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八讲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演变与工业化历程一、选择题1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2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所创办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引进了西方先进
2、的科学技术3近代人诗言:“轮船电报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总办商董举自官,不依商律自商举,不闻岁举查账员,股息多少任所予。不恰舆情无是非,事事输入糜费巨”,诗中所言反映出 ()A自然经济解体,商品经济发展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兴办C官督商办的资本主义企业举步艰难D洋务运动成效甚微4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不少民族企业在国内创办却在香港注册,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香港的政策自由宽松 B民族工业实力较弱C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 D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5右图是2007年央视电视剧大染坊剧照。该剧叙述了20世纪初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发展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老板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唱道:“总以
3、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 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A主人公出身低微 B技术力量相对薄弱C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 D商场上的尔虞我诈62010年6月15日,中国金融网报道了中国正向人才强国转变的评论文章。近代中国最早将学子送往海外接受近代教育是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二次革命时期7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近代中国出现了多元化经济结构,如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同时并存,这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复杂化使
4、中国社会性质特殊化使中国革命斗争长期化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多元化A BC D8苏、锡、常、镇地区以往很少种桑养蚕,1865年之后则“日渐加多,渐可与浙相埒(同等)”。这反映了当时的上述地区 ()部分农产品商品化自然经济基础受到削弱 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农业经济作物生产扩大A BC D9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比较贴切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C忽如一夜春风来 D北风卷地百草折10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1读下图,如果把树苗比喻成民族资本主义,则“夏天”所描
5、述的历史时期应当为()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C抗日战争时期D新中国成立之初12小明驾驶时光机器回到1918年,碰巧遇见状元实业家张謇。张謇开心地对他说:“这几年的生意特别好!”小明帮助张謇分析了生意好的最主要原因,他应该说的是()A张謇自身善于经营B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C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D他是状元,身份特殊13在中国近代这个特殊的历史时代,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力量源泉是 ()A“欧风美雨”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B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鼓励兴办实业C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D近代工业巨额利润的刺激14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
6、成,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主要表现在 ()A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开始学习、引进外国技术,创办近代工业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D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并发展15某校学生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张謇、荣宗敬、荣德生三位近代江苏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不包括 ()A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B他们的企业以重工业为主C他们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D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16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B
7、自然经济迅速崩溃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71865年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1899年张謇创办大生纱厂。这两个企业 ()A都属于近代民族工业B都维护了清王朝的统治C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D从根本上抵制了西方经济势力的扩张1820世纪初,中国某商店贴出如右图所示的标语,此时 ()掀起抵制日货,提倡使用国货运动重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日本企图独霸中国爱国精神是民族资本主义赖以发展的精神支柱A BC D19分析下列19121922年我国民族工业中的纺织业年增长表,从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得到了发展B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促进了这一时期的发展C陈启沅在这一时
8、期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D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的体系201936年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不仅超过了官僚资本,而且超过了外国资本。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解体 B外部环境有利C实业家自强不息 D政府政策导向二、非选择题2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从此,近代私营工商业成为我国一支新兴的重要的经济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曾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李福明开办的机器磨坊被强令关闭,李福明本人被捕交清朝刑部“照例治罪,以儆刁顽”。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
9、年材料二甲午战争后,有些爱国工商业人士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同时,有人指责既已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设厂开矿,如果再对本国民间投资设厂限制过严,也于理不合。因此,清政府只好放松限制,允许民间设厂,但并没有可靠的法律保护。苛捐杂税、官吏勒索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日益增加。 中国近代史材料三1913年至1920年,全国新设面粉厂47个。1914年前,面粉每年入超。从1915年起,变为出超。1915年至1920年,面粉出超量由0.2895万吨增至17.2485万吨,增加了59倍以上。1913年至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也由48.4万余枚增至124.8万余枚,增长了157.9%;织布机由2 016
10、台增至5 825台,增长了188.9%。中国经济近代史料汇编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政策及其影响。(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清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政策有何变化?依据材料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政策原因是什么?22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汉冶萍公司材料二在
11、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据李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2)材料二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23(2010福建,3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材料二19世纪
12、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材料三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平均增长速度(%)日英美法德192119293.01.74.39.47.1193019379.92.70.73.90.3摘自任文侠等日本工业现代化概观材料四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
13、国。 摘自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2)分析影响B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考虑人口因素)。(3)据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据统计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G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4)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G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答案 1.B 2.C 3.C 4.D 5.C 6.B 7.D 8.B 9.C 10.C 11.B 12.B 13.C 14
14、.B15.B 16.C 17.C 18.C 19.A 20.D21.(1)政策: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视为异端,强行关闭,并对民族资本家进行“治罪”。影响: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变化:由严格限制转为允许民间设厂。原因:允许外国人设厂,再限制民间设厂于理不合;“实业救国”呼声的压力。(3)现象:民族工业得到空前发展,进入“短暂春天”。原因:中华民国政府实行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并倡导使用国货。22.(1)现象: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或南北发展不平衡,或南方先进于北方);人们对近代工业的认识不一。原因:思想守旧,对西方近代文明存在着抵触心理;担心近代工业发展会威胁专制统治。(2)
15、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取得了民族独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经济上: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23.(1)A段:中西大致保持一致,走势相对平稳,中国略高于西欧。B段:中国稳定不前,西欧超过中国并持续上升。C段:中国总体下降,西欧加速上升。(2)中国:自然经济为主;君主专制统治强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思想文化专制。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海外贸易、殖民扩张与掠夺;民主思想发展。(3)特点:中国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增长速度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原因:近代中国工业产值基数低,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小;落后的社会制度;动荡的社会环境;资本主义列强的掠夺和压制。(4)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加强区域合作,顺应全球化潮流;重视科技创新、理论创新;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 7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