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大气性质和运动.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7页
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大气性质和运动.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7页
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大气性质和运动.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37页
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大气性质和运动.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37页
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大气性质和运动.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37页
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大气性质和运动.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37页
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大气性质和运动.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三 大气性质和运动一、考纲展现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大气的组成。 干结空气(N2、O2、CO2、O3)、水汽、固体杂质(2)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层依据:大气的温度垂直递变规律及大气运动方向分层:对流层(下热上冷,直接热源是下垫面,空气对流运动强烈,水汽和固体杂质含量高,有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大,和人类关系最密切,对流层的厚度从低纬向高纬减小,赤道附近的对流层厚度约17-18千米,两极地区约8-9千米,中纬度地区约12千米)平流层(热量来自于太阳,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下冷上热,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能见度高,是飞行的理想层次,平流层

2、中的臭氧层通过吸收紫外线,使得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形成一道保护伞)高层大气(空气非常稀薄,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中,由于温度高空气分子呈现电离状态,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短波,对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影响较大)2对流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大气通过反射、散射和吸收等方式,削弱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从而使得地面白天的温度不致于太高。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使地面但热较少,夜晚的温度不致于太低,从而起到保温作用。大气层的存在使得地面附近昼夜温差较小。(2)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气温的日

3、变化和年变化取决于其热量收支状况,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温出现在14时前后,陆地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两个时刻恰好处于一天当中热量收支平衡的时刻(海洋上相应向后推迟一个小时)。一年当中,陆地最高温北半球是7月份(南半球是1月份),陆地最低温北半球是1月份(南半球是7月份),海洋上相应向后推迟一个月。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在不考虑地形的影响下,等温线大致和纬线平行,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考虑到地形和洋流的影响,海拔高的地区,等温线向低纬突出,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等温线向高纬突出;受洋流的影响,等温线突出的方向和洋流流向一致;在大气层中,垂直方向上,同一高度上气温偏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空突出,气温偏低的地方等

4、温线向低空突出。(3)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大气垂直运动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下垫面冷热不均造成的,冷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水平运动(风):由于大气的垂直运动,使得同一个水平面出现气压差异,叫水平气压梯度,从而产生气压梯度力,在同一个水平面上,空气会从气压高的地方向气压低的地方运动,空气的水平运动成为风。大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形成完整的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三圈环流: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全球性大气环流,和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基本相同,但是因为运动空间尺度较大,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了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是

5、三圈环流在近地面的具体表现,垂直运动表现为不同的气压带(垂直上升的区域形成低气压带,垂直下沉的区域形成高气压带),水平运动表现为不同的风带。如果考虑到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受海陆热力环流的影响,三圈环流就变得不完整。由于大陆和海洋比热性质差异较大,在大陆东岸形成海陆热力环流,即季风环流。大气环流是物质和能量的传递的基本载体,从海洋向陆地运动的空气会把水汽从海洋带到陆地,从低纬向高纬运动的空气会把热量从低纬带到高纬。另为在水热输送的过程中,水的三态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大气降水(1)大气降水大气降水取决于大气环流形式,大气无论是水平运动还是垂直运动,只要是运动过程中是降温的,就容易出现降水,运

6、动过程中是升温的,就不容易出现降水;比如说:从低纬向高纬运动的风(盛行西风、夏季风),在运动过程中气温下降,降水较多。从高纬向低纬运动的风(信风、极地东风、冬季风),在运动过程中气温上升,降水少。上升运动的气流(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山地的迎风坡,锋面区域,气旋),气流上升降温,降水较多。下沉气流(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山地的背风坡、反气旋),气流下沉升温,降水较少。(2)降水的时间变化。 不同区域的降水时间变化不一样,有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夏雨型(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雨型(地中海气候);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

7、陆性气候)(3)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参考地图册世界降水量分布图二、考纲解读大气环境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其他自然和人文要素,因此在地理学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历年地理高考中,对大气环境有关内容的考查一直是重中之重。本部分内容对学生有较高的能力要求,正符合未来高考重视能力考查的趋向。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是本单元的基础,从近几年的高考看,电离层的扰动、对流层的逆温现象经常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对这些问题产生的机理、危害、对策是高考命题不可回避的知识,复习中注意密切关注新的科研成果和观测资料。大气运动和大气环流是多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如根据等压线图判断气压的高低、气流的运动状况、

8、风力大小、天气状况等,它们在高考中占有突出的分量,选择题、读图分析题均有体现,本部分内容也是今后高考不回避的地方。三、重难点及经典例题解析知识点1 大气的组成及作用1低层大气和干洁空气的组成 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机械混合物。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气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其中干洁空气是不含水汽和固体杂质的空气,也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氮和氧,二者合占干洁空气体积的99%。2大气组成成分对生命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大气成分主要作用干洁空气氧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氮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对地球上

9、的生命有保护作用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具有“保温效应”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凝结核);削弱太阳辐射;影响大气质量3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人类活动中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不断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大量森林被砍伐,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氟氯烃含量增加 在制冷工业发展前,大气中并不存在氟氯烃化合物。随着冰箱、冰柜、空调等的广泛使用,释放出大量的氟氯烃化合物,使大气中的氟氯烃化合物含量增加。大气中的臭氧总量减少 大气中的氟氯烃化合物增加,破坏大气中的臭氧,使大气中的臭氧总量减少。说明:大气中气体含量的变化规律:CO2

10、:城区农村;冬季夏季;夜间白天;阴天晴天;与排放物和植物光合作用有关。水汽:夏冬;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与蒸发量有关。固体杂质:陆海;城乡;早晚午;冬夏;与排放物和空气稳定与否有关。补充:京都议定书与温室气体的排放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通过的。该议定书规定,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其中美国削减7%,欧盟削减8%,日本削减6%。【例1】 关于大气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干洁空气由氮、氧两种气体混合组成B大气中的臭氧虽少,但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C二氧化碳不能对地面起保温作用D水汽主要分布

11、在平流层【分析】本题主要通过考查大气的组成等知识来分析大气成分的作用。大气的主要成分为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干洁空气由氮、氧、二氧化碳及臭氧等气体构成。氧气是人类和一切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氮是地球上的生物的基本成分;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并对地面起保温作用;臭氧吸收太阳的紫外线。水汽和固体杂质主要分布在对流层,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答案】B【点评】本题容易出错的是大气组成与干洁空气的成分,往往把二者混为一团。因为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机械混合物。而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氧、氩、二氧化碳、臭氧等。二氧化碳不仅对地面起保温作用,更主要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

12、本原料。水汽和固体杂质主要分布在对流层。知识点2 大气的垂直分层1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厚度因纬度而异:低纬达1718km,高纬仅89km。因季节而异:夏冬自对流层顶至5055km高度平流层顶至20003000km特点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地面是其主要的直接热源)2对流运动显著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高(臭氧吸收紫外线增温,臭氧层以上,太阳紫外线辐射强烈)2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1气压很低,密度小。2在80500km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与人类关系1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2各种天气现象发生在

13、对流层1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上生命的保护伞”)2有利于高空飞行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2对流层中的逆温现象对流层由于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有时候出现下列情况:海拔上升,气温升高;海拔上升1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06。这就是逆温现象。逆温现象往往出现在近地面气温较低的时候,如冬季的早晨。出现逆温的大气有一定的厚度,这层大气称为逆温层。出现逆温现象时,不能产生垂直对流,大气处于稳定状态,低层空气中的污染物难以扩散,污染物浓度显著升高,形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较为常见有辐射逆温、锋面逆

14、温、下沉逆温等。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称为辐射逆温。上图表明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图a为正常的气温垂直分布情形: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很快,贴近地面的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快,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图b);随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层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图c);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地消失(图d、e)。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以出现,以冬季最强。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在山谷与盆地区域,由于冷却的空气还会沿斜坡流入低谷和盆地,因而常使山谷和盆地的辐射逆温得到加强,往往持续

15、数天而不会消失。锋面逆温是由暖气团位于冷气团之上而形成的,这种逆温层是随锋面的倾斜而成倾斜状态。由下面的冷气团到上面的暖气团等温线通过锋面的区域时必有曲折,曲折的程度视两种气团间的温度对比来决定。如图,层结曲线ABCD在通过锋面的区域内出现BC一段逆温层。【例2】读某地某时气温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地终年干燥,其气候类型可能是 气候。(2)以上气类候型在南美洲分布的特点是 。(3)近地面逆温层常出现在晴朗的夜晚,至日出前后最厚,试简要说明原因:。(4)此地附近有座高山,山顶有皑皑白雪。这座高山的海拔高度估计至少在 米以上。(5)在图上适当位置用斜线绘出臭氧层。如何避免两极地区臭氧层

16、遭受进一步破坏。(6)南极地区无太阳紫外线辐射的范围达最大面积时,下列同期图示正确的是。【解析】(1)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根据对流层的厚度得出该地位于低纬度,因而该纬度范围里的终年干燥的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 (2)该气候类型在南美受地形和洋流影响,呈南北狭长分布。安第斯山的阻挡使之不能向东扩展,秘鲁寒流使之南北延伸。 (3)逆温是指在对流层大气中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或不发生变化的现象。形成逆温的原因有多种,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利用已有的地理知识解释辐射逆温的形成机理。晴朗的夜晚,地面因大气逆辐射弱而散热快,至日出前后,地面温度降至最低,受其影响近地面气温也降低而成。(4)附近山顶有积雪,说明温度

17、在0以下,又因逆温层顶为24,据气温的垂直递减规律,得出逆温层顶至山顶的高度至少为24610004000(米),然后加上逆温层的厚度1000米,是整个山的海拔高度。 (5)本题考查臭氧层出现的高度范围和绘图技能,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臭氧在2227km处达最大值,形成臭氧层。减少氟氯烃的使用,积极推广使用无公害制冷剂是防止臭氧层破坏的重要措施。【答案】 (1)热带沙漠 (2)南北狭长分布 (3)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散热快,至日出前后地温降至最低,近地面气温亦降低而成 (4)5000 (5)图略 减少氟氯烃的使用,积极推广使用无公害制冷剂是防止臭氧层破坏的重要措施(6)【点评】此题考查对流层

18、中的逆温现象,此知识点是一个难点,要求理解逆温现象形成的原因,并且会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现象。知识点3 大气的热力性质1大气热力作用过程 太阳辐射透过地球大气到达地球表面,在地面和大气之间进行一系列能量转换。 其过程包括: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一部分能量被大气吸收、反射和散射而削弱,只有一半左右的 太阳辐射能量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向外放出地面辐射。大气吸收了地面辐 射的绝大部分,同时向外放出大气辐射,大气辐射除极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绝大部分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而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地面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辐射大气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

19、射太 阳地 面大 气宇 宙 空 间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形式表现特点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吸收作用电离层的氧原子吸收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紫外线平流层的臭氧吸收波长长于0175微米的紫外线对流层中的CO2、水汽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有选择性,吸收的能量很少地面生物体免遭紫外线侵害反射作用云层和尘埃能将投射到其上的太阳辐射的一部分,反射到宇宙空间去无选择性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散射作用遇到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的太阳辐射,以其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从而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有选择性蓝光容易被散射,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十字路口的指示灯不用蓝色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方式吸收(大气直接吸收的太

20、阳辐射能量很少)反射(最重要云层)散射(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特点选择性吸收O3吸收紫外线水汽和CO2吸收红外线太阳高度对大气削弱的影响h=90: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短,削弱作用弱h越小,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越长,削弱作用强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并保存热量。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差,但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强。据观测,地面辐射的75%95%都被近地面40米50米厚的大气所吸收,使近地面大气增温。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除一小部分被大气辐射到宇宙空间外,大部分保存到大气中,使大气温度升高。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在

21、向外辐射热量,称为大气辐射。大气辐射中投向地面的部分,因其方向与地面辐射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它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一部分热量,使地面实际损失热量减少,起到保温作用。大气热力作用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如下图所示4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波长:物体的温度越高,它的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物体的温度越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长。太阳辐射的主要波长范围是015微米4微米,其中人眼能看见的光线波长在04微米076微米,波长小于04微米的称为紫外线,大于076微米的称为红外线,紫外线和红外线人眼均无法看到。太阳表面温度高达6000K,它的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可见光差不多占太阳辐射总

22、能量的一半,因此,人们把太阳辐射称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线部分。相对于太阳辐射来说,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大气的温度比地面还低,所以大气辐射也是红外线长波辐射。5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日出以后,随着太阳高度角的逐渐增大,太阳辐射不断增强,地面获得的热量不断升高,地面辐射不断加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气温也跟着不断上升。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并不出现在正午12时,而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这是因为正午过后,太阳辐射虽已开始减弱,但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热量继续增多,地面温度继续升高,随着太阳辐射的进一步减弱,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热量仍比地面辐射失去的热量多,地面储存的热量继续增多,地面温度继续升高,地

23、面辐射继续增强,气温也继续升高。随着太阳辐射的进一步减弱,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辐射失去的热量时,也就是当地面热量由盈余转为亏损的时刻,地面温度达到最高值。地面再通过辐射、对流、湍流等方式将热量传给大气,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午后2时左右,气温才达到最高值。随后,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地面热量继续亏损,地面温度不断降低,辐射不断减弱,气温随之不断下降,至日出前后,气温达最低值。同样的道理,由于地面吸收、储存、传递热量的原因,气温在一年中的最高、最低值,也并不出现在辐射最强、最弱的月份,而是有所滞后,具体如下表。半球比项北半球南半球最低最高最低最高太阳辐射12月6月6月12月陆地气温1月

24、7月7月1月海洋气温2月8月8月2月6全球气温的一般分布规律(1)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太阳辐射是地面热量的根本来源,并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受太阳辐射、大气运动、地面状况等因素影响,等温线并不完全与纬线平行。(2)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南半球物理性质比较均一的海洋比北半球广阔,于是气温变化和缓。(3)北半球一月份大陆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4)7月份,世界最热的地方是北纬2030大陆上的沙漠地区,撒哈拉沙漠是全球炎热中心;1月份,西伯利亚是全球的寒冷中心,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洲大陆上。气温的

25、水平分布规律通过等温线分布图反映,如果地球是一个均一的表面,则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但由于气温除受纬度、太阳辐射的影响之外,还受到大气运动、地面状况等因素的制约,所以等温线要发生弯曲而不与纬线完全平行。只要等温线发生了弯曲,就说明该地气温受到了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地形起伏等因素的一个或几个的影响,就要从这几个因素入手进行分析,以便找出原因。等温线模式图的解题思路(1)据等温线分布情况判断南、北半球(因为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故从南向北温度下降的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2)据等温线分布情况判断时间或海陆位置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相同纬度的海陆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

26、;夏季,大陆比海洋热。 因此北半球,1月份大陆上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相反。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相同月份时间,南北半球海洋或陆地上等温线的弯曲方向是一致的)(3)据等温线分布情况,可确定洋流性质 海洋中等温线凸或凹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4)等温线分布情况,可确定地势起伏。(5)等温线弯曲分布规律:“高高低低”规律【例3】下列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散射作用都有选择性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是由于大气的反射作用D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

27、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太阳高度角大【解析】黎明、黄昏时,太阳虽然在地平线以下,但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时,发生散射作用,因而,虽见不到太阳直接照射的光,但能见到散射光,所以天空仍然明亮;太阳辐射经过大气时,大气中的水汽、臭氧、二氧化碳和固体杂质对太阳辐射有明显吸收作用,不同成分吸收的波长范围也不同,所以通常称为选择性吸收;反射则没有选择性,所以反射光为白色;当散射作用的质点是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时,散射是有选择性的,波长越短,散射能力越强;多云的白天气温低,主要是由于水汽多,反射作用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被大气

28、削弱得越少,到达地面的越多。【答案】B【例4】读某地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这是北半球图还是南半球图?为什么?(2)在同一纬度的A、B两地,出现气温高低不同,如果同在海洋上,A、B两地受什么因素影响?(3)若A、B均在大陆上,二者在地形上有何不同?假使A地海拔为200米,气温比B地高06,B地海拔应为多少?【解析】本题是一道综合能力考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等温线的分析判读能力和计算能力。根据等温线数值的递变,可判读出此图为北半球图;造成等温线弯曲的因素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洋流等,由于A、B位于海洋上,因而造成同纬度的A、B两地温度差异的原因只能是洋流,据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可见A地温度高于

29、B地,因而A地应有暖流经过,而B地则有寒流经过;位于陆地上的A、B两地,由于A地温度高,说明地势低;了解了气温随高度的变化规律,余下的问题就不难解决了。【答案】 (1)北半球 由北向南,气温逐渐升高 (2)A处受暖流影响 B处受寒流影响 (3)A地势低,B地势高 B地为300米【例5】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 )离太阳近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小云层厚而且夜晚长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强夜间大气逆辐射弱ABCD【解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

30、小。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大。【答案】B【点评】本题通过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分析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形成原因,藉以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思维能力。通过此题分析可以延伸到地球上降水量丰富的地区,昼夜温差小,如热带雨林地区、温带海洋气候区;降水量稀少的地区,昼夜温差大,如塔里木盆地,撒哈拉沙漠。知识点4:简单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如上图所示,A处受热,B、C两处冷却。首先要理解地面为什么会有冷热不均的现象?这是由

31、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的不均匀或海陆热力差异等因素造成的。所以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或者说,太阳辐射造成热量分配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其次分析地区间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垂直运动。假设A、B、C三地气温相等,那么,三地大气柱内气体的质量、密度相等,就不会产生大气的运动了。 而实际情况是A处受热,气温升高,空气膨胀上升,即形成上升气流;B、C处冷却,空气收缩下沉,即形成下沉气流。这就形成了空气的垂直运动,也就是对流运动。第三,分析空气垂直运动引起的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联系物理学上空气质量、密度和气压之间的关系,归纳出:A处气柱内空气质量随上升运动而上移;B、C处气柱内空气质量

32、随下沉运动而下移。于是在同一水平面的近地面,B、C两地形成高气压,A处形成低气压。同样道理,在同一水平面的上空,情况则相反。第四,分析在同一水平面上存在的气压差异所形成的空气水平运动。联系初中地理已学过的“风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知识,判断空气水平运动的方向:在近地面,从B、C处流向A处;在上空,则从A处流向B、C处,如图101所示。这就是热力环流。2等压面分析 (1)等压面是气压相等的面,从等压面(线)的定义看,PAPB1000 mb PDPC500mb。 (2)从气压概念看,在L1、 L2空气柱中,距离地面愈近,空气柱越长,则气压值越高,所以气压值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即PAPA,PDP

33、D,PBPB,PCPC。 (3)从同一海拔高度看(图102),如hl,由于PBPB,PAPA,且PA PB,所以PBPA即在同一高度上已出现了气压差,气压值高的为高气压区,反之为低气压区。同理在h2高度上,也有高、低压之差。 (4)A点相对于B点,C点相对于D点来说都是低压区,其附近等压面(线)向下弯曲,B、D两点为高压区,等压面(线)向上弯曲。 (5)D点为高压区,A点虽然为低压区,但是PAPD,所以应注意高、低压的比较是指同一高度上的差异,而非垂直方向上的比较。 (6)综合以上分析,A、B、C、D四点气压值大小排列应为PBPAPDPc。【例6】上图为某地海拔1千米附近的等压面分布状况,读图

34、后回答:(1)A与B处相比,处气压高,处气压低,因为 。(2)与A、B两处垂直对应的近地面相比, 处气压高, 处气压低,理由是。【解析】由图示可以看出,等压面在A处上凸,在B处下凹,A处在等压面下方,随高度降低,气压升高;B处在等压面上方,随高度升高,气压降低,因此,A处气压高于B处;B处对应的近地面气压高于A处对应的近地面气压,因为A处上空气压高于B处,说明其上的空气密度大,这是因为A处空气垂直上升所致,近地面因空气垂直上升,导致空气柱质量减少形成低气压,高空则形成高气压。【答案】(1)A B A处在等压面下方,随高度降低,气压升高;B处在等压面上方,随高度升高,气压降低 (2)B A A处

35、上空的空气密度大,这是因为A处空气垂直上升,近地面因空气垂直上升导致整个空气柱质量减小,形成低气压3根据垂直剖面气压变化判定热力环流方向同一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越低。作一辅助线即可判定同一水平面(同一高度)上的气压高低,如图1一23中C处比D处气压高;同理,A处气压低于B处。A处气压低,则说明该地受热,空气膨胀,气流上升;而B处气压高,则B处空气流向A处。B处上空气流下沉补充。高空气压与近地面相反。同一水平面,气流总是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4常见的热力环流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加,工业生产、汽车等交通工具和人民生活要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因而导致城

36、市的气温高于郊区,产生“热岛效应”,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研究城市风对于搞好城市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海陆风:由于海水的热容量大于陆地,滨海地区白天因陆地升温快,空气膨胀上升,陆地上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海洋则相反,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晚上陆地降温快,空气收缩下沉,陆地上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海洋则相反,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山谷风:山谷地区白天山坡受热,空气增温快,较邻近同高度的大气温度高,在同高度上,热而轻的空气向上方移

37、动,冷而重的空气向下方移动,造成坡面上的空气流向山谷上方,然后下沉至低层,下层风由谷地沿山坡向上流动,形成谷风;夜间,山坡上面的空气降温比邻近同高度的大气要快,气流由山坡向谷地流动,与白天所形成的环流相反,形成山风。【例7】下图中,反映环流形式,错误的是【解析】 图A表示的是热力环流的一般形式,地面受热处为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遇冷则为下沉气流,近地面则形成高压,近地面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图中所示是正确的;图B太阳代表此时处于白天山坡受热,空气增温快,较邻近同高度的大气温度高,在同高度上,热而轻的空气向上方移动,冷而重的空气向下方移动,造成坡面上的空气流向山谷上方,然后下沉至低层,下层风由谷

38、地沿山坡向上流动,形成谷风,所以是正确的;图C白天大陆升温快,空气膨胀上升,陆地上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海洋则相反,风由海洋吹向陆地,而图中却是由陆地吹向海洋,所以是错误的;D图中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也是正确的。【答案】C4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2)风与等压线的关系:影响大气运动的力风向受力特点力的名称方向摩擦力为零时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 高压指向低压最终与等压线平行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有摩擦力时气压梯度力垂直于

39、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斜交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摩擦力与风向正好相反5等压线图的判读(1)等压线图: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情况。(2)等压线图判读:首先识别气压场的基本形式,其次判断风力大小和风向;最后分析天气变化。(3)判读规律: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中心为下沉气流)高压脊(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低压槽(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气压梯

40、度力小风力小从等压线图判断各地风力大小,应注意:等压线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的关系;比例尺大小;等压线的疏密;相邻两等压线的等压距大小。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在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如下: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做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用来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右或向左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过该点的风向。以北半球为例如下图: 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示。a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b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c低气压过境时,多

41、阴雨天气;高气压控制下,天气晴朗风压定理:北半球,背风而立,左前低压,右后高压。气压场:高气压中心、高压脊、低气压中心、低压槽、鞍部的天气情况。高气压中心:晴朗高压脊:晴朗低气压中心:阴雨,大风低压槽:阴雨鞍部:阴沉,不稳定 【例8】下图是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2)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其方向是 。(3)若无,只受影响,则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此时与的关系是。(4)实际大气中的与等压线的关系是。此图表示的地区在 半球,理由是。(5)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地,原因是 。【答案】 (1)气压梯度力风向地转偏向力摩擦力(2)垂直由高气压指向低

42、气压(3)平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4)斜交北风向向右偏(5)NN处等压线密集,单位距离气压差大知识点5:全球性的大气环流1三圈环流 (1)三圈环流的成因: 赤道地区受热多,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大气质量减少,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南北极地因终年严寒,大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大气质量增多,形成极地高气压带。这两种气压带都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在南北纬30副热带地区和南北纬60副极地地区,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以环流的形式在副热带地区被迫下沉,在副极地地区被迫上升,故形成南北两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南北两个副极地低气压带。它们都是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这样,在全球就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即四个

43、高气压带和三个低气压带并沿纬度而相间排列,它们之间正好形成六个风带南北两个信风带,南北两个西风带和南北两个极地东风带。要注意的是这六个风带同七个气压带一样,都是指的近地面,而不是指的高空,三圈环流三个风带高空全部吹西风。解释地球表面两个多雨带:赤道多雨带(上升气流)、温带多雨带(锋面气旋、极锋) 两个少雨带:极地少雨带(下沉气流)、副热带少雨带(下沉气流)【例9】下图是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C是冷性气流 D盛行西南风【解析】因为该图是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且有两支气流相遇,气流爬升在上。根据基础知识,60附近中纬西风与极地东风

44、相遇,中纬西风暖而轻,爬升到冷而重的极地东风上,由此可见气流是中纬西风,气流是极地东风。其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答案】A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赤道低气压带也南北移动,其他气压带和风带也随之南北移动。移动规律是:夏季夏季向高纬移动,冬季向低纬移动。【例10】下图是“沿20经线某大洲地形剖面图及对流层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大洲是,其地势特征是。(2)图示为(1或7)月大气环流形势,低纬环流向移动了大约10。(3)在图示环流形势下,该洲动物大规模向迁移。(4)图示B、C区域分别盛行风、风。 【答案】(1)非洲 平均海拔高,地势从

45、东南向西北倾斜 (南高北低,东高西低) (2)7 北 (3)北 (4)东北 东南 【解析】20经线有两条,20W经线穿过的地方主要是海洋,20E经线穿过的地方主要是陆地。读图可知该线应是20E经线,该经线穿过的大洲有非洲和欧洲,由图示纬度可知为非洲。图中赤道附近的上升气流向北偏移,应是7月,原因是太阳直射点北移。非洲草原广阔,7月份北部大草原处于湿季,一片繁盛,南部大草原进入干季,草木凋零,动物大规模北迁。B、C区域是信风带,北半球是东北信风,南半球是东南信风。2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海陆性质的差异:由于海洋的热容量比陆地大得多,使得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比同纬度海上高,冬季大陆强烈冷却

46、,气温比同纬度海上低。即陆地空气升温快,降温也快,气温年变化大;海上空气升温慢、降温也慢,气温年变化小。(2)海陆分布对气压中心的影响:时间温度气压陆地上形成的气压中心被切断的气压带7月陆高海低陆低海高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1月陆低海高陆高海低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 (3)副热带高压与其他冷高压的异同:副热带高压是由于高空中从赤道地区流来的空气在副热带地区上空聚积,产生下沉气流,致使近地面气压增高而形成的;而其他冷高压则是由于地面受热少或散热快,大气受冷收缩下沉,致使近地面气压增高而形成的。它们之间的异同可列下表予以对照:相同点不同点影响我国天气的部分成因性质势

47、力副热带高气压中心气压高于四周动力原因暖性夏季强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压冷高压热力原因冷性冬季强亚洲高压3海陆分布与季风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 陆地比海洋吸热快 陆地气温高,气压低 形成陆地热低压冬季 陆地比海洋放热快 陆地气温低,气压高 形成陆地冷高压 (2)南北半球气压带分布南半球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北半球气压带被陆地上的气压中心切割,断裂成块状分布:夏季:冬季: (3)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夏季,副高的强弱和位置,对我国夏季降水及雨带的分布有重要的影响;五月,副高势力开始增强,其西部的偏南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形成的锋面和雨带常位于

48、华面。夏初(6月)副高西伸北进,形成长江中下游直到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气;盛夏(七、八月),副高进一步北进,雨带北移到华北东北;九月,副高高撤,雨带也随之南移。副高位置和强弱一旦异常,就会引起旱涝灾害。一般来说副高势力强,位置偏北时,我国北涝南旱,反之则可能出现南涝北旱。另一方面,副高位置一方面有规律的移动也决定了我国南方雨季长,降水多;北方雨季短,降水少这一基本气候特征 (4)亚洲季风比较:(5)亚洲东部的季风气候最为典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明显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6)季风性气候世界分布东亚、南亚、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澳大利亚北部:1月(夏季)

49、西北季风(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偏转而成),海洋吹向陆地降水较多;7月(冬季)东南季风(海陆热力差异),陆地吹向海洋,降水较少。(热带草原气候)(7)影响我国气候的气团:夏季热带海洋气团(太平洋) 东南季风:降水多我国东部地区赤道气团(印度洋) 西南季风:降水多我国西南地区冬季极地大陆气团西北季风:降水少【例11】下图是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此图为 月份气压分布情况。(2)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 。(3)A气压形成原因是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4)受A、B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风,D点盛行风。 (5)D地7月盛行 风,形成原因是 ,故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除 外,还有 等。 【解析】判读海平

50、面等压线示意图时,应把焦点对准北半球(或南半球)陆地的等压线分布上,此题中由“亚洲大陆受高压控制”可判断出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冬季,即1月,其他问题可迎刃而解。C、D两地虽同处亚洲大陆沿海地区,但因D地纬度较低,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可影响到该地区,所以,C、D两地季风的成因存在差异。 【答案】(1)1 (2)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3)冬季大陆温度低 副极地低压带 (4)西北 东北 (5)西南 夏季,随着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受到北半球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偏转成西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东亚季风最显著

51、的原因:位于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最大。四、巩固练习一、选择题“春天孩儿面,一日三朝变”。请参阅今年3月1日至17日上海地区气温曲线图,回答15题。1图中最低气温出现的日期是17天中的( ) A7日B10日C12日D17日2下列4天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一天是( ) A3日B6日 C11日 D16日3从3月17日起,再过10天,下列城市中白天最长的是( ) A上海 B北京 C广州 D哈尔滨4下列4天中,北京某地(40N)测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接近50的一天是( ) A3月4日B3月8日 C3月13日 D3月17日5造成初春气温骤变的原因,除冷暖气流的影响外,云对

52、气温高低也有一定的影响。以下关于云对气温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 ) 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造成地面气温不太高 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造成地面气温升得更高 夜晚多云,云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高 夜晚多云,云将地面热量传到太空中,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更低 A B C D读“某地区等温线示意图”,解答68题。6该地区所在半球及当地季节为。( ) A北半球夏季 B北半球冬季 C南半球冬季 D南半球夏季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处在10以下 BP处在10以上 CP处地势低洼 DP处周围广泛分布热带雨林8Q地与北京气候相比较,一年中。( ) A两地都雨热同期BQ地气

53、温较高的月份,北京的气温也较高 CQ地受高压控制的季节,北京盛行偏南风 DQ地降水较多的月份,北京降水也较多下图中各箭头及其代号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回答911题地 面大 气太 阳宇 宙9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 B C D10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 B C D11当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 ( )箭头f可能增

54、强 箭头e可能增强 箭头c可能增强 箭头a可能增强 A B C D读“某地1月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回答1213题。12造成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沿岸寒流,高原地形B沿岸寒流,山地地形C沿岸暖流,高原地形D沿岸暖流,山地地形13若只考虑海陆分布因素,图中a处气温最有可能为( )A0 B5 C6 D3读太阳辐射光谱穿过大气时的变化示意图,完成1415题:14图示条曲线中最接近某地地表太阳辐射强度的是( )ABCD 15曲线变为的主要原因是( ) A臭氧吸收B云层和尘埃反射C二氧化碳和水分子吸收D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散射 下图中分别表示四条等温线,据此回答16-17题

55、。16其中表示7月份等温线的是( )ABCD17当气温分布状况如图中曲线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坐北朝南的房屋正午阳光照射面积最小 B恒河下游地区泛滥成灾C我国南极中山考察站可能有极昼现象 D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忙于小麦播种xbay读右图,完成问题。18如果该图表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X轴为时间,Y轴为气温,则 ( )A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Ba曲线表示昼阴夜阴,b曲线表示昼晴夜晴C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Da曲线表示受反气旋控制,b曲线表示受气旋影响19如果该图X轴表示一年的月份,Y轴表示月平均气温,则 ( )Aa地为平原,b地为邻近的山地

56、Ba地为城市,b地为附近的农村Ca地为温带,b地为热带Da地为海洋,b地为内陆右图是“对流层大气某种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2021题。20如果a、b、c、d、e表示的是气压,那么甲、乙、丙、丁四处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A甲乙丙丁甲 B乙甲丙丁乙C丙甲,乙丁 D甲乙丁丙甲21如果a、b、c、d、e表示的是气温,那么甲、乙、丙、丁四处气压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C乙丙丁甲 D甲乙丁丙读“冬季某区域等压线图”,据此回答2224题。22图中等压线数值排列正确的是 ( )AP3P2PlBP2P3P1 CP1P2P3DP1P3P223此时a点盛行风是 ( )A东南风

57、 B西北风C东北风 D西南风24造成该季节群岛上降雪集中于P3沿线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 C气压 D海陆位置读陆地和周围海洋的气压分布图,据此回答2526题。25关于空气在垂直方向及近地面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时空气在陆地上空下沉、海面上升,风从陆地吹向海洋B此时空气在陆地上空上升、海面下沉,风从陆地吹向海洋C此时空气在陆地上空下沉、海面上升,风从海洋吹向陆地D此时空气在陆地上空上升、海面下沉,风从海洋吹向陆地26若图中所示地区位于北半球,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 )A太平洋上出现厄尔尼诺现象B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的小麦生长旺盛C是我国发射神舟系列飞船的最佳时期

58、D南极上空臭氧含量达到最低值27下图是近地面(虚线)和大气上界(实线)太阳辐射波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大量使用冰箱、冰柜,并向大气排放氟氯烃,会使( )AA部分增大BA部分缩小CB部分增大DB部分缩小 (2)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会使( )AA部分增大 BA部分缩小CC部分增大 DC部分缩小二、综合题28读局部地区等压线分布图,回答。 等压线P的值为 。画出C、D、E三处风向并写上名称。形成A、B两处气压差异的原因是什么?C、D两处风在成因上的差异是什么?29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重重山岭阻隔,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因此这里降水极少,自然环境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干旱特征。

59、但这里凡有水的地方大多水草丰美,瓜果飘香。(1)人们常用“三山夹两盆”来形容新疆的地形特征,“三山”是指 、 和 。“两盆”是指 和 。(2)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其主要补给水源是 。(3)因为新疆深居内陆,为典型的 气候,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高, 作用强,有利于糖份的积累,而夜间气温低, 作用弱,能量损耗少,因此这里的瓜果特别甜,成为有名的“瓜果之乡”。 (4)这里由于沙漠广布,古代“丝绸之路”主要是沿 经过的。30右图为某月份海平面分布图,回答: (1)此图表示 (1、7月)等压线分布情况。 (2)图中被断裂成块状的高压带的全称叫 。 (3)图中气压中心A的名称是: 。 (4)画出图

60、中D、E两点的风向。 (5) 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但并非惟一原因, 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原因。31读“北半球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图甲)与“沿30N的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图乙),若两图的季节相同。完成下列要求:(1)此季节,好望角的气候特征是;伦敦和北京的盛行风分别是和(选择填空)。Aab Bbc Cef Dfe(2)当b气压带被大陆上相反的气压中心切断时,太平洋低空等压面向 (高空,近地面)凸出,亚欧大陆上等温线向 (南,北)凸出。(3)c处与e处同为上升气流,但两者的成因不同,请简述之。3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据图可知,A、B、C三地降水量差异较大,试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形

61、成原因。(2)图中大陆西岸等温线和年降水量线分布特点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有。(3)图中CD两地纬度相当,气温差异却很大的原因是 33读下图,回答:(1)该图表示北半球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2)一般说,A地比B地降水,原因是。(3)C气流来自气压带, 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的原因是。(4)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是和,那里一般是气压带,天气特点是;气流相对下沉的纬度是和,那里一般是气压带,天气特点是。34下图为1月份50N附近气温、气压分布曲线图,根据提供的信息,回答:(1)图中的两条曲线分别是:A是 ,B为 。(2)从气温曲线可知1月气温海陆分布规律是 。(3)图中亚洲高压所处的

62、位置约在 处附近(字母代替)。(4)图中可见,150E的气温 (高或低)于150W的气温。35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补绘图上赤道附近洋面上空的大气环流箭头,以表示正确的环流方向。(2)在大洋东部,如果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温暖海水沿大洋东岸向南流,并迫使原寒流位置向西偏移。那么,图示大气环流强弱及赤道附近大洋两岸的降水量将如何变化?为什么?36读“亚马孙平原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箭头代表空气的上升与下降,A处气压,C处气压,B代表潜热释放,这一过程所形成的降水类型属。(2)据研究,该地区地表水直接蒸发量很小,到达该地区的太阳能80都消耗在。(3)来自本地区的水汽经上升、

63、冷却降到地面,相当于亚马孙河流域总降水量的50,另外50的降水量来自。(4)近些年来,亚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降水量减少(约20),其原因是,虽然降水量减少,但流入江河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其原因是。(5)以图中环流方式进行热量传导和水汽输送的地区,在世界上还有和等地区。五、近几年高考真题精选1(03年春季上海大综合)“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后,先运行在近地点高度200千米、远地点高度350千米的椭圆轨道上,实施变轨后,进入343千米的圆轨道。读(下左图)“大气圈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图中的曲线是气温随高度变化的曲线)可知,“神舟”五号飞船的运行轨道位于大气圈中( )高度0 -100 -80 -40 0

64、 40 80 ()III层II层I层 高度(km)80090806050200-120 -80 -40 0 40 80()大气圈垂直分层A散逸层 B平流层 C热层 D中间层2(04年全国文综卷四)上右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B CD (2)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A层顶部B层底部C层中部D层 (3)2003年10月我国发射的“神州5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A气温在50到20之间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C最低气温约为80D最高气温约为403(04年全国文综卷一)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导致对

65、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下图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分析下图回答问题。 (1)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 )A3000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0006000米高于垂直递减率C6000米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D6000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 (2)飞机可以在5000米高度平稳飞行的是( )A B C D (3)9月23日,当飞机飞到135E上空时,在舷窗边的乘客看到了海上日出。这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 )A接近7时 B5时多 C不到5时 D7时多4(04年辽宁综合卷)近些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

66、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这种情况是由于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读下图并回答问题。 (1)造成当地环境问题臭氧层空洞出现在( )A北极上空 B南极上空 C赤道上空 D北大西洋上空 (2)臭氧层位于( )A对流层顶部 B对流层与平流层的交界处 C平流层中 D高层大气中 (3)臭氧层能够大量吸收( )A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B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C地面辐射D大气辐射 (4)保护臭氧层的有效对策是( )A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B各国共同行动,联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C各国共同行动,禁止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 D严格控制发

67、达国家CO2的排放量5(04年上海地理)下列关于地球大气层中平流层、对流层、中间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近地面向上,依次为对流层中间层平流层B气温随高度增加发生的变化,依次表现为递减递增再递增C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自下而上依次为对流运动水平运动对流运动D天气变化状况,自下而上依次表现为显著不显著显著6(05年全国文综卷II)下图表示不同地物辐射温度在一天内的变化状况。据此回答问题。 (1)曲线代表的地物分别可能是( )A沙地、湖泊、林地、草地B沙地、草地、林地、湖泊C草地、沙地、湖泊、林地D草地、林地、沙地、湖泊 (2)图示显示( )A日出前各地物间的温差最大B日落后地物的降温速度最快C地

68、物的辐射温度白天夜晚都最低D地物到达最高温度的时间早于其它地物7(06年上海地理)大气中的固体尘埃主要集中在( )A臭氧层 B平流层 C对流层 D电离层8(06年重庆文综)图1是乌鲁木齐(4347N)、拉萨(2940N)、重庆(2931N)和海口(2002N)四城市的气温、日照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能反映气温受地势影响较大的曲线是( )A B C D (2)乙图中代表重庆、拉萨日照年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 (3)四城市中气温曲线与日照曲线组合正确的是( )A B C DIII0WSNE频率(%)1020309(06年江苏地理)上图是“某城市风向频率图”,下

69、图是“该城市冬季近地面层不同时刻气温随高度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该城市计划新建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最合适的厂址应布局在城市的( )A东北方B西南方 C东南方D西北方 (2)该发电厂烟囱的设计高度应不低于( )A50米 B75米 C100米 D150米150 150 150 150 150温度 温度 温度 温度 温度高度(m) 高度(m) 高度(m) 高度(m) 高度(m)100 100 100 100 10050 50 50 50 50t1 t2 t3 t4 t510(06年天津高考)读某日某时海平面天气图(单位:百帕),回答(1)-(2)题。 (1)上图中,此时可能出现

70、降水天气的地区是( ) A山东半岛B长江三角洲 C云贵高原D台湾岛 (2)下列城市中,月平均气温和相应月降水量符合上图所示季节的是( ) A巴黎3 ,35 mmB旧金山14 ,51 mm C莫斯科20 ,75 mmD孟买28 ,6 mm11(2006年天津)读我国四条山脉迎风坡的年降水量与海拔高度(图中各山脉最大年降水量的高度不一定是山顶高度)关系图,回答(1)(2)题。 (1)图5的四条线中,反映秦岭降水状况的是( )Aa Bb Cc Dd (2)在我国,具有类似于da山脉的年降水量地域变化规律的现象是( )A煤炭资源分布B气温水平变化 C经济发展水平D地表高低起伏12(06江苏)图7是“北

71、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圈”,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2)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13(2006年全国卷2)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读图3,回答(1)-(3)题。 (1)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地形C人为因素D距海远近 (2)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地形B地形、海陆位置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 (3)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 )A甲地、黄河口附近B石家庄附近、黄

72、海沿岸C丙地、乙地D甲地、丁地14(2006年广东)假设在北半球各高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自地面向上一定高度内,风的变化情况为( )A风速变小,风向不变 B风速变大,风向不变 C风速加大,风向逆时针方向偏转 D风速加大,风向顺时针方向偏转 15(2006年广东)水汽的压强高低可以反映水汽含量的多少,下图是某城市近地面水汽压等值线图,哪种原因可导致等值线数值自外向内减小 ( )A城市绿地面积比郊区大 B城市地面蒸发能力弱 C城市地面可供蒸发的水分少 D气旋过境 16(2007年高考全国1)读下图,回答(1)(3)题。 (1)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 ( )AT BQ CR DS (2)气候特点是“

73、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 ( ) AT BQ CR DS (3)在下图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P地相符的是 ( ) A B C D17(2007年全国1卷)读表1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表1 我国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地名年降水量(mm)春季降水量(%)夏季降水量(%)秋季降水量(%)冬季降水量(%)广州1680530844317772南昌15980436312128124五台山635919953222346郑州913313562321131成都976016562918323乌鲁木齐194634233124087 (1) 表中资料显示,我国(将正确选项前

74、的字母填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括号)A各地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B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C东部季风区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D华北平原的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2)表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的最小的地点是 ,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 (3)表中,夏季降水量少的地点是 ,原因是 。 (4)分析五台山年降水量高于郑州年降水量的原因。18(2007年四川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1)在上图所示气压形势下,a 等压线的数值为 百帕,地可能出现的风向是 。若甲天气系统中心气压值增大,几天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寒潮天气,在此期间,地的气压和天气变化状况是 。

75、随着季节变化,当甲天气系统消失时,控制澳大利亚大陆西南角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2)图1中A-B-C一线年降水量大至呈现出“由A至B逐渐减少,由C至B逐渐减少”的变化特点,试分析成因。19(2008年北京卷)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下图,回答(1)(3)题。 (1)如果该图为在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BF处气压比G处低C气流自西向东运动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2)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C环节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

76、节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3)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为西风漂流C洋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为赤道逆流20(2008年全国)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完成(1)(3)题 (1)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土壤 D降水 (2)导致地樱花初放日期比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土壤 D降水 (3)导致地樱花初放日期比、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21(2008年四川卷)下图示意海平面两条闭合等压线,读图后,回答

77、(1)-(2)题。M (1)若M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 )A北半球、气旋B北半球、反气旋C南半球、气旋D南半球、反气旋 (2)若该天气系统生成于太平洋海域,则其中心移动的方向通常为( )南 西 北 东南 西北A B C D22(2008年广东卷)年蒸发量变化速率指标能够反映蒸发量的时间变化。如“-40mm/10a”表示年蒸发量10年间减少了40毫米。读下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9562000年全国年蒸发量变化速率(mm/a)空间分布图 (1)对我国年蒸发量变化趋势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蒸发量变化最大B华北地区蒸发良呈增加趋势C长江中下游地区蒸发良

78、呈增加趋势D全国大部分地区蒸发量呈减少趋势 (2)下列选项与我国大部分地区蒸发量呈正相关的是( )日照时数 相对湿度 风速 气温 空气污染程度A B C D23(2008年广东卷)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无盛行风地带),全球无风带的分布范围是( )A南北纬30附近 B南北纬40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 D南北纬80附近24(2008年上海卷)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1)图l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云致雨的过程,这种降水类型称为:( )A锋面雨 B对流雨 C台风雨 D地形雨(2)图2显示的是某一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该过程为:

79、( )A海陆间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夏季风环流 D冬季风环流(3)图3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 ) A南半球7月等温线 B南半球1月等温线 C北半球7月等温线 D北半球1月等温线 25(2008年江苏卷)下图为“某月沿0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 (1)上述“某月”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该月份甲地盛行(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3)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26(2008年广东卷)2008年奥运圣火首次照亮世界之巅。综合考虑各自然因素,适宜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季节是(

80、 )A春季 B秋季 C夏季 D冬季27(2008年江苏卷)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下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 ) A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 B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C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D华北地区干燥少雨 (2)下列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可能出现在图示时期的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 B黄梅时节家家雨 C雨滴梧桐秋夜长 D清风细雨湿梅花28(2008年广东卷)我国四川盆地是有名的雾区,重庆冬季

81、无云的夜晚或早晨,几乎80%是雾日,有时终日不散,有“雾都”之称。分局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资料一: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现象。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资料二:见下表辐射雾与平流雾的比较概念与特征形成条件辐射雾是由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大气降温而形成的雾。多出现在冬半年晴朗、微风的夜间和清晨。 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沛; 地面辐射使近地面气温降低,利于水汽凝结; 风力弱,近地面大气稳定,水汽积存下来; 有充足的凝结核。平流雾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

82、的雾。海洋上四季皆可出现 下垫面与暖湿空气的温差较大: 暖湿空气的湿度大; 适宜的风向(由暖向冷)和风速(27m2/s); 大气稳定。(1)辐射雾和平流雾中,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的是_雾。(2)海洋上暖湿的空气流到的洋面上,一般形成_雾。(3)气象谚语“十雾九晴”中的“雾”一般指_雾。(4)重庆的雾大多属于辐射雾还是平流雾?分析形成原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ADDDC 610 CADAC 1115 DDCDC 1620 ACBDB 2125 DCBAD 2627 B (1) B (2) C二、综合题281012 画图略 C东南季风 D东南信风 E西南季风A:副极地地区气流上升,形成低气压;

83、B: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上形成高压C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D是由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低压带的信风291(1)昆仑山 天山 阿尔泰山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2)冰雪融水 (3)温带大陆性 光合 呼吸 (4)绿洲地带30(1)7月 (2)副热带高气压带 (3)印度低压(或亚洲低压) (4)D为东南风,E为西南风 (5)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31(1)温和多雨BD(2)高空北 (3)c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其成因是: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北上的暖气流与从极地南下的冷气流在60N附近相遇,北上的暖气流爬升到冷气流之上而形成(动力原因形成);e处于亚欧大陆上,夏季,同纬度的大陆与海洋相比

84、气温高,空气作上升运动而形成(热力原因形成)32(1)A地受副高和信风的影响;B地受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C地终年受西风影响(2)南北延伸(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地形、海陆位置(3)C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较弱;D地气候的大陆性强,多晴朗天气,大气辐射较强33(1)冬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南移(2)丰富A处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运动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的凝结、降水的产生;而B地气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3)副热带高气压带C气流较暖轻,遇到来自高纬度的冷而重的D气流,被迫抬升(4)南北纬60赤道地区低多阴雨天气南北纬30 极地高多晴朗天气34(1)气温曲线(E处在0经线附近气温

85、比同纬度较高)气压曲线(C在90E附近,气压高,因1月为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控制) (2)一月份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因为一月份是散热过程,大陆散热快,故气温较同纬度海洋低) (3)C (4)低35(1)箭头指向呈顺时针方向。(2)大气环流会减弱(或大气环流变得不稳定),因为其下垫面(洋面)东西部的热力差异减小(或产生变化);大洋西岸降水量会明显减少,因为这里的上升气流减弱,对流雨随之减少;大洋东岸降水量会明显增多,因为沿岸暖洋流的加湿作用以及这里的下沉气流减弱。36(1)低 高对流雨(2)森林蒸发与蒸腾的水蒸气之中(3)经大西洋上空进入亚马孙平原的气流带来的湿润空气(4)大规模砍伐森林,森林涵养水

86、分作用减弱,使蒸发的水汽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入渗减少,暴露的土地失去森林覆盖,吸水性差,迅速流失(5)刚果盆地东南亚近几年高考真题精选答案:1C 2(1)B (2)D (3)C 3(1)B(2)D(3)C 4(1)B (2) C (3) A (4) C 5C 6(1)B (2)B 7C 8(1)C(2)C (3)D 9(1)B (2)C 10(1)A(2)C 11(1)B(2)C 12(1)B (2) A 13(1) B (2)B (3)B 14B 15C 16(1) C (2) B (3) A 17(1)D (2)南昌 夏季副热带高压带盘踞此地,形成伏旱降水偏少 (3)乌鲁木齐 距离远,水汽

87、少 (4)五台山地形雨增加了降水量18(1)10125 西北风(偏北风) 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西风带(2)由A至B降水主要受西风气流影响,西端的山中有利于西风气流深入,的山地迎风坡形成降水(地形雨),水汽含量由西向东逐渐减少;由C至B,主要受东南季风(夏季风)的影响,由于海陆位置的差异(距海远近不同),来自太平洋的水汽由沿海向内陆(由东向西)逐步减少。19第1题 B 第2题 A 第3题 B 20第1题B第2题B第3题A21第1题A第2题C22第1题AD第2题C23A24(1)D(2)C(3)A25第1题C第2题A第3题D26AC27第1题BD第2题BC28(1)辐射雾(2)平流雾(3)辐射雾(4)辐射雾成因:位于我国的湿润地区(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汽充足(空气湿润);夜晚地面辐射强(夜晚温度低或夜晚降温快);位于四川盆地,空气比较稳定(近地面水汽积存);城市附近尘埃多,凝结核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