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60.50KB ,
资源ID:23529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529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1高考历史热点问题 对“三农”问题的历史沉思.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1高考历史热点问题 对“三农”问题的历史沉思.doc

1、对“三农”问题的历史沉思【热点导航】“三农”问题主要指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农业问题指促进农业发展问题;农民问题指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农村问题指小城镇建设,加快城市化步伐问题。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城乡差别不断扩大,“三农”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一直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坚持把农业放在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首位,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了许多切实有力的措施。现阶段,我国有8亿农民生活在农村,缩小城乡差别,改变广大农村的落后而貌,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人,维护农村稳定,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2006年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长达2 600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

2、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本专题通过梳理中外历史上有关“三农”问题的史实,认识农业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发展特征,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对当前国家有关“三农”政策的理解能力,进一步加强对高考时政热点的把握能力。【知识整合】 一、中国古代史上的“三农”问题 1农作物的栽培、推广和引进 (1)具体表现:商周时期:后来习称的“五谷”都已经种植,甲骨文和诗经也有记载。两汉时期: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西域的葡萄、胡萝卜等种子传人中原地区。隋唐时期:江淮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明清时期:明朝时期,棉花的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明代由外国引进的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在清代

3、不断推广种植;清代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还形成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2)主要特征:品种不断增多,反映了中外经济的不断交流;南北差异逐渐缩小,说明南北经济交流日益频繁;农作物品种由以粮食为主向粮食和经济作物并重演变,反映了粮食产量增多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 2历代中央政府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 (1)具体表现: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免除徭役;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工商业活动,禁止弃农经商。唐朝: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和生产时间。唐德宗年间实行两税法,减轻农民负担

4、,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青苗法等措施,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增加政府收入。明朝中期: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调整赋税政策,促进农业发展。清朝初年:鼓励垦荒,康熙帝实行更名田,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和地丁银制度。(2)主要特征:减轻农民负担,保证农民生产时间;注重奖励,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注重土地开发,扩大耕作面积;注重兴修水利,奠定农业发展。3水利的兴修和土地的开发(1)水利兴修的主要表现:夏商西周时期:农田水利有较大的发展。春秋战国:用桔槔灌溉农田;秦国修都江堰、郑国渠,进一步开发成都平原和关中平原;魏晋南北朝:南方的农田水利兴修较多;曹魏的马

5、钧改进翻车,兴修许多渠堰堤塘;隋唐:隋朝开设大运河,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出现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北宋王安石变法实行农田水利法,鼓励新修水利。 (2)土地开发的主要表现: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土地开垦面积大大增加,出现了大量私田;魏晋南北朝:江南土地大开垦;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的开发,取得了可喜成就;隋唐: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圩田更加普遍;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等,大大增加了农田面积,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鼓励开垦荒地。明清时期:由于新农作物品种的传人和推广,很多贫瘠的土地得到利用。 (3)主要特征: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兴修水利;水利灌溉工具的改进在唐朝以后基本停滞不前;耕

6、地面积不断增加,甚至唐朝以后出现向山要田、围湖进田等过分开垦现象,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耕地的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4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 (1)土地制度的变化:井田制: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它兴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土地国有制度的典型特征。封建土地所有制: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即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国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其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直至建国初期的土改时才被消灭。封建土地国有制,其主要形式有屯田制和均田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即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虽然不占主要地位,但却是对封建生产关系内

7、容的重要的补充。 (2)赋役制度的演变:初税亩:春秋后期从鲁国开始实行,实质是承认土地私有。编户齐民:两汉管理百姓实行编户制度,被编平民称为“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具有独立身份,国家依据资产多少和人口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租庸调制:以均田制为前提条件;隋、唐初实行;租是田租,调是人头税,庸是指纳绢(或布)代役;一定程度上凋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两税法:唐朝于780年开始实行,它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北宋王安石实行变法,其中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实质上是纳钱代役和按田

8、纳税。一条鞭法:1581年,张居正改革赋役制度,把田税、丁税和杂税合一,按田亩多少征收银两,反映了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地丁银:雍正帝一上台就推行“摊丁入亩”的办法,把丁税平均摊人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它的实行,废除了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一方面表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二、中国近代农业的发展 1中国近代农业的状况 (1)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侵入,促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加剧了中国农民的破产。 (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经济建设,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开展互助合作,兴修水

9、利,开垦荒地,农业生产发展了。 (3)抗战时期,日占区大量土地被日军使用,并低价收购农产出,使农村粮荒普遍,饿殍遍地。国民政府在农业上采取“粮食征购”“征借”等手段,加重对农民的剥削,造成农村经济的衰败。中共在陕时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南泥湾等地开荒成绩显著。 (4)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发动内战,大肆征购军粮和拉大,造成田地荒芜,人口外流。美国向中国大量倾销农产品,也严重打击了中国农业。这时期农业生产衰退,粮荒严重。 2中国近代重要的土地政策 (1)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

10、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它并没有真正实行。 (2)孙中山的“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的土地革命路线 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土地政策

11、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5)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土地政策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3主要特征:(1)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土地政策基本没有实施;(2)中共依据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社会矛盾的变化,制定了符合当时实际的土地政策,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政策 1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1)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地主

12、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3)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农业合作化 (1)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2)核心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 (3)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人民公社化运动 (1)原因:一些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2)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 (3)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 (2)核心内容:在坚持

13、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 (3)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四、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三农”问题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解决土地问题的方式(1)英国:14世纪的圈地运动,一方面使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发展成为新贵族;另一方面,农民失去土地,成为自由劳动力。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采用拍卖王室土地等力法,形成并巩固了大土地所有制。这些措施加速了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机械化大生产。(2)法国:法国大革命中,君主立宪派颁布法令,对法国进行初步改造,动摇了封建土地所有制。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把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从而形成了

14、小地产制。拿破仑颁布民法典,从法律上承认并保障了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合法性。分散的小农经济长期存在,造成了农业经营的落后,不利于机械化大生产。(3)美国:西进运动使西部广大领土得到。开发;美国内战期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促进西部进一步开发。这些加快了工业革命进程,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4)俄国:1861年改革中,农奴以高于地价数倍的价格,出钱赎买份地。这是对农民的“合法”掠夺。(5)日本:明治政府颁布法令,废除禁止买卖土地的法令,统一征收地税,使土地私有权得到承认。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社会主义国家的农业政策(1)苏俄(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新经济

15、政策,实行固定的粮食税,纳税后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实行农业集体化,把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2)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政权建立后,实行土地改革,进而实施农业集体化。 3主要特征:(1)资本主义国家的土地政策主要分为三类: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且又满足人民土地需求;给农民带来灾难但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满足农民土地需求但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2)社会主义国家的土地政策一般沿着土地改革、实现集体化的轨迹发展。【学法指导】 1根据上述内容或提示,首先应回忆教材的相关具体内容,然后阅读下述重难点释疑。其次,对回忆不出的内容,要等到回忆结束后再仔细阅

16、读教材,把这些回忆不出的内容作为重点学习任务来完成。再次,阅读重难点释疑部分时应紧扣教材,知道教材中的具体表述与重难点释疑之间的关系。最后,完成相应的试题。 2有意识地联系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1)把古代历朝的经济思想与政治学科的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等理论进行综合,提高对辩证意识和尊重客观规律的认识。(2)把古代发展社会经济的有效措施及成就与当今中共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相联系。(3)将古代社会安定、国家统一,经济就会发展,国家分裂、社会动荡,经济就会衰退,与当前我国政府强调社会稳定、国家统一以及法轮功、恐怖活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相联系。(4)把古代历朝改革生产工具、引进高产农作物促

17、进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与中外科技的发展相联系,并与政治学科生产力的决定作用等观点进行综合分析,提高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5)将古代土地制度、赋税制度以及其他的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与政治学科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进行综合,以提高对历史现象的辩证分析能力。(6)运用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分析重要的经济现象、重大水利_程等。如分析万里长城的地理意义;秦汉关中水利工程的分布、作用及其对今天我们南水北调、西部开发、环境保护的启示;分析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成因,了解丝绸之路沿线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主要物产及生态环境,认识我国开发西部和发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意义;分析水利工程的兴修对秦汉时期

18、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当前的启示等。【重点阐释】1农业在古代经济中的地位及统治者重视的原因 农业在古代经济中的地位: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由于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民之生计和国家的兴衰存亡,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当做大事来抓,努力督促和组织农业生产。如推广生产技术、兴修水利、掌握农时、分配土地,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农民对土地的占有权,督促和鼓励农民努力生产等。中国古代国家十分重视对农业的管理,如隋唐以来的户部一直作为管理财政和农政的重要机构而存留。与此同时,国家在经济政策上一直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即保证经济政策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面倾斜。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原因:(1)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安定

19、民生,从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其统治地位。(2)农业是国家富强、实力雄厚的源泉,又是国富民强的标志。(3)农业的发展,也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4)农业也为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如西汉武帝用兵匈奴,如没有西汉前期农业的发展,钱粮的充足,反击匈奴就成为想象。2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 (1)中国共产党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制定不同时期的上地政策,调动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 (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阶级矛盾居主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0、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上地革命的胜利。 (3)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居主导地位,为了团结各阶层抗日,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的主要矛盾。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提升演练】

21、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重农的传统,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据此回答13题。1、筒车在中国古代南方农业生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一灌溉工具创制于( )A、三国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唐代 D、南宋2、下列各项对促进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具有重要意义的是( )重农抑商政策 草市 两税法 一条鞭法A、 B、 C、 D、3、明清时期,对提高粮食产量、养活众多人口有重要意义的是( )A、从国外引进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 B、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C、桑、棉、茶以及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D、推行闭关政策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始终关注农民问题,关注农业发展,重视农村工作。据此回

22、答47题。4、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共土地政策相似的是( )A、废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B、保护中小工商业者 C、限制富农 D、农民交租交息5、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指出“实行减租减息以后,又实行交租交息,于保障农民的人权、政权、财权之后,又须保障地主的人权、政权、财权,借以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对这一政策的最恰当评价是( )A、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 B、合理调节各抗日阶级的内部关系 C、向地主阶级作出让步 D、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农村各阶级共同利益的代表6、19491956年,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化的趋势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封建土地

23、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经济D、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并推动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所采取的措施有(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发展乡镇企业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发展农业科学技术A、 B、 C、 D、 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阶段不同,各阶级的立场不同,各国解决土地问题的着眼点和方式、方法也有所不同。据此回答810题。8、为解决土地问题,隋唐实行均田制、太平天国颁布“均田”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要目的都是保护农民利益B、都得到了彻底的贯彻和招待

24、C、都被当作一项重要的社会制度D、对社会的发展、稳定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9、洪秀全主张“天下人”平分“天下田”,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两者主张的相似点有( )A、反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D、土地国有和绝对平分产品10、对英国进行的圈地运动和法国大革命时期建立的小农经济,下面评价正确的是( ) A、都是为了激发人民的革命积极性 B、前者有着历史的进步性,后者主要反映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C、都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的血腥性D、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人口数量、流向等方面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和影响了那个时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25、据此回答1113题。11、读下表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时期地区 西汉(公元2年) 唐朝(752年)南宋(121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 42.8 32.3 53.2 江淮地区 15.2 23.4 45.6 西南地区 3.9 7.1 9.2通过对该表的分析 ,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人口数量总体上呈增长趋势 江淮地区人口增长幅度最大 黄河中下游地区始终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呈现南移趋势A、 B、 C、 D、12、不符合我国古代大规模人口流动情况的是( )A、少数民族内迁 B、为躲避战乱南迁 C、为海外谋和外迁 D、自发性的西部大开发13、读下列

26、表格:表1:18601900年美国城市发展各类规模城市/千人1900年城市数比1860年城市数增长率(%) 2.59.9 约290 1099 约390 100499 约387 500以上 约500表2:18601900年美国城市人口增长 外表移民占(%)农村进入人口占(%)自然增长占(%) 54 36 10对以上两表格信息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各类城市发展都十分迅速 B、500千人以上的城市发展速度最快C、决定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D、决定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美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明确规定:“

27、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材料二:1953年12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到1956年底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原本计划用三个五年计划完成的事情,现在不到一个五年计划就提前完成了。材料三: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作出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指出在目前形势下,建立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并认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的事情了”。材料四、1982年1月1日中央发出第

28、一个“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并对当年和此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了具体的部署。之后,连续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村政策的。这五个“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用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工作请回答: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在不同时期实行的农村政策所产生的影响。古代一些贤明的君主也提出过“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等主张,采取措施进农业的发展。他们与当今党中央采取的保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等重农政策有区别吗?请说明理由。15、中外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土地解决方

29、案和解决办法,它们的内容各不相同,对社会发展都产生了生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近代史上,英、法、美三国是怎样解决土地问题的?从是否有利于现代化的角度,对三国的做法作简要评价?就中外近代史上处理土地问题的不同方式谈谈你的认识。【参考答案】1.C 2.D 3.A 4.A 5.B 6.B 7.A 8.C 9.A 10.B 11.D 12.D 13.C 14:影响: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农业合作化运动把农民组织起来走社会主义道路,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人民公社化运动急于求成,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

30、极性。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封建统治者的重农举措其实质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他们与党中央重视农业和农民问题有本质区别。区别:目的不同,前者是为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自身统治;后者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和健康发展。社会制度不同,前者处于封建社会,后者处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利益不同,前者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后者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15、方式:英国是通过“圈地运动”;法国大革命中的雅各宾派别则是将土地分成小块,通过分期十年付款的方式卖给农民;美 国内战中则是颁布宅地法。评价:英国和美 国的土地处理方法有利于机械化作业的大农场经济的发展;法国的土地政策造成了小农经济大量存在,阻碍了法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解决土地问题事关各阶级的利益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土地问题的解决从要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角度出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