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七系统训练1、1954年12月25日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人民政协要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 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这些规定( )A.表明人民政协具有参政议政职能B.反映出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C.明确了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2、下表为我国基层直接选举制度的创新统计(单位:个)。这些创新( )时间选举方式选举对象乡镇、市19981999年公推公选、代表提名制等乡镇长、党委书记、镇人大主席等10020012002年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等副乡镇长、乡镁党委52003
2、2004年公推直选、民推竞选等县(市)长、乡镇党委书记、纪委等14320052008年公推直选、三推一选等乡镇党委书记、镇长、党委委员等7A.说明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在全国基本普及B.诠释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观念C.表明直接选举成为我国选举制度的主流D.反映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3、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中共确立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A.B.C.D.4、1953年制定的选举法规定的代表名额,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工业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 一般省份
3、每80万人选1人。1979年,选举法修订,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被修改为1:1。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投票方式的变化说明中国民主政治的确立B.人大代表名额由城乡平等转变为城市多于乡村C.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D.选举法的修改有助于人民平等地参与政治生活5、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相比,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历程表现出( )A.得到充分的实践和发展B.确立了成熟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C.民主革命完成的时间很长D.跳跃式的政治发展走势6、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承认:对英国来说,这不
4、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主要说明( )A.中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不妥协的立场B.中国在国际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威望C.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其外交的坚强后盾D.英国的霸权地位丧失7、“一边倒”方针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但也并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一边倒有原则”的是( )A.新中国成立初,周恩来多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声明驱蒋纳我的立场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生效后三个月内,议定财产移交之具体办法C.1950年5月至10月,我国先后同瑞典、丹麦、瑞士、芬兰
5、正式建交D.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主张8、“会议期间周恩来与之打交道的几乎包括了当时世界上各类国家的代表人物。他坚决反对美国的干涉政策,也不赞成苏联的僵硬态度,并说服越南放弃不切实际的要求。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绝不再被同一阵营国家拖入与美国的战争。”新中国在该会议上()A倡导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以“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亚非友好C实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 D应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争端9、2015年是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下列各项中对纪念万隆会议的现实意义理解正确的是( )A.使一些亚非国家消除了新中国威胁论的疑虑,是新中国争取与更多亚非国家交往的重大尝试B.突显了中国在维护世
6、界和平与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C.求同存异的方针有助于解决当前各国共同面临的国际问题D.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上的杰出表现赢得了各方的赞赏,堪称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座丰碑10、中美两同正式宣布建交只有18个小时了,美国使节又一次赶往人民大会堂,会见邓小平。邓小平再次郑重地对美国使节伍德科克指出:“中美建交后,希望美国政府慎重处理同台湾的关系如果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从长远讲,将会对中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设置障碍。”邓小平的谈话明确地表达了( )A.中国外交的灵活性B.中国外交反对霸权主义的原则C.中国外交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原则D.中国外交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则11、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
7、正确解读。下列是新中国外交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结论与史实相符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制定 放弃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最终解决了万隆会议与会国的矛盾和分歧 C 尼克松总统访华 促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有利于维护地区军事安全与促进经济合作 A.AB.BC.CD.D12、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实现了从“中国之世界”到“世界之中国”、从世界体系的“局外者”到“局内者”的转变。在这一转变中,我国( )A.全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B.全方位地展开了多边外交活动C.结束了与美国等国的长期对抗D.开始放弃
8、意识形态的外交导向1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民主法制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 材料一 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地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二 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
9、的方法来解决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地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以上三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革”的悲剧。 宋新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材料三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
10、会第五次会议决议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2.据材料二,指出“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策略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创立的一项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特点?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历程的阶段特征。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
11、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 材料二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如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 材料三澳门经济持
12、续快速发展,回归后七年中有四年的GDP增长幅度达到双位数,2006年本地生产总值创下历史新高,人均达28436美元。澳门治安状况良好,各族群体和睦相处,人们安居乐业。香港回归十年间,已先后有世界银行年会、世界会计师大会、财富全球论坛、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在香港成功举办。1997年外国公司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的数量是2514家,而截至去年十二月已有3845家腾讯网陈佐洱向欧洲介绍“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2007年) 材料四“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的成功实践,是全世界公认的,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一国两制”方针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在
13、“一国两制”方针实践上,香港走出第一步,许多困难是过去从未遇到的,这些经验都可以在交流交往中提供给台湾同胞,以便今后做得更好、设计得更好。访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请回答:1. 据材料一,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设想有何相同点,又有何发展?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港澳在回归后取得的成绩说明了什么?指出“一国两制”构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4.综合以上材料,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谈谈你对“一国两制”的认识。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材
14、料一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材料二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材料三 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在中国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
15、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8年5月29日,是“联合国维持和平人员国际日”,2008年恰逢安理会授权向中东派驻第一个维和行动60周年。中国近年来对维和行动的参与和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请回答:1.“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何时得到根本改变?2.促成尼克松与周恩来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时期我国外交的主要活动.4.从旧中国“跪着”办外交到当前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说明了什么?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人民政协要协助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表明人民政协具有参政议政的职能,A项正确;政协建立于1949年,排除B项;1954年政协不再
16、代行全国人大职能,排除C项;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于1956年, 排除D项。 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加强扩大基层民主。由表格的主要内容基层直接选举制度及表格中的选举方式分析可知,这些创举诠释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观念,故B项正确,仅从材料信息中无法得出基层民主选举制在全国基本普及,故A项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且与史实不符,故排除。乡锁党委是按照党章规定,通过乡镇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无关,D项错误。 3答案及解析:答案:A4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选举法的修改越来越体现出城乡平等,选举制度也越来越完善,
17、这有助于人民平等地参与政治生活,D项正确。 5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相比,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历程表现出跳跃式的政治发展走势。 6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从“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可以看出,综合国力的强大是外交的坚强后盾。7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解题关键是正确、全面地理解“一边倒”外交方针。关键信息是“并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议定财产移交之具体办法”与瑞典等国(非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等,都体现了中国外交的“原则性”,并不盲从于苏联,根据国家利益和需求进行独立自主的外交。A
18、项与“一边倒”外交方针无关,符合题意。 8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 9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万隆精神”的现实意义一面对世界性难题需要团结互助的精神。A、D项都是当时的影响,故排除;B项不是万隆会议的意义。故答案为C项。 10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邓小平指出美国对台湾出售武器损害了中国核心利益,故C项正确。 1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自新中国建立起,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排除A项;“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最终解决了万隆会议与会国的矛盾和分歧,故排除B项;尼克松访华、新中国重返联合国分别发生于1972年、1971年,故排除C项;D项的表述与史实相
19、符,故本题应选D项。 1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体现新时期坚持对外开放、独立自主的、全方位的外交,故A项错误,B项正确文革”期间中美关系就已经走向正常化,故C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逐步恶化后中国开始逐步放弃意识形态的外交导向,故D项错误。 13答案及解析:答案:1.前提: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新中国的成立) 成就: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2.原因:没有准确把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忽视政体民主建设;仅依靠“政策治国”。 策略:“依法治国”
20、。3.制度:村民民主自治制度(或农村基层民主制度)。 特点:广泛性、直接选举等。4.特征:初建;曲折;发展完善。或【基本形成、严重践踏、法制完善】 认识: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期性;民主政治建设需要依据国情;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解析:第(1)问,新中国的成立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其成就结合所学作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可概括出中国共产党没有准确把握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据“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地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可概括出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的概念,忽视了政体民主建设
21、;据材料二“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依法治国,而只能是政策治国”可概括出治理国家不是靠法律而是仅依靠政策。第二小问,据“相适应的依法治国”可知主要策略是“依法治国”。第(3)问,材料反映的是基层民主制度,结合所学总结其特点。第(4)问,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历程的阶段特征要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认识要从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必然性等方面分析。 14答案及解析:答案:1.变化:由军事对峙到和平统一。2.相同: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统一。发展: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观点(或明确提出在大陆和台湾分别实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政策的稳定性(或长期不变)。3.说明:“一国两制”方
22、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关系:“一国两制”方针是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的;首先在港澳问题上成功实践;港澳“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可以为台湾提供借鉴。4.认识:“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了港澳的回归;“一国两制”方针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创新。解析:1.关键信息: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2.考查“一国两制”知识点。3.“一国两制”设想的提出是为了台湾的回归,但首先成功运用于港澳,说明其正确性,第2小问阐述港澳回归的共同意义。4.注意问题答题角度: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理论须联系实践,促进发展,然而实践也可不断丰富理论。 15答案及解析:答案:1.新中国成立后; 2.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长期以来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美国的资本主义霸权地位面临着严峻挑战;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美国陷于侵越战争的泥潭中.3.外交活动:推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4.弱国无外交;国家主权独立和实力的增强是国际地位提高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