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综合评估(能力提高卷)第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化焦虑”弥漫当前社会杨福泉一种浓郁的“文化焦虑”,弥漫在当代中国社会。随着国门的打开,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外来文化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涌向中国。城市和乡村里的很多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大地的人文景观随着“旧城改造”和农村模仿城市的时尚建设不断消失。于是,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呼吁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焦虑中有深沉的反思和忧患意识。当下“文化焦虑”和“文化忧患”促使一批专家学者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教育,但他们过分片面地把中华民族文化等
2、同于汉文化甚至一些儒家古典文化,特别是片面地把所谓的“国学”指称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全部。一说到中国文化,言必称“国学”,视野局限在孔孟儒家之学和“四书五经”等汉文典籍上,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等同于进行一些儒家古代典籍的教育,不遗余力地在大中小学里进行所谓的“国学教育”。各种“国学研究会”、“国学研究院”和“孔子学院”纷纷问世。有的学者鼓吹:应该让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传统经典,尽早回到中国中小学课堂。希望政府尽早启动这项影响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改革工程,尽早颁布法律,肯定传统文化经典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并不完全等同于对传统的汉文化的认同。鲁迅、胡适等一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
3、,早已经看到了以“四书五经”等为载体的中国汉学典籍中的大量糟粕,所以才振臂呼唤引进“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新文化运动使中国博采众长,吸收了西方的科学和民主精神,才创新而形成了绵延至今的中国新文化。如果依旧拘泥于儒家典籍的故纸堆中,不知今天的中国文化会是一个什么格局。当今的中华民族文化,应该是整合了56个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一个整体。当代中华文化应该有一个广采博纳的大气魄,我国各民族应该相互借鉴,互补共生。而如果仅仅聚焦在一些汉学典籍和孔孟之学上,将它视为中华文化的全部,漠视其他民族的文化和汉族民间文化,那只会陷于抱残守缺的民粹主义和狭隘的文化保守主义的误区,不可能建构起中国56
4、个民族都认同的文化意识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不可能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格局和气度。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应该有一种宽广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应该有世界眼光、全球眼光,谦虚好学。当年鲁迅、胡适这一代中国精英大力引进西方文化的“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等,催生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全面改革了中国的教育内容和体制机制,裨益了当今无数的中国人,培养了很多能与世界对话和竞技的现代中国知识精英。如今,我们在为国忧心、为民族忧患的“文化焦虑”中,不能把眼光仅仅盯在自己已有的文化传统上,老想着要不分良莠地一股脑继承过去的文化传统。任何一种文化,只有如活水长流,才会有生命力。“文化焦虑”促使
5、我们忧患和反思,但我们的这种焦虑,应促使我们有准确理性的“文化自觉”,催生不失根本又汇聚百川、广采博纳的当代中华民族文化。(选自人民论坛2011年第6期,有删改)1一批专家学者陷入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教育的误区,下列对这一误区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等同于传统的汉文化。B把“国学教育”等同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C重视汉文化,漠视其他民族的文化。D把眼光仅仅盯在自己已有的文化传统上,缺少世界眼光。解析:重视的只是如汉学典籍和孔孟学说之类的汉文化,汉族民间文化也一样被漠视。答案:C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使中国城乡的很多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大
6、地的人文景观不断消失。B当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教育是在“文化焦虑”和“文化忧患”的大背景下进行的。C鲁迅、胡适等催生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他们是有着宽广视野和博大胸怀的中国精英。D任何一种文化,如果只是一味地自恋,抱残守缺,不会广采博纳,那就无法得以发展。解析:“不断消失”的原因是“旧城改造和农村模仿城市的时尚建设”。答案:A3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外来文化的涌入是“文化焦虑”产生的原因之一,且这种“文化焦虑”弥漫在当代中国社会,表明中外文化之间形成了激烈的冲突。B诸多专家学者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保护、传承,缺少学习、创新,这说明他们的“文化焦虑”和“文化忧患”有局限性
7、。C从新文化运动的成果和影响来看,当代具有“文化焦虑”感的专家学者们应该学习鲁迅、胡适等一批新文化运动先驱者的眼光和意识。D中华民族文化是整合了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一个整体,因此专家学者应致力于儒家文化及其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教育。解析:“致力于儒家文化”错,儒家文化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根据作者观点,汉族的民间文化也不应漠视。答案:D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故
8、、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乾清宫灾,廷和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省工作,减织造,凡十余条,皆切至。帝不省。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帝命回銮日群臣各制旗帐迎,廷和曰:“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天子至尊,不敢渎献。”帝再使使谕意,执不从,乃已。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
9、。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廷和力争,言:“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 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廷和先累疏乞休,其后请益力。三年正月,帝听之去。八年六月卒,年七十一。居久之,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时对曰:“可支数年。”帝慨然曰:“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节选自明史杨廷和传,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性沉静详审审:慎重B郁然负公辅望
10、负:辜负C趣内阁撰敕 趣:通“促”,催促D廷和先累疏乞休 累:屡次解析:负:怀有。答案:B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廷和直言劝谏的一组是(3分)()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凡十余条,皆切至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天子至尊,不敢渎献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A BC D解析:是杨廷和要出塞请武宗回朝,不属于直言劝谏;是说杨廷和拒绝皇帝提出的回京之日群臣各做旗帜到帐前迎接他这一要求的,不是劝谏的话;是说杨廷和怀疑有人假借御批来满足私欲。答案:C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廷和少年成名志向远大。他十二岁中举,十九岁时比父亲先考中进士,喜欢考察研究国
11、家的旧制旧例、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B杨廷和讲究孝道。父亲去世时,他请求允许奔丧,但皇上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皇上才答应了他。杨廷和的做法也开了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先例。C杨廷和敢于拒绝皇帝的不合理要求。皇上在宣府打猎,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制旗帐前来迎接,杨廷和认为这些要求不妥,执意不从,皇上只好作罢。D杨廷和爱惜民力。江东一带连年歉收,宦官请求派官员督促织造,杨廷和等不奉命,趁机极力说明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求不要派遣官员催促他们,终于阻止了此事。解析:“终于阻止了此事”说法不当。从原文“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来看,杨廷和并没有能够阻止此事。答案:
12、D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5分)译文:_(2)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5分)译文:_答案:(1)当时武宗正在宣府打猎,派使臣赐给杨廷和羊、美酒、银两。杨廷和上书谢恩,趁机请武宗回京,武宗没有回复。(2)反而只听信几个邪恶小人的话,陛下可以只与这二三奸邪小人共同治理祖宗的天下吗?参考译文: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亲杨春,官居湖广提学佥事。杨廷和十二岁时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成化十四年,杨廷和十九岁,比他父亲先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杨廷和长得英俊潇洒,性格沉静稳重,思维周密审慎,
13、写文章简洁流畅有章法。喜欢考察研究掌故、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心怀成为宰辅重臣的愿望。乾清宫发生火灾,杨廷和请武宗避开大殿,并请武宗下诏自责,征求正直之言。杨廷和趁此机会与下属官员一起上书,劝武宗早些上朝,晚些退朝,亲自参加九庙祭祀,重视对两宫太后的孝顺供养,勤于每天的经史讲习。又面奏皇上(应)广开言路,通达民情,遣还边兵,革除宫市,节省土木建筑,减少织造,一共十多条,都切中时弊。但武宗不省察。不久杨廷和因父亲去世,请求皇帝允许奔丧,武宗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武宗才答应。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从杨廷和开始。服丧期刚满,杨廷和就被武宗召回。当时武宗正在宣府打猎,派使臣赐给杨
14、廷和羊和美酒、银两。杨廷和上书谢恩,趁机请武宗回京,武宗没有回复。杨廷和又与大学士蒋冕骑马到居庸关,想亲自出塞请武宗回来。皇帝命令谷大用把守关门(不允许他们出关),他们才回京。皇帝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各做旗帜到帐前来迎接,杨廷和说:“这是民间百姓用来表示对故旧的亲热罢了。天子是最为尊贵的,我们不敢奉献这些褒渎天子。”皇帝再次派使臣前来说明意思,但杨廷和执意不从,武宗只好作罢。江东一带连年歉收,而宦官又请求派官员督促织造。工部和给事、御史进谏,都不听从,催促内阁起草敕书。杨廷和等不奉命,趁机极力说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求世宗不要派遣官员催促此事。世宗催促更为急迫,并告诫杨廷和不要固执阻挠。杨廷和极
15、力劝谏,说:“臣等及满朝大臣、谏官的话陛下都不听,反而只听信几个邪恶小人的话,陛下可以只与这二三奸邪小人共同治理祖宗的天下吗?宪宗、孝宗爱护人民节省财物的美好政绩有很多,陛下不效法,偏偏效法那些不足效法的,这是为什么呢?”因而请求追究拟旨的是何人,怀疑有人假借御批来满足私欲。世宗推辞说不清楚,只是告诫所遣宦官不要过分放肆而已,但不予阻止。杨廷和起先屡次上疏请求退休,后来请求更加坚决。三年正月,世宗允许杨廷和离职。八年六月,杨廷和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过了很长时间,世宗问大学士李时太仓积聚的粮食还有多少,李时回答说:“可以支撑几年。”世宗感慨地说:“这是杨廷和的功劳啊!不可以抹杀。”(二)古代诗歌
16、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89题。村晚雷震注:塘:堤岸。陂:bi,池塘。8本诗中作者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5分)答:_答案:宁静的乡村暮色图景(描绘画面略)。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田园生活的赞美向往之情。9本诗前两句的写景极有特色,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至少两处)。(6分)答:_答案:“满”字写出青草茂盛、池水盈盈的情态;“衔”用比拟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浸”生动地描绘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答出两点即可)诗歌鉴赏:这是一首描写乡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衔住一样,它们倒映在冰凉的池水中。放牛回
17、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用短笛随意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诗中的两个“满”字使我们仿佛看到了小草生机勃勃的景象和池水满塘的美景。一个“衔”字把夕阳落山一刹那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了出来。“横”和“信口”两个词使一个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全诗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诗人将几个颇有特色的景象绘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1)生当作人杰,_。_,_。 (李清照夏日绝句)(2)百战疲劳壮士哀,_。_,_。 (王安石乌江亭)答案:(1)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2)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乙选考题本题为选做题。
18、请从第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父亲的一课王熙章16岁那年,父亲送我去一家电脑培训中心学习微机课程,那些枯燥的操作命令很快使我厌倦了。渐渐地,一有空我便溜到与中心相邻的“创世纪”网吧上网玩游戏,几个月下来,我微机知识没学到多少,倒是对那些神奇莫测的游戏入了迷,经常玩个通宵达旦。网吧老板是一个过早秃顶的中年男人,在众多网民中,他好像独独对我这个学生特别反感,走来走去总要教训我两句:“玩物丧志,这词儿你懂吗?”世上哪有老板赶顾客出门的道理?我把他的告诫当成了耳旁风,只顾在网吧中玩得昏天黑地。一天,父亲从乡下到城里来看我。我正痴
19、迷地玩“僵尸与侠客”的游戏,突然听到身后一个声音说:“好!精彩,好安逸哟!”这话音好耳熟,方言土语在城里极少能听见。我猛回头,只见父亲不知何时站在了我的身后。那一刻,我有一种做贼的感觉,赶紧站起身,垂手而立。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说:“章子,精彩,来,继续玩!”我做梦也没想到父亲不但不骂我,竟然让我教他玩游戏。我兴奋地抓住他的手,教他如何选择按键、如何控制鼠标、如何躲避对方的打击、如何出击,没想到父亲学得还真快,不到3分钟便投入于那醉人的游戏中。一晃7天过去了。父亲的玩法越来越高明,也越来越上瘾,竟好几天通宵达旦泡在网吧中。这时,我的衣袋中只剩下30块钱了。父亲省吃俭用,每月寄400元
20、钱给我做生活费,我却将它们全都消费在了这些醉人的游戏中,刚过了半个月,我的衣袋就快空了,再向父亲要钱,我开不了口。那天在网吧里,父亲问我:“章子,身上有钱吗?拿出来,让爸过足这把瘾!”一听这话,我的脑袋便“嗡”地一下大了。我家在城里没有亲戚,身上没了钱,我跟父亲在城里如何生活?父亲是个复员军人,只听说他在城里有一个战友叫方伯雄,我到城里来上学,父亲便让我去找方伯伯,可我却压根儿没心思去见那些古板的人。那个秃顶的网吧老板又来催缴费了。按每小时两元结算下来,父亲已欠费300余元。眼看父亲翻遍他所有的衣兜,再也没有翻出一分钱来,我心里焦急万分。网吧老板呈现出他从未有过的凶相,威胁说:“3个小时内不缴
21、清欠费,就把你们扭送到派出所。”父亲眼巴巴地望着我,我偷眼看着网吧老板那副讨债不成不罢休的架势,不由胆战心惊。我退下手腕上那块花去父亲80元钱买给我的手表作抵押,谁知网吧老板竟然不屑一顾。父亲指着他身上那件过年时新买的呢大衣诚惶诚恐地说:“要不,我我脱下这身衣服给你?”网吧老板用鼻孔哼了一声说:“一个乡下人的破衣服,能值几块钱?”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将我们围了个水泄不通,有人在对我的父亲指指点点:“没钱玩什么游戏?乡巴佬!”这时我看见父亲的嘴角抽了抽,就在那一刻,我感觉那讥讽的话语就像皮鞭似的抽打在我的脸上。我发狂似的冲出人群,找我的同学去借钱,可他们一见我,仿佛都如见了瘟神,慌忙离去。 “
22、天哪,这个时候,我到哪里去弄钱解救我的父亲?”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在心里说。我不禁悔恨交加。回到网吧,跪倒在父亲面前,我痛哭失声地说:“爸,是我害了你,我不该教你玩这种害人的游戏!”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他一把拉起我说:“孩子,你终于明白了,这就叫玩物丧志!来,爸给你介绍一位伯伯,他就是我在家跟你提起过的方伯雄伯伯!”我抬起头来,顺着父亲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网吧老板一反常态,正笑吟吟地站在我的面前 (选自当代微型小说精选)(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神情古怪”一词表现了父亲看到“我”痴迷于网络游戏的惊诧感觉。B小说通过语
23、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塑造出方伯伯这一形象丰满的人物,使小说情节具有很强的戏剧性。C小说末段写到“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表现了父亲的感激之情与愧悔之意。D这篇小说以“父亲的一课”为题,意在表现父亲对“我”的一次教育。小说以“我”沉溺网络游戏为开端,“我”到处筹钱替父亲还债是小说的高潮。E小说中“我”对学习微机课程感到枯燥,却对网络游戏非常痴迷,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对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思考。(2)小说中,“我”的情感态度经历了怎样的转变过程?(6分)答:_ (3)小说为了营造情节的戏剧性,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小说情节分析这一方法使用的好处。(6分)答:_ (4)小说描写了一位父亲独特的教育方式,对于这
24、种方式,有人表示赞同,有人表示异议,你的看法怎样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8分)答:_解析:(1)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A项“神情古怪”不仅是惊诧,还有其他复杂的情感,此时的父亲是知情人。C项“老泪纵横”“表现了父亲的感激之情与愧悔之意”错误,因为这是父亲有意导演的一出“戏”。(2)本题考查理解小说情节和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我”在小说中情感发展的过程与小说情节的展开密切相关,需要考生梳理清小说的情节,根据“我”在每一处情节发展的动作、神态、语言的表现来加以概括。一开始“我”厌恶学习,对游戏是“痴迷”,但因“害怕”父亲而有“做贼的感觉”,随着情节的发展,当发现父亲
25、不但不责备自己,反而让“我”教他玩游戏时,开始变得“兴奋”起来,但当父子俩都拿不出欠的游戏费时,我“焦急”了,网吧老板的不依不饶,更进一步让我“胆战心惊”起来,众人的围观、网吧老板的羞辱,让“我”无地自容,“悔恨”自己对游戏的迷恋,真是“羞愧”万分。(3)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小说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揭示主题,往往在情节的安排上讲究一些技巧,既增加了曲折性,吸引了读者,又让人觉得每一步情节的发展都是必然的,不会让人感到突然、意外,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妙处,为达到这一妙处作者往往采用伏笔与暗示的手法。小说开头说网吧老板“好像独独对我这个学生特别反感”,教训“我”不要“玩物丧
26、志”;中间插入父亲让“我”去找他的战友的交代,最后父亲点明真相。前面的交代,让最后的真相真实而不突然,更加突出了父亲教育“我”的良苦用心。(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篇小说写了一个用心良苦的父亲帮助儿子从痴迷的网络游戏中摆脱出来的故事,采取的方式可谓很独特,作者大肆渲染了这一教育方式的全过程,可见作者是赞成这一方式的,让考生来评价这一教育方式,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经历,结合选文,谈谈自己的认识。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能自圆其说就行。如果是赞同,可以从作为儿子的“我”容易接受的角度回答,或从父亲的良苦用心的角度回答,谈这种方法的积极意义;如果是反对,可以从这种方法可能会
27、给“我”带来的心理、性格、行为的消极影响的角度来回答。答案:(1) AC(2)痴迷害怕(做贼的感觉)兴奋焦急恐惧(胆战心惊)悔恨(羞愧) (3)伏笔与暗示(或“设置悬念,充分铺垫;一波三折,曲折有致”)的写法。小说开头说网吧老板“好像独独对我这个学生特别反感”,教训“我”不要“玩物丧志”;中间写“父亲是个复员军人,只听说他在城里有一个战友叫方伯雄,我到城里来上学,父亲便让我去找方伯伯”;最后父亲说“孩子,你终于明白了,这就叫玩物丧志!来,爸给你介绍一位伯伯”“网吧老板一反常态,正笑吟吟地站在我的面前”。严谨的构思使得情节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突出了父亲教子的良苦用心,深化了主题。(4)观点一
28、:赞同这种教育方式。理由是:以“儿子”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始教育,更具认同感;让“儿子”切身感受到沉溺网络游戏的严重后果,更具说服力;让“儿子”体会到父亲的煞费苦心和爱子之深,更具震撼性。观点二:反对这种教育方式。理由是:这种教育方式过程沉重,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了消极的体验;这种教育方式单一,必须结合语言教育等其他方式;这种教育方式结果不确定,有可能诱发其他不良后果。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何兹全:一个时代的结束 2011年2月15日20时,101岁的史学泰斗、教育家何兹全先生,在北京二炮总医院驾鹤西去。作为当年史语所最后一位老人,何兹全的离去,标志着一个
29、时代的结束。“我生的时代,是世界、中国千载不遇的大变动的时代,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时代,”何先生曾说,“我是幸运的,也是悲剧的。”去年此时,我曾去北师大红楼访问何兹全先生。我清晰地记得,何先生坐在电视机前,看冬奥会滑雪比赛的情景。那天刚下过一场雪,何先生颇有兴致,想去外面看雪景。他的学生北师大历史系教授宁欣推他出去,摄影师还给他们拍了照。我还记得,那天何兹全先生给我们讲述过往的人事。平淡的语气,去除了一切跌宕起伏与惊心动魄。何先生几乎经历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所有动荡,他本人也与中国现代史上很多重要人物有过交往。他曾给投靠汪精卫的陶希圣写信:“在重庆百万大军的基础上,对日本人才有和可谈;离开重庆,
30、就只有投降,没有和平。”1950年回国之前,胡适曾和他谈起国内对他的批判:“国内这些人写的文章,其实不是真的在批判我,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一点我心里是清楚的。”何先生的学生苏小华说,何先生上课总是天马行空。本来是在谈“魏晋封建说”、“亚细亚生产方式”等问题,谈着谈着,就谈到伊拉克战争、非典、东北亚的国际形势、国民党的历史,或者就谈到胡适、傅斯年、何柄棣、启功去了。“何先生跟他们亲自交往过,见解往往不同流俗。”苏小华说,“比如,他说启功先生是道家,是庄子的道,不是老子的道。先生将这句话讲给启功之后,启先生说,我以后就管你叫哥了,这个哥叫得有点晚。”尽管何先生一生中的朋友形色各异,但他一直中间偏左,
31、为人处事也始终保持中庸的态度进步,但不过激。这是何先生一生的写照。“那时,讲课最受欢迎的是胡适、傅斯年、陶希圣和钱穆,不仅讲课生动,而且见解独到,”何兹全说,“老一代的学者,学问基础都很扎实,前四史、十三经都可以背诵。傅斯年引用古书,要找出处,就整篇整篇地背诵,背完这篇,又背另外一篇。”学术上,何兹全受陶希圣的影响很大,而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德国农民战争和考茨基的基督教之基础则让他接触到了辩证法和唯物论。1944年何兹全进入史语所。史语所由傅斯年于1928年创办,是当时中国最权威的学术机构,集中了陈寅恪、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李济、董作宾等一批学者。晚年,何先生回顾自己一生的学
32、术之路时曾说,史语所的经历奠定了他一生学术研究的基础。当年,傅斯年、陶希圣等人迁往台湾,爱国心切的何兹全却放弃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职位,回到大陆,落户于北师大历史系。1950年,他写出汉魏之际社会经济的变化一文,与毛泽东所倡导的“封建制度自周秦以来一直延续了三千年左右”的论点相距甚远。尽管如此,他还是继续写出了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几个问题,正式提出“汉魏之际封建说”。不久,史学界就开始了对魏晋之际封建社会说的批判。“文革”开始,何兹全被贴上“特务”和“反动学术权威”的标签。1970年,他被分配到临汾干校劳动两年。经历了“文革”的风雨,何兹全不再与人争辩,埋头于自己的学问。1989年,标志他史
33、学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中国古代社会出版了。这部书的主旨思想,发端于北大求学期间,历经半个多世纪,终于得以呈现在世人面前。此时的何兹全已是须发皆白的老人。10年前,在九十自我学术评述里,何兹全写道:20世纪30年代初学写文章,到现在已近70年。回头看看自己的成就,虽然有时也曾“骄傲”、“委屈”,但基本上大多时间还是虚心和甚或心虚的。客观、公平地评估自己的一生,有四字可用:“贫乏”但不“浅薄”。如今,这位谦逊的老人走了,留下的是一套六卷本的史学著作集。(节选自南方人物周刊)(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去世前一年,作者去看望何兹全先生时,他的身体还一直不错,在电视里
34、看过冬奥会滑雪比赛之后,颇有兴致地去外面看雪景。B何先生上课总是天马行空,往往讲到一个问题,就会联系到国际、国内过去或现在发生的一系列大事,甚至联系到个人。C学术上,何兹全受陶希圣的影响很大,他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就是从陶希圣那里学到的。D1950年,他写了一篇文章,与毛泽东所倡导的论点相距甚远。后来,他不顾史学界对魏晋封建说的批判,还是继续写出了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几个问题。E何先生静心研究学问,历经半个多世纪,终于完成中国古代社会这部他史学思想的集大成之作。(2)何先生曾说,“我是幸运的,也是悲剧的。”你是怎么样理解这句话的?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_ (3)请说说文章画线句子“先生
35、将这句话讲给启功之后,启先生说,我以后就管你叫哥了,这个哥叫得有点晚。”的作用是什么?(6分)答:_ (4)结合何先生的生平、成就和治学精神,谈谈你对何先生的总体评价。(8分)答:_解析:(1)C.他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是从恩格斯等人那里学到的。D.事件先后顺序不对,先写了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几个问题,而后魏晋封建说受到批判。答案:(1)CD(2)何先生所生的时代,既是世界、中国千载不遇的大变动的时代,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时代。何先生是幸运的,他几乎经历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所有动荡,但最终幸运的活下来,而且他本人也与中国现代史上很多重要人物有过交往,他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一个见证。悲剧体现在:一生经历
36、太多动荡,影响学术研究。(3)为了论证何先生跟很多大人物都亲自交往过,并且见解往往不同流俗。说明何先生对启功的看法非常准确,启功很佩服,有“相识”恨晚之感。运用细节描写,使得何先生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4)这是何老先生对自己谦虚的评价。何老先生是史学泰斗、教育家。何先生跟很多社会名流都亲自交往过,阅历丰富,对问题见解往往不同流俗。爱国心切,但大家都选择去台湾的时候,他选择了新中国。敢于坚持己见,不盲从。尽管自己所持论点与毛泽东所倡相距甚远,他还是正式提出“汉魏之际封建说”,并坚持己见。何兹全甘坐冷板凳,埋头于自己的学问,历经半个多世纪,出版了中国古代社会。同时,老先生也是自信的。他肯定了自己的
37、成就,认为自己不浅薄。第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熟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90后对服装首饰的搭配让人惊讶,他们对于各种流行时尚,不是依样画葫芦,而是根据个性需求随意修改。B事故发生后,省市主管领导风尘仆仆连夜赶来,下车伊始,就来到事故发生现场,立即投入救援指挥工作。C做生意要讲诚信,像那种“人凭一张嘴,货卖一张皮”,靠投机取巧、蒙骗顾客来赚钱的做法是极其愚蠢的。D当中国小将周洋力压群芳,突破三名韩国选手的包围率先到达终点时,全场观众爆发出了如雷贯耳的掌声。解析:依样画葫芦:比喻按现成的样子照着做。B项,下车伊始:现多比喻初到一个地方,不了解那里的
38、情况。语境不当。C项,人凭一张嘴,货卖一张皮:商品必须讲究包装,做生意必须重视宣传。用作贬义,不当。D项,如雷贯耳:像雷声穿透内耳。比喻人的名气很大。对象用错。答案:A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周立波在他主持的节目“壹周立波秀”里批评了很多人。虽然他的言辞尖刻甚至偏激,但是谁也不能否认他说的没有道理。B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成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其消费潜力不言而喻。C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表示,要查处部分地区加油站超价销售或变相涨价等价格违法。D在“质量月”活动中,他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了综合治理,尤其加强了对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解析:A项,
39、最后一句三重否定,不合逻辑;C项,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违法”后加“的行为”;D项,句式杂糅,删去“围绕”,或删去“以”和“为中心”。答案:B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狭小的心胸,一块小坷垃就会让其堵塞窒息。_,_。_,_。_,_,尤其是不易磨损的精神上的山岳、湖泊与森林。而人生的美丽与否才能容纳众多的山岳、湖泊与森林如果人生的价值是可以衡量的话恰恰就在其一望无际、丰富多彩上那就看谁能在生命的旅程中创造更多更高的山峰和更多更大的湖泊与森林只有博大、宽厚的胸怀ABC D解析:根据语句结构内容的联系及关联词的搭配作选。答案:C16请根据所给材料,把下列两个
40、语句补充完整。要求对材料内容分别进行概括。(5分)地震、风灾、冰灾、海啸等灾难的发生,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类可以在灾难面前万众一心、积极应对,而不是畏惧退缩、怨天尤人。我们不能选择_, 但我们能够选择_。答案:要不要灾难对待灾难的态度17根据下面划线例句,仿写两个句子,注意句式一致,内容相关联。(6分)我梦想,来到了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情怀;_;_。答案:我梦想,坐在家乡的明月下,在满月的银辉中,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我梦想,登上了齐鲁的泰山,在云雾的缭绕中,感受“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我梦想,来到了繁茂的松林,在皎洁的月光下,观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
41、。(任选其中两个作答即可)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2011年10月13日下午5点30分,广东佛山南海黄岐的广佛五金城里,2岁女童小悦悦在过马路时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随后肇事车辆逃逸,而后开来的另一辆车直接从已经被碾压过的女童身上再次开了过去,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几个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只有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由此引发网友广泛热议。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于0时32分离世。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
42、文体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答案:【写作指导】这是一则时新材料作文,具有极强的现实性,能够引发我们的深入思考。材料的中心事件是小悦悦先后被两辆车碾压,众人(除陈贤妹外)冷眼旁观,导致幼小的生命黯然消逝。这则材料直击当今世人的道德价值观,很显然,在整个事件中,肇事司机、冷漠的旁观者都是应该被批判的,而陈贤妹则是应该被赞扬的。这样这则材料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批判当今有些人的法律意识淡薄,如肇事司机,出车祸后不是想着救人,而是逃逸;责任意识匮乏,导致对生命的一种漠视;缺乏同情心,道德建设明显呈现滞后现象;应该大力鼓励那些敢于挺身而出的楷模,从而引导一种
43、从善的风气;反思当今社会民众日益麻木和冷漠的深层原因。【佳作展台】拒绝冷漠佛山两岁女孩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她才来到两年的人间。两辆车毫无人性地从幼小的身体上碾过,十八个路人匆匆从血肉模糊的肉体旁经过,却没有一个人停下脚步,伸出援助之手,我们的社会如此冷漠如此麻木,冷漠麻木到了如此令人发指的地步,人们的良知呢?人们的同情心呢?人们的道德底线呢?人们的是非标准呢?在这个被金钱占据,被利益熏心,被权势玩弄,是非黑白统统都颠倒了的时代,还能指望什么呢?这是一个奇怪、畸形的社会,我们最初的良知被人无情地出卖了,我们仅有的悲悯被人玩弄了,我们本已薄弱的信仰被人践踏了。我们同情街上的乞丐,好心地施舍一元两元钱,
44、但最终我们知道,我们受骗了,那些乞丐乞讨只是在完成他们的工作,或许他们中间有些人比我们还富裕;我们好心地帮助被车撞倒的人,可是这样的好心有可能会让你背上一辈子都甩脱不掉的麻烦;国家遭受灾难,人民遭受痛苦,我们热血沸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可是炫富的郭美美却使我们最后的一点信念都被催毁得一干二净我们该相信谁?我们该信仰什么?我们指责人世的炎凉吗?我们指责人们的冷漠吗?我们指责人群的麻木吗?问题是光指责有用吗?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提高的是人们不断上涨的物质生活,荒芜的是人们精神层面的追求。生活是好了,物质是丰富了,口袋里的钱是多了,但是人们觉得幸福吗?人们觉得安稳吗?作为小民,我们高兴于报端出现的我国
45、的GDP总值每年呈多少多少比例的增长,但我们更关心的是猪肉多少钱一斤?我们吃的食物是否安全?房价何时能停止它上涨的脚步?出行是否安全?房屋是否坚固?如果这些关系到民生安全的方面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怎么能使人们感到幸福?这个社会怎么能够做到真正的和谐?连自己的生活都觉得无味无聊惶惶不安的人群,你怎么能指望他们内心光明温暖?你怎么能指望他们能对别人的死活上心牵挂?面对躺在地上血肉模糊的肉体,我们叩问自己的心灵,如果你从旁边经过,你会不会成为第十九个冷眼旁观的路人?希望小悦悦的死能唤起全社会所有心灵深处还尚存一丝丝良知的人们的一点点思考。希望小悦悦在天堂里找到幸福。【名师点评】这是一篇振聋发聩的议论文。文章首段紧扣材料,简明扼要道出事件始末,继而以“人们的良知呢?人们的同情心呢?人们的道德底线呢?人们的是非标准呢?”四句连续诘问,引出文章的中心话题。这篇文章很有思想深度,它基于事件发表议论,但又跳出了事件本身,挖掘出事件深层原因。如毫不客气地指出“这是一个奇怪、畸形的社会”,重点分析为何“畸形”。更为可贵的是,作者能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得出共性结论。文章的语言犀利无比,句句叩问灵魂,足以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