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91.50KB ,
资源ID:235153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515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精神文明.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精神文明.doc

1、【专题二】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精神文明【考情分析】本专题近三年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一、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考查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如: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等。考查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如:义和团运动等。2考查抗日战争,如: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淞沪会战、百团大战等中国近代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考查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2考查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2、3考查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领导地位的形成。4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如:国民革命、“工农武装割据”、解放战争等,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三、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如: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时间、初步发展的史实、“短暂的春天”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和后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对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影响。2考查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3考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3、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如:林则徐、魏源、四洲志、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2考查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3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知识交汇】一、对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的规律性认识1从原因来看,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是列强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结果,实质上体现了它们以资本主义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它们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列

4、强在发动战争之前总要寻找借口,但其根本目的是要通过武力打开和占领中国市场,攫取侵略权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决定的。当然,中国的落后和历届政府的腐败,也是列强敢于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原因之一。2从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来看,两次鸦片战争主要是以战争为手段,以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为目的,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商品倾销的愿望;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则是以侵吞中国邻国和边疆地区,扩大资本输出为目的,反映出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分割世界的要求;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以镇压中国革命和瓜分中国为主要目的,是资本输出导致领土瓜分的必然反映;至于日本发动

5、的侵华战争,则是30年代日本法西斯主义妄图独占中国、征服世界的称霸战争,是帝国主义阵营分化的结果,也是东西方帝国主义矛盾斗争的必然结果。3从发动者来看,侵华国家经历了由一国到多国,再由多国到一国的变化。先是以英国为首的欧美列强,接着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加入,最后是美日两国在中国进行激烈的争夺。在地域上由欧洲列强为主到以美日两国为主,反映了近现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向它的两侧转移的变化趋势。4从规模来看,战争的持续时间一次比一次长,涉及地区一次比一次广,危害程度一次比一次大。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甲午中日战争又大大超过了中法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在国家、军队的数量上和赔款

6、数目上都远远超过了以前历次战争。至于3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则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5从结果和影响来看,除了3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失败告终外,其他历次侵略战争都以中国的失败宣告结束,失败的基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生产技术的落后和政治的腐败。同时,每一次侵华战争,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近代中国落伍的最主要根源。尤其是两次鸦片战争和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不仅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不断觉醒,在历次侵华战争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二、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民主革命运动的主要特点基本特点同中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要矛盾、国际背景和敌情等条件密切相关。具体而言:1

7、反帝反封建相结合。有时以反侵略为主,有时以反封建为主,但这“两反”总是相结合的。2中国人民的敌人内外勾结,异常强大、凶残,尤其是日本法西斯主义。故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有五性:长期性、复杂性、艰苦性、曲折性和连续性。3反抗斗争的潜能巨大,爱国的凝聚力强,革命动力深广。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团结一切进步力量的核心。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农民是主力军。4抗争的方式多种多样。人民武装的革命战争起决定性作用。5是相关历史时期的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最典型。6前赴后继,百折不挠,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创建了人民的新中国,清除了列强的侵华势力。历史证明:中华民族 能够自立自强,救亡图

8、存,能够打败任何一个妄图灭亡中国的帝国主义。三、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的不同点1指导思想:五四运动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而辛亥革命则是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2革命性质和发展方向:辛亥革命性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其发展方向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而五四运动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3革命的主力:五四运动的主力是无产阶级,而辛亥革命的主力则是民族资产阶级。4领袖人物:五四运动的领袖人物是十月革命影响下的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辛亥革命领袖人物是资产阶级革命派。5群众基础:五四运动有广大工人、学生和市民参加,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辛亥革命则脱离了人民群众。6革命彻

9、底性:五四运动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而辛亥革命则缺乏彻底地反帝反封建。6影响不同: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相结合,为中团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而辛亥革命则使民主工会和观念深入人心。四、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有:社会性质相同,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相同,即反帝反封建性质相同,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2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点主要是:(1)领导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2)指导思想: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从君主立宪制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

10、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争取创建人民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3)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4)结果与前途: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后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完成,在这一意义上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5)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

11、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6)所处的国际背景:前者处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和最终确立时期,后者却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五、1927年国民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的比较11927年国民大革命和辛亥革命的不同点是:(1)背景:辛亥革命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大革分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领导阶级: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国民大革命是四个革命阶级联合的统一战线领导的。(3)革命成果:辛亥革分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国民大革命基本打垮了北洋军阀。(4)群众基础:辛亥革命只依靠革命党人的力量;国民大革命依靠的是工农力量。这两次革命都以失败而告终。2其失败的相同点:(1)客观上:都受

12、到了帝国主义的干涉,辛亥革命是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国民大革命中,英美支持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寻致其失败。(2)主观上:都由于革命领导的软弱、妥协使革命失败。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不敢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国民大革命中,中共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对蒋、汪的反革命活动姑息迁就,并压制工农运动,妥协退让。六、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比较1相同:两次合作都是由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第一次是为解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第二次是为解决民族矛盾;都是由中国共产党首先倡导并促成的,也是在国民党表达了合作态度后完成的。共产国际都起了

13、积极的促进作用。都对中国革命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2不同:(1)背景:前者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帝国主义的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全国人民要求打倒列强除军阀。后者是日本帝国主义以灭亡中国为目的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2)范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比革命统一战线的范围广泛,它具有空前广泛的民族性。它不仅包括以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还包括其他的爱国反日人士。(3)形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一个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为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统一政治纲领;而革命统一战线有统一的政府机构,有统一的政治纲领新三民主义。(4)合作方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党外合作,革命统一战线是党内合作方式

14、。(5)政权和军队的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双方各自拥有军队和政权;革命统一战线的军队和政权基本上都由国民党掌握。(6)内部斗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即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革命统一战线存在着国民党右派争夺领导权的斗争。(7)结果:革命统一战线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而中途破裂,导致大革命失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尽管存在着矛盾和斗争,但在中共的努力维护下,坚持到抗战的全面胜利。任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是打败法西斯日本,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革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实现国家的统。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孙中

15、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主要不同点1革命性质与范畴:辛亥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后,属于新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2革命领导阶级:辛亥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民族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阶级是中国无产阶级。3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4革命的目的和前途: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前途是发展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前途是社会主义。5革命的

16、道路:辛亥革命没有建立统一的革命军队,没有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走了城市武装起义和各省宣布独立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统一的革命军队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走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6革命的彻底性和结果:辛亥革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提不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帝国主义扶植的袁世凯窃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由于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坚决性和彻底性,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经过28年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伟大胜利。八、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历程1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

17、产生。(2)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步发展。(3)19121919年:进一步发展。(4)19271949年:从较快发展到毁灭性打击。(5)19491956年:从合理调整到社会主义改造。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进行的,与欧美各国相比,具有如下特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民族资产阶级始终没有真正掌握中国近代化的领导权;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畸形

18、,产业结构不协调。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重工业特别是钢铁、机械、电力、石油等工业尤为微弱;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3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作用的认识。(1)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中国近代化和社会进步。(2)政治上,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思想上,为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西学的传播不断冲击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并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

19、阶级的政治斗争(1)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反映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早期维新思想随之兴起。(2)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是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经济基础。(3)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有发展,但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阻碍寻求独立发展的道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兴起。(4)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商业出现短暂春天,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首先要求在思想文化上展开反封建斗争,新文化运动兴起。同时,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20、的转化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和作用: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中国现代化。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逐渐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的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

21、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的影响。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和经济成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改变了我国的经济结构,并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同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经济的侵略;在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调整起了积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从政治上看,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在中国出现了新的阶级因素,影响和改变着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2、,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诞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主张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西方进行“商战”,文化上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等,尽管这些主张并没有付诸实践,但却为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奠定了基础。19世纪末,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时期,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进行维新变法,要求设议院,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对中国的政治和历史发展起了积极的影响。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力量迅速增强,在政治上出现了“民主共和”的历史潮流;与此同时也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

23、定了阶级基础。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官僚资本急剧膨胀,再加上战后美国加紧经济侵略,使民族资本日益萎缩,民族资产阶级公开地走上了与蒋介石集团决裂、与共产党合作的道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党和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进行合理的调整和社会主义改造,民族资产阶级逐渐转化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并积极完善、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3从思想上看,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近代资产阶级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19世纪6090年代,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逐渐发展,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也不断走向成熟,并最终在19世纪末引发了中国近

24、代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戊戌变法运动)。继而,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初期维新思想又发展成为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思想,并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学说作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发动了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同时成为当时社会的两大思潮;此后,新文化运动兴起,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严重地冲击了封建的正统思想,并最终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这些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都根源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十、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时间宣传手段内容影响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同顽固势力展开了论战要不要变法维新,

25、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进行论战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中国近代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19151919年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彻底批判以民权、平等思想为指导,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新文学、新道德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得空前解放十一、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在反封建方面的不同点及不足19世纪末维新思想的传播、20世纪初革命思想的专播和新文化运动分别掀起了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

26、放力潮流。他们都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反对封建主义。维新思想是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批判封建的因循守旧思想,还用生物进化论批判旧制度。革命派主张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为思想武器,进一步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对封建的正统儒家传统道德进行了批判,直指孔子旧礼教;新文化运动后期,一批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开始用新的思想武器反对封建主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维新思想中有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科技和文化教育,有要求进行政治改革,变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为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内容,但没有

27、触及到封建政体赖以生存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内容,即维新思想没有把封建制度的改革同封建经济基础的变革有机结合起来。民主革命思想虽然照搬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反对君主立宪制,主张推翻清朝统治,但民主思想最大的缺陷是缺乏对封建思想的彻底的批判。新文化运动虽然补上了这一课,但又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也就不能指明革命的真正出路。十二、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表解派别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主张地主阶级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译出各国律例,还编写了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洋务派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认为只有在维护固有制度和纲常礼教

28、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才能“自强”“求富”。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王韬、郑观应开始对中体西用思想进行深刻的反思。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维新派康有为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和儒家经史相结合,宣传维新改革理论;梁启超宣传民权思想;谭嗣同是冲决纲常礼教网罗的维新勇士;严复是系统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革命派孙中山旧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族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民权主义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民生主义是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民权主

29、义是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激进派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还提倡新道德,对旧道德。开始文学革命。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传播李大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十三、新文化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在性质、影响上的共同之处及各自在促进社会变革上的作用、结果1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民权、平等和进化论的思想。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2共同之处: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都

30、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冲击了本国的封建思想和动摇了它的统治地位,使民主思想得到了弘扬,为革命的爆发作了舆论准备。3法国启蒙思想为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成为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为五四运动其了宣传动员作用,新文化运动后期,社会主义思想传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救民、改造中国社会的思想武器。418世纪,法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而且启蒙思想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体系。20世纪初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产阶级具有明显的软弱性与妥协性,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

31、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十四、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意义和局限性1性质。新文化运动前期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的旧文化的斗争。2意义。(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了全面的攻击。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各种各样的“主义”涌入中国,各种新思想涌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2)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他们在启蒙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他们纷纷成立社团,出版刊物,加入到新文化运动的阵营中来,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32、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白话文的使用就是最明显的一个例子。1920年,国内的中小学都开始使用白话文语文教材。这场文化革新,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4)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空前解放,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也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并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3局限性。一些先进分子在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过程中,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片面性。如对中国一些优秀文化遗产当作封建糟粕一概加以否定。十五、马克思

33、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必然性和历史意义1必然性:(1)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2)出国留学热的兴起,一大批知识分子勇于接受新思想。(3)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大解放,推动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4)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断失败,面临山重水复疑无路困境,迫使先进中国人寻求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5)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2意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爱国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条件。十六、中国近代思想

34、解放潮流的基本特征1一条主线: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的渐进过程。2五个阶段: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变法思想-民主共和方案-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3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过程图示:【思想方法】一、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本专题贯穿两条主线: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侵略战争,强加给清政府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拥有独立自主的中国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企图把中国变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二是中国社会各个不同的阶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为维护国家主权,使中国重新获得独立所进行的前赴后继的抗争。2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历史条件不同:中国面临内

35、部强大的封建专制制度,又面临西方列强的入侵,所以艰难曲折尤为明显。3要注意把中国放在世界历史的大环境中去分析,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对殖民地和市场有强烈的追求,使资本主义国家有着近乎疯狂的侵略扩张性,而中国又是一个落后的大国,这就使一场又一场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变得不可避免。4要理解中华民族的觉醒也不是一场鸦片战争所能奏效,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最为缓慢的,到中日甲午战争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民族才开始觉醒,而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抵抗外来侵略,则是抗日战争。5易错知识点:(1)天朝田亩制度反映出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主要表现在平均分配产品的圣库制度学生容易误认为是平均分配土地。(2)北伐战争的历史功绩

36、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学生误认为是完全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3)遵义会议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纠正了“左”倾错误学生误认为是彻底 清算了“左”倾错误。(4)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的名称辨析:“农村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1937年,中共控制下的地区由于这一时期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称作“苏区”。“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19371945年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敌后”主要指这些根据地绝大部分位于敌人(日军)的后方“解放区”是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统区”。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复习本专题要从劳动力

37、、资本、技术、市场等因素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曲折发展的原因,要结合各个阶段的特征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中国近代经济史演变的表现和影响。2本专题阶段特征:本专题主要介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及曲折发展的原因、历程及对中国发展的深远影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抱着实业救国的信念,在自强不息爱国精神的支撑下奋力拼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业绩,但不断遭到挫折。历史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业救国的道路行不通。3误区提醒(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方列强侵华双重性影响中的客观进步性。即西方侵华过程中西方文明的涌入和对中国传统观念、生活方式的冲击。(2)在记忆民资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原因时

38、,总体把握两方面:内因和外因。重点则要把握几个关键词:产生的原因,把握“小农”、“外资”、“洋务”。初步发展的原因,把握“放宽限制”、“实业救国”、“收回利权”。黄金时期的原因,把握“列强的放松”、“国民政府的引导”、“人民的反帝”。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本专题的三大特征: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是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接受(例如

39、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2四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从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3.复习本讲要注意纵向把握历史事件的整体发展过程,明确各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如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阶段,学习西方的特点: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停留在“器物”的表层阶段,对封建旧文化的根基并未有任何触动。(2)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学习

40、西方的特点: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政治制度,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已发展到学习西方的“制度”的深层阶段,但对封建文化没有进行全面彻底的批判。(3)新文化运动时期,学习西方的特点:彻底否定封建传统,清算封建制度的根源,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上已深入到“思想”的核心结构,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达到了高潮。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向,前期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4.要注意横向把握归纳同一历史阶段各方面的社会变化。如甲午中日战争后,政治上,清政府统治更加腐朽,半殖民地性质大大加强,民族危机加深;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思想文化上,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掀起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高潮。5.应注意全面认识同一历史时期的许多历史事件的特征,理解彼此的相互关系。对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康梁维新思想的概括及其理解是本讲的重点和难点。6.注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如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改良,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得到资产阶级上层的支持,但维新运动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