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522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5.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43页
五年(2016-2020)高考物理 真题专题点拨——专题17 力学实验(含解析).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17 力学实验【2020年】1.(2020新课标)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动量定理,所用器材包括:气垫导轨、滑块(上方安装有宽度为d的遮光片)、两个与计算机相连接的光电门、砝码盘和砝码等。实验步骤如下:(1)开动气泵,调节气垫导轨,轻推滑块,当滑块上的遮光片经过两个光电门的遮光时间_时,可认为气垫导轨水平;(2)用天平测砝码与砝码盘的总质量m1、滑块(含遮光片)的质量m2;(3)用细线跨过轻质定滑轮将滑块与砝码盘连接,并让细线水平拉动滑块;(4)令滑块在砝码和砝码盘的拉动下从左边开始运动,和计算机连接的光电门能测量出遮光片经过A、B两处的光电门的遮光时间t1、t2及遮光片从A运动到B

2、所用的时间t12;(5)在遮光片随滑块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如果将砝码和砝码盘所受重力视为滑块所受拉力,拉力冲量的大小I=_,滑块动量改变量的大小p=_;(用题中给出的物理量及重力加速度g表示)(6)某次测量得到的一组数据为:d=1.000 cm,m1=1.5010-2 kg,m2=0.400 kg,t1=3.90010-2 s,t2=1.27010-2 s,t12=1.50 s,取g=9.80 m/s2。计算可得I=_Ns,p=_ kgms-1;(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7)定义,本次实验=_%(保留1位有效数字)。【答案】 (1). 大约相等 (2). m1gt12 (3). (4).

3、0.221 (5). 0.212 (6). 4【解析】(1)1当经过A,B两个光电门时间相等时,速度相等,此时由于阻力很小,可以认为导轨是水平的。(5)2由I=Ft,知3 由知6)4代入数值知,冲量5动量改变量(7)62.(2020新课标)一细绳跨过悬挂的定滑轮,两端分别系有小球A和B,如图所示。一实验小组用此装置测量小球B运动的加速度。令两小球静止,细绳拉紧,然后释放小球,测得小球B释放时的高度h0=0.590 m,下降一段距离后的高度h=0.100 m;由h0下降至h所用的时间T=0.730 s。由此求得小球B加速度的大小为a=_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从实验室提供的数据得知,小球A

4、、B的质量分别为100.0 g和150.0 g,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9.80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可得小球B加速度的大小为a=_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可以看出,a与a有明显差异,除实验中的偶然误差外,写出一条可能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_。【答案】 (1). 1.84 (2). 1.96 (3). 滑轮的轴不光滑,绳和滑轮之间有摩擦(或滑轮有质量)【解析】有题意可知小球下降过程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根据运动学公式有代入数据解得a=1.84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对小球A有对小球B有带入已知数据解得;在实验中绳和滑轮之间有摩擦会造成实际计算值偏小。3.(2020新课标)某

5、同学利用图(a)所示装置验证动能定理。调整木板的倾角平衡摩擦阻力后,挂上钩码,钩码下落,带动小车运动并打出纸带。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及相关数据如图(b)所示。 已知打出图(b)中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从图(b)给出的数据中可以得到,打出B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B=_m/s,打出P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P=_m/s(结果均保留2位小数)。若要验证动能定理,除了需测量钩码的质量和小车的质量外,还需要从图(b)给出的数据中求得的物理量为_。【答案】 (1). 0.36 (2). 1.80 (3). B、P之间的距离【解析】1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3验证动能定理需要求出

6、小车运动的过程中拉力对小车做的功,所以需要测量对应的B、P之间的距离。4.(2020浙江卷)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时,图甲是教材中的实验方案;图乙是拓展方案,其实验操作步骤如下:()挂上托盘和砝码,改变木板倾角,使质量为M的小车拖着纸带沿木板匀速下滑;()取下托盘和砝码,测出其总质量为m,让小车沿木板下滑,测出加速度a;()改变砝码质量和木板倾角,多次测量,通过作图可得到的关系。实验获得如图所示的纸带,计数点a、b、c、d、e、f间均有四个点未画出,则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需要满足条件的方案是_(选填“甲”、“乙”或“甲和乙”);在作图象时,把作为F值的

7、是_(选填“甲”、“乙”或“甲和乙”)。【答案】 (1). 0.180.19 (2). 甲 (3). 甲和乙【解析】1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由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得,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23在图甲的实验方案中,由托盘和砝码的重力提供拉力,让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则则绳子对小车的拉力当时,绳子拉力近似等于托盘和砝码的重力。故甲需要满足。在图乙的实验方案中,挂上托盘和砝码,小车匀速下滑,设斜面的倾斜角为,斜面和纸带对小车的摩擦力或阻力总和为f,则有取下托盘和砝码,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即故乙方案中,不需要满足。在甲乙方案中,均用托盘和砝

8、码的重力mg作为小车匀加速的直线运动的合力及F。5.(2020浙江卷)某同学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为了减少测量误差,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多选);A摆的振幅越大越好B摆球质量大些、体积小些C摆线尽量细些、长些、伸缩性小些D计时的起、止位置选在摆球达到的最高点处改变摆长,多次测量,得到周期平方与摆长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所得结果与当地重力加速度值相符,但发现其延长线没有过原点,其原因可能是_。A测周期时多数了一个周期B测周期时少数了一个周期C测摆长时直接将摆线的长度作为摆长D测摆长时将摆线的长度加上摆球的直径作为摆长【答案】 (1). BC (2). C【解析】1单摆在摆角很小的情况下才做简谐运动,

9、单摆的摆角不能太大,一般不能超过5,否则单摆将不做简谐振动,故A做法错误;实验尽量选择质量大的、体积小的小球,减小空气阻力,减小实验误差,故B做法正确;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摆线应轻且不易伸长的细线,实验选择细一些的、长度适当、伸缩性小的绳子,故C做法正确;物体再平衡位置(最低点)速度最大,计时更准确,故D做法错误。2单摆的周期,即但是实验所得没过原点,测得重力加速度与当地结果相符,则斜率仍为;则,故实验可能是测量是直接将摆线的长度作为摆长了。6.(2020江苏卷)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小明同学在家自主开展实验探究。用手机拍摄物体自由下落的视频,得到分帧图片,利用图片中小球的位置来测量当地的重力

10、加速度,实验装置如题图1所示。(1)家中有乒乓球、小塑料球和小钢球,其中最适合用作实验中下落物体的是_。(2)下列主要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填写各步骤前的序号)把刻度尺竖直固定在墙上捏住小球,从刻度尺旁静止释放手机固定在三角架上,调整好手机镜头的位置打开手机摄像功能,开始摄像(3)停止摄像,从视频中截取三帧图片,图片中的小球和刻度如题图2所示。已知所截取的图片相邻两帧之间的时间间隔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由此测得重力加速度为_。(4)在某次实验中,小明释放小球时手稍有晃动,视频显示小球下落时偏离了竖直方向。从该视频中截取图片,_(选填“仍能”或“不能”)用(3)问中的方法测出重力加速度。【答

11、案】 (1). 小钢球 (2). (3). 9.61(9.59.7) (4). 仍能【解析】(1)要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需要尽量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所以密度大体积小的小钢球最适合;(2)要完成实验首先应该将刻度尺竖直固定在墙上,安装好三脚架,调整好手机摄像头的位置;因为下落时间很短,所以一定要先打开摄像头开始摄像,然后在将小球从刻度尺旁静止释放,故顺序为;(3)由三张图片读出小球所在位置的刻度分别为2.50cm,26.50cm,77.20cm;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可得g=9.61。(4)因为就算小球偏离了竖直方向,但是小球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依然是自由落体运动,对实验结果无影响,故仍能用前面

12、的方法测量出重力加速度。7.(2020山东卷)2020年5月,我国进行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测量,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使用重力仪测量重力加速度,进而间接测量海拔高度。某同学受此启发就地取材设计了如下实验,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实验步骤如下:(i)如图甲所示,选择合适高度的垫块,使木板的倾角为53,在其上表面固定一与小物块下滑路径平行的刻度尺(图中未画出)。(ii)调整手机使其摄像头正对木板表面,开启视频录像功能。将小物块从木板顶端释放,用手机记录下小物块沿木板向下做加速直线运动的情况。然后通过录像的回放,选择小物块运动路径上合适的一点作为测量参考点,得到小物块相对于该点的运动距离L与运动时间t的

13、数据。(iii)该同学选取部分实验数据,画出了-t图像,利用图像数据得到小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5.6 m/s2。(iv)再次调节垫块,改变木板的倾角,重复实验。回答以下问题:(1)当木板的倾角为37时,所绘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得,物块过测量参考点时速度的大小为_m/s;选取图线上位于坐标纸网格交叉点上的A、B两点,利用A、B两点数据得到小物块下滑加速度的大小为_m/s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2)根据上述数据,进一步分析得到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_ 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sin37= 0.60,cos37=0.80)【答案】 (1). 0.32或0.33 (2). 3.

14、1 (3). 9.4【解析】(1)12根据可得则由图像可知则v0=0.33m/s(2)3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即当=53时a=5.6m/s2,即当=37时a=3.0m/s2,即联立解得g=9.4m/s28.(2020天津卷)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示装置测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把白纸和复写纸叠放一起固定在竖直木板上,在桌面上固定一个斜面,斜面的底边ab与桌子边缘及木板均平行。每次改变木板和桌边之间的距离,让钢球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滚下,通过碰撞复写纸,在白纸上记录钢球的落点。为了正确完成实验,以下做法必要的是_。A.实验时应保持桌面水平B.每次应使钢球从静止开始释放C.使斜面的底边ab与桌边重合D.选择对

15、钢球摩擦力尽可能小的斜面实验小组每次将木板向远离桌子的方向移动,在白纸上记录了钢球的4个落点,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依次为、,示意如图2。重力加速度,钢球平抛的初速度为_m/s。图1装置中,木板上悬挂一条铅垂线,其作用是_。【答案】 (1). AB (2). 2 (3). 方便调整木板保持在竖直平面上【解析】1实验过程中要保证钢球水平抛出,所以要保持桌面水平,故A正确;为保证钢球抛出时速度相同,每次应使钢球从同一位置静止释放,故B正确;实验只要每次钢球抛出时速度相同即可,斜面底边ab与桌面是否重合和钢球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大小对于每次抛出的速度无影响,故C错误,D错误。故选AB2 每次将木板向远离桌子

16、的方向移动0.2m,则在白纸上记录钢球的相邻两个落点的时间间隔相等,刚球抛出后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可知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1s,刚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小球初速度为。3悬挂铅垂线的目的是方便调整木板保持在竖直平面上。【2019年】1(2019新课标全国卷)某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长木板加速下滑时的运动进行研究。物块拖动纸带下滑,打出的纸带一部分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在ABCDE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 点,在打出C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 m/s(保留3位有效数字);物块

17、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1)A (2)0.233 (3)0.75【解析】分析可知,物块沿倾斜长木板最匀加速直线运动,纸带上的点迹,从A到E,间隔越来越大,可知,物块跟纸带的左端相连,纸带上最先打出的是A点;在打点计时器打C点瞬间,物块的速度;根据逐差法可知,物块下滑的加速度。2(2019新课标全国卷)如图(a),某同学设计了测量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所用器材有:铁架台、长木板、铁块、米尺、电磁打点计时器、频率50Hz的交流电源,纸带等。回答下列问题:(1)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 (用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重力加速度g和铁块下滑的加速度a表示)(2)某

18、次实验时,调整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30。接通电源。开启打点计时器,释放铁块,铁块从静止开始沿木板滑下。多次重复后选择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如图(b)所示。图中的点为计数点(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重力加速度为9.8 m/s2。可以计算出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结果保留2位小数)。【答案】(1) (2)0.35【解析】(1)由mgsin-mgcos=ma,解得:=(2)由逐差法a= 得:SII=(76.39-31.83)10-2 m,T=0.15 s,SI=(31.83-5.00)10-2m,故a= m/s2=1.97 m/s2,代入式,得:=0.353(2019新课标全国卷

19、)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利用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中,甲同学负责释放金属小球,乙同学负责在小球自由下落的时候拍照。已知相机每间隔0.1 s拍1幅照片。(1)若要从拍得的照片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在此实验中还必须使用的器材是_。(填正确答案标号)A米尺B秒表C光电门D天平(2)简述你选择的器材在本实验中的使用方法。答:_。(3)实验中两同学由连续3幅照片上小球的位置a、b和c得到ab=24.5 cm、ac=58.7 cm,则该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_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1)A (2)将米尺竖直放置,使小球下落时尽量靠近米尺 (3)9.7【解析】此实验用数码相机替

20、代打点计时器,故实验原理是相同的,仍然需要米尺来测量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就本实验而言,因为是不同照片,所以是测量连续几张照片上小球位置之间的距离;加速度求解仍然用逐差法计算,注意是bc与ab之间的距离差。4(2019北京卷)用如图1所示装置研究平地运动。将白纸和复写纸对齐重叠并固定在竖直的硬板上。钢球沿斜槽轨道PQ滑下后从Q点飞出,落在水平挡板MN上。由于挡板靠近硬板一侧较低,钢球落在挡板上时,钢球侧面会在白纸上挤压出一个痕迹点。移动挡板,重新释放钢球,如此重复,白纸上将留下一系列痕迹点。(1)下列实验条件必须满足的有_。A斜槽轨道光滑B斜槽轨道末段水平C挡板高度等间距变化D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

21、置无初速度释放钢球(2)为定量研究,建立以水平方向为x轴、竖直方向为y轴的坐标系。a取平抛运动的起始点为坐标原点,将钢球静置于Q点,钢球的_(选填“最上端”、“最下端”或者“球心”)对应白纸上的位置即为原点;在确定y轴时_(选填“需要”或者“不需要”)y轴与重锤线平行。b若遗漏记录平抛轨迹的起始点,也可按下述方法处理数据:如图2所示,在轨迹上取A、B、C三点,AB和BC的水平间距相等且均为x,测得AB和BC的竖直间距分别是y1和y2,则_(选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可求得钢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_(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结果用上述字母表示)。(3)为了得到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同学们

22、还提出了以下三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_。A从细管水平喷出稳定的细水柱,拍摄照片,即可得到平抛运动轨迹B用频闪照相在同一底片上记录平抛小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平滑连接各位置,即可得到平抛运动轨迹 C将铅笔垂直于竖直的白纸板放置,笔尖紧靠白纸板,铅笔以一定初速度水平抛出,将会在白纸上留下笔尖的平抛运动轨迹(4)伽利略曾研究过平抛运动,他推断:从同一炮台水平发射的炮弹,如果不受空气阻力,不论它们能射多远,在空中飞行的时间都一样。这实际上揭示了平抛物体_。A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C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5)牛顿设想,把物体从高山上水平抛出,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就一次比

23、一次远,如果速度足够大,物体就不再落回地面,它将绕地球运动,成为人造地球卫星。同样是受地球引力,随着抛出速度增大,物体会从做平抛运动逐渐变为做圆周运动,请分析原因。【答案】(1)BD (2)球心 需要 大于 (3)B (4)B (5)利用平抛运动的轨迹的抛物线和圆周运动知识证明即可【解析】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解答。(1)本实验中要保证小球飞出斜槽末端时的速度为水平,即小球做平抛运动,且每次飞出时的速度应相同,所以只要每次将小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即可,故BD正确;(2)a.平抛运动的起始点应为钢球静置于Q点时,钢球的球心对应纸上的位置,由于平抛运

24、动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在确定y轴时需要y轴与重锤线平行;b.由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即在相等时间间隔内所通过的位移之比为可知,由于A点不是抛出点,所以;设AB,BC间所用的时间为T,竖直方向有:,水平方向有:,联立解得:;(3)A项:从细管水平喷出稳定的细水柱,由于细水柱射出后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且水的液面高的时候速度大,液面低的时候速度小,故不可行;B项:用频闪照相在同一底片上记录小球不同时刻的位置即平抛运动的轨迹上的点,平滑连接在一起即为平抛运动轨迹,所以此方案可行;C项:将铅笔垂直于竖直的白板放轩,以一定初速度水平抛出,笔尖与白纸间有摩擦阻力的作用,所以铅笔作的不是平

25、抛运动,故此方案不可行;(4)由平抛运动竖直方向运动可知,时间,所以只要高度相同,时间相同,故B正确;(5)由平抛运动可知,竖直方向:,水平方向:,联立解得:,即抛出物体的轨迹为抛物线,当抛出的速度越大,在抛物线上某点的速度足以提供该点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物体的轨迹从抛物线变为圆。5(2019江苏卷)某兴趣小组用如题10-1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理(1)有两种工作频率均为50 Hz的打点计时器供实验选用:A电磁打点计时器B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为使纸带在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较小,应选择 (选填“A”或“B”);(题10-1图)(2)保持长木板水平,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后端,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实验中

26、,为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在砝码盘中慢慢加入沙子,直到小车开始运动同学甲认为此时摩擦力的影响已得到消除同学乙认为还应从盘中取出适量沙子,直至轻推小车观察到小车做匀速运动看法正确的同学是 (选填“甲”或“乙”);(3)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后,在砝码盘中加入砝码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松开小车,小车运动;纸带被打出一系列点,其中的一段如题10-2图所示。图中纸带按实际尺寸画出,纸带上A点的速度vA= m/s;(题10-2图)(4)测出小车的质量为M,再测出纸带上起点到A点的距离为L小车动能的变化量可用Ek=算出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实验中,小车的质量应 (选填“远大于”“远小于”或“接近”)

27、砝码、砝码盘和沙子的总质量,小车所受合力做的功可用W=mgL算出,多次测量,若W与Ek均基本相等则验证了动能定理。【答案】(1)B (2)乙 (3)0.31(0.300.33都算对) (4)远大于【解析】(1)为使纸带在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较小,应选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即B;(2)当小车开始运动时有小车与木板间的摩擦为最大静摩擦力,由于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所以甲同学的看法错误,乙同学的看法正确;(3)由图可知,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约为0.62 cm,打点时间间隔为0.02 s,所以速度为;(4)对小车由牛顿第二定律有:,对砝码盘由牛顿第二定律有:,联立解得:,当M远大于m时,有:,所以应满足:M远

28、大于m。6(2019浙江选考)(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在使用弹簧秤时,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B每次拉伸橡皮筋时,只要使橡皮筋伸长量相同即可C橡皮筋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D描点确定拉力方向时,两点之间的距离应尽可能大一些(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两个相同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板上,前段各系一条细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中可放重物。小车的停和动通过用黑板擦按住小车后的细线和抬起来控制,如图1所示。实验要求小盘和重物所受的重力近似等于使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力。请指出图2中错误之处:_。调整好装置后,在某次实验中测得两小车的

29、位移分别是x1和x2,则两车的加速度之比为_。【答案】(1)AD (2)拉小车的细绳与木板没有平衡,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没有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解析】(1)弹簧秤是否与木板平面平行,将会影响弹簧秤的读数,即力的大小,A正确;两次拉橡皮筋,要使橡皮筋的结点到达同一位置,并不是两次拉橡皮筋的伸长量相同,也不一定橡皮条要在两细线的夹角平分线上,BC错误;在记录力的方向时,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作图时产生的角度误差会减小,D正确;(2)实验要求小盘和重物所受的重力近似等于使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力,则必须满足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从图2可知托盘的质量150 g,小车的质量200

30、g,达不到要求;拉小车的细绳与木板没有平行;两小车的运动时间相同,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可得。7(2019浙江选考)小明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的装置如图1所示,悬挂在O点的单摆由长为l的细线和直径为d的小球A组成,小球A与放置在光滑支撑杆上的直径相同的小球B发生对心碰撞,碰后小球A继续摆动,小球B做平抛运动。图1 图2(1)小明用游标卡尺测小球A直径如图2所示,则d=_mm。又测得了小球A质量m1,细线长度l,碰撞前小球A拉起的角度和碰撞后小球B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x、竖直下落高度h。为完成实验,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2)若A、B两球碰后粘在一起形成新单摆,其周期_(选填“小于”、“等于

31、”或“大于”)粘合前单摆的周期(摆角小于5)。【答案】(1)14.40 (2)小球B质量m2,碰后小球A摆动的最大角 (3)大于【解析】(1)球的直径为d=14 mm+8 mm=14.40 mm;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碰撞前瞬间球A的速度(),碰撞后仍可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计算小球A的速度,所以需要小球A碰后摆动的最大角;小球B碰撞后做平抛运动,根据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可得小球B的速度,要求B的动量所以需要测量小球B的质量;(2)黏在一起后,球的重心发生变化,如图所示,摆长发生变化,故根据单摆周期可得周期变大。【2018年】1. (2018年全国卷)如图(a),一弹簧上端固定在支架顶端,下端悬挂一托

32、盘:一标尺由游标和主尺构成,主尺竖直固定在弹簧左边;托盘上方固定有一能与游标刻度线准确对齐的装置,简化为图中的指针。现要测量图(a)中弹簧的劲度系数,当托盘内没有砝码时,移动游标,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此时标尺读数为1.950 cm;当托盘内放有质量为0.100 kg的砝码时,移动游标,再次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标尺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_c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0 m/s2,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N/m(保留3位有效数字)。【答案】 (1). 3.775 (2). 53.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游标卡尺的读数,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胡克定律及其相关的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教材

33、上游标卡尺的使用和探究弹簧的伸长与形变量的关系实验知识的能力。实验所用的游标卡尺精度为0.05mm,游标卡尺上游标第15条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对齐,根据游标卡尺的读数规则,图(b)所示的游标卡尺读数为3.7cm+150.05mm=3.7cm+0.075cm=3.775cm。托盘中放有质量为m=0.100kg的砝码时,弹簧受到的拉力F=mg=0.1009.8N=0.980N,弹簧伸长x=3.775cm-1.950cm=1.825cm=0.01825m,根据胡克定律,F=kx,解得此弹簧的劲度系数k=F/x=53.7N/m。2. (2018年全国II卷)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之间的

34、摩擦因数。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线两端分别与木块和弹簧秤相连,滑轮和木块之间的细线保持水平,在木块上放置砝码。缓慢向左拉动水平放置的木板,当木块和砝码相对桌面静止且木板仍在继续滑动时,弹簧秤的示数即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某次实验所得数据在下表中给出,其中的值从图(b)中弹簧秤的示数读出。砝码的质量m/kg0.050.100.150.200.25滑动摩擦力f/N2.152.362.552.93回答下列问题(1)=_N(2)在图(c)的坐标纸上补齐未画出的数据点_并绘出f-m图线_;(3)f与m、木块质量M、木板和木块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及重力加速度大小g之间的关系式f=_,f-m图线(直线)的

35、斜率的表达式k=_;(4)取g=9.80 m/,由绘出的f-m图线求得(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 (1). (1)2.75 (2). (2)如图所示 (3). (3)(M+m)g (4). g (5). (4)0.40【解析】描点连线时要注意让所有点均匀分布在线上或线的两边要结合图像坐标整理出相应的数学函数,然后观测斜率和截距分别代表什么。(1)指针在2.7与2.8之间,估读为 (2)描点画线注意让所有点均匀分布在线上或线的两边,作图如下:(3)木块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根据滑动摩擦力的定义知 把公式化简可得: 所以图像的斜率 (4)取g=9.80 m/,取图像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求斜率 则 3.

36、 (2018年全国卷)甲、乙两同学通过下面的实验测量人的反应时间。实验步骤如下:(1)甲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量程为L的木尺上端,让木尺自然下垂。乙把手放在尺的下端(位置恰好处于L刻度处,但未碰到尺),准备用手指夹住下落的尺。 (2)甲在不通知乙的情况下,突然松手,尺子下落;乙看到尺子下落后快速用手指夹住尺子。若夹住尺子的位置刻度为L1,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乙的反应时间为_(用L、L1和g表示)。(3)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9.80 m/s2,L=30.0 cm,L1=10.4 cm,乙的反应时间为_s。(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4)写出一条提高测量结果准确程度的建议:_。【答案】 (1

37、). (2). 0.20 (3).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初始时乙的手指尽可能接近尺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由落体运动及其相关的知识点。根据题述,在乙的反应时间t内,尺子下落高度h=L-L1,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h=gt2,解得t=。代入数据得:t=0.20s。4. (2018年天津卷)某研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所用器材有:方木板一块,白纸,量程为5 N的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条(带两个较长的细绳套),刻度尺,图钉(若干个)。具体操作前,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关于实验操作的建议,其中正确的有_。A橡皮条应和两绳套夹角的角平分线在一条直线上B重复实验再次进行验证时,结点O的位置可以与前一次

38、不同C使用测力计时,施力方向应沿测力计轴线;读数时视线应正对测力计刻度D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时的拉力必须都小于只用一个测力计时的拉力该小组的同学用同一套器材做了四次实验,白纸上留下的标注信息有结点位置O,力的标度、分力和合力的大小及表示力的作用线的点,如下图所示。其中对于提高实验精度最有利的是_。【答案】 (1). BC (2). B【解析】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具有普遍性,在实验过程中不应让橡皮条的拉力方向具有特殊的角度或位置,A错误;只有每一次实验时用一个力和用两个力拉的效果相同即可,即O点位置相同,不需要每次实验的O点位置都相同,B正确;使用测力计时,施力方向应沿测力计轴线;读数时,视

39、线应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C正确;合力可以大于任一个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还可以小于任一分力,D错误;AD实验中选取的力的标度过大,导致画力时,线段太短,不利于实验精确度;B图和C图选用的标度相同,但C中力太小,不利于作平行四边形,故B符合题意;5. (2018年北京卷) 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主要实验步骤如下:a安装好实验器材。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长木板运动,重复几次。b选出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找一个合适的点当作计时起点O(t=0),然后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T选取一个计数点,如图2中A、B、C、D、E、F所示。c通过测量、计算可以得到在打A、B、C、D、E

40、点时小车的速度,分别记作v1、v2、v3、v4、v5d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纸上描点,如图3所示。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在下列仪器和器材中,还需要使用的有_和_(填选项前的字母)。A电压合适的50 Hz交流电源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刻度尺D秒表E天平(含砝码)(2)在图3中已标出计数点A、B、D、E对应的坐标点,请在该图中标出计数点C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v-t图像_。(3)观察v-t图像,可以判断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依据是_。v-t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是_。(4)描绘v-t图像前,还不知道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表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

41、度,从理论上讲,对t的要求是_(选填“越小越好”或“与大小无关”);从实验的角度看,选取的x大小与速度测量的误差_(选填“有关”或“无关”)。(5)早在16世纪末,伽利略就猜想落体运动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当时只能靠滴水计时,为此他设计了如图4所示的“斜面实验”,反复做了上百次,验证了他的猜想。请你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利用伽利略“斜面实验”检验小球的速度是随时间均匀变化的_。【答案】 (1). A C (2). 如图所示: (3). 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加速度 (4). 越小越好 有关 (5). 如果小球的初速度为0,其速度,那么它通过的位移xt2。因此,只要测量小球

42、通过不同位移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检验小球的速度是否随时间均匀变化。【解析】(1)打点计时器需用交流电源;为了计算速度需要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故需要的仪器选AC(2)利用所给点迹描点连线,得图像其中C点的横坐标为3T,纵坐标为 (3)结合图像可以看出小球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所以小球做匀加速运动,图像的斜率代表了运动时的加速度. (4) 越小,则 越接近计数点的瞬时速度,所以越小越好,计算速度需要用到 的测量值,所以大小与速度测量的误差有关。(5)如果小球的初速度为0,其速度,那么它通过的位移xt2。因此,只要测量小球通过不同位移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检验小球的速度是否随时间均匀变化。(要检验小球的速度

43、是随时间均匀变化的,可以检验小球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利用滴水可以得到小球的运动时间,并测出小球在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则可以验证。)6. (2018年江苏卷)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量重力加速度g细绳跨过固定在铁架台上的轻质滑轮,两端各悬挂一只质量为M的重锤实验操作如下:用米尺量出重锤1底端距地面的高度H;在重锤1上加上质量为m的小钩码;左手将重锤2压在地面上,保持系统静止释放重锤2,同时右手开启秒表,在重锤1落地时停止计时,记录下落时间;重复测量3次下落时间,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值t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可以减小对下落时间t测量的_(选填“偶然”或“系统”)误差(2)实验要求小钩

44、码的质量m要比重锤的质量M小很多,主要是为了_A、使H测得更准确B、使重锤1下落的时间长一些C、使系统的总质量近似等于2MD、使细绳的拉力与小钩码的重力近似相等(3)滑轮的摩擦阻力会引起实验误差现提供一些橡皮泥用于减小该误差,可以怎么做_?(4)使用橡皮泥改进实验后,重新进行实验测量,并测出所用橡皮泥的质量为m0用实验中的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g,得g=_【答案】 (1). (1)偶然 (2). (2)B (3). (3)在重锤1上粘上橡皮泥,调整橡皮泥质量直至轻拉重锤1能观察到其匀速下落 (4). (4)【解析】本题考查重力加速度的测量,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1)时间测量是人为操作快慢和

45、读数问题带来的误差,所以属于偶然误差。(2)由于自由落体的加速度较大,下落H高度的时间较短,为了减小测量时间的实验误差,就要使重锤下落的时间长一些,因此系统下降的加速度要小,所以小钩码的质量要比重锤的质量小很多。(3)为了消除滑轮的摩擦阻力,可用橡皮泥粘在重锤1上,轻拉重锤放手后若系统做匀速运动,则表示平衡了阻力。(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又,解得。【2017年】1【2017新课标卷】(5分)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

46、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m/s,加速度大小为_m/s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1)从右向左 (2)0.19 0.037【解析】(1)小车在阻力的作用下,做减速运动,由图(b)知,从右向左相邻水滴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以小车在桌面上是从右向左运动;(2)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所以相邻两水滴间的时间间隔为:,所以

47、A点位置的速度为:,根据逐差法可求加速度:,解得a=0.037 m/s2。2【2017新课标卷】(6分)某探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画有坐标轴(横轴为x轴,纵轴为y轴,最小刻度表示1 mm)的纸贴在水平桌面上,如图(a)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Q固定在y轴上的B点(位于图示部分之外),另一端P位于y轴上的A点时,橡皮筋处于原长。(1)用一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P端沿y轴从A点拉至坐标原点O,此时拉力F的大小可由测力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F的大小为_N。(2)撤去(1)中的拉力,橡皮筋P端回到A点;现使用两个测力计同时拉橡皮筋,再次将P端拉至O点。此时观察到两个拉力分别沿

48、图(a)中两条虚线所示的方向,由测力计的示数读出两个拉力的大小分别为F1=4.2 N和F2=5.6 N。(i)用5 mm长度的线段表示1 N的力,以O为作用点,在图(a)中画出力F1、F2的图示,然后按平形四边形定则画出它们的合力F合;(ii)F合的大小为_N,F合与拉力F的夹角的正切值为_。若F合与拉力F的大小及方向的偏差均在实验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则该实验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答案】(1)4.0 (2)(i)如图 (ii)4.0 0.05 【解析】(1)由图可知,F的大小为4.0 N。(2)作力F1、F2的图示,作出合力F合,F合长为20 mm,所以F合大小为4.0 N,F合与拉力

49、F的夹角的正切值为0.05。3【2017新课标卷】(6分)某同学研究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滑块、长度不同的矩形挡光片、光电计时器。实验步骤如下:如图(a),将光电门固定在斜面下端附近;将一挡光片安装在滑块上,记下挡光片前端相对于斜面的位置,令滑块从斜面上方由静止开始下滑;当滑块上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用光电计时器测得光线被挡光片遮住的时间t;用s表示挡光片沿运动方向的长度,如图(b)所示,表示滑块在挡光片遮住光线的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求出;将另一挡光片换到滑块上,使滑块上的挡光片前端与中的位置相同,令滑块由静止开始下滑,重复步骤、;

50、多次重复步骤;利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作出t图,如图(c)所示。完成下列填空:(1)用a表示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用vA表示挡光片前端到达光电门时滑块的瞬时速度大小,则与vA、a和t的关系式为= 。(2)由图(c)可求得,vA= cm/s,a= c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答案】 52.1 16.3(15.816.8)【解析】(1)设挡光片末端到达光电门的速度为v,则由速度时间关系可知: ,且联立解得: ;(2)由图(c)可求得vA=52.1 cm/s, ,即a=16.6 cm/s2。4【2017天津卷】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验证

51、机械能守恒定律。对于该实验,下列操作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利的是_。A重物选用质量和密度较大的金属锤B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面内上下对正C精确测量出重物的质量D用手托稳重物,接通电源后,撒手释放重物某实验小组利用上述装置将打点计时器接到50 Hz的交流电源上,按正确操作得到了一条完整的纸带,由于纸带较长,图中有部分未画出,如图所示。纸带上各点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计时点,其中O点为纸带上打出的第一个点。重物下落高度应从纸带上计时点间的距离直接测出,利用下列测量值能完成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选项有_。AOA、AD和EG的长度 BOC、BC和CD的长度CBD、CF和EG的长度 DAC、BD和EG的长度【答案】A

52、B BC【解析】重物选用质量和密度较大的金属锤,减小空气阻力,以减小误差,故A正确;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面内上下对正,减小纸带和打点计时器之间的阻力,以减小误差,故B正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是: ,重物质量可以消掉,无需精确测量出重物的质量,故C错误;用手拉稳纸带,而不是托住重物,接通电源后,撒手释放纸带,故D错误。由EG的长度长度可求出打F点的速度vF,打O点的速度v1=0,但求不出OF之间的距离h,故A错误;由BC和CD的长度长度可求出打C点的速度vC,打O点的速度v1=0,有OC之间的距离h,可以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故B正确;由BD和EG的长度可分别求出打C点的速度v1和打F点的

53、速度v2,有CF之间的距离h,可以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故C正确;AC、BD和EG的长度可分别求出打BCF三点的速度,但BC、CF、BF之间的距离都无法求出,无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故D错误。5【2017北京卷】(18分)如图1所示,用质量为m的重物通过滑轮牵引小车,使它在长木板上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利用该装置可以完成“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直流电源 B交流电源(2)实验中,需要平衡摩擦力和其他阻力,正确操作方法是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把长木板右端垫高 B改变小车的质量在不挂重物且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的情况下,

54、轻推一下小车,若小车拖着纸带做匀速运动,表明已经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A计时器不打点 B计时器打点(3)接通电源,释放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将打下的第一个点标为O。在纸带上依次取A、B、C若干个计数点,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测得A、B、C各点到O点的距离为x1、x2、x3,如图2所示。实验中,重物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可认为小车所受的拉力大小为mg。从打O点到打B点的过程中,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_,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_。(4)以v2为纵坐标,W为横坐标,利用实验数据作出如图3所示的v2W图象。由此图象可得v2随W变化的表达式为_。根据功与能的关系,动能的表达

55、式中可能包含v2这个因子;分析实验结果的单位关系,与图线斜率有关的物理量应是_。(5)假设已经完全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若重物质量不满足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则从理论上分析,图4中正确反映v2W关系的是_。【答案】(1)B (2)A B (3)mgx2 (4)v2=kW,k=(4.55.0) kg1 质量 (5)A【解析】(1)打点计时器均使用交流电源,选B。(2)平衡摩擦和其他阻力,是通过垫高木板右端,构成斜面,使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跟它们平衡,选A;平衡摩擦力时需要让打点计时器工作,纸带跟打点计时器限位孔间会有摩擦力,且可以通过纸带上打出的点迹判断小车的运动是否为匀速直线运动,选B

56、。(3)小车拖动纸带移动的距离等于重物下落的距离,又小车所受拉力约等于重物重力,因此W=mgx2;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因此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为打AC段的平均速度,则。(4)由图3可知,图线斜率k4.7 kg1,即v2=4.7 kg1W;设小车质量为M,根据动能定理有,变形得,即k=,因此与图线斜率有关的物理量为质量。(5)若m不满足远小于M,则由动能定理有,可得,v2与W仍然成正比关系,选A。6【2017江苏卷】(8分)利用如题101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小车的质量为M=200.0 g,钩码的质量为m=10.0 g,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 Hz的交流电(1)挂钩码前

57、,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应调节木板右侧的高度,直至向左轻推小车观察到_(2)挂上钩码,按实验要求打出的一条纸带如题102图所示选择某一点为O,依次每隔4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记录在纸带上计算打出各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其中打出计数点“1”时小车的速度v1=_m/s(3)将钩码的重力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取g=9.80 m/s,利用W=mg算出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利用算出小车动能,并求出动能的变化量计算结果见下表2.452.923.353.814.262.312.733.123.614.00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答题卡的方格纸上作出图象(4)实验结果表明,总是略小于W某同

58、学猜想是由于小车所受拉力小于钩码重力造成的用题中小车和钩码质量的数据可算出小车受到的实际拉力F=_N【答案】(1)小车做匀速运动 (2)0.228(3)如图所示 (4)0.093【解析】(1)小车能够做匀速运动,纸带上打出间距均匀的点,则表明已平衡摩擦;(2)相临计数点间时间间隔为T=0.1 s,;(3)描点画图,如图所示。学科网;(4)对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m+M)a,钩码:mgFT=ma,联立解得绳上的拉力:【2016年】12016浙江卷 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得图中弹簧OC的劲度系数为500 N/m.如图1所示,用弹簧OC和弹簧秤a、b做“探究求合

59、力的方法”实验在保持弹簧伸长1.00 cm不变的条件下:图17(1)若弹簧秤a、b间夹角为90,弹簧秤a的读数是_N(图2中所示),则弹簧秤b的读数可能为_N.(2)若弹簧秤a、b间夹角大于90,保持弹簧秤a与弹簧OC的夹角不变,减小弹簧秤b与弹簧OC的夹角,则弹簧秤a的读数_、弹簧秤b的读数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3.003.023.94.1(有效数不作要求)(2)变大变大【解析】 (1)由图可知弹簧秤a的读数是F13.00 N;因合力为Fkx5000.01 N5 N,两分力夹角为90,则另一个分力为F24.0 N.(2)若弹簧秤a、b间夹角大于90,保持弹簧秤a与弹

60、簧OC的夹角不变,减小弹簧秤b与弹簧OC夹角,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弹簧秤a的读数变大,弹簧秤b的读数变大22016天津卷 (2)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必要的措施是_图1A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C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D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他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1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s13.59 cm,s24.41 cm,s35.19 cm,s45.97 cm,s56.78 cm,s67.64 cm,则小车的加速度a_m/s2(要求充分利

61、用测量的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B_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1【答案】AB0.800.40【解析】 实验时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否则小车不做匀变速运动,A正确;实验开始时要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B正确;此实验中只需保证小车做匀加速运动,不用考虑小车与钩码的质量关系及平衡摩擦力的问题 ,C、D错误. 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1 s,由逐差法可以得出a0.80 m/s2,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B0.40 m/s.32016全国卷 某物理课外小组利用图(a)中的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图中,置于实验台上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其右端固定一轻

62、滑轮;轻绳跨过滑轮,一端与放在木板上的小滑车相连,另一端可悬挂钩码本实验中可用的钩码共有N5个,每个质量均为0.010 kg.实验步骤如下:(1)将5个钩码全部放入小车中,在长木板左下方垫上适当厚度的小物块,使小车(和钩码)可以在木板上匀速下滑图1(2)将n(依次取n1,2,3,4,5)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其余Nn个钩码仍留在小车内;用手按住小车并使轻绳与木板平行释放小车,同时用传感器记录小车在时刻t相对于其起始位置的位移s,绘制s t图像,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相应的加速度a.(3)对应于不同的n的a值见下表n2时的s t图像如图(b)所示;由图(b)求出此时小车的加速度(保留2位有效数字),将

63、结果填入下表n12345a/(ms2)0.200.580.781.00(4)利用表中的数据在图(c)中补齐数据点,并作出an图像从图像可以看出: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图1(5)利用an图像求得小车(空载)的质量为_ kg(保留2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g取9.8 m/s2)(6)若以“保持木板水平”来代替步骤(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标号)Aan图线不再是直线Ba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不过原点Ca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的斜率变大 【答案】(3)0.39(0.370.49均可)(4)an图线如图所示(5)0.45(0.430.47均可)(6)B

64、C【解析】 (3)系统做匀加速直线运动,sat2,由图(b)可知,当t2 s时,s0.78 m,代入解得a0.39 m/s2.(4)由题意知描点法作图所得的必须是一条直线(5)对于挂在下面的n个钩码,有nmgFnma;对于小车(含剩下的钩码),有FM(Nn)ma;两式相加得nmg(MNm)a;解得an,可见an图像的斜率表示,由an图可知斜率k0.196,所以0.196,解得M0.45 kg.(6)木板水平时要考虑摩擦力的影响,对于挂在下面的n个钩码,有nmgFnma;对于小车(含剩下的钩码),有FM(Nn)mgM(Nn)ma;两式相加得nmgM(Nn)mg(MNm)a,去中括号得n(mgmg

65、)(MNm)g(MNm)a,移项化简得n(mgmg)(MNm)(ag),解得angn9.8,可见an图像仍是一条直线,但其斜率要变大,且不过坐标原点4【2016全国卷】某物理小组对轻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轻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物块接触而不连接,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物块连接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由静止释放物块,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图1(1)实验中涉及下列操作步骤:把纸带向左拉直松手释放物块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并测量弹簧压缩量上述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填入代表步骤的序号)(2)图(b)中M

66、和L纸带是分别把弹簧压缩到不同位置后所得到的实际打点结果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由M纸带所给的数据,可求出在该纸带对应的实验中物块脱离弹簧时的速度为_ m/s.比较两纸带可知,_(填“M”或“L”)纸带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图1【答案】 (1)(2)1.29M【解析】(2)脱离弹簧后物块应该做匀速直线运动,则v102 m/s1.29 m/s.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物块脱离弹簧时动能越大,则弹簧被压缩时的弹性势能越大,故EpMEpL.5【2016四川卷】 .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测量弹簧的弹性势能将弹簧放置在水平气垫导轨上,左端固定,右端在O点;在O点右侧的B、C位置各安

67、装一个光电门,计时器(图中未画出)与两个光电门相连先用米尺测得B、C两点间距离s,再用带有遮光片的滑块压缩弹簧到某位置A,由静止释放,计时器显示遮光片从B到C所用的时间t,用米尺测量A、O之间的距离x.图1(1)计算滑块离开弹簧时速度大小的表达式是_(2)为求出弹簧的弹性势能,还需要测量_A弹簧原长 B当地重力加速度C滑块(含遮光片)的质量(3)增大A、O之间的距离x,计时器显示时间t将_A增大 B减小C不变【答案】 (1)v(2)C(3)B【解析】(1)滑块离开弹簧后做匀速直线运动,与BC间的速度相同,故v.(2)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成了滑块的动能,所以还需要测量滑块(含遮光片)的质量,故

68、C对(3)增大A、O之间的距离x,滑块获得的动能增大,速度增大,故计时器显示的时间t将减小,B对6【2016全国卷】 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交流电源,可以使用的频率有20 Hz、30 Hz和40 Hz,打出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图1该同学在实验中没有记录交流电的频率f,需要用实验数据和其他题给条件进行推算(1)若从打出的纸带可判定重物匀加速下落,利用f和图(b)中给出的物理量可以写出:在打点计时器打出B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_,打出C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_,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_(2)已测得s18.89 cm,s29.50 cm,

69、s310.10 cm;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0 m/s2,实验中重物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约为其重力的1%.由此推算出f为_ Hz.【答案】 (1)(s1s2)f(s2s3)f(s3s1)f2(2)40【解析】(1)B点对应的速度vB,C点对应的速度vC,加速度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11%)ma,则频率f40 Hz.7【2016北京卷】 (2)利用图1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为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需要比较重物下落过程中任意两点间的_A动能变化量与势能变化量B速度变化量和势能变化量C速度变化量和高度变化量除带夹子的重物、纸带、铁架台(含铁夹)、电磁打点计时器、导线及开关外,在下

70、列器材中,还必须使用的两种器材是_A交流电源 B刻度尺C天平(含砝码)图1实验中,先接通电源,再释放重物,得到图1所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取三个连续打出的点A、B、C,测得它们到起始点O的距离分别为hA、hB、hC.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T.设重物的质量为m.从打O点到打B点的过程中,重物的重力势能变化量Ep_,动能变化量Ek_图1大多数学生的实验结果显示,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原因是_A利用公式vgt计算重物速度B利用公式v计算重物速度C存在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的影响D没有采用多次实验取平均值的方法某同学用下述方法研究机械能是否守恒:在纸带上选取多个计数点,

71、测量它们到起始点O的距离h,计算对应计数点的重物速度v,描绘v2h图像,并做如下判断:若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重物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请你分析论证该同学的判断依据是否正确【答案】AABmghBmC该同学的判断依据不正确在重物下落h的过程中,若阻力f恒定,有mghfhmv20解得v22h.由此可知,v2h图像就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要想通过v2h图像的方法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还必须看图像的斜率是否接近2g【解析】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动能的减少量和重力势能的增加量相等,选项A正确需要用低压交流电源接电磁打点计时器,需要用刻度尺测量纸带上点迹间距离选择A、B.EpmghB,Ekmv由匀变速直线运

72、动规律可知,vB代入可得,Ekm.由于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的影响,有一部分重力势能会转化为热能选项C正确8【2016江苏卷】 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一根细线系住钢球,悬挂在铁架台上,钢球静止于A点,光电门固定在A的正下方在钢球底部竖直地粘住一片宽度为d的遮光条将钢球拉至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t可由计时器测出,取v作为钢球经过A点时的速度记录钢球每次下落的高度h和计时器示数t,计算并比较钢球在释放点和A点之间的势能变化大小Ep与动能变化大小Ek,就能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图1(1)用Epmgh计算钢球重力势能变化的大小,式中钢球下落高度h应测量释放时的钢球球

73、心到_之间的竖直距离A钢球在A点时的顶端B钢球在A点时的球心C钢球在A点时的底端(2)用Ekmv2计算钢球动能变化的大小,用刻度尺测量遮光条宽度,示数如图1所示,其读数为_cm.某次测量中,计时器的示数为0.0100 s,则钢球的速度为v_m/s.图1(3)下表为该同学的实验结果:Ep/(102 J)4.8929.78614.6919.5929.38Ek/(102 J)5.0410.115.120.029.8他发现表中的Ep与Ek之间存在差异,认为这是由于空气阻力造成的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说明理由(4)请你提出一条减小上述差异的改进建议【答案】 (1)B(2)1.50(1.491.51 都算

74、对)150(1.491.51 都算对)(3)不同意,因为空气阻力会造成Ek小于Ep,但表中Ek大于Ep.(4)分别测出光电门和球心到悬点的长度L和l,计算Ek时,将v折算成钢球的速度vv.【解析】(2)读数时要注意最小分度是1毫米,要估读到最小分度的下一位,速度v1.50 m/s.(3)因为空气阻力会使动能的增加量Ek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但表中Ek大于Ep,所以不同意他的观点(4)据图可看出,光电门计时器测量的是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而此时遮光条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比小球的速度大,因为它们做的是以悬点为圆心的圆周运动,半径不等,所以速度不能等同,而这位同学误以为相同,从而给实验带来了系统误差改进方法:根据它们运动的角速度相等,分别测出光电门和球心到悬点的长度L和l,计算Ek时,将v折算成钢球的速度v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