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2-古代中国的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4591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2-古代中国的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2-古代中国的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2-古代中国的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2-古代中国的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2-古代中国的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2-古代中国的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2-古代中国的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古代中国的经济1、传统观点认为汉代田庄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很少与外界有商品往来,即使有商业活动,也是在田庄内部“闭门成市”。也有些学者认为:“闭门成市不过是形容田庄产品的自给程度很高,而非不需要同外部市场联系,也绝非仅把内部消费之余才拿到市场出卖。”这表明( )A.新的观点依赖于史料的新发现 B.同一历史现象会有不同的解释C.历史研究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D.史学争鸣使历史更接近于真实2、南宋前期的鄂州,因是江防重地,故城市建筑规模不大。但由于商业发展的需要,在城外发展起了南市。这个南市“列肆如栉”,使鄂州成为一大都会。各地州县也有类似鄂州的现象。这类现象的出

2、现表明()A. 市场交易不受政府监管 B. 南宋政府推行抑商政策C. 城市坊市制度逐渐瓦解 D. 草市发展助推城市繁荣3、元代时,中国的棉纺织技术与近代英国一样都进行了技术革新,但在中国没有引发与英国相同的革命性效应,反而为自闭创造了条件,其根源是中国( )A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 B农民的购买力低下C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D长途贩运呈现萎缩4、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集日寡而旷多”,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菰,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从史料可知,当时武

3、城县( )A.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B.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C.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丰富D.乡村城镇化发展比较迅速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6、汉代田庄主在地方拥有相当大的社会势力,出现了“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的局面,时人有“宁负两千石,无负豪大家”之说。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政治实力与经济实力开始重合C豪强大族操控国家政权 D抑制豪强成为社

4、会发展之必须7、国语齐语载:工之子恒为工;荀子儒效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载: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上述记载( )A.表明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B.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C.说明了手工业在家族之间传承D.反映了家庭手工业居从属地位8、唐律疏义曰:“依令,斛斗秤度等,所司每年量校,印署充用。其有私家自作,致有不平,而在市执用者,笞五十。”这说明当时( )A民间商业欺诈现象严重 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D政府重视监管商业9、明初,有隶属官府的工匠,因为不堪官府奴役,经常怠工、逃亡。嘉靖年间,政府允许工匠以银代役,每人每年四钱五分,称“匠班银”。这一变化反映了( )

5、A工匠对官府人身依附削弱 B社会矛盾日益尖锐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雇佣关系逐步普及10、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B.徽州出现了许多特色作物种植区C.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D.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地价11、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 B“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

6、展C“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D“重农抑商”是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12、1686年,清政府设立广州十三行。从官府的角度来说,十三行是外商的代表;从外商的角度来说,十三行又是清政府的代表。行商是得到官府承认的唯一合法机构,因此,“通过行商采购的货物,必须由行商抽取一部分手续费,然后以行商的名义办理出口报关”。这表明清政府()A.禁止中外贸易往来B.重视海关税收征收C.维护外商经济利益D.废除闭关锁国政策13、管子乘马记载,春秋时期“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力提高,开始使用金属工具B.井田制已彻底瓦解,封建经济的

7、形成C.赋税制度的改革,土地私有出现D.重农抑商政策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14、明朝规定,佃农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事长之礼”,仅亲戚间例外;但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还常有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一类记载。这一现象说明( )A.佃农逐步获得独立地位B.人地矛盾影响租佃关系C.政府决策脱离地方实际D.租佃关系改变社会结构15、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8、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结合汉代田庄考查史学理论。根据材料可知针对汉代田庄的商业情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说明关于同一历史现 象,由于学者立场、角度、学识等方面的差异,会得出不同的历史解释,故选B项;新的学术观点并不单纯依赖于新史料的发现,即使是最常见的史料,在新的思路下,用新的观念去阅读时,也能提出新观 点,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这些观点的时代特征,排除C项;D项 使历史更接近于真实”表述错误,历史本身即为客观真实的存在,D 项表述应该是“史学争鸣有利于历史解释更接近真实”,故排除。 2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在城外发展起了南市”这个南市指的是草市,南市的发展使

9、得鄂州成为一大都会,表明草市发展助推城市繁荣,故选D项;南宋市场交易不是不受政府监管,而是政府不再直接监管,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鄂州繁荣的原因,没有涉及政府抑商政策,排除B项;城市坊市界限在北宋就已经打破,排除C项。 3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封闭性等特点,这直接导致了中国的小农经济不能够根据市场的需要而进行扩大再生产,从而同样的技术革新,在不同的国家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故A项正确;农民的购买力低下会导致市场萎缩,它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源,故B项错误;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在于小农经济的稳定性和商业的不稳定性,故C项错误;在元朝时期,长途贩运并没有呈现萎缩状态,

10、故D项错误。 4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由材料“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可知,集市中既有文化娱乐活动,也有商业交易,说明当时武城县文化和商业活动紧密结合,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当时武城县集市贸易的繁荣,并非强调农村集贸市场从无到有的情况,故A项错误。材料不仅体现文化生活,还体现了商业活动繁荣,C项说法不全面,故排除。材料只是强调了武城县集市繁荣的情况,并未涉及乡村城镇化发展的相关内容,故D项错误。 5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材料意思是蚕桑养殖获得的利润高于种地,故大多农户发展蚕桑,没有体现农

11、耕技术衰退,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以及地主在蚕丝收获之际催收田租,这些说明了养蚕缫丝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地主的剥削程度减轻,故D项错误。 6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严厉打击商人,注重农业发展, 故A项错误。B项材料未体现;材料未涉及豪强大族操纵国家政权,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宁负两千石,无负豪大家” 可知,豪强实力强大到凌驾于政府权威之上,因此抑制豪强成为社会发展之急务,故D项正确。 7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材料中工商业传承呈现父传子的特点,B项正确。 材料不涉及官营手工业,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父传子, 不

12、体现在家族之间的传承,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 8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其有私家自作,致有不平,而在市执用者,笞五十”可知体现的是政府重视对商业的监管,D选项符合题意。ABC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9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从“有隶属官府的工匠”到“匠班银”的变化说明了官府对工匠控制的削弱,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白银成为流通货币,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劳动力成为商品,故D项错误。 10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

13、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的信息说明徽州富商比较注重农业观念,故本题选择A项。 1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A、封建社会时期,农民一直处于社会底层,故错误; B、在宋元时期,古代商业繁荣发展,与该项的描述不符合,故错误; C、由材料可知:抑商主要是为了强化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控制,而不是抑制商人,故正确; D、材料的强调重点不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性,故错误; 故选:C。 1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材料“通过行商采购的货物,必须由行商抽取一部分手续费”表明清政府比较重视海关税收的征收,在广州作为唯一通商口岸后,粤海关的税收成为清政府的重要财源,故B项正确;A项说

14、法错误,错在“禁止”;设立广州十三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故C项错误;广州十三行的设立是闭关锁国政策的重要措施之一,故D项错误。 13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开始使用金属工具是在夏商以前,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井田制彻底瓦解是在战国时期,而不是春秋时期,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百姓生产积极提高,结合所学可知,管仲对赋税制度的改革 ,促进土地私有出现,提高了百姓的积极性,故C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是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C 14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明朝政府规定佃农见田主“如少事长之礼”,不能体现佃农逐渐独立,故A项错误;根据材

15、料“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可知,人地矛盾的尖锐与否,影响到了地主与佃户之间的关系,故 B项正确:明朝政府的规定在一些土地荒芜、招葬劳动力较难的地方推以执行,并不能说明全国其他地方也是如此,故C项错误:此时社会结构主要是指社会阶层结构,佃户与地主不论关系如何,都改变不了地主与佃户的身份结构,故D项错误。 15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清朝租佃经济的发展,说明当时个体农耕仍然是主要的生产经营方式,C选项符合题意。明清时期的土地所有权仍然在地主手里,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农业的生产利润问题,B选项排除。材料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D选项排除。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