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8】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4829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8】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8】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8】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8】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8】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8】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8】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8】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8】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8】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8】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8】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8】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8】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8】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8】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8】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八】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情分析】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高考考查本模块主要集中在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的调整上,尤其是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等。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是高考考查的主要内容,反思战争、追求和平是高考试题命题的主题价值所在。3高考命题与时政热点联系密切,如中东问题、朝鲜半岛问题、联合国的作用、伊拉克局势等。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本模块高考命题的内容相对较少,主要以材料解析题为主。2本模块重点考查的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如:华盛顿、拿破仑;重点考查中外科学家,如李时珍、牛顿、爱因斯坦等。3高

2、考试题中也考查一些教材中没有出现的历史人物,要求考生运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评价新的历史人物,较高层次地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知识交汇】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及瓦解1919年初,以英、美、法、意、日等国为首的战胜在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和会,会议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和对奥地利、保加利亚、土耳其、匈牙利等战败国的和约,这些和约统称为“巴黎和约”。这构成了一战后帝国主义在西方欧洲、中东、北非等地区新的统治秩序,称为“凡尔赛体系”。19211922年,以美国为首的九个国家在华盛顿召开会议,企图解决美日在亚太和中国争夺中的矛盾、美日英三国在海军军备竞赛中的矛盾。结果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条

3、约、九国公约,这构成了一战后帝国主义在东方远东、太平洋地区新的统治秩序,称为“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体系以西方资本主义大国实力为基础,确立了一战后帝国主义在东西方世界新的统治秩序,并通过英法控制的国际联盟来维系这一体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体系留下了德国赔款问题和欧洲安全问题,由于体系是建立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和宰割战败国基础上的,包含着战胜国之间、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苏俄之间、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因此处于极不稳固状态,必将走向崩溃和瓦解。19201922年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民族解放战争获得胜利,1923年土耳其与协

4、约国签订的洛桑和约,以凡尔赛体系之一的色佛尔条约为突破口第一次打开了体系的大门。一战后,德国借口无力偿还赔款,要求延期支付;英美接受了法国的请求,但法国联合比利时于1923年出兵占领了德国的工业区鲁尔;但法国不但没有得到应得的赔款,相反却支付了大量大军事占领费,酿成鲁尔危机;于是赔款问题的主动权由法国手中转移到英美、尤其是美国手中;1924年,美国出台德国赔款计划即“道威斯计划”;计划实施后,美元充斥欧洲市场,德国从美国取得贷款,经济复苏;然后偿还英法的赔款,英法将德国大赔款偿还战争时所欠的美国的债务。于是,美国的金元不仅恢复了欧洲的经济,而且操纵了欧洲的经济市场;1929年德国重新成为欧洲经

5、济大国,为德国政治上重新走进大国行列并进一步摆脱凡尔赛和约的束缚奠定了基础。1925年,英法意等七国在瑞士洛伽诺召开会议,商讨解决欧洲安全问题,最终签订了洛迦诺公约;公约使德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并取得了国联行政院常任理事的席位,是协约国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凡尔赛体系的一次较大调整。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德国法西斯专政得以建立;1933年,德国退出国联;1935年,德国大力扩展陆军,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河非军事区,进一步践踏凡尔赛和约;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迈出了扩张的第一步;1938年9月吞并捷克的苏台德地区,1939年3月完全吞并捷克,使

6、德国在军事上处于极其有利的地位;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凡尔赛体系”崩溃。1931年9月,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首次打破了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约束;1935年的“华北事变”,是日本继续朝着破坏华盛顿体系迈进的重大步骤;1936年的“二二六”兵变和广田弘毅上台,世界大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7年7月的“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表明日本已经突破了体系规定的列强应该在中国遵循的原则;1941年12月7日,日本制造“珍珠港事件”,标志着“华盛顿体系”最终瓦解。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比较1.相同点: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的。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

7、基本原则重新瓜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内容体现了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破坏。2.不同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而雅尔塔体系体现了美苏两个大国的意志。前者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而后者则是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前者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后者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前者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随着德国等国的崛起而破裂;而后者则是两个战胜国之间的妥协。前者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及战胜国之间的矛

8、盾;而后者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深化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前后的两个国际战略体系。前者维持了20多年的世界和平,后者则维持了40多年。两者都是战争的产物,具有很大的可比性,我们也可以从这些比较中更深刻地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以下是史学界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比较的一些成果。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创立过程的不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在一战后仓促建立的,是战胜国急于处置战败国、分享胜利果实的结果。“凡尔赛体系的确立实际上是从战后的1919年1月召开的巴黎和会开始的,甚至其主体部分凡尔赛和约与国际联盟盟约连同圣日耳曼条约、纳伊条约,都是在巴黎委员会这

9、一次会议上完成的。所以,实际创建凡尔赛体系的时间只有一年半1919年1月至1920年8月。”这么短的时间签订了如此多的媾和条约,其“速度之快似乎是不可思议的”。条约制订者们根本无法就条约的具体内容进行深思熟虑的分析研究,甚至当德国人已经应召来到凡尔赛时,“条约仍然很不完备,德国人仍然在等待”。 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则截然不同,它有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还在战争进行之时的1941年8月,罗斯福与丘吉尔就在纽芬兰附近海域上的一次会晤中拟定了大西洋宪章,从而拉开了创建国际新秩序的序幕。此后,举行了一系列的会议和讨论,到1951年9月旧金山会议达成了战后对战败国的最后一个和约,雅尔塔体系才最终建立。雅尔塔体

10、系的形成从大西洋宪章到旧金山和约,历时整整10年。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形成的战略格局的不同 传统的世界格局是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由欧洲列强主宰国际事务。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仍然是一个以欧洲大国为中心的格局。美、日的崛起和扩张实质上是欧洲格局的扩大和延伸。而雅尔塔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世界近代史上以欧洲为世界格局核心的地位一去不复返。随着美苏崛起,两极力量为国际结构中心,大西洋时代逐渐过渡到太平洋时代。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性质不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在帝国主义经济基础上,由资本主义国家扮演主角。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列强强权政治、秘密外交的产物,具有十足的反动性质。雅尔塔

11、体系虽带有大国政治、划分势力范围等旧的痕迹,但在该体系中包含美苏不同的社会制度,它在处理战败国、策划战后国际和平秩序方面,贯彻了民主与和平的原则。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对战败国处置的不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战败国的处置是失败的。凡尔赛和约签订时,战胜国标榜其目的是为了和平,是为了不再发生战争。事实上,它们更多的是为了复仇。法国为了报普法战争之仇,使尽浑身解数打击德国,力图使这个国家最大限度地遭到削弱。它要求德国支付巨额赔款,坚持国联是一个遏制德国的体制。华盛顿和约也限制了日本人的野心,使之极为不满。这些条约是为了保证主要战胜国的利益,必然会引起利益受损国的不满。“为复仇而确立的凡尔赛

12、和平体系又准备了一个新的复仇主义温床”。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比较1相同点:第一,根本原因相同: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的结果。第二,战争的结果都给世界带来巨大的人力、物力上的损失;都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都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三,战后都形成了以战胜国意志为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建立了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2不同点:第一,大战前人类对战争的认识程度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对别国进行战争被视为国家的权利,反战的声音非常微弱,战争爆发后,所有参战国的民众都卷入了对战争的支持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出现了和平民主运动,反战呼声

13、较高,主要是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惨遭战祸的世界人民普遍渴望和平,英、法、美等西方国家也希望维持有利于自己的和平的世界秩序,避免再次发生战争动荡。1919年成立的国际联盟,尽管长期被少数大国操纵,但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以维持和平、反对战争为宗旨的国际组织,还是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呼声。第二,大战爆发的目的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交战双方的目的主要是瓜分殖民地,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双方进行的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法西斯国家不仅要打败对方,而且要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法西斯制度;与之相反,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和世界人民,进行的是以打败法西斯,争取人类安全、社会进步为目的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14、第三,大战爆发的背景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世界上只有资本主义体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结成两大侵略集团不断制造战争危机;双方争夺巴尔干地区的焦点成为战争的火药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除资本主义体系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体系中的“一战”的战胜国所建立的凡尔赛体系具有极大的掠夺性,成为产生新的战争的温床;它所定下的敌视苏联的基调阻碍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日本在华盛顿会议后受到压抑,加上它军事封建性的急剧膨胀,它也走上法西斯道路,德日法西斯和英法美都与社会主义苏联有矛盾;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德日意打着反布尔什维主义的旗号,取得了英法美对它们的侵略扩张的纵容和让步,做好了全面战争的准备

15、。而法西斯德日意三国与英法美之间也存在尖锐的矛盾,它们首先向英法美开战,导致了大战的全面爆发。第四,大战爆发的形式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交战双方已经做好战争的充分准备,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短短一个月,各国相继宣战,很快进入全面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了一系列局部战争后才爆发全面战争。第五,大战的责任和性质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战争双方共同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日、意三个法西斯国家挑起的,英、法、美等西方国家参战的目的有维护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一面,但这些国家不是战争的挑起者。绥靖政策是应该批判,但英、法、美等与德、日、意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民主与法西斯的矛盾,它们没有法律上的战

16、争责任。战争责任的不同决定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第六,大战的影响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主要是战争灾难,尤其对人类心灵产生消极的影响,所建立的战后新秩序仍然体现大国压迫小国、强国控制弱国的帝国主义原则;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打击了法西斯主义,更教育了世界人民,使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所建立的战后新秩序较多地倡导和平、民主、独立的原则,对战后世界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第七,大战后对战败国的处理方式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利用战场上的优势,把战争责任推到以德国为首的战败国身上,强迫战败国签订了苛刻的和约,对战败国进行了掠

17、夺,但是并没有追究个人的战争责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战败国处理的基本精神是清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防止再次挑起战争,在战败国实行了民主化和军事化,建立了民主体制,而且根据战前的国际条约,追究了个人责任,对战犯进行了审判。四、国际联系与联合国的比较1相同点:(1)在背景上,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2)在性质上,都是全球性国际组织。(3)在宗旨上,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宗旨。(4)在成立之初都被大国所操纵。2虽然联合国与国联有着无可否认的历史联系和继承性,但是联合国决非国联的简单继续和翻版,它对国联的经验不是机械地照搬,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向前推进和加以发展。联合国与国联主要有以下不同点。其

18、一,成立的背景不同。两者虽然都是在世界大战后诞生,组建者的目的都是力图通过大规模的国际性组织来防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建立战后国际新秩序,但国联是在一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上建立的,盟约初稿仅在11天之内突击完成,相继被列入对德、奥、保、匈多国和约内,并分别成为其中的第一部分。这种与生俱来的先天缺陷必使国联的政治基础异常脆弱。几个核心大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各自追求自己的国家利益,不能通过协商采取共同行动。而联合国则是在二战反法西斯的烽火中诞生,联合国宪章经过了长期酝酿和反复磋商。宪章提出的和平与安全的宗旨充分反映了惨遭两次大战涂炭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的意愿。其二,参加者各异。垄断、操纵凡尔赛和会的

19、英、美、法、意、日五个大国都是帝国主义列强,虽然国联从最初的42个原始会员国发展到后来的63个,但是从地域和政治格局来看,均未摆脱“欧洲中心”。在20和30年代,美、苏已成为世界上两个潜在的最强大国家,然而美国并未加入国联,苏联也仅在1934年国联走下坡路时期才成为会员国,旋即于1939年被开除。国联实权为英法所操纵,英法把国联当作自己战利品的保卫者。正因为国联缺乏一个世界范围的国际组织应具有的广泛性与普遍性,所以不能代表各国广大爱好和平人民的利益。联合国的筹建者中,除有反法西斯的西方大国外,还有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与东方大国中国和印度。联合国成立之初的51个创始会员国,遍布世界六大洲,代表着世界

20、80以上的人口,到1995 年已多达185 个国家,其中发展中国家已近120个,占会员国总数的2/3。这使得联合国成员的结构和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会员国主要是亚、非、拉新独立国家,他们的团结意识不断增强,在维和、人权及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在联合国内外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特别是1971年10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以来,我国在历届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以及联合国所属各机构中,都尽力为世界的和平、安全与发展,为第三世界国家的权益而不懈斗争。尤其令人瞩目的是,联合国秘书长的人选发生了重大变化。联合国从成立至今,共有六任秘书长,其中三位来自西方发达国家,三

21、位来自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最近两届秘书长是秘鲁的德奎利亚尔和埃及的加利。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联合国之所以具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它正在开始逐步摆脱由少数西方大国控制的局面,代表了占世界人口4/5的广大第三世界人民的利益, 表达了他们的愿望和呼声。其三,运行机制有别。国联盟约的宗旨不仅极为简略,而且含混不清。虽然序言和正文多处写上了维持和平与安全及解决争端等条款,但是内容空洞,无执行的切实保障。这主要表现在:(一)缺乏稳定性。加入国联,仅有大会同意即可。盟约规定会员国可自行退出,造成国联进出随便,犹如松散的俱乐部,先后共有18国退出或被除名,

22、使国联难有作为。(二)缺乏明确性。大会和行政院权限划分不清,互相掣肘,难于工作。(三)缺乏权威性。国联在形成决议时实行全体一致通过原则,使会员国普遍拥有否决权,因此失去采取有效行动的可能性。(四)缺乏约束力。国联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因而不能通过军事手段来强制实施决议,迫使违反盟约的成员国就范,而只有通过经济制裁来施加必要的压力,遗憾的是这种制裁并不彻底。联合国纠正和防止了国联运行中的上述弱点,不仅规定了较为明确的宗旨与原则,而且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比如,宪章载有会员国的区分与新会员国入会条件、停止会员国权利和开除会员国问题等条款。会员国分为创始会员国和会员国。接纳新会员国的两个必备条件

23、是安理会的“推荐”和大会的“决议”。会员国屡次违反宪章所载原则者,由大会根据安理会的建议,将其从联合国组织中除名。但宪章中没有关于被除名的会员国重新加入联合国及禁止或准许会员国退出联合国的条款。这些无疑从组织结构上增加了联合国成员的稳定性。另外,联合国对六个主要机构采取了明确的“权力划分”的原则,使其权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分工而不分家。为保证联合国行动机敏迅速和高度权威性,宪章把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交给以五大国为核心的安全理事会,使其有权作出全体会员国都有义务接受并执行的强制性决议。宪章取消了国联盟约的一致通过原则,把大国地位和大国一致的内容明文载入有关条款。表决程序采取大会2/3多

24、数和简单多数通过两种办法,否决权仅仅限于安理会,只给五个常任理事国。这就使得联合国具有国联从未有过的活力与权威性。不仅如此,联合国还拥有派遣部队充当安理会支配下的一支常设军事力量的权力。这样联合国不仅从道义上而且在武力上使其决议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其四,对待战争的态度两样。国联盟约虽列有实现集体安全的多项条款,但并没有宣布战争为非法,只是在特定条件下不允许会员国进行战争。这便在客观上给侵略者发动战争提供了有机可乘的口实。此外,盟约对侵略未下明确定义,没有禁止侵略国家加入国联的规定,也没有对侵略国家规定实行强制制裁。联合国宪章不但废弃了战争的权利,而且废弃了诉诸武力的权利,它把制裁侵略的机制规定

25、得较为完整周密,同时拥有维和实力。其五,对经社问题与人权问题重视程度不一。国际组织从只过问和平与安全问题发展到兼顾经济和社会等问题始于国联,这的确是国际组织史上的一大创新。国联盟约规定了如:确保公平、人道之劳动条件,监督关于贩卖妇女、儿童、贩卖鸦片及危害药品等多种协定的履行,维持交通运输及过境之自由,在国际范围内预防及扑灭多种疾病,以及统管已成立的有关国际事务机关等,然而国联对经社问题规定的范围窄且仅限于管理和监督。无奈其自身不稳定,最后名存实亡,因此这方面的许多努力往往有始无终。联合国对经社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因为实现和平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经济与社会更快地发展。经社问题在宪章中占有十分突出的位

26、置。第一章第一条确定了经社系统的宗旨和原则,九至十三章明确载入联合国应促进较高生活水平、全民就业及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广泛内容的条文。宪章对经社问题从服务到福利一一作出的原则规定,几乎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更有甚者,为了有效地贯彻上述规定,宪章还精心设计了以经社理事会为中心的190多个运行机构, 有效分工,各司其职。迄今为止,联合国总共制定过四个发展十年战略,在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早在1963年,联合国就成立了社会发展研究所,着重研究如何改善全世界穷人的状况,以便让更多的穷人参与社会发展问题。在社会发展问题中,联合国尤其重视妇女、青年、老年、儿童和残疾人问

27、题,特别注意维护他们的切身权益。 在人权和自决权问题上,国联盟约只是在第23条和25条中涉及到人权和人道主义的保护问题,实际活动尚未全面展开。联合国不仅努力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而且积极促进人类的发展,注意尊重和保护人权。宪章中规定有关人权的条款和联合国制定的有关人权问题的宣言及公约涉及的内容之多、范围之广实属空前。在近70个有关人权的宣言和公约中,以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最为著名,它们共同构成了联合国人权原则的基本框架。其中1948年12月联大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首次系统地提出尊重和保护基本人权的具体内容。此外,联大决议还把民族自决权确定为一项基本人权。宪章第一次使民族

28、自决权成为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其宗旨之一就是“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宪章专门列入了“关于非自治领土之宣言”、“国际托管制度”和“托管理事会”第三章条款,以促进殖民地独立运动的发展。其六,联合国充满生机与活力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国际环境。新科技革命使世界大国之间的争夺,从传统的运用军事手段瓜分世界转向运用高新技术来占领市场。联合国之所以能起到维持世界和平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正是由于新科技革命的推动力与影响力。新科技革命为联合国从事的各种进步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舞台与先进的技术手段,联合国也不失时机地抓住了由于科技革命所带来并引起人类日益关

29、切的大量问题,予以关注并加以解决,从而使自身在不断充实和调整中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重要国际会议比较召开时间国际会议与会国主要内容1941.910苏、美、英莫斯科会谈苏美英三国协定1942.1华盛顿26国会议美英苏中等26国联合国家宣言1943.11开罗会议美英中开罗宣言1943.11德黑兰会议苏美英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1944.810敦巴顿会议美英苏美英中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建议案1945.2雅尔塔会议苏美英最后决战和联合国问题1945.46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美英苏中等51国联合国宪章1945.78波茨坦会议苏美英对日作战问题和波茨坦公告六、二战期间的国际会议和中

30、国国际会议中国的作用中国的地位华盛顿二十六国会议1942.1.1 美英苏中四国代表首先签字,建立反法西斯联盟。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作为战时四强之一首次出现在国际文件上。这一签字顺序证明了中国在反法西斯联盟中的重要地位,确立了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大国地位。开罗会议二战开始以来中美英首脑第一次会晤 ;发表开罗宣言,宣告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地是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开罗会议是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在远东的第一次积极合作,使中国的国际地位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开罗宣言是资本主义大国第一次用法律形式确认台湾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一种尊重。敦巴顿会议参与会议的第二阶段,提

31、出“中国建议”,得到一致认可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筹建工作,成为旧金山会议的四大发起国之一。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国、共双方均派代表参加,中国作为四大发起国成为轮流担任大会主席的成员国之一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联合国核心机构)常任理事国之一,与苏联、美国拥有同样的地位和权利,再一次肯定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波茨坦会议美英中苏共同签订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1945年9月2日,在日本签署投降书的国际性政治仪式上,中国代表的地位仅次于盟军最高司令和美国代表,这是中国坚持抗战所赢得的应有地位和荣誉。七、二战期间,中国的大国地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是哪些因素在起决定作用?如何理解中国大国地位的

32、确立?1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国就开始了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1937年“七七”事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的序幕,中国的抗日战场一直是亚洲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中国是抗击法西斯时间最长的一个国家。2中国人民作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力军,牵制了日本陆军总兵力的2/3以上,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称霸亚洲、进而称霸世界的狂妄计划,同时有利地支援了其他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3中国人民的长期抗战粉碎了日本法西斯“北进”的企图,同时又牵制和削弱了日本“南进”的势力,大大减轻了其他同盟国家人民的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中国战场的重要地位迫使美英等

33、大国放弃“远东慕尼黑阴谋”,改变对华政策,开始主动支援中国的抗战。美英等国对中国抗战态度的转变,为以后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确立大国地位创造了条件。4中国军民在抗战中共歼灭日军150多万,占日军在二次大战中总伤亡人数的70%,对最后打败日本法西斯起了决定性作用。毛泽东曾这样论述:“中国抗战不但是为了自救,且在全世界反法西斯阵线中尽了它的伟大责任。”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中国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国家独立、领土完整,也维护了国际正义与世界和平,并最终赢得了在国际社会的大国地位。5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大国地位,不仅体现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更体现在对战后事务的安排上。在筹建联合国的过程中,中国作为主要发起

34、人,同时也在充当东方国家代言人的角色。虽然在此期间,中国的大国地位遭到怀疑和非议,而且美苏之间的政治交易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但不可否认,中国能成为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和美苏平起平坐的地位和权利,对于中国在未来国际事务中维护自身利益,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八、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四次重大国际会议11943年11月召开开罗会议,要求日本归还中国领土;1943年12月召开德黑兰会议,提出英美苏要协同作战;1945年2月召开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1945年7月召开波茨坦会议,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2开罗会议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程根本转变的形势下,1943年11月22 到26日

35、,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蒋介石、罗斯福、邱吉尔及其随员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商讨联合对日作战问题。12月1日发表了开罗宣言。宣言主要内容:一、强调三国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和惩罚日本的侵略,决不为自身图利,亦无扩张领土之意。二、三国的宗旨在于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取的或占领的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三、把日本从它用武力或贪欲所攫取的所有土地上驱逐出去。四、三国鉴于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内使朝鲜自由独立。五、三国将坚持长期作战,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3德黑兰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美国、英国

36、三国首脑J.V.斯大林、F.D.罗斯福、W.L.S.丘吉尔讨论盟国战略以及战后和平问题的第一次会晤。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此次会议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了有利于盟国方面的重大转折、法西斯侵略集团开始瓦解的情况下召开的。会议着重讨论了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问题。斯大林十分关心开辟西欧战场的“霸王”行动,要求立即确定其开始日期;丘吉尔先是坚持其进军巴尔干的计 划,继而又提出从巴尔干和西欧两路攻入欧洲的新方案,极力回避发起“霸王”行动的确切日期;罗斯福则居中调和,但倾向斯大林的意见,并表示不想推迟“霸王”行动。经过反复协商,三方终于就对德作战问题达成一致意见,签署了秘密

37、作战计划苏美英三国德黑兰总协定,规定“霸王”行动和进攻法国南部的战役于1944年5月同时发起;届时,苏军将在东线发动攻势,以阻止德军由东线调往西线。12月1日会议结束时,三国首脑发表德黑兰宣言,指出三国已经议定关于消灭德军的计划,并已就从东面、西面和南面进行的军事行动的规模和时间商得完全一致的协议;号召所有国家积极参加对德作战,并欢迎它们参加战后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会议还通过了关于伊朗的宣言。苏、美、英承认伊朗在对德战争中所做贡献,同意给予经济援助,并赞成伊朗维持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愿望。三国首脑还就波兰边界、战后处理德国的原则、 建立国际组织等问题交换了意 见,并讨论了盟国对日作战问题。

38、苏联同意欧洲战争结束半年后参加对日作战。德黑兰会议及其宣言是反法西斯联盟主要国家在战争后期建立有效军事合作的重要步骤,对加强盟国团结、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彻底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产生了重大作用和影响 4雅尔塔会议1945年初,战争形势更加明朗,德日法西斯的失败已为朗不远,这时苏美英各大国都面临着一个战争胜利果实的分配问题。德国法西斯却妄图与美英单独媾和,挑拨苏联与美英的关系,因而使苏联与美英之间的矛盾和互不信任日益明显。为了取得谅解,协调关系,研究与解决面临的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争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1945年2月4日至11日,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

39、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了会议,因此,被称为克里米亚会议,或雅尔塔会议。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它的规模很大,仅英美两国代表团的成员及工作人员就将近七百人。会议经过八天的激烈争论与讨价还价,有的问题达成了协议,有的问题尚未达成最后协议。会议结果,签署了“英美苏三国克里米亚(雅尔塔)会议公报”、“克里米亚(雅尔塔)会议的议定书”、和“苏美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雅尔塔协定)”。5波茨坦会议西席林霍夫宫坐落在柏林西南哈韦尔河畔的波茨坦市,因波茨坦协定在此签署而闻名遐迩。1945年7月17日到8月2日,美、英、苏3国首脑杜鲁门、丘吉尔(7月28日以后是新任首相艾德礼)和斯大林

40、在柏林近郊的波茨坦举行战时第3次会晤也是最后一次三国首脑会议,史称“波茨坦会议”或“柏林会议”。 波茨坦会议是战时三国政府首脑三大会议中时间最长的一次,历时两周有余。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后,如何处置德国问题迫在眉睫,同时为了减少太平洋战场上的牺牲,美国希望苏联尽快参加对日本战争。就在杜鲁门到达波茨坦开会的第二天,接到了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的电报,获悉了美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的消息。在杜鲁门看来,有了这东西垫底, 苏联出不出兵都无所谓了。在波茨坦会议期间,他装作不在意地把这个消息捅给了斯大林,说美国已拥有一种破坏力特别巨大的新武器。但是,斯大林并“没有表示异乎寻常的兴趣”。会议通过了两个主

41、要文件,一是柏林会议公报;一是柏林会议议定书。两个文件都经三国首脑签署。当时只发表了包括十四项内容的公报。议定书则有二十一项,内容比公报多。此外,会议过程中还发表了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彼茨坦公告。 经过争论与协商,在一些主要问题上达成了协议。第一,设立苏、美、英、中、法五国外长会议,进行关于缔结对德国等战败国和约的准备工作以及讨论了对意、罗、保、匈、芬等国的政策及其加入联合国组织的问题。第二,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解除德国全部武装,铲除可用作军事生产的德国工业,一切武器、军火及战争工具均由盟国处置或予以销毁;摧毁纳粹党及其附属机构,逮捕和审判纳粹战犯,禁止德国军国主义及纳粹主义复

42、活,使德国沿着和平民主的道路发展。第三,关于规定德国的赔偿责任。最后商定赔偿应由每个占领国从自己的占领区征收,苏联还从西方占领区取得所拆迁的德国工业设备的25,其中10是无偿获得,15用粮、煤交换。第四,关于波兰的疆界问题。会议承认了新成立的波兰全国统一临时政府,规定德国原来的东部领土,以及不归苏联管辖的一部分东普鲁士及原但泽自由区,均由波兰政府管辖。会议期间还发表了由中、美、英三国签署的波茨坦公告,促今日本政府立即无条件投降。宣布了盟国占领日本后将实施的基本原则,并重申开罗宣言必须实施。这次会议是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的继续。由于反法西斯战争已近尾声,战时同盟基础逐渐消失,盟国间的矛盾日益突

43、出,致使苏、美、英就战后世界政治安排展开激烈争论。尽管如此,当时对日作战尚在进行,盟国仍需继续合作,波茨坦会议的历史作用就在于它及时地调整了三大同盟国之间的关系,对大战结束时出现的一系列迫切问题,例如边界问题、对德国和其他战败国的处置问题等,基本上达成了协议,为建立战后世界的新秩序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使日本分化盟国的迷梦化为泡影,维持了同盟国之间的关系。这对巩固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迫使日本早日投降起了积极作用。九、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异同比较1相同点:两者都发生在亚洲,都在中国的周边,都是美国发动的战争,最终结果都以美国失败告终。2不同点:(1)两场战争的国际背景不同。朝鲜战争的背景是冷战

44、初期,超级大国将其在欧洲的对峙向全球扩张,此时美国整体力量处于巅峰时代,对自身充满自信,在某些人眼中,世界大战并不特别可怕。而苏联,由于国力正在恢复,东欧统治尚不稳固,对美苏冲突是有顾虑的,斯大林曾经试图与西方媾和,但不被美国接受。越南战争的背景是冷战中期,超级大国的势力范围大体确定,美国的目的不是全面战争,而是巩固封锁线。苏联国力处于上升期,对社会主义阵营的控制也较强,在全球转入攻势。中国与苏联关系恶化,国力发展较慢,对外交往集中于第三世界。(2)两场战争的作战方式不同。朝鲜战争是大规模常规战争,庞大的正规军实施一系列战役行动,由于战场狭窄,无法展开更多部队,双方普遍采取轮换作战的方式,作战

45、的强度可以与二战相比。故此消耗极为惊人,军费负担沉重推动双方走向谈判。越南战争的规模略小,时间更长,一系列中小战役与游击战结合,美军在战役中具有明显优势,但是无法战胜武装的民众,输掉了游击战。由于越南人进行的是民族解放斗争(朝鲜战争不具备这么强烈的民族色彩),任何因素都不能使他们停止战斗,这是越南人获胜的根本原因。(3)两场战争的影响不同。朝鲜战争,中国收益最大,不仅提升了国家声望,也得到了苏联的全面援助,推动了国家的工业化。有人说不利于解放台湾,但是中国当时的海空力量尚不足以保证此类作战的胜利。社会主义阵营展示了团结的一面,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柱得到确认。美国则确认自身在西方和自由世界的

46、领导地位。越南战争,越南收益最大,统一了国家,提升了声望,得到了苏联的持久援助。苏联在第三世界的声望上升。中国证明自己作为东亚大国的作用,为中美接近创造了条件。美国名誉扫地,唯一的收获是拉拢中国。 十、四次中东战争的比较项目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时间1948年1956年1967年1973年战争进程特点阿拉伯国家抵制以色列埃及抗击英、法、以以色列突袭阿拉伯国家埃及、叙利亚进攻以色列结果以色列控制了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5埃及实现苏伊士运河国有化以色列占领整个巴勒斯坦、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埃及一些地区埃及和叙利亚收复土地面积不大十一、二战后世界反战运动的发展(一)40、50年代的世界和平运动形成战后

47、第一个高潮1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第一个高潮大事件:第1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49,巴黎和布拉格呼吁和平合作;要求原子能的和平利用。中国派代表徐悲鸿参加了1949年的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第2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50,华沙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出“和平共处”原则。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1955年指出核战争的危险;倡导和平解决争端。2世界和平运动第一个高潮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原因:二战劫难的影响;核武器阴影的笼罩;美苏“冷战”加剧导致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影响:推动了50年代的和平运动;推动科学家投身运动。(二)60、70年代的美国反战运动主题:世界和平运动形成战后第二次高潮,中心在美国。1战后世

48、界和平运动第二次高潮大事件:由60年代美国青年学生抵制征兵,反对侵略战争开始。多种多样的反战形式游行示威、拒缴战争税,召开宣讲会,极端自焚等。特点阶层多,时间长,规模大。2世界和平运动第二次高潮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原因:美国发动越南战争并使战争不断升级。影响:与当时的黑人民权等运动相结合,构成美国历史上罕见的社会浪潮;运动波及到欧亚大洋洲等地。(三)80年代世界和平运动的高涨主题:世界和平运动形成战后第三次高潮,由欧洲兴起并迅速波及整个世界1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第三次高潮大事件:“1983年的炎热秋天”:欧洲上千万人的反核和平运动。运动核心内容反对美苏的核军备竞赛、要求裁军,强调欧洲建立“无核区”。

49、2世界和平运动第三次高潮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原因:北约准备在西欧部署美国中程导弹以对抗苏联。影响:运动波及到世界各地;推动联合国通过国际和平年宣言,确立“国际和平年”;(补充人教)联合国决定从2002年开始,每年9月21日为纪念国际和平日。(四)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和作用1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内容上:以反核运动为中心;范围上:参与阶层广泛,遍及各大洲,具有全球性;组织上: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行动。2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作用:对制止战争、对限制军备竞赛、对裁军起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国政府及朝野政党的政策制定;使和平的思想逐渐普及,有助于提高广大民众对侵略战争的警惕

50、,为世界持久和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320世纪下半期,世界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归纳:二战劫难使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核武器阴影的笼罩,严重威胁人类文明;美苏“冷战”加剧,导致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及军备竞赛的升级,造成世界不安宁;美国发动的越南战争等局部战争的存在,威胁世界和平;众多文化名人的推动,如罗素和爱因斯坦;世界各国民众维护世界和平意识的增强。十二、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秦统一的原因:时代趋势;国力基础;个人条件;重用人才2.主要业绩:政治制度:建立皇帝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制度:土地私有合法化;奖励移民垦荒;统一货币、度量衡。拓疆、交通和文字:北击匈奴,

51、修万里长城;征岭南,修灵渠,设三郡;修驰道、直道,规定车同轨;统一文字。3.功过评价: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扩大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广建宫殿陵墓,劳民伤财;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1.贞观之治出现原因:主观上:吸取隋亡教训;唐太宗个人作用;客观上:隋朝的经济繁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2.贞观之治的内容及作用:政治: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精简了机构,提高了效率。法律:重视法制,颁行唐律,惩治贪赃枉法。

52、科举:发展隋朝科举制,重视进士科,扩大了统治基础。经济:延续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经济逐步复苏。民族关系:开明的民族政策。3.开明君主和开放时代:吸取教训心存百姓; 广揽人才知人善任;广开言路兼听纳谏;民族关系民族平等。(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1.面临的问题:地方割据实力的威胁尚未清除;对边疆的有效控制尚未完成;沙俄势力东进。2.巩固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和影响:平定三藩,有利于安定统一;收复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正式隶属于中央管辖。促进台湾开发,巩固海防。抗击沙俄入侵,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三征噶尔丹,打击新疆蒙古分裂力量。册封五世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3.评价:功

53、绩:巩固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和影响;消极: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十三、东西方的先哲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的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美国世界名人词典和英国人民年鉴手册将他们列入世界十大思想家。(一)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1.孔子既是中国古代大教育家,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言论主要记录在论语,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2.主要思想:政治思想,主张“仁”(核心)和“克己复礼”。要实现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教育思想,在中国开办私人办学先河,主张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3.地位和影响:孔子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

54、渗入生活的各个方面;孔子被神圣化;儒家思想传到亚洲各国,成为东方文化的主干,与西方文化并称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种文化形态;儒家文化对法.德等国西方哲学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二)西方古代哲学的代表柏拉图1.主要思想:哲学思想:唯心主义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反映;政治思想:对现实政治不满,设计理想国;强调法治;注重教育:创立雅典学园,有利于后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2.评价:柏拉图对西方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最早的乌托邦思想。其财产公有.普及教育的主张被空想社会主义者接受,影响深远。他的思想是人类宝贵遗产。(三)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1.主要思想

55、:哲学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精神世界不可分割;政治思想革命的原因在于不平等.法治优于人治;伦理思想:中道理论;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别具一格。2.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建立了多个学科的学科体系;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三段论”、“中道”、“法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科学探求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精神。十四、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都是资产阶级政治家,都是军事家。孙中、甘地、凯末尔是“亚洲觉醒”的先驱,由于所在国家的国情不尽一致,因而所走的民族解放道路差异很大。但共同之处都是为民族解放.民主革命奋斗终身。(一)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 1.主要活动:初露锋芒:早期反王权

56、思想的形成;初期议会活动;铁骑军统帅:内战的爆发;马斯顿荒原战役和纳西比战役;成立英吉利共和国;远征爱尔兰;“护国主”与护国政体:军事独裁的开始;就任世袭护国主。2.评价:克伦威尔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共和国成立前的克伦威尔应基本肯定,后期应基本否定。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阶段,击溃王军主力,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制,贡献突出;共和国成立后,逐渐走向反动,远征爱尔兰并大肆掠夺。镇压民主派运动,发动一系列的商业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二)美国国父华盛顿1.主要事迹:领导独立:1774年,参加第一届大陆会议,任大陆军总司令;1776年宣布独立;1781年

57、,英军投降,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开国立制: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任第一届美国总统。确立国策:制定了许多开创性的政策;功成身退,不迷恋权势。2.评价:华盛顿是美国开国元勋,在独立战争期间,华盛顿身为大陆军总司令,功绩卓著。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为美国民主制度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两任总统届满后,坚决不再次连任,为以后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两届树立了范例。华盛顿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赢得美国人民的衷心拥护。(三)一代雄狮拿破仑1主要活动:军事起家:独特的性格;军事生涯的开始;在土伦战役.保卫巴黎和远征意大利过程中展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法国的最

58、高军事统帅。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雾月政变和拿破仑称帝;法国民法典。从帝国皇帝到孤岛囚徒:扫荡封建势力称霸欧洲大陆;两次退位。2.评价:拿破仑是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执政府。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领导法国多次打败反法同盟,挽救了法国的危机。颁布拿破仑法典,体现法律平等,严格规定私有财产的合法性,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法典。通过征服战争,将民法典的精神带到各国,沉重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势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拿破仑不断发动的对外征服战争,整个欧洲大陆陷入战争深渊,也破坏了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也导致拿破仑帝国的覆灭。十五、亚洲觉醒的先驱(

59、一)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1.主要活动:辛亥革命前:创建革命团体兴中会;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辛亥革命中: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后:坚持民主共和,反对专制复辟。发动“二次革命”和两次护法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中共和苏联帮助下,决定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收回部分“关余”斗争。2.评价: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甲午战争后,孙中山上书遭拒绝后,认识到必须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创办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一系列武装起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

60、立中华民国。为了维护共和,从护法到北伐,坚持斗争。改组国民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行三大政策,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成立,开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新局面。(二)圣雄甘地1.主要活动:早期斗争;宣传甘地主义思想;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调解印度各教派的矛盾。2.评价:甘地是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甘地主义的创始人,被尊为“圣雄”。进步性:创立并宣传甘地主义思想,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一生多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局限性:采用非暴力手段束缚了人民的手脚,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崇尚印度传统文明,反对工业文明是

61、历史的倒退。(三)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1.主要活动:领导独立运动:召开代表大会;成立临时政府;签订条约国家独立。建国后改革:民主改革;凯末尔主义。2.评价:凯末尔是土耳其共和国的奠基人,被土耳其人尊为“国父”。他领导土耳其革命,赢得国家独立,为土耳其发展创造了条件。凯末尔革命是一战后殖民地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民主革命,对土耳其和亚非国家影响深远。共和国成立后,实行一系列改革,政治上,颁布宪法,实行政教分离;经济上,大力发展经济,为经济现代化奠定基础。大力发展文化和教育,男女同校,提高妇女地位。在社会生活上,废除陈规陋习,穿西服等。凯末尔的改革使土耳其从政教合一的封建国家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国

62、家。十六、无产阶级革命家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他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继承者、发展者和实践者。(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1理论贡献:青年时代的马克思汲取了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同时对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进行研究,在1848年2月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晚年的马克思致力于资本主义经济学的理论研究,1967年秋,资本论出版,这部不朽的著作具有划时代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2革命实践活动:1846年初在布鲁塞尔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第二年改组“正义者同盟”为“共产主义者同

63、盟”;1848年德国革命爆发,他们回国创办新莱因报;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成立,马克思是协会的领袖和灵魂;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写了法兰西内战高度赞扬巴黎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系统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概述马克思的主要理论贡献与革命实践活动(1)发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发现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社会特殊运动规律;提出剩余价值学说。(2)马克思受到千百万革命战友的尊敬和爱戴,“他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理解:马克思的一生是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的一生,为人类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不懈的努力。(3)学习马克思的实践精神.理论探索精神;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求真、

64、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关注人类命运,坚定为人类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1. 理论研究:1844年恩格斯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家庭,第二年完成。这部著作真实地描述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指出了摆脱这种状况的出路;恩格斯在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同时,还在理论上全面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他的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第一次系统探讨了人类社会的史前史,揭示了私有制.阶级.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消亡的规律;对于19世纪末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中的一些现象,如垄断组织.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等问题,也做了深入研究和探讨。2革命实践:自从1844年恩格斯和马克思第二次见

65、面后,便开始了伟大的友谊。他们一起合作改造正义者同盟.写作共产党宣言、参加1848年革命;在恩格斯的指导和帮助下,1889年7月在巴黎召开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会上成立第二国际,推动了19世纪末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三)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1.主要活动:建党工作:创建布尔什维克党,形成列宁主义。领导十月革命:二月革命后,发表四月提纲号召人民武装夺取政权;领导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巩固苏维埃政权。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晚年对十月革命和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论述,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2.评价:列宁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领

66、袖。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俄国实际创立列宁主义。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人民指明新方向。用自己的智慧、果敢和革命的灵活性为俄国、世界人民开创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新路。用实践经验证明了社会主义需要市场经济,对于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四)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1.主要活动:民主革命时期:参加中共一大;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领导长征;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亲赴重庆谈判;领导三大战役;建立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建成;晚年错误发动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革”,造成了很大损

67、失。2.评价:毛泽东是伟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领导全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领导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晚年错误发动“文化大革命”运动,使中国许多方面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不可争论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五)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主要活动: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文革后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为

68、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邓小平理论;为了实现祖国统一,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2.评价:邓小平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20世纪继孙中山.毛泽东之后对中国历史命运有重大影响的伟大人物。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赫赫战功。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论,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成功地探索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在“一国两制”构想指导下成功地解决港.澳问题,逐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十七、杰出的科学家 通过李时珍、徐光启、詹天佑、

69、李四光、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主要事迹,认识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和作用。(一)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1.主要贡献:提倡“医者贵在格物”,编纂的本草纲目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创造当时世界先进的药物分类法,含有生物进化的思想。还首次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的见解。2.评价:李时珍是中国古代卓越的医药学家世称“医中之圣”,他的伟大医学成就受到了世界人民的赞誉,被公认为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医药学.植物学的宝贵遗产,对中国乃至世界医药学的发展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被达尔文称为“中

70、国的百科全书”。(二)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1.主要事迹:詹天佑赴美留学,怀着为国家富强而学习的目的,发奋读书,成绩优异。不留恋外国优裕的生活待遇,毅然回国。不为艰难与压力,完成修建京张铁路伟大工程;一生致力于祖国的铁路建设事业,为维护祖国路权与列强进行不懈的斗争。2.评价: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为中国的铁路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维护国家路权与列强斗争体现出强烈的民族精神。修筑的京张铁路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被称为“中国铁路工程之父”、“中国的光荣”。(三)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1.主要成就:地质力学:进行石油勘探,摘掉贫油帽子;发展核能事业;地震预测。冰川学:发现中国

71、第四纪冰川;为成昆铁路选线.攀枝花钢厂选址。古生物学:创立蜓科化石鉴定标准;寻找开发煤炭资源。2.评价:李四光是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他把一生都献给科学事业,献给祖国人民,他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他打破两个“洋神话”,提出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中国不是贫油国,被誉为“中国的地质之光”。他以杰出的成就为中国科学工作者树立了光辉榜样,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四)近代科学之父牛顿主要贡献:牛顿是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他在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研究方面都做出了划时代的发明和发现,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

72、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发现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把天体力学和地面上的物体力学统一起来,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的综合。牛顿是17世纪科学革命中所涌现出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五)20世纪科学伟人爱因斯坦1.主要成就:创立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2.评价:爱因斯坦是历史上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他创立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标志着物理学的重大突破,是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矗立起的一座新的里程碑。狭义相对论的创立,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揭露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是近代物理学

73、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广义相对论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在这一理论指引下,天体和宇宙演化的观测研究及理论探讨前所未有地蓬勃开展起来。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坚定的和平捍卫者,关心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事业,并为之进行不懈的奋斗。【思想方法】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抓住两个时代主题:20世纪上半期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时代主题逐渐演变为“和平与发展”。 2理解三个国际政治格局的含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一超多强。 3认识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联合国。 4比较二战期间四次国际会议的内容:德黑兰会议、开罗宣言、波茨

74、坦会议、波茨坦公告。 5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主要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英、法、美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国家,德日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军国主义国家。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评价历史人物要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结合时代背景,从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角度肯定或否定历史人物。(2)必须分析人物的阶级立场,阶级立场决定了历史人物的政治主张,是评价人物的基点。(3)坚持辩证地分析历史人物,坚持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2比较分析历史人物的异同是高考命题的主要切入点,复习时注意比较以下几类历史人物。(1)同时代历史人物的比较,比如,孔子和柏拉图的比较,华盛顿和孙中山的比较等。(2)同类历史人物的比较,比如,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比较,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华盛顿与拿破仑的比较等。(3)同背景下历史人物的比较,比如,大一统王朝的政治家的比较,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比较;追求民族独立的孙中山、凯末尔和甘地的比较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